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行,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反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与把握又成为大家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从语文的教育哲学、教学内涵、教学现状、教学反思及学科特点与现行教材等方面分析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必要性及不易性和可行性,从突出语文学科的性质,坚持“用教材教”“让学生学”的观念,注重目标的适切性,做到与课标、文本(作者)、编者、学生平等对话,这几个角度把握语文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行,语文课程改革完成了从声势浩大的“洗脑风暴” 阶段,经过不断深入的探索实践阶段,到了客观冷静的反思总结阶段的又一个轮回。深度反思的语文教学正向“有效教学”转身看齐。要评价教学是否有效,就不能绕开教学目标的话题。因此,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的体系中尤为抢眼,倍受关注。由于关注,遂生感悟。本文将对把握教学目标的意义、途径及实施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交流,以抛砖引玉。
一、为什么要把握教学目标
(一)从教育哲学来看——方向需要目标
教育是教人,教学是教人学。作为教学者应该思考和回答“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怎样知道已经到了那里”几个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基本问题。要思考和回答这几个问题,应首先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联系着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为什么教”决定需要“教什么”,“教什么”影响着“怎样教”,“怎样教”决定着“教得怎么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者是理念范畴,后者是操作范畴,“为什么教”、“教什么”是教学的依据,是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比“怎样教”更重要。因此,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是教学方向的把握,是关系到语文教学走向何方,能走到何方的头等要事。为了不迷失方向,要把握教学目标。
(二)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本质需要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学习以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学有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反映和内在需求,是教学有效的基本前提。没有目标的教学,严格地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至少不是正常的教学,更谈不教学的有效;没有切实目标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态度。因此,为了实践教学的真谛,要把握教学目标。
(三)从语文教学的回顾来看——反思需要目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倍受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困扰,在高耗低效的魔圈里挣扎徘徊。造成这种无法“低碳”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可以肯定地说其主要原因不是教师不努力,也不是教学方法笨拙,而是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的语文课程的目标不正宗,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2010年7月,全国小语会在大连召开的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目标意识不强,教学方向出现偏差,就会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以史为鉴,需要把握教学目标。
(四)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回归需要目标
经过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以人为本、平等对话、教会学习等先进的观念已然为教师耳熟能详。但无论是平时的“家常课”,还是公开的“大餐课”,“漫语文”、“泛语文”、“非语文”现象仍然“刹不住车”。语文课堂的“漫无边际”、“花花草草”本不最揪心,最揪心的是很多的“精彩华丽”消弥了语文教学目标缺失的警觉,它欺骗了我们的眼睛,迷乱了我们的心智。一些语文教师备课不是研读课标、教材,而是不顾学生实际,只看教参、搜百度、照搬名师,一味追求精彩。于是真实的故事诞生了:一教师欲上公开课,问及准备得如何,答曰差不多了,再问其教学目标,愣后曰没注意。备课“盲累”、上课“热累”、课后“补累”一“累”三步曲仍使小语教师一“永”三叹,热闹背后的凄凉、劳累以后的茫然,带给我们沉思: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为了正常地教语文,回归语文教学,要把握教学目标。
(五)从语文学科本身来看——本位需要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偏差燎原成一种通病,其中必有更深层的本位原因,这不得不让我们把思考投向语文学科本身。
1.关于语文的争论使语文教学目标一度迷离。多少年来,学术界对何为“语文”一直争论不休: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章、语言与文化,众说纷纭,纠结不
清。理论上的分歧使实践无所适从,语文教学目标也就随争论的此消彼长时左时右。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从考量“今天的语文课程”,“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程”的角度绕开了以上“理还乱”的争论,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不能不说这是语文课标的睿智,为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提供了“镇静剂”——由纷乱走向明白、独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说明争论虽曾带给语文以“麻烦”,同时也带给人们思辨。但也不能忽视,历史的惯性还会悄悄地影响着语文教学。因而,教学目标的把握仍 “任重”,仍需“消惯”。
2.教材的编写体例客观上影响教学目标的把握。现行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在突出人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但同一主题,文章体裁可能各不相同,对语文学习目标的层次、梯度规定较少(与知识组元相比),很多目标隐藏在教材中,需要教师去挖掘、把握。在这个挖掘把握的过程中,目标的缺失或随意性有可能随之而来。
3.文选型教材需要教师根据目标“二度开发”。我国现行教材,除语文外,其他学科教材都是为教师教、学生学专门而编写,一般以“知识链”的形态呈现,“教什么”基本上一目了然,突出的矛盾是“怎样教”。语文教材虽也是为教学编写,但其主体部分是文学作品,几乎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时就可以预见自己的作品会成教材让教师教,成学材让学生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作家写作的目的不等于教师教学的目的,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教什么”成了语文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师如果不全面了解教材体系、深度解读编者意图,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上有可能出现目标上的偏差。
4.《语文课程标准》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编写体例不同,数学等其他课程标准有专门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标准”,可以把知识和学习内容细化到每一册,每一单元,甚至到每一课时。《语文课程标准》采取在课程目标中具体描述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方式,分层呈现、螺旋上升。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所决定的。但学段目标如何细化为课时目标,若干课时目标又如何汇聚而达成学段目标,这不得不需要教师下更多的功夫。
5.语文学习本身也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把握。“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母语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从这个角度说,儿童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实现识字写字自能,就连语法也能实现自能。这种母语学习的自能性,使教师产生一些错觉——语文的教与不教区别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大,从而疏于对教学目
标的研究。同时,儿童母语学习的环境和能力又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哪些语文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在具体一篇课文、一节课必教的,哪些又是可以教的,哪些又是不需教的,这多层次的目标更需要教师全面、准确的把握。
6.语文素养与语文考试的不对等也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把握。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考试根本不能全面准确地检测语文素养的诸多内涵。然而,语文考试作为语文教与学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基本上没有语文教师不受语文考试的影响而教,虽然有相当多的教师不全为考试而教。因此,现行的语文考试的评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目标。
以上因素让语文教学目标不易把握,它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但这并不是语文学科、语文教学先天固有的必然的结果。不易把握不等同于不能把握,不能因为不易把握就不去把握,相反,它提醒我们更要注意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
二、怎样把握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突出学科性质——咬定“青山”
要把握语文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回答“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语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根据新课标呈现: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而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都的着力点都应放在“语文学习和运用”上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不二选择——语文课上教“语文”。
(二)坚持两个观念——“教”“学”为本
把握语文教学目标要坚持“教”“学”为本的指导思想,即“用教材教”、“让学生学”。
1.“用教材教”的观念,一方面,要有“教材是教学很重要的例子”的意识。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凭借,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有“教材无非是例子”的意识。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静止的、共性的,它针对很多教师和学生;而教学内容是动态个性的,它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关,也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有关。新课标提出“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或补充教材内容,使教学
更具有丰富的教学内涵。
2.“让学生学”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通过他们的认知活动学会的。因此,教师的唯一任务是:让学生学,让学生会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教会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要作用于学习才能发挥效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指导的,教师要适时适法地给予学生的帮助,犹如“导游”,激发学习兴趣、指引学习方向与方法等。
(三)注意三个要点——“取舍”要诀
一篇课文,有教学价值的点很多,但又不可能一股脑面面俱到,要选择价值大的、必需教的点作教学目标。所谓有“舍”才有“得”,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怎样的“取舍”才是好的“取舍”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层次恰当、表述明确、三维全面。
1.恰当性,即教学目标要适切、有层次。
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的特点,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经过努力可以达成。如一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四(上)《观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②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项教学目标:“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标,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而让学生仿写片断“雷雨前”,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的个性化的目标。
2.明确性,即教学目标要相对集中、可操作。
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往往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得到落实。可用具体的教学行为展现目标达成的过程,可用明晰的语言描述通过学习后的变化,可以具体检测和评价。如低年级的有感情朗读的教学,可定为“通过教师范读指导,读出问话的语气”;中年级的“初步学习默读”,可以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醒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全面性,即教学目标要完整、面向全体。
这里的全面完整不是说“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一哄而上,而是说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不能顾此失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四)细化目标——坚持“四有”
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怎样把握教学目标呢?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四有”:有课标、有学生、有编者、有文本。
1.紧扣课标,根据年段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把握教学目标的“宪法总纲”,是教学目标的基线和底线,因此,要把握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课程标准了如指掌、了然于胸,尤其是对年段目标更要字斟句酌、深度解读,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课标总目标在年段目标中是“三位一体、融会贯通、螺旋上升”体现的,因此,年段之间的目标的侧重点有不同,但不是截然分割的。
如“识字”的目标,第一学段,“学习独立识字”;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小学三个学段的要求明确了侧重点,同时也有较强的连贯性。第一学段是“学习”,强调了教师的示范与指导性,同时又有“独立”,强调了对识字方法的习得。第二学段是“初步独立”,识有了一定的自能性,但仅“初步”,教师的引导组织方法的习得的作用仍较大。第三学段是“较强独立”,教师的指导作用明显小了,但还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
就阅读教学而言,同样体现了上述特点。如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并且识字写字仍是重要的目标之一。高年级的教学目标重点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文章的表达上,但同时也要训练抓重点词句、书写等。
拿一篇中年级的课文为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和13个生词,指导学生比较“森、栋、柴”三个字中的“木”这个部件的不同;
②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和消失的原因,重点指导第4自然段前后的不同语气;
③能根据出示的词语提示,说出课文的大致内容;
④发挥想象,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表现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的道理。以上目标,第一点是字词方面的,体现了“初步独立”,教师指导具有代表性的“木”这个部件;第二点是段的教学,是年段重点;第三点“据提示说大致”,衔接第三学段 的重点,但此处不是重点,仅是篇的渗透,要求相对较低;第四点是阅读与表达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融合,有方法指导,有程度要求,有价值导向。
2.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内化是不能实现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潜在的学习能力,寻找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的切实体现。同时,学情是有可知性和规律性的,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特点,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当然,那种过分强调实际,迁就而不顾课标和学段要求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3.对话编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解读编者意图。
教材是例子,它是经过编者特意编排的,新颁的语文课标在“对话”中增加“教科书编者”这一维度,意在强调领会编者的意图和“标准”意识,提升对话的质量。一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的某个位置,就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使命。这自然包括除课文以外的教材,如单元导读、课中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风筝》课后第一题:“我要认真读课文,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第三篇课文《秋天的雨》课后第一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样是“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体现了前后的目标不同,前者有更多的提示“读出心情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指导要多一些,重在指导。对后者来说,要求教师指导要少一些,重在引导。又如,《秋天的雨》一课在写“菊花仙子颜色多”的旁边有一个泡泡,“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而“五彩缤纷”在这一自然的开头出现的,编者的意图何在?是在告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理解词语的方法。
4.区别文体,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文本,对教师来说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实用性文本(说明文),教学目标点在说明顺序、方法、用词准确等方面。文学性文本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教学目标点在场景、细节、人物等方面。诗歌的教学点则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等方面。就是相同体裁的文本,其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教学目标都应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桥》语言简短凝练,环境的烘托、悬念的设置的特点,不管是从理解课文内容,是体会人物精神,还是揣摩表达方法,不可能不去考虑上述的文本特点。因此,我们首先要分别以读者之心、以教师之心、以学生这心潜心读文,准确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信息价值”,更要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切实制定,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单元教学目标的重点、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学改革的难点等。教学目标还有主次之分、确定与非确定之分、预设与生成之分,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修正与调整等。教学目标的把握,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有意义的、永恒的功课。不能把握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当然,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教学内容的支持,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反馈等,如果说有效教学是一艘船的话,那么把握教学目标便是把握了前进的方向,尽管前进的途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所有的教学都围绕教学目标,我们一定能启航有效教学的大船。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太谷教育信息网.教学研究.名家论坛 2011.11.10 [2] 朱瑛.例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中心.学术交流.[3] 王小毅.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 [J].语文教学通讯.2012,(1):5-7 [4] 叶黎明.对写作及其教学的误解与匡正 [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10 [5]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9-60.89-90.164-166 8
第二篇: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个人实施阶段性小结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但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习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第三篇: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之谈。教无常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与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摸索实践中,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语文组陈月华谈到拼音和识字教学时,展开适当的游戏、竞赛,提高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进行识字擂台比赛,抢认比赛,鼓励孩子们通过标语、广告牌、电视、各类包装等途径随时随地的认字,效果显著。中学部胡主任也指出,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明白,采取轻松、幽默的手法蜻蜓点水提醒走神的学生紧跟老师思路。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尊重和期待。英语组倪欢老师也出妙招,在黑板上画两张脸,一张笑脸,一张哭脸,学习专注,积极思考的学生名字会写在笑脸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名字写在哭脸上,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基础,扎实训练,注重落实。语文组杜卫红发言时表示,她的课堂“花招”不多,更多的是夯实基础,教给方法,扎实训练,注重落实。语文组陈婷老师则重点谈了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她说,让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时,就让他们自己归纳文言文的各种语法现象,总体上采取了先慢后快、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有侧重有变化地实施教学。综合组赵玉华老师则从备课、上课、复习、课堂内外四个方面介绍了她的做法。
三、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处胡主任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大家,相信学生的上进心是与生俱来的。自始至终,充分信任学生,期待学生进步。任冬生老师也提到,良好、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提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刘巧卫老师提出的“三讲三不讲”也让人记忆深刻,“三讲”即为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点;“三不讲”为: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课堂教学更有了很好的指向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在反思中成长,在创造中提高。刘有珠老师和倪欢老师都对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课堂教学的遇到的困惑做了回顾,现在的进步得益于当初的“不成功”和困惑。她们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创造,逐步得到提高。任冬生老师也认为,教学反思能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地提高。
教师代表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各部门,各学科的老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鼓舞和启发。
之后,段校长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语重心长地说,开展这样的校本研究活动很好,越是来自我们团队的经验越是实用的,越是来自我们团队的方法越是高效的。他高屋建瓴,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快乐,人生幸福。段校长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改造——创造——形成风格。他提出,各学科的老师应了解本学科所形成的教学流派,重点关注一两种教学方法,不断模仿、尝试,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地改进、创造,最终形成自己稳健的教学风格。这需要付出几年时间的努力,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一)空间。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空间:教师是否能够合理支配?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你主导的空间目标是什么?学生空间:安定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他认为,专注比安静重要,积极比安静重要。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我做了我理解。以前的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现象较多,一讲到底更是普遍现象。学科学习无非与文有关,与思维有关,要保护学生的思维价值,把思维还给学生,让创造进入课堂。
(二)态度。课堂也如美味佳肴,需要老师调味、色、香,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让课堂更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几个注意
1、科学意识。
2、训练意识。
3、面向全体。
4、及时反馈。
本次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既有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的精彩呈现,又有段校长从教育理论的高度精辟论述,老师们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能寻找差距,总结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让学校教育质量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寺家庄镇中学
杜会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感到十分荣幸!听了前面几位领导,老师的发言,感觉受益匪浅。现在我结合本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来简要的谈一下我们是如何打造我们的高效课堂的。
一、理论指导实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那么高效到底指的什么?哪些方面要高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高效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语文如何才能做到高效?„„
思是行之本,记得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思想是老子,行动是儿子”,要走好“构建高效课堂”之路,理念的更新,思想的转变是根本。
校领导首先组织全校教师理论学习,学习杜郎口、洋思中学成功经验,学习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等,并邀请多名专家为我们实地讲解,召开各教研组研讨会,让大家了解什么是高效课堂。
通过大量的学习,我们知道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在最短时间学到最多内容,而且还要培养出诸多优良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良好品质。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身到学习而且还要兴趣十足,乐此不疲。
如何才达到这个效果呢?
仔细分析哪些成功的案例,无一例外所有成功的经验都指向相同的一条:这需要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以实现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如何才能调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呢?我们在前期的课改中也在努力去实现这个目的。
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入的了解高效课堂,学校又组织我们全校教师到保定九门乡中去听课学习,走进杜郎口中学去亲身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
在杜郎口中学我们的思想受到的强烈的冲击,我们的头脑经受暴风雨般的洗礼。
整洁的校园中大量醒目标语;中厅里课后自我的反思,评价;课堂上“嘈杂一片”却又“秩序景然”;没有“题海”甚至没有定性做业,却能成绩斐然;„„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主,知道了自主、合作、探究真正内涵;明白了什么才是“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
“高效,这才是真正的高效!”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心声。但是怎么落实呢?
二、结合现状,制定策略
我校早已投身课改,学校老师对课改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与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探索,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学生在课堂的地位,教学方式均也发生了变化,而且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且我们近几年在小组教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就这样全部扔掉,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吗?
对成功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的精髓如何具体有效的落实,学校领导与各位同仁召开多次教研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校特点的方法措施。
1.集体教研,纲要导学
2.落实“三有“课堂(有激情,有个性,有亮点)3.实施“四五”策略
连续讲课不得超过5分钟;提出5个价值的问题;鼓励表扬5个学生;最后5分钟总结反思。
4.实现“四有”目标
学生学习有主动性;有愉悦感;有协作精神;有知识收获。在校领导的指引下,在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语文高效课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三、高效课堂总原则:一个中心,两个载体
一个中心:学生为主体的中心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呢?
在备课、授课中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几条标准:1.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2.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3.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4.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每一节课的设计、实施都以以此为原则,以此为准则。
两个载体:以小组合作,学案纲要为载体
小组合作是教学的关键,小组成员的合作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它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式的一个平台,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载体。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由最初的盲目实施,到合理分工,再到职责明确,建立制度,最终走上正轨。让我们亲眼看到高效课堂的展现的魅力:课堂上踊跃举起的手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来了;激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让我们看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变得成熟睿智了;“差”学生主动学起来了,“中”等生能力提升了,“好”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出来了。
学案纲要是我校研究学案导学后创新出来的一个全新教学成果。学案导学的内容大多大细反而束缚学生的学习,学案纲要是我们依据教材站在学生角度,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心任务,既简明扼要,又提纲契领。
它由五个大版块组成,目标,预习,自学,质疑,解疑。每一板块明确任务,注好学习方法,时间。学生依据纲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我们精心设计纲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水平,力求有梯度,有层次,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
它将学生放在主体学习的地位,通过学案纲要将学习的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靠自己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学案导学承载着高效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优化的最后实施效果。实施好学案纲要将使我们的课堂效果切实达到高效。
四、高效课堂之我校特点
1.集体备课,打造课堂高效之根本----纲要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反之,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我校备课要求落实三个方面即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备知识就是“知己”要依据大纲,吃透教材;备学生就是“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而备方法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采用哪种方法,才能将内容高效的让学生掌握。
我校备课方面坚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一人为主备,其余教师辅助。在集体备课中老师集思广义,智慧的思绪碰撞出睿智的火花。在探讨,交流,反思中打造出高效课堂的根本——学案纲要。
2.紧扣纲要,打造百花齐放的个性课堂
当学案纲要确定之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会又因为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上也会出现差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在“紧扣纲要的前提下,提倡教师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师个性的展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化语言:老师风格不同授课的语言特点各具特色。或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或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或是民主商量的;或是幽默风趣的语言„„不同文章的语言也应用不同的语言来授课教学,才符合课本内容。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个性化设计:相同的课堂内容在上课落实时也会差异。例如美文欣赏:学生演讲好的可以让学生当堂朗诵;老师擅长的可以当堂激情演讲;都不具备的可以欣赏录音欣赏。课堂的生成也会有差异,学生认知水平,理解不同,对待相同问题回答的角度也不同,老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应对,合理处理。处理方式也会千万变化,个性十中。
个性化思维:我们在备课时提倡教师在授课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对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感情,我们允许教师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孔乙已的评价我们也允许出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奇思怪论”„„
只要这节课都能紧扣住学案纲要,落实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四有”目标那这节就是一节好课。
3.承包课型,打造课型标兵
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让老师上一节精彩课容易,让老师堂堂上精彩就很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从课型入手,将内容归类,归纳出“六大二小”类的课型。
六大类:诗歌、古文、记叙、议论、说明、作文
二小类:就是以六大类为依据将其进一步细化。如:诗歌可以再细化为现代诗歌、古诗词;古文的课型可细化为新授课、复习课等。
将全校教师依据其能力承包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出各种课型的标兵。
比如思维缜密的教师承包议论类的课型,感情充沛的教师承包记叙类的课型,治学严谨的承包古文类的课型等等。
接着通过集体备课,公开授课,大家听课,评课,等反复的教学研讨中使其成为某一课型的标兵。
待其思想见解成熟后,举行思想交流会,在全校范围推广,让其他老师学习其精髓,最终使每位教师根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再丰富自己,掌握越来越多的课型,最终达到各项课型均能运用自如的全能型优秀的语文教师。
4.打造“鸟飞高天,鱼跃阔海”的大语文课堂
当我们落实学生为主,实施了学案纲要,老师能力提高了,课堂形式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上升了。我们开始进一步思考,还能更好吗?还能不能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升呢?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发现我只是局限于课本,对书本的以来的东西却很少涉及。有位专家说“对教材的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
所以我们要接着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空间,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培养阅读的能力,学会积累,激发写作的欲望,提高语文能力。
我们开始将语文的背景放大,大语文教学观就这样走进我们的课堂。大语文观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是这样落实的
1.每节课后推荐更多的同题异构的美文赏析 2.每天有晨读,每周设置阅读课
3.图书馆定时开放,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老师定期检查。4.二周一次征文比赛,利用板报,窗报,橱窗,定时展出美文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5.全校范围第学期组织最后两次大规模的语文活动。
5.打造“教中研,研中教”科研型教师队伍
课题研究是时下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它对引领教师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科研、会科研的科研型教师队伍确实很有帮助。
我校有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承担过或正在承担省市课题研究。为了切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所以我校课题承担绝不是走形式,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
具体落施如下:
1.任务要求: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暂时没有承担课题的写自己的教学)要求教师及时真实的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围绕课题开展的行动研究步骤,教学措施,教学中的事件、故事、亮点、困惑、案例、回忆、反思、体会、创新方法„„
2.定期检查。校领导或课题负责人定时检查。有人会增加老师负担,所以我校鼓励随机记载,不拘形式。可以是课堂实录,日记随笔,对话的简要摘录,甚到图表,简笔画,图示都可以。只要能真实记录的你的的研究过程即可。
3.定期交流。以课题为单位,定期开展组内专题研究中心发言,撰写专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暂时没承担课题的交流自己的课堂心得体会)
4.制度保障,物质激励。以自我反思、心得杂记促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正常的教学流程,写入本校的教学制度。到年终末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
经过不断的记录,老师们的研究意识,反思习惯,研究能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并不断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信念。提升的教育理念又指引我们的教学向着更高效,更优化的效果去发展。
五、建立全新的评价体制
评价制度是指挥棒,制度定的好能激励全校师生干劲,制定不合理反而束缚全校师生。我校要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评价标准
一、看学生
1.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在课堂参与程度能占到多少?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2.学生愉快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享受学习,有无厌烦状态?)3.有协作精神(小组交流,互助学习中有无协作精神?)4.学生知识收获(通过试卷考查,落实知识收获程度)
二、看老师
1.看课上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教学活动的设计,整节课的流程是否都始终以学生为主)2.是否落实的学案纲要的任务目标
3.能否机智处理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及课堂生成的不同问题 4.是否能及时自我反思,记录随笔
三、看课堂氛围
1.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3.教师能否关系学生的发展
六、收到效果:
实施高效课堂以后,我校的教学面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校园里醒目的标语,小园地学生精彩的作品处处显示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的氛围,展现着高效课堂的成果。
课堂上学生的转变更是一目了然,学生都能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小组合作探究后展示的精彩让老师眼花缭乱,或许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成绩在全县逐节攀升,学生在省市中获得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证书奖足以来证明。
教师队伍也发生着质的变化。一个个的校级的课型标兵变了省市的级骨干教师,一个个的反思感悟变成了期刊上的铅印文字,平时的点滴感悟成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
回首这几年走过的每一天,我们敢说我们是高效课堂这块田野上辛勤的耕耘者,也是幸福的收获者。展望未来的做,我们必将是勇敢的开拓者!
第五篇: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方案(范文模版)
德仁希望小学《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优质高效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优化教学常规为着力点,深入学习高效课堂的精髓,遵循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我校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索教学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力争各学科组初步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力争率先成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特色学校。
二、领会内涵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高效课堂的目标是保证让学生学会,最终达到学生会学,保证学会是有效,达到会学是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状况
上学期我校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教师自觉性还不够,还舍不得从老本本、老经验的框框中跳出来。还不能确保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的编排、问题作业簿(导学单)的设计缺乏实用性,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不能真正做到点面结合,正确定位,详略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不能做到学生训练的梯度与教学目标梯度的有机结合。
四、目标任务
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全面达到高效课堂模式要求;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效能;围绕高效课堂要求,建立长效、常态机制,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模式。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高效课堂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特成立我校打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组长:罗
宏
成员:张
永
吕长副
陈
林
郑文军
戴光友
六、具体要求
1、以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积极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围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全面统筹教什么与不教什么,把握深度、广度、密度和梯度,敢于取舍,追求课堂教学简洁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讲究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的着力点是激发兴趣、掌握方法、把握规律、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培养品格。要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着力点,积极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围绕提高当堂课的达成率这个核心,积极实践和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高质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二要高效备课。认真摸底,精心设计导学单、安排教学环节、归纳重点问题、精简课内训练和课外练习。
2、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我校教师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的问题,抓住关键,全面推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要抓评课依据。当堂课达成率是评课的标准,是核心依据。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想学。抓好示范榜样。首先是教研组长先做好榜样,然后各教研组推荐人选再上,再推广到全体。在整个推进过程中加强业务指导和考核。
3、以科学指导为着力点,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包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
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习内驱力,培养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练习后反思和整理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和敢于并善于质疑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认真作业与主动矫正的习惯。
4、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校本特色
我们确立了如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发展思路:即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通过教育科研,推动课程改革;通过教育科研,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开展课堂观摩活动,采取“听展示课”、“推门听课”、“调研听课”的方法,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新途径,精心打造满意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学校引导教师根据县局教研室要求,依据学科性质,思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定位个人教学特色,并以比赛课、展示课、汇报课为载体,以特色教学研究为主线,围绕备课特色、课堂设计特色、课堂评价特色、特色练习作业设计等研究,带动不同学段个性课堂的形成、魅力教师的成长。
5、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课程改革整体思路的关键,而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校本培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技术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创设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每个学科教师定期参加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上完课、教学发生后不等于教学结束,还要反思,写教后记、阶段性教学总结等。
七、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除认真学习领会局教研室和中心校相关要求外,还规定语数学科每月开展集中和自学各4次,3月、5月各2次集体备课,4月开展名师工程和挂职主任的示范课、其他教师的研讨课活动。要求教师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研读教师用书和教材,以及业务杂志,尽可能的多学习。并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全校范围内的业务研讨活动,校长、主任要身体力行,融入到教研活动中。
2、选好榜样。典型引路历来是好的经验推广、普及的重要手段。因此,遴选好导学单的试行教师,准备好相应的教育资源尤为重要。教师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较强的事业心;二是要精力旺盛;三是个人综合素质中等偏上。班级的基本条件:班风基本纯正;综合教学成绩中游水平。因此,我校把三、四、六数学和三、四、五语文作为重点进行尝试研究。
3、展示交流。交流是相互提高的平台。只有不断地进行交流才能使参与者的理论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水涨船高。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安排教师开展个性化导学交流展示活动。
4、归纳总结。常规课堂教学之所以需要规范,是因为我们某些教学环节随意性较强。只有通过借鉴、创新有了初步的导学构式理论后,才能达到“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实施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只有不断实施,不断总结,循环往复,执教者的导学才能形成个性化风格。
霍山县德仁希望小学 2013年3月1日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实 施 方 案
霍山县德仁希望小学 二0一三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