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升华
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升华
——音乐“说课”之我见
内容摘要:“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先由教师个人说,后有同行、专家评议,由于其结合了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实践,使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得以生成,并通过同行、专家评议使教学智慧得以升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已经不断地被各教育部门和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关键词:“说课”
教学研究活动
提高教师素质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先由教师个人说,后有同行、专家评议,由于其结合了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实践,使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得以升华。“说课”不仅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而且具有简捷、明快、省时、高效、易于安排和便于控制等特点。我是一名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次参加学校系部和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活动,经常在自己的时间中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改进,颇有感触。现将自己的说课做法和体会,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根据一般教学的流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我认为说课的内容和程序应该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五项:
一、说教材
说教材就是以教材为蓝本,说清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基本能力 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实施建议。说教材实质是针对教材分析,说课者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及处理意见或方法。另外增加一些教师个人的思维亮点。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说教材又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说教学内容的地位。介绍教学内容的课题、课时、在教材 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第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本节课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基础 知识目标、发展技能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简言之,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层次。
第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即说出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陈述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理由。为什么是重点,怎样抓重点;为什么是难点,怎样解决难点。一般应从理论和思想认识两方面阐述。
如音乐课《送别》一节的说课:
首先说本节课的地位。《送别》一节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 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材中第一单元声乐部分的内容,这首歌是学生进入幼师专业学习的第一首艺术歌曲,教学内容是歌曲的学唱,为新授课,无论是对学生技能的掌握,还是情感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将为后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 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认为《送别》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作者李叔同的简要生平及作品的背景材料,开拓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完整地延长这首歌曲。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整体把握,体验学习、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分析与评价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 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领悟友情的可贵,从而更好地珍惜友情。同时,努力激发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音乐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是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我认为《送别》的教学重点是:引 导学生教好地体验情感、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科学的发声方法。
二、说学情
说学情又称学情分析,即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分析,包 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也称起点能力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从适当的难度上开始教学,是任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只考虑学生学习的基础是不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自身建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等,“因材施教”,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如:音乐课《送别》一节学情是:班级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没有受过较好的音乐教育,因此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都不强,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帮助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教法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所使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有不同 的分类。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说课时要说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实践探索法、趣味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4.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方方面面的要求正是教法改革的关键。
例如音乐课《送别》中教法的选择:我认为选择情境教学法和趣味练习法较为适合。
第一情景教学法。我的做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开,多媒体课件的图像和音乐,动静结合,神形兼备,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把学生带入《送别》情景之中。
第二听唱法。听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听唱法演唱,便于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歌曲旋律。
第三练习法。教是为了学,教法选择必须以学法为依据,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系,加深体验,掌握技能,提高兴趣。
四、说学法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形成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也有很多种,例如:预习方法、思维方法、阅读方法、观察比较法等。
例如音乐课《送别》中学法的选择:我认为采用体验法并结合讨 论法、练习法与课程教学目标更吻合。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采用体验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进而可以更好的表现音乐。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并结合讨论法、练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发挥。
五、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这个部分在“说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教 学目标的最重要途径,教学程序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要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要说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么做。
现以音乐课《送别》为例,从四个部分来说明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通过多媒体为本歌曲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这是引导学生的心境 进入到画面所营造的离别情境中。结合他们刚刚离开家,离开熟悉的父母兄妹、朝夕相处的同学等场景,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就很容易被唤起。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引入使教学内容“心理化”,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体验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不仅包括对技能技巧的体验和感 悟,同时也包括对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分发声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情感和了解歌曲背景和学唱歌曲三个步骤。
3.巩固深化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检查、指导、反馈、评价等手段来 实施。这节课采用了给学生录音的方法。先让他们对比范唱,找出自己在气息运用、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教师进行适当地点评,最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利用这种形式不仅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特别注意,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准备,下一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可以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
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人在几年后都将独立从事幼教工作,对他们来说具有创造性的表演和排练的能力很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位他们提供这种机会。此外,在说课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说课要以正式上课的心态来对待。音乐课“说课”与“上课”,我认为有一定的差异。“说课”是“上课”前的一次教学方案展现,面向的是同行、专家,而不是专业知识浅薄的学生,以正式上课的心态认真对待很重要。通过说课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教什么”和“怎样教”到“为什么这样教”,还要说出这样教的好处,促使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2.说课时,要体现出新意。“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说课中应注意既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学科特色,同时又要反思总结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说课活动永远“鲜活”。
3.说课时要掌握好教学内容的“度”。说课过程中,既要联系教学内容,又不能全面具体地讲述教学内容,但关键环节还必须讲到具体细节,要掌握好教学内容的“度”。说课要注意避免“说课”与“上课”等同,把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机械模仿、生班硬套。
4.说课后要及时“互评互学”。即说课后要及时组织评议,相互交换心得,并总结、完善教学方案。说课后除个人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外,还要及时组织参与听课者、专家评委对说课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教学设计。说课是针对具体课题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讲述,并由此交流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较科学化、理论化、涉及内容较多、层次较高的教研活动,可使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得以生成,并通过同行、专家评议使教学智慧得以升华。参考文献:
[1]马丁.谈谈说课.教育时报,2005年6月6日.
[2] 马爱萍.浅谈说课[J].青海教育,2000,(7—8):77. [3] 郑理.集体备课[J].中国培训,2002,(5):46.
[4] 王琰.“说课”与教法和学法的改革[J].山西教育,2000,24—25.
:(4)
第二篇:创造性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创造性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摘 要: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充满了创造性,创造性与智慧高度一致,创造性越强,越充满教学智慧。因此,要生成教学智慧,需要教师教学的创造性。现在,课堂教学情景复杂、问题多样,创造性的培养能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开展教学研究,并培养自身的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创造性 教师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8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国都普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也注重教师创造性的培养。教师不光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对课程和教育的理解力以及对课程的领导力。叶澜教授提出,“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1]教学智慧是教学创造力和创造思维的体现,来自于教师的教学灵感,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某一具体问题的顿悟。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普通心理学》中对创造性的理解是,“创造性指的是个体运用独特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的心理过程、状态或者能力。”[2]创造性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品质,我们经常谈论的创造性是说具有创造性的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也是具有创造力的。师者,智也。教师作为比较有智慧的群体,需要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创造力,把它转化为教学智慧。
教师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备课,备课只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假定。课堂是由活生生的个性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情境,碰到不同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创造性,来应对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学智慧的复杂性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复杂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情境是不确定的,只要发生在教学情境下,随时都有产生教学智慧的可能,可以发生在课堂,也可能发生在课外。其次,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过程是复杂多样的。从教学的过程看,教学智慧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情境能够使教师无意识地发出某种教学信号或者处理课堂上的突?l事件。
2.1 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
“基本上来讲,人的个性包括两种含义:第一是指人的主体性,其次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内在本质、外部存在上所表现出的特异性。”[3]教师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智慧会受教师个体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专业知识、教育情意等因素的影响,它集中体现了个人的综合素养。教学个性素养是教学的一种内在的品格,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比如说有的老师比较活泼开朗,就会多组织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常这种老师所带的班级都会比较民主,班级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而创造性是教学智慧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的产生发展,都会受到教学条件、校长理念、教学时间、安全性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教师很少会挑战这些限制,实现自己的个性。此外,教学个性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老师,也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教学方式。
2.2 教学情境的多样性
教师所处的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难题。每个老师对教学的理解不一样,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也就不一样。教学现象存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具体的教学情境也依附于教学现象,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具体的知识。在复杂不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即时的、灵活的、较为正确的处理。
教学智慧的生成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笔者之前实习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班主任,上一节关于螃蟹的课文,她在讲课文的时候,讲到一个关于“螃蟹”的主题,于是,灵机一动,问孩子们想不想吃螃蟹,孩子们都说想,她便在家长群里说了一下,家长也表示支持。分管采购的家长第二天就把螃蟹买来了,还有其他家长,送来了两扎螃蟹,她便带着孩子们仔细观察螃蟹的外形,有几条腿,几只钳子,如何区分公母螃蟹。趁着螃蟹新鲜,她给孩子们一人发了一只螃蟹,嘱咐孩子们小心螃蟹的钳子,然后带着孩子们把螃蟹带到操场去玩,老师也分得一只螃蟹。到了操场上,有些孩子把螃蟹们放在一起玩,有些孩子让螃蟹赛跑,有些孩子让螃蟹用钳子去夹东西,孩子们撒了欢地在操场上跑啊、闹啊。二十分钟后,老师联系的食堂师傅来了,把螃蟹带去食堂清洗烹饪,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便带着孩子们回到教室,播放有关螃蟹的相关视频,其中也包含如何吃螃蟹的视频,看完后,热气腾腾的螃蟹也出锅了,老师便带着孩子们来到食堂,按照刚刚视频里学到的吃法,小心地吃了起来。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并不着急吃,而是给孩子们拍照,然后传到家长群里,家长看到孩子们吃的那么开心,别提多欣慰了。这个案例里出现了多个教学情境,一个有教学智慧的老师会驾驭好的。
教师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他在自己的工作里遇到的问题都是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具有鲜明的复杂性。情境的复杂性使教师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因此,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课程的领导能力,不光是教师适应生活、适应教学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创造性的教师能从中获得自己的视野,获得新知,锻炼能力。创造性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途径
王鉴认为,生成教学智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第二,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4]培养生成教学智慧,教师能从中实现自我价值,能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体会到教学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1 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对这次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做一个及时的总结,以至于长期积累后,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成熟可行的教学理念。反思这一种思维活动具有对象性、自觉性和技巧性。反思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有机地融合教育理论和实践,主要表现在教师理解、判断和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时,教师行为自动化,是教师的即兴创作。比如,班上学生参加过话剧表演并获得过奖,就会积极主动地留意这方面的消息,带领学生参加。
教师的每次反思能够提高自己的在教学上的智慧、教学中的艺术、在教育中的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教学情景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这个过程不可或缺,是教师提升教学智慧的重要过程,正如“充满智慧的反思能够发现事物,而未经反思的行为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因此,对过去的教育经历进行反思的体验,丰富我们的未来的教育经历并使其有思想性”。可见,教师要想生成教学智慧,需要对自身进行反省思考。
3.2 开展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师,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需要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整个教育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扎实的研究能力和细腻的教育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在校期间最亲密的人,在这种情景下,就需要教师多钻研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需要能对教学中的经典案例做研究,既然是经典案例,里面肯定是有很多学问的,里面也是充满智慧的案例,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困惑,所以需要教师自己把经典案例彻底研究透。教师通过着一系列的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从而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行动研究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最主要的方式,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行动中获得的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的研究、为了行动的研究。行动研究基于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在自己的班级中,针对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展开的研究。通常行动研究的出来的结论推广性不强,但是也能给教师们提供参考价值。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学生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教学中的问题,比如说,每次提问,为什么班上学生都是沉默,是什么原因造成课堂冷场。教师产生这个疑问后,就可以在班级里做一个研究,比如说可以做一个课堂冷场现象的研究,通过日复一日地教学、观察,对发现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完后,教师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做相应的措施,如果是因为自己的提问方式让大家难以理解,那就调整提问方式,如果是学生对自己的提问不感兴趣,那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一些方式让课堂生动活泼,如果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如害怕回答怕出错,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毕竟,现在是一个以生为本的赏识教育体系。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行动研究,源自教学行动,服务教学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凡教师能够独立地完成一项行动研究,对他们教学智慧地提升是极有帮助的。
3.3 培养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一种领导能力,这种课程不局限于学校课表上的课程。一些缺乏创造性和教学智慧的老师通常也缺乏课程领导力。课程,从狭义上来看,就是学校规定的课表上的课程。如果教师只知道围绕课表展开教学,那也是比较保守的做法,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融合多种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课程。因为这些课程都是教师领导的,大部分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想出各种主题或者班会,将综合性课程全面地落实。首先,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课程领导力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多读教学名著,阅读他人的教学并反思总结,补漏拾遗,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做反思总结。再者,教师可以多参加教学研讨会,多和老师们交流教学中处理临时事的妙招。
当然,教师专业素养只是教师拥有课程领导力的基础。课程领导力有它自身的内涵,它是教学实践智慧的体现。笔者之前接触过一个老师,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老师,在教学中也时刻充满着教学智慧,她的教学机智和创造力全部体现在她的教育理念和课程领导上了。她热衷于办各种活动,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砻植菇逃?的无能。然而,现在很多教师都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这些任务可能十分钟就能完成,而组织活动可能要一百分钟,所以,大部分的教师选择了妥协。然而,笔者认识的这位教师却是一个不愿意妥协,非常有想法,敢于创新,机灵果敢的教师。总之,教育是一种行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塑造他们优秀的品格,教师就是一个“行善者”,这就要求教师是一个充满着创造力并且具备教学智慧、在行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品格的极富课程领导力的教师。
综上,笔者认为创造性和教学智慧紧密相关,创造性既是教学智慧生成的前提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只要将教学智慧、理性智慧、实践智慧三者高度地发展融合,并且与创造性紧密联系,才可能生成高质量的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 叶澜.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00(4):59.[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8).[3]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18-20.[4] 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23―28.作者简介:徐鑫雯(1994-),女,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第三篇:感悟教研魅力,生成教学智慧
感悟教研魅力,生成教学智慧 ——教师专业化成长手记 洛城街道留吕初中 刘成涛
自从教伊始,就有一种想法: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把它当作最理想的事业,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当一位好老师——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好老师——就必须提高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
1、初涉教坛,发现问题——在激发思维中走近教育科研 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追求高效率、高质量,就要从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为此,我知道了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凭多年积累的经验,也不仅仅是凭熬时间、拼体力,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每当在教学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时,是教育科研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的教学不断取得创新和进步。第一次课题研究,使我完成了从合格教师向思考型教师的转变,在转变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思考逐渐形成,并带来了收获。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与教育科研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在自己的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
2、课题引领,实践探究——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教研魅力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边总结、边进一步学习有关的理论,拓宽自己大教育视野,提高自身理论素养。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学中必须创新的信念,因为没有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就只能按照别人的设计去教学,没有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就走不出自己的教育创新之路。
在课题带动下,自己的理念不断提升,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我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将兴趣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因为每堂课的开头都能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的结尾发人深省,能引发学生新的疑问和思考,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自然就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领悟到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后,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浓厚,才会积极主动去研究去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多种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的方法:实验创设情境法、故事创设情境法、辩论创设情境法、表演创设情境法、演示创设情境法、音乐创设情境法、图片创设情境法、媒体创设情境法、想象创设情境法等。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教育科研中追求卓越的人,一个成功的教师最宝贵的是自己拥有的独特的教育思想,而完成这一跨越,教育科研是最好的途径。
3、生本教育,返璞归真——在追求卓越中提升教育智慧
“如何使学生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指导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如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如何使自己的课堂容量增大?”这样的思考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思考使我认识到,自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从事真正的教育,真实的教育,有生命力的教育。基于此,我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我认为,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处理教学情境提供的材料信息,寻求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和教师提问相结合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还要抓住时机,根据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和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启发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使其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以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这节课的核心活动是学生的探究实验,经过反复思考,一改以往的成功实验的做法,探究过程的设计是完全开放的,真正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并独立完成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学生的真实表现,而老师只在实验后引导学生反思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验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体现了老师角色的转变,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小组间对实验的讨论、改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要领,甚至可以进一步探索实验操作错误后的挽救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取信息不仅能记忆深刻,还能加强师生间交流想法、讨论结果、直至达成共识的平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亲自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再及时发现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并加以鼓励和引导,必然会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辅助活动是学生分组探索活动,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子分解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收集足够的直观信息,并将信息加以处理、迁移,就能比较容易的发教师现守恒的奥秘,从而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这节课受到了全市化学教师的一致好评。自身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路,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优良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更离不开教育科研这盏指路明灯。经过不断地研究、反思、改进、再研究再反思再改进,我的课堂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学生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实验探究都变得非常有意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教育科研使我的教学逐步完善,让我的成长如同浴火重生。
第四篇:《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教师读后感
当我读了问题意识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这一篇后,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第一次看感触很深,因为我也要慢慢的学习。
我看了第一大点,就是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需要强化的问题意识,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对教师知识的任何描述都应包括“教师知识的实践性和在一定程度上个性化”我看了意思比较难理解,我看到后面原来它的内涵它是一种重建过去的特殊方式,是一种处理当前情境中的突发事件的为了未来的意向。还有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因为如果我们将种种假设和给定的意义都搁置起来的话,所剩下的就只有教育学的生活体验了。这两句话也在慢慢的鼓励我们如果是学习我们就应该从实际的生活中去寻找不要一味的看着书本上的东西,要理论和实际相互联系起来。还有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而创造性则是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杜威认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对于教师来说,要能够清晰地把握教学中的疑难所在,就需要对教学活动的生成本质有深刻的理解,把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开展行动研究,并把这个过程作为教学工作的常态。
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学是基于情境知识的活动,这种“情境知识”是实践者在对他们所工作的具体环境的回应中发展起来的,对这个情境的把握取决于外在条件的支持,更取决于教学的智慧。
2、教师知识具有显著的社会学特征,它参与对教学本文的解读,是教学意义生成的基础,具有情境性、个性化的特点,读后感《《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读后感》。它的存在使个人化的教师知识具有了合理性,构成教师教学实践的知识社会学基础,也是理解教师工作的关键。因此,问题意识的生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教师适应生活、迎接挑战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发展的过程。还有对教师工作性质的思考、教学价值观的建立和能否准确地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还能帮助教师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新知,锻炼能力。
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学智慧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学智慧是教师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摆脱情境在表象上呈现出来的周而复始性,避免陷入琐事之中,在两个方面做出的努力。
1、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以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能解决的那些方面,不要把被个人力所不及方面关注太多。真正对教学智慧有实质意义的是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否与同伴进行密切合作,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会激发更高的自我判断、自我效能个人控制和对能力的自信,就更能地看到推进教学工作的各种积极因素并主动地利用和开发它,实现个人的发展。
2、使反思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写反思教育,还有教养笔记,每次写都会很头疼,其实多写写对我们也有许多好处,反思是教师走向专业自主的工具,是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主要是通过交流和合作,所以要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善于运用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实践,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
3、行动研究,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不可多得的有效性,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专业意识和能力得以确认和发展。
因此,积极开展行动生成教学智慧是一条行之有效、意义重大的策略。
第五篇:延安精神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延安精神对新课改中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启示
一、延安精神
2015年2月,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延安精神。什么是延安精神?首先要明确,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迁入延安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所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民主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等,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原生形态衍化而来。
有学者讲,延安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代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其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5 综上所述,延安精神是一种这样的精神:
1、延安精神是一种理想信念的精神。延安时代,人人都坚守着一种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成为了人们干事业的力量之源,团结之源,就想一面奋斗的旗帜,就像起航的灯塔。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中坚守事业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2、延安精神是一种革命献身的精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在拯救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时刻,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建党以来的优秀革命品质,铸就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使党的思想建设日趋成熟。
3、延安精神是一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延安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创、创造了党的思想辉煌历史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延安短短14年的时间里,在物质、经济条件相当匮乏的条件下,运筹帷幄,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练兵运动和整风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先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民族悠关的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6。
4、延安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军事建设上,党提出并坚决执行了独立自主的进行山地游击战的战略原则,既有效地打击了日寇,又壮大了自己,赢得了人民的依赖和支持,为解放战争时期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人民武装的基础;在经济建设上,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根据地的各项经济事业,全体军民总动员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仅瓦解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而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济体制,同时,大生产运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也为解放战争做了物质准备。王震将军带领三五九旅到陕北,用锄头、铁锨和木棒硬是把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南泥湾改造成良田沃土的塞外江南。南泥湾精神从而也成为延安精神的光辉写照。
二、教师教育智慧
众所周知,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特殊的事,它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而是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进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
教师的教育智慧受到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普遍关注,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力量。有关教育智慧为一致的看法是教育智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教育理论智慧与教育实践智慧。如有学者提出: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对教育世界、教育生活和教育人生理解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它是教师追求真、善、美的生存方式,是教师安身立命、直面教育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度理解力,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或综合素养。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2也有学者明确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包括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理论智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理论决策与决断能力,实践智慧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机敏、灵活与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1 这两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指导教师教育行动的理念,指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后者是教师教育行动的实践,体现在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及灵活机智应对;二者最终的指向都是教育实践。因而,有学者讲,教师智慧是对教育知识的深化;是对教育批判的追求;是对教育研究的支持;(王萍)教育智慧可以使教师在培育个体价值中体验人生意义、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专业成长、走向职业幸福。
可见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智慧,可以说,“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3然而我们发现新课改中“教师教育智慧在现实中往往遭受到这些阻碍因素:传统经典教学体系、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教师教育的理想信念。”4
三、延安精神之于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启示 全国名师于漪说:如果下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教育是教师一生为之奋斗努力的事业,进入教师行业就要献身教育事业,实现教师个体价值、致力于促进学生的独特个性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师生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与提升。从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出发,教师若能学习延安精神的那种坚定信念精神、献身精神、励精图治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让教育智慧的生成与提升成为一种教育常态,那教师和学生都会成为真正幸福的群体。
1、坚定实践者观念,主动参与,做“主人翁”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者是理论的生产者,而教师则是理论的践行者,教师“行者”的含义被曲解。石鸥教授指出:一直以来,教师往往以一个课程改革的边缘人旁观者存在,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教师不过是执行他人的计划,从事他人提出的活动,缺乏主体性与参与热情。在这样的观念意识的指导下,教师往往会表现出懒散的、有惰性的教育智慧,如同延安精神中的坚定的政治方向一般,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坚定教师是实践者的观念,在这一正确的观念方向的指引下生成教育智慧。
2、冲破传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教育智慧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而这对于习惯于经典教学体系的教师来讲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蜕变。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宝贵内涵。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一永恒教学原则,冲破传统的束缚,拒绝长期以来各种教学模式的移植与教学智慧的复制。立足现实状况,结合当地实际,将先进理论与具体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有现实与实践价值的教育智慧。
3、拒绝功利,自觉献身,为教育事业服务
快餐式的改革与功利性的教育科研使教师在“忙、盲、茫”中逐渐丢失了自己的教育智慧,出现“唯模式是从”和“教师集体失语症”等现象。常言说,理想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与服务的决心,积极生成教育智慧。
4、关注实践与反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延安精神表现出的艰苦奋斗反映在当前,就是要不畏艰苦、脚踏实地、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范良火教授说:“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及“同事间的日常交流”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教学知识的来源。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切实关注教师的自身体验、感悟、反思与实践在教育智慧形成中的作用,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将他们内化为教师的智慧,进而形成对教育现实的内在改变。
5、创新教学范式,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在回归实践的过程,亦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实现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得以完成。教学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认识和改造教育实际,又要不断地改造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都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和工作作风。
[1]游旭群,王振宏.简论教师的教育智慧及获得[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王 萍.教师教育智慧培育的个体价值与路径[J].德州学院学报,2016(3).[3]郭晴秀,李瑞芳,教师教育智慧的意蕴与生成[J].基础教育研究,2012(16).[4]高伟.回归智慧,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朱佳木.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以及应当怎样弘扬延安精神[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0).[6]李秀芳,吴 永.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