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阅读整本书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阅读整本书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的作品,它讲述了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的故事,它们同住在谷仓底层,听老羊说在圣诞节来临前人们都要杀猪过节,这让威尔伯很恐惧不安。夏洛想出在网上结字的办法,引起当地不小的轰动,威尔伯出名了,也就免去了被屠宰的危险。故事充满了温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然而,传统的阅读多半是自读自悟式,这对10岁左右的儿童来说是一个难题。儿童生性好动,不可能完全静下来长时间阅读;儿童又是懵懂、顽劣的,对整本书的解读粗浅、零碎;儿童之间的阅读又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引进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师生合作,激发阅读欲
1.引导关注。既然是必读书,那就要把它读完、读好。《夏洛的网》共10万字,22个章节,不算太长。开学第一周,笔者先将整本书研读一遍,然后,利用晨会时间向全班推荐,每次给他们朗读一两页,学生们听着听着,就开始注意它了。下课的时候,有学生拥上来想看看书。
2.分组发问。为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笔者专门找时间让学习小组提问:书的作者是谁?里面有哪些人物?这只落脚猪后来怎么了?还发生什么事了?除弗恩一家以外书里还有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一些什么故事?……这些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们的阅读欲望,纷纷要求购买阅读。
3.梳理问题。学习小组提出了好多问题,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有的有探究价值;有的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比如书的作者是谁;有的则没多大意义;有的甚至跟本书风马牛不相及。这就需要帮助学习小组梳理出有探究价值的一组问题,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走进阅读:夏洛和威尔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书中还有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一些什么故事?这本书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E?B?怀特是怎么构思出这个故事的?
4.自主阅读。问题梳理出来了,接着就是学生们自主阅读的时间了,由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随机性大,又由于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每天的阅读量就不一致了,笔者帮助学生们列出了一个日阅读量菜单:每天读3个章节,大概1500字,22个章节一个星期可读完。这个量是有弹性的,读得快的可以提前读完;读得慢的可以延时阅读。
5.检查读效。当然,完全放手让学生们自主阅读,其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家庭有读书氛围,学生读书的效果就有保证,可更多的父母因为忙碌而疏于照顾,更不要说看书了,因此,必须腾出时间来检查阅读效果,几十个人的班级,靠一个人逐一检查阅读效果肯定不现实。笔者想出了一个省时高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小组长安排组员讲述阅读内容,讲不出来的让他们认真听讲或继续阅读,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阅读文本。
二、生生合作,咀嚼文意
1.复述阅读内。检查读效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复述阅读内容,学生们在小组内按座位顺序逐个讲述,一个人讲,三个人听;一人讲完,三人补充;1号讲一部分,2号接着讲下去……笔者在小组之间巡视,关注动态,即时答疑。
2.交流人物特点。等学生们看完了整本书,了解了书的大意后,开展主题读书汇报会,引导他们关注、分析人物特点:你喜欢谁?为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先交流大家都一致叫好的主要人物夏洛、威尔伯,然后交流其它人物老鼠坦普尔顿、老羊、鸭子等。有争议的人物如坦普尔顿单独设专题交流。
3.探究文章寓意。人物讨论完了,笔者又深入一步引导学生们抓住事先预设的主干问题讨论:夏洛和威尔伯的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12个学习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小组说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威尔伯在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有的说善良是美好的本性,夏洛就是很好的例子;有的说生活需要温情,弗恩一家、朱克曼先生家谷仓里的动物们都充满了温情;有的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作,没有谷仓所有动物的合作,夏洛不可能四次结字,威尔伯也不可能成名;有的说遇到危险要积极开动脑筋,没有夏洛的智慧威尔伯早遇险了;有的说任何人都可能十全十美,像老鼠坦普尔顿……这种多元解读的情境和势头就是我们要激发和保护的。
4.讨论文章构思。E?B?怀特是怎么构思出这个故事的?在主题汇报会上,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学习小组的学生们。笔者引导学生们替怀特作以下思考:①我要告诉读者什么?(温情、善良、爱);②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夏洛、威尔伯);③写个怎样的故事?(夏洛结网织字让威尔伯脱险);④按什么顺序写?(A威尔伯生长的顺序;B夏洛四次结网织字的顺序: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⑤用什么文体来写?(童话)这么一分析,学习小组很快就找出了答案。
三、亲子合作,分享书趣
1.温情积累。吉姆?崔利斯等阅读推广大师一致支持亲子共读,但亲子共读的方式是不是适合中国苏中农村集镇的家庭,这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笔者联系了一组家庭,他们的父母都是有知识的人,喜欢读书,有时间读书。笔者把《夏洛的网》介绍给这些家庭,希望他们能和学生一起经历、传递E?B?怀特精心打造的这份温情。一个星期后,尽管各个家庭读书的效果参差不齐,但毕竟已经坚持读了下来,我们将在以后的阅读指导中进一步推广。
2.交流心得。建议亲子共读,笔者还提议家长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把感悟记录下来,或者就在书上加旁批;或者写出一篇篇读书笔记;或者微博一下与网友分享读书的快乐与收获……
四、反思
1.推广阅读要吃透课标精神。“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光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读更多有品位的文字。《夏洛的网》就是一本有品位的书,它告诉学生: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爱?我们不但读《夏洛的网》,还要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小飞侠彼得潘》……
2.推广阅读要减轻学习负担。一本有品位的读物也不一定合适本学段的学生阅读,适合本学段的读物也不一定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阅读。如果不考虑具体学情填塞阅读,就无疑加重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负担。区别对待,个别指导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或者给他们开出个性化阅读菜单减轻其恐惧心理;或者用老师(同学或家长)读,学生听的方式减轻其视觉负累;或者给他们观看同名电影减轻其伏案阅读的枯燥体验……
3.推广阅读要研究指导方法。吉姆?崔利斯主张父母坚持用朗读的方法推广阅读;艾登?钱伯斯主张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研究出来一种“说来听听”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推介一本新书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用崔利斯的“朗读”法,以引起学生对听读内容的注意;在深入研读一本读物的环节我们完全可以用钱伯斯的“说来听听”法,引导学生讨论书中人物、故事、思想等。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尝试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让学生在团队阅读的氛围里快乐成长。
(编辑:杨迪)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
许忠露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1、自我自评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得到提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2、组内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及时做出评价。除了老师的肯定,更重要是组内成员热情的鼓励。通过小组评价,共同进步。
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如:以小组为单位默写古诗,默写后给小组长修改或同桌互改,在小组评价中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位置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这些实践中让学生既体会到老师的艰辛,又可以尝到其中的乐趣,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互相启发,全体参与,使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增强信心,在实践中相互提高。继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中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从而树立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信念。
3、组际互评
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应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评价内容包括:组内分工明确,合作探究的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热情等等。设
四个奖项:⑴最佳沟通奖;⑵配合默契奖;⑶共同进步奖;⑷集体智慧奖。
4、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例如对于那些一向爱动脑筋,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并善于带领其他成员共同探究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他们:“你们真是同学们的领头羊,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会带领其他同学共同探究。你在小组中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而对于那些反应不是很灵活,对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如果你能自信地融入同学们的讨论、探究中,老师相信你能学得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好吗?”对于那些成绩中下等,平时胆小慎微,不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醒:“老师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研究,那有多好呀!相信自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愿意给你帮助。你会成功的,加油吧!”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各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帮助,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你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动作迅速,而且合作愉快,值得大家学习!”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
(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即效果良好。
第三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万清
在大石头镇中学工作期间,与教师共同探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探索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整个学校形成了学理论、研教法的良好风气,在学生当中出现了 “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有些学科的成绩明显提高。调到敦化市进修学校之后,走遍了全市各初中,看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为了促进全市推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将各校的成功经验汇总如下。
一、齐心协力搞好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是合作探究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同科任教师共同商讨组建本班的学习小组。
(一)小组划分的原则
1、异质互助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实力相当原则:每个学习小组各种类型的学生人数相当,成绩大致相同,有利于展开竞争。
3、有利交流原则: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会降低学生个体的活动量,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缺乏不同类型学生的相互补充,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
4、动态平衡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成绩进行阶段总结,然后对不合理因素要进行调整;进行小组之间成员的调整,使其实力均衡;进行小组内角色的调换,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不同角色。小组长应选有
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和其他方面的负责人,一是为了减轻组长的负担,二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应该鼓励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促使他们参与合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帮助小组长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随时进行角色的调换,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组织小组学习对本人成长的作用,为他们树立长远目标,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同时,设立对小组长的评比表彰项目,为他们树立短期目标,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通过开
会及时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给小组长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给组长讲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讲题的效率。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学习的成果去粗取精。
3、适时更换小组长。当有新的同学符合条件时,就要更换原有的组长,也可以实行组长竞选制,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
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些班级虽然已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效率不高,原因有二。
一是小组交流的方法不合理,二是老师选择的问题不科学,所以提出一下意见。
(一)教会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般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
新的问题”的流程完成。在得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首先得独立思考,尽量自己解决所有问题,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并且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下来,提供给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并且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职责;小组汇报时,除了汇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的问题,还要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供给老师;最后由其他组回答或由老师解决。在讨论每个问题时,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还有别的思路吗?那种最简捷?促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小组交流的效率。
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前精心设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恰当方式明确的呈现给学生。如果问题过简,就会让讨论流于形式,如果过难,小组无法解决,浪费时间。
(三)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根据能力恰当分工,让差生为小组承担一定的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对差生的每一个向好转变,及时表扬鼓励,让其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对其薄弱学科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提高。
三、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还能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互帮互助,全员参与,杜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看客。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合理的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对各组应该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小组的评价应由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求评价范围尽可能全面周到,以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本组
争光。
2、促进发展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他工作时,对分数应该多加少减,防止产生抵触情绪。评价过程中,应给后进生和后进小组提供优先发言权,创造赶超先进的机会,调动积极性;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应突出过程和成绩提高的幅度,不能只关注成绩的绝对高低。
3、及时反馈的原则:对小组的评价结果应该每天在明显的位置呈现给学生,以便及时产生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有助于老师发现问题,帮助小组及时解决。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笔记)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保守,导致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科任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同导致学生的迷惘。
3、缺乏教学智慧,你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有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合作学习的工具。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的观念自由冲散,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机制,没有合作公约,没有培养合作技巧。
5、小组没有建立评价体系,没有牵制。
6、教师没有指导小组学习,学生讨论和生成的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学生不会讨论交流。
7、学生合作意识差。
8、学生不知道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缺乏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五大策略:
1、激发策略。
2、决策机制策略。在每个小组设立新的职务——学科长,如6人为一组,该组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学科学科长,小组长与学科长的关系:小组长是引导、监督、管理学科长,班上的学习委员转变为教师的助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与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是小团队,全班是大团队,组与组之间要建立团体。教师之间也要建立团体。
3、评价机制策略。总的目标是建立五级评价标志,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评价、学科长的评价、小组长的评价、学生助理的评价。还要建立小组合租学习的公约。
4、多边会议策略。抛绣球策略,目的是为了调动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
5、学习成绩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策略。既保护差生的学习尊严,又能提高差生的自信心,培养他的合作意识。
6、问题生成策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必须有讨论的主题和讨论的体系,所以在实践当中,首先要在固定时间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记下来,小组讨论,讨论完以后由小组长汇总,再由老师或学生助理整合内容。
7、问题训练策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支点,在数学活动中,不论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情感,都将在主体与环境的碰撞和摩擦中经受检验,并得到完善和发展。数学活动最适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开展发现、探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这一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利用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作到以下四点: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让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实施使之形成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分工。例如《统计的意义》这一课时,在统计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每个小组要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成教材图例的三种形状。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三)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1、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2、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筋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图形并探究它的特征,师生共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且动手验证练习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一边动手折叠,一边动脑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五)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准备的习惯。因为合作学习中学生经常要通过动手操作、拼图、测量、调查等活动来体验数学,所以在课堂上需要许多的学习用具如剪刀、硬纸板、硬币、色子等。学生必须提前预习做好准备才可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开口;而有的学生反应迟钝,表达跟不上节奏,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课前,教师可示意组长每次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别的学生补充说明。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保证了生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三)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教育学生在讨论时互相尊重,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认真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第五篇: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讲稿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讲稿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最主要的学习形式,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抓住了生本课堂的精髓。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学校做了以下积极的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即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
1、不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只关注自己发言机会,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
2、不懂礼貌 小组在完成共同性学习任务时学习好的同学成了小“权威”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容易出现不礼貌的言谈举止特别是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不善互助
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当同学有困难时,不能主动帮忙。
4、不会包容
在小组间进行竞争时,缺乏群体精神,将小组内认为阻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竞争失败后相互指责埋怨。
5、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异质分组促进互动
所谓异质分组,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态度与性格、性别等因素.将他们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待进步生,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合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最常用的就是4人小组。分别从纵横两个 维度安排,纵向方面,每组都含有三个层次的学生,方便他们取长补短。横向方面,可以清晰的看出各小组成员是根据班级学生大致存在的差异而进行均衡分配。这样的合作学习分组,虽然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比赛时,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有足裕在教学中采取竞争的方法促进其发展,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2、角色分配各司其职
小组组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员,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职责。老师可以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组长:由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负责督促组员完成任务协调组内外关系,组织组内的总结和评价。
记录员:由作文水平高、文笔优美者的同学担任。负责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加工。
汇报员:由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的同学担任。负责小组学习结果向外发布信息,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
观察员:由严于律已、认真细致的同学担任。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提醒小组成员讨论时控制音量。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3、授予技巧鼓励参与 合作学习是否成功,除了与明确的分工有关,还跟组员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确保合作学习有序且有效呢?我们的办法就是订立“合作公约”
合作公约发言
A、先准备,后发言,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不信口开河。
B、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C、语言表达力求明白,不罗嗦。D、给人满意的答复。
E、音量,个人汇报,声音响亮,使在教室对角线位臵的同学也能清楚的听到,二人讨论,温文柔和,像说悄悄话时的音量,四人讨论,声量清晰,让小组内成员听到即可,不影响其他组讨论。
倾听
A、聆听别人发言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 B、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者赞许。 C、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 D、边听边分辨出和自己发言相同的内容,自己发言时不重复。
E、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后再提出。
F、别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要用“是否请您”或“您是不是可以”。
G、学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求助
A、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
B、态度要虚心礼貌,眼睛注视对方。
C、接受帮助后,应肯定对方对你的帮助并表示感谢。反思
A、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B、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
自控
A、服从组长安排。B、遵守纪律。
C、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对被帮助同学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D、帮助时,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E、对同学说,“有困难找我我会尽力而为的。”
4、密切关注,适时监控
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行为,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洞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努力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必要时,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全合作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总之,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和听取意见,不断转换角,时而是促进,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是帮助者。就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更全面、更深入地引导学生等问题上,我们对老师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到要避免,不随便打断学生,必要时再介入经常由你来解决问题。蹲下来和学生的视线保持统一水平。站着俯视小组成员。要令整个小组专注于你的言行只有一个组员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四、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进一步的思考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换位思考。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讨论,都有收获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以为很简单的,往往对学生来说却较难理解。所以我们应多进行换位思考,尽量把问题想到“细处、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学生的知心人。
2、开展“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同时,还应提倡“组际合作”。
通过实行组间合作,我们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的积极结果推广到整个班级中去。当一个小组完成了任务,教师可鼓励他们去帮助别的小组完成任务。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合作。
3、在课堂中多进行随堂测试,同时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如果合作学习后,马上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测试,评价那效果是否会更好?并且,还应注重课后的小组合作,多提供机会给学生。
4、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分层性。在不同的小组之间,组员的整体素质并不一定完全一样针对某些问题,不同组也有不同的反应。我们在设计问题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差异性,想方设法进行”分层合作“使那些相对薄弱的组不至于手忙脚乱,最后通过交流使每位学生获得问题的解决。这样是否会更合理地体现合作的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最后,让我们以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