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组磨课《碰撞》 研修报告
在反思与交流中成长
——磨课研修报告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所谓“磨”,就是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磨课,就是让教师站上讲台,接受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就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
我磨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要磨出一节好的课,就必须要进行认真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就是要深入阅读教材,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只有在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并认真了解教学主体——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为此,我在选定课题后,认真阅读了教材,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设计出自己教学的大体思路,并征求物理教研组部分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聚集体之智慧,进行第一次备课。而后根据第一次教案,进行第一磨。讲课结束后,各位老师根据我的讲课实际给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我在此基础上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进行二磨。第二次讲课后,又根据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然后进行三磨。第三次讲课后,再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对《碰撞》这节一课的教学策略、时间安排、语言表达等教学得各个方面都做出较大的改进。以下反思的内容主要是第一次、第二次磨课。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改进
教学内容是构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关系着整节课的效率,为寻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对教学内容的数量、顺序等进行了调整。
第一次磨课的教学内容按顺序包含:
一、引入新课 通过赛车碰撞、和飞机坠毁两张图片,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碰撞现象。能否举出生活中的碰撞碰撞现象呢?
二、新课探究(1).碰撞的特点:
相互作用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2).碰撞的三原则:
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动能不增加;③碰撞前后速度要合理。(3).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粘合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4).对碰撞的感性认识:(5).弹性碰撞后速度的确定
(6).思考:碰撞和碰撞的异同?
从整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上看,教学内容过多,教学任务量很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纰漏,且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等,没有呈现板书和相关计算推导过程。第二次磨课对教学内容及其顺序顺序进行调整。
1、在导入部分,把多张图片缩放在一张PPT上,多媒体上的背景做了适当的调整。
2、新课探究中,对于碰撞特点的引入,由上节课学生自己归纳得出转变为教师根据所给图片直接给出特点。
3、调整碰撞的三原则和碰撞的分类的顺序。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4、删除原来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之间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相关计算问题,原因是与案例二中涉及到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发生碰撞的相关计算过程雷同;删除了原来的课堂练习一,原因是为了节省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去讨论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删除了碰撞与爆炸的异同,原因是这个问题不是重点,可以在讲解碰撞三原则中的第二点“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加”时,类比性的一笔带过。
二、教与学策略方面
教与学策略的选择在教法和学法上的选择大体不变,变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教法、学法的侧重点和运用的频率、时间。
教法主要有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主要有小组合作探究、知识迁移法。
第一次磨课,在教的策略上主要采用了演示法导入新课,新课探究则主要以教师讲解讲述为主,辅以多媒体展示,但板书不完善,没有小结巩固。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期间对学生能进行了学法指导,但是时间不够充分,效果不好。
在学的策略上,新课探究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且整个过程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较少。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重点不是很突出,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用谈话法完成;在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上,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完成,学生知识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次磨课,在教的策略上仍然以演示法导入新课,新课探究部分则变动较大。减少了教师讲解的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并且加强了对“弹性碰撞后速度的确定”的讨论。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的策略上,仍然采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另外则增加学生的讨论时间和讨论活动、自主学习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讨论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时间花了很多,效果却不是很好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讨论碰撞问题。”采用了师生互动、讲授法完成;难点“对各个碰撞过程的理解及一维弹性碰撞后速度的确定”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边总结讲边分析展示的方法来实现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时间上的安排的改进
从教学时间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教的时间占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占小部分到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讲解占小部分的改变。
第一次磨课,由于教学内容的含量较大,计划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节奏较快,学生没有时间充分理解。各环节实际使用时间如下:
导入:2';进行新课:22';巩固提高:10';学生自主研讨:5'。其中,重难点所用时间:12';引导学生的时间只有28'。
第二次磨课,由于教学内容有所删减,教学时间相对充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宽裕,教师讲解的相对有所减少。
各个教学环节实际使用时间如下:
导入:2';进行新课:20';课堂练习:7';学生自主研讨:12'。学生的自主研讨学习时间明显增加。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三次磨课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以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的形式展开;生生互动则主要以教师给出问题,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的形式展开。
第一次磨课,共二次生生互动。第一次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观看所给图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图片所反应的弹性碰撞的特点,学生较积极讨论,讨论效果良好。第二是要求学生讨论在三中特殊情况下碰撞过程后速度的确定,两次生生互动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且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监控不足,讨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一次磨课师生互动主要围绕“碰撞过程中动能减少,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等问题的提问。此过程中,由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给出评价并讲解。由于学生思考时间较少和教师的引导不够,最终由教师直接给出参考答案。
第二次磨课,生生互动的内容大体相同,在第二次磨课中,吸取了第一次磨课的经验教训,给了学生更多的讨论的时间,但是出现时间稍长的情况,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不够。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的监控和引导。
在第二次磨课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大体相同,但为坚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一些大的问题进行了细化,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但问题稍多。但在本次磨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激励性内容不够,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不够,没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情况。
第三次磨课,仍然是二次生生互动。该次磨课中生生互动的时间掌握得较好,加强了对学生讨论的监控,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第三次磨课中,重点改善了第二次磨课中出现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其他方面的改进
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大的方面做出改进外,在语言等一些细节问题上,通过磨课也得到不断地调整。
历时一个多星期,在物理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这次磨课的三备三磨,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备好、上好一节课的艰辛。
首先,精心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基础,交流合作是备好课的重要手段。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要呈现一节好的课堂,离不开教师课前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然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要备好一节课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材是 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它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备教材,我们首先要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去调整、去丰富、去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情况等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备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预设、创设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环境,学生是教学中的动态因素,备好了学生,才能掌握课堂节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在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无疑,备好一堂课是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是一次挑战,面对这样一次挑战,教师应该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因此,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在此磨课的过程中,从第一次备课到后来的二磨、三磨,物理教研组各位老师给予了我许多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策略,从教学语言到教学时间安排,每一个小小的改动后体现的都是我们物理教研组每个人的汗水和智慧。一次次的听课、评课;一次次的争论,使这节课更好。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在备课中,交流合作的重要作用。
其次,通过磨课,促进自我反思,进而提升自我。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在上课时的很多问题,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
一、激情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后的评课和讨论中被其他老师提出来,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磨课,可以过其他老师的听课和评课反映出自己的不足,进而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寻求提高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磨课也促进了我个人的反思。通过反思,促使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再次,磨课是在交流中寻求创新的过程。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集体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集中整个集体的力量进行备课、评课,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促进我的专业教学的成长。在这个讨论、争论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更好的想法出现,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为丰富、精彩,实现了课堂的创新。
第四,通过磨课提高课堂效率。
磨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发现课堂设计中不足的地方,对教材进行整合,删减、增加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精彩、丰富;字斟句酌,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话语,使课堂更有效率;千打万磨,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策略更为合理,提高教师讲课的效率。磨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磨课,我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都取得了极大地进步,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把这些经验和认识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巧,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成绩越来越好!
第二篇:英语组远程研修磨课计划
纪山中学英语组远程研修磨课计划
一、专题名称 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二、专题研究课例:新目标英语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3 SECTION B 2a-2c
三、专题研究团队
指导专家 :沙洋县教研室
官文洪
研究成员: 余加芳 韩明翠
邢继红
田芳 袁昌炜 赵小英 张琴
专题负责人:纪山中学
余加芳
执教人: 余加芳
四、研究人员分工安排
张杰:组织1主持研修活动;2.制定磨课计划;3组织备课研讨和观课研讨;4参与群组上课;5整理视频文本及上课实录;6撰写磨课总结;7.负责提供有关课例研究资源;8.负责评课、议课;9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等。
余加芳:1.完成教学设计;2.执教课例;3.负责上课、备课及说课任务。邢继红: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韩明翠: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材使用情况
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
张琴: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学方法的选择)
田芳: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做好记录;磨课总结与反思,书写自荐意见。
赵小英: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做好记录;备课研讨记录以及各种会议记录。
袁昌炜: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做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师教学语言)
五、工作措施
1、聘请县教研员担任专家顾问团成员,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发挥团队力量,整合优势资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3、结合所承担的专题内容,组织群组教师开展研读活动。
4、及时与其他专题组交流信息,提高研修效率。
六、专题研修目标
1.通过研修,明确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2.合理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目标。
3.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4.明确语言操练和语言运用的关系。
5.明确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任务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计划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统一。
2、课堂教学比例失调、头重脚轻。
3、过分关注知识目标,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
4、课堂练习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八、明线、暗线
明线:七年级阅读教学新授课
暗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充分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
九、时间安排:
2015年1月7日: 召开研究人员会议,明确研究目标,完成磨课计划。2015年1月9日
:组长负责提供相关资源,尽早上传有关本课例研究的资源。执教教师第一次备课,形成初步教学设计并上传。
1月12日:集体备课研讨。全组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完善教学设计;召开观课准备会议,进行分工;上课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1月13日修改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备课并上传。
1月14日执教人上课,全组成员观课,完成课堂实录;观课人写出观课报告,召开课后评议会,上课教师说课,全组议课。1月15日-16日将观课报告、问题讨论、上课老师说课和会议记录等整理提交上网。
1月17日-18日调整修改教案,进行实践反思后的备课。1月18日提交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
1月19日-21日线上研讨,总结反思,点评第三次备课,反思文章和磨课总结提交上网;完成本组本次磨课的自评。
1月22日-23日,课例研究组间互评,并写出互评意见。利用互评开展组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三篇:英语组远程研修磨课计划
崔口镇英语组远程研修磨课计划
一、专题名称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二、专题研究课例: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始)Book3 Module10 Unit1 There is one birthday in May.第一课时新授课对话教学。
三、专题研究团队
指导专家 :省专家团队庆云县教研室赵俊伟
协作研究成员:张杰 邱立峰刘凤艳霍晓燕彭圆圆李杰邹秀英孙云广
专题负责人:崔口镇中心小学 张杰
执教人:崔口镇大齐中心小学邱立峰
四、研究人员分工安排
张杰:1.组织主持研修活动;2.制定磨课计划;3组织备课研讨和观课研讨;4指导并参与群组上课;5整理视频文本及上课实录;6撰写磨课总结;7.负责提供有关课例研究资源;8.负责评课、议课;9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等。
邱立峰:1.完成教学设计;2.执教课例;3.负责上课、备课及说课任务。刘凤艳: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孙云广: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材使用情况)
李杰: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
张杰: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作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学方法的选择)
邹秀英: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做好记录;磨课总结与反思,书写自荐意见。
霍晓燕: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做好记录;备课研讨记录以及各种会议记录。
彭圆圆:修改一次教案并有3个点评;观课评课并做好记录,写出观课报告(观课纬度:教师教学语言)
五、工作措施
1、聘请县教研员担任专家顾问团成员,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发挥团队力量,整合优势资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3、结合所承担的专题内容,组织群组教师开展研读活动。
4、及时与其他专题组交流信息,提高研修效率。
六、专题研修目标
1.通过研修,明确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2.合理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目标。
3.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4.明确语言操练和语言运用的关系。
5.明确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任务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计划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统一。
2、课堂教学比例失调、头重脚轻。
3、过分关注知识目标,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
4、课堂练习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八、明线、暗线
明线:以会话为主的低年级新授课
暗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充分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
九、时间安排:
11月22日: 召开研究人员会议,明确研究目标,完成磨课计划。11.月23日至26日:组长负责提供相关资源,尽早上传有关本课例研究的资源。执教教师第一次备课,形成初步教学设计并上传。
11月26日:集体备课研讨。全组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完善教学设计;
召开观课准备会议,进行分工;上课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
11.27——11.30修改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备课并上传。
12月1日:执教人上课,全组成员观课,完成课堂实录;观课人写出观课报告,召开课后评议会,上课教师说课,全组议课。
12.2将观课报告、问题讨论、上课老师说课和会议记录等整理提交上网。12.2——12.6 调整修改教案,进行实践反思后的备课。
12.6提交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
12.7-12.8 线上研讨,总结反思,点评第三次备课,反思文章和磨课总结提交上网;完成本组本次磨课的自评。
12月9日—12月11日,课例研究组间互评,并写出互评意见。利用互评开展组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四篇:磨课研修总结
磨课研修总结
黄连芬
伴随着远程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
蒙梅老师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这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组开展的第一次磨课。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在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有蒙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第五篇:磨课研修总结
总结
这次学校组织的磨课活动对于我们新任老师来讲感触很深,经过磨课,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经过磨课,我认识到得物理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像鸭子吃蜗牛那样,简单的去记忆和背诵相关的物理的概念,这样会使物理学起来很乏味,而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去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概念和定义的掌握不是去背诵而是去应用。通过磨课,我认识到了物理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磨课我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所以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水平。把握住教材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转变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总之年轻教师,最为重要的是多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向同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他们的课堂听课,遇到迷惑的问题多向他们请教,多看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以求适应现代社会新型教师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