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千课万人互动评点 周一贯
2014千课万人互动评点
周一贯
当前文体教学的发展态势。教学策略定位在文体的特点上,关注文体教学,深化发展的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课题,从2013-2014年的热点就是文体教学。
不同文体解读不一样,所以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文体教学。小学语文要关注这样几类文体:第一类,关注儿童生活故事(不包含童话、神话传说等,二下为主);第二类,关注民间传说,包括神话;第三类,关注童话;第四类,关注寓言;第五类,在小学里比较多,科学知识小文章;第六类,关注儿童书(少年儿童歌词、童谣)
文体与文体之间难以归类的文章呢?大体需有,定体则无。当前的文体教学,不是在教学文体知识,应渗透,将文体特点作为教学策略。
第一,虞大明老师的《牛郎织女》与王日文老师的《夸父逐日》
《牛郎织女》第一个环节,对传说的解释,口口相传,津津乐道,做民间故事的陈述者。整个过程指导孩子讲故事,怎样学讲故事。主要情节落实了,其他的就容易解决了。民间故事的修辞——顶真。第二,训练;第三,想象,添加细节;第四,了解民间故事有多种版本的特点。
《夸父逐日》为故事列提纲,作为故事的基本骨架
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段意;2.找词语;3.串联。这种方法叫“移法以行”。启发小朋友的感想。板书不是严格的对对子,第二,将“矮子”变“巨人”,有些勉强。老师在课堂上,总不免想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第二,以管建刚为主的课文。
指向写作能力的阅读教学,引起了小语界的不同反响。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分两个层面:学理层面与实践层面。
学理层面,读写结合。中国一向主张读写结合,哪一点进行结合呢?写作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个人认为,读写结合,不能为读写一体。从什么角度?从生命的角度将两者联系一体。“读”是生命的“吸”,“写”是生命的“呼”,呼吸是循环的。写作不能代替阅读,阅读不能代替写作。
管老师将读与写看作是一体的,在阅读课中,将写与读认为一体,片面地用写代替读。所有的写,都是风雨后的太阳。将写作知识冲淡,可以让小朋友写一个片段,写一个特写镜头。
(根据笔记整理,或有差错。
翁佩英
2014.4.25)
第二篇:2014千课万人互动评点 崔峦
2014千课万人互动评点
崔峦
一、教学的技术、策略。
目前,基础教育已经步入深水区,联系本次上课老师的课例,结合自己实践,进行反思,找到问题所在,深化突破口。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主义作家,也是短篇小说家。《金钱的魔力》这篇小说,是人教版五下的一篇略读课文。
(一)张祖庆老师的《金钱的魔力》: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关系,理清故事情节,了解文章内容。2.聚焦文本重点,体会文章写法和作者语言风格。抓住托德的神态,老板的神态,以及前后对比的写法。
3.在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比如:(1)猜测法。预测故事。(2)用对比的方法阅读。
体会语言的繁与简,用老师的写与原文对照,与原文的300字一气呵成的写法对照。
(3)用了解的方法加深阅读。4.没有忽视价值观。
设计让孩子说真心话。一个孩子说,不能为钱,放弃尊严时,价值观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体现。
张老师的教学在第二课时,体现了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片段,看视频,丰富学生体验,加深对马克·吐温创作手法中的夸张手法、批判个性化语言的领悟。
值得探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是什么,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策略。略读课文粗枝大叶,对节选整篇读得不够,有碎片化的感觉,缺少整合的感觉,需要一个整体把握。
(二)刘发建老师的《丑小鸭》
在教科书里有《丑小鸭》改写,今天,以绘本叙事诗文体出现,在五下出现,该怎么教?孩子已经学了二年级的丑小鸭,这样该怎么教?找准教学的基点。
刘老师的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师问生答,生问师答。
(2)利用线路图,明确丑小鸭内心变化。
(3)联系丑小鸭往日辛酸,如今幸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孩子基本感悟到这篇童话的目的。目的解读可以有不同解读,有个孩子这样解读: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关系。可以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感受,认识与启发。还有最后一个小女孩说“小鸡永远成不了老鹰”,这也是一个理解角度。
不足:让五年级的孩子来学,有些勉强。挖掘叙事诗与原来的文学的异同点,那么会更深入。
(三)陈国安老师《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这个班的孩子已经学过,陈教授给我们呈现这样一种教学:
1.读文字想画面。
进入诗歌情境中,两幅画:翁媪图、三儿图。2.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情感,从词中找答案。
3.链接汉乐府,教给孩子学习要信书,但不可尽信书。4.一吟诵体会意境美。
陈教授是大学教授,让他来教小学语文,是勉为其难。以考证的方法教诗词。1.读;2背;3.粗浅感受词的写法;4拓展相关诗词。
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首词究竟是写伤还是写喜。崔老师认为更多的是写喜。当时作者所处的年代是战乱年代,此时,作者到上饶,难得清闲,描绘这样一幅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和安宁生活的期盼。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师生定位。
语文教学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会,一切为了学生的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顶天立地”。“顶天”,遵循课程标准。“立地”,更加真实,更加朴实,更加扎实。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
三、常规教学课改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四得: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三点:语言训练点、方法训练点、能力培养点 2.教学内容更加丰富。1+1 1+×
群文阅读 3.教学环节更加简化。4.教学方法更加简便。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逐步做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重视合作学习,共建有效小组合作机制,任务有一定挑战性、思维价值,讨论有深度、有结论,小组带头,全班汇报、交流,过程达成共识,发现不同点,老师引导、辅导、诱导。
5.学生学习更加充分。6.课堂练习更加有效。
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模块教学,板块教学,一环扣一环,真思考,真讨论,真交流,适时、适度,灵活多样。书面练习尽量在课堂完成,给孩子更多的读书时间。
课程与教学要进行结构性变革。
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语言综合实践,讨论,辩论,语文知识竞赛,各种公益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专题的协同教学。
六合一:
1.有一定的识字量、词汇量 2.有一手好字
3.能读、会写一篇好文章 4.有一口好口才 5.有读书看报好习惯 6.有一颗博爱的心
(根据笔记整理,或有差错。
翁佩英2014.4.25)
第三篇:千课万人
2013年11月27日上午八点整,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千课万人组委会倾力承办,整个会场座无虚席,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着实令人吃惊,可见各单位对此次活动的重视,我们有幸参与了这次的听课活动,收获颇丰。
27日上午,三位浙江省的专家分别执教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年、月、日》、《认识负数》三节概念课,向所有在场老师展示了数学概念课的不同设计、不同教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位名师针对概念课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自的课堂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还课堂于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究。
下午围绕计算课的教学,来自江西、福建、山东的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自己的课堂展示,同样他们的课也是精彩非凡。执教《笔算乘法》的刘才军老师既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注意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整节课结构清晰,层次明显;阮宁宁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看似只重视学生算法的掌握,其中却也蕴藏着算理的解释,学生的表现相当精彩;杨永丽老师执教的《分数乘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在数学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借助问题情境将分数乘法的算理解释的非常清楚。组委会针对三位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计算课中存在的问题,会场的其他老师也参与了讨论,如计算方法需不需要记忆,创设情境的作用,计算教学中复习的利弊等等,经过探讨,与会老师对计算课的教学都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浙江省的袁晓萍老师展示了同课异构的课《年、月、日》,从这节课中,各位老师又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课堂。
28日上午,来自不同省市的四位老师分别围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两个主题展开了《平移和旋转》、《周长》、《折线统计图》、《体积与容积》四节课的教学。虽然老师们来自不同省市,用不一样的教材,但都体现出了新时期数学教育的新思路。如骆双老师教学的《周长》让学生自己量腰围的活动非常有趣,既帮助学生深切体会周长的概念,又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那种愉快的学习课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下午的主题是面积教学,分别是这样三节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三位老师和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之后的辩课活动中专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用边长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在场的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开发了不同的方向。紧接着,由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了一节同课异构的课,《折线统计图》。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整个会场欢声一片,俞校长语言幽默,学生学的非常开心,当然他的教学设计也很精彩,知识点讲的清晰透彻,令人佩服万分。
29日,虽然本次的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整个会场仍是座无虚席,老师们的听课热情并未因寒冷的天气和持续的劳累而降低。安徽省的两位老师执教了两节综合领域课的内容《有趣的推理》和《数字编码》,两节课的氛围轻松,学生学得开心、玩的开心,深切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巨大用处。随后围绕综合实践领域内容如何教学,专家与在场各位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专家也给老师们提了很多建议,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最后朱国荣老师借三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数字编码》,给老师们面对教材改革带来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大致方向,让老师们看到了不同的课堂,有了不同的思考。
时长两天半的听课活动已告一段落,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去听这些名师的课,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发现自己的能力还太弱,需要多加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
第四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活动有感
我有幸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陈国安、徐素梅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向来以清新出名,如诗的感觉充溢着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们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当王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红地毯上走入课堂时,全场的教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次他上的是《孔子游春》,整整二节课,没有让我们有一丝的疲惫。学生也听得很入迷,下课后,很激动地去还让王老师签名。
《孔子游春》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老师的课出人意料地让学生去寻找、比较孔子的课堂、课文与我们现在的课堂、课文的不同,以此作为各个板块的主抓点。他极富创意地将“看到的”与“想到的”对应起来,甚至由此将文章改编成一篇诗歌,引导孩子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孔子作为课文的灵魂人物,他的君子形象和教师形象在老师一次次地引导中,在学生的心灵上高大地竖立起来。
我最后的深思:新课改的大致思路我似乎有了,我能否摒弃荣誉与成绩,以我这点微弱的灵感在课改的大路上披荆斩棘,继续前行……
第五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千丝万缕
大沽中心小学英语学科王燕燕
背上行囊,怀着对英语课堂真理的探寻,怀着对名师们的爱慕钦佩,我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西子湖畔,断桥白堤,这是一座令人遐想的城市,一个意气奋发的青年,开始了与“千课万人”4天的邂逅。
在逸夫体育馆里的三天,虽然天气寒冷,犹有一道温暖的阳光,在书声琅琅和师生切切中把我们融化。一堂堂高效的课,一双双迫切的眼,一张张享受的脸,凝聚成千课万人这盘饕餮大餐。
大师云集,是我看到参会指南的第一个想法,我暗暗揣测着,他们有着什么样的风格,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功力,能在全国英语课堂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什么是大师?曾经看到这么一个定义,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现在我的定义是听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有味,沉浸于大师们的举手投足,沉迷于他们在课堂间行云流水的姿态。
几天来,我置身逸夫体育馆,领略大师们的风采,我想,积淀是他们最好的诠释。积淀文化,积淀经验,积淀反思。正如王之江教授在报告说的那样,假如你有成为一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理想,必须得拥有:
一口流利标准的口语,一手赏心悦目的板书;
一副端庄得体的仪表,一脸快乐开朗的笑容;
一组相关信息的网站,一批富有个性的课件;
一套科学规范的教法,一间充满童趣的课堂;
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个永不动摇的信念。-----“千课万人”研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这些口语、板书、教法、信念,哪个不需要积淀?
这三天,积淀在我脑海中的是这些课堂无数精彩的瞬间。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徐美老师“Whose gloves?”一课,从一段自拍的搞怪服装秀的录像开始,创建真实情景,复习服饰类旧知,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堂最后的拓展练习,同学们分组用所带衣饰为化妆舞会装扮,并用今日所学句型进行评判,选出最佳设计。孩子们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将英语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徐瑾老师的课堂《I can get one apple》让我深深为她的教学设计折服。同样的三年级学生,同样的教学动物的单词,徐老师的课堂却是如此的富有创新,如此的吸引孩子的参与。她以一颗apple tree作为载体,线索就是 I can get one apple。她把重点动物单词分成了两组,bird, squirrel,monkey(it can jump/fly/climb)能通过自己的方法得到苹果的和另一组 mouse ,sea lion(it can’t get apple),最后升华到了情感目标的教育,动物们之间说: let’s help each other(让我们互相帮助吧去得到苹果),整个课堂行云流水,真正做到了高效轻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来自广州顺德的田湘军老师用他雄浑宽厚的嗓音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征服了全场教师。田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取材于英国影片的《Wallace and Gromit》。用电影来教学,足够大胆,足够创新。让学生带着Who? When? Where? 3W的问题预测任务型教学将学生带入了新课学习。整节课的最精彩处是就Wallace如何登上月球的行为展开了“first next then finally”程序动作的讨论,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在操练阶段,教师并没有停止对学生的知识的细微渗透,而是选取了较为幽默的话题:如何将一只大象放入冰箱,如何下课。通过这样比较有趣的任务活动,学生十分乐意使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参与交流,行云流水一般的教学,让所有的孩子和听课老师沉醉其中以至于课程结束仍不愿离开。
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林丽的《Halloween》,选用地道的外国绘本作为教材对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学生在五年级就已经有对Halloween的初步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分四个板块教学。
刚开始的guessing game提供一些简短的信息,引出
October/mask/pumpkin lantern导入今天的主题Halloween,设计的巧妙而又生动。接下来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万圣节知识,阅读文本,说一说Whats new?通过找页数,让学生有目的阅读。阅读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回答问题、做选择题、填空等。在每一块阅读中,做出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很快明确文章的思路。本课的阅读材料,她用rhyme的形式,时尚的节奏读出。令人感叹原来阅读可以这样有趣,课后学生意犹未尽重复着今天的rhyme。
史大胜,这位博士级别的留美访问者,在上他的英语绘本故事课时,我或多或少读懂了他的一些理念。也许那正是他留美期间形成的一些理念。课堂上,面对坐的的端端正正的一年级孩子,史老师不止一次提醒他们,你们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我们今天是一起读故事。面对孩子们整齐划一大声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又不止一次的强调,声音轻一点,不用这么大声,回答问题只要能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就可以了,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面对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的情形,他极其真诚的赞美他们:you’re so smart very good等等,让我们明白虽然好孩子不一定是夸出来的,但是给予他们必要地赞美必要的鼓励很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名师课堂”是他们的精彩,带给我的却是深刻的思索。一路风尘,不虚此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在大师的携领下,愿我能在前行的路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以小诗一首结束我的学习心得:西子湖畔,你我,偶遇;倾城笑颜,我你,痴醉。捕风追影,你我,别离;朝思暮想,我你,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