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3:5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

第一篇: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

准确表述 精心设计

——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

【内容摘要】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表述形式不一,随心所欲;表述内容语文本体缺失,过于抽象概括。基于此,从语文课时教学的实际出发,本文提出了规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五个方面的策略:凸显目标的学科性,体现目标的层次性,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把握目标的发展性,增强目标的操作性。

【关键词】 课时目标 规范化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彰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然而,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为此,我们围绕‚语文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作了一次专题调研。我们在调研中查阅教师的备课笔记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己不会独立设计教学目标,而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即使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走进课堂,则发现一些教学目标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归目标,教学活动归活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课时教学目标随课堂变化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我们深深感到,有关教学目标的一些相关问题已到了非重视、非研究、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大家都知道课时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然而,我们的不少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则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头、臵于脑后‛。所以,我想就当前小学语文在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策略两个方面,谈些个人粗浅的见解,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课时教学目标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教师所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是:表述形式杂乱,盲目套用,随意性大,缺少规范;表述内容宽泛,语文本体特性不足,抽象概括有余,缺少准确性。如同一篇课文同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第七册《观潮》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例,大致就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所表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认真阅读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以读为本,突出读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悟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与多媒体‚钱江潮‛影像资料的观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种形式所表述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

2、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增强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三种形式所表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种表述形式以外,有的教师还将课时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类依次分列。另外,‚教学目标‛的称呼也比较繁杂,有的称为‚学习目标‛,有的称为‚教学目标‛,有的称为‚教学要求‛,有的称为‚预设目标‛等等。更有甚者,有个别喜欢标新立异的教师,则将‚教学目标‛更名为‚设计理念‛,用一个语段的形式表述;也有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目标的内容只字不写,开门见山就开始阐述‚教学过程‛,理由是他们的教学目标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写不写无所谓,只是形式而已,是教学目标的隐性呈现。有的甚至说,只要心中有目标即可。

(一)表述形式的失范

目前,老师们虽然已普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至于三维目标与具体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课时教学目标中究竟何者为中心目标,怎样把握,心中没底。有的认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在每个课时中都是缺一不可的,于是只好把三者整齐地排列在那里,就如上文所列的第一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表面上看,似乎很有新课程的味道,而实际上却是对课标的误读与误解;有的老师因为不知道新课程的语文课时教学目标该怎么制定,怎样呈现,于是便模仿名师、特级教师的‚优秀教案‛或‚示范教案‛中有关‚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名师们用‚教学理念‛来阐述,他们也就东施效颦地学着这么写;有的教师则觉得还是按《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各科教学指导纲要》中关于课程的三类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来设计与表述,思路比较清晰,比较方便、实用,于是便沿用老一套的形式来编写。凡此种种,我们发现目前语文老师对课时目标的表述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到底哪一种是规范的,是新课程提倡和要求的,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只好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表述。而其后果,却削弱和影响了课时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使教学随意性增大,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课时教学目标有其特殊性,不像课程总目标、学科目标、学段目标、学年目标等,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新课程目标中提出的三个维度,我们知道‚语文课程目标‛是自下而上,不断集中又不断概括化的;‚语文课时目标‛是由上而下,分层次不断分解又不断具体化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简单地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划分领域套用在‚课时教学目标‛上。实际上有些课时教学是纯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很难融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再说,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本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尤其在课时教学目标中很难截然分离,因此,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目标的三个维度上要有侧重点,不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该从课时教学内容及其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其表述形式当然可以不拘一格,一般来说不如用‚1、2、3……‛或‚a、b、c……‛的形式编写教学目标更为恰当。

上述第二种表述形式,也值得探究。教学目标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教学活动要求,是教师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

双边活动,尽管教学活动行为主体是学生,教是为了学,作为教师,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学习目标‛还不如‚教学目标‛来得确切。

至于第三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将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分开表述,先有基础,后有发展,目标分类清晰。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应该明确哪些是基础的,哪些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然而,基础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在基础之上的发展,两者具有必然联系,目标内容在具体的表述上有时很难将它分列开来。总之,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上,模式化地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当作三种目标,缺一不可地来设计与表述,或者单顾学生的学而撇开教师的教是不够科学的,将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一概地分离表述也是值得探讨的。

(二)表述内容的失当

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存在的问题则更为普遍。如上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内容涵盖了多个课时,不是一个课时所能完成的目标,即以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取代了课时教学目标。同时,设计的三种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目标的缺失与语文本体的失落。我们发现上文第一种目标设计,教学目标中的三个目标彼此纠缠。‚知识和能力‛目标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该含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认真阅读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则含有第二维‚方法‛与第三维‚态度‛的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的‚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与多媒体‘钱江潮’的影像资料的观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亦包括‚过程和方法‛的内容。‚三维目标‛混为一体,相互纠缠。分析出现这种教学目标表述内容纠缠不清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采用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分开陈述的形式来设计与表述的缘故。正因为许多教师没有吃透课标,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没有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以致把三维目标机械割裂,导致了表述内容的含混不清。

再看第二种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几条目标,所述内容更多地指向科学课,出现泛语文现象。如第一条目标中‚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这似乎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如能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上去认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不同的景象,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等方面

去设计教学目标才是确切的。尽管新课程提倡教学要突破学科的局限性,但是,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职能,目标切入的角度也不一样,语文课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讲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么说的,如何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等,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有语文特色。

最后看第三种教学目标的设计,它的亮点在于关注到了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在本课时教学中,应让学生达到哪种程度并未作出具体设计,作为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发展性目标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中的表述内容比较宽泛、概括。教师的教案中类似这样的目标诸如‚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较为普遍。显然,这种对各门学科、各类课文、各个课时都适用的高度概念化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不出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也培养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目标制定的准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反思当前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表述内容中存在的失当现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语文课程标准》本身的不完善;②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出现偏差;③各种教学流派的影响。我认为以上诸原因导致了一线教师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理论认识上的模糊与实践上的盲从。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究竟该如何设定?‛广大基层的语文教师感到茫然,学校的领导也为依据什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感到迷惑。‚到了该有规范的时候了‛,这是一线教师真实的需要与发自内心的呼唤。的确,规范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已成当务之急。

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规范化策略

(一)凸显课时目标的学科性

语文课时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习的内容及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首先要体现工具性。浙师大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是什么》这一报告中呼吁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条缰绳。他提出构成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文字,凭借字、词、句、段、篇,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是小

学语文教学的天职。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毫无疑问,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

确立课时教学目标,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上进行概括。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考虑通过课时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又着重考虑在语文的学习训练上使每一课时的教与学活动,让学生能得到些什么。当然,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目标的文字表述上应该更加准确,更合乎语言规范,切勿模棱两可。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反映出‚语文‛的特点,而且力求反映出‚小学‛的特点。如《观潮》课时教学目标的第二种设计中的第一条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这里的用词显得累赘。我觉得应该表述为‚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贴切,明了,既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也适合第二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体现课时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语文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积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作为最低层次的基础性的课时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循序渐进的关系,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

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课时目标应体现这种差异,教师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时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如《观潮》一课,让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是共同性的目标,而让学生学习按时间先后顺序描写不同景色的特点,仿写片断‚雷雨‛,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的个性化的目标。

(三)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当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课堂教学就应该环环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由于一些教师独立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的能力较弱,加上语文学科范围广泛,知识系统也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是以文化主题来构建单元的,又加上部分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致使出现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活动互不相干的现象。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两张皮‛现象,既有目标定位的盲目性问题,也有教学活动过程的随意性的问题。因此,制定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仔细斟酌目标的数量与难易度,防止目标脱离了学生实际;其次要研究学习内容。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既适应学生学习又能与课时教学内容‚合拍‛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最后,要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一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正确选择与有效运用。如语文学科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主要表现为书写能力,接受和辨别朗读时声音高低强弱的能力,有感情地读、说能力,能抑扬顿挫有节奏地读出语气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安排示范、模仿、比较等双边活动。当然,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要求。‛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课时教学目标也要随时做必要的调整,那么教学活动内容也要做相应的变换处臵,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始终保持课堂教学活动与课时目标的一致性。

(四)把握课时目标的发展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弘扬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为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目标的过程与采用的方法具有激励性,能有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语文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如果不针对学生基础,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端正态度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课时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会实现。

(五)增强课时目标的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衡量教师教学效益的尺度,是判断学生学力水平的标准,是教学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实现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应是可操作的,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

度上又是可检测的,这样的课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首先,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如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标不突出或目标条目过多等等,是不利于操作的。如上文《观潮》设计的第二种教学目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中‚理解‛可能是指: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语的意思;②能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③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根据四年级的年段教学要求,如改为‚联系上下文,懂得‘风号浪吼’、‘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意思则更为明确、具体。其次,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怎样的人、事、物等。如‚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等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那是不具体的,无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在课时目标的制定与表述方面,台湾、香港的语文课时教学目标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③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观潮》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表述:

①通过自学学会本课‚罩、屹、鼎、沸、贯、崩、恢‛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盐、笼、罩、蒙、薄、雾、昂、贯‛8个上下结构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号浪吼‛、‚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意思。

②通过质疑、探究,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雷雨前‛。

③通过师生对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钱江潮‚潮来前‛的壮观与神奇。

这样设计、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既整合了三维目标,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又便于课堂的操作与检测。

当然,‚规范是相对的‛,课时教学目标也一样,我们只求相对规范,不求绝对规范,任何绝对的规范最终都会导致机械与僵死。这里提出的相对规范,是针

对太不规范而言。本文所说的‚规范‛,只是指课时教学目标在文字表述上要准确,在目标的内容设计上要精心而已。为之,需要广大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反思,不断摸索,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希望搞理论研究的专家能和我们一线的老师一起,共同研究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以便及早达成共识,形成尽可能科学、合理,符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的,相对规范的课时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功能。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规范化

浅谈语文教学规范化

江门市培英高中 黄卡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学的盲点,仍然存在一些随意教学的现象。三年高中语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不得不继续深入思考,继续踏实实践。在思考与实践中摸索方法,规范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规范化

教学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教而有序、教而有度。“序”、“度”首先是学科性的,其次是制度性的。尊重学科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科的教学。

下面,就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来谈谈语文教学规范化的问题。

一、尊重学科特点

(一)尊重常识:尊重普通的知识。

对于高中教学而言,所谓的普通知识,可以理解为高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知识,明确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普通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详见下文第(三)点内容),也包括人文知识,着重指导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情感世界、健康的人际关系。这样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教学往往重智商,而轻情商;或者情商中片面突出的是德育的渗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性质,决定了教育应该成为情商教育的先行者。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不仅关注学科知识教育,根据我校学生实际,重点突出双基教学;也应该注意研究挖掘其中的情商教育因素,力求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促使学生体验人生,丰富情感,提升思想的品位。

(二)遵守常规:遵守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做法。

在教育的实践中,目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更多关注了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教要按照学的法子,学要按照教的法子。”(陶行之)“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读者”,“下水作文”,“促进情感、思维的交流”,“将方法贯穿在一个学期的作业中”,“制作问题表,指导备课”,“摘抄写感悟,以读促写”,“点评新闻,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诗歌、散文、小说等阅读着重解决‘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写作手法)’——‘为什么写(主旨)’三个问题”,“板书规范,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手法、主旨”„„让这些好的经验真正的成为我们的教学常规,真正成为教师遵守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做法。

(三)坚持三年整体规划,做到分步完成任务,使教学减少盲目性,保证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成任务的阶段性。

高一,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抓起,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化、明确化,以课堂为主阵地,坚持训练与教学同步,把早读、晚练、月测做实,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严格训练学生的识记、默写、检索、辨析和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听课、训练、研讨、表述和写作,让高一学生在一年时间里,以教材为依托,熟练掌握500个近义词、500个熟语、500个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释义,正确掌握包括语病、修辞、连贯、标点、120个常用文言实词、18个常用文言虚词、4种常见文言句式等在内的基本语文知识,背诵和默写基本篇目,熟练掌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例造句等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基本掌握新闻点评、文学作品点评和记叙议论文的写作规律和技巧。

高二,除了继续巩固两基外,重点是训练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好教材,发挥典范课文的作用,着重从整体把握、正确理解、快速检索、辨析筛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拓展探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理解、评价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路和表达习惯,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达能力,从关注自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意识入手培养学生准确审题、自主命题、合理构思、快速表达的写作能力。

高三,在高

一、高二的有效学习的基础上,主要配合当年高考政策,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备考措施,全面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实战能力。这一阶段是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复习提高阶段,而不是知识能力机械重复的阶段。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

(一)详化主备课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主备课制度”是一种单元或篇章或专题以专人负责为主的备课制度,包括“专人主备课——组内讨论、修改主备课——相关上课教师二次备课 ——上课”的过程。目前的主备课制存在一些不足,流于形式,甚至是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着重落实主备课发言,组内讨论、修改,个人二次备课。规范备课教案本的设计、规范主备课讨论的会议记录。(可以参考下面内容)X年X月X日 主讲教师 Xxx教师 科目 语文

主要内容: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学习爱国青年的勇于斗争、直面人生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及方法

(一)默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品质(指导阅读第1、3节,筛选信息)及其遇难经过(指导阅读第5节)。

目的:首先感受人物形象——这样一位温和善良、乐观、追求进步、有责任感的青年竟遭屠杀,一下子吸引学生去了解事件的真相,清晰作者详细叙述经过的深意,着重理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中蕴含的情感。

(二)作业:请用你的笔为刘和珍塑像。200字左右(目的:强化刘和珍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指导朗读、分析第4节)

(一)读本节第一段,重读重要的词语:居然、但、竟、颇、最、然而、竟、况且、更、(结合词语理解作者的难以置信、怒不可遏)

(二)着重理解

1、“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结合“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来理解。“惨象”——反动政府的暴力压制,“流言”——反动政府的思想压制)

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句有何含义?(抓住“沉默”“爆发”“灭亡”的关系落实理解)这一部分,作者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向牺牲的爱国青年们献上他的悲哀和尊敬;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抨击敌人的无耻谰言;以无比激昂的口号激励后死者的爆发。

3、作业:背诵第4节

三、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鲁迅先生在悲愤的同时用冷静的思考指出了烈士们死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总结全文,理解写作缘由。

(一)关于价值意义的思考(指导朗读、分析第6、7节)

1、抓住关键的语句、词语(如“时间的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中的“太平”;“供吾恶意的闲人谈资,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寥寥”“人类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理解作者对请愿的态度

2、第七节“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奋然而前行”这句话?(这句话恰当地评价了惨案的意义,对于“苟活着”,对于“真的猛士”)

(二)总结全文,理解写作缘由。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告慰在天之灵、菲薄的祭品、奉献灵前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所住的并非人间 艰于呼吸视听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

(三)作业:完成练习以及背诵2、4节

四、练习处理

练习册中的练习,基本上与上课解决的问题相应,随讲课进度布置落实。语音题可作课前小测。课后的拓展阅读《无花的蔷薇》是鲁迅先生关于三·一八惨案发表的一篇杂文(议论文),可利用与教材相互补充或比较。修改建议:(讨论)

教后感言:(由各位教师填写)

(二)轮任备课组长,增强教学责任心,促进备课组建设。

在年级教学中,备课组长自然而然承担了较多的工作,许多教师也认为这些工作是备课组长应该做的,而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班负责,参与备课组活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资源共享、群策群力未能落到实处。我们 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不少善于创新、勤于钻研的教师,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轮任备课组长,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又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到备课组的集体工作中来。集体的和谐发展,必将大力推进教师的个人长足发展,推进学校教学的长足发展。

(三)备课组经验交流制度化

目前的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备课组内的交流,缺乏备课组之间的交流。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虽然不同,但是同属一个体系,教学也应该形成一个体系,每位教师都应该了解各个年级的教学情况,更好地衔接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有充分的交流。教材如何更好处理,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等等问题,通过学期前教学、研究的体会、经验的交流,及时获得有效经验,避免走弯路;或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或借鉴,或反思,或注意,都能够指导我们在新的教学岗位上更好地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学期末,或新学期前进行备课组经验交流,全员参与,使每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不只是沦为教师个人档案资料,而是真正的教学资源。

(四)专人专管,优化管理资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使用,而且可以循环使用。每个备课组应及时建立资源库,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全面整理,形成丰富的网上资源,给各位教师提供查阅方便。

第三篇: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感谢老师给我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将自已在这以前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现在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与大家交流,所以我选择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

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

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可默读,也可朗读)。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

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题下)。

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三个)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现在,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作文教学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达到创新进步、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一定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可以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文知道,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这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可以说,我在上每一 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老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只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己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其实这就是自己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可以和老师做心与心的交流,可以随心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可以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老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必须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因为我记得窦桂梅老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可以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只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 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情况,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四、多练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几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多位老师的帮助,我很感谢你们。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老师们指教。

第四篇: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M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其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汉语拼音完全是抽象的发音符号,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也不太紧密,因此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被动。陶行知曾说过“喂鸡”原理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消化的,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那么如何指导刚入学的儿童,掌握好这一重要工具,喜欢上拼音,乐于学拼音呢?如何提高我们的拼音教学呢?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活化拼音教学的课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拼音教学生动趣味起来。让孩子们亲近拼音,激活他们的学习情感,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拼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密友。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建立接纳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激活孩子稚嫩的童心,让孩子在创新思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去尝试:

(1)学龄初期的儿童活泼好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可采用制作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

(2)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在教学中,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让儿童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zh、ch、sh、r”时,教师把课本上的情境图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要学的声母 :一天早晨,一轮红日(出示“r”)刚刚爬上山头,一只小猴子就出来找小伙伴玩“比爬树”的游戏。正当它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一只狮子(出示“sh”)张着血盆大口,要吃(出示“ch”)树下的一只小猴 子,树上的猴子赶快伸下一根树枝(出示“zh,)大叫 :“快!抓住!,只见树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树枝,跳到树上得救了。这样通过故事学生将会对“zh、ch、sh、r”印象特别深刻。

二、从表象入手,直观感知

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占据优势。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1)根据实验教材拼音部分的编排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图示法。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例如:在学习单韵母a o e时,课文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女孩唱歌a a a,公鸡啼叫o o o,鹅在水中倒影e e e。(2)可用实物演示法:用这个方法既直观,学生也易于接受。比如说:在教学声母h和x时,搬一把椅子,拿一把剪刀来让学生观察。在学t和f时,拿一把拐杖进行直观演示。拐杖朝下“ttt”,拐杖朝上“fff”。在区分b和p,d和t,g k和h的发音时,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1、运用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口诀等形式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拼音教学中运用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口诀等形式让孩子记忆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鲜活的形象,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和记忆。如:汉语拼音的声母一共有23个,我和孩子们根据插图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它们一一 编成顺口溜,孩子们只要看到一个字母,一句或几句有关这个字母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像个9字“qqq”;“i”字加弯“jjj”;两个门洞“mmm”一个门洞“nnn”…… 这些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浅显易记,能够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儿歌也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例如:教学“bpmf”时我就根据图编成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从而使所学的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它充满韵律,节奏感强,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枯燥的字母学习就变得轻松有趣了。

2、游戏中学习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这是教育家卡罗林针对儿童的特点而提出的理念。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会拼音。我经常玩的游戏有①变魔术:课前用绳子变魔术,变出学过的一些字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完新字母后,让学生自己用绳子玩变魔术的游戏,变出今天学过的字母;②摘苹果:板画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就是一个苹果;③猜口型:这个游戏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来说很有帮助。

3、自主创新法: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c这个字母?”马上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有的用手摆成一个月牙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证明自己方法的独特,一个个竞相发言。孩子们的思维就这样被激活,打开了创造之门。

四、不断鼓励,及时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喜怒皆写于脸上,他们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当他们情绪高时,学习的兴致很高,记忆效果也较好,学习效率不用说也较高。反之,则较差。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给以肯定;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也许就是你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简单的抚摸,一句适时的赞美,都会让你的学生一整天心情舒畅,保持着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它是学生很好的精神食粮,能让你的课堂变得快乐有效。

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不例外。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所教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设计,巧安排,激活孩子智慧的火花,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鲜活灵动,易于接受。让孩子们在生动的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第五篇: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

于永正,教龄46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你认为小学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于永正:我认为,开这门课,应该着眼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门工具。语言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小语教学要给孩子什么,我想,第一是识字、写字。小学六年,应该让孩子认识3500个常用字,能写其中的2500个字。这个指标现在普遍达不到。第二是要让学生会读书。6岁到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积累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力最好时期。课标规定的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底,要保住。但现在很多学生达不到,即使达到了也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而已。我主张要加强背诵,要死记硬背。没有记忆的阅读,学生怎么积累?第三是作文教学。读书是基础,读写结合,小学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记忆,去感悟写作的方法。不要人为地去争论什么工具性、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是语言文字。书读多了,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了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最重要的是留下兴趣!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目前的小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于永正:小语教学既有越位现象,也有不到位现象。越位,是说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太深,讲解得过度,拓展过度。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很喜欢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品味得无止无境,“感悟”得无边无际。二十来字的古诗,花了两节课时间去品味,最后学生还背不下来。当然,语文课嘛,该品味的地方还是要品,不然就没有味道了,但一定要有度,要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都不可取。现在很多公开课感动的是听课老师,是评委,学生不一定真的明白。小语还是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的好,要重视积累。

有越位就有不到位,基础的东西不到位。我曾问过一位在中学当老师的朋友,你们对小学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他说,你们让学生把字写好,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通顺,能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学生会朗读,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我们就很满意了。事实上,每年他们接初一新生,都要进行补课,让学生过3500个常用字的“关”。我听了很难过,一天到晚忙得那么狠,却没尽职。

教师讲得多,挖得深,这个主要是在公开课上。家常课基本不是这样子。家常课上最可怕的还是应试教育。你不知道,现在小学负担有多重!一天到晚埋在作业堆里,作业做得很晚,全国如此。一个一天到晚被动学习,靠做练习册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没什么出息的。只有靠读书,根据兴趣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人才。但我们现在有几个学生是靠兴趣在学习的?没有!没有,就出不了大家,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于永正:我是思考型的语文教师,外界基本对我构不成什么干扰。前些时候,我对部分老师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研究语文教育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我的语文素养怎么养成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不是。我小时候在农村读书,那时农村教师没什么教学技巧。但语文老师善于激励。一次老师说我的一篇作文写得好,有老舍风格,可投中国青年报。虽然那文章没有发表,但这话激励了我一辈子,使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

后来我当了老师,我就认定一条,要读书,要写作,要像我的老师教我那样教学生,多激励他们。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没有不喜欢语文的。

所以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法宝,一是影响,二是激励。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本书。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读,我们各读各的,然后相互推荐作品。我有文章发表了,也给学生看,学生很有兴趣。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基础打得好,书读得多,作文写得好,就不怕考试。我的学生越到后来越有后劲,中考成绩好,高考更好。

中国教师报: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

于永正:很简单的,就像骑车,刚开始时琢磨如何上车,如何把握方向,手忙脚乱的,把握规律了就很简单。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做,做到底,做一辈子。

比如,我要求学生写字工整,我就先把字写工整。我喜欢写字,不到一年时间,学生字都像我。无形的影响是很大的。再比如,外国作品看多了,自然就会用破折号;鲁迅的书读多了,语言就简洁,没有长句。我也就这样教学生,要他们在读书时想作文,边读边研究人家是怎么写的;写作文时想你读过的书,如人物外貌怎么描写,怎样刻画语言动作,等等,都可以借鉴。老师是个明白人,学生才能少走弯路,不会被作业堆淹没,才会不受或者少受折磨。

教育很复杂,但有时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不只是看你对教材的把握,而是看你对学生的态度。教学艺术,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善待学生的艺术,两者相加才是我们理想的教育艺术。

小学语文不要搞得太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把复杂的教学做简单,才叫“大智慧”,才叫“哲学思考”。关键是教师自己喜欢读书会写作。我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杜殿坤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老师,怎么教都能教好。” 王崧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直伴随着我

王崧舟,1966年10月出生,特级教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究竟应该给学生些什么?

王崧舟:要给什么?给是给不了的,能致力于“影响和熏陶”就足够了。我们都认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问题的根本不在这里,因为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构,其中涉及太多的要素、太多的目标。这时候,价值思考、价值判断的关键不是要不要语文素养,而是要怎样的语文素养。而怎样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个结构排序的问题。怎样排序,谁排第一,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实际奉行的价值取向。

我对语文素养的排序是:

第一,基础的语文情感。喜欢不喜欢语文,热爱不热爱语文,痴迷不痴迷语文,始终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首要标准,核心价值。一个人,有着再扎实的语文知识、再娴熟的语文技能,对语文却是厌恶、憎恨甚至冷漠,那么,以上的东西全是白搭。

第二,基础的语文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和塑造习惯,这话虽说有些偏颇,但也击中了基础教育的要害。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譬如天天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等,是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

第三,基础的语文积累。学文如积沙,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活;学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听说过腹内空空如也下笔洋洋洒洒的人。

第四,基础的语文技能,譬如诵读技能、边读边思考技能、列提纲写作文技能等。

第五,基础的语文知识。

排序越靠后的,越容易通过考试加以检测;考试越容易检测的,实际教学中越容易被重视。这就是当今语文课程的悖论和悲哀。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现在小语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崧舟:我理解你所说的“现在小语课堂”,是指常态课,我也更想谈谈常态课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现实中的语文教师是无奈的、无助的,甚至无情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这就是问题;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更是问题。基础的语文情感是不考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不在乎,可以遗忘;基础的语文习惯是很难通过一张试卷考出来的,因此,可以忽略不计,抛到九霄云外。这些问题的根子其实只有两个,第一,强大的应试教育体系;第二,相对较低的语文教师素养。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王崧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惑。这一困惑一直伴随着我,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没有消失过。

我的理想是“诗意语文”,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审视语文、设计语文、实践语文、评价语文,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语文在现实教学中,常常与应试语文、功利语文发生冲突,有些冲突甚至是水火不容,很难调和的。至今,我也未能找到解决和解脱之道。

我想,诗意语文可能是无用的,至少对目前的考试、目前的评价体制、目前的日趋功利的教育教学。但我坚信,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小语教材满意吗?

王崧舟:既满意又不满意。与以前的语文教材相比,现行的语文教材无论从开发理念、整体构架、选文品质、训练载体、图文装帧等角度看,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改良。从选文品质看,经典的东西、多元文化的东西、反映时代特征的东西、文质兼美的东西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是让人欣喜和满意的。但是,不满意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选文难度偏大,中学的下放到小学,小学高段的下放到低段,选文篇幅过长、意蕴过深;第二,选文在语言品质这一维度上考量还相当不够,人文的东西大量充斥,而语文本体的东西却被相对淡化;第三,选文的儿童主体、儿童文化、儿童哲学的东西相对考虑较少,基本被成人文化所垄断。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小语课改?

王崧舟:忧喜参半,破立不二。“忧喜参半”是说课改现状,“破立不二”是说课改走向。

先说“忧喜参半”。所谓“喜”,是指课程改革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视野,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范畴,改善了语文教学的品质。在课程改革中,师生都得到了较以往更高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所谓“忧”,既有近的一面,也有远的一面。一方面,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积弊和沉疴并没有因为课改而得到根本性的治疗;另一方面,课程改革本身在推进过程中又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缺陷。总之,“老问题”涛声依旧,“新问题”接踵而至,新老问题纠缠在一起,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问题。因此,那种要求退回老路或推倒重来的思路都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到解决。

再说“破立不二”。深化改革的基本哲学姿态是“破立不二”。所谓“破立不二”,就是有破有立、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对待传统的语文教学遗产,譬如,重基础的传统、严格训练的传统、读写结合的传统,就需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加以审视、反思和扬弃,这就是“破立不二”的态度。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有一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文制宜的问题,并不是用了这些学习方式就一定好,不用这些方式就一定不好,这同样是一种“破立不二”的态度。

薛法根:小语教学应该一课一得,人人有得

薛法根,教龄20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薛法根:主要是两点:一是要让学生好读书。要让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感情,觉得很亲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有乐趣;读出味道来,有情趣;一直很喜欢读,有志趣。第二是培养学生会读书的方法、能力和习惯,核心是读与写的方法、能力和习惯。现在很多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零碎的,随机的,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化的过程。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小语课堂教学主要有哪些问题?

薛法根:现在的小语课堂教学目标过多、过全、过虚。面面俱到的结果是贪多必失,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自己并不认同,也难以检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写在教案里的目标。比如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什么”,这种目标的可评价性可操作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真正地落实。我主张教学目标应该简约集中,一课一得,人人有得。

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普遍问题,就是语文教师不清楚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说不清楚。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教。学生会了、懂了的老师还在教,学生不会的、不懂的老师自己也说不清楚。一二年级的课文很浅显,没有多少理解的任务,重点应该是字、词、句的学习,现在也在感悟啊感悟。年段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它涉及课标、教材、教师素养等诸多因素。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薛法根:以前没有感到过什么困惑。搞了教学研究后发现,老师不知道教什么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核心的障碍。课文本身并不是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深入研读,发现并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这需要功底。比如低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老师一般只是教音、形、义,汉字背后隐藏的东西没法提示出来,这样的课就显得单薄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是一幅画,这些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再比如朗读教学,现在一到六年级,都是模糊的,因为老师缺乏朗读学知识,只能把句子打在黑板上,让学生一次次读。再比如说,一篇文章,感觉很美,但说不出美在哪里,因为缺少文章学、修辞学等知识。文言文教学,如果缺少古文功底,对文本理解很肤浅,教学就很难深入。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以前是无知无畏,等到深入了解后,觉得很可怕,有时上课就觉得没有底气。所以,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功底,还要有名师引领,有了名师点拨就能够少走弯路。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小语教材满意吗?

薛法根:我们学校现在使用三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总的来说还算满意,各有千秋吧。如果说教材的不足,有三点意见:一是我觉得现在教材中有些选文的品位不够,一些应景性的东西应该删掉,要让学生看到他这个年龄阶段最好的东西。第二个,每篇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实际上是把文本最重要的教学价值提炼出来。因此,练习题的体例应该便教利学,但现在只在文本思想内容或者说主题上有所提示,没有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提示,思考空间很狭,价值不大。还有就是教材编写时,各方不要刻意回避,不应该某个名篇你选了我就不用,为了强调特色,把人家好的东西,应该采纳的也回避了,这样不好。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小语教改? 薛法根:我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小语教学已经20年了。我感觉这20年小语教学走了这样一条路:上世纪90年代时语言文字训练很扎实,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定性非常准确。这是对的,但后来训练越来越机械僵化。所以课改非常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强调人文性,强调实践性,这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但过犹不及,很快出现了人文泛滥,所以又有人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学习。总的来说,这些年的小语教学改革总是在摇摆中缓慢前进,在争议中逐步完善,这是个好现象。现在大家开始关注日常课堂,开展了常态课堂的研究,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说课改必须要提课标。课标有三大好处:一是的确解放了思想,使我们对语文这一课程的认识更加丰富,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认识语文教学,更有时代感;二是拓展了教学思路,以前语文课讲读为主,现在有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对一线教师很有启发;三是注重了课外阅读语文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大语文观,这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好处。

但现在的小语课标也有很多问题,操作性不强。比如年段教学目标不清晰,三维教学目标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应怎么办„„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但现在没有哪个教研部门在实实在在研究,而是把课标的解读扔给了一线语文老师,我们苦不堪言。没有哪个数学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也没有哪个物理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因为他们的教材、课标都很清晰。而语文不行,语文老师需要自己开发教学内容。希望小语课标能够尽快细化,清晰起来,可操作可评价。课标厚一点没关系,厚了我们才能选择。

钱梦龙: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钱梦龙,1931年2月生,语文特级教师,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钱梦龙:从学科教学目标的角度讲,语文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概括了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对母语的情感态度;二是语文(读写听说)能力;三是语文知识;四是文字审美趣味和能力;五是文化视野。

我们国家以前什么都要“突出政治”,语文教学也不能幸免。现在语文教学是“突出人文”,其实人文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突出人文”是“突出政治”的变种,是“突出政治”的余威。一直以来,加在语文教学上的要求太多了,领导的意图是要把很多的东西,思想、品德、政治、道德等都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些东西要不要涉及?肯定要,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语文教学必然会涉及这些方面。问题是,同时要顾及这么多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不堪重负。这些教育目标,应该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教材编写来体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读书,学生在走入文本、感悟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没有必要把思想、政治、道德这些都纳入到语文素养中去。

中国教师报:请概括性地介绍一下你的语文教学方法? 钱梦龙:我的方法叫导读法,这是我对自己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总结。“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是导读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窦爱君老师编写的《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一书。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会读书了,思想、道德等这些自然也上去了。我初中毕业不久就失学了,靠什么打下的精神底子?无非是通过阅读,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与道德高尚的人对话,在阅读过程中,精神底子、精神面貌受到感染,人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当了语文老师之后,我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钱梦龙:以前倒真没有什么困惑,现在倒是有点了。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我们有些人对语文教学的阐释有点过度了,我们语文教学本来已经有的经验、好的传统被解构了。在有的人眼里,连叶圣陶都成了阻碍语文教学的绊脚石。有人武断地认为所有语文教师都不合格,都要重新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行政力量强行推进课改,对此我很忧虑。

中国教师报:你感觉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什么问题? 钱梦龙:现在是两张皮。展示课,公开课,大半是表演,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艺,不是常态课。常态课呢,主要是应试课,为了考分,不管什么教学规律。新课标制定了,除了少数真正对语文教学感兴趣的教师,没有几个教师按这个上课的。除非是为了发表文章,才拿起新课标摘一点时髦的话。平时上课,新课标就像以前的教学大纲,对一般老师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路归路桥归桥。这说明什么?课标脱离教学实际,课标抛弃了广大教师,教师也有理由抛弃你。

制定课标本身是好事。但我对现在的课标不太满意,严格地说,这不是课标,其实还是教学大纲。课标就好比是企业的产品标准,应该规定得非常具体、非常详细,对教师日常教学、考试命题各方面都有制约,人家拿来就可以对比、运用,不需要解读的。现在呢,课标解读的书满飞天,各人解释还不一样,莫衷一是,这怎么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当然,起步阶段,我们也不能要求过高,但是希望课标制定者能够实事求是,不要自我感觉太好,多听听各方意见,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完善。

中国教师报:你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钱梦龙:对教改我是非常支持的。上世纪80年代,我是第一个搞教改的,“学生为主体”就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当时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意识,上课是“目中无人”的情况很普遍。所以,我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但不能代替学生。

现在的教改我觉得太洋化了,缺少中国元素、民族元素,特别是语文教改。母语教学,完全用洋化的思想和方法教民族语言,把母语教学的传统全丢掉了,这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学美国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语文教学,学不像。他们是把学和语言分开教学的,语言课学习语法规则、拼写方法、一般的语言表达,文学课,按历史选取作品,让学生读经典。我们的语文课既要学文学,又要学语言文字。现在又突出人文,轻视知识。一门课程没有知识框架支撑,叫什么课程?这样的导向是值得忧虑的。

这些年的教改成绩还是有的,但总的来说比较浮夸,口号喊得多,实际教学还是应试那一套。应试压力甚至已经转移到小学阶段,连幼儿园都在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下向小学教学靠拢了。

很多教育问题,不是仅靠教育内部本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为语文教学做点事吧。

李镇西:语文教学最富个性魅力

李镇西,1958年8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您认为中学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李镇西:这个不好一概而论,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学生年龄不同,从语文中获取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说,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学会倾听,学会阅读,学会交际;再往更深层次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我认为,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一定是感情充沛的性情中人,这样的人不会对周围的人和事麻木不仁,而是既关注自己,也关注别人,关注社会和自然。当然,还不仅仅是充沛的感情,还应该有充实的思想。语文还应该激荡人的心灵,点燃人的思想。因此,由近至远,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情感和思想四个方面。当然,教学中这几个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中国教师报:你认为上好语文课最重要的是什么?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

李镇西:上好语文课,需要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技巧,比如课堂导入设计,教学语言的艺术,更重要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智慧的教师应该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学。现在中学语文课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语文味,在不少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学还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应试为根本目标,甚至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化学课,比如强调让学生画知识树、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因此现在缺少感染力、冲击力强的语文课,缺少催人泪下的语文课。虽然课堂中多了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其实学生所说的还是教师设定的答案,教师也不希望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划定的范围。这种“伪对话”现在相当普遍,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实。

这些问题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文化储备有关系。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文学、思想、科技等领域在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人。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没有教参就不会上课,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一个水平,上课时捉襟见肘,自然不受学生欢迎。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李镇西:要说最大的困惑,还是我的的语文教学和学生过去所受语文教学脱节,也和社会的语文环境脱节。我教的都是中学生,可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很片面,更多还是把语文理解为仅仅是知识,阅读和写作都很公式化,没有灵气。不是说所有学生都这样,但的确相当多的学生如此,因此,每当我接手新生,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转变他们对教育学习的观念。另外,我们社会的语文环境太差,满街到处都是错别字,许多流行歌词也是病句很多,整个社会没有阅读的氛围,这都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又比如学校要建设书香校园,但很多学生家长从来就不读书,自然也不会支持。还有,我现在努力追求如何将语文课上得更潇洒些。我一直主张语文课要上得轻松、潇洒。其实,说实话,学生也一直很喜欢我的语文课。有时因为调课,我的课提前了,看到我走进教室,学生会很开心,情不自禁地兴奋地看着我,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越是这样,我就越要追求,让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对得起学生的期待与向往。

中国教师报:你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满意吗?考试是否制约着你的教学?

李镇西:我对教材没太多想法。现在教材多元化了,这是一个好事。现在还是有一些课文不应该作为语文教材,而放到思想政治教材中去更好些。另外我希望教材不要太厚,要给师生留一点自主选择的空间。

说到考试对教学的制约,我有个观点。语文课不像数理化,数理化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会相差很大,而学生的语文成绩往往相差不大。消极一点来说,不管你在语文课上怎么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与其他班级有太大的差距。

如果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考试是不会差的。语文课,最主要的是要打开学生的视野,积淀他们的素养。我很早就提出,初一初

二、高一高二搞素质教育,初三高三搞应试教育,不用担心教改过不了考试关。

再说,现在的考试进步也很大。平时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但如果把时间跨度拉大些,比如你去比较一下1998年与2008年的语文高考题,就很容易发现考试的变化与进步真是很大。就是说,语文考试越来越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了,我们搞语文教学改革,不用担心考试。

中国教师报:你对语文课标怎么看?又如何评价这些年的语文教改?

李镇西:现在大家对课标的争议很大,我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中国这么大,一个课标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不太可能的。课标也不宜搞得太细,太细了反而不好操作,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情况也有差别,教师素养的差别太大,所以课标应该有弹性、灵活性。

我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是和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发展的。1978年我进大学,大学毕业后后就一直当老师,所以我是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进步。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学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一套,写作文就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现在不同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不起的进步,这从教材选编、教法变化等方面也能看得到。课改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现在没有哪个教师再会认同“满堂灌”了,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能接受这个观念,就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现在是一个群星璀灿的时代——名师辈出,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各种教学流派建立。虽然语文教学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认为它正在逼近语文学科的特点,逼近人的心灵。语文教学将是最富个性魅力的精神创造过程。

下载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学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问题(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根据新课标“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精神,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写250个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赏识、鼓励、宽容、理解”促学生发展 东阳市佐村镇中心小学 蒋佳佳 摘要: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 要: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识字的基础任务,学好拼音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

    小学三年语文教学目标(合集)

    1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培养学生在玩中仔细观察的习惯 4、学习怎样把事......

    百年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仅为读经讲经、文字、古诗歌的学习) 初等小学堂: 1、读经讲经其要义在授读经文,字数宜少,使儿童易记。讲解经文宜从浅显,使儿童易解,令圣贤正理深入其心,以......

    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学科规范化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在我市已实施十年,特别是2010年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以来,经过实践与努力,我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