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概念教学(推荐)

时间:2019-05-12 23: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 概念教学(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 概念教学(推荐)》。

第一篇:第八章 概念教学(推荐)

第八章 概念教学研究(6学时)

教学内容

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发展学生的数概念; 发展小学生的数感。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理解数学概念的分类与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掌握概念教学的策略,能结合教学实例熟练说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了解小学生理解数概念的过程、儿童计数过程遵循的原则和计数能力发展的阶段、小学生对十进制理解的发展过程;

理解数感的概念与发展,掌握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的方法。重点与难点

数学概念的分类、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概念教学的策略、概念教学过程的实例说明是重点,数感的概念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是一个难点。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为主,结合讨论、观看教学视频。

第一节

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小学数学各种概念的教学中,数和形概念的发展是学生概念发展的主线,概念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并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对小学数学概念的分析

(一)概念教学及意义

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的概念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方程的概念、量的计量概念、统计图表的概念等,而许多公式、法则、性质又是由概念之间联系而成,所以,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使学生学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的分类

概念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所有本质属性;所谓概念的外延,是指适合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

如“长方形”。1,定义性概念

定义性概念是指以下定义的方式去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如“等腰三角形”。2,描述性概念 在小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并非用下定义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描述性的方法予以说明。

如“圆”。

(三)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不断区分和辨别的过程。

学生获得概念一般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从大量具体例子中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

根据儿童思维和年龄特点,他们获得数学概念主要是通过概念形成的方式。概念形成过程为:

(1)辨别各种具体事例;

(2)抽象思维出各个事例的共同关键属性;(3)概括并形成概念;

(4)把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因此,概念教学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引入、理解、巩固、深化(应用)。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就是学习者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解释和理解新的概念,即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去揭示新概念的本质特征,并形成更加完善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如“等腰三角形”。在低年级阶段,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来获取数学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概念同化逐渐成为日后获取数学概念的重要形式。

二,概念教学的策略

数学概念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引入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往往从感知学习对象开始,让学生对概念直观的感知是引入新概念的第一步,在感知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概念引入的方式很多,如实物、模型、直观图示、演示等。

创设概念学习的问题情境,是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如“分数的认识”,就创设了猴妈妈分桃的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

(二)建立概念

建立概念的过程,就是在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逐步抽象概括出反映这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从而揭示概念的内涵。

建立概念有如下几种教学策略: 1,提供正例或者反例策略; 2,导读教学策略; 3,讨论的策略; 4,组织交流策略; 5,归纳概念的策略。

(三)巩固应用概念

新概念建立以后,应当及时进行巩固应用。巩固应用概念有如下几种教学策略: 1,练习设计编排策略; 2,练习反馈调控策略; 3,联系实际,加强应用。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学生获得概念必须经过从具体形象到抽象过渡这一过程; 2,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3,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讨论: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及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方法?

第二节

发展学生的数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很多,最基本的是数概念,对数概念的理解是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发展的基础。

一,数概念学习概述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对数概念的掌握是学生概念发展的主要内涵,是小学生数感和数学思维发展的基础。

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从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历经不同的认知水平: 1,直观形象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 3,初步的本质抽象。

二,儿童是如何计数的

计数的目的是要确定物体的数量,其手段是一种数数的操作。

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一)按物点数

3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机械的背诵数词,但却并不能理解自然数的意义,往往不能正确使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即儿童仅仅掌握了数的顺序而非数量的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的说出数词但往往说不出总数,即数词与实物没有一一对应,出现重数和漏数现象。

(二)按群计数

4岁以后的儿童能数出10以内物体的总数,儿童能够手口一致的说出总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

5岁以后,儿童逐渐发展了按群计数的能力,即计数时不以某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为单位,如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等。这说明儿童具有了一定的数抽象水平,可以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理解和用口一定的数。

可见,儿童计数活动有三种水平: 1,死记硬背式计数; 2,理解性的计数; 3,等价的计数。

三,发展小学生对十进制的理解

(一)认识十进制

十进制的特点及优势:

1,有助于比较方便的生成新的数; 2,基数结构有助于写数和读数;

3,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计算高效、节时。

(二)掌握计数法的特征:数的构成

排列在序数表中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解成在它之前的两个数相加,数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数的加法构成,简称数的构成或数的组成。

如“23”,“五分硬币”,“一米零20厘米”度量。

(三)写数的作用

俄国的卢里亚认为,只有教会人们写数字,他们才能理解以十为基础的这一构成,读数和写数对发展儿童的数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努内斯则认为,读数和写数是重要的,但并不是理解数的必要条件。日常购物活动对发展学生数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法活动对掌握计数法的作用

本书认为,加法运算(而非计数)是理解十进制构成的基础。希腊的科尔尼克研究表明,儿童在理解加法运算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是理解十进制读数法特点的基础。儿童在5岁时就努力做简单的加法题并因此而受到激励去赴了解算术的方法。

(五)语言提示对理解数的组成的作用

美国的米勒比较了我国台湾儿童与美国儿童对数的理解,认为,中文数学体系明晰而有规律。

英国的努内斯作了台湾儿童与英国儿童之间有关数的组成及数数的研究,认为中国的文字系统非常清楚,这可以让儿童在学习计数时获得极大帮助。

第三节

发展小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小学生的数感(number sense)。数感代表一个人使数、数字系统、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它表示在情境中对数和运算概念的意识及在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概念的意识。

数感是指个体在实际情境中对数和运算知识的意识,它也是指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自觉性。(详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感的应用)

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委员会对“数感”的解释是: 1,充分了解数的意义;

2,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多种关系; 3,可以辨识数的相对大小; 4,知道数运算的实际效果; 5,能把数学知识与周围环境中常见物体和情境相联系。显然,数感已经不再是一种观念,而是由学生本身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知结构。

数感的发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现实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

数感第一方面的含义是在现实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其中又包含: 1,对数意义的把握; 2,数的意义的现实应用。

二,在现实情境中把握运算的意义

数感发展的第二方面的含义是在现实情境中把握运算的意义,即量观念的发展,也有学者称为计量观念。

课堂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教学视频观察:

数学教师博客群06江苏小学数学教学观摩《面积的含义》许红梅

01江苏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认识分数》李梅芝

要求学生重点理解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后记:

本章内容特别是第二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比较难理解。对此,应该放慢节奏,列举大量的课堂教学事例加以破解。

第二篇: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尉庄中心校 天池小学 吉学敏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共约500多个。这些概念支撑了十二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四个领域的庞大的数学体系,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概念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计算,轻内涵;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等,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听课、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产生的本质原因文秘杂烩网是缺失了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关照。因此,‚让数学概念学习栖居在学术的土壤里‛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想法:

一、从日常数学与学术数学的连接点切入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是由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研究数学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新概念的产生都一定有着极其广

阔的背景,有着不得不产生的理由,并且附着着人类进步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最闪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产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学术数学与日常数学的区别,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解读能深入也能浅出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概念一般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的程序,也就是说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建立在丰富直观的感知基础上。为此,不管教师对概念的解读有多深入,多学术化,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必须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体验。

三、从旧知的锚桩处起航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概念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学习就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尤其是运算概念。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甚至运算定律都类同于整数四则运算,对这类概念的教学,就要从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入手。

我读了张奠宙、郑毓信等数学教育专家的新著,指出了数学教育应防止 ‚去数学化‛,而应努力营建以数学为核心的教育。张奠宙先生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为依据‛ ;‚数学教育啊,可否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

受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些年,我对数学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上,总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来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论断让我眼前更亮。是呀,‚数学教育‛一定是‚数学‛与‚教育学‛双重价值视野关照的,如果缺失了对数学本质的关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课也只能略逊风骚。以上,我以概念学习为例,谈了我对‚数学课堂基于数学学术视野‛的实践与渴望,其实需要数学学术视野关照的又岂止是概念学习,因此,本文也只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第三篇: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物理事实,它是由实践得来的感性认识而上升成的理论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指导实践,并予以检验和深化。若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若学生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谈不上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掌握;若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定理、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 引导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首先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诸多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通过类比的思维方式,建立物理概念。比如,在讲电场、电势能这两个概念时,电场和重力场很相似,但是电场作用的效果必须在实验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场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我们身边重力场的现象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在学习电场前,先复习重力场,重力场是力的性质,用重力加速度来描述,重力场能的性质则用重力势能来描述。这样通过比较、对比,使学生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电场、电势能这种很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二 帮助学生深化物理概念

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后,在用它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将会更深刻,内容也会更丰富,且易于巩固。例如,在学习“额定功率”这个概念时,汽车额定功率P=FV,表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汽车速度成反比,即牵引力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教师举例加以说明:重载汽车上坡时,为什么要换挡减速?答案是:因为汽车功率的一定,上坡时需要比平地上更大的牵引力,只有换挡减速,才能满足功率一定。由于学生对汽车上坡减挡有实际体验,所以一说就懂,易于接受,从而使学生对额定功率等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应用于实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出物理概念的价值与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知识不在抽象、难懂。

三 物理概念与物理公式的关系

物理公式可以把物理概念很简单地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工具,所以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公式轻概念的倾向,如不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以及公式和概念的依存关系,就很难理解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深刻含义,对所学物理概念也就难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摆正关系,重视概念,正确理解公式间存在的前提,公式中每个量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物理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 正确理解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概念不清,对于“教”和“学”都是很困难的。为了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可以在教学中选用一些经典例题,让学生亲自“品尝”概念不清的“苦果”,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展开讨论,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规律和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研究型教学及相关概念

研究型教学及相关概念

一、关于各种教学方法源起的论述

研究性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小学课程。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另一位教育家克伯屈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创建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设计教学法”,即“把设计法理解为以有目的的方式对待儿童,以便激发儿童身上最好的东西,然后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其中也蕴涵着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形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和施瓦布对课程与教学改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1959年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他提出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新教育观,并率先倡导“发现法”,即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方法。1961年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中,提出了探究式学习法,使得这种教学方法更便于操作。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规定四年制高中毕业生要必修3年社会研究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清华大学 赵洪

二、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应充分考虑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渗入科学研究的各个元素,即科学精神、知识水平、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洞察能力、科学道德、评价能力、批评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等等。

——南京大学

卢德馨

研究型教学最本质的转变在于使学习者成为意义的积极构建者、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它倡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由此带来了更多非预期的学习结果。跟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研究领先的教学、研究取向的教学、研究为本的教学、研究支持的教学。

——南京大学

汪霞

研究型教学是遵循当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表明,研究型教学过程既是开发学生智商的过程,也是发展情商、培养情操的过程,使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系统)和非智力因素(动力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完美结合。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路,不仅是一种思想、理念上的更新,更是方法、模式上的创新。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的本质特点,侧重的是一种科学研究精神、意识、态度、能力等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型教学所具有的研究性具体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 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赵晓乐

所谓研究型教学,也称研讨式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 韦宝平

大学研究型教学是对应于一般的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而提出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旨在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与经验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湖南工业大学 徐蓓,罗秋明

三、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近年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它一般被解释为“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中”或者“教学与研究结合”。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原则,以这种原则指导的教学活动,其思想渊源、主要任务和理论基础不同于传授性教学,而以“研究性”为其主要特征。

云南大学

王菊 王晶

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了接受性教学的缺陷。所谓研究,并不是要脱离教师指导、脱离课堂教学、脱离教材,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视角来考察,研究性教学和接受性教学是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实上研究性教学就在我们身边。

——信阳师范学院

朱桂琴

四、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等密切相关,主要是指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他是借鉴科学研究方法并与学校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的特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学习能力的全面性、教学评估的发展性。

五、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指以对话为教学原则,教师不断地追问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释,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以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典型的“对话式”教学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对话式”教学的典型形式是讨论课(seminar)。

“对话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的引导与被引导过程,是知识“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是充满“研究性”的教学过程;“对话式”教学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为师生共同研究营造良好氛围;“对话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对话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关键;“对话式”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思维,推进创新。——云南大学

王菊 王晶

六、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国内外学者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例如: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张云亭教授则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现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到底什么是探究教学?尽管国内提法不统一,但从概念的界定来看,其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 “类似科学研究或探究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探究性教学是指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需要探究的特定问题而 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适当地筛选、挖掘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改编成适于学生模拟科学家科学研究方式的“课题”,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索、思考、实践,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最终学会知识,解决问题。

——乐东县黄流中学 韦剑青

近年来,探究性教学是教学论领域的一个热点论题。不过,对于它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中小学范围之内。对于大学这一特定场域中的探究性教学,还缺乏有针对性、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其特征如下: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展示完整的研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指点进一步钻研所要使用的文献;富有创造性;不断推陈出新。

——山西大学

王喜旺 韩书保

七、发现法

发现法就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和定理,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特点: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观念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发现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相互呼应。发现法教学的原则:赞美鼓励原则、建构主义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娅莉 李淑玉

吴彩霞摘编

第五篇:物理概念教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

五步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概念 五步教学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物理课中“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而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下面我就如何通过“五步”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第一步曲: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杨振宁说过“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

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曲: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

通过第一步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观感受到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学生对加速度有了具体的物理图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来突破呢?我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让学生感受,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步,必须经过一段教学过程才能完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持久。当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对物理概念的教学也应该有长计划,短安排,绝不能期望短期内完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基本概念的初步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体会,琢磨概念的内涵。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定义进行剖析,加深理解,最后附上部分练习题。如各种力,位移,动量等物理量的教学我就采用先引导,后由学生自己对物理量定义,然后逐步完善。这样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物理量产生的条件和怎么样给它以定义。如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电势通过这样的程序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物理学中概念产生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第三步曲: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学生基本上可以从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和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识不足和思维的局限性,所下的定义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错误的定义。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同时,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更准确地理解概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例如在高一第一节《力》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这样系列的问题:“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义?”;“能不能把力定义为是手对黑板的作用?”;“如何给一个物理概念下定义?”;“定义中‘相互’两字如何理解?”;“力的相互作用有无先后?”;“平常说的体力、脑力、生产力等是否就是物理中的力?”。从一个熟悉的概念引出一系列他们从未想过的问题,必然大大激发了他们思维兴趣。这样逐步使学生懂得掌握概念靠“记”是不够的,理解才是掌握概念的关键。促使他们会思考、爱思考、直至勤思考。最后归纳出准确的定义。

第四步曲: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

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当学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种科学的方法记忆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

进行。

第五步曲: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加速度”的概念,利用下列问题进行应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降落。在距地面1.2km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达到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求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运用自如。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五步”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下载第八章 概念教学(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 概念教学(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能力概念

    教师职业能力 一、概念题: 1、 教师职业能力:就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学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 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就是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

    浅谈中学生物概念教学

    浅谈中学生物概念教学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总结。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

    “概念教学”学习心得

    “概念教学”学习心得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

    教学-高中生物相关概念比较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生物相关概念比较 乳糖与乳酸、极体与极核、芽孢与芽体、HIV与HLA、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遗传病与传染病、胚囊和囊胚,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原生质和原生质层......

    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函数概念教学反思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翟争艳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乃到一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然而函数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又是一大......

    向量概念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通过向量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

    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合集5篇]

    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变了,化学教育的目标也在变。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依......

    平均分(概念教学)

    《平均分》教案 教科10教本 万静 10370036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