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9:0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第一篇:《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常州市北环中学邹浩芳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越来越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并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包括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简单地说,教育可以使人在知识和技能、能力、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教数学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养成一定习惯,形成一定观点。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

一、背景介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笔者本着对数学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态度,本着对当今数学教育现状的无限担忧,通过几年的思考,于2005年在《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刍议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文章,该文主要阐述了当今数学教育以及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主要还是停留教学层面上,还未正真上升到数学教育的高度;主要还是停留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未正真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上。该文将数学教育课程分为科学数学、艺术数学和计算机数学三大类,并且简要的阐述了每一类中应该包含那些数学内容以及需要通过那些途径来实现这些目标。

正是由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因此需要我们这些从事数学教育、教学一线教师不断的“上下求索”,对于我们来说,及时的开发出一套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的校本课程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从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一条必经之路。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建设肩负着真正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上几个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因此我们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教材补充进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为我们的核心宗旨。

二、构建框架

在确定了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和核心宗旨以后,就要进行本课程基本框架的构建工作了。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在现状下,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经过我们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同时邀请专家亲临指点,最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所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活动展开的,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和《美丽的数学》。

在《古老的数学》一章中,并不是把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发现的一个体现数学史的认知功能的“遗传法则”。从数学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寻找数学发现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会数学家们为寻找这些知识的付出的艰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教材,让学生体会“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人生道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数学精神”。

在《好玩的数学》一章中,利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规律,以一系列数学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真正的数学其实可以是乐趣无穷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兴趣作为他以后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爱玩的游戏原来与数学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看似乏味的知识,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有用的数学》一章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设计了很多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数学,知道学习和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在《智慧的数学》一章中,通过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的看法。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典的数学问题、奇怪的数学问题。通过对“有趣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存在的智慧产生强烈的好奇与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奇怪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先进的数学》一章中,主要学习和研究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数学枯燥论”和“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数学教育上的贡献。

在《美丽的数学》一章中,展示给大家的是数学的美丽无所不在,数学的符号、公式、算法、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是很美丽的。这些“数学之美”都需要我们能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挖掘、去欣赏,使美丽的数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数学的美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的载体,用它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健全,心灵更美好。

三、选择内容

在完成了框架构建的工作以后,就要根据框架的基本目标和意义进行充实内容的工作了,通过对已经完成的目录框架草稿的反复斟酌和研究,确定了本教材的最终的目录篇章。

目录

第一章 古老的数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 第二节 外国古代数学发展简述············································································· 第三节 数学家的小故事························································································· 第二章 好玩的数学

第一节 图形变换类的数学游戏············································································· a)俄罗斯方块········································································································ b)七巧板················································································································ 第二节 数字计算类的数学游戏············································································· a)24点··················································································································· b)幻方···················································································································· 第三节 逻辑推理类的数学游戏············································································· a)扫雷···················································································································· b)人鬼过河············································································································ 第四节 数学递推类的数学游戏············································································· a)汉诺塔················································································································ b)魔术师的困惑···································································································· 第三章 有用的数学

第一节 校园中的数学····························································································· 第二节 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节 数学趣谈····································································································· 第四章 智慧的数学

第一节 有趣的数学问题························································································· 第二节 经典的数学问题························································································· 第三节 奇怪的数学问题························································································· 第五章 先进的数学

第一节 数学是先进的学科····················································································· 第二节 几何画板基础教程····················································································· 第三节 几何画板案例分析····················································································· 第四节 几何画板专题训练····················································································· 第五节 学习几何画板的作用················································································· 第六节 怎样学习几何画板····················································································· 第六章 美丽的数学

第一节 数学经典赏析····························································································· 第二节 数学美文欣赏析························································································· 第三节 师生作品赏析····························································································· 第四节 教师优秀论文导读·····················································································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酝酿筹备阶段

1.在发表《刍议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文章之后,笔者从此以此为纲要,平时注意多方

面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先后参加和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并且参加了江苏省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研究,于2006年在《数学教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变化的三角板》的国家级论文,2007年在《中小学数学》发表了一篇名为《以“黄金分割”为载体进行黄金分割的教学》的国家级论文,并且在2007年《江苏省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中所制作的作品《从三个方向看》获得江苏省一等奖,为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理念的形成、素材的积累和能力的准备。

2.2007年7月至9月,作者首先对数学教学的现状再次进行了分析,觉得很有必要开发

出一套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要求,符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然后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本课程的纲要草稿,构建了本课程的框架草稿,撰写了本课程的教材目录草稿(全书共分为七章:《初识数学》,《数学小游戏》,《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智慧》,《几何画板与数学》,《数学经典赏析》,《优秀论文导读》,章节与章节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趣味性、难易度、课时安排等等)。

3.根据拟定的教材目录搜集材料、充实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与困难,比如

说,在《初识数学》这一章节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数学史的介绍,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按照数学发展中的故事的形式又担心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在《数学小游戏》中如何从几百上千个游戏中选择出比较合适的游戏呢?根据作者多年来对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兴趣与能力的特点,最后确定了:几何变换类游戏(俄罗斯方块、七巧板游戏),数字计算类游戏(24点、九宫格游戏),逻辑推理类游戏(扫雷、人鬼过河游戏),数学递归类游戏(汉诺塔游戏和茶杯游戏)四个内容。„„ 4.接下来作者把对校本课程的设想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向校领导进行了汇

报,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并且立即从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立即给我增派人手并且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请专家给我们进行现场指导,并且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给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第二阶段:具体操作阶段

1.2007年10月8日议程:

专家指引(承锡生、陈小平、蔡军)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开发小组明确了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核心宗旨,并且确立了本课程中本教材的框架结构。2.2007-10-10议程:

a)先向组员传达本课程的开发目的: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和教材补充进

行研究为我们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精神追求理想)为我们的核心宗旨。b)明确本课程的教材目录:《初识数学》改为《古老的数学》,《数学小游戏》改为《好

玩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改为《有用的数学》,《数学的智慧》改为《智慧的数学》,《几何画板与数学》改为《先进的数学》,《数学经典赏析》与《优秀论文导读》合并为《美丽的数学》。

c)布置当前任务:从基本要求、研究方向、核心宗旨三个方面进行构思每一章节的目

标和意义。小组成员每人选一章节根据组长提供的样本撰写本章节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250字左右,三天内完成初稿,然后由组长审阅,提出修改意见,按照统一的格式,五天内完成定稿,做到课程的章节内容前后贯穿、融为一体。

3.2007-10-13议程:

a)讨论各组员对各自完成章节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提出修改意见。b)各组员成员根据小组意见和建议撰写一份各章节的目标和意义修改稿。c)各组员成员确定本学年开设的校本课程。4.2007-10-23至今:

主要针对各自的研究项目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a)各小组成员开设了校本课程。

b)每个成员坚持每个月向课题组开设一节研究课。c)对各自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教案的搜集整理。d)进行部分课程教材的编写。

e)对各自研究的校本课程撰写研究论文。

f)对已经完成的教材进行整理、编辑,累计达5万余字。

第三阶段: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最后完成教材定稿的过程

五、结束语

开发校本课程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决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痛苦的历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一个追求(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功利心不能太强,不要一说到数学研究就问这件事情对我职称评审有没有用,对我评骨干教师有没有用„„),要确定一个核心思想(即开发的核心宗旨、研究方向、基本要求),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要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培育;校本课程的规划要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来制订;要选择贴近时代特点、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要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实践和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心中时时刻刻装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考虑,装着为我们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服务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开发的方式和步骤并就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最后文章就课程开发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一、补充性原则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在信息技术国家与地方课程计划框架内,把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对信息技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是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与研究空间所在。

二、共享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具有通用性,是信息技术在高中各个学科中应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根据需要开发出来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注意共享。这种共享体现在:

1、其它学科在进行信息收集、处理、表达与交流时,可以有相应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予以支持,以此来强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2、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重复性开发校本课程,因此建议已开发类似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学校将该类资源通过可行方式实现共享。

三、实用性原则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信息素养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非常重视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它的开发也必然要围绕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解决为主线,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可操作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与相关的便利条件,建立能够做到学生选课方便、教师上课方便集发展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的平台,保证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负责任的态度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与步骤

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式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与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的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享与课程的可操作性,开发主体是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开发模式为实践→评估→计划→开发,相应的课程开发方式有三种:改编、选用、新编。

1、改编

信息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与此相关的国家或地方信息技术课程都存在着内容滞后于形势的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拓展,加强对某一个主题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既做到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关照全体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对现有课程的补充。

2、选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Internet网上有关信息技术学习的资源也日益丰富,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共享性原则,我们可以考虑将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予以对外共享或与相关校本课程资源拥有者进行协商,直接采用他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取其精华,转变成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上课的校本课程资源。在没有实现共享的初级阶段,我们也可以考虑将一些知名IT网站主办的工具性栏目介绍内容,经过适当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学习,以增强学生在信息处理、交流与表达方面的能力。

3、新编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使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对应于信息处理的每一环节,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特长与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国家课程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的主题。它可以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史、信息技术前沿探究、动画处理专题、视频处理专题、IT教程制作处理专题等等。在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期间注意结合学校活动、其他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增强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致遵循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经历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这么几个必经阶段,每门学科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程又有各自的特点。本人自2001年任教高二网页设计课程,经过两年的试教,熟悉了该套教材,发现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于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标制定以后,决定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改编方式,尝试对浙教版的网页设计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试图使其更适合我校开设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需要,取得的实践经验汇报如下:

1、需求评估

网页设计过程是各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网站。制作者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

人工智能初步算法与程序设计其次要有一定的美学、心理学常识;再次具备计算机技能。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与目标来判断,该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典型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阶段、作品设计阶段。该学习内容可以涉及信息技术新课标的五个选修模块如

数据库管理技术网页设计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右图所示。网页设计校本课程的目标――能够制作网站,它的前台部分可以涉及新课标中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它的后台部分可以涉及新课标中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及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基于互联网中与网页相关的如著名的“蜘蛛”、“爬虫”等软件可以与新课标中的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挂钩。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方面一学年只开设一门选修课的情况来看,既使是在零起步的情况下,也无论从教学内容准备、师资、还是场地、设备方面都不成问题,而且在有以往积累的情况下,可以有计划的逐步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与深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在忙得时候可能上课期间都要被叫出去做一些维护工作。因此如何做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与学校信息化管理两不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比较现实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信息技术学科用来解决学生参差不齐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个人觉得这是一种理想的方式。班级范围内分层,不是高考科目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一定有这么多精力来精确实施;年级范围内分层牵涉范围太大,需要涉及机房、排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课与师资分配,弄不好还会造成各方面矛盾。

再深入一个层次,我们目前发挥了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优势了吗?拥有发达信息技术的我们受到学校班级授课的限制,将教学局限于班级教学,仅仅局限于我们学校里的学生,这对于其他尤其是西部地区渴望学习数字技术的人们提供了我们的帮助吗?

2、确定方案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我对网页设计课程的理解,综合考虑自身长处、学生需求与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交流跨越时空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A)制作《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它应具有如下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的功能、有利于老师实施网络课堂教学的功能、学生作业上交及评价功能、诸如视频教程、校本课程、电子教案、智慧资源等课程资源共享的功能、学生优秀作品登记与发布的功能。

B)根据以往授课经验,制定网络授课计划,列出每个专题的课题名称与所需的授课时间,然后将网页设计课程每节课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尤其是有关如何操作的部分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录制成为视频,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编号,等到《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创建完毕以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尝试进行授课。

3、组织与实施

基于以上思考,经过若干年地实践,结合省编《网页设计》教材,发挥自身特长,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范例,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以网页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介绍练习为结点,内容分为知识点介绍、练习及相应操作视频点播、思考与拓展等几部分组成的《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目前已完成一个学年18到72课时的网络课程容量,大致分为31个阶段。

其中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的评价。预计此阶段区间课时容量可以是4到11节课之间。

依托该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课程的内容与任务逐步拓展,部分内容可根据小学、初中、高中整体教学地需要平滑下移至初中、小学。

总体而言:在该网页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我们制作相关的视频教程应以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及网页设计基本概念介绍为核心,网页元素图片、动画的制作工具介绍为辅,每阶段对应的学案所布置的任务应有梯度,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将多个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完成自主选择完成任务地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教师根据给定格式,提供他们的视频教程与相关的学案,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平时更加钻研教材,将有规律性的、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录制下来,制作成适合学生自主点播学习的视频教材,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在学生跟不上进度或老师无法同时兼顾课堂的时候实施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经验之谈

网页设计校本课程从筹划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所设计的《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在2005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三等奖,在试教时期出现了并发访问困难的现象,经过改进后现在在课堂上已能够正常使用,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兼顾全体学生,老师与学生各取所需的目的。由于该门校本课程由一个人统筹规划并且是作为正规课程来上,所以遇到的阻力比较小,不需要太多的协调问题,但是如果要同时开出多门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让学生进行选课,那就需要以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还要按照教师申报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制定相关校本课程内容及简介、制定选课指南、组织学生参加选课培训、学生选课等相关流程,妥善解决好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的选课及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紧密相关。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为信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文化等信息资源,能够为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因此要能够成功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就必须做好相关课程资源收集与整理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这类资源可以有教材本身、与教材配套的教辅用书及光盘等、校内教师的电子教案或课件或教学录像或教学案例等数字化资源、与校运动会等活动有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学生完成作业上交的数字作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术、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等等

二、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很大程度上该校外课程资源是指数字化资源,如没有时空限制的数字图书馆、类似于K12之类的资源库、可从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教育类门户网站中免费获取的数字资源、可从信息技术课程网等专业学科网站获取相关的数字资源、亦可从天极网之类的IT行业网站获取相关数字资源、各类搜索引擎中直接查找需要的课程资源。除了从Internet获数字资源以外,还包括校外的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校等社会资源、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人力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

三、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相互之间的交换要建立有效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对于这一点,以前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各地教育资源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2002年8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并依此建立了国家级的基础教育资源库,这些都标志着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开发者们可能会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忽视一些问题,这里再次提醒,希望能够引起注意: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一、学段之间的合理衔接

每个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有不同的目标。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技术性与人文性角度来考虑,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目标则由倾向于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逐步转移至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当然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高中阶段通过共享、改编的方式适当设立符合自己学校情况能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帮助其他学科进行学习的技能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也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分清主次。

二、实践→反思→再实践„„

任何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都需要根据反馈进行再次修改,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这个过程没有终点。这一点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频繁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犹为显得重要。当教师在拥有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时,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过程出现的具体情况,积极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和补充,使之不断完善,最终使教师设计的校本课程顺利转变为适应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需要的校本课程。

三、选好网络平台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应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选择合理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素材资源的收集与相关教学行为的管理,以拓展校本课程教学的时空范围,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完成各类资源管理、作业上交及评价的网络平台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如果实在存在困难,也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原则,选择象天空教室等一些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来借签使用,帮助自己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教学。

四、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或活动形式出现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亦根据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之类的指导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或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校本课程作品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表达他们对某一活动或某一观点的看法。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五、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合理实施各类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拓展,设置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选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特长发挥与个性的张扬的现实基础,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达到全体学生都有收获的目的。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简捷有效,评价过程快捷实用。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个体以及其他同学或根据学生表现进行人工智能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判定谁优谁劣!

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融入学校整体校本课程开发与区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大环境之中,在学校甚至区级部门的协调下有调不紊有序进行开发。它需要我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把握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这就需要请区一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校本课程专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评估和指导,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理论的基础,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目标,为我校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保证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

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试行)

3、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4、区域推进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 余杭区瓶窑一中 费建良

5、校本研究指导 青岛市教育科研网 解本利

6、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 丁革建

7、阳店一中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李江波

8、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徐晓东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清醒地认识到,乘着课改的列车,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实现高速发展的惟一选择。为抓好教育科研工作,我们以“抓好校本课程,创学校特色”为我们科研课题的立足点,以《数学日记》的校本课程开发为本科研课题的切入点,认真做好小学生《数学日记》开发与研究工作,做到“以校为本,特色发展”。现就我们在小学生《数学日记》开发与研究方面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新一轮数学课程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其目标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出发点。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没有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征的缺陷。我们认为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把日记这一语文教学中独有的重要形式迁移到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数学的空间。数学日记内容体裁的开放性,拓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多元智能有了生长的土壤,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日记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把“数学日记”专题研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

1、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写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独特感悟和不同的欣赏视角,学会介绍自己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构想、方案,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习惯及表达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感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适时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写出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经历与感受,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习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阶段目标:

一、二年级: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以口头为主),喜欢学习数学。

三、四年级: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写出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经历与感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的数学。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以笔记为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五、六年级: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自觉反思、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动手操作实践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会自己的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经历与感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习惯及表达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的数学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以笔记为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习惯,感悟自己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研究内容

内容的选择主要有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学会介绍自己学数学,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智趣数学:学会介绍自己在书刊杂志及生活见闻中收集、整理的数学趣味题、智趣故事、趣味常识和自己的“独特解法”等,体现学生对数学的感情与其对数学充满挑战性特征。

3、引导学生反思、感悟数学:学会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写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独特见解和不同的欣赏视角,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运用数学、动手实践方面:介绍自己创造性运用数学的构想、方案,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实施之初,应主动取得上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面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宣传《数学日记》的特点和课程实施的意义,让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们更多的了解、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开发实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数学日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课改理念的树立,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培训,扎实抓好“三大本”即“教育教学后记”、“教育教学名言锦句”、“教法集锦”,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3、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在评价学生“数学日记”方面,我们要注重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如:我们要求老师评改数学日记时,都要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会用数学”、“你将是21世纪的华罗赓”等这样的文字要经常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出现。各班每星期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欣赏数学日记,再评选出本班写“数学日记”的标兵。

(2)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比如:在教学了“购物”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去参加购物活动,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日记。由于课上的“购物”游戏给了学生充分的引导与铺垫,因此,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不少新发现,有的写到:“我和妈妈在超市买了一箱鲜奶,一共是52元,我发现箱上写有告诉我里面有24盒的数字,还写有生产日期是2003年10月,保质期八个月。我在想我怎么能算出一盒的价钱呢?”还有的写到;“今晚妈妈带我去面包店买一个价格2元的面包时,售货员阿姨少收了四角钱,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经妈妈指点,我才发现店门口上写的:“晚上7:00后打八折的牌子。我这才明白,原来打折就是比原来的价钱便宜啊”。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仅拓展了学生数学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表达数学,乐于与人交流。

(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人。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测、感悟质疑、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收集信息资料,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在教“生活中的大数”之前,我们老师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然后让他们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自主发现了许多知识,汇报时情绪高涨,内容可丰富了:“我从报纸上知道:我国的人口有13亿多,我国一天生产汽车”“我到商店看见洗衣机的价格是999元,电视机的价格有2300元、1900元,电脑的价格有7600元,10689元”“书上说一只杜鹃能吃掉松毛虫5000多条”这样,让他们做个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他们乐于与人分享发现知识的快乐,自然想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了。

(4)活动性原则。人类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儿童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交流、学习、实践、提高。课堂上,我们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发现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通过创设情景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问学生它的面积是否变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再让学生动手拼、摆、剪、画、量、数,让学生尽情去研究探索,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展,成为知识的研究者与探索者。课外,还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日记手抄报”,写数学“调查报告”、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规定各班每星期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欣赏数学日记,再评选出本班写“数学日记”的标兵,学校每月都要组织学生出版“数学日记”刊物供各班同学进行阅读、欣赏、交流。

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表达与交流的愿望也就产生。

(5)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首先,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适时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写出学数学、用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经过与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体会学习的乐趣。其次,每周我校还组织教师利用一到二次数学日记指导课的时间,给学生作数学日记的评优、展示、交流,还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作阶段性总结和运用于生活的指点,并作适当的写法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写数学日记有样可依,又有充分的内容和时间作保证,就保证每周能指导学生写出

一、两篇数学日记。另外,我们给学生自由写的机会。平时可随时有感而发,想写的可天天写,鼓励生多写。如此,逐步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五、课程评价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数学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数学日记成为联系生活与数学的纽带。当学生把观察生活的内容、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写数学日记,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数学日记”使数学、语文、美术、科学等各学科得到有效整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改革进程。

六、困惑的问题

1、写数学日记对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因而实施初期学生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如何保持学生对数学日记的浓厚兴趣,如何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写数学日记,这是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写数学日记不能只停留在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上,那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比较深层次地去探索、去创新,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交流材料

崇贤仰圣 继往开来

—邹城市孟子小学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开发与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自2006年10月起,我们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满足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开发了由《孟子成语》、《孟子名言》、《孟子章句》组成的《走进孟子》校本课程。该课程是我们充分依托邹城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在广泛听取了课程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后,几经修改、完善,在二00八年寒假编写完成,并且在当年二月进入课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形成、内容、实施、收获等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形成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仅次于孔子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大师,其“仁、义、礼、智”及“孝、悌、忠、信”的理念,涵盖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孟子小学毗邻孟庙、孟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其健全人格具有较强的地理人文优势,孟子文化广场、邹城市博物馆、孟府习儒馆的建立,营造了弘扬国学的浓厚氛围。本着“走进孟子、融入本土、感悟经典、陶冶性情”这一理念。我们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邹城市教育局关于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实施意见,学校决定充分发挥邹城人文资源丰厚的特色,开发一门以诵读与践行为主的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我们成立了《走进孟子》校本课程采编组,多次召开校本课程采编人员会议,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途径,搜集孟子及其文化思想的相关资料,以课程新编的方式编写了校本课程《走进孟子》。

二、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内容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旨在通过让学生走进孟子,充分了解孟子,感悟经典,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同时直面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了较好地体现校本课程的结构性、一致性、完整性和适应性,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们编制了《孟子成语》、《孟子名言》、《孟子章句》三本教材。我们坚持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出发,遵循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孟子成语》以大字排版,拼音标注,并配以卡通彩图,适于低段学生阅读。每本教材每一主题都以“原文”、“译文”、“新知”、“践行”的板块呈现。“新知”部分收集了能体现原文精髓的近现代名人轶事,加深对原文的感知;“践行”部分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的学生活动,学生知行合一,加大了品格培养的力度。由于校本课程《走进孟子》,始终坚持“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课程开发理念,充分挖掘、利用了家乡丰富人文历史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凸现了学校“文化孟小、文明孟小、和谐孟小、美丽孟小”这一特色学校整体目标,成了学校的“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实践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在我校一至六年级中使用,每周一课时,由学校教导处统一排进各班课程表,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兼任。期初由学校教导处、德育室对任课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培训,指导协助做好任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由校本课程教研组具体开展针对校本教材课程的教研活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

(一)课程教学的活动化。

“就校本课程类型而言,这些课程主要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做事能力。”因此,校本课程的教学应体现活动化,让学生参与到一个个主题活动中来,这符合新形势下课程实施的新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新的课程构建模式。在校本课程《走进孟子》教学中,利用班队会、早读后二十分钟等时间进行诵读,并对难句、警句适时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孟子文化的整体感知。通过在教室内张贴孟子故事简笔画、孟子名言条幅营造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文化氛围,夯实了“知孟、学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确了孟子“大丈夫”人格内涵;校本教材分年级、分层次地整体推进,使孟子经典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力抓手;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孟府、孟庙,三迁碑前聆听孟子幼时故事;穿越千年和亚圣对话;演绎情景剧、文学采风、充当小导游等活动的开展,使文明礼仪、和谐仁爱思想入心入脑,如影随行。

(二)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始终贯彻多元评价的策略。对于学生在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学习情况的评价,我们着重从态度习惯、能力成果两大方面,采用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生。具体为:每一主题要根据目标要求对每位学生给予星级评定,期末根据本学期所有主题总的星级情况给予“积极参与”、“参与”两个等次级别。对于那些未达到“参与”要求的学生给予延缓评价,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为基本前提,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手段和机会。另外,对于某些主题,我们还请家长、社区人员进行评价,从而真正达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个目标。

四、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收获

1.对学生而言,通过两年多的孟子文化进课堂、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砺,明志、厚德、尚美、向善的素养进一步提高。诚实守信、敬老爱幼、自尊自强的行为已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2.对教师而言----在教育观念上,新的课程理念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已在教师脑中扎根,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活动课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师生关系上,课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协作的朋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浓厚;在自身素质上,教师通过自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

3.对学校而言----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的校本教材已初成体系,校本课程的实施大大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在编写过程中亦积累了不少校本教材的开发的经验;在学校发展方面,学校的特色教育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突出。

五、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反思

校本课程《走进孟子》实施以来,给社会、老师、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长们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的理想课程;老师们觉得这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命课程;学生们反映这是充满快乐、增长见识、抒发情怀的欢乐课程。但我们并没有就此陶醉,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校本课程是探索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修改、完善,使目标的确定更具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3、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课程《走进孟子》的管理和评价,使我们的课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所开发出来的课程,是一种可以因校制宜的课程,是校有、校治、校享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需要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尝试、深入、逐步完善阶段,更具体深入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道路会更加宽阔,我们的改革也必将取得成功。

2009-3-9

第五篇:《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2008——2009学)

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在教科所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圆满地完成“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的阶段实验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批评指导:

一、强化管理、抓落实

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立了校本课程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贴近三个实际:即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符合校本课的三个原则:即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教学思路,为搞好实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实验中,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自身特长,让他们自主的选择项目。由指导教师分组训练,校本课程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训练项目,各班级都有自己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

2.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校本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师资培训工作中,我们先后派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永加中心校等地进行培训学习,坚持在岗训练,强化理论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校本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3.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根据本校实际,借助进修学校体育部提供的《体育与运动》一书的理论,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一起,编排的内容主要有:目的和意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基础技能部分;活动开展部分。

二、加大投入、抓保障

为了开发校本课,上好校本课,体现办学特色,投资近三万元,浇筑了一个硬面篮球场地,建造了三个羽毛球场地和十二个硬面乒乓球台,购买了两个标准的教练台。场地的建成不仅为校本课的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也能使我校的主攻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从而使我校的“三球”活动成为办学特色和亮点。教学中我们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理出发,采取分年级的教学方式,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区分,体现趣味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突出实用性。

三、重组参与,抓过程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网上查询,观看教学光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教师选编教材,二是组织教师认真备课。首先,从理论上弄清技术要求、动作要领、操作规则,其次,实际操作不急于求成,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每节课只学习一两个动作,形成练习从球感开始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接触球,对学习的每一个动作要熟练掌握,三是采取分解教学方法,就是把整个技术要领,分几部分进行学习,通过训练熟练掌握每个要领之后再进行组合,以形成整体技术。四是教学中我们做到讲与练相结合。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亲手操作才能形成,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在教师讲解示范后,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第二: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我校对“三球”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不仅使校本课程落到了实处,在学生学到“三球”技术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课上讲与课下练形成了有机结合:一是科学安排课间、午间活动时间,学生能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三球”活动练习。二是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使参加活动的学生数量最大化。十二个乒乓球台、一个篮球场地、三个羽毛球场地,使课间参与活动的人数多达70余名。三是“三球”活动带来的效益,由于参与活动的人数多,使课间、午间打闹现象少了,纪律好了,学风正了。四是使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充实,按照规定,学生课间活动总量要求达到1小时,这个时间除跑步、学习集体舞外,重点安排了“三球”活动,弥补了课间活动单

一、枯燥的不足。

第三,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对“三球”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体验成功,我们将活动与教学有机结合:一是班级以组为单位的“三球”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二是以学校为单位的“三球”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比赛分男子组、女子组,个人赛和团体赛,三是比赛的明显特点是参加学生面广,获奖学生多,四是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必胜信念。五是通过比赛能化解同学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受压抑或不痛快的心里通过比赛或观看比赛而烟消云散。

总之,通过本阶段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感到喜爱“三球”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生的技能技巧越来越好了,参与活动的面越来越广了,收到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了。

三江中学

2008年12月12日

下载《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五篇模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 实施工作方案(讨论稿)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初探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初探 浙江省艾青中学 刘树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理论的深入发展,我国课程政策发生了空前的重大转变,课程管理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

    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五篇范文

    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薪火相承的传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

    培智数学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

    “培智数学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课题阶段研究计划 (2012、9——2013、6) 发布人:刘秋波发布日期:2012/9/2点击:42“培智数学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课题阶段研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