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建构
小学科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建构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能只顾教学形式的热闹,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所有的实验和讨论都应该在安静的状态下完成。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还学生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
关键词:科学 课堂 热闹 有效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小学科学教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过讲究形式,不顾教学实际的情况。一度时期,在许多科学课堂上,课堂呈现出热闹的课堂景象,过分的脱离教学实际追求热闹的现象十分普遍。过分热闹的课堂,教师的引导看似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听课的人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很“活”,无疑这就是科学课的示范课,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气氛活跃又热闹的课堂,但是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形式,更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只顾课堂的形式。
一、小学科学课堂“热闹”浮华表象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闹”的场面,但更需要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踏踏实实的探究。科学课堂教学要去掉虚假的热闹,应该建构有效的教学课堂。
1.实验型科学课的“热闹”假象
在实验型的科学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一种非常普遍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师认为学生一起讨论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一下,难道就是合作学习,就是自主探究了吗。从表面上看,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的课堂景象产生。教师很害怕安静的课堂,努力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热闹的竞赛场地。但是,认真的观察这种热闹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就是拿着棍子到处胡乱的敲打,嘻嘻哈哈的表情,很多小组成员中还有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们就互相争执,学生没有意义的争吵,反应出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不会倾听,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的讨论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并没有学到探究事物的方法。
二十分钟过去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这时还有许多的学生继续做着实验,并没有马上停下来。汇报的小组,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报,课堂显得很无序。
2.知识型科学课的简单“热闹”
知识型科学课以学习知识为主,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可以用事实或证据反复予以验证,适合集体传授,而人文知识则关涉个人情感、道德及审美等领域,往往潜隐于教学内容之下。“知识型”的科学课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认识浅薄,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科学课堂的简单“热闹”。
由于很多教师往往将科学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发展。在知识型的科学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参与,踊跃的回答问题。“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引导 :师:今天这节课,比一比,谁的发言最积极?评一评,谁的表现最好?
听到教师的赞扬,学生应该是感到非常自豪的表情,但是两个学生面无表情的坐了下去。教师浅显的定义科学研究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研究错误的认识。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高深的,也没有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会产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明白了科学研究的简单过程,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情感认识。
二、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在科学课中,课前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都是对教师控制有序科学课堂的关键。课前通过那些途径做材料的准备?如果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1.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充足
以实验型活动为主的科学课,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活动。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成是至关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既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调动一切力量,准备好实验材料。精心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有目的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活动一定会有序。
2.教师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随意,课堂教学往往会混乱。教材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课前教师能认真研读教材,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有序的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与动机,确保科学探究学习的有序进行,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控制好。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回顾案例1,实验时学生无目的研究,造成时间的浪费,当教师安排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场面很混乱,实验后的汇报交流,虽然教师已进行组织,但很多学生仍然还在实验上,忙于实验器材的摆弄,要么只想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说出来,而不关注其它同学的汇报,这就失去了汇报交流的意义。
在科学实验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有序的关键了。课前教师可以将分好的小组进行编号,在课堂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按照编号有序的进行汇报,避免了学生交流时的混乱。培养学生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要求、实验所用的材料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观察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课堂自然会安静下来。
4.教师积极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能使课堂教学得到调整和改进,能使探究活动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对实验器材兴趣很浓,没开始实验探究就已经在摆弄器材,此时,就可以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激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调整课堂节奏,有序的展开探究活动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我们把每次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加以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作为全班的榜样,引导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合理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课堂上不能盲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课堂的总目标。课堂热不热闹,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学生做一个安静的思考者。
当然,作为科学教师,我常常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让学生真正领悟科学的道理,理解其本质。而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并用实验来反复验证得来的。这些无不需要学生静心的观察和思考。让“热闹”的科学课堂安静下来,还学生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当然,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科学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对学生耐心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j]《教育研究》2010.4
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从担任小学科学教师以来,可以说迎来了我教师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面对这么一门涉及面广,给学生带去无尽新奇、思考与挑战的学科,我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对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备课一定要充分。
新课程之后科学课的内容很难教,它涉及的面广,跟中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轨,对于我这种非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提前精细化备课:提前备课会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甚至我们自己怎么思考都找不到答案。这个提前的空间就留给我们去查资料,向别人请教,读懂教材。多方面广泛学习,提高自己学科素养。
2、材料要提前准备。
科学课的材料是课堂的灵魂,而且很多课堂的材料是多样化的。有时候借一堂课的材料从找到,到分组加工,可能不止一节课的时间。还有些材料的准备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前几天时间准备就会导致上课失败。比如现在六年级下册教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涉及到制作化石模型,从开始制作模型到把模型晾干差不多需要一两天时间,因此材料准备一定要提前,否则很多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地走进课堂。
3、体验要形式多样,张扬个性。
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学科教育的一个特征与优势。科学的学习“动脑、动眼、动手”是关键。“动脑”——在于知识的获取;“动眼”——则是体现在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对科学作品独特的感受;“动手”——则是敢于实践,掌握有关的形式表现手段,让学生由不会到初步掌握,由生疏到熟练,均得益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特别是作业体验环节主要体现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动脑、动眼、动手”的成果。学生学习是有差异性的,因此,作业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做到形式多样,以需而作,如一题有不同的成果,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等,让学生充分施展个性才能,创造出具有真正自我意识的个性作品
4、旁征博引,有点幽默感。
科学课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对于丰富的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一些内容
展开延伸,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纪律调控的一种手段。另外,科学课不是在上午第3节就是下午,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处于有比较疲惫的状态,所以他们往往对太严谨的课堂有些反感,尽可能地挖掘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笑几次,他们对课堂的专注度会高很多。当然,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等方法不断积累与提高!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不仅能玩的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兴,而且能玩得有所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
第三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王雪梅
在进一步深化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但集中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如何变辛苦的教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有效教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例如我在教学地震时,就由同学们熟悉的5。12大地震引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我与学生激情互动时,适时地说明了本次课的目的是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明确了目标,马上开始探究实验。三是采用学生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再现模拟、实验、类比对照、直观展示、现场
互动等。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现在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什么特征呢?
1.课堂是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指的是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收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三)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科学教学要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舞台,让每个知识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快乐音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
1.由注重“教” 转向注重“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已提出很久,但在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它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讨论、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培养。
2.由注重“传授” 转向注重“引导”。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时,先让同学们做模拟实验来探究地震中心和强弱,然后在出示一些在5。12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地方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讨论这次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3.由注重“模式” 转向注重“个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科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4.注重“结果” 转向注重“过程”。所谓重视结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甚至要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维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5.注重“成绩评价” 转向注重“多元评价”。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由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机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
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王红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
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
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
学生的特点谈谈本人在科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科学课每周仅有两节,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有限,有许多制作、科技小论
文等作业需要学生在课外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持
久学习兴趣是科学课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
来?这就需要教师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蚯蚓找家》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带领学生在学校的树池里挖出一些蚯蚓带到教室里,观察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在没有实验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
测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在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因
此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被激发,经过学生的反复实验后再和同学交
流自己的发现,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学生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获得成功,学习就会更加积极,兴趣就会更加
浓厚。
二、重视教学情境化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例如我在教学《磁力大小有变化吗》这一课时,给学生同样的磁铁,看谁有办法能吸起更多的回形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谁也不服谁就动起手来,都想超过他人,在动手的过程中想办法调整回形针放置的位置,在调整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的不同部位的磁性有强有弱,磁力的大小与磁铁的多少有关。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去创设情境,教给他们发现事物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同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将学习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科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学《天气》这一章时,讲到了云、雨、风和气温等有关自然现象时,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结合课本知识,让他们真正去看看云的样子,让他们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理解风的力量、谈气温变化的感受,讲自己对雨的观察与体验。通过这一些活动,使他们明白平时熟视无睹的这些事物,就是大自然的一角,其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等着他们去研究。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并让学生陶醉在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如教学《液体的溶解》一课时就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进行分小组,在每个小组内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常规。三是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实验,1、把胶水倒入水中,看到了什么大家统一意见并记录下来。
2、是一名学生用小棒在水中用力搅动一分钟后,等水静止后在看胶水在水中的状态,把看到的讨论后记录下来。最后得出结论,并把记录的情况汇报给全班同学,在全班同学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小结,得出正确的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
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给学生都准备了一个电路检
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和以下待检测的物体:铁钉、塑料片、棉线、牙签、铜丝、纸片、头发丝、陶瓷、橡皮、铅笔、硬币、土块等大量材料,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中了解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并思考一下导体都有哪些共同特点,想一想怎样利用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为我们服务,领会了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说一说今天学校的收获。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要求,也是压在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肩上的重担和责任。我们应在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在设计各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情境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地做到有效科学。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兴琼
富民县赤鹫中心小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402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关键词】:课堂教学 探究 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教师思想和课堂教学入手,切实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每一次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材料等着学生走进教室时,都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又一堂不同的科学课堂教学。然而,教师事无巨细的精心准备,越俎代庖的科学探究,表面上看是热火朝天的科学探究课堂,却是那么的低效运作,这不仅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降低了科学课堂探究的效率。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问题,也成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然而,审视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就会发
现很多的弊病和不足,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使我们的探究无效,甚至于适得其反。
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课堂的组织纪律性。
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郑重强调,听和说是同等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是倾听的最高境界。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常常和善而亲切的提醒学生:“听她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充分培养起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课堂的纪律是必须要的,那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是教师组织的体现。当课堂上有学生发言时,往往有学生不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而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却哑口无言或答非所问。在我们班级,确实有此种情况,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进行小组合作时,也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长此下去,必然课堂涣散,难有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得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2)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有学生有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及时了解合作的情况,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四、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
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提问是对学生的考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验。而现代教学的观点认为,提问不仅是对学生的检查和诊断,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向学生提示重点、强化各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准确,即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要使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相当的词,切忌含糊不清,不合逻辑,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如《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