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每逢佳节倍思亲2苏教版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大意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3课,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抓住关键字眼“倍思亲”,尤其是“倍”。)
2、复习生字“忆”和“念”
(1)教师边讲解边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忆”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乙”,笔画是“横折弯钩”,写的时候“折”需要向左倾斜。“念”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今”,写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能将“今”写成“令”。)
(2)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四遍。(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
3、读词,回顾课文大意
(1)出示第一组词串:重阳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A.指名读,读正确。
B.同学们,从这组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重阳节到了,人们非常开心,街上非常热闹。板书:热闹)
(2)出示第二组词串:异乡 异客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A.指名读,读正确。
B.同学们,读了这串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王维思念自己的亲人。板书:思亲)过渡:本文是文包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借助文章的语句来理解诗意。
二、精读课文,走进作者内心
1.昨晚周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熟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合作,将你们找到的句子进行交流。四句诗相对应的意思分别是哪几句话?你从哪里感受到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呢? 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把有关的词句用波浪线勾画下来。
教师巡视:同学们,你们可以用一两个简单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3、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与第一句诗相对应的文字是哪句话?
出示第一小节: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A.指名读这段文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数字“15岁,两年”)
B.15岁,就比你们大一点,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少小离家,一个15岁的少年就这样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漂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指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引导学生理解:异乡,别的地方,这里指京城长安;异客,城市的外来者,过客;一个“独”字传神地刻画出了王维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C.出示一组填空题,引导学生想象漂泊异乡、独自在长安生活的王维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体会王维的孤独与忧伤。
生病时,王维多么想要亲人的照顾,可是只能。悲伤时,王维多么想要亲人的安慰,可是只能。高兴时,王维多么想和亲人们分享,可是只能。•••••
D.孤身一人、远在他乡、举目无亲,这样漂泊在外的你,心里当然会(学生接:对家乡亲人充满思念)是的,思念自己的亲人啊!(再次点出板书的“思亲”)过渡:这思念一直都在,从未远离。这种思念在什么时候来得更加强烈?(2)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A.今天是重阳节了,你看大街上一派热闹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重阳节长安街的句子,指名读。)
B.出示两张重阳节时长安街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节日的长安街头真是热闹啊!人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此时此刻的长安街是那样的热闹和繁华,王维独自一人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里想的是(指名说)佳节到,倍思亲。(红笔点出课题中的“倍”)
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一句话?(指名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少小离家,对家的思念在重阳之际来得更加强烈。王维不由得想到了从前:(3)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可是那高兴只能成为心底的回忆,因为(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这就是——天各一方。
这省略号就像长长的一声叹息,唉——从这长长的叹息中,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接:孤独、悲伤、难过)谁来再给我们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西望长安,同学们,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呢?你又想看到什么呢?)望眼欲穿,他们的眼里可能有泪花,凝望的眼神,包含了兄弟对王维无尽的(学生接:思念)我又何尝不思念我的兄弟们呢!
(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总结:少小离家的那天起,王维对家乡亲人就充满着思念;重阳佳节,家家欢乐团圆的情景让他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回想以前和家乡兄弟们在一起过节的日子,这种思念越发浓厚。这真是(指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倍,板书:更加。)
4、思亲心切的王维胸中有着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出示:思绪万千),情深至浓,无语凝噎,不禁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出示诗文),一个“忆”字道出了王维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音乐起,配乐读诗。)
(1)同学们,让我们自己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读)
(2)让我们也做一回大诗人王维,走近王维,用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谁先来?(指名读)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4)两年,七百多个日夜,不仅仅是九九重阳节,其他的节日王维亦是如此,一边忍受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一边眷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出示填空题:
A.当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只有王维独自一人,这真是。
B.当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围坐庭院中吃月饼赏月时,只有王维独守一杯清茶,这真是。
C.当 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只有王维独自一人,这真是。
(5)时至今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了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A.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解说:走出农村来到城市的打工者,坚守在祖国边疆的钢铁战士们,客居异国的海外游子们(配乐解说)
B.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填空题”的第1小题。
C.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有没有在外地长时间工作不能回来的?此时此刻的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时间斟酌这一环节的取舍。)
三、拓展延伸,积淀升华情感
1、从古至今,表达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收集到的诗句。教师也展示课前收集的部分诗句与同学们交流。
2、每逢佳节倍思亲,多么动情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对家乡亲人无尽思念的深情吧!(音乐中朗诵全文)四.课外作业
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诵读王维的诗,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热闹
王维 更加思亲
孤独
第二篇:苏教三年级上语文读读背背
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高堂广厦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曲径通幽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跳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忍辱负重 以屈求伸 发奋图强 救亡图存 卧薪尝胆 催人奋进 羽翼丰满 报仇雪恨 大街小巷 人头攒动 风驰电掣 车水马龙 华灯初上 流光溢彩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和风细雨 春风化雨 呼风唤雨 未风先雨 栉风沐雨 见风是雨 凄风苦雨 暴风骤雨 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刮骨疗毒 传为美谈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晨牧 晨雾浓,似云烟。谁家的孩子,打一声唿哨,甩几竿响鞭,赶一群鸭子往河沿。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没入晨雾中,人鸭皆不见。只闻鸭欢呱呱叫,伴一支牧歌,清悠悠,传天边。
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梅花
王安石(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古今贤文·劝学篇(上)》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第三篇:苏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成语
三年级下册课本成语
银光闪闪:银白色的光闪烁不定。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蔚为壮观:形容景象非常盛大。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腾云驾雾: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流连忘返:形容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状观。风云变幻:变幻,变化莫测。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奇峰异岭:非常奇特的山岭。
若急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舞姿轻松爽快或人在某种境界中的感受。
白云苍狗:也作“白衣苍狗”。天上白衣般的浮云,刹那间又变得象黑狗。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遥不可及:形容距离现实很远,远的有点脱离现实,以至于无法去接触到。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千山万水:形容经过的山水非常多,路途遥远而艰难。
不知所措:措,安排,处臵。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有利可图:图,谋取。可从中谋利益。
有机可乘:机,机会。乘,趁。有机会可趁,有空子可钻。有根有底:比喻事情是有其根源和内情的。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有口难言:有嘴却难以说出。形容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有恃无恐: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有求必应:只要有请求,就一定答应。
有志竟成:竟,终于。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能成功。
尽心尽力:用尽自己的全部心思和力量。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象泉水一样汩汩而出。笔走如飞:是说写文章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形容赞赏至极。
出急预料:形容没有想到。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过。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品行、才干很杰出,超出同类之上。
才思敏捷:才思迅速而灵敏,或指反应很快。
后生可畏: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极快。笔下生花: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
力透纸背: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
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东逃西窜:指到处逃跑流窜。
挨挨挤挤: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纯,纯粹。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等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梦笔生花,梦到笔头生了花。比喻文思俊逸,有杰出的写作才能。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斗酒百篇:斗,古时的盛酒器。饮一斗酒,能写诗百篇。形容才思敏捷。鬼斧神工:鬼神所造,非人力所为。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波浪滔滔:指波浪奔流连绵不断的样子。
暴跳如雷: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沙漠之舟:沙漠里的船。
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重:负重,担负重任。忍受屈辱,担负重任。
始终如一:始,开始,终,结束。如,如同。自始地终都一样。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很大。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义无反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退。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非常坚定,毫不改变。
夜幕初垂:夜幕,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指天刚刚黑。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大意。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七嘴八舍:形容人多嘴杂,讲个不停。
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按兵不动:按,止住。兵,军队。使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操之过急:操,做,从事。办事过于急躁。
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兴风作浪:兴,掀起。作,制造。原指妖魔掀起风浪。比喻挑起事端。
蠢蠢欲动:蠢蠢,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厉而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动,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物和现象。庞然大物:外表庞大的东西。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飞向高空。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波涛汹涌:形容水势盛大,奔腾起伏。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本课用来形容声音很小。各种各样: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
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来。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
翻山越岭: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
披荆斩棘: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千辛万苦: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苦难。
烟波浩渺:烟波,指雾气笼罩的江河湖海。浩渺,形容水面辽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雾气笼罩的大海十分辽阔。
一碧万顷:形容辽阔的水面碧绿一片,无边无际。
游人如织:如织,如织布机上的梭子。游人很多,穿梭往来。谈笑风生:风,风趣。形容谈话很有兴致,并很活跃有趣。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曲折或障碍。风平浪静:形容没有风浪,十风平静。比喻平安无事。鸥水相依:海鸥和海水紧密相依。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海波不惊:比喻平安无事或天下太平。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毫不示绞痛:一点儿也不比对方软弱。得意洋洋: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反义词,愁眉苦脸。
烟薰炎燎:熏,用烟火薰烤。燎,烧。有烟火上烧制薰烤。本课指把大雁直接放在火上烤。这样烤出来的食物容易变焦,沾上烟火气味,所以不好吃。
争论不休:休,停。争个不停。
两全其美:全,成全,顾全。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好。
无影无踪: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聚精会神: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集中。近义词,全神贯注。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欢喜。
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虑不解而自相惊扰,或比喻虚惊一场。
螳螂捕蝉: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互争持,结果两败俱伤。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那些刻板而不知随实际状况变化的人。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似乎喜爱某种事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它。狐假虎威:假,借,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或吓唬人。黔驴技穷:黔,指导贵州。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苏教版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材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文辞优美,简洁。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包诗”中的“文”就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而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几乎不在出现“文包诗”这样的题材。那么在教学时要明确一点:“文”是为“诗”服务的,对“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诗”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理念] 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读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在整节课中,我设计了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全班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最后达到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假如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想对王维说什么呢?”“你想对你思念的远方亲人说些什么?”等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进行角色体验,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教学课时] 1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指课题,师生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些生字词,你能读准确吗?(1)出示第一组词语:
重阳 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开火车读时逐一点评: “重”“携”“兴高采烈”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学生说)这是多开心的事啊!让我们用开心的语气读一遍。(师手指第一组)(2)出示第二组词语:
异乡 异客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开火车读时逐一点评:
“思绪万千”:你读的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词语。
3.过渡:(师熟练地说)重阳节是多美好的节日啊(手指幻灯片面对大家),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可有一个人却和家人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是——王维(齐说)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一)独在异乡为异客
1.你了解王维吗?(知道)指名说,唐代大诗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知道)文中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了,请你打开书找一找。指名读。
2. 生讨论:出示: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什么时间离开家乡?(15岁)到哪里去?(到京城长安)
师作简介:王维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而京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直线距离是1300里(重读),中间还隔着高高的(重读)华山,(板书画华山)亲人在华山的东面,王维在华山的西面,这不是他的故乡,而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可以称为——(板书:异乡)。像他这样离开家乡来到别的城市就是在异乡的一个——(板书:异客)他们真是:(板书:天各一方)。(4)此时的王维一定感到很——孤单。像他这样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外地多——孤独啊!——板书:独。
你能读好第一自然段吗?指名读,齐读。
小结:而年少的王维离开家乡已有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和爸爸妈妈见面,他不能和兄弟在一起玩耍,这真是——(板书:独在异乡为异客)补齐板书:在 为 3.指导诵读:你能读好这一行吗?个别读(读时划出斜线:独在/异乡/为/异客)点评:(1)你读的很准,把节奏读出来了。(2)读得很好,读出了韵味。
(3)从“独”这个字我听出了王维的孤独,(“独”板书加点)从“异”这个字我也听出了一个异客的独单。(“异”板书加点)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过渡:是啊!王维一个人在外是多么孤独啊!正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这真是个美好的节日,像春节、端午、重阳这样的节日就可以把它叫做——(加点:佳节)2.看!师(逐一出示图片和对应的词)出示“唱歌跳舞”问:这是在()?
出示“登山”问:这是在()?出示“喝菊花酒”问:这是在()?出示“吃重阳糕”问:这是在()?
3.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我们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
(出示课件填空:重阳节到了,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热闹极了。)
4.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这种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请你拿出笔来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指名说。
(课件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热闹”变红。)(“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变红)听了他的朗读有没有感受到大街上热闹的情景?
“扶老”(师做动作)“携”(师做动作)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平时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去瘦西湖玩过吗?这就是兴高采烈。
指名读(齐读全句)再次通过你们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吧!
5.过渡:看到人家欢度佳节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想想自己(指黑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吗?(更加)是啊!更加思念亲人就是——(加 点:倍)你能把这句的意思说出来吗?
6.指导朗读:佳节并不只是重阳节,还有春节、中秋节等。谁能读好这行。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点评:
1、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不到思念之情。
2、我能感受到你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三)第三自然段。
1.王维看着大家热闹的情景不禁想起以前和亲人一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2.师范读第三段。
边听边想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生答(出示:以前„„高兴啊!)(1)想到兄弟。重阳节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头插茱萸)指名说。为什么头插茱萸?(出示图片:茱萸)
师补充:茱萸是一种很香的草,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登高、插茱萸,传说可以辟邪。他和兄弟们插茱萸也希望给对方带来好运。还会干什么?(手挽着手登山)
(2)(师拉着两个学生的手)手挽着手聚在一起登高远眺,可见兄弟的感情多好,是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3.可如今(手指简笔画)王维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出示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1)“„„”(变红)。大家看这个符号是——省略号。在这里是一声长叹(哎!)现在是重阳节,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出示填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不能,不能。(指名填空)
(2)点评:是啊!如今王维和兄弟们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不能吃重阳糕,也不能手挽手登高远眺。诗人想到了很多很多,(换课件)所以用了省略号,从“······”读懂了什么?(思念)
(3)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读“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指两名学生读。评:听出你想了很多。
4.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看,(出示:兄弟图)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人。是谁呀?——王维。这就是——板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能 读好好这行,指名读。
是啊!他的兄弟也在思念他,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6.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齐读。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又到了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生说(“思绪万千”字体加粗)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板书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次有感情的读诗。3.指导背诵。
“忆”更能感受到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配乐诵古诗。),齐读。
指名读:谁能读好这首诗。此时此刻,加入你就是王维,站在山坡上,看着远处,你无限深情地吟诵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王维,此时我们已经站在山坡上(手势起立)眺望着遥远的家乡,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站)
4.听,人们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变成一首动听的歌曲(播放,带着学生轻轻拍手)有些同学听着就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唱一唱。(再播一遍)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王维是唐代大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佳句,现在,外出打工的亲人,思念家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像这种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学生交流。2.老师出示:
《静夜思》《夜书所见》
五、课后作业:(出示)1.读一读,默一默。
2.读一读,背一背。王维还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如《相思》,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眷恋之情的诗。出示《相思》大家读一读。
3.搜集一些思念家乡的古诗。可以是思念家乡的,也可以是王维其他的诗,你可选一首写下来。
把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华
(西)长安 山 家乡(东)[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 “文包诗”的形式,以叙述故事来再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诗的创作情景。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表。“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举,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是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质疑、解疑的学习活动,我努力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单纯的初读词语变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吸收,也就是在弄懂意思的基础上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通过通过说这一句话明白课文大意。再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写诗前发生的故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在理解“天各一方”时,考虑到三(6)班学生平时课堂上遇到稍有点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就不太积极的特点,我采取了由图直观教学的方法,先让学生介绍王维,再介绍王维当时实住地和家乡所在地隔着一座高高的华山(画出图),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很轻松的感受到离家之远而产生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在抒情,所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学生能动情诵读诗文,理解诗句含义的前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体验诗情、走入诗人内心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让学生想得更远,悟得更深。为了使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亲”之情,我还创设了几种特定的情境:如“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 6 到了,大街上„„”让学生想象大街上热闹的情景,而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王维的思亲之情便有了更鲜活形象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动情诵诗,品味诗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通过诵读和积累,让精美的语言和古人质朴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积淀起来,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要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语文有吸引力的,那老师首先应该设计好教学语言。整堂课,我的语言也尽可能体现语文味,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字、词、句梯次推进,诗文结合,并充分、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平台,引领学生自由出入于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如:“假如此时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想对远方求学的王维说什么呢。”学生总喜欢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他们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加上有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一步步品出了诗韵。
第五篇: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每逢佳节倍思亲_苏教版-word文档
第二十三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5个生字,书写10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王维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每见月圆,你会想起什么?
师: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播放视频)
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思乡诗。
2.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了解诗人王维吗?(图片文字介绍)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夫——扶、力——幼、木——采、儿——兄、乙——忆、虫—
—独、今——念。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佳”左右结构,左小又大。右边是两个“土”字。“倍”左右结构,左小又大。右边是“立”“口”字。“重”第一笔是撇,共九笔。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
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jiā
chóng
fú
xié
zhū yú
sī
dú
yì
xiōng
wǎn
佳节
重阳
扶 老 携 幼
茱
萸
思念
独自
回忆
兄弟
手挽手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词语理解: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远眺:向远方眺望。
一年一度:指每年一次。
扶老携幼: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第4段):王维真情流露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自然段,找出事情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唐朝。
地点:京城长安
人物:王维
(2)王维来京城多长时间了?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
诗人孤独一人在外做客的寂寞心情。(3)你了解重阳节吗?(图片文字介绍)
重阳节—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 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
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4)哪些语句体现重阳节是一个佳节呢?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5)口语表达:你能说一说长安街的热闹场面吗?
炮烛声、鞭炮声,人们的歌声、笑声不断传来,人们手挽着手载歌载舞,扶老携幼、兴
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真热闹呀。
(6)写作训练: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他会想些什么?
当别人一家团圆,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时,王维却站在庭院前,对着一弯明月,他想:家
乡的兄弟正聚在一起吟诗弹唱,共庆这美好佳节。
当别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登高望远时,王维则独守一杯清茶,他想:家乡的兄弟正
喝着菊花酒,吃着重阳糕。
师: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到过节,越是激起王维思念家乡的心情。独在异乡,只 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7)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 多么让人高兴啊!
(8)诗人想象家乡的兄弟正在做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兄弟的一片深情。
(9)诗人与谁天各一方? 此时此刻,王维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兄弟姐妹、父母、挚友、父老乡亲。
对兄弟姐妹说:今日我多想与你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呀!
对父母说:我多想与家人聚在一起,欢度佳节呀!
对挚友说:我更加思念你们,多想和你们把酒畅谈呀!
师:王维与亲人天各一方,重阳佳节不能相会,思乡之情愈渐浓郁,思绪万千之时,将这浓浓的思念溶进了四行诗句中。
3.第二部分
(1)让我们一同欣赏大诗人王维的这首千古名诗。(播放视频)
(2)反复吟诵古诗,吟诵时要注意停顿、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以“每逢佳节 倍思亲”为题?
一到重阳节就会更加的思念亲人。
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4.写作训练: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5.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思乡的诗句或谚语。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还知道其他的思乡诗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总结:无论亲人离得有多远,思念的情丝就会有多远。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
文化传统。
五、课堂练习1.我会组词。
佳(佳节)
倍(一倍)
独(独自)娃(女娃)
培(培育)
种(种花)2.我会造句子。
远眺:我登上山顶远眺,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兴高采烈:他每天都兴高采烈的背着书包上学。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
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
【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题中的一个 “倍”字,真切地 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
在教学中,抓住情感线索:“重阳节,街上的热闹——王维的孤独——加倍地想念亲人”,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让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更有益于学生对诗句 情感的体验。以此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谈感受,给自己的亲人写一段思念的话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