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理财教育及课程研究(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8:1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理财教育及课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理财教育及课程研究》。

第一篇:中小学理财教育及课程研究

中小学理财教育课程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生存与竞争已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而金钱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工具,对金钱的管理早已变成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财教育也就变得愈来愈重要。而现在学生也是主要的消费者,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同时社会也高度关注学生的消费。所以中小学生的理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小学生的理财教育,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我们国内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也还很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考察,力图从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入手,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传授一种实用的生活技能。同时也能揭示相关问题,从而引发人们对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关注。

关键词:理财教育;中小学生;消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体会过生活拮据的滋味,只知道缺什么就让父母给买什么,父母往往也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也从来不限制孩子用钱,平时只要孩子要钱,她就给了,有调查表明近四成中小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上,而通过对零用钱进行分档调查,有61.7%的中学生每月零用钱(不含伙食费)在“50元以下”;其次是“50元-150元”,占26.7%;再次是“150元-250元”,占6.8%;最后是“250元以上”,占4.8%。中学生对零用钱的使用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在问及“父母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给零用钱时”,有55.2%的被调查者表示,“要在问明情况后才给零用钱”; 36.7% 的被调查者表示“每月固定时间会拿到固定数额的零用钱”;29.4% 的人表示父母平时给零用钱是“随要随给”;22.3%的人表示“取得好成绩或受到学校奖励时给”时家长会给零用钱;14.1%的人是家长“想到时给”;7.7%的则是“做家务后就给”。可见,了解零用钱去向后才给孩子零用钱的父母比例仅刚过一半,部分家长把零用钱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奖励和激励,甚至有近三成的父母会“随要随给”,近一成半的家长“想到时给”。这不禁使我们担心,处在高速成长期的中学生们能否使用好父母给的零用钱,孩子们零用钱的使用应该由谁来指导。

有时候甚至孩子并没有开口,父母就已经给买好了。而且追求名牌,追求时尚,别人有什么,自己也一定要有什么。以至于孩子现在对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概念里,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理财很重要。再看看国外中小学的理财教育,他们早已将理财课程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英国政府从2011年秋季开始,将储蓄和理财定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导致现在的家长都不怎么限制孩子身上的钱,而且还惯着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从而导致了孩子的理财能力相对欠缺,买东西也不会货比三家,完全按照个人喜欢,消费也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最主要的是,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传授一种实用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学会用最少的钱满足自己最大的心理满足感,在学习理财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逻辑能力。这比用金钱去满足他们的愿望要好的多,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熟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 ,由学校实施的旨在使学生养成,其实施途径主要是学科教学、理财活动教学和家校合作。实施理财教育 ,有利于使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与财富的关系 ,深入理解社会生活 ,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 ,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也有助于中小学生发展多种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知道钱是从哪儿来的,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2、通过对金钱概念的理解,了解什么是消费,并且做到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消费,跟风,攀比等现象的发生。

3、有了正确的金钱观,了解什么是消费后,要学会理财

4、有正确的理财意识 ,具备理财的基础知识、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教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如:

1、文献研究法:查阅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应用有关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摘抄,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2、调查研究法:对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班级教学现状作调查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途经

主要是从家长和学校两方面来实施:

一,家长应加强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我们知道,如果孩子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而不需自己操心,那么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奢侈品,不能区别想要的是否真的就是需要的。并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超乎人们想象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最初主要是来源于家长。很多家长本身就铺张浪费,喜欢炫耀,爱慕虚荣,结果孩子无形中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因此,好的家长要自己学会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2.家长不要滥给孩子零花钱,并且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消费需要,据此给孩子合适的零花钱,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孩子在消费方面是有节制的。此外,家长还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是孩子金钱的重要来源之一,家长可以给孩子

留一部分压岁钱,或者都留给孩子,但是要跟孩子一起计划花费压岁钱,指导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消费。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孩子,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孩子合理地花钱。再者,如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并且允许他们把这些钱积攒起来自由支配,那么你就可以给他们一个学习理财的机会,让他自己选择并决定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不仅能培养孩子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他们独立自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等他们再长大一些,还可以让他参与到家庭理财活动当中来,做一做小管家。

3.家长应多跟孩子交流,教孩子正确地交友。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许多孩子都是因为交友不当而变坏的。因此,家长要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交际圈子。一方面,跟孩子交流可以增进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身边朋友的看法,了解孩子是否交了那些爱铺张浪费、喜欢高消费的朋友。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地杜绝那些不良朋友对孩子的影响。

二,学校更要重视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行为教育

1.动员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说明学生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培养学生正确金钱观的重要性。要求家长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帮助子女建立现金收支明细账目。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为子女建立储蓄账户。

2.班队活动教育。(1)定期召开班队会,以学生的“现金收支明细账目”为具体内容进行经济理财教育,使学生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该省。(2)平时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对金钱的认识偏差。通过自己正当的劳动所得,这种金钱的获得是正当的,它是劳动者应该取得的报酬,同时这也反映和表现了他的社会价值。获取这一部分是劳动者的光荣行为。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非法所得,这两种金钱的所得是不合理的。老师应在平时仔细观察学生,及时应对,纠正学生对金钱偏差的认识。

3.实践活动教育。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跟随父母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金钱有初步的认识: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有了钱才能进行建设,各种事业、各种活动都需要钱。钱也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读书娱乐„„事事离不开钱,时时离不开钱。但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最后,全社会也应齐心协力,抵制不良消费行为对小学生的诱惑和腐蚀。严厉打击不法交易行为,禁止向小学生进行数额较大的买卖行为,进一步规范商家的交易行为,坚决禁止少年儿童进网吧、游戏厅、咖啡厅等娱乐休闲场所。小学生正确金钱观念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结束语 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能够了解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并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的努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金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金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通过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财指导,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并且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尽量让他们做到合理消费,不乱花费。培养他们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锻炼他们独立自主和自我控制,不跟风,不攀比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逻辑能力。从而成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教育》《中美理财教育大对比》 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

王卫东 《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杨金祥《中国人的理财教育浅析》

康纪宝,苟燕《讲给中小学生的理财课》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

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 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面!它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实施 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叙 事研究#他们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意义何在#在 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要努力避免那些误区#弄清这 些问题才能保证教师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教 育叙事研究!这种教育故事要成为研究性$文本%必 须有特定的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叙事叙 何事# ,%-.)/*01234567 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帐%”不是简单地把一段 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 意义”也没有必要&教师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 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 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感受和体验到一些难以忘却’ 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令人振奋’激动” 或令人感慨’惊诧“或令人不安’悔恨”等等!诸如 此类的事情“通常表现为某种矛盾’问题!有矛盾’ 有问题”就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因!面对矛盾’问题的 产生就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有一个经历解决矛盾和 问题的过程”也就有一定的结果!这些表现为某种矛 盾’问题的事情“一般说来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事 情!教育叙事自然应该叙述这样的事情!教师要留 意’认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发现并 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撰写自己的教 育故事!就教学方面的问题说”教师可以叙述的事 情“可能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 能是教师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遇到障碍(可能是教师 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教师 的教学机智得到施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在 不断地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一步步提高’走向 成熟& ,8-.)/*09:);?&@> 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应该 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 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 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 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在 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 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好的方式&在 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 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 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倾听者*来说”他 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 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阅读 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 想加以对照“形成了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 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主 动地加入到这类问题的有意识的探索与研究当中&在 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可以体现在叙述文字的字里 行间“更多的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实现&其思考’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某一教育教学 现象的追问“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某种行为的解释” 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阐述“可以是对教育教 学中所产生的某种困惑的说明”可以是一定教育情境 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对日后发生某种类似事情时的 设想”等等& ,A-.)/*0BCDE’(>F=GH

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应该在正确’先进的 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对于叙述者和阅 读者)倾听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深有体会’大!”#$%&$’()*+ 孙启民!“!”#$!“!”“#年 #$!有触动从而花费气力撰写的教育故事!其所具有的 ”研究性#可能很强!在叙述中显示出其在亲身实践 中提炼出来的认识$形成的主张!往往更能够打动 人$感染人!可能使人产生共鸣$受到影响%教育故 事假如受到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支配!对于撰写者来 说就会步入误区!对于阅读者来说则是误导%我们必 须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保 证教育叙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 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 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01 现在各类教育报刊上叙事研究的“文本(明显增 多!有些学校还专门举办)教育故事会(活动%教师 阅读和倾听教育故事的意义和作用并不亚于撰写自己 的教育故事% 234 5*+6,-./01789:;DEFGHIJK 6LM 教师阅读教育刊物上的论文!常常是把它作为一 种学习材料来对待%论文的撰写者总是以令读者信 服$接受其观点作为最大的追求%这样的阅读是必要 的!它有利于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能力的 增强%而阅读$倾听教育故事!则通常感到更实在$ 更切近$更亲切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似乎没有什么 ”权威性(!并不硬性地要求你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是 展现某种过程!表现叙事者个人的某些感受$体验$ 体会$见解$看法而已%惟其如此!阅读和倾听教育 故事时!可以置身其间!好像与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 流与讨论% 如何进行这种交流和讨论*在阅读$倾听故事 时!要边听边想%例如!某一教育故事记叙课堂上发 生的一件事情!阅读时可以不忙读下去!而先去想一 想&类似的事情自己遇到过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 自己的课堂上自己将可能怎样做*人家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在阅读$倾听故事时!要有自己的 分析和认识%一个故事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倾 听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叙述者的议论加以比较%阅 读和倾听教育故事时!还要善于质疑%质疑!就是不!“!”#$!“!”“#年 #$!轻信!不盲从”善于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样也许能 够发现某一特定的教育故事中可能存在着的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局限性等$质疑时要对具体问题做 具体分析“要说明%为什么&”要能够提出自己的看 法“拿出解决某种问题的具体意见!方案来$ %&’()*+,-./012 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广义的教育故事” 它必须有鲜明的研究性“透过叙事显示对教育的诠释 和理解”揭示某种规律“印证某种原则”也时常显示 出教师在困惑中的思考以及思考中的困惑$教师能够 写出这样的教育故事“往往意味着其在认识上有了提 高!在实践上有了突破$所以”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 故事是一种狭义的教育故事$写好这种教育故事的一 个重要前提是’明确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什 么(事实上以下%不是&恰恰是现在中小学教师撰写 教育故事时存在着的误区或问题$ 345 67-.890:,;.?@6A BCD

第三篇: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汇报材料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材料

一、研究背景: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初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2、如何培养并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内容和教法衔接的研究;

4、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阶段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衔接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在初期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阶段研究重点是探讨中小学在教师角色转换、教材、教法、学法及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的对策,并以此来促进师与生双向适应、教与学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本阶段课题研究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

四、具体尝试和探索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提高认识,完成衔接阶段教师角色的转换

1.教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我校每周四的业务学习时间,大家都会集中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延续,做好中小学课程、教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教师责无旁货。2.领导重视,搭建平台,开展校际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支持,为广大教师创设了学习研究的机会。如我们采用了“走出去,带回来”的模式,让一批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并把学习所得及时地与大家交流。同时,我们还采用了“请进来,留下来”的模式,学校邀请专家、中学老师来我校开展讲座,示范课,在这样的校际交流互动中,我们广大的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3.整合资源,有效发挥

(1).我们应该重视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等有效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如我校就在每周五的教研活动时间召集教师集中观看一些专家讲座视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并在观看之后及时进行研讨,使广大教师对中学课程、教学不仅从理论上有新的认识,而且从实际课堂教学上也有新的认识。

(2).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形成角色互换。我校今年招考选调进6位中学教师,他们都是原中学的骨干教师,这为我们开展衔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开展了课堂互换,几位教师上小学课程,另选几位老师上中学课程,在互换交流,互听互评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蹲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共同学习,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及时疏导、调适学生心态,消除学生对中学生活的恐惧感和对中学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实现师与生的双向适应,共同进步。

(二)、正确解读,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

1.每一位教师人手一本课标,都要做到认真研讨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所提出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在理论上架构体系,为衔接教学架设桥梁。2.每一位教师都要通读七年级教材,听七年级教师的授课,了解中学的教学模式,明确小学、初中内容的异同,找准小学、中学教学的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入点,实施课堂教学。

(三)、打破常规,实现教法的衔接。

我们首先要了解七年级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基本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分层次教学,灵活选用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交流等课堂活动。如在我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诗教学,这正是为培养学生到了七年级初步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于是,我们在这一单元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渗透。在些基础上,把第八单元的《伯牙绝弦》也提到这一个单元,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去自主学习,并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组织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未来面临的中学的入门学习。教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不教,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使我们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四)、求同存异,促进学法衔接。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将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讨论、认真听课、课堂笔记、积极发言、敢于模仿、快乐游戏等。另外,在他们如何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温习、系统复习、考试等方面也应该做有效地指导,为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实效,推进评价衔接。评价是我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的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模式。我们的评价要不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查缺失补遗漏,对学生水平的考核,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考试,我们的要求不要过高,对难度的设置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坡度,这样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学生不会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当然,我们的考试评价既要避免低年高标化,也要避免高龄低幼化,要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

五、研究反思

(一)、收获 1.在思想上,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了开展课程、教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感受到自身的责无旁贷性。

2.在理念上,教师们感悟到了以衔接研究为契机,构建中小学教师合作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可以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共同进步,教与学的有效融合,确保了小学、中学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一致性和进步性。

3.在行动上,教师们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主动克服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并对课题研究中的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思考。

(二)、不足

1.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可依托的理论书籍和可借鉴的成功案例相对很少,在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还是不够大胆。

2.在实践过程中,因资源的有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小学、中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不够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度不够,进步的步调不一致。

3.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积累得少,形成的具体、可行的文字性经验很少。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展望

下步研究方向

以上是本课题研究上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下一阶段的研究将继续深入: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调动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2、继续开展校际交流,小学、中学教师互听互评课,共商衔接教学对策,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过渡期学习能力的提升。

3、继续开展实践调查,结合我校实际,将学生的个性与测试相结合,分析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学习能力,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总结验证研究成果提供事实依据。

4、进一步加强课题进程中的材料积累,经验的形成。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随笔、思考形成一定的文字性的经验。

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完善此项课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中小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阶段性总结汇报

怀远县实验小学涡北校区课题组

2013-12-27

第四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_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教学中较常采用 但不易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并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这一

学科的特点,极力推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建构主义

为了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我国中小学已逐渐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然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该课程的开设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和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综合性,且逐渐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关心教学的方法,结果导致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由度不够高,不利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信息技术课程在这几年中兴起,许多教师还没经验该如何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自然而然地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一般课程看待,因此在教学中较多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讲授法

讲授,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WORD文档中剪贴画的插入时,先用讲授法讲剪贴画在WORD文档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图片插入的操作步骤。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缺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听久后自然感到枯燥无味。1.2 演示法

演示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教学的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等)或利用到某个软件来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电脑,对此教师可以展示所要传授的知识。在某些知识的教学中,借助教学设备来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尤其是软件的使用,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和复习课。缺点: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学生不能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1.3 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多次地、多方面地、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知识的方法。就学生来说,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练习法的意义还在于培养技能和技巧。技能技巧是被理解了的知识的反复应用,达到会用和纯熟的结果。如打字技能、编程技巧,都需反复练习才能得到,主要适应于训练技能课。缺点:有些学生没有来得及弄清楚所学的知识,就盲目的尝试与猜测。1.4 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本教材或课外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看书的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创造精神。例如在学习WINDOW2000附带的“画图”软件工具箱的操作时,就可以采取了自学加指导的方法,首先讲解如何获得帮助,指导学生利用帮助菜单,边学边练,先学会画图工具箱一些工具的使用,再让学生掌握一些使用技巧,最后帮助学生总结工具箱的使用步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掌握操作步骤以及出现错误时如何纠正,主要适应于讲授新课。缺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责任心,学生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另外,学生可能学不到系统、完整的知识。1.5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的活动较多,因而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及时得到解决。进行谈话法教学,教师的意图要通过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并且要求全班学生都处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状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谈话提纲;另一方面在实际授课时,谈话要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问题展开,并善于结合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启发诱导,灵活执行课时计划,主要适应于复习课。缺点: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否则有些学生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在谈话当中会容易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1.6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各个小组的成员围绕着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能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的意见;这种方法增加学生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主要适应讲授新课和复习课。缺点: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知识体系的逻辑性降低;时间较长;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只适合于能力较强并积极发言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易于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3)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信息技术课程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一一作细致介绍,然后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学生一般觉得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学方式单调,使学生缺乏耐心和兴趣,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当教师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他们虽然被屏幕上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住,但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能有心无力,难以完成教师要求的练习。再之,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所以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久的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它不利于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行不通,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本人极力推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中得到一种符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方法 —— 任务驱动法

3.1 何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人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终于摸

索到了一种比较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这几年期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逐渐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中学会知识,这就是每一位老师所希望的。3.1.1 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主流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所以说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这一门课程的教学。

3.1.2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以能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制作漂亮的幻灯片”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精美漂亮的幻灯片,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展示给学生,通过视、听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出问题:“你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漂亮的幻灯片呢?”以引出本节“制作幻灯片”的任务。

3.1.3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并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让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通过任务分析,提出问题,然后在软件环境中自己去探索。在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中,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动性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将原有知识库中相关的知识再现出来,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教师就应当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例如:可以让学生玩“空当接龙”来学会鼠标的单击,玩“拼图”软件学会鼠标的双击。然而运用“任务驱动法”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多了。3.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可以从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学生们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空间与时间的尺度。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利用它来画出一幅《雪人》的图画,然后运用电脑展示这一幅图,配上音乐。使学生感觉到电脑绘画真漂亮,电脑真神奇,产生一种强烈想了解、学习电脑画画的愿望。而后,我层层构建任务。《画图》软件的启动,我要求学生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去试,“画图”的工具和颜色使用的初识,我也是要学生先去试。“画图”工具和颜色的使用,如何使用?让学生去探索它们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兴趣,你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画一画?„„ 学生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图画。教师在学生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任务驱动法在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之后,教师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学生对上课时所掌握的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更多的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堂练习。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敏锐性、构建知识的系统性、迁移知识的灵活性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授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只有敢于动手操作才能从信息技术课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知道只有敢于动手,才能将知识牢固地掌握、深刻地理解,才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3)对信息技术教学时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出学生们的顽强意志。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使学生们更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4)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可以锻炼了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会了彼此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3.4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Word2000的“表格”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将“表格”如何建立、编辑、格式化或者对表格内输入的文字做稍微的处理这一系列的使用方法一一作详细介绍之后,让学生编辑一张课程表。在这种方式下,教师讲解时间长,学生练习时间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完后,再让学生编辑一张课程表时,部分学生已记不清表格的使用方法。然而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张表格,这张表格包含了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老师应该首先明确今天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对“表格”的使用。学生一开始就被这张设计周全的表格所吸引,并为自己能够亲自制作这么一张表格而兴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共同交流如何设计好一张表格。限制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表格的使用方法,更加熟练地掌握表格的使用技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础稍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在多边共同研讨活动中迸出灵感的火花,尝到了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它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样既学会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在设计时也会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最后也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3.5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完美,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到几点要求:

(一)在教学评价上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以传统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学生按时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不能只打个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作品,教师在此只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和审美水平,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交流合作机会。

(二)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它不再像以往的教学方法那样,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作用。在此学生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去摸索得到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使用任务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价工作。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如何开发它的教学方法是当今最关注的问题,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很多知识内容的教学也不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研究出更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3期。

2. 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3. 张梦宝,《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段》,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 20 卷,第3期。

4. 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中国电化教育钱晓菁,2002年第9期。5. 雁北,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山西省雁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6. 《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之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法篇。

7. 史春华,《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校园》,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8. 何克抗教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This text mainly focu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th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detail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often used but not easily to make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e true.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 will commend a new teaching way to you —— Assignment Drive Standard.【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ssignment Drive Standard Constructivism

第五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策略研究

名: 工作单位: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中学联系地址: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中学电

话:

刘玉奎

0429—74010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常态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激趣”、“任务驱动”、“设疑解惑”、“探索求知”、“信息反馈”等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不仅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该门课程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凡是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完成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都是成功的教学策略。本文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的状况,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景激趣,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农村地区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低,大部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经验不多,操作能力比较薄弱,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只是针对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率比较低。

例如,在进行文件管理的教学中,一些老师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老师先对教学目标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操作包括:新建文件夹、文件及文件夹重命名、复制、移动文件及文件夹、文件夹及文件夹删除等操作。接着教师分别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进行练习;综合练习时给出操作题是新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并进行一系列的文件管理操作,如将D:ABAA.TXT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将D:ABBB.TXT移动到自己文件夹中,并删除D:AB文件夹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平时接触电脑很少,没有文件管理的实际经验,学生只停留在技能训练上,只是机械模仿,对于如何运用所学的操作进行文件管理还没能真正的掌握。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指引他们去探究新知。例如,对于上述文件管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先创设在较多且凌乱的文件夹里如何查找所需的文件的问题情景,然后引出文件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下,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究发现或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应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情景,如给出一个包含文档、图片、音乐等不同类型文件的文件夹让学生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文件管理的操作及其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场景,加深对过程的体验以及对方法的掌握,使他们明白所学知识的作用,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高信息素养及动手能力。

二、提供素材,加强练习针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操作练习如果设计得不够合理,将会使练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受到影响,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平时上机操作的机会不多,如果练习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就更难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里掌握所学的技能。因此,在设计上机操作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练习的目的,排除干扰因素,使练习更加充分有效。

例如,在Excel格式设置的课堂教学上,通常我们都会先演示了格式设置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练习,这时老师会安排学生新建一个工作表,录入数据后再进行格式设置。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熟悉计算机操作、文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来说没多大难度,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基本操作不够熟练、输入速度慢等原因,完成了数据录入后,已经到下课时间了,而对于本节课格式设置的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时间进行练习,这大大影响练习的效果,没能达到操作练习的目的。对于这类需要以某文件或素材为基础进行操作的练习,我们可以提供素材或半成品给学生,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练习更有针对性,达到练习的目的。如上述的课堂练习设计,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已经录入全部数据或者部分数据的数据表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在该数据表上进行格式设置,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本节课格式设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使练习的针对性得到加强,提高练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设疑解惑,留有悬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四、游戏引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的好动性、好奇性,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这种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赛车等游戏,这些有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同时学生也不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学习的功能。

五、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六、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我们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

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

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

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

4、给自选图形填色;

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

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七、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地区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克服面临的困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农村信息技术教学逐步向城镇看齐,以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要求。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下载中小学理财教育及课程研究(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理财教育及课程研究(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课程如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

    中小学课程如何融入生命教育课程刘乃华一、 缘起面对多元的社会,人际关系更形复杂,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而新的价值系统也一再的变化,要使我们的下一代走出迷惑,生命教育的推动绝......

    理财课程学习心得

    理财课程学习心得 2008级金融理财实验班 谢璐 40813121 自从大二进入金融理财班,慢慢地开始接触一些有关家庭理财的课程,例如《理财概论》《家庭理财规划》以及这学期的《理财......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答案 2016.2.25晚 一、选择题 BDBDD BAABB ABCBC BAC 二、判断题 错 对错错错错错三、简答 1、简述撰写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施方案本研究将进行一些扎扎实实的调查,摸清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得到关键的数据。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和中央电教馆的合作,可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摘要: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强盛兴衰,近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总结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学习总结 数学学院 郑攀登 2013220605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对于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来说,高效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必须的,所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