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
《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于(中学语文教育)的特定阶段。
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是混杂于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的。
4、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
5、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8、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基于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去确定的。
9、语文课程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10、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11、初中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2、管理和评价中学语文课程,必须以(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为基础。
13、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
14、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意向)作用。
15、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文中的形象)为手段的审美教育。
16、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评价解释)万字以上。
17、教师的语文考核能力包括指导复习能力、组织考核能力和(400)能力。
18、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精要”是对(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
19、常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预习——教读——复习与练习)。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丰富了汉语言文学。
2、“语文”一名,始用于五四运动。
3、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这是由语文的生动性决定的。
4、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不少于7次,其他课外练笔不少于1千字。5、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6、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文教师得以实现的。
7、从语文教学过程看,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中完成的。8、语文考核能力是体现中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9、阅读兴趣是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10、口语交际应当在课堂中专门训练。
答案1、教育科学 2、1949年 3、丰富性 4、14次;1万字 5、只是相对的 6、语文教材 7、同一过程中完成 8、施教能力 9、阅读方法
10、也应随机进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确立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2、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
3、语文美育有什么特点?
形象生动性;情感愉悦性;个性鲜明性;和谐统一性。
4、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
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丰富积累,形成良好预感,获得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5、作文命题要注意什么?
命题的计划性;命题的切合性;命题的新颖性;命题的启发性。6、学生听话习惯的培养应注意什么?
认真地听,明宗旨;冷静地听,明是非;细心地听,记要点;虚心地听,作对照;
耐心地听,重细节;用心地听,品滋味。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交际是语言的特定功能;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人类的文化成果之一;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而且又是承载人类文化的一种工具;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的特质决定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统一的;从客观上说,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是同一个整体中的两个元素;从主观上说,语言教育要追求从掌握工具到人文陶冶的整体目标。
2、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 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时代发展的信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可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个性需要;可引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现代语文教学已把课外活动视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题(10分)
阅读《行道树》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学习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重点是认识行道树的象征意义;难点是弄清牺牲的真正价值。
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教师的启发引导合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2)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3、100年前确立的中国近代学制,使语文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内容系统)的课程。
4、从“语文”一词的本义可知,语文课就是(语言)课。
5、(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6、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描述的是学生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接受相关教育后具有的(素养及其表征)。
7、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8、初中毕业生应当会写汉字(3000)个左右。
9、狭义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10、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作用是(帮助读者读懂课文)。
11、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具有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适)功能。
12、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认识活动)相联系。
13、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是(借助语言)进行情感表现。
14、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成才,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人)。
15、中学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中(最基础的部分)。
16、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是(阅读)。
17、(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发挥多种功能、实现阅读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教学环节。
18、“改写”是对原文(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某种改变的作文训练方式。
19、(重复性)是复习的本质特征。
20、语文测试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课本知识。
2、练习是语文课本的主体。
3、默读是是指字斟句酌、边读边深入思考、理解的阅读方法。
4、提问法是围绕教材或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5、看图作文是依据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书面描述或评价的作文训练方式。
6、作文批改中的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论和说明。
7、中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也是从零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8、课外语文活动必须加强指导,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应由教师来安排。
9、问题引导法就是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复习内容直接向学生进行讲授的方法。
10、语文测试必须加强终结性评价。
答案
1、是语文实践 2、范文(即课文)3、精读 4、讨论法 5、图画材料 6、是批而不是改 7、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8、应由学生自主选择 9、直接讲授法
10、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价值何在?
丰富了教育科学;是中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2、语文德育的内容包括什么?
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3、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什么?
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 文艺学知识。
4、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知识;传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5、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编写包括什么?
设计训练标题;明确活动目的;确定训练的方式方法;合理安排训练程序;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
6、复习课的基本结构包含哪些环节? 布置任务;展开复习;归纳整理;巩固提高。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三个维度: 知识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的基础元素;
知识方面,一般包括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能力方面,一般包括听说读写和其他智力技能。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与掌握知识相比,掌握方法更具有积极而广阔的意义;
掌握过程,实际上是要掌握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不仅要掌握言语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掌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对人格人品的一个概括性定义;
教育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绝对的人格导向性,因而是最重要的目标元素;
中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必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如何理解语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语文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应当是:
认知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配注意力;较强的记忆力;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方面:积极乐观的心境;博大无私的爱;较强的情感自控力;
意志方面:较强的自制力;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五、分析题(10分)
阅读《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3)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
3、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4、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还是应当回到它是(母语教育)这一基本立场上来。
5、学生是在反反复复的(使用语言工具)的实践中认识这种工具的原理和方法的。
6、中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言语教养和精神陶冶的功能。
7、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国家对公民(语文素养)的最基本要求。
8、语文属于侧重技能、技巧培养的(应用型)学科。
9、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10、(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11、情感在学生的语文理解过程中具有驱动、调节和(诱导)的作用。
12、(选题定向)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关键步骤。
13、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14、阅读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认读)。
15、(练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方式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16、小说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体裁特征),获得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17、进行自由拟题作文训练时,教师关键的是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8、狭义的(作文指导)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19、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是开展一切课外语文活动的第一要求。
20、(追忆复习法)是一种利用回忆来复习的方法。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文学的教育活动。
2、在中学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发挥着动力与协调的作用。
3、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各自独立的。
4、语文学科的理性教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像政治课教学那样比较客观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
5、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是课文教学的特点。
6、速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7、记叙文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文体。
8、命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
9、朗读只是一种阅读训练。
10、语文测试必须中是定量分析。
答案 1、祖国语言 2、导向与规范3、具有密切的相关性4、不能够像政治课教学那样 5、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6、应是略读7、应用文才是8、应为话题作文
9、也是一种说的训练
10、应重视定性分析
三、简答题(选作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具有什么意义?
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
3、记叙文的教学主要教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记叙文的知识;其次,领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和社会历史价值;第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思索人生,探求真理;第四,引导学生借鉴记叙方法,培养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4、从操作的行为层面来划分作文训练的序列,主要有什么?
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从放到收;从部分到整体。
5、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语文知识教养;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智慧开发;品德观念影响;审美情操陶冶;非智力心理品质培养
6、语文测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语文德育的特点?
情与理的结合
语文学科的德育是情感熏陶和观念教育并存,两者有机结合的;
德育的本质是一种理性教育,它要求建立在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
语文教学注重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寓教于乐,融情入理,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的目的。
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
明朗性指文章的主题是明显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直接的;
隐蔽性指语文中的德育内容不是明显表露在文字上,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
2、如何理解语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语文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应当是:
认知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配注意力;较强的记忆力;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方面:积极乐观的心境;博大无私的爱;较强的情感自控力;
意志方面:较强的自制力;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五、分析题(10分)
阅读《冬天之美》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比较阅读。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重点是理解关于美的描写;难点是理解人的感情。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
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
二.选择题
1.C2.ABC3.ABCD4.ABCD5.ACD
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
1.√ 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 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
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
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一节语文课要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要从教师的(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重述训练、听辨训练、评价训练和结合课文训练。
3.古代识字教材的“
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4.(听课和评课)是教学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的重要手段。
5.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6.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忽视训练和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比较普遍,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
7.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而(提问)是使启发式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8.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靠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的。
9.小学语文是能(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0.迄今为止叙述最为详尽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56年颁布的,而1992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以下属于说话能力要素的是(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理解语言能力)
A.组织语言能力 B.表情达意的能力
C.理解语言能力 D.应变能力
2.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A.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B.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3.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4.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400.750,550)
A.400、700、600 B.400、750、550
C.400、600、300 D.300、400、500
5.评估要做到(科学全面)
A.科学、全面 B.客观、详尽
C.全面、细致 D.科学、客观
6.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义务教育大纲》)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义务教育大纲》
7.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独立阅读)
A.理解课文 B.读懂文章
C.使学生独立阅读 D.从读学写
8.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口头作文)
A.看图说话 B.听辨训练
C.口头作文 D.答问训练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1.A C 2.A B D E 3.A C D 4.B C D
1.以下关于阅读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为基础的认知过程
B.阅读教学的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
C.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D.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作文教学之间难以实现融合 E.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作文能力包括()
A.观察、思维能力 B.命题立意能力
C.模仿、借鉴能力 D.选材、组织能力
E.遣词造句能力
3.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
A.综合性 B.多元性
C.阶段性 D.实践性
E.开放性
4.语文学习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包括()
A.描述 B.记分
C.等级 D.评语
E.记录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作文教学
2.创设情境说话
3.继续教育
4.语文基本功训练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听课的要求是什么?
2.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要注意的问题。
3.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
六、材料分析题(共8分)
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情上,而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讲的这几件事,其中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却很少下功夫指导。
请对上述阅读教学状况加以分析,并说说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目标定位恰当。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结合实际谈一谈,在识字教学中,确定教学重点、选用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什么?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亦可)
2.听辨训练、结合课文进行训练
3.《三字经》、《千字文》
4.听课、评课
5.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6.忽视训练、积极性(或“主动性”)
7.积极性、提问
8.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9.表情达意、具有很强思想性
10.1956、1992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D 2.A 3.D 4.B
5.A 6.D 7.C 8.C
三、多项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多选、错选、漏选不给分)
1.A C 2.A B D E 3.A C D 4.B C D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旨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2.是指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的说话训练方法。
3.是指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的提高教育。
4.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获得听、说、读、写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记录
(3)听课后做好评析
2.(1)教学结构要反映阅读教学的特点
(2)好的教学结构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目标明确
②思路清晰
③环节简单、适用
④学生自主学习
⑤有特点
3.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4.(1)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与忽视“改”的工作相关。
(2)作文教学存在“写—交—批—退—扔”的过程,这样“作”得再多,也难长进。
(3)学生既会写又会改,作文的本领才全面。
六、材料分析题(共8分)
1.(1)针对材料的分析—《少年闰土》这一课重点应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材料中的教学,训练重点没有适时地向高年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握住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学目标定位不恰当所致。
(2)进一步分析-阅读教学要做到恰当定位,要做到
①把握好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②明确一册教材在训练中的位置
③发挥训练组(单元)的作用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历史经验教训-自清末设小学语文方面课程至今近一个世纪,对语文课程性质经历了不重视到重视,不认识到有所认识的过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基础工具、能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2.(1)确定教学重点-①从学生实际出发 ②就每一个具体的字进行把握
(2)选用教学方法-①灵活运用几种识字方式 ②运用多媒体
第四篇:语文模拟试题
2014年巴东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本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zhù)立 贮(chù)蓄 忍俊不禁(jīn)...
B、哂(shěn)笑.
C、干瘪(biě).酬和(hâ).刹(shà)那 .受益匪(fēi)浅 .鳞次栉(zhì)比 .吹毛求疪(cī).长吁(xū)短叹 .相形见绌(chù).
断壁残垣(yuán).D、剽(piāo)悍枯涸(hã)鲜(xiǎn)为人知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精灵和煦再接再励万恶不赦
B、瓦砾淳朴引经据典不可名状
C、咫尺健妄缭绕不绝苦心孤诣
D、筹划逞能偃旗息鼓张惶失措
3、关于下面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疲、趋、司、连”这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B、“凹凸”这两个字的第四笔都是横折。
C、“堡、峦、杏、袁”四个字中“袁”是上中下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D、“爬、逮”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爬”先包围部分,“逮”先写被包围部分。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中国所提倡的,而且环境污染也不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某市原来是一个美丽小城,但昔日的那种▲已不复存在,山城之中的铁矿资源被疯狂▲,山坡的“绿色”被破坏,裸露的山体和人为堆起的垃圾山成为沙尘的来源地,之前美丽的山间小路也被运输铁矿石的卡车压得▲。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虽然让当地百姓▲一时,但却让他们失去更多。
B语模—
1A、青山绿水采掘坑坑洼洼富足B、山清水秀采挖坎坷崎岖富贵
C、鸟语花香挖掘凹凸不平富裕D、风景如画挖采高低起伏富有
5、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
就都幸福了。
②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③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
④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
⑤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
A、②①④③⑤B、③⑤②①④C、③①④②⑤D、①④③⑤②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陋习不再发生,各地交管部门纷纷出台惩罚措施。
B、本次才艺大赛,旨在丰富青少年学生暑期生活,给青少年搭建个人才艺展示、炫出美丽梦想。
C、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应对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截至6月25日,复旦大学去西部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大约20%
左右。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造成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
等„„疾病。
B、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C、陈明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也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且还闹过不少笑话。
D、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二、文化积累(10分)
8、古诗文名句默写(①②和③④各选作一题,第⑤~⑩题任选四题)(6分)
①▲,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③衣沾不足惜,▲。(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④▲,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近年来,国务院坚决实施抑制房价的调控政策,目的是要让广大普通百姓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就是要“▲,▲”。
⑥最近互联网上总是不断出现网络谣言,混淆视听,歪曲事实。面对这些信息,我们要正确对待,辨别真假,就一定能“▲”,分清是非曲直。(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填写)
⑦郭明义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楷模,是一种精神。他说,即使他的生命结束,他的生命也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正是“▲,▲”。(用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
⑧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饮酒》)的淡泊与和谐。
⑨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李煜在《相见欢》中的“▲”,就借梧桐表达了国亡被囚的深深寂寞之情。
⑩《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词句是“▲,▲”。
9、名著导读(4分)
①《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文中围绕主人公祥子“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展开故事。请叙述与“骆驼祥子”这个绰号来历相关的故事情节。
②请你对故事中的祥子作点点评。
三、文章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13分)
乡村里的月光(明月草)
①月亮是乡村的月亮,也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
②在乡村的上空中,她圆圆的胖脸,喜笑颜开、和颜悦色而又满面亲切;温润润、月白白的月亮光茫,漫漫地洒向万籁俱寂的座座村落,让乡村在她温柔的怀抱里,恬静地睡去。城里的月光却不这样,因为城市的上空,永远充满着灰蒙蒙的烟气,上空的月亮,被熏得苍白着脸,病怏怏的,没有了皎洁的光芒,而且毫无精神,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月亮真的就是乡村上空的灯儿啊。曾几何时,有着月亮的每日凌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里,都是乡人走夜赶路的好时间。他们挑着挑担,是要必须赶在天明之前,到达要去的集市的,否则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没有了着落。
③圆圆的大月亮,露着笑意,洒下银辉般的光,漫地的银光,积盈了起来看,似乎就象一条亮亮的大河。讨生活、大踏步行走的先辈,踩着光溜溜的月光,心情好极了,他们简直是在疾步如飞。满地如银的月光,就被先辈们的脚步,趟得四处飞溅,叮咚流淌起来。就着亮堂堂的月亮光,他们从来就没有在道路上摔过跤、或者迷失方向,因为,天上,那一盏明明亮亮的月亮灯儿,象路标,在前面照着引路;赶路的先辈们也永远不会寂寞,因为上面就有月亮灯儿笑眯眯地陪伴着,像极了家里人的亲切的笑脸。
④在温润温润的月光下,祖先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啊!抬头望望明月,低头想想家人,劲儿就足得很,调换一下被扁担压得酸痛的肩头,趁着这亮光光的好月色,快快行路。
⑤有时,月亮高升起的时候,看见农人在院落里忙活,就会停在半空中,故意不动,好方便乡亲们干农活。农家小院里堆积的玉米啊,花生啊,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阵阵
清香,那清香,有时候,顺着月白的光,就爬到半空中去了,闻到香味的月亮笑裂了嘴,与乡人一同体验着收获的喜悦与兴奋,于是,乡人就呼她为月婆婆或月姥娘,以示亲切。
⑥慢慢地,祖先对这圆圆的大月亮,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首先会把刚从地里收获而来的劳动果实,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装在大瓷碗里,供奉给月亮先品尝,然后,再向孩子们讲一讲嫦娥奔月等有关月亮的故事,在孩童的心灵里,就烙下了对月亮的感激与印象,等他们长大后,这一切有关月亮的回忆,就是对故乡老家的乡思了。这圆圆的月亮,就和乡愁与乡思、纠结在一起,成就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⑦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那轮圆圆白白的大月亮。无论走到那里,月亮的清辉永远会在心里亮堂着,温润着。它永远会在你的床头边,抖落一地的白霜,提醒你抬头去望它,去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10、读完全文,你认为“乡村里的月光”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3分)
11、文章的题目是“乡村里的月光”,那么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写“城市的月光”?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2、请简要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2分)
1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做点儿赏析。(3分)
14、请从结构、内容和意境三方面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11分)
保护方言的文化慰藉(罗容海)
①两位热爱汉语的美国人,一位叫柯祎蓝,一位叫司圆直,出于“离家很远的人,突然听到家乡的声音,感觉是很温馨的”想法,经过数年筹备创办的“乡音苑”网站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以便“让处在不同地方的中国人能够听到各种方言”。日前,该网站推出的中国方言地图在网上迅速走红,引发了公众对于方言衰落和保护的热议。
②外国人对汉语方言有如此热忱,乍看难以想象,其实背后有学术传统的支撑。在西方汉学界,从著名汉学家、北欧孔子学院院长罗多弼,到其师马悦然,再上溯到高本汉,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方言研究一直是汉学研究基础性的显学。
③相比起来,国内学界与此相关的研究却不太受重视,语言学和现代汉语学科长期不甚景气,古代汉语音韵学几乎成了一门绝学。有些专家声称,语言时刻处于演变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调节适应的能力,无需刻意保护,有些专家则声称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在所难免,纵是挽救也难改方言没落的命运。
④单单从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性质来说,国内学界这些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全球化的时代里,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许多小方言区将逐渐消失,“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格局将逐步改变,直到形成若干稳定的大方言区。
⑤然而,语言并非只有交际属性,它还有文化属性。每一种方言或语言,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这种历史和文化,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形成共生关系,换成别的语言或方言表达就变了味,失去了许多内涵。假如歌曲《十送红军》没有了乡音,莫言的小说没有了高密话,赵本山小品没有了东北腔调,恐怕许多意蕴和趣味就要消失。
⑥越来越频繁的迁徙和流动,固然需要规范语言以方便交际,然而身处异乡,“我来自哪里,我是谁,我属于哪块土地”的追索,又使乡音如同故乡的那山那水,成为内心深处不可或缺的文化慰藉,成为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这也许是“乡音苑”网站受到广泛支持,很多人自愿为其提供音频素材的原因所在。通过口述式的方式记录方言,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方言的文化属性,可以说抓住了语言作为生活方式的真谛。
⑦方言的产生与消亡有其自然规律,我们无法左右也不必左右,但是从语言的文化性角度来说,每一种方言都代表了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通过录音、文字、影像等手段保护方言,就是珍惜我们的历史,珍惜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
15、阅读选文,简要说说作者认为要保护方言的理由是什么。(3分)
16、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选文第⑤段主要用到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18、方言是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
形式,值得保护并传承下去,但在当今社会,推广普通话又是一种必然趋势,二者是否矛盾?结合选文说说我们可以怎么做?(3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怀民亦未寝④相与步于中庭 ..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本文着一“闲”字,便使文章妙趣横生,它不仅道出了作者的情感,也推动着故
事情节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闲”字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22、文中作者夜游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四、诗歌欣赏(8分)
23、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4分)
一朵野花
陈梦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1)读完全诗,你认为“野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向着太阳发笑”中“笑”字的妙处。
24、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主要描写了早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能够体现其季节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渐”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综合性学习(6分)
25、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并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你班积极响应,并拟开展一次“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在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为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
②恩施土家族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文化精髓享誉国内外,请你选择一种,作一介绍。③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
材料一:近年来,中华文化日渐成为国际影视制作的重要体裁,中国早已从记忆中的功夫之乡、《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封建之国,融入了现代生活。“中国热”下众多中国元素的文化纷纷走上荧屏,从动画片《花木兰》到《功夫熊猫》,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里越来越不可或缺,高科技、明星的召唤力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材料二:2011年1月17日,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上不断播放。这则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的时间内,展示了包括邰丽华、吴宇森、宋祖英、刘欢、郎平、姚明、丁俊晖、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个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的形象。
六、个性表达(5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
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①命题作文:助我飞翔的翅膀
②情境作文:
按照下面情景要求,写一篇作文。
时间:树树皆秋色
地点:独在异乡为异客
天气:千里共婵娟
人物:我、亲朋或路人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第五篇:2012模拟试题语文
文段中的“他”是(2)悟空最终未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后受观音点拨、唐僧搭救,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中途三调芭蕉扇,保唐僧过了火焰山。请说出火焰山的来历。6.2012家庭教育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的热点。(3分)
(1)央视有一则关于教育的公益广告非常巧妙,广告的宣传语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卷由“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构成,共4页,23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并认真核对姓名与考试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一朵xuàn(▲)烂美丽的春花,阿娜多姿,婆娑起舞;梦想是一眼
清澈晶莹的泉水,叮咚成韵,流淌不息;▲,▲,▲。梦想是一
座高而险的山,只有睿意进取,不懈奋斗,才有可能登上最高最美的顶峰。梦想是一条回环
曲折的小路,只有把持住自己走出正确的路线,才不会误入qí(▲)途。追逐梦想,让我们一起飞!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它改正。(2分)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春天的城西生态公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
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B.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
C.文艺教育可以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不二法门。.
D...
.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然使人难以忘怀。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
(3分)
①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关键是要增强安全。几年前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
呼吁重视儿童安全问题,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校车这种“舶来品”不断
发生事故,②说明一些地方对新情况新问题嗅觉不灵,处置乏力,反应迟钝。③说到底还是缺
乏责任心不够强。但愿此次校车安全条例的制定及其实施能够成为加强儿童安全保护工作的一次重要契机,告慰那些过早凋谢的花朵。4.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不亦君子乎?《论语》
②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③▲,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⑥借用历史典故来表情达意,是古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却因未能建功立业无法归去的痛苦心情;苏轼《江城子》
中“▲,▲?”表现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5.走近名著。(5分)
(1)“小家伙,算你有福!”他笑了起来,笑得非常温和:“唉,你可太可怜了,你姥爷那家
伙没命地抽!”他使劲地吹了一下鼻子,像马似的。我觉得他很单纯,很可爱。我把这种感觉
告诉了他,他说:“啊,我也爱你啊,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去救你的!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1页(共4页)为“关注孩子,不要管住孩子。”请你根据右面这则漫画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也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1分)(2)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趋向于宽松自由的家庭教育潮流,开始向“狼虎教育”回归,代表人物为“虎妈”、“狼爸”、“鹰爸”等。例如:“虎”妈——华裔妈妈蔡美儿,身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两个女儿,她为自己女儿定下数条严苛的家规,如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几乎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从一开始就不给孩子“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阅读上面一段文字,说说你对这位“虎”妈的教育方法的看法。(2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5分)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8.试分析全诗是怎样借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选自《吕氏春秋》)【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人恒过,然后能改B.或C.文侯不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D.皆令诸大夫论.言君仁,或.言君义/或己/皆付有司论.凭或立10.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其刑赏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2页(共4页)
12.同是劝谏,为什么【甲】文中邹忌取得成功,而【乙】文中任座失败呢?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6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9分)
杜甫“很忙”,经典“很受伤”陆尚
①近日,“诗圣”杜甫突然“很忙”,在网络蹿红,然而他被广大网友热烈追捧的缘由
却并非他的千古名句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是无数在微博和帖子上疯传的关于他的五花八门的涂鸦图片。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还在筹划之际,杜甫却以此种方
式先火了起来,对此我们不知该感到欣慰还是忧虑。
②其实,伴随着杜甫画像涂鸦事件的逐步升级、愈演愈烈,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也是
纷纷扬扬、争论不休。力挺者以为,这个现象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涂鸦是对于画像的“再创作”,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作用,也体现了一种童心和童趣,应该呵护。批评者则不以为然,认为网友创作时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要尊重传统文化,而对文化的恶搞,对人物的穿越,则反映了当前一个时代的浮躁。对于网友的这种近乎于疯狂的涂鸦游戏,笔者亦是深感忧心。在笔者看来,减压、增强创造力、保持童心童趣,似乎并不能成为其名正言顺地对诗坛巨匠的画像进行恶搞涂鸦甚至丑化的借口,更何况对于杜工部画像的“再创作”早已超越了学生群体调皮捣蛋的涂涂画画,而成为网络上的集体狂欢行为,一些图片也远远突破了能被接受的尺度,更有甚者,则重新编排了诗人生平,称其“插....画模特”。也难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要在其新浪官方微博转了一组“杜甫很忙”的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表达不满之情。③据悉,网上传播的“杜甫很忙”的涂鸦是以高二《语文》人教版上的杜甫《登高》一诗的配图为原图进行“创作”的。这幅由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中,大诗人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尽显其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而在网友们的笔下,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子美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不但被“穿越”到现代骑自行车、打篮球、打CF实战游戏,在电脑上写诗、在路边摆摊卖西瓜,甚至还变身为火影忍者、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可谓极尽想象之能事。有网友开玩笑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快脱销了”,人们对于涂鸦游戏的热衷由此可见一斑。④实际上,遭遇恶搞的又岂止杜甫一人,此前李白、辛弃疾、雷锋等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都曾成为网友们消遣的对象,被极度娱乐化和消费,引发猛烈的网络集体热潮和集体围观。曾几何时,网络恶搞已成了一种被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怪现象。而对此,甚至有人声称:没被涂鸦过,就不算是“大家”,“娱乐一下大众,无伤大雅”。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这些“娱乐”事件中,“大家”和“偶像们”俨然成了一个娱乐大众的玩偶,以及被恶搞和释放压力的对象,在其形象、尊严和声望被狠狠地丢到了一边的同时,其身上具有的强劲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也被无情地消解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⑤应该说,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们为我们灿烂、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身上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随便对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大家进行涂鸦、恶搞、丑化也就反映出了一些人对于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
失与素养的不足。对于文化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于为我们文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名垂
青史的个人更要心生敬重和感恩,因之,又岂能将他们作为娱乐大众的对象呢?笔者希望,给为我们创作和留下了很多美妙篇章和诗歌的大诗人杜甫多一些敬意,少一些亵渎吧!让“诗
圣”从此种不堪的“忙碌”中脱离出来,歇一歇脚,不要让过度的娱乐将其消费殆尽、使其形象破损!请尊重我们的先人和文化。2012年3月28日《中国新闻网》
13.针对杜甫画像涂鸦事件,请概括各方观点。(6分)(1)支持方:▲。(2)反对方: ▲。(3)作者提出的中心看法是▲。14.结合上下文,谈谈第二节中加点词“集体狂欢”的含义。(2分)
15.第③小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3分)
16.第④小节在全文的论证中有何作用?(4分)
17.说说你对结尾句“让‘诗圣’从此种不堪的‘忙碌’中脱离出来,歇一歇脚,不要让过度的娱乐将其消费殆尽、使其形象破损!”的理解。(4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共4页)
(四)阅读《不敢老的父亲》,完成18—22题。(19分)不敢老的父亲汤小小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
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
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
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②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
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③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④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⑤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⑥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⑦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⑧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
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⑨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选自《意林》2012第4期)18.父亲的“不敢老”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19.本文的题目是“不敢老的父亲”,为什么父亲不敢老?用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好处?(420.从语言的角度请你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4分).....分)21.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请分析作者的泪中含有怎样的情感22.请举例分析这篇文章中如何刻画“父亲”的这一高大的形象?(.......?(5分)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土家女孩阿朵在《一人一花》中唱到:“每个人都是会绽放凋零的花,请留下最美霎那。”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在生活的春风中绽放„„” 请以“开出自己的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