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生本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生本的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姓 名: 吕 钟 波
工作单位: 沙坪坝区中梁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 ***
邮 编: 400036
基于生本的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但初中语文教材中却没有作文知识、目标与内容的系统呈现,更缺乏作文的评价机制,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弱点。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应基于初中生认知规律与语文知识水平,一抓阅读教学积累写作知识,二塑学生审美观提升立意高度,三创生活情境训练语言表达,四扬个性书写精彩生活,五改单一评价取多元化等策略,来更好训练学生写作思维和能力,提升作文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生本 初中作文 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喜欢写作文吗?语文教师喜欢教作文课吗?回答肯定的可能很少。为什么教师和学生都对作文如此缺乏自信呢?因为作文没有统一的教材、具体的知识体系,学生不好学,老师更不好教。但是作文在考试中却占着极大分值,写作更是人们感悟生活、认识自我、表达思想的外显能力。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基于初中学生本身特点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写作是个体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和感悟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作文教学必须基于中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实际,从而保证作文教学有的放矢,适应学生思维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思维与情感发展,增强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在作文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思维认知还很感性。感性思维容易被事物外部因素吸引,从而忽略事物内在本质。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与事物,用脑思考,分析与发现生活的本质,表达内心与真实的世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胡编乱造,连虚构都漏洞百出,假话连连,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认识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思维。否则,学生的思想很难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或独到的个性认识。这就是初中学生作文立意不高、不新的原因。
二是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能力有限。语言文字积累少了,直接影响作者思想的表达,语言运用能力弱,直接导致学生作文语言单调、干瘪,直白而不婉转。
三是生活的地理和心理空间比较狭窄。这些特点都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因为:
第二篇: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生本教育是新式教育特点之一,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笔者主要通过针对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入探讨分析,制定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对众多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立足生本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B-0028-01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比较特殊,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包含着对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汉语文化以及道德认知等方面的训练。而立足生本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重视生本教育理念。
一、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首先,关注学习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课堂中,教学主体是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与对语文知识的逐渐掌握,其能力在不断提升。立足生本教学课堂的学习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制定学习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其次,关注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教学。而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目标达成的关系。再次,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点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被动接受区别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根据自身的学习认知与知识点,教师的引导点拨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个体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也给予引导,帮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制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生本教学课堂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小学语文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目标要清晰全面,不仅要有知识学习目标,还需要学习技巧目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是关键,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做笔记,也可以把重点或疑点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小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方法之后,有利于推动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降低难度。
(二)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为教学主体,自主构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时间与权利交给学生,语文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或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掌握学习技巧,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学习与掌握的语文知识或技巧分享,将遇到的难点或疑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使自主学习效果得以巩固。另外,生本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也包含课前预习合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布置一些预习,让小组成员根据目标预习语文课文,将难以理解的地方做笔记,再到课堂上讨论分析,要求全员参与。
(三)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课堂强调学用结合,以学定教,教学方法与流程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发展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综合性学科,应该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知识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积累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或续写,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准确用词,提升语文素养。
(四)落实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比较关注有效学习。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明确语文知识学习目标,还能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合理的检测时间,落实学习目标,检测学习成果。课堂检测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反思,发现问题,从而纠正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运用生本教学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语文效能课堂构建途径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2]王庆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范文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4).
第三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坪头小学
闫菊平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主导与主体,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老师的能力水平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致使对理论、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泛语文”活动和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下课后,认真反思一下,课堂缺少了语文味,感觉到学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语文效率低下问题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为此苏教版小语专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都是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诠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笔者单从阅读方法有效性这一层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上老师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初读
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
2、重视精读
《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用好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
3、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能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读得好要表扬,读得不好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敢和自信,表扬他的声音响亮,表扬他某个词读得有味道。在这方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为我们作出榜样。他在教《三顾茅庐》卧龙岗景色一段,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书,结果,这个孩子读得结结巴巴,错了很多字,但孙老师即刻就表扬这个学生,表扬他的声音好
听,将来能做播音员,如果能把文中的个别字读对就更好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保护了孩子的读书兴趣。由此可见,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朗读的兴趣。
二、讨论的有效性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语文学科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有效性,不能盲目地滥用,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不适合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呢?
(1)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合。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给老师的指导、分工造成问题,即使操作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新知识传授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学习新知阶段,要遵循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提高研究问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此时如果进行小组讨论,则是违反认知规律。
(3)
低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处于感性状态,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盲目应用,讨论必然是无效的。
(4)体验、感悟性的问题不适合。如苏教版十册《广玉兰》一课,课文中描写了四种花型的美,每一种花型美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还有像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课,课文中写到了许多赶海的趣事,它们趣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我想,这些问题更适合让学生去朗读、品味、理解,而不是去讨论。
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适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呢?
(1)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
一个问题或一段话可以多元解读的适合讨论。(3)
具有教育性、拓展性的问题适合讨论。从以上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尊重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要超越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超越方法,这种超越就是要心中真正有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在超越的基础上研究、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能择善而得其法。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中,老师只要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深入地挖掘和解读教材,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在听、说、读、写上做文章,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水平。
四、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一段时间老生代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仍然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拒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我想,这里更多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习得或没有条件习得。与此相对的是一些老师,多媒体运用的意识太强,走向了形式化,书本上的大段文字上了幻灯片,还有一些精美的文字变成了粗劣的图片,在学生眼前晃动,代替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理解。实际上,任何脱离语言感悟、品味的画面欣赏都是肤浅的。更有甚者,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组织学生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多媒体演示,造成了教学情境的过分晃动,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品味、感悟语言,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当克服的。
新课程要求我们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一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应该遵守的。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使用等阅读教学方法也必须科学综合地加以利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在新课标要求、教材及教学形式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有效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融会贯通,并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嫁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策略 探究分析
根据高中历史新大纲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而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历史教师尝试着去改变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模式,并要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和培养,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文主要是探究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在较放松的环境下快乐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他们同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快速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中学生活跃的思维,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概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一定能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我认为应做到准确精炼。教育心理学表明,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这一环节能做到准确生动,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能让学生产生愉快、高兴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重视程度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在课堂上导入多种多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述一些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利用小故事来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科目,引导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其实,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的课程,它不仅可以跟语文结合起来,还可以跟包罗万象的地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综合这些学科间的相关性,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影响力及教学方法的独特性来吸引学生。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我们应不断启发学生掌握一些历史的答题技巧,比如,在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军事、农业等方面来进行评论,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综合评价。
三、合理利用图文,培养独特思维
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图文史料,合理利用这些图文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只是对教材不断地简单重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不想学不愿意学的心理。想必编者在教材中增添这些图文史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史料的学习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做到以史为鉴,史论结合。另外就是要注重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洋葱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概括。因此,我们要有一定的驾驭文献史料的能力。第一,注意合理选择史料,可来自课本,也可来自其他书籍或网络资源。第二,有层次地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可从容易到难。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对历史信息的筛选能力,并客观地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互动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便是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那么,如何构建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经过实践的证明,我们发现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能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堂上,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相观察、思考与交流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同伴分享的乐趣。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策略多样化,并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实现思维多样化。比如,在学到维新变法时,可通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可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三个方面,展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就是说,通过教材上的内容,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进而联想到相关历史知识。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角度来认识课堂,还要从学生的发展方向来考虑,从而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并研究出合理的教学策略,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打造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第五篇:记叙文写作专题
专题一: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以写人为主
2、以记事为主
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3)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4、对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积极: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
5、材料的选择
第一,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第二,材料要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见大”。所谓典型,就是要在同类材料中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所谓以小见大,是指材料内容是大事还是小事说的。大事,如开什么大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固然可以写,但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题。第四,材料要新颖。就是要能体现出时代特点,要有新鲜内容,要有独特地方。
(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
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3、注意问题
在记叙文里,详略不当突出表现在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文章浑然一体。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托物抒情、意蕴深远,取材广泛、挥洒自如。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 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六)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应该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亦在此。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针对性的抒情议论,文章能蜕变成“天鹅“,成为开格文,这里的议论不要只在文尾“昙花一现”,还应做到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辉;这里的抒情切忌矫情,应缘情而发。总之,不可喧宾夺主,画龙点睛即可。
2013中考语文作文十大高分技巧
写作文除了平时的积累和拓宽阅读面以外,有没有一些应试小技巧呢?不少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总结了一些应试作文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应对临场写作文。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 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提纲就要简练些。
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譬如,前年有奥运,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