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去杭州听课学习的机会,也很荣幸能给我这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次的杭州之旅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说实话,在班里对着学生我还可以侃侃而谈,但是要我在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发言确实忐忑。所以如果在汇报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对于4月10-12日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会汇报的主题是:且行且思考。
一、活动概况
参加了4月10—12日“千课万人”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所谓“学本课堂”其特征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人文和谐的关系。
短短的两天半时间里听了20多堂课,每一个课堂或多或少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教学上的方法,每一个课堂更是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思索。本次研讨观摩活动邀请到了周一贯、戴汝潜、崔峦、薛法根、吉春亚、雪野、李玉贵、薛晓光、陈金铭、孙世梅、黄国才等29位全国名家名师,联袂推出一个辩课,6个学术报告,展示18节示范课。将近三十多位名家,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辩课,也见到了我最激动,最爱的——名师薛法根。
二、精彩源于实在
我就是一个实在的人,我就喜欢实在简单的人,更追求扎实简单的课。
薛老师我还是在2010滕王阁名师观摩会上《狼和羊》让我难忘。《狼和小羊》是家喻户晓的童话,堪称经典。然而一般老师除了让学生扮演“狼”和“小羊”作角色朗读,就是问学生:“狼是怎样一头狼?羊是怎样一头羊?”这样的教与不教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如果能抓住羊与狼的两次“争辩”,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顿悟:即使能言善辩,即使有理有节,面对狼一样的敌人,也不必争辩,走为上策。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争辩的言语能力,更是一种言语智慧。
出示薛法根的名师慧语:
语感不可教,可教的是知识(语文知识)。语文学科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等等,故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目标总要求做到“三维一体”。希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也让一线教师更加难以把握,往往会在一节课中设置多个的目标,或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或为了追赶时间,流于形式,造成教学中的混乱,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
正如薛老师所言:“小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首先的还是应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这种言语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结构表达出来的。每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语言结构都有独特的语言交际功能。语文教师唯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敏锐而准确的把握这样的方式与结构,看到这样的方式与结构,看到内容背后的结构,才能研制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
薛法根老师是他不仅仅中高年级课文上得出色,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我们的领航人。听薛法根老师的课,你会发现课堂上每一个活动都是那么的精辟,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必要,从来都不“节外生枝”、“画蛇添足”。用他自己的话说:教学活动力求整合,形成板块,每个板块,每个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三个儿子》这课上,薛老师设置的三个板块非常扎实而有效。在第一个板块中字词归类学习中就重点归了2组学习:既聪明又有力气、好嗓子;拎着、沉甸甸、桶子。在第二个板块有序复述故事就抓住两点:
1、自由朗读课文;
2、根据表格复述。第三个板块理解故事寓意层层递进,:
1、分角色读出人物语气;
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结合生活理解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担当。薛法根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并不将一切都讲透,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悬念充分地去自由发展,让学生自己说,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都教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以便抓住学生的点更好地生成课堂上。我们同去学习的周小婷老师会照搬这堂课。敬请期待!
每次听他的课都膜拜他,极为朴实的课堂,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一切归于自然、简单,他这次上所以一直很喜欢薛法根老师的课,喜欢去了解他,关注他的博客。他说的每一句话也特别愿意听从他的话。讲座:用语文教人
1、我是一个教语文的,教人学语文的,用语文教人的。
2、探讨
语文课要让孩子获得两种感觉。“愉悦感”和“进步感”。
“愉悦感”课堂需要有足够的自由度,从身体的自由到心灵的自由,学生是我们的小朋友。
而“进步感”课堂需要足够的练习度。从有浅入深,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而是改变了多少;不但获得知识的信息意义,而且获得知识的智能意义。
听上去矛盾的两者需要调和,才惊觉需要老师的智慧与沉淀。
薛法根说低段语文很单纯,无非做三件事,其一是识字,他推荐用字根识字法,推荐用书《字源字典》、《汉字奥秘》、《图说汉字》。
第二件事朗读,回到自然状态“想说话一样自然”,回到特定身份“像文中角色那样说话”,回到朗读常识“想老师一样练习”。
于是故事转了一圈,回到了老师身上,推荐张诵的《朗读学》。
第三件事讲述,让孩子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讲述,课文文本就是就是一种讲述,我们这个讲述是二度讲述,也就是对文本的二度看法,他是融“记忆,思考与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让孩子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三、有趣的绘本教学。
绘本,三岁可读、十岁可读、二十岁可读、三十岁还可读读进去的故事是真善美,读出来的味道却千差万别。一本书,不同的时段读也能读出不同的味道,于是会读书变得尤为重要。儿童书作家彭懿就说不要放过任何书的一本封面、封底、环衬,每一个环节也许都藏着大大的秘密。我们教绘本似乎不是为了教什么,但至少我们要完整地呈现什么,让孩子自己去获得领悟。推荐书目彭懿《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和《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四、我的困惑
我了解了一种小学低段语文常规课堂模式:自读课文——生字词教学——整体感知——文本研析——生字词巩固——生字书写。不论是自己上课或是听别人的课,课堂教学都没有脱离过这种模式。但在“千课万人”的课堂上,这种模式被一打破了。
此次观摩活动中茹茉莉老师也执教了《雷雨》。在她的教学过程中,她抓住了“蝉、蜘蛛”的状态让孩子感受雨前的天气特点,抓住“房屋、树木”让孩子体会雷雨中雨势之大。其他字词句均不提到。跳跃之快让我困惑,我会感到这样的教学是不透彻的,课文语言的解析不应如此的点到即止。而茹茉莉老师随之而来的引导,又让我惊叹。原来茹茉莉老师只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为了让孩子了解反衬这种写作手法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孩子感受反衬、了解反衬、学着运用反衬。所有与之无关的字词句的解析都是多余。让我突然感觉课堂是没有一定的模式可言的。教师可通过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组织、调节你的课堂教学过程。课文只是例子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课文是死的,课文内容的切分是活的。
最让我有困惑之感的,还是两位台湾老师的课堂,我竟不知该如何做课堂记录。王昭文老师教学了绘本故事《明锣移山》。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常规课堂的琅琅书声,老师一直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吗?我心里一直在发问。但当这节课结束时,细细一品,我又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在让孩子们不断猜测故事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孩子的思维,提高了孩子读文、读图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老师上课的幽默语言和捍卫孩子表达权利的意识、态度,也让我感触颇深。李玉贵老师的《无字图画书:低段儿童练习听说与发展读写的桥梁》一课,就更让我摸不着头脑了。一整节课都是对图画的解读,真的没有一个字的文本出现。这是语文吗?文呢?不得不说这堂课给孩子带来了深刻的人文体验,你又怎能说这不是一堂语文课呢?听了评课老师的点评,我又顿时明白,读图是读文的基础。我一直把孩子们学语文的基础定位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现在看来,这种定位并不准确,太过狭隘。
三天的“千课万人”学习观摩,心装得满满当当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是一门永远值得我追求的艺术。为了达到课堂的“简单”的境界,我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反思、再学习!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一次学习汇报的机会。也谢谢大家能够在忙碌一天后的疲倦中坚持听完我的汇报。最后我以薛法根一句话结束的今天的汇报:只有足够的思考力,才能发现文本中的言语智慧,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无穷的魅力。思考,让语文更语文,让语文更智慧。且行且思考。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体会,说得有点乱,也不知对不对,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谅解。谢谢大家!
第二篇:千课万人汇报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研讨观摩心得体会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小学胡彩清
本次《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的主题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转型探究,共安排了35节课,6场专题讲座,2个课堂评点,3次互动点评。授课有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吴正宪、朱乐平、黄爱华、华应龙、唐彩斌老师。他们从知识形成,大问题新思考,数与形的有效结合,感悟数学思想等方面演绎了新的课堂模式。
烟花三月下杭州,既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双感受了浙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辛苦一路收获,下面就经典课堂中呈现的亮点与大家共同分享:
亮点一: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完成学科间的整合。
徐长青老师的《重叠问题》,以故事导入,设疑激趣,鼓励猜想。形象的用生活中的呼拉圈表示两个集合圈,让情境中既玩抢椅子游戏,又玩猜拳游戏的学生站在圈里,由于有一位学生既参与抢椅子游戏,又参与猜拳游戏,没法同时站在两个圈里,在冲突中激活学生思维,蕴含重复思想,让学生急中生智,把两个呼拉圈重叠一起,巧妙解决了问题,并用手势形象表示两个集合圈,慢慢重叠,这节课运用语文中的关联词“既„„又„„”、“只„„”、“既不„„又不„„”完成了学科间的整合。
亮点二: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
黄爱华老师《圆的认识》。首先用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导入,出
示下水道井盖图,并立起来转动,然后让学生说井盖做成圆形的原因,针对众多优点,重点从“井盖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这个大问题出发让学生发表看法、展开想象,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交流自学、展示、生生互动质疑解答,最后呈现出一张圆的知识的大网,涵盖了圆的所有知识。
整节课在一个大问题引领下,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最后呈现了一张圆知识的大网图。
亮点三: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调整完善中趋于完美。感悟图形的周长、面积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华应龙老师《台湾长什么样子》,老师先出示台湾地理位置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读信息画图(在长400千米,宽150千米的长方形中)。
〔我也准备了3个长方形,想感受一下老师们对信息的解读能力。〕
出示: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画出台湾的样子。(师有什么问题,再调整画一个)。
再出示: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再画第三个)。
整节课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做事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有不断调整才能接近完美。同时让学生感悟了周长、面积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周长一定时,面积可大可小;面积一定时,周长可长可短;周长和面积都一定时,图形的形状并不唯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亮点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规则,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张齐华老师在《确定位置》一课中,首先出示5行、5列的照片图,让学生找他儿子的照片,学生没法找,于是提供线索给出一个数对(4,2)学生急于找到答案,结果找出4个,这时老师说我不可能有4个儿子,哪出现了问题?要准确找到,必须明确什么?〔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先明确顺序,再明确方向,既4与2表示的意义,老师简单的手势直观理解顺序:先列后行、方向从左到右、从下往上的规则。然后用数对确定位置,给数对判断位置。拓展延伸在教室中的数对,由一个人扩展到:
一行一列一斜行整体学生
(X,1)(1,X)(X,X)(X.Y)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亮点五:注重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可能性大小建立在可能性相等的基础上。(可能性大小新解释)
5个球放在盒子里,〔编5个号,每个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①②③④⑤
11111摸到555555个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2黄3白,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2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5专家解释:5个球放在盒子里,编5个号,每个球的可能性都是1,共有(5)种等可能,摸到黄球有(2)种可能,所以摸到黄球5的可能性是2。因此,5表示有5种等可能,2表示摸到黄球有2种5
可能,出示:2枚硬币一起掷,两个正面全部朝上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3枚硬币呢?
总之,名师的课我们不能照搬,但他们的思想、理念、方法可以融入我们的课堂,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思考起来。
第三篇: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去杭州听课学习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知道一些村小的老师,有好多想去却没这样的机会。可见,我们作为二小的老师是幸福的。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再次谢谢陈主任给我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次的杭州之旅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说真的,四天的学习让我心潮澎湃,从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精神的大餐。观摩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堂,我感受特别深,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名师之所以为名师,除了教学突出外,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总感觉有很多话想与大家说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怎么说呢,总之一句话,四天的学习虽然辛苦,但是我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这次的千课万人的主题是:学导课堂。会场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导于中见师魂,学然后有发展。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就对海素说这句话说得真好,会导、善导不就是老师该做的吗?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才能有发展。这不就是我们老师所要追求的理想课堂吗?关于学导课堂,郑毓信教授在他的讲座里也提到了,他说 “学.导”有效课堂要求做到讲课精练有效:“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从这三个精讲,三个不讲我们可以体会到学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的。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导”上,着力于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引导,引领学生展开思维和认知活动,使其立足教与学的中心地位并获得真正地发展。在“千课万人”的每一位老师身上我都能看到每一位名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也了解了学导课堂的导是怎样实施的。
1、导在问题情境的感悟上
数学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很重要,它除了可以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外,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由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和思维的矛盾,激发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为旧知和已有经验,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国。例如,姚健老师的“分数再认识”开始设置这样的情境:一张长纸条可以表示1,一张短纸条也可以表示1;接着在用短的纸条表示1,长的纸条就表示5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思考:如果你手里的绿纸条(长的)表示1,那么另一张(短的)表示几?为什么?导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动,逐步地抽象出相应的分数。丁杭缨老师通过设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较的情境,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获得了三角形的概念。朱伟森老师呈现负数和温度计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利用直观,主动进思维并初步理解每个简单负数所表示的意思。强震球老师执教的是“认识厘米”,他通过设置比线段长短,量绳,量路和量小棒的情境,让学生感悟要知道长度需要度量,以及可以根据需要有多种度量方法。然后,又通过不同长度的小棒量长度得出与现实相背的结论,产生认知矛盾,在比较中感悟出需要以统一长度作为度量单位,引入了厘米的认识。
2、“导”在学生获得体验的基础上
学导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认知和思维,需要在学生获得对数学内容一定体验基础上才能实现。如果学生失去对内容的体验。那么就导不出学生活跃的思维,就只能通过老师去“灌”。在千课万人的所有课上,“导”的实施都是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的。例如:朱乐平老师就是通过让学生依次获得平均分可以“每份同样多”、可以“形状不同、大小一样”。他设计的习题是这样的:、学生思维的盲点:
学生见多了像左边这样的,老老实实,中规中矩一眼能看清(大小,形状绝对相同)的平均分,右边的这四个三角形,看上去形状各不一样,大小一下子看不出来,这是平均分吗?教学生看那些情景背后“隐藏着的看不见的”数学本质,培植一种深邃的数学敏锐和数学眼光是多么重要呀。还有一道他是这样设计的: 5个大小不同的苹果组成一个整体,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我们教平均分的话,一般给出的都是大小均匀的。大小不同的不好比较。朱老师就是在学生想不到的想不深想不透的地方入手,导得真是好。
在设置多元标准的充分体验后,引导学生讨论“全班40人,其中1人是全班人数的的四十分之一结论正误这样的思辨性问题,展开思维和争辩,明白“数学就是数学,数学会选择维度来说明问题。再如,雷子东老师执教的分数意义,先让学生主动地把一个物体通过分,涂,写出四分之一,接着让学生借助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表示出相应的分数四分之一,获得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这样的一分都是可以表示为四分之一的体验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这里平均分的物体跟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能概括地说一说四分之一表示的意义吗?倘若没有前面的体验,这里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3、“导”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上
每一堂数学课都是有教学重点的。教学重点需要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围绕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或思维去获得相应内容的认识。因而,老师的导必须围绕重点开展。例如,黄爱华老师这次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主要凭借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一组百分数,也就是三种酒,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4%,绍兴黄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认识,思考,交流自己对每个百分数是怎样理解的,并且老师也参与同学的交流与对认识的修正过程中,即在相互对话中实现“导”的引领作用,这里的导不仅突出了重点,还凸现了学习百分数的价值。
4、“导”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产生思维障碍,使思考中断而不能进行,或对知识发展过程不易理解,知识内容难以生成;还有在需要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高层次思维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的限制,会产生困难。这就是学生的学习难点。破解难点的方法,往往需要抓住产生思维障碍的关键处,进行针对性的点拨,进行有效地“导”例如,徐长青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一课。当提出一张纸这样继续变下去,能撕成2011张,2010张,2009张吗时,学生感觉茫然,完全处于瞎猜状态,这时徐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撕成的四张继续撕,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其中的成功感受是不言而喻的。再上,徐老师特有的幽默教学,一下课,就是学生围着要他签名,场面真让人感动。这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呀。
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次学习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名师都善于掌握课堂,我们看似很简单的一个环节,或是学生很简单的一句话在他们的引导下,就上升到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高度上。我记得北京的许淑一老师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出示:12乘3与21乘3比较谁大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答案后,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会的同学很了不起,不过先别急着说答案,想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呆会儿怎么给我们解释。面对个别不会的同学她是这样说的:不会很正常,这节课我们就是学这个的,学了后就会明白了,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当时我听了真是佩服的无体投地,短短的几句话不仅照顾到了每个学生,而且在润物细无声中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话语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细说的。这次学习最大的感受之二就是名师的课堂:善于聆听孩子的发言,也舍得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总是在赶时间,课堂上很难静下心来听孩子的发言。有了这次的学习体会,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世界,精心打造生态的“学导课堂”。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体会,说得有点乱,也不知对不对,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谅解。谢谢大家!
第四篇:千课万人听课汇报
“西子湖畔,春意盎然;千课万人,受益匪浅;回归沂蒙,泽育花朵。”
--------“千课万人”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观摩研讨课汇报枣沟头孙志慧
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我们一路上带着一份欣喜,带着一份期待,为能出去聆听全国著名教师的课而欣喜,期待能在他们身上学习到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到了杭州,走进浙江华家池的校园,浓浓的校园氛围让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现在的自己也像是又化为一名学生,来学习新知识,来充电。会场内的我们聆听各路名师讲课,认真笔记,低头沉思......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更多的是想到在我的课堂上,是否对于在课堂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整理、分析、探讨。
在三天的听课活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们的教学风采和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
来自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主维山执教的是六年级Water一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用他个人的魅力感染了与会的全体老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在故事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听了主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成功永远属于一颗强者的内心加上一个创新的灵魂。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的王超老师为我们呈上了一堂生动幽默的英语课,整个上午是本次千课万人最大的亮点。王老
师个人素养非常高,英语歌曲的演唱和hip-pop的完美结合,让我大为震撼,四十分钟太过短暂,我意犹未尽。如今坐在电脑前,再次翻开听课记录,精彩仍是处处可见,值得一品再品.江苏镇江的徐美老师上的内容是“Let’s learn, Let’s talk”,徐老师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看图片引入主题,为导入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友谊的宝贵。接着又通过整体感知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了解人物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徐老师的课设计新颖,层层递进,有效发散了学生思维。
广东珠海市拱北小学的鲍当红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的课堂扎实、有效,平淡中现出真功夫,并且能在课堂中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鲍老师独具匠心的课前自由对话环节更是让我感受深刻,看似平常的师生对话,处处为后面的教学重点埋下伏笔。
此外,专家老师的讲座也让我们感触深刻,如同被洗礼一般,他们优美标准的语音语调,他们知识储备如此丰富,他们对资源利用的巧妙“如绘本”,他们教学设计的智慧“如对文本的再构或重整,如语篇中进行单词的教学”,这些全部都让我佩服。他们确实是我的偶像。听他们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与会老师如此,更何况学生呢?
千课万人只是一个开始,名师的课堂给我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教学永远在路上,如何使英语课堂真实、自
然而厚重,是我教学之路的永远追求。每节课、每位专家的发言,都能在脑海中引燃无数的思维火花,觉得每一朵火花绽放开来都能让我在教学中向前跨越一大步。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英语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当然,这更来自名师们的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回来后,我也在细细思索一些问题,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在大师的带领下,希望能演绎出自己的精彩。
第五篇:千课万人学习汇报
众里寻她千百度
——“千课万人”新体验小学多元化习作
归来后记
正宁路小学
李秋彬
月7日至10日,我和同事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参加“千课万人”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会,走进全国各地语文名师的精彩课堂,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
为期四天的活动,“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周一贯、管建刚、薛法根、虞大明、李白坚、张祖庆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他们用激情演绎课堂,用实践诠释课标,这一位位名师的课堂,无一不体现了四个字——扎实有效。如此近距离地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或幽默风趣,或激情澎湃,或儒雅机智,高潮迭起,每堂课都是智慧的点化、精神的盛宴。此外,专家们精彩独到、独辟蹊径的评点也一度把观摩会现场的气氛带向高潮。带给大家一道道作文教学的饕餮大餐,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智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直是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的课堂中基本上是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自己不停的讲三四十分钟,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而自己却在这样的教学中迷失方向。这次有幸听了全国各地名师的作文课,仿佛给自己的作文教学指了一盏明灯。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老师们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实实在在地指引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为一些花架子而失去课堂的真谛。在名师们的眼里“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安静的去思考,合理的表达。在我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就急于包办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所以我会发现,我们的学生随着年段的升高,表达的欲望却越来越低,甚至知道的问题都不愿意回答。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觉得虞大明和何婕老师的课,对我们以后的作文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在课前,两位老师都不急于进入作文教学,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通过游戏、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开口表达,不管学生说的好与坏,老师都能给予学生肯定。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充满笑声,通过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表达越来越流畅,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能说了,写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表达,让我们在欢笑声中学会如何教习作!如此课堂,夫复何求!
另外,老师们还强调了作文的反馈应该做到及时,这样才有利于指导学生的作文修改。反思自己日常的作文批改,一篇作文交上来,两星期后才能改完,再给学生反馈时,大部分人已经忘了习作的要点,这样再来讲解作文时效果很不理想,在以后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应该把握时间,可先根据学生的日常的表现分层进行批改,找出不同层次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作文,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习作状况,通过自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时光总是匆匆,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虽然身累,但收获满满。“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既然我们怀揣着理想上路,就不怕路途的遥远;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在泥土中耕种,就不怕付出汗水。”我们坚信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值得捕捉,每一次捕捉都将是行动的推进。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那一节节精彩课堂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震撼并没有结束。思考还在继续,探索仍在进行,让我们沿着大师指引的方向求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