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23: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该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可目前农村小学科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各种实验条件与师资相对缺乏;在日常教育中偏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家长也只重视孩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其子女的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创新能力逐渐下降。

于是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做到人人会开展探究和亲身体验,学会假设、取证;情绪亢奋,活而不乱;能以探究发现为宗旨开展开放性教育活动,实验有计划,观察到位,并学会表达和倾听,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关健词】

农村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科学课明显不同的现象:学生动手机会多了,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课标中所指出的“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效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又如何呢?下面,结合自己在农村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历,浅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对自己的学生的学情进行科学的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课程“不仅要考虑科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了解学生知道的概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组织开展科学学习活动。

记得有次上公开课,内容是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前一天的备课过程中,只顾埋头苦思课的设计流程,而没有去了解学生对所学相关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了解程度,以及知识的后续内容。更没有在课前到班里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是一意孤行地认为:“沉浮学生已经比较了解了”故而将课的教学起点设置过高。只记得那天上完课后感觉很累,面对评委,想想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上学生的表现,真是汗颜。我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没有去关注学生的已经知道的概念是最大的原因。在说课时提出的这点也得到了学校其它老师的认同。因此,设计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入手,效果会迥然不同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落在有效处 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同时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教学要有效就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真正有效的教学目标则必须经过教师自身的理性思考,得以内化的目标。

可以这样说,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正在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逐渐转变为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情感目标在许多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然而通过对一些教学目标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目标只是为了体现新理念,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有些目标不是一节课或某段时间就能培养的,这样的目标有时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如我在《时间在流逝》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目标:(1)(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初步体验主观感受时间,有时会不正确。(3)实验完成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在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是教师在这节课中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然而情感与态度目标,则显得不足。我认为应该是。科学概念:(1)通过用各种方法感受时间的长短。(2)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学习时刻、时长两个概念(3)在不同环境中感受如:在看动画片时和安静等待时感受十分钟。看看会有所偏差吗?过程与方法:(1)设计“时间在流逝,感受时间”实验,经历简单地探究性实验过程。(2)初步学会用比较方法合理感受时间的流逝过程。(3)实验完成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对探究实验的指导要有科学的态度 1.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要体现实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科学课中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科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2.实验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学中实验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充分发挥实验的“发展”功能。例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能看到或感觉到热的传递方向,根据书上设计是要准备两个铁架台中间拉一根铁丝,然后在铁丝上由学生粘火柴棒进行实验。老师在教学时就可对材料进行了处理。利用以前学具袋里的材料,把实验中的铁丝换成了铜棒,因为铜棒较粗夹在一个铁架台上就行了,而且火柴棒粘上去也更为方便,也不影响实验效果。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还会有他们的自己的创造。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有在金属棒上涂上凡士林的,有在金属棒上涂上蜡烛油的。基于这点,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了多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超市式”材料区:有涂了蜡的金属棒、涂了凡士林的金属棒、没涂任何东西的金属棒等。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取实验材料,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考虑各种因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实验方案指导要到位、实验方法指导要到位、实验记录指导要到位。切忌走过场,导致实验结果五花八门,实验过程乱糟糟,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意外或伤害事件。尤其是酒精灯、火柴、小刀、稀盐酸等器材的使用,要注意安全,这主要针对实验方法要指导到位。此外,实验前方案的讨论与交流要指导到位,为实验的有效活动奠定基础。实验中表格怎样记录,教师也要作适当地指导,比如打“√”、画“○”、记录顺序、记关键词等要求都要交代清楚。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能学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能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提问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是:学生不仅要与教师的体验一致,更要超越教师的体验,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性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我们从备课入手,由过去的主要“备教材”转向主要“备学生”;由主要“备教法”转向主要“备学法”;由“备结果”转向“备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由“备掌握知识的数量”转向“备科学素养的提高”。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维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例如教学《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磁铁的性质,我问:“现在有两根完全不同的圆柱形材料,一根是铁棒,一根磁铁,你不借用其他材料,能把他们区别开吗?”学生经过认真的实验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把他们悬挂起来,能指南北的是磁铁。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条件是不借用其他材料。同学们又经过反复实验,有的小组发现:“用其中一根接近另一根中间部分,若能吸引,则手持的是磁铁,另一根是铁棒。”我立即表扬了这个小组,鼓励他们自己继续思考。很快又有同学提出:“铁屑不能吸引铁屑,如果用其中的一根去吸本身被敲下的碎屑,能吸引的是磁铁,不能吸引的是铁棒。”接着又有同学抢者说:“把他们都分成两段,不能相吸的是铁棒。”等等。这个实验,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思考等诸多因素相结合,贯穿与其中,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科学课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实践思维—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结论—经历实践运用、检验,再认真总结的过程,学生就在实践中有了第一性的切身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着教材来一番“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中所不能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经历了科学探

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科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提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达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讲授“神经系统”这一内容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开始做“打手”游戏之后提出:为什么有的同学被打到的次数多,有的同学被打到的次数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同学们的反应有快有慢。)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是怎么一回事?是由哪些东西在起作用呢?(由此引出我们这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神经。)

2、在做完“酒精触碰身体”后提出: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的刺激信号是怎样传递给大脑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怎样传向各处的?(由此引出神经的传递路线。)

3、在做完“拍手跺脚”后提出:这么说来,我们身体的活动、感觉都是由大脑直接控制神经的?(由此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顺利完成“膝跳反应”的实验。)

三、课堂提问要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提问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例如:在研究吹泡泡的实验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为什么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这样的问题是无法回答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效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提法:“我们吹出来的泡泡只有一种颜色吗?”再如,在学生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后提出:“为什么孩子身上有与父母身上相同的特点,又有与父母身上不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秘密呢?” 引导学生探究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又保护了学生那颗乐于探究的心。

四、课堂提问后要适时等待,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一问一答”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可往往更多的是“一问即答”,让我们不由质疑: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这样的答有思想吗?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学生的回答让人惊叹、折服。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学生素质好,可再好的素质没有时间考虑其回答会有深度吗?我在讲解“肺和呼吸”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当有位学生举手时,我若无其“视”,是我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吗?肯定不是,我是在等待。

渐渐地,小手举得多了,小手如林了。这不正是我们耐心等待的结果吗?乍看这一过程,风平浪静;细品吧,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在这无声的等待之中悄悄绽放。

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显,也是教师从容心态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学会等待吧!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成长,让科学教学充满成长的气息;等待方能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演绎精彩!

五、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如在学了《加热与冷却》后老师提出:“有人说我们的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你同意不同意?”这样的问题就是封闭的,应该换成:“有人说我们的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你怎么看?”再如我在出示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后提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变化?找一找。”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是很大的。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架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桥梁,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程度,让优质的提问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铺垫;教师在优化课堂提问时,要做到问点准确、问法艺术、问时恰当、难度适中,以达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发展的目的。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提高科学课堂提问艺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为自己“充电”,进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创造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目前中小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个现象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从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以实验为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目的等四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兴趣。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它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有效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科学、理解科学。例如:当讲到参照物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比如当并排等候红灯的汽车,当自己的车先动时,发现旁边的汽车在后退,又比如在观光电梯上时,看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感觉,根据这些生活经验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就可以上升为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而,有效的科学教学应做到“两个激活,三个有利于”。两个激活,即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淀(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知识基础);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将生活中科学问题集中展现在课堂,有利于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科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以实验为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构建以实验为主线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领悟科学、理解科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关注以下二个方面。

(一)营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

氛。”我们强调,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生。例如,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本要求将试管放在370C的水浴中保温10分钟。实验结束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需将试管放入盛有370C的温水的烧杯中?如果不在370C的水温中,而是1000C的水温或者00C的水温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设计酶跟温度关系的探究实验。当然,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其他因素,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等。这样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养成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

(二)留足时空、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需要一定条件保证。一是留有充足的探究时间。课堂上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钻研,学生只有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才能有所领悟,有所以现。二是提供适当探究空间,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适度空间。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部分小组的学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打开水夹后,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远远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有些集气瓶中甚至没有水进入,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许多同学感到茫然、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当学生求助于我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原因,而是让学生暂停实验,召集他们共同讨论交流。很快,学生就从反应后集气瓶中压强变化情况明白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各种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如保持装置气密性完好;红磷要过量;要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不能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进行测定等。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鼓励学生动手,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在实验课,允许学生成功,更要允许学生失败。学生动手能力因人而异,在实验课上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都能完美地做完每个实验,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中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失败中进行分析总结,对实验提出质问,对实验错误进行修正,对实验结果进行论证,实践证明:有失败经历的学生,往往收获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出正确的答案,尽可能让学生在对科学实验和现象中探索中感受到活的科学和新的科学。

实验课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以学生的操作为主的实践课,因而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非常重要。实验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严谨的态度,积极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给予充分、恰当的尊重和肯定等),都是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会影响实验教学环节,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玫主动性。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钻研这门课,促进学生在物理各方面的思维活跃。

(二)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以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的缩小呢?答案是否

定的。因为管长减小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但能否用其他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的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容易理解了。

四、让学生经历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目的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学习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是有效教学目的之一。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一)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素材

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证。例如:教学《重力》时,教师有意识把宇航员生活资料放在前面进行讲解,引起学生思考,接下来学生很轻松回答日常生活中现象,如水往底处流、苹果落地等现象。学生达到学生目的。

(二)渗透方法,提高再创造能力

发现与创造需要知识作基础,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作支柱。“知识+方法+灵感=创造”这个公式虽然不尽科学,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方法对创造的重要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有意识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例如,假设、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的方法,渗透收集、整理信息、估测等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再发现、再创造能力。

(三)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以学论教

改变教学程序,教师不教,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并在不断“尝试——纠偏——再尝试——再收偏”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当然,让学生先学,并不是教师不教,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究能成功,教师一要预设学生的“未知”,为学生选准探究内容、探究重点;二要关注生成,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说出相应变动,或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或调整教学进度,或将错就错,变学生错误为新的学习资源,三要适时点拨、引导,“该出手时要出手”,把握时机,疏通探究途径,拓展探究成果。

总结言之,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向所有教师提出一系列要求,需要他们研究教育科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最适合、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澜.改革中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咸宁学院学报,2005(6)

[2]陈国平.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师报2006

[3]王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迁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金桂霞.浅议高校教师的有效教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

[5]施春余.关于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6]浙教版初中自然科学第一册到第六册教科书

第四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范文模版)

内容摘要: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科学教学时,只有让丰富的科学事实作用于学生的各种器官,才能为学生思维提供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体会到探索自然科学的乐趣,也无法真正地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所谓有效教学是指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所学的学业喜欢、感兴趣、懂了、会了并有所收获。

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有效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限定了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制定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1.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确证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而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学什么”、“做什么”的意义,体现“学为主体”的理念。例如,《神奇的激素中》的三维目标就根据课程标准、重难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学情和特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②了解激素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③能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④知道由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交流探讨、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态。2.教材的重、难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学的重难点的确定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分布、注意力分布等。无论是传统课程的教学,还是新课程的教学,总是要用教材教的。教材教什么?我们凭借教材教学科知识、教学科学习的方法,凭借教材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自然学科在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上比较明显。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要训练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的目标。

3.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初中科学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必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照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必须有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1.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抽象的概念,而按照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很难理解这类的概念,又不能通过生活经验、生产实践或者实验等方式加以解释。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用动画模拟“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氯分子加速运动分解为原子,两种原子重新自由组合构成了氯化氢分子。”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画面时间短暂,却把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需要还可以反复回放,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了疑难问题。

对于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的讲解,只是口头的描述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实际操作也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怎么办呢?例如,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发生危险。但如何危险,学生不能亲自体会。这时,向学生展示将水注入浓硫酸的实验录像,学生就会对此有较深的印象,错误操作出现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小。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能巧妙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2.情境设置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慢慢的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每个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都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心理发展水平相当,感觉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例如,《欧姆定律》一节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情境:(1)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端的电压u,跟导体的电阻r之间有没有关系?(2)怎样来讨论i跟u、r之间的关系?(3)在i—r关系时,怎样来保持电压u不变,改变电阻r?在研究i———u的关系,怎样来保持电阻r不变,改变电压u?(4)根据上面的分析怎样来设计电路?(5)各电路有什么优缺点?选择最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经过提问、讨论,再由教师总结,欧姆定律自然得出。

3.情境设置要体现开放性和发散性

在情境教学中,良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也不应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多向的。针对同一个问题或者不同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极力的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惯有的狭隘、单向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上下功夫,把情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①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你认为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③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三个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问题,也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必须有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安排科学的活动,及时改变学生错误的认知结构与认知策略、经验方式与情感态度。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 要:美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其自身的职能。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当前的小学美术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积极地研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变化,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的理念。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如果过分地专注于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且,老师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毕竟,能成为大艺术家的人寥寥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开设美术课程,是因为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慢慢地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未来社会和未来世界的需求。在这一目标下,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思想就应该是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自主探索和思考。

二、增加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拓展和增加教学资源。例如,老师在讲述小学美术的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内容不只是现有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就近寻找和发现可用的素材,可以是教室外面的花朵和小草,可以是教学楼的设计等,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又如,学校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的共享,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老师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这样就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

首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利用想象激发兴趣。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笔者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您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老师差点上班迟到,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帮我吗?”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自行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设计多功能型的自行车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巧妙应用美术教学技巧

(1)使美术知识具体化。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主次分明的构图》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画图或拼贴的方法来说明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动画课件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打开动画课件,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一些蔬菜、水果、陶罐的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实现了使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直观的可视现象,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2)使美术知识趣味化。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或者给学生一张图片说明:这就是浮雕,这就是油画。有了动画课件,教师就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浮雕作品时,先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学生的头像,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油画以及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五、勤学多练、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六、让学生在玩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色感

对于学生色感的培养,我认为在小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游戏导入,巧设情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上的世界真精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课程最主要的突破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这些理念,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而努力地开发相关的美术课程资源。

总之,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任务,我们美术教师,承担着引领学生发掘美,探索美,创造美的任务,不能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眼下的新一代,是一朵朵花蕾,遇阳光而娇艳,遇雨露而明丽,遇和风而怒放,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也是在培养我们的继承者,我们事业的接班人。

下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改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特别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只有“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张付林 内容摘要: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改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特别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只有“备”学生,才能......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从担任小学科学教师以来,可以说迎来了我教师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面对这......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王雪梅 在进一步深化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但集中反映了一个......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王红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 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兴琼 富民县赤鹫中心小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402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板桥小学蒋明香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 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科学教......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