雨之歌-小学生自然作文
一年四季都要下雨,不同季节的雨不仅各有各的姿态,而且各有各的性情。
春天,人们脱掉棉衣,换上单薄的衣服,农民伯伯纷纷开始播下种子。一阵春雨降下,唤醒了万物,青蛙从洞中跳出来觅食;大雁南归,整齐地排成“一”字归来;播下的种子悄悄地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夏天,天气炎热,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豆大的汗珠从人们的脸颊滑落,要是现在下一场凉凉爽爽的雷阵雨该多好啊!说下就下,只见远处的天空黑压压的一片,“轰隆隆”——响而长的雷声从天边传来。没过一会儿,夏雨就从天上“哗啦啦”地落下,这些夏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刚才的炎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纷纷收起晒着的衣服,搬了个小板凳,手摇蒲扇,坐在阳台上,静静地享受着这场来之不易的凉爽。
秋天,树上的黄叶一片接着一片落下,小孩子们最喜欢踩地上的黄树叶了,踩上去声音“咔嚓咔嚓”的,极是好听。这时来了一场秋雨,雨点打在满地的叶子上,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打在叶上的雨点,如同在唱着歌,打着击拍。“啪啪”声里,一颗颗雨点,衔接得无衣无缝,恰似一位仙女正在弹着优美的乐曲。
冬天,寒风刺骨,天上的雨变成了另一种形态——雪。不过这好像不是真正的雪,而是雨夹雪。雨点落在孩子们的手上,看似雨又像雪,看似雪又是雨,它这般变幻莫测的形态,这是令人摸不透。雨雪虽然寒冷,但是孩子们却很喜欢,因为不用多久,地上就会积满雪,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堆雪球、打雪仗了。
雨像人一样,有悲欢离合;雨同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雨有时是人类的朋友,但有时又会造成灾难。虽然如此,我还是非常喜欢雨。
《雨之歌》
备课人:盐镇二中王小敏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学习过程
1.导入: 师:听,外面又下雨了,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那么,让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春雨贵是油。
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那么古人为什么写雨?雨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正如诗人杜甫说的它滋润万物,给万物以生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配乐诵读。
(请朗诵较好的同学主动给大家进行配乐朗诵的示范)
(2).学生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
(播放准备好的配乐让学生轻声诵读体味课文)
3.课文赏析
(1)诗人笔下的雨很美,美在它的形象,美在它的心灵。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等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雨,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雨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在《雨之歌》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诗中灵活地多方面运用了拟人手法,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相应加以拟人化,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所以,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的语意递进伸展,引领心灵去触及那些平日里遥远的记忆、梦想。
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者、爱的使者!。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3)本文借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雨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身的愿望。)
四、小结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五、测评(佳句我来仿)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方法:给学生3分钟,写在纸上,然后再向大家展示佳句。(师生互评)范例:
A、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B、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六、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品味《雨之歌》的韵味吧!
七、板书设计:
雨之歌
纪伯伦
雨美
语言美
感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