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歌唱活动中的发声问题
幼儿歌唱活动中的发声问题
在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喊唱”。这种非自然的唱法不但谈不上美妙、动听,若长此以往,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声带损坏”。人们都说,世界上最名贵的乐器莫过于人的“声带”,乐器再贵一旦损坏了可以购买,而“声带”一旦受损,则永远不能“更换”,它的名贵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幼儿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声带无比地娇嫩,做为一线的幼儿教师,保护幼儿的嗓音责无旁贷,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保护嗓音的最佳途径,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一些教学实践进行浅析:
原因
一、滥用歌曲。
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在发育成长中,他们的声带短小,口腔内上腭,硬腭浅窄,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较差,音域相对较窄,而且不同年龄的幼儿音域宽窄也不同,但是有些教师在为幼儿选歌时忽略了这一点,滥用歌曲,造成许多幼儿在唱高音时,唱不上去就大声喊叫。
解决策略:
根据幼儿的发音器官特点,选择合适的歌唱教材。
幼儿歌曲的旋律一般是简单、明快的,节奏太快太慢的歌曲都不适合。有些老师让孩子演唱一些不适合幼儿的成人歌曲,对幼儿的嗓音发展十分不利。我们选歌的曲调要音域合适、旋律平稳,节奏简单,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特点。如:小班的孩子,所选歌曲的音域,一般应在六度以内;中、大班幼儿的歌曲音域可以稍宽一些:一般约在七到八度之间。如果偏低的音经常成群地出现,可以相应提高调音水平,如中班歌曲《蝴蝶花》中,最低的音是小字组的sol,最高音是小字一组的la,我们可以把原调C大调改成D大调,幼儿唱的声音就不会压的太后;如果偏高的音出现平凡,且时常在强音上延长,则可相应降低调高水平,以使大部分的音高出在C调的中音do到高音do之间,如中班歌曲《青蛙站在小池边》,后面有一长串的“啊咕”都是出现在小字二组的rei上,整首歌一直处于高音频,幼儿唱不上去都是用“喊”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原调G调改成F大调。
原因
二、教师的教学偏失。
幼儿调节声带活动能力差,因此在歌唱中时常出现跑掉、唱不准音,不会科学发声等现象,但是许多一线教师面对这种问题很少去主动纠正,引导幼儿自然发音,听辩音准,久而久之,孩子就缺少音高的概念,大喊大叫,稚嫩的嗓子开始沙哑。
许多教师在教唱歌曲时,过于依赖“录音机”,经常让孩子跟着机子唱,录音带的定调并不是适应所有孩子的,所以可能会出现调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必然出现“喊唱”。
在歌唱活动中,许多教师忽视“练声”环节,要么直接省略,要么随便来两句无关紧要的歌曲敷衍了事,没有前面的准备活动,幼儿在歌唱开嗓是,声带就容易疲劳、沙哑。
解决策略:
培养科学的发声,提高幼儿歌唱的艺术水平。
1、“耳语”发声 经过前辈们的实践研究证明:在非压抑的情况下,尤其在自由、自然地进行歌唱的情况下,幼儿说发出的声音总是比较自然、松弛和美好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走音”的问题也大大缓解。所以,轻声、用“耳语”的感觉开始歌唱,已经成为一种幼儿歌唱的“入门要诀”。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发现:一要求幼儿轻声,幼儿就会“没声”,即便“有声”,音色也总是不够清澈明亮,那是因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没完全达到协调,歌唱时心理还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自然发不出美好的声音。
那么,如何在歌唱中引导幼儿“耳语”发声呢?许卓娅教授在《歌唱活动》一书中提到:在指导幼儿进行“轻声入手”的歌唱练习时,教师绝不应该用直接指令的方式要求幼儿压低音量,也不应该要幼儿“大声唱”,这样的直接指令会让他们感到紧张。真正的好办法是:教师用富于情感、口面腔共鸣向前发音的、耳语般轻柔的声音来对幼儿讲解要求,发出邀请和歌唱示范,提供的琴声伴奏和伴奏的感觉也是一样的标准,即使是一首进行曲,也都并非要用很大的力气来演唱,争取做到“声音不大气势大”。这样幼儿学会了柔声、轻声歌唱,对他们的耳朵听辩力也是一种保护,是幼儿体验音乐美的奠基石。
2、重视歌唱活动的练声环节
我们知道幼儿天生音质尖,亮、清脆,婴儿更是如此,在幼儿的歌唱活动中如不注意加上共鸣练习,会比成人跟容易喊坏声带。因此,在歌曲教唱前,我们可先带领幼儿学“猫”叫,如miao miao;学牛叫m-mo,m-mo;学羊叫me,me,me;学打鼓声dong,dong,dong;学鸟叫gugu,gugu,gugu。这些带鼻音腔音的辅音或较能让声音集中的元音,恰好是歌唱中所需的鼻腔音,我们可以把一些带鼻腔音的歌曲进行提炼,或自行编配旋律提取个别句子,为幼儿提供科学而有趣的嗓音游戏,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miao miao miao miaomiao miao miao miao miao miao miao。《在农场》中“猪儿在农场lu lu,猪儿在农场lu lu,猪儿在农场lu lu lu,猪儿lu lu lu。这样,这些名词采用带鼻腔共鸣的m、n等辅音,能在孩子们“原始”的“白声”中,加上一圈美丽的共鸣“光环”,使童声跟柔润、更明亮,更有助于孩子稚嫩声带的健康发展。
同时,幼儿的共鸣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降,专家指出:在对3岁幼儿进行集体歌唱发音教学时,应从“重新唤醒他们婴儿期的高位置发音感觉开始”。如:我们在歌曲《风来了》中,可以模仿刮风,自然引导幼儿发出从高处滑向低处的声音;在《小星星》中,可以模仿流星从天上滑下来;《问好歌》中,可从较高的调开始向下移调;还有大家很熟的《小老鼠上灯台》,最后一句“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将音调由最高降为最低,这样的练习能拓宽幼儿的音调。
学过声乐的老师都知道,“U”的音易找到头声歌唱的感觉,那么《买布打醋》这首绕口令,它的句尾“顾”、“醋”、“兔”、“布”,尾音都是“U”,我们引导幼儿找到发音时音高要从上往下急速呼出的感觉;又如《风来了》中的“呼呼——,呼呼——”,也可以训练这种头声歌唱的感觉。
3、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发声处理
幼儿的歌曲充满了情境、趣味性,我们可以对歌曲的故事情节进行设计,引导幼儿练唱,如《青蛙站在小池边》,我们可以通过小青蛙发现虫子、怕惊动虫子、吃到虫子、吃饱了、累了要回家睡觉等情节,引导幼儿分别用高兴、小声、大声、轻柔、慢速等声音来表现歌曲,愉快地发声,这样就避免了用同种声调的枯燥和同种声调的喊唱。类似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有《大猫小猫》、《大雨小雨》、《小青蛙回家》等。
原因三:教师的音乐技能弱化。
许多幼儿园教师毕业后因为工作原因较少练琴,因此原有的伴奏水平退化,教幼儿歌唱时,几乎不用乐器伴奏,常采用清唱,每次定调都不一致;有些老师甚至因为原调的曲子不好弹,全部改成C大调,忽略了歌曲本身的科学性;而也有一些老师弹奏技巧较高,在编配歌曲的伴奏时,常常不管歌曲的性质与节奏,喜欢在琴上砸起大和弦,或者是琶音满琴飞,以为这样是表现歌曲、表现自己弹奏水平的最好手段,而事实上,正是这样的伴奏,让幼儿茫茫然不知如何开口,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这样教师既没有良好的清唱示范,也没有良好的伴奏辅助,孩子经常出现不良音准得不到及时纠正,在歌唱活动中说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没能得到很好的重视,久而久之,幼儿的耳朵对音的高低及音乐也就不会做出反映,只能一个劲儿地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随意喊唱。
解决策略:
从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着手,改善幼儿发声问题。
教师要发挥自己本身的长处,为幼儿提供标准的范畴,少依赖录音机,但是要避免无旋律感的清唱或是每次的范唱定调都不一致,但有时候弹唱不容易关注到太多的孩子,易产生距离感,或是有时候只想让幼儿听清歌词,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乐器存录前奏或旋律的办法来范唱。
而在弹唱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歌曲的伴奏形式。“伴奏”是一种“合作”的艺术,歌唱教学中的感情伴奏应与歌词活动本身溶为一体,应从幼儿生理特点出发,编配伴奏,做到正确、规范、和谐,我们并不提倡教师自我陶醉、脱离歌唱教学的“高技术”的伴奏配置。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由于他们的嗓音发育尚未开始,并且对歌词的音准控制能力也不稳定,因此我们在为歌唱活动配置伴奏时,应力求简练,突出主旋律。这样,便于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较快地把握歌曲旋律、音准和节拍,便以调整自己的发音,唱出动听的歌曲。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伴奏音量,如集体唱时,幼儿人多,发出的声音较大、洪亮,伴奏相对大一点,分组唱时,声音较小,伴奏也应该调小。
最后,我要提醒的是,嗓子属于幼儿,单靠我们老师的提醒保护只是不够的,幼儿的年龄小,我们更要做的是培养幼儿从小保护嗓音的意识。我们的孩子总是喜欢大声说话,兴奋或生气时经常大喊大叫,而在歌唱活动中,老师也习惯要求大声唱,声音“大”得连孩子都听不清自己的声音,这对嗓子的危害是极大的。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班上老师的音量大,那么这个班孩子的音量相对就大,反之则小。因此保护幼儿嗓音,教师首先要提供良好的榜样,从自己做起,引导幼儿自然轻声说话,创设一个安静的班级氛围,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讲话和歌唱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幼儿平常多喝开水,天天锻炼身体,预防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在保护幼儿嗓音的同时引导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第二篇: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每到歌唱活动时,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而有的幼儿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加以引导。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演员”,一部分幼儿是“观众”,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诙谐的、欢快的、优美的……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
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
歌唱,让幼儿唱,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例歌曲《乔尼与锤子》,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用手变成锤子跟着音乐节奏敲椅子时很开心激动。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最本能的肢体语言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如: 的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 星期一 的语言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教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
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歌词、歌曲情节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象近期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二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孩子会唱这些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来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其实,我们忘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唱了。那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
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影响,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幼儿卡通卡拉OK歌唱比赛”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将注意力引到卡通歌曲上如:《小哪吒》、《西游记》《蓝毛淘气三千问》等歌曲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特质”。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
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象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最后,我们又在区角创设了“迷你音乐创作室”,使得我们这个自编歌曲活动在孩子们中间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孩子们那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每编出一首歌,他们都能反复地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孩子的终身服务。而孩子们的一点成功使我看到创新教育的前景是阳光灿烂。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出理想,唱出未来,唱出真正
属于自己的最纯真天籁之音。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第三篇:幼儿歌唱比赛活动方案
幼儿歌唱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幼儿歌唱大赛
二、活动目的:
歌唱是表达情感的极佳方式,通过开展本次幼儿歌唱大赛,展示幼儿的音乐艺术风采,促进幼儿艺术素质教育,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及良好的艺术环境。
三、指导思想:
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展示才艺、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挖掘幼儿的歌唱潜力、调动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演唱技能。
四、比赛内容及形式:
1、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台风及服装端庄大方,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展现幼儿的精神风貌。
2、每位参赛选手演唱一首歌曲,每首歌曲演唱时间原则上限制在5分钟以内,可以自备CD伴奏带或者可以清唱的形式进行,自备服装和道具。
3、演唱形式:个人演唱
五、参赛对象:小小班级组
六、报名及比赛时间安排:
报名截止日期:5月12日
初赛时间:2014年5月15日
决赛时间:2014年5月22日
比赛地点:一楼音乐室
七、评分标准。
比赛评分标准及形式:本次比赛为10分制,由评委现场评分。
① 音准好、节奏准确、演唱完整、吐字清晰、音色优美。3分
② 理解歌曲内涵、表情丰富、动作表现有感染力。3分
③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衣着得体、精神饱满。2分
④ 歌曲选择适当,演唱完整、熟练,并有一定的技能技巧。2分
八、评奖办法:
1、评分采用十分制。详见:评分细则。
2、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总分,按分数从高到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班上进行初赛,各班选出10名参赛者进行复赛。
九、评委:由小小班、小班、中班的级组长
第四篇:幼儿歌唱比赛活动方案
幼儿歌唱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为了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提高幼儿的歌唱水平,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园将于4月15日(星期二)举办首届幼儿歌唱比赛,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二、参加对象:
大班每班2名幼儿,中小班每班1名幼儿。(各班以幼儿自愿报名原则,先在班上举行比赛,获胜者再选送参加幼儿园的比赛)
三、活动时间:XX年4月15上午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音乐室
五、参赛要求:
1、演唱时间在三分钟以内。
2、自选曲目,歌曲内容要求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幼儿歌曲。
3、演唱形式尝试多样:独唱(可以配伴舞)。
4、比赛时一律使用cD或VcD伴奏带。
5、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
6、为方便演唱次序的安排,请各班提早一周将参赛幼儿的名字与演唱曲目上报到负责人处。
六、评奖方式:
1、评委:各班班主任、园长
2、奖项设置:
班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大班
中班
小班
3、评分标准:
歌曲内容(10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舞台形象(10分):衣着整齐、精神饱满
演唱技巧(50分):音准好、节奏准确、演唱完整、吐字清晰、音色优美
舞台表现(30分):表情丰富、动作表现有感染力。
七、幼儿园将从一等奖获胜者中选送一名幼儿参加集团阳光花朵希望晚会演出。
第五篇:歌唱中的发声原理探讨论文
摘 要:声乐是一门融语言和情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与心声。歌唱又是声音的艺术,是歌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表达,它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来进行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本文从歌唱中的呼吸、共鸣以及歌唱中的母音探讨歌唱中的发声原理。
关键词:歌唱;呼吸;共鸣;母音
一、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源动力,气不动,声不响。有的声乐家将呼吸比作“工厂的动力车间” “汽车的发动机” “小提琴的弓子” “手风琴的风箱”等。这都阐明了呼吸在歌唱艺术与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到发声方法,当然最基础的是呼吸了,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在呼吸方面,呼吸状态是很自然的状态,比如说打哈欠的状态就是最自然的状态,因为哈欠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活动,是我们每个人无意识中的一种行为。那么从心理上塑造人的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就要在歌唱发声时积极主动而又松弛的打开腔体。“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声音也就出来了。上下通气儿,里外通气儿,音越高气儿也就越通,所以,‘高位置’与‘深呼吸’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说明用的气儿不深”。如果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让声音靠着气儿流动,做到“以气带声”。当然了,此时也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如果没有气息就不可能发声,就好像小提琴没有弓子就不能奏出声音,没有控制好气息就无法唱好歌,所以要认识到调整好呼吸、控制好气息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情绪激动了,感情也会带动呼吸状态的。
二、歌唱中的共鸣
“基音不纯,泛音也杂”说明了共鸣音色不纯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让声音落下来”。基音只有得到各种腔体的混合共鸣后,其音响效果才能变得丰满、圆润而又富有明亮的色彩。所以说,这个问题不能总追求单一性,否则是达不到效果的。让声音落下来,往下吸着唱,要学会巧妙而又省力地建立良好的共鸣腔体与通道,如果歌唱者感觉到胸口有共鸣音响时,就能很快感觉到胸口是“松开、虚张”的状态,这时胸腔就有了共鸣的空间,如果在声音下落时感觉声带在振动,此时,就说明嗓子用劲儿了哪怕是一丁点儿共鸣色彩也就变的不纯了。
其次,“贴着咽壁吸着唱”。在呼吸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想着吸着唱,使呼出的气流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在一吸一呼的过程中使气息得到最有效的调整和有计划的使用。“贴着咽壁吸着唱”时感觉到口腔后部咽腔共鸣通道的管子。此时,声音要顺着这个管子的后壁“落下来”,打开喉咙使声音得到彻底的解放。他最重要的感觉是:上下通气、里外通气,感觉到气通后声音也就通了。这样以来歌唱者不但唱着舒服,嗓子也不容易疲劳,而且优美的声音使听众能够得到声音艺术最美好的享受。
最后,“扩张鼻咽腔”,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只要一张嘴唱就应该立刻找到在鼻咽腔里吸气扩张的感觉,使自己的声音拢在其中找到鼻腔共鸣。当音越高时声音就越贴着咽壁往后、往上集中。例如:在练习13 51531这条练声曲时,把高音1延长唱,声音就要往后、往上集中,此时要使声音与气息形成强烈的对抗,才能达到共鸣的最佳效果。
三、歌唱中的母音
在美声唱法里以意大利语五个基本母音(元音)a(啊)、o(奥)、u(乌)、e(埃)、i(衣)来进行声音训练的,但这五个母音有宽母音有窄母音,有着不同的音形,在音响与音色方面也存在着区别。若以唱歌与说话的语言母音作比较的话,它们在母音的音型与音色上有着相同与不同之处,说话用纯母音,a就是a,u就是u,不能掺别的母音音色,但是歌唱要求字“正”使观众既能听懂歌词内容又能享受到音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所以要赋予歌唱以“字正腔圆”的艺术美感。那么“混合母音”它可以使母音“圆化”,给声音润色,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调整共鸣状态,扩展音域,统一声区。
在不同的声部不同的音区“混合母音”的状态也不相同。“混合母音”是把原来的纯母音掺上点儿其他母音的音色成分,而不是把原来的母音唱成其他的母音,和原来的母音一点儿也不像也不行,“混合母音”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其实,由纯母音混入其他母音成分,主要是听觉上的。比如说在唱高音a时,此时必须要混入u的成分。这样以来声音就拢住了而不是那么“咧”了,听起来会更竖、更立,显得声音高亢挺拔、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兰皮尔蒂等.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6]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