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

时间:2019-05-12 23: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山西省临县一中

林雪平

摘要:随着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与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相结合,使的高中数学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展现教学目标、协助建构模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实现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程整合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全新的面貌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学习与实践,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着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新的生长点,信息时代的数学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具体形象思维相联系的。而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因此,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部分高中生来说有些枯燥,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动画创设一定的学习问题情境,使数学知识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生的认知冲突,激发高中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如中,普遍感觉到图画起来麻生想起来更难。面对这样的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来呈现。平面图形来刻画立体图形的呈现出来,引发高中的学习动机。促使其在《三视图》的学习烦,说起来困难,学问题,我们就可以选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用基本思想,有两种表

示方式,一是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斜二侧画法、正等侧画法),二是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将立体图形从正前方、正上方、正左方投射得到的正投影(平面图形)放到一个平面上从而来刻画立体图形(如图所示)。三视图中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排列方法是有规则的,正视图下面是俯视图,正视图的右面是左视图,同时还要保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为什么要这么规定?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展示空间的几何体,先让学生思考它在各个面上的投影,然后逐个动画演示在3个面上的正投影,再隐去投影线,上的投影,再将俯视图、侧视图平的平面,最后将正视图平面转到正何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正高两个方面,俯视图反映了长和宽反映了宽和高两个方面,因此在正视图,正视图的右面放臵左视图。的长宽高是相同的,所以就有了规齐、宽相等”。同时所有面的分界得见用实线画,看不见的用虚线来刻画几何体是合理的。学生理解几何体,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规则自再演示结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课程内容,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关键,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利用 Flash 动画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出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在《函数的周期性》的学习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作出一个或多个

得到了在各个面面展开到正视图对面,得出了该几视图反映了长和两个方面,左视图视图下面放臵俯由于一个几何体则“长对正、高平线都要画出来,看画。所以用三视图后,可以换个空间己做出其三视图,周期函数的图像,感受函数图像的特征——周期性变化,然后探究图像周期性出现的间隔。任意作一个常值函数y = 2,求出它与周期函数(y4sin(x))图像的交点,发现交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再作一的操作,发变,横坐标起学生的标依次相差2,个常值函数进行同样现交点的纵坐标不仍然依次相差2,引思维冲突,主动调整认知结构,猜想x每隔2函数图象周期性出现,于是任意设臵函数值表的初始值,设臵步长为2,显示函数值表,发现函数值总相等,再任意改变函数值表的初始值,显示函数值表,发现函数值还是相等,于是抽象出:f(x+T)=f(x)即周期函数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由直观的图形特征(周期性),过渡到精确的数字规律(自变量每增加2,函数值总相等),再抽象到符号表示:f(x+T)=f(x),在多元联系表示的情景中深刻体验到周期函数的特性,最终达到对周期函数概念的“意义建构”。可以看到亲自动手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可见这样的整合才具有实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我们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学习的主题、内容甚至学习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体之间的多维度交 流中,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

和重新组合,在开放交互式学习环境,按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伙伴,自己控制和调生、人机、个体与集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学习的知识越复杂,越抽象,必须保持在记忆中的规则、结论越多,学生学习过程的背景知识就应该越广阔,可见学习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具体操作中,高中数学教师可将与所教课程相关的资源整理为文件夹或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选择信息,或者为高中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去因特网,资源库收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就可以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背景,做到厚积薄发,为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奠定基础。

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设臵不同层次的课后测验,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均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所有的内容,选择自主学习,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基础检测题检查掌握状况,除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外,有兴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拓展练习与模块,进一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初探。

[2]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3]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4]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5]浅谈课堂教学改革——谈谈CAI在数学中的运用。[6]关于高中数学CAI的几点思考。

第二篇:高中数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主动思考

要学好数学必需要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思考依耐于好的问题的提出。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具备以下特诊:

(1)有与它有关的简单的、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有多种解决途径;

(3)学生能据此导出其他类似的问题;

(4)学生有直接的兴趣或有一个有趣的答案;

(5)能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或通过探索可达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推广。

究竟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利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例子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我首先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愿意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0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回扣我1分钱,第二天回扣我2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给我的全数是前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这个例子具有趣味性,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构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培面是否吻合。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第 1页(共7页)

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从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可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2)运用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情境。即运用认知冲突形成疑问,创设情境。

如在讲解“线性规划”这个内容时,我的处理方案:

提出问题1:已知,1xy2,2xy4,求z4xy的最值。学生正常的解法是:将条件中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得:故64x12,将第一个不等式化为2xy1后再与第二个不等式相加得0y3,于是有64xy27

22。再用最小值6和最大值27代回验证发现z

2其实不能取到这两个最值。

这个过程会促使学生反思,使学生发现4xy取6和27的x,y是不满足原2

始条件的,从而形成认知冲突,然后引导讨论、研究,发现了下面的思路:4xy3xy5xy,而由条件有33xy3,55xy10,2222

2两式相加得:134xy13,进而解决问题。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 2

问题2 :已知x4y3,3x5y25,x1,求z2xy的最值。

学生们在用上面的方法尝试一番后发现对此问题不适用,再一次陷入困境,从而出现新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自然形成了。

(3)习题教学中,展示原型题,设置问题情景。

习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题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成为解题的机器,教师出示一题,学生思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题,我们在习题课教学中,改变模式,教师出示的是一原型题,要求学生通过变化产生尽可能多的新问题。

例如:新教材高二(上)P132A组第6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引申x2y21: 椭圆1的焦点为459x2y2题:在椭圆1上求一点,459Fl、F2,点P为其上动点,当F1PF2

时,点P的横坐标是_______。

引申x2y22: 椭圆1的焦点为459Fl、F2,点P为其上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引申

b

ax2y23:若在椭圆221(a>b>0)上存在一点abP,使得F1PF290,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引申x2y24:已知椭圆221(a>b>0),F1、F2是两个焦点,对于给定的角ab

0,探求在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F1PF2的条件。

上面由原型题引申出来的4道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让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有效性。

怎样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围绕数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提出下列一些问题:定义,概念是怎样引入(产生)的?它的关键是什么?定理的逆命题、否命题是否成立?公式、法则能否反用、变用?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什么?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这一节、这一章有哪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定理证明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

思想方法的解决问题时是如何应用的?

(2)习题教学通过问题变式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它吗?能否提出一个相似的问题?你能否提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你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吗?是否需要辅助问题?等等。问题变式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变化问题的条件、情景、思考角度而形成新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

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个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

原题:已知直线l及同侧两点A、B,试在直线l上选一点C,使点C到点A、B的距离和最小。

略解:利用对称思想,将A或B对称到l的另一侧,相连即可求出答案。变式1:如下图(左),请你设计出下列两种方案下的最短行走路线。方案1:小华由家先去姥姥家,再去河边(河流的上边界所在直线); 方案2:小华由家先去河边,再去姥姥家。

略解:方案1:ABBC(红色折线);方案2:ADDB(蓝色折线)

l l

变式2:如下图(左),已知l1、l2表示两条相交于点A的小河,P点是河

水化验室,现想从P点出发,先到河l1取点水样,然后再到河l2取点水

样,最后回到P处化验河水,怎么走会使得路程最短呢?此处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如学生小王说:“我从P点垂直走向河l1,取好水后再

垂直走向l2,然后回到点P。” 请同学们想想,对不对?

略解:作点P关于l1、l2的对称点P 连接PP与河l1、l2相交于点B、C12,1、P2,(在该图的条件下是有两个交点的),则PBBCCP即为所求线路(红色折线)。

变式3:(2006年广州一模第10题)已知P(t,t),tR,点M是圆x2(y1)21上的动点,点N4是圆(x2)2y21上的动点,则|PN||PM|的4最大值是()

A

1B

.1D.

2略解:答案是D,这道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区分度比较

好。这题只要将其中一个圆关于直线y=x对称,然后连接两圆的圆心,其延长线交直线y=x于原点,则原点为所求的P 点。

其实还可以启发学生去总结:若求直线上一动点到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要把这两个定点转化到直线的异侧;若求直线上一动点到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绝对值)的最大值,要把这两个定点转化到直线的同侧。

师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起来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即让学生感到有某种解决的需要。

师:(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一张报纸对折38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天晚上爬上月球。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实例所包涵

1的数学问题。生:(1)由尺的长度得到数列:1,1,1,,, 242n

(2)由报纸的层数得到数列:2,4,8,…,2n,…

问:以上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它们有何特点?

提出好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性方式,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它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话题,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让我们在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携起手来,以新的观念,积极的心态,让“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亮点。

第三篇:高中数学论文

论文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位:睢县高级中学姓名:姬忠杰时间:2009年5月10日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此进行浅析,以给高考的考生一些帮助。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高考培养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决定了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为什么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过去我们的高中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要求偏高,知识面窄,必学内容中除集合思想有所渗透外,其他的基本上是17世纪以前的代数、几何内容,现在其他国家高中数学中有重要地位的概率、微积分初步,以及有广泛应用的向量、统计初步内容,在我国也已列入新教材的内容,因此需要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学出现了技术化的倾向,它的全方位渗透,正日益转化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和数学的社会化功能,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站在新世纪的数学教育的角度讨论高中的应用题,可以更加深化我们的认识,更自觉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因此,强调数学的应用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

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从考试角度上说,国家从1993年起在高考中正式出现数学应用题,经过多年的摸索,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出现加大考查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所以创新能力包含到数学中的方方面面。

二、导致中学生创新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份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就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2、数学的能力弱(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应用问题的背景不熟,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模型,阻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

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这种情绪的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

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

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知识应用素质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份,应用型问题有着丰总之,富的社会信息,多视角的横向联系,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其多功能的教育价值早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它已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认识评价社会的一个窗口。

这对中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第四篇:高中数学论文比赛

关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探讨

【摘要】在现在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和更新。以至于各种竞赛课、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这些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追求先进;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追求亮点;在教学效果的预设上追求完美……,但最终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最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效率;实事求是;科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生命的高度、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有学者认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表明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目前理论界对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处理依然有争议,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某些看起来开放和活跃的课堂教学,大多有盲目生成之嫌,如未能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或未能注意生成时间的制约性等,从而出现不负责任的课堂或缺乏生成的不精彩的课堂。因而如何设计教学预设促使数学课堂恰当精彩生成、在课堂中处理好生成,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问题。本案例就是对数学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一个粗浅探讨。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课‚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成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高效教学的目标呢?个人认为,引导学生探寻数学本质和挖掘数学内涵,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有效方法.为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归纳推理体验,立足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本质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尤为重要。我们作了如下尝试:在教学中安排几个典型生活与游戏的问题来探究,最后得出概念。这长长的前奏,让学生经历从隐性被动到显性主动,从而达到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效果。其中明线是:感觉到最后才给出了归纳推理的概念及由此方法得到的重大发现,实际上的暗线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不断地渗透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再者,我们要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应该做一下几点: 1.改善信息传统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规律和方法,对于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来说,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情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人类的学习定律中,一般来说,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也需要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实现有效的学习,并且如果做的周到,那么这样的刺激还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数学需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需要实践的辅助。数学课程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内容抽象,如果内容本身抽象得让人感到茫然、毫无头绪,而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面对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或操作的空间。可见,思考需要一定的媒介作为载体,让学生在这个载体的辅助下,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规律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思考、学习数学,而多媒体手段正是起到了这种载体的作用。比如在引入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笔者总是用在黑板上作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听得很认真,但感觉上椭圆的变化规律就是一个静态的东西,不利形成完整的印象。而自从我运用‚几何画板‛这款软件以后,我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画面来演示椭圆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在计算功能下的相关线段的距离变化,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顺利建立鲜明的印象与概念。2.有利创设情景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纯粹依赖黑板和教材,根本无法实现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学习的效果就很差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被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以自身的优势,发挥了极大的教学辅助作用,通过声文图并茂,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内容时,笔者运用用Authorware中的不同动态过程来过渡,在轻音乐的配合下,通过自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关系及图象的动态叠加方式,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对抽象的内容就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很快理解了三角函数图象的特征。这样,就把静止的内容在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不仅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要适时地给予评价。特别是课堂学生的一些‚插嘴‛、出错等生成性资源稍纵即逝。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睿智、学习他们的敢说敢讲的勇气、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笔者前 几天在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中听到某位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思维刚刚点燃的‚火花‛不止一次提到‚你的观点保留‛、‚下课再研究‛、‚这个暂不研究‛等等话语。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任其流失不闻不顾,或搪塞一句‚下课再研究‛。像这样的课堂就是一节不真实的课堂,是教师‚骗‛学生的课堂,教师为的是自己的‚表演‛,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试问被抢白‚你的观点保留‛的学生能服气吗?他能安心地继续听下去,继续积极参与课堂吗?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挫伤。这样的课当然不能算作一节优质课。

4.让学生找问题并懂得去解决。问题从哪儿来?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古代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那就是智慧产生于惊异、闲暇与自由。闲暇与自由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且来说说惊异,惊异何以产生智慧呢?这是因为人们认识的世界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恰恰产生于矛盾引起的人的惊异,也就是说事物在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与困难的,而这些障碍与困难必定是与人们的常识相矛盾的,因而会引起人们的惊异;而人天生又是追求和谐与自洽的,一旦遇到一些不和谐、不自洽的现象,人们就会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去化解遇到的矛盾,而矛盾一旦被解决,就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了进步了。只有让他们感觉是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他们才真心实意的去接受数学的美。

5.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示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活动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由于学生正处于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的发展阶段,如果在尊重主体性的名义下疏于指导,把自主发展变为自由发展,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那样既不符合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在组织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学生沿着这一方向,亲自体验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还有许多的方面还需要完善,才可以让课 堂更加的有效和更有趣。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敢于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听取学生的听课感受以及他们对核心知识的认识角度和理解程度.同时,教师也应客观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习惯,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正确引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情境,去构思,有时也是即兴表演。一个幽默的笑话,或者是一两句动听的歌词等等,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数学课更具魅力和更具有效率。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做为一个教学工作者,这是我们所具备的条件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广泛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黄小易...[2]《 新数学课堂理论》[m].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华....

第五篇:林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林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论文选题题目

林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教学研究论文,建筑工程防水论文,责任教育论文

1……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 2……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间的融合研究 3……国际视野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4……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5……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6……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7……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8……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9……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策略

10……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之我见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11……浅析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2……浅谈数学中的与时俱进

13……新媒体新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4……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15……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化学教学

16……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 17……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思考 18……论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 19……谈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 20……浅论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之我见 21……论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22……浅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23……浅议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24……如何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5……如何培养高中数学的学习自信心 26……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新思路 27……试分析高中数学解题中隐函数求导法的运用 28……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改革探索 29……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0……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31……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32……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3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 34……高中数学总复习应重视回归课本 35……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36……浅析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37……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8……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探讨

39……应用课堂提问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40……浅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41……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42……谈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 43……浅析提升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44……如何掌握高中数学具体的学习方法 45……浅析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

46……例谈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函数零点”的教学反思 47……浅谈高中生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解题技巧水平48……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 49……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50……探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高中数学典题精析之校本研究 51……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表现及突破 52……挖掘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53……概念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54……探究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5……四“巧”三“层次”提高数学成绩

56……浅析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57……一道期末考试题的几种证明方法 58……关于智能平台使用的思考与反思

59……基于ClassDojo的高中创客课堂实践研究 60……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61……高中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使用的国际比较--基于中国等十四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

6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63……假于物 授之渔 将远行——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实验报告 64……中国和澳大利亚教科书习题的数学认知水平比较——基于“高中函数”的分析 65……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目标与途径 66……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三环节 6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 68……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 69……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应用研究

7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 71……浅谈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72……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新探

73……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技巧 74……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复习教学例谈 75……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6……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探究

77……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研究--基于吉林省数学教师的调查 78……高中数学导入法浅议

79……美术特色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80……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探讨 81……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82……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定线问题 8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

84……试分析高中提高解题能力培养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有效性

85……基于化学实验的STEM项目——设计检测Co~(2+)浓度的技术方案 86……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87……TI手持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研究——以“函数图象变换”的教学为例 88……刍议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几个视角 89……几何画板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90……体现函数建模思想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函数y=Asin(ωx+(φ))”的修订研究报告 91……中德两国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分析及比较 92……十国高中数学教材的若干比较研究及启示 93……中美两国课程标准中高中函数内容的比较

94……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比较分析——以人教A版、北师版、苏教版“统计与概率”部分为例

95……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分析

96……英美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启示:注重学生的ICTM素养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7……教师信念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影响研究 98……中法高中数学课标微积分内容比较研究 99……CCSSM视角下的美国高四数学课程

100……“基于e—数学实验室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研讨会暨惠普“836”会议纪要

6/6

下载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论文题目大全5篇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2、数字危机 3、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4、高斯分布的启示 5、a2 b2≧2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6、网络优化 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8、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

    小学数学论文: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论文摘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高中数学论文 如何解数学选择题

    如何解数学选择题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数量多,且占分比例高。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得分的关键,并且直接影响到解答题的答题时间及......

    高中新课程数学论文课程与教学论 论文

    高中新课程数学论文课程与教学论 论文 高师《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 当前高师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从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的要求出发,在教学目......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总累计第1课时 课课题题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课课题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2、......

    数学论文 数学与建筑

    数学与建筑 身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虽只学习了几个月,对建筑的认识也是浅薄之浅薄,但还是忍不住从建筑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生活中的例子,也发现了许多微妙而有趣的联系。在此,阐......

    国际象棋与数学论文(5篇范文)

    国际象棋与数学 国际象棋与数学 还记得小时候学下国际象棋时,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印度的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

    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

    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 0 引 言 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很多从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