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微视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微视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在学校龙头课题《融入视频学习的段力佩茶馆式教学新探索》的引领下,数学教研组分别开设了新授课《长方体再认识》、新授课《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全等三角形》、拓展课《平行线被折线所截问题》等。基于三种不同类型的课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收获及心得。
一、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的引导者及现代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者。因此,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总结人家成功经验,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实施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能力。
1.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合理运用
目前部分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使得他们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手写板等前沿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学校政策允许下,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2.努力提高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教案设计是否成功,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是实施整个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把握住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以及学习单中的进阶练习的设计。
(1)重视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策略
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微视频制作工具(如手写板等)与网络发布平台技术。
(2)重视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单元教学设计
要认识到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讲授的不同。在录制教学视频时,一方面,传统的优质课、精品课长度一般在40分钟,而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其视频是5到1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将最核心的内容或某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讲完;另一方面,教学视频中不存在师生互动,只有教师的单向传授,这需要教师考虑视觉效果,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突出和强调主题、重点与难点,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
(3)重视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单元检测设计
通过对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在进行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检测习题,在每一阶段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
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提倡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建立在课前视频学习完成的基础上,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并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利用视频、合作、检测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
(1)总结与分解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进行基于微视频下的学习后完成进阶检测的结果,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置为符合学生兴趣的题目,在课堂上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微视频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合作探究的模式,合作学习对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专长等,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探究性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适时地作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3)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及评价的能力
对于学生经过协作学习之后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成功和喜悦,如举行动手操作、问题抢答、计算比赛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内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4)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
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者,而是围绕在学生身边,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引导者、辅助者。相较于传统课堂,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时间大为增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捕捉学生的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如一对一辅导、小组指导等。
4.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有着崭新的教学规律,而对于新规律的发现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根据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从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到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对新的教学规律加以研究,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5.重视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
无论信息技术还是教育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一次学习,受用终身”的观念,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各种新理论、新技能,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教师的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二、重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学习技能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新的学习技能,以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训。
首先,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技能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主要包括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技能,通过网络接收教师基于微视频下的课堂教学的技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技能,获取网络信息的技能,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创新、发布的技能等等。
其次,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独立学习的能力。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相应的检测也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能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保证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最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个体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上进行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
三、对实施基于微视频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讲课”,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安排,包括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制作、学习问题的归纳总结、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及与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也都还需要教师进行控制设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仍然起主导作用。
(二)实施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制作与发布,还是学生课后观看学习,以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与合作化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学校应该从硬件到软件方面为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证。硬件方面,如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加校园网络的带宽以保证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在网络中的流畅播放;在课后准备专门的计算机教室或图书馆,为家庭中缺乏硬件条件的学生提供学习环境;为进行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制作质量。软件方面,如在校园网中提供成熟先进的教学平台,保证教师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发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学生进行有关基于微视频下的课堂教学的整体培训,让学生能够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并开展合作化学习,以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三)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引起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在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始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进行知识的传授,利用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无法测出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全部效果。因此,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对于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制定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基于微视频下的课堂教学;②教师是否能够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形成积极良性的互动交流;③教师是否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氛围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④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师提供的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进行独立探索性的学习;⑤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或教学平台上通过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解决问题;⑥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以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四)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带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课前学习主要通过网络的方式开展,微视频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不同,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资源具备方便快捷的共享性。因此,相应的优质教学资源比较短缺,实施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需要自己制作微视频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对于同一课程设计的微视频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重复设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微视频的质量差异对教学效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微视频实施效果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能否普及影响重大。有鉴于此,在推广微视频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遴选教学基本功扎实、通晓网络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特点、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担任基于微视频下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甚至可以借助专业的教学产品设计团队、部门来设计优质教学资源,并通过共享整合的方式使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兄弟的学校,既可以保证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又能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从而保证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从而推进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的普及与发展。
如何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微课,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根据江西师大胡三华教授对微课进行的定义,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微课有哪些作用呢?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三、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第二篇:初中微课件视频数学
初中微课件视频数学
篇一:初中数学的微课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的微课教学实践
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卓益声
【内容摘要】
本文在实践活动中探索了使用微课教学的方法,通过案例展示了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由此引出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指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微课 教学实践
一、我对微课的认识经历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比如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断学习并应用Word写电子教案,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源备课,应用PPT课件上课,还学习flash动画制作,数学教学软件几何画板等等,以使自己的数学课堂总能不断推陈出新,牢牢吸引注学生那稍不留神就会转移的注意力。但是,但是,当我听到“微课”这两个字并有所了解的时候,我那有点自满的小心灵遭受了重重的打击: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时代抛弃了!“微课”发展了这么久,为什么现在我刚刚知道!
我自己平时也是使用智能手机的,偶尔也会上网看看腾讯的“微电影”,也会在微信中看到好友们时不时发的“微视频”,但居然从来没有将“微视频”与工作中的“上课”联系起来,否则我早该知道“用微视频上课”和“微课”意义上会有点接近吧。
2014年春季学期,很有幸到南宁十四中琅东校区听课学习,当时就听到一个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名词“翻转课堂”,很是敬佩十四中的同行们教学教研真厉害,已经很有名气了还在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方法,当时感觉“翻转课堂”对我的教学是相当的高大上,想尝试那可是困难重重啊,所以并没有过多留意和探索。最近,刚好参加正在开展的“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我的学习主要通过网络视频在线学习,通过看视频、与同学互动交流,完成作业,自我感觉在信息技术上有很大提升,这时我才那么灵光一闪,我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就是“微课教学”吗。再一百度搜索了解一下,天啊,全世界的微课教学革命枪声早已打响了,而我工作中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自己落后了,可不能让我的学生也跟着落后,是需要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二、知识快速充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动就要马上行动,但对微课的仅有一点肤浅的认识,让我感觉第一步举步维艰,该从哪走起?又要往哪个方向迈步?正是因为了解得少,才会有这个困惑,所以确定第一步就是增加对“翻转课堂”、“微课”等新词的历史起源、发展、特点等等作全面的了解,既然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已经开展
得轰轰烈烈了,应该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不至于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有各种艰难险阻。
于是,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在阅览室如饥似渴地翻阅《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期刊,也拜读专家们的著作如《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等,当然也借助Internet百度相关的新词、人物如可汗学院,萨尔曼·汗等。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在敬佩微课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认识到“翻转课堂”是一个系统的模式,感觉普通人并不是想“翻转”就能“翻转”得了的,难道就这样知难而退了吗?那怎么甘心得了呢?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别人起步早,才会在新模式下走得远一点,对我个人而言,落后一点影响到的仅仅是我自己,但手下有一百多位活蹦乱跳的学生,难道也让他们和我一样落后吗?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我还是下定决心:千难万难,一切从零开始。
三、微课教学实践
正好上到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性质”,我像往常一样教学,从作业情况看,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主要是对常数a,b,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不明了,因此我决定录制一个专题教学视频,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抛物线的位置特点判断a,b,c的值的符号以及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于是我用几何画板、PPT进行了知识呈现的设计,然后在播放时用屏幕录屏专家进行录制,最后终于大功告成。部分内容及设计如下表:
看着自己花费了将近一天时间才录制出来的处女作,真的觉得很有成就感,接下来就是要找学生试验成果的时候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我在所教班级里选了基础水平相当的12名学生,将他们分成每组6人的A、B两组,对A组的六名同学布置当日作业:利用课本、笔记、作业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性
质,第二天将进行小测验。而对B组同学,我通过QQ给他们发了我录制的视频,要求在家观看,至少看三遍,要尽可能多地理解掌握视频里所介绍的方法,第二天也要和A组同学一起参加小测验。
第二天我利用自习课组织他们到年级辅导室进行测试,测试题只有一道题,如下:
测试用时6分钟,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中数字为该组选这个选项的人数):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①②④⑥,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对比较容易掌握的①②④的判断差别不大,B组还是有微弱的优势;但对比较难理解的③⑤⑥就有了明显的差异,B组学生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数更多,由此说明,通过视频复习来对知识巩固
和应用的效果更好。看来,微课教学的效果还真不是吹的,不过我还是本着科学的态度,真实情况如何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说明,因而我下定决心坚持探索下去。
现在摆在我面前有两个困难:
1、如果坚持自己录微课视频,那我的作品产量将很少;
2、要像翻转课堂那样让学生在家提前学微课视频,对我目前两个班的学生来说,不能保证六成以上的学生具备条件。基于这两点,我决定,在自己录制的同时,也积极搜索网络上的微课视频资源,择优选用;其次,微课教学并不一定就非得要翻转课堂,将微课直接嵌入课堂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这些认识下,我坚持着选用优秀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有时候还请基础扎实的 学生和我一起录制某个微课视频,在这种环境下,数学课堂上,趴桌睡觉的学生渐渐少了,基础扎实的学生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被应用起来,也学得越来越专心,越来越认真。
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在搜索微课教学资源的时候,机缘巧合,我搜索到了一款手机App软件“洋葱数学”,“洋葱数学”的教学视频真是太精彩了,感觉这简直就是中国的可汗学院,当时我都恨不得马上推荐给整个学校的师生们,期望着我周边的人也掀起一股学数学的热潮呢。于是我也根据需要合理选用洋葱数学中的微课视频在课上教学,并相应第地设置好评估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例如,近期我教学完旋转一张“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后,让学生在课上学习了洋葱数学中微课的“旋转前后点的坐标特征”,视频部分截图如下:
最后用测试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测试题为: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5,-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是()A.(5, 3)B.(5,-3)C.(-5, 3)D.(-5,-3)
2.如图1,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把△AOB 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 坐标是()
A.(3, 4)B.(7, 3)C.(3,-4)D.(7,-3)
逆时针旋转90°之后得到的图形,并写出点A的对应 点A的坐标。
测试结果显示:全班41名同学中,第1题正确的达到 37人,第二题达到正确33人,第3题能准确画出旋转后图 形的有31人,这个成绩对我们这样城郊结合部的班级来说
3.在如图2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请画出△OAB绕原点图 1 是很喜人的了。图 在采用微课视频辅助教学之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兴趣浓厚起来,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提升,成绩也逐渐提高起来,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很好地反映了微课教学的实效,将我班(实行微课教学实践)和一个平行班级(常规教学班)成绩对比如下:
从表格可以看出,两个平行班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三项指标都相当接近,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时间,常规教学班的成绩变化不大(指标的降低应当视为考试难度的适度增加),但微课教学实践班级的各项指标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这不可不说是微课教学实践带来的教学效益的提升。
四、微课教学实践的收获
1.教学改革不一定是照搬照套现有模式,应当结合实际环境适当运用其中的部分环节、方式、方法,与自己的教学习惯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篇二: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
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
情。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学情简析
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教法
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师活动 引导观察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提问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提出问题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讲解分析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路程
个别指导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 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 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反馈纠正
走进生活巩固练习
导入题目求解 开拓发展
小结
观察思考计算合作交流
思考讨论解答 思考解答 思考总结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
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30引导分析 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千米,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员需用多
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小彬启发提问 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48 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
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 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引导分析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从
车头进入入口到列车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用16秒的时间通过了一座长96米的桥,求火车的车长?
启发引导
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
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从甲
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
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
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拓展提问 作业
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两种基 教后记
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篇三:初中数学微课
初中数学微课 现在是丰饶的阅读时代,身处这个时代的孩子理应是幸福的阅读者。然而事与愿违,我发现我的孩子在阅读兴趣,阅读数量以及阅读面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呢?透过看《阅读策略》雷夫老师的智慧让我有所感触。
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现在因为升学压力大,很多家长不太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因此在家庭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爱上阅读呢?
同时,孩子阅读不只是个体行为,更需要能有人与之交流,共谈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体验和快乐。但现在的学生,缺少玩伴以及与父母交流的时间,陪伴他们有时只有冰冷的电脑。如果仅仅依靠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便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书本。
在家庭中感受家长陪伴阅读的乐趣
1.也许你不太读书,但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那就让他陪你一起读读《天龙八部》,与家长一起读一本他们认可的书,是一件有趣的事。
2.也许你一天读不了很多页的书,但务必持之以恒,细水长流,脑海里要有阅读即是精神饮食的意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无须太多,30分钟即可。
3.读书时的信手涂鸦其实很宝贵,千万不要轻易丢掉,经常和孩子互写一些阅读感受,集页成册,记录阅读点滴故事,以后会是一生的财富。
4.我们不仅要会逛商店、超市,也要学会逛书店和图书馆。
5.阅读也要有计划,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以一个月为周期,挑选阅读的书目,设定每天的阅读量,定会让你的阅读更有条理。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杨景珍 时间:2011-1-14 9:50:22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715 讨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银川十六中初中数学组 杨景珍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而提出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从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它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它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它也关注课堂教学所采用的策略,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对学习不感兴趣,数学学困生多于其它学科。从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和全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看,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存在不少缺陷。学生学的吃力,老师教的费劲,为有效地解决这一现状,提出“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有效教学的目标即是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应有的提高与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
1、弄清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以及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探究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定位;探究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3、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数学成绩得到大幅提
高。
4、初步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四、研究的内容: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①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②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③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①教学目标; ②师生关系;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a、教学交往的有效性。b、课堂管理有效性。c、课堂提问的有效性。d、作业的有效性。④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有效性研究。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学生学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2、行动研究法: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
——总结评价。
3、课堂观察法:深入课堂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诊断。
4、实行备课研讨制法。针对同一节课内容,反复执教并组织相关教师讨论修改,达到有效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1.1—2011.3)起始阶段:制订计划。
(1)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确定课题方向、研究内容和具体研究项目;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第二阶段:(2011.4—2012.12)实施阶段。
(1)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2)行动实践:进行课堂教学透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每月互相开课1至2节进行研讨。重点研讨各环节的有效性,商讨寻找应对策略,比较教学效果。
(3)对个案进行整理和重点研究;(4)做好中期课题成果汇报及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3.1—2013.5)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汇编,撰写案例,论文。(1)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的报告,研究论文,相关个
案汇编。
(2)教研组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展示,明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提出意见,修改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成:
(1)总结汇报(2)研究心得及反思交流(3)论文,案例,研讨课,展示课等。
第四篇: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黄玉霞 内容提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原型 探索 体验成功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大量生活味道十足的细节引入课堂,大大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轻松、有趣。如在负数的教学中我从数的发展史手指计数、结绳计数开始,用温度、收支、盈亏、海拔等引入;介绍绝对值的无方向性则以坐出租车计费与方向无关作类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幻方用射雕中黄蓉戏瑛姑的情节引入中国古代数学家这方面的成就;计算训练选《哈佛女孩刘依婷》中介绍的扑克牌强 化训练法;用字母代替数的优越性通过猜数游戏引入,让学生在心中想一个数,经过老师提出的一系列复杂运算,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能马上说出他心里的数;为了让学生明确数据的收集方法,举手表决法的条件,我讲了个笑话:“不在的请举手”。而介绍抽样调查前我学着小孩的语气说:“爸爸,每根火柴我都划过了,全划得着才买回来”。笑声中学生记住了举手表决必须人在场,有破坏性或不易全面调查的有必要进行抽样调查等等。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定能够找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
2、依托生活原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实际提炼后形成的,因此,抽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必然能从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新知建立在学生平时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基础之上,化抽象为具体。
七年级入学之初,我一直在思考,怎么上好数学引入课?教材是载体,教师要对课程和教学进行重新整合。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如何传递教师应该可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于是我心里一动:设置了一个过程,不把内容直接呈现,而是由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即魔术表演 “扑克牌猜找——百发百中”:一叠扑克牌打乱,花色朝向学生,任意抽取一张,让学生记住花色数值,教师看不到,插回打乱洗牌,教师再准确无误地找出该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现老师 “手脚”。而发现的过程,学生必须敏锐观察,充分交流讨论,从而产生顿悟,发现奥妙!进一步再上升到理性思维,归纳出方法。而一个穷其然,穷其所以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热情高涨,十分形象地感受“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魔术之后,我又增设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使“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抽象的方法演绎得更淋漓尽致。
在《相交线》教学中我以小时玩的翻花绳游戏导入,让学生忽略绳子的颜色、粗细、原料,从花绳的变化抽象出尽可能多的图形。让学生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游戏中感受到:如何从现实的场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呢?显然要舍弃与数学无关的东西,只把其中的数学因素抽象出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flash制作的两根木棒交叉转动抽象成的相交线模 2 型演示,让学生再次体验从现实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
3、关注非智力因素,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是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心以及相互尊重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显然应当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享受到终身做人的教育,在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因而在涉及介绍到中国数学发展史等方面我总会加一些情真意切的激励性话语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心中的梦想与豪情。引入课中学生发现魔术奥秘后我也即时跟进激励:同学们,这个世界上,被苹果砸过的人决不只牛顿一个,可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他就是多了些好奇,用的就是“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方法找到了答案。同学们,也请泛滥你们的好奇心,观察生活,也许你们就是明天的牛顿。最后,还送给学生几句话,作为该节课的结束,以及三年初中生活开始的启航: 我踌躇满志,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了美好的明天,珍惜宝贵的今天!使得活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十分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能一起看,一起说,一起思考,一起发现,一起喜悦,享受到一种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教学《再探实际问题——哪种灯更省钱?》我也及时告诫学生:作为一种能源,电、水、气都不能无节制地滥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家。不管一天我们的生活多么富足,我们都要保留节俭的习惯,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作为地球人的一种修养。进而加强学生在学校及家中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细节开始做到节约能源。
二、让数学走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方面,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3 我在注重把生活引进数学的同时,更关注把数学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巩固知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走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的魅力。
1、贴近生活,运用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世界。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让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周围的生活世界。如学了相交线的垂直关系后,学生就能理解建筑中铅锤的作用;学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知识后,学生就能够理解潜望镜的构造原理;学了圆的性质之后,学生就会理解下水道的盖子,各种车辆的轮子,生活中的瓶口、罐口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椭圆形的。学了百分率的相关概念后,同学们就会更好地理解酒精度、利润率、优惠率、打折率是怎么回事;学了“正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镶嵌” 知识之后,学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用同一种瓷砖铺地只见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者普通三角形、普通四边形,而不见正五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学了“概率”之后,学生就可以估算出“体育彩票”“福利彩票”中“35选7”的中奖概率是多少„„这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的,这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因为有了数学,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变得明朗了,学生对生活事物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主动性,较好地体现课改理念,让数学走近生活、使生活数学化。
2、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应用数学。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会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因此在课改实践教学中,我不仅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更注重加强学生怎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再探实际问题——哪种灯更省钱?》,我课前布置了一个调查:你们家有几盏灯?这些灯价位如何?每个月电费多少?电费是怎么算的?不但在调查中分散了难点,也让学生理清了灯的费用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逐层剖析,并加以延伸变题,利用已学知识,判断出选择哪种灯比较合算,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家中提供一个合适的用灯方案。再如装修房子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学了几何初步知识之后可引导学生帮助家庭设计房屋装修方案,学了“正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内角和、镶嵌” 知识之后,可引导学生帮助家长选择何种瓷砖铺地既美观、方便、又实惠;当工程师是大多学生的理想愿望,学习“线段”“点到直 4 线的距离”“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从某条河流向某村引水灌溉,如何引渠才能使渠道最短?在某公路上建立供电站同时向A、B两村送电,建在何处才能使电站到A、B两村的距离之和最短?学了“三角形稳定性”之后,学生知道如何使长方形的木框架不变形。学了“平行线”之后,学生知道球桌上应如何打才能使桌球准确打入射门。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进一步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感悟到“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从而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创设活动,在实际操作探索中提炼数学知识,使数学高于生活。数学活动课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以模拟的社会环境为舞台,揉合数学与生活于一体,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探索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本质与规律。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让学生预先制作几个正方体,在课堂上现场实践操作,沿棱剪开成展开图。学生在课堂中有独自操作,也有彼此交流合作的,气氛活跃,而在交流时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展示图,于是引发了疑问:还有其他的展示图吗?到底有多少种?如何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讨论。教师作适当引导,让学生从剪出的展开图中先寻找特征,再根据特征罗列可能的展开图,从而发现规律,系统掌握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及特征。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系统性,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使之上升到理论水平,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数学课堂作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交汇点,其作用在于: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从生活中摄取数学信息,引进数学课堂,再“内化”为学生的 5 数学智能和技能,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尤其在新教材中,对于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更为突出表现。数学教育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封闭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才能真正开始认识并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
(1)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正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少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无止境的题海战。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从而掩盖了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在对自己工作感受中,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的理性思考的产物。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被提问的学生总是某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绝大多数是优秀学生。优等生能正确理解,我们教师就当作全班同学都理解了;优等生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就当作是全班同学的问题来解决。这种习惯非常普遍,也正是因为这种小范围的师生互动,促使中下生越来越多。如果学困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不到关注,长久下去缺漏的知识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难以解决。为此,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状况
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逐步养成,人格逐步完善。这一系列的心理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策略。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学生)”。
互动教育理论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
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将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等激发兴趣方法的调查研究。
(2)、从环节、内容和年级等不同层面,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和原则(研究重点)。
2、研究目标: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彻底抛弃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材观的转变—由以本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教学观的转变—由机械教给转变为自由习得;学生观的转变—由偏面单一转变为和谐发展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法指导的实践中,我们要相信所有的学生,从能创新,人人想创新,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变教学为导学。”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
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问题,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4)、学习效果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研究从“还”字做起的。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让学生的参与时间增加到一节课二分之一乃至更多,优化时间结构不是降低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对学生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要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加涅,还有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研究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素养。
开展读书活动。一方面,课题组研究教师要学习“课程标准”和一些“教学情境”、“有效教学”、“建构主义”方面的书籍;广读一批教学期刊,研读一本教学专著,撰写一定的读书心得。另一方面,上网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从中获得部分理论性较强的文章。
另外,课题组还定期组织研究教师相聚“理论交流”,在交流、切磋中不断提升参与者的理论水平。
(2)、突出活动,推动研究深入。举行四次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安排3~4节课题研究课及 “课题研究体会交流”。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澄清和深化。“专题交流”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一方面,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调整、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放在四次课题研讨活动中进行,每次的“课题交流”,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此展开交流和探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专设时间专题研讨,提炼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针对实验班级现有的课堂教学有效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2)、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的研究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因此以课堂、课例的实践研究才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3)、个案分析法。记录教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与课堂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得到从实践中得到的有意义的经验,并加以应用、推广。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各有所长、有利于组成合理的研究团体;其中余存根校长承担过市课题的研究,从而确保课题始终
能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前进,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物质基础坚实。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