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草稿)
我院正大力推进“单科精进”教学改革,各专业正全面落实。目前,我院机电工程系数控加工专业学生自2008年以来呈逐年递减,生源压力较大,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院数控专业存在问题分析
1、生源不足
生源乃教育之本、学院根本、教师之本、系部之本,没有生源就是无本之源,不能长久。数控加工专业自2008年以来呈每年下降,目前,16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只有1个班级(23人),影响数控专业生源的因素很多如:社会方面(轻视职业教育、重口号,轻落实、教育机构结构不合理等)家庭方面(重普教,轻职教、传统专业认识片面)学校方面(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就业推荐不合理,宣传专业力度不够等)学生方面(自暴自弃、专业认识不足)。学院系部可加大数控专业招生宣传力度,生源问题能有所改观。(宿迁市2015年参加中考人数最少44350人,从2016年呈逐年增加)
2、师资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院机电系从事数控专业教学的教师有6人(包含吴晶大赛选手):数车教学2人,数铣教学3人,大赛1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国赛选手1人;数车2人不在一个办公室,数铣3人不在一个办公室。
教师教学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有的课程2位教师进行教学(数铣张全、王柱)也存在知识内容不一致,很多学校实行教学团队教学(注意考核机制建立)效果良好。教学团队需建立、优化。
3、专业设置陈旧
目前数控加工专业设置陈旧、粗犷。专业陈旧导致招生时对学生家长没有吸引力,甚至不知道这专业干什么的,这也是专业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粗犷、笼统,数控加工专业没有按照企业工种进行细分,导致学生毕业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该干什么。专业设置应更新、细化。
4、教学内容脱离企业
我们学院数控专业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操作机床,我们学生毕业在企业可能就是装卸工件、机械的按循环按钮,这样的工人社会上很多。
但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工程素质”人员如:加工工艺、设计、自动编程、机床维护、维修。因此,教学内容要和企业对接。
5、一体化教学名存实亡
虽然我院一直在推行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但我们教学时可能就是按照教材将知识点进行分块教学,而不是真正的按照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产品)进行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兴趣就要将知识产品化、项目化、任务化。
针对以上我院数控加工专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开展的“单科精进”教学改革,数控加工专业应做好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教学改革在数控加工专业顺利实施。
二、教学改革举措
总体思路:依据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产品紧密联系,将学习效果与考工机制相结合,使技能提升与企业
锻炼(三段式培养)同步,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做乐”、“学乐”、“会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建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实施正常教学的首要条件,没有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可能不会很好。建设一支教学团队的基本原则:
(1)教师结构要优化(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相结合,能力强、弱相搭配,新老教师互学习)
(2)办公布置要合理(一个教学团队尽量一个办公室,办公地点尽量在实训处)
(3)考核机制要跟上(要建立教学团队考核机制)
2、专业设置
我院数控加工专业培养学生主要是动手操作机床的人,而企业更需要的是具有“工程素质”的人才,为适应企业需求,数控加工专业可将专业再细分。
(1)设计员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能合理安排工艺,能识读零件图,会绘制、设计零件图,能熟练运用数控机床(数车、数铣)加工零件。(考CAD高级工、数车中级工、数铣中级工)
(2)编程员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能合理安排工艺,会基本的手动编程知识,能利用软件实现自动编程(企
业多用UG、PRO/E、mastercam)并熟练运用数控机床(数车、数铣)加工零件。(考软件高级工、数车中级工、数铣中级工)
(3)数控维修(维护)员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了解数控机床工作原理,能独立排除机床故障并进行维修。(考电工中级工,维修高级工)
(4)多轴加工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钳工、车工基本技能,会基本的手动编程知识,能利用软件(UG、PM、hypermill)实现自动编程并熟练运用数控机床(数车、数铣)加工零件。(考软件高级工、加工中心中级工)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健全“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大力推行实施“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
(1)全程“产学结合”
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实习工厂、企业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
(2)以证促学(3)以赛促学(4)全程“单科精进”
4、构建“产学证赛”课程体系(以设计员为例)
围绕“产学证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附件
第二篇:数控系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数控系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时间:2011-08-29 07:31来 源:未知 作者:数控技术系 点击:
1213次
数控系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数控系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邢台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技术系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发办[2006]15号)、《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和《关于做好预备技师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7]15号)精神。根据我院在深化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中的实际情况和深入发展的需要,在数控技术系组织开展了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一、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涵义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依据建立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内容的现代技工教育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模式服务于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让课堂的理论教学紧扣企业生产项目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突出“必需为先、够用为度、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项目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融入其中,用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通过案例教学,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细节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进行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
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取代学科体系,以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模式取代传统封闭式办学模式,以任务引领型的一体化情景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理、实分离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经历和积累工作经验的环境,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开发程序 1)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开发指导手册中人才需求调研方法,设计调研表单与各成员单位一起进行广泛的、有针对性的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2)工作任务分析
主要对调研所得的本专业主要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本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将每个项目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详尽的描述。
3)课程结构分析
以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和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教学原理,将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按照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通过对教学项目的整合,形成职业功能模块课程,该课程由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职业能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岗位特殊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职业迁移能力,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而设置的课程。
4)课程内容分析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考核与评价、建议学时数等,分析每个教学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教学设施等,明确本课程各教学项目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任务内容及课时,同时根据课程要求,制定各教学项目的过程考核评价表,形成课程大纲,构建专业教学体系。
三、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
职业功能模块:构成职业活动的基本功能单元。在许多情况下是可分离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功能。职业功能模块结构不仅有利于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有利于与生产和就业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动态和开放的教学标准体系。
1)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符合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课程体系。
2)以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规范为课程标准的依据,既涵盖了国家职业标准的全部内容,又体现了地区、行业、企业的特殊要求。
3)职业能力课程标准、能力拓展课程标准均以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工作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各职业能力模块之间、各能力拓展模块之间,职业能力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组合成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培训教学课程。这样既提高了职业院校课程内容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又提高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变化的能力。4)模块中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克服了长期以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弊端,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教学基础保障。
5)可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应用上的优势,让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一个主体,联合培养预备技师,从而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技师。
6)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将教学资源挖掘到最大的限度、有利于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
职业功能模块的设置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设置不再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这样的传统形式,而是将其分为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两大类。职业能力课程应满足数控加工专业技师对应职业岗位所必须的岗位要求,所学内容应涵盖《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课程教学要以工作项目为引领、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实施。也就是说要将职业功能模块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具体的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为目的实施教学。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兴趣、学能致用。能力拓展课程是为了满足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其目的是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拓展课程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讲座、研讨、参观见习、设计答辩等形式,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变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如何组织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时,要做好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验情境为中心的转变。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当然,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概念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概念和原理是理解和找到解决项目中遇到问题的途径。
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前提。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与企业软件开发模式为依据,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调研。同时,项目难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盲目追求大、难。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划分为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可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结题后,教师要制定一个标准,公平准确地对各个学生进行评价,重点应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符合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本专业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际教学经验。为了培养适应这一教学体系的教师队伍,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一体化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历提高和技能提升,每年开展一次一体化教师考核评聘,对符合一体化教师条件被评聘为一体化教师的人员按月发放一体化教师津贴,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一体化教师倾斜;
二、开展教师一体化教学竞赛。让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在全院开设一体化示范课,通过教学竞赛和示范教学提高全体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
三、实施“青蓝结对”活动。让有丰富一体化教学经验的老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通过以师带徒的形式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
四、积极参加部、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有重点地选派教师到培训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五、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凡新进教师必须到企业实习锻炼一年,同时每年利用暑假和定岗实习期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此外我院还从企业引进了一批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高校引进一批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通过以上措施可逐步建立一支满足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行动为导向,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形成操作技能,这一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例如教学项目“回转顶尖的加工”,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项目任务,自主完成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各环节工作,最终完成数控零件的独立加工。但就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实际能力,完全实现自主学习,完成上述工作非常困难。因为他们长期接受被动式学习,在新的教学体系实施中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引导、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解决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体系提出“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手段一体化、组织教学的项目化”的新思路,要实现教学手段的一体化、组织教学的项目化,就必须具有先进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条件。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教学项目是从典型工作项目中转化来的,因此对教学设备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设施,职业功能模块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为了满足职业功能模块教学的需要,需加大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
一、与有关教学设备公司共同开发数控技术仿真实训装置;
二、改造数控车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配备日本FANUC数控系统,满足数控专业要求的配合件的数控加工,异形件的数控加工等课程项目的教学需求;
三、新建普车实训室、普铣实训室,满足“零件的普通车床加工”、“组合件加工”等课程项目的教学需求;
四、为每个实训室配备现代化的音视频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投影机、展示台、摄像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可以进行操作过程的视频展示,实现网络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形成文明的工作习惯,与企业实现有效对接,我院将每个实训场所尽可能按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布置,引入现代企业6S定置管理等企业管理规范,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实施教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是非确定的、非固定的行为过程,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其学习活动是不同的,传统的考试评价不适应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元的学生过程评价体系。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评价体系分为教学任务评价、教学项目评价和模块课程评价。教学任务评价和教学项目评价又分为小组评价、学校(企业)评价。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任务评价以学生形成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注重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收集信息的质量、计划的可行性、完成任务的质量、操作的技能水平、工作的态度、发现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小组统筹与合作能力等,涉及到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合作、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学项目由各个教学任务组成,教学项目评价建立在教学任务评价的基础上,着重评价学生在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完成的教学项目应以企业评价为主。如教学项目评价不及格,应安排时间重修该项目,重修成绩以60分计入。各个教学项目的评价结果乘以其考核权重累加后即为该课程模块的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六、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道路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植根于企业,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实施教学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一是职业功能模块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由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转换过来的,只有结合企业实际,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二是由于学校或多或少地受到设备条件制约,综合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项目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来完成;三是职业教育必须实现按需办学,满足企业的需要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院推行“随走制”,让课堂进车间。针对企业急需用人的实际,在学校完成主要课程模块教学后,我们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大胆探索了“随走制”,让课堂衔接车间,实施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一方面,教学任务“随着企业走”,教学计划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教学任务直接联系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两者紧密结合过程中完成必修的教学项目。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随着学生走”。实施现场教学和指导,组织学生管理,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企业参与学生评价。
第三篇:3.数控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数控专业课程改革说明
随着数控技术的日益普及,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职教观念,把职教作为产业,依托市域经济、面向社会需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胜任数控技术应用与操作的初、中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在原有机电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发新课程体系与课程
1.调研市场,准确定位
目前,数控人才的市场需求有三个层面:“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我校面向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专业定位在培养“蓝领层”上,所毕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理论基础,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并且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初、中级证书。为了实施培养目标,本专业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家组成的“数控专业建设改革指导委员会”,经常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加快专业建设,与市场保持零距离对接。
2.适应市场,开发新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多次修订相关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以行动为导向,建立了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原则,下调
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训练的项目,使之更贴近企业,提升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理论上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把培养数控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3.突出技能,优化课程设置
在专业教学上,以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设置,实行科学的课程整合,突出操作技能的专业实训。把现行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综合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钳工技术训练、零件测绘训练、车铣技术训练等相关实践性教学模块,避免不同学科的重复教学;把《电工基础》、《电子线路》、《液压与气动》、《PLC编程技术》等课程综合成《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基础》一门课,并配以相关技能训练;把《数控加工工艺》中的数控刀具、工装夹具等内容并入实训操作中,不再安排理论课时,提高了技能训练的实效。
二、构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1.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首先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相脱节的局面,直接将教学场所搬到实训室,课程内容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与技术服务于一体。采用边讲边练、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使每一课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次整合设备设施,在技能
训练方面,对数控实训室进行了改造,增设模拟编程教室,安装了数控仿真软件,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避免了材料的浪费等现象。
2.实施项目教学法
在专业教学中,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状况。比如在数控车削技能训练课中,为了学习圆弧的车削加工,我们以标志性建筑为项目,学生看到的不再是教材上圆弧加工的内容,而是标志性建筑上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少了书本知识的单调和乏味,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对接。
3.实行模块化教学法
我们开发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都是模块化的教材。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模块,对每一个模块,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任务后,各小组从熟悉图纸开始,确定加工工艺、编写程序、输入系统、模拟切削,每小组完成后,进行讨论,接着由各小组长分别介绍本组的加工方法,然后全班同学评选哪一小组工艺最合理,编程最简单,切削最经济。老师最后再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通过模块化教学法的实施,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使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了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完善相应地教学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
顺应时代,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具体化,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能力,从工作质量、专业知识、培训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口试、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以及采取单科考核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2.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建设管理人员、明确职能、落实责任、提高效率;二是健全专业建设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课程开发、评价、管理以及常规管理等规章制度,对专业建设实施监控、评估、信息采集与反馈的运行机制,为数控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
我校在数控专业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真正实现与市场零距离对接,建立起独特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岗位需求适用型数控人才,我专业结合《数控专业建设规划》将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进行了整合。
四、课程改革保障措施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拥有十三个专业,学生5300多人,教职员工近300名。数控技术专业是我校的第一新兴专业,有的教师有多年在数控制造和加工企业工作的经历,有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的实践经验,有较
强的教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学校现有4个数控加工车间,为课程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钢铁迁安、中等城市的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人才的需求,为我校数控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宽的舞台。
学校与我市各大钢铁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办学已经起步,对于课程改革,学校与有关企业都有共识,企业将为我专业学生实习和课程改革提供场地和设备,为我校专业教师操作技能训练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些都为本课程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组长:宁文军
副组长:包艳青 杨翠华
成员:吴晓娜 高习明 王艳莲 张志新 李常利 雷芳 杨相国 王福
第四篇: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
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经过这种“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训练,学生的机加工技能和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机械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针对多种加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调整,如果仅仅在课内的理论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每种加工设备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课内实践,学生理解好掌握容易。
4)实施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抓好过程和结果控制,确保了实训质量。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所有实训项目资料齐备,组织教师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实训计划、日程安排和考核办法;实训中,每班保证至少两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做好实训进程记录和考核记录。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3.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和综合实习,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毕业综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途径,如何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尽快转化为实践技能,以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实习环节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实习达到如下要求:了解企业生产常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和作用。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组成和作用。掌握常用机床的正确操纵方法和机床附件的使用。能正确选用刀具、量具,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加工工艺。了解各种机床的维护保养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某些典型现加工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方法。了解实习所在工厂现行设备管理制度和改革情况。能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现场零件的加工工艺及特点。实习方式采取“学生自主择点,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方式。学生择点后,学校与实习单位签定“实习协议”,并由实习单位监督实施“实习计划”。采取这种实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毕业时择业及就业,并加强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通过这种实习方式,使不少同学在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用工合同,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组织管理:学生毕业综合实习实行“两级管理”。一级管理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与学校签定的“实习协议”,负责学生的日常劳动纪律考核及实习计划的落实,并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遵守纪律、实习完成进度等情况,并填写“实习鉴定书”。二级管理是由学校派出专门实习指导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协调解决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检查学生实习计划落实、考勤、劳动纪律等情况,认真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及学校提出的宝贵意见,根据实习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协商调整修改实习计划,并指导学生最后落实一至两类机床重点实习操作,为实习考核作准备。每个实习点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不少于两次。实习考核:实习考核分两步进行。一是由巡回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在实习地进行现场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进行考核,巡回指导教师协助组织落实,并根据实习计划提出考核内容,由实习单位填写考核记录并加盖公章汇入学生个人档案,学生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第二步考核为“操作证”考核,此项内容在学生实习完后于毕业分配前回校集中考核,学校请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相应工种的“操作证书”,使大部分同学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技能操作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以“能力”为本位,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机械加工行业的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那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在课堂教学中 加强引导,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锻炼,在专题讲座中得到教诲。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学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学练结合、学做结合的方式,设立课内实践和实训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并且在专业课之前开设基本工种实训,在专业课之后开设专项实训、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改变“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做法,提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遵循“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
2、课程综合化改革
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按照先进、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如:《机械基础》课程综合化,即将原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中的有关内容,以“典型机构”为主线进行融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综合化,即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内容,以“典型零件工艺”为主线,进行课程综合。实践证明,课程综合化,对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具有明显效果,特别适合中职教学的要求。
3、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如:《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配有德国的MTS仿真模拟加工软件,可以在软件中进行切削参数与刀具的选择、加工轨迹控制与全角度机床加工过程的演示;《机械CAD/CAM》课程配有相应的设计与加工软件(Cimatron、Solidworks等),该课程在机房授课,学生边学边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造型设计与模拟加工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改革考核办法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基础类课程如“机械基础”,采取全系统考的方式进行。2)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大纲和 实施细则,理论考核中采用笔试、口试、实作等多种方式;
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过程考核与结果(作品)考核相结合,以实作能力来确定考核成绩。如:“机械CAD/CAM”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了利用Cimatron软件上机考试,杜绝了学生作弊现象,真实的反映出其水平,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仿真操作与实做作品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5、教材改革
根据本专业特色自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中职系列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在无法找到适合的教材时自编讲义,现已用的较好的讲义有:《车工实习》、《车工技能训练》、《机械制图》等。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着培养目标,经过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满足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如:车工实训车间、数控编程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电工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室、焊接实训车间等先进设备;并加强软件建设,配置CAXA软件电子图板软件50套、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50套、CAXA实体设计软件50套、UG:SOLIDEDGE软件50套。
并且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指导书齐全。加强校企合作,现有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八个:融力集团、汉智数控加工设备、广成电气化设备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采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及近年来的师资引进,现拥有专业教师13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3人;专职教师双师型比例为56%,老、中、青比例为1:5:7,结构合理,师资力技术应用量雄厚。全体教师积极致力于专业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钻研业务,教学组织严谨,课程施教规范。
近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先后承担了学校教研课题3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撰写专业教学研究论文23篇,编写教材3本。
五、专业特色建设
1、专业建设中除重视教学设计与实施外,注重“学用一体化”建设,通过“学练结合、学做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关课程中根据职业能力忽然职业岗位的需求在理论教学中安排了适量的课内实践,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设立实训专用周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学生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了毕业设计及毕业综合实习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以切实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2、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组织了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中级焊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绘图员、中级数控车工等证书考试。
3、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六、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制造业实用人才。但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还需不断深入,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还有待继续完善等。我们要在现阶段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第五篇: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关于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看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种教给学生怎样对汽车进行维修,怎样对汽车进行检测等的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强调技能性的工科类专业。
为使我校的专业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够用、实用、能继续发展深造。也为使我校汽修专业教学进行的更顺利,使学生更能突现专业性。故我们需要将教学进行一次合理的改革。具体改革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教师的思想认识中改。
目前有很多教师,当然不仅是汽修教研组有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各组亦有同样的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以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很容易对其他同事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改的就是教师的思想意识。要让教师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很大,不得不好好工作努力工作;让其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故我建议适当的给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考核学生即是考核教师等方法来改变教师的这种不积极的思想观念。
(二)从管理制度上改。
管理制度,关系到一个群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速度,所以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专业的管理需要有比较专业的人士参与,尤其是在实验实训主管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很专业的人士来任职,并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协调能力。勇于承担责任,不怕背负责任。所以要求,在需要实习时生产实习处与教务处应当提前作好如下准备:
1)应该与实习单位领导提前三天到一周时间进行学生实习工作的协商,确保实习按时进行。
2)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当与实习指导教师配合,对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确保实践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3)对于学生的实习时间、内容、考核方法等应该由相应科目的任课老师来制定。生产实习处与教务处应该提供很好的实践实习保障。确保实践实习与理论教学能够有机结合。
(三)从课程设置中改。
汽修专业不同于我校的其他专业,学好汽车修理必须具备相应的一些机电液方面的知识及语言组织方面的知识。因为汽车是机电液的一个综合体,另外汽修专业还必须要会一些简单的公文写作。如:总结、收条等等。故我们经过教研组的研
讨,把《钳工》、《制图》、《液压》、《汽车材料》、《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电焊〉〉、〈电工与电子技术〉、〈维修企业服务〉等八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建议放置在第一学年进行。由于职业教育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时间改为两年。故我们将在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进行传统车系构造原理检修;现代新技术等的学习。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觉得应该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理论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严抓实践教学。
(四)从教学设备中改。
实践教学要以我们的教学硬件设备为后盾。但我校目前所具有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汽修专业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建议与某修理厂进行联合或引进相应的教学设备。建立起我校自己的实训室。如:传统汽车发动机实训室、传统汽车底盘实训室、传统汽车电气设备实训室、传统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ABS制动系统实训室、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陈列室、钳工实训室、电焊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等十二个实训室。各任课教师管理自己的实训室,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的冲突,也可以灵活机动的安排实践教学。
(五)从课本内容中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汽修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偏重面亦不同,每位教师对同一本教材的看法也不同,虽然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但仍难避免对同一本教材产生意见分歧的现象。故,我组建议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应该定哪个版本或哪种书均由该任课老师自己决定并要以“实用、够用、发展”为依据,通过组内的商定。这样该教师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本教材的特长来带好学生。
(六)从教学方法中改。
有了好的教学设备,好的教课书,好的工作态度等,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好的比较理想合理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主要以学生的技能为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使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1:1的比例进行,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合理的穿插教学,让实践与理论得到充分的结合。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出合理的课程计划既有理论的教学计划也有实践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有步骤的教学。
宣志勇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