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多元智能教育:数学智能课程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地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的课程管理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表明国家课程计划分成 三个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我国幼儿园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领域和实施原则,再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本园具体课程和教学方法。这就是说,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权利主题和开发主题都是幼儿园。
浙江省教育厅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新世纪初,重新组织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一期学习了国家教育不颁发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施行)》,总结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编写了《幼儿园课程指导》。
但我们看到《幼儿园课程指导》的教育活动设计部分,基本上属于预成课程范围,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还要适时地生成出新的相关的教育活动。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儿童早期教育和学习提供了广阔发展的蓝图。早期教育的实施在于沿着多元智能的方向,有层次地、分结构地为儿童创设多元的、丰富的、有秩序的环境,满足儿童智能发展的选择,这将促进儿童早期多元化发展,使其优势智能得到支持,其弱项智能得到重视。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教育,已将多元智能理论列入教育的实验课程中,纳入各种教育环境中并开始了全面的推广。
为此,我们以《幼儿园课程指导》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幼儿园实际,在中班两个实验班开设逻辑-数学智能课程,并进行一学年的研究,探讨幼儿逻辑-数学智能开发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根据每个幼儿的智能差异,从小培养进行个别教育,发挥智能优势。
(二)研究的目的1、通过逻辑-数学智能课程的研究,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数学能力和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
2、激发幼儿逻辑-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促使幼儿好问、好追究、爱分析、爱假设、爱验证。
3、开发出一套的逻辑-数学智能培养的操作材料。
(三)研究的意义
逻辑-数学智能是一种变向理性思考的智慧,逻辑-数学智能强势的人有明显的理性色彩,发展这种智能有利于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态度,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抽象现和条理。本研究利于逻辑-数学智能发展有优势的幼儿得到有效的开发,而且操作性强,便于更多的家庭对孩子进行智能培养。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说明数概念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能直接教会幼儿的,通过幼儿动作的建构、动作内化、发明来学会数概念的。为此幼儿数教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幼儿的动为主,但这并布放弃几十年幼儿数学教育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等。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于1995年建立了正式与非正式数教育最优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试图通过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教育符合幼儿认知心理和学习特点,启蒙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教育具有促进全面发展和面向每一位幼儿的鲜明特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适时引导与幼儿主动的学形成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过程。正式与非正式数教育最优化教学模式提出的假设经过三年小、中、大年龄的实验验证,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案。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曹中平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操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中指出,幼儿数学操作学习要与言语统一,教育主题与学习主题统一,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统一,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这些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特点
1、本课题是自下而上的研究。
课程目标的制定从问题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幼教实践出发,从幼儿发展之可能性出发,更关注幼教实践,更突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题地位,这利于幼教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本课题采用的研究取向是行动研究。
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地实践者,而且是带有批评、反思眼光的研究者。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出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成立的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其研究也发现人类具有八种智力潜能,均有着大脑区域的定位功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认为儿童时期有着多元智能的天赋,他们在日常的活动中很自然地运用着多元智能探索周围世界。
2、儿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3-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只有在动作内化并在头脑中产生思维顺向、逆向、分散、收敛性思维时,头脑里的表象才能活起来,他们的逻辑推理才会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皮亚杰提出幼儿阶段掌握逻辑数理经验的特点是需要实际的操作与发展。并且需要通过成人的讲解与传授,这类知识的特点是约定俗成的。对这两类知识的学习影提供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幼儿更顺利地掌握。
3、发展的心理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心里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幼儿期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到幼儿后期,逻辑思维有所发展,但仍然是半逻辑的。但这并不是说幼儿时期逻辑思维的发展没有意义,相反,这是逻辑思维奠基的重要时期。思维的发展是有进程的,前阶段的思维充分发展了,有利于后阶段思维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以幼儿园中班12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
实验班对照班
中二班中四班中一班中三班
30名30名30名30名
课题研究以中班数学智能课程设置及中班幼儿数学智能提高为研究范围。
(二)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界定
本课程对智能的定义是: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地能力;寻求特定问题地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地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做出有价值地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能指人能有效地运用数字、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地能力。儿童地表现是喜欢数学和科学类的课程,常常自己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对新的学科发展感兴趣,喜欢发现别人言谈行为的逻辑型缺陷,喜欢下棋和玩思考性的玩具。
逻辑-数学智能课程所认同的课程概念是在幼儿园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园内外学习经验或活动。
2、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的教育目标
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总的教育目标是热爱数学、开发潜能。有三个方面组成,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涉及以下能力培养:运算能力,包括对数学感兴趣、擅长统计、喜欢测量;推理能力,包括善于归类、善于定量分析、善于发现规律;质疑和验证能力,包括好奇好问、探求实证。
3、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的教育内容
(1)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教育内容设计的原则是
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兴趣性原则,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性原则,训练活动的设计对孩子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2)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的教育内容
主要有:亲近数学,利用文学作品和做游戏;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操作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思维;智力游戏,发展观察力的游戏、发展灵活性的游戏、发展逻辑性的游戏;脑筋急转弯;棋牌乐园;发现规律,发现序列的规律、发现自然界的规律。
4、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的实施
本课题在实施中的做法是从教育现场出发取向,根据教育现场中发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以及创编,是一个行动研究。而且采用的教育模式是个性发展教育模式,注重培育幼儿的情感,而不是控制幼儿的活动,注重长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短期的目标与内容。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初步形成中班逻辑-数学智能课程模式,幼儿的逻辑-数学智能油明显的提高,具体通过实验的前后测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来表现。而且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果。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研究成果有:情报综述、测查报告
2、实施阶段研究成果有:手指训练歌谣集、训练玩具集、研究小论文、个案分析
3、总结阶段研究成果:教科研成果报告、研究论文
四、初期研究成果与研究措施
(一)初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负责人,在儿童逻辑-数学智能培养上,对自己的儿子倪一柳进行4年多的个案追踪研究,创设的利用麻将、围棋、钢琴等对幼儿进行数学智能开发方法独特,简单易操作,得较明显的效果,许多家长前来咨询早期教育的成功经验。在荣怀亲子园的全脑开发班中推出的聪明时间,通过宝宝接触直观的教具和亲子操作,培养了孩子独立、专注、协调、有序的能力。
(二)研究措施
1、以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班教育活动设计》为指导,结合我园的实际,进行中班逻辑-数学智能活动设计。
2、实验班每周增设1节中班逻辑-数学智能活动。对照班控制变量,按省编教材进行,不增设1节中班逻辑-数学智能活动。
3、实验班开设逻辑-数学智能兴趣小组,抽取实验班逻辑-数学智能发展较好的15名幼儿组成。
4、实验班创设逻辑-数学智能角,为实验幼儿提供智能开发的环境和操作场所。
5、创设逻辑-数学智能发展的生态环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促发幼儿的疑问,鼓励幼儿好奇、好问。创设动手、动脑的氛围与环境,让幼儿喜欢操作、喜欢动脑筋,特别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提供操作的支持,有充足的操作材料,有必要的操作时间与空间。教师、家长以同伴、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操作与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同时采用测验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经验总结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在实施过程种进行调整使之更加完善。
开始阶段主要采用情报研究方法,用于概念的鉴定及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文卷法。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采用定兴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人员分工
(一)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时间为2003年3月-8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
2、理论学习,收集资料。
3、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为2003年9月-2004年6月)
1、课题的开题论证。
2、制定逻辑-数学智能测查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前测,并对测查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进行课程的实施研究。
4、运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形成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时间为2004年7月-9月)
1、运用逻辑-数学智能测查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后测。
2、对测试获得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对实施过程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总结,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二)人员分工
刘设珍:负责课题的设计、指导、实施,撰写研究报告。
张雪鸿:负责课题的指导。
金玮靖:负责课题的协调。
叶淑琴、金方燕、宋波、金娟:负责课题的实施。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负责人刘设珍,是荣怀艺术幼儿园园长助理,分管教科研工作,是幼儿园省级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毕业于浙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会员,浙江省心理学会会员,市级教科研先进个人。教科研成果多次在市级、省级、国家级获奖和发表,在浙江省首次幼教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1999年获地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参与地市级教育局主编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地编写工作。
课题组成员张雪鸿,是荣怀艺术幼儿园园长,负责的《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幼儿音乐智能的实验研究》课题,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2003年规划课题。本课题的逻辑-数学智能和音乐智能都属于加德拿多元智能理论的一部分。省级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已有的实践成果和经验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
幼儿园还加强教师教科研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研究的实际操作水平,教科研整体水平提高快,因而也为课题开展提供可能。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教研领导,为课题会诊把脉,为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篇:多元智能教育:智能是完全独立的吗
问:智能测试依赖于对每一种智能机理细微和完全的了解。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还没有给出每一种智能如何运作的解释,如何设计它们的测试呢?
答:你说的不错,到目前为止多元智能理论所注意的仅仅是能力的辨认和描述,而不是智能的结构和功能。原则上说,没有理由说不能采用信息处理的方法来辨认每一种智能以及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费时费力的工作。当然,在辨认时需要弄清每种智能的结合方式。我相信每一种智能可操作的定义及辨别步骤都不难得出或完成,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工作。
(见第二篇)我体会到作出个人智能的准确定义和有效的评估步骤,可能是非常困难的。这困难在于,提出的定义和步骤既要有独创性,又不能脱离那些智能所限定的范围,同时还要经得起各种客观的检验。不过这些困难不能成为忽视这项工作的理由,过去几十年里,这种实践在主流心理学中一直扮演主要角色。
问:智能必须完全独立吗?
答:如果不同的智能之间完全独立,无论从概念上看还是从生物学上看,智能的理论就简单了。但是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可以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智能不会相互重叠或相互关联得更为紧密。
智能彼此独立是研究时的一个假设,只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否则会过早地回到以前的结论,认为两种智能有相关性,到后来才发现这个结论是人为的或受特定文化背景的束缚产生的。
问:你对人们一向认为数学智能与音乐智能相关的观点有何看法?
答:具有数学天赋的人通常对音乐有相当的兴趣。大约这是因为他们易于被任何形式的模型或规律所吸引,而音乐本身为数学头脑提供了这方面的肥沃土壤。不过和我谈过的音乐家都认为:数学家对音乐的兴趣,都不在于音乐的本身,而在怎样演奏一首乐曲,如何表现它的深层次结构和感情对比。人们必须小心,不要将兴趣和专长混为一谈,也可能这种对音乐的兴趣与数学智能有关。要注意的是,音乐家对数学并不一定比对舞蹈或外语更有兴趣。相对来说,数学家(或其它科学家)似乎易于被音乐所吸引。
问:是否有些能力如记忆,可以横跨不同的智能?
答:我对记忆力与所记忆的内容无关的说法持怀疑观点。已有许多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空间记忆、面孔记忆、形体记忆或音乐记忆与语言记忆都是分开的。我们应该知道,一般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好,只是指他或她善于记住语言或文字的内容。我们通常不会认为能记住一首乐曲、舞蹈的动作或去商店的路是记忆力好的表现。其实以上每一个过程都与记忆有关,且可能都有不同的机理。
问:多元智能理论概述了几种独立的能力,却没有讨论如何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人的协调的行为。如果没有领导者或“主角”,多种多样且各自独立的智能怎样有效地起作用呢?
答:不设定起主要作用的智能,对于理论较为有利。起码这个理论会比较简单,而且不必反复解释谁是“主角”。还有,多种智能中的主角对于这理论并非必不可少。例如,一个委员会没有主管也可能工作得很好。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抒情诗人奥斯卡·哈默斯坦(OscarHammerstein)分不清以谁为主也照样合作得很好。
然而同时也应该看到,根据平时生活的经验,许多人都能够估量自己的智能并能将它们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使用。也许这就是自我感觉的一部分。我认为它是自我认识智能的外在表现,是受其它智能,如语言智能或逻辑智能影响的。在我们这个以个人为单元的社会里,人们自己设计自己,自己向自己“咨询”。当然这件事也可能由别人来做,如超常儿童的母亲就替孩子设计前途。在许多所谓的“学科”里,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也在这么做。社会中常常出现的这种似乎必须有“领导”或“主角”的观念,实际只是人们的自我感觉,它不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然也可以有像杰里·福多尔(Jerry Fodor)和其它人所命名的“幕后的主角”,以避免条理混乱,并发布不同心理功能的命令,但不能作出任何真正被授权的“领导者”所作出的重大决定。若要多元智能理论中出现这样的机制,也没有什么难处。
问:不过确实有一种普遍的能力叫“批判性的思维”(critical thinking),我们的学校正在寻求发展它。同时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它也是一种特定的最重要的能力,对不对?
答:这与刚才讨论“主角”的情形差不多,我倾向于承认批判性思维的存在和诱惑力。确实,我欣赏能够以批判的眼光分析国际大事和文学作品的人,也欣赏那些敢于怀疑自己或同行所做的工作的人。我的确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能表现出这方面的能力。
虽然在一般性的论述中,“批判性的思维”这个词很有用,但千万别误以为这是人类认知中一个特殊的、可以分割的部分。我认为,如同以上谈到过的有关记忆和明显的“包容一切”的能力等问题一样,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批判性思考存在的疑点。相反,人类能力的任何一个特定领域,都需要自己单独的批判性思考。音乐家、生物分类学家、考古学家、计算机程序员和文学评论家都很看重批判性思考。但是,分析一首赋格曲的思维与划分动物种群、评论一首诗、修改一个程序、编导设计并分析一个新舞蹈的思维是不同的。没有理由认为在一个领域里批判思维的训练会在另外一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一个人需要发展与特定的领域有关的批判思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每一领域都有其特殊的思维逻辑。
一些思维的习惯,如掌握时间、考虑替代方案、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成果、预测它人的未来等等,在各个领域都是有用的。我当然希望尽早地、广泛地培养这些心理习惯。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批判性思维的每一种形式,都应该分别在可能适合这种形式的领域内实践。即使是普通的思维方式,要期待人类个体通晓如何将其做跨领域转换,也是不实际的。因此,开一门“独立存在”的批判性思维课;或者在历史课上讲授批判性思维,却希望它会神奇地应用于数学或音乐课,都没有什么意义。相反,我相信只有在每一相关的教室里和练习中,都反复地、有意识地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才有可能出现更普遍的、更理想的效果,如使学生拥有“举一反三”或“批判性地借鉴他人观点”的能力。
问:智能和学习方法或工作方式是一回事吗?
答:无疑多元智能理论所说的智能,与教育家们说的不同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有类似的地方。例如,他们中许多人也谈到空间方法和语言方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与侧重方法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同。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我最初研究的,是人对这个世界不同种类的信息,如语言,数字或其它人产生的反应(或没有反应)。我认为人类的知觉和记忆等能力对不同的智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模式。对于某一个人,空间信息的记忆可能好于或差于对音乐信息的记忆。人们在谈论学习方法的时候,往往希望能找到在所有领域内或内容上都有有效的方法:即存在着在音乐领域和数学领域里都能深思熟虑的人,或者在物理学研究中和绘画时都能成材的人。
多彩光谱项目的研究(见第六章)只对一种方法和特征提出了怀疑,这造成了更复杂的局面。孩子们可能会对一种信息显现出一种特征、类型或方法(例如在音乐王国里激情澎湃),对另一种信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如玩拼图游戏时沉思)。为了确定哪一种方法与特定的内容相关联,哪一种可横跨不同领域,至少要对同一个体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才能辨别其方法和内容。
第三篇:体智能课程
体智能课程
一:好玩的滑溜布
自带器材
目标:
1、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
2、提高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二:袋鼠跳
自带器材
目标:
1、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以及双脚跳跃的能力。
2、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
三:速度我最快
目标:
1、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以及如何跑步
2、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轮胎
目标:
1、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及手臂力量
2、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不同的游戏玩法
五:七彩世界
自带器材 目标:
1、锻炼幼儿手的握力以及手臂力量
2、幼儿能愉快的参与游戏。
六:抛球
目标:
1、让幼儿掌握双手抛球的动作。
七:椅子
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
八:空气棒
自带器材 目标:
1、锻炼幼儿下蹲的能力以及腿部力量。
第四篇: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 课改教研
加入时间:2008-4-11 16:16:19
点击:255
一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是人类现阶段认识水平的体现。道家的道生万物和由无极到太极的理论;儒学的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以及因材施教思想;西方从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观念;产婆术和尊重个性主张;全息论和量子力学等的借鉴。心理,生理,脑科学(人脑八大分区),人类学,生物学,教育学,医学等研究成果----由社会现象和社会实际反观智能思想,并有所改造和运用。
东西方对话: 依托前人的智慧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殊途同归。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概念及相关理论。核心是-----促进教育者对学习者的理解,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理解。不同智能的组合形成个性差异(潜质、起点、学习加速度、方式、效果、发展空间、评价角度等),进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包括学习、探究、发现、交流与合作,引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换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推进理论探索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
加德纳教授的贡献:创造核心概念和相关的理论框架及开放的和可拓展的系统。
二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比较:
1.传统智力(智能):指以逻辑,数学和语言表达为核心的能力.认为是一元或是二元的;可以用一种量化的方式适当地加以描述;不注重其迁移变化;用以对学生分层分类并预测其能否成功。
2.多元智能: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有效产品的能力.认为智能可以发展迁移,以不同方式展现,存在于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以探索学习者各种成功的可能性。
关注点或原则:解决现实生活中个人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或提供个人所属文化所看重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从以传授知识为本的传统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新模式(新旧兼容而非对立)呼唤学习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之终身受益。
三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八种智能(现阶段的认识)
1言语、语言智能:听说读写,顺利高效描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相关人群: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政治领袖,如莎士比亚、丘吉尔等。逻辑、数理智能:运算推理,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等敏感,并善于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相关人群: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3视觉、空间智能: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接此表达思想,善于运用线条形状结构色彩空间关系及平面和立体图形表现的能力。相关人群: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及军事战略家等,如达芬奇、毕加索等。
4音乐、节奏智能: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对节奏音调旋律敏感,并通过作曲演唱演奏指挥等表达音乐的能力。相关人群:作曲家指挥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等,如莫扎特、贝多芬等。
5身体、动觉智能:运用控制四肢及躯干作出适当反应,并能以此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关人群: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魔术师发明家等,如乔丹、杨丽萍等。
6人际交往智能:与人相处交往,察觉体验他人情感情绪意图,并作适宜反应的能力。相关人群:教师律师主持人公关人员管理者政治家等,如甘地、马丁•路德•金等。
7自知、自省智能:认识洞察反省自身,对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等有认识和评价,并能依此形成自尊自律自制及分析判断和叙述的能力。相关人群:哲学家文学家律师等,如柏拉图、黑格尔等。
8自然观察智能:辨别生物及自然界特征的敏感能力。相关人群:植物学家厨师等,如达尔文等。
四 思想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分而有合,合而有分----律师、政治家等。
整体认知-----东方式的思维,关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克隆、全息理论--刘克苏《大圆若缺》)。
开放和拓展的前景巨大,关注相关的基础研究----心理学、医学、脑科学、神经病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以及人类的生存条件、学习需求、传播技术等的不断变化。
视角的变化与调整----教育教学、学习、培训、生活、工作、组织、评价等,对所有人的生存和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历史的发展----在破与立的博弈中,在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中前进。
五 从一元二元到多元的联想
从传统到学习型社会,多元智能蕴涵现代教育创新理念。
(一)多元学生与多元学习方式
“差生”的潜力,布鲁姆: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挫折积累过多,教师未能给予积极有效和适宜的帮助是主要原因。弱智天才问题
;
明显的指向性 ;
破坏性学习的价值及“差生”的引导(浪子回头金不换)。长于听力、视力、动手、想象等不同学习能力的现象。
(二)多元教学方法
宜者为佳,山珍不能顿顿吃,因人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前学习(导学)”概念的提出。
(三)多元之间的分与合 ; 不同组合形成不同个性和特点(回归真实、本然,不被任何理论和观念所局限)。
教与学的对应;形成回路循环上升;课程改革中的“统合”理论,钱学森—白天佑“大成教育”
人脑本身有整体协调互动的功能,人为拆分不科学。
(四)多元效果与多元发展方向
“差生”成因分析:评价导向,管理封闭,自我暗示。
开放与多元的标准,“低起点----多落点高落点”的辩证法。剪纸启发。
(五)学习型社会的理念
技术保证;需求多元;制度创新;学习的社会化。
六 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与相关问题
知识论;方法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体系等的建设与完善
编制参与者的多元性与共识的形成。
任务驱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认识整体
(二)注重实效与学习者的实际
养蚕的体验-----多科教学的组合,数学与语文和德育
教学因素方法等的多元组合:景山学校----人脑电脑+网络,自主探索+合作。情境实践+体验,整合创新+开拓。
(三)拓展未开垦的领域
“差生”用武之地;学习与培训概念的引入;教学资源;把握“校情”及校本化问题;“强手棋”与“投资理财”学习等。
(四)关于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或“双主体”)
纵向指导(师生间学科内)与横向迁移(同学间学科间),找出便于理解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语,学习的起点所在、潜能所在)学生有自己的习惯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与个性化指导、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互补。
(五)评价:质量观和评价观的转变
单一分数展示才能(各种活动比赛)鼓励自主学习和发展,[中学生过节送“题卡”]不做终结性考试测验,注重过程、态度评价讲求实际,承受“不完整课堂”的存在价值(科学课的中外比较,爱迪生的电灯实验数百次)。
七 实践与运用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材的拓展(资源)
课程教材资源的可拓展性。校本和生本的概念。融入学习化社会。
(二)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拓展(经营)
法无定法 ;注重提问和假设;方法指导下的八仙过海 ;少则得多则惑,外国学校的“大作业” 学习的辩证法,研究性学习的渗透问题 ;一所学校四种课堂; 向学生学习。
(三)教学效果的拓展(效率)
低起点,难点后移,高落点和多落点; 开放性答案 ; 从教会、学会;传统、开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面向全体、个性化教学 ;教学时间和途径(实践活动)的灵活性。
需要教学管理和评价的改善。资源;经营;效率------创新的关键词。
(四)学习咨询-----更多的潜在学习课程
(五)教师自我完善----被动被扶持与主动求发展,最大的发展瓶颈不是经费和设备,而是观念和体制。
八、多元智能理论的普遍价值及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每一个人学习、教学、生存、发展、工作、事业等的普遍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教师素质的多元拓展
1999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有《未来教师素质》一文可做一家之言供参考,提出了12种所需素质:
1、学生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2、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者
3、课程教学设计者(校本课程及“校本化”改造)
4、媒体资源咨询顾问
5、咨讯及学习资源提供者
6、团体工作指导者(合作学习等)
7、团体沟通指导者(倾听、协调)
8、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指导者
9、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10、公共关系行家
11、社会工作者(不是书呆子、懂得社会运做)
12、未来学思想者(理想、预测、揭示规律的指导)。
应该指出:人类对多元智能的探索远远没有完结,并需要我们
共同为之探索,作出奉献,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丰富它。做为教育工作者,能否从多元智能理论里面悟出道理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迪,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现实。
第五篇:小班多元智能课程活动教案
小班多元智能课程活动教案
活动一 丰富多彩的餐单
1、培养幼儿均衡的饮食习惯。
2、复习统计的概念。
3、认识蔬菜、瓜和豆。
1、各种蔬菜卡片及实物。
2、课前教师带幼儿到蔬菜超市。
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我们组织了一次逛蔬菜超市活动。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获得了许多蔬菜知识。浩浩说:“老师,青椒的头是尖尖的”。杰杰说:“菠菜和油菜的叶子都是绿的,但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小瑜说:“西红柿我们吃的是她的果实”。魏国雨说“大白菜和卷心菜的个子不一样高,我们吃的是它的叶子”„„„..看到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便赶紧引导他们,向他们讲解:各种蔬菜的特征以及食用方式,让幼儿知道了许多的课外知识。每人一张蔬菜统计单,请幼儿在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上面涂色,从此表就可以看出幼儿的饮食习惯。并告诉幼儿春天来到了,这个季节是小朋友身体长的最快的季节,我们不能偏食、挑食,这样,小朋友的身体就会很棒。
1、通过让幼儿在愉快的参与中,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来认识各种蔬菜,效果比较好。
2、原教材《七彩菜单》形式比较单调。
活动二 水果宾治
1、比较水果内外的差别。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今天,有四个水果娃娃要到我们班做客,请他们分别自我介绍”。
1、出示橙子:我的名字叫橙子,外穿桔黄的衣服,英文名字orange 我非常能吃,所以我的身体很胖,圆圆的,象一个大皮球。
2、出示木瓜:你们听过故事《咕咚来了》,讲的就是我,你们别小看我,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你生气了,喝我泡的水,包你消气。
3、出示香蕉:我的名字叫香蕉,我最喜欢黄色,我经常穿黄颜色的裙子,我的身体弯弯的,像不像一艘小船。
4、出示苹果:apple apple苹果,苹果apple圆又红,说的就是我,真不好意思,我脸又红了。利用拟人化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四种水果的外表,教师切开四种水果,让幼儿品尝其味道,并说出它们的内外的差别。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水果宾治,每位幼儿一把塑料刀和水果,把水果切成块放在杯子里,倒进糖水,就做成了水果宾治。
幼儿对四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都有了一些了解。
2、原教材《水果宾治》的活动过程没有趣味性。
活动三 水果核画
1、锻炼观察力
2、认识有些水果有核
3、喜欢创作
4、发挥想象力
1、复习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学习跟音乐节拍进行活动
3、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4、喜欢说儿歌。
教师:刚才,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一封信,果园里要开水果联欢会,邀请我们去参加,教师做开车样,和幼儿一起去参加联欢会,每位幼儿扮演一种蔬菜和水果,各自介绍自己的形状、颜色、味道。如梨,我的名字叫pear 梨,长的像一个小葫芦,黄黄的衣服,把我打扮,只是身上长了一些小斑点,怎么办呢?我的味道酸中带甜,榨出来的梨汁可好喝了,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吧„..各种水果蔬菜逐一介绍,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节拍说儿歌《蔬菜水果颜色多》,并随音乐节拍做动作。
我把原教材中的活动4活动5结合到此活动中,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这4个活动,让幼儿对水果蔬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蔬菜各自的形状、颜色、味道及其营养,又能根据各自的果核,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画面,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操作力、创造力。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把苹果核、橙核分别放在盘子里,请幼儿辨别,让他们仔细观察形状、颜色,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看看这些果核象什么?能做什么?能不能创造出一幅画来,幼儿操作,可以画也可以粘贴。
2、出示桃、草莓,请幼儿猜它们有核吗/幼儿用小刀开桃和草莓,亲自验证有无果核,有核和无核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3、教师讲解,吃有核水果时,要注意那些事项,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业栏中。
幼儿更易了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