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

时间:2019-05-13 00: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

第一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范文分享(共5篇)

第1篇:“中学历史教学法”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在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不受重视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们只有从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开始,通过教学改革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爱学、学有所获的学科,为此,作为高校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课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课主要是向未来的教师们传授教学理论,对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有所忽视。笔者进行了下面一些教学改革试验:

一、让学生参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调查

经过三年试点,笔者所教的三届学生都进行了对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参与调查本身就是对未来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培训。调查需要与他人沟通,这就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要写成调查报告,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如果在调查中碰壁,也提高了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未来教师们的调查结果有时也会使他们对从事历史教学有些失落,特别是如果今后到农村和偏远地区这类所谓“差”学校或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校从教,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们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老师要从正面加以引导,比如告诉他们正因为现状不容乐观,才更需要我们在大学里严格要求自己,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特别是在校期间就尽量把历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到中学就能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效果,让所要任教的中学的领导、老师、学生不敢小看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

通过参与调查,有的学生也会感到责任重大,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教法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学好新课标,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以后所要去的中学,改变那里历史教师地位低、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现状。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这样说道:“看来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制度还需要完善,我们肩上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我还是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因为我相信实践的力量。”另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结尾写道:“通过这次实践课程调查,我了解、认识到历史课程的发展及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以后的历史教学,引领历史教学之先风。”有的学生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说:“现今的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从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改革,也应纠正现在中学生认为历史是所谓的‘豆芽课’的思想,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作为21世纪的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历史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历史态度,从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指引出正确的道路。”

由此可见,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未来教师们的收获和感悟也是颇多的。

二、精心设计历史教学法实践训练项目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在“中学历史教学法”课上进行了如下一些实践项目训练:

(一)教学目标设计训练

对于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传统的备课教学已不能适应,所以在教学法课上,除了一再向学生讲清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由传统教学到新课标的变化,笔者着力通过实践训练让未来的教师们掌握这一技能。

该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本项目训练,使学生将所学教学法中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设计教学目标,使今后的备课和教学目标明确。

此项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在初中教材《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中任选一课写出教学目标。

此项训练的方法及形式是:按照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多少,分成小组,各组约六七人,分组讨论并写出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出代表发言,讲出该组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其他小组成员评议是否恰当,教师进行小结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知识与能力”目标,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仿照以前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编写出来,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也能够从以前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上得到一些启示。而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也最能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未来教师精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好习惯。仅靠一次训练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反复训练,直到设计出新颖适用的教学目标为止。

(二)教案设计训练

教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训练,使师范生将所学的关于设计教案和备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设计教案。

训练内容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任选一课,写出教案。

训练方法及形式:学生每人自选一课编写教案,教师审阅后,指出优缺点,写出评语,返还学生修改,多次修改后形成定稿,作为实践教学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并传阅或宣读学生中的优秀教案。

需要说明的是此项训练多在课外时间完成。

(三)说课训练

说课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训练,使学生对中学课程内容能熟悉并能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其训练内容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任选一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

其方法及形式是:分组说课,讨论一课的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分别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其他同学评议,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四)教学观摩或见习

此项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师范生观摩或见习中学教师上课,感受真实上课氛围。

此项训练不仅可以观摩中学教师上课和学生听课的表现,而且可以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其方法和形式有:

(1)到附近中学进行两方面见习:教学工作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

(2)聘请优秀中学教师上示范课。

(3)观看优秀教学视频案例。

此项训练有一特别要求,即:师范生在每次观摩或见习后必须写出心得体会。

(五)试讲训练

试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训练,使学生敢讲、能讲、会讲。

试讲内容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任选一两课进行备课和试课。

试讲的方法及形式是:将学生分成试讲小组,每组约十人,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试讲,每人至少一周试讲一次。最后在课堂上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试讲20-30分钟,本小组成员充当中学生配合,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总结评价。

(六)课件制作训练

现在通行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各种优秀教学方法,都是许多中学教师智慧的结晶,如能因时、因地地加以科学运用,是可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正日益得到广泛的运用,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有教师说:“现在开历史公开课、示范课,不用多媒体,简直不可想象。”因此,这就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革新的要求。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学校已达30%,今后几年还将迅速增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师范院校,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非常少,许多学生在校,却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多媒体教学的训练,甚至连机器怎么开关都不知道。这不能不说是个严重滞后的现象。更何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的开开机器,关关电灯,它必须将以往的各种优秀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特别为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开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并要求学生在试讲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此外,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学生要查找资料、图片,进行选择,这也是一个多方面训练的机会。

该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会查找资料、图片,能够制作出较好的课件。

其方法及形式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精心制作好课件,教学法课老师检查,提出修改建议,从内容到图片等方面力求完美。

(七)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要,我们的实习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即:大多数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实习,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校联系的实习基地实习。

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科研。要求实习生理论结合实际,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了解和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写出教育教学论文。

(八)其他实践训练项目

1.读书报告会。要求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阅读本专业指定的必读书目,写出系统的读书体会,在班级进行讨论和交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读书报告会开始之前,拟订详细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导师对此过程全盘负责。

2.学术活动周。本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开设学术讲坛,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的大门。第二,教师为学生出研究课题,学生在读书、查阅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最后形成学术论文。学术活动周开始之前,拟订详细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导师对此过程全盘负责。

3.义务支教。考虑到以后大多数学生任教的学校都是落后地区,所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到附近中小学进行义务支教。与中小学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年龄特征,初步实践所学知识。通过支教,既了解了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也让未来教师们积累了教学经验。

4.三笔字、普通话训练。要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师范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师范技能的训练不是靠课堂能完成的,为此,我与每个班的班主任进行合作,从大一开始,请班主任向学生提出师范技能训练的要求,如:每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出组长,每周写一篇钢笔字;平时利用小黑板练习粉笔字,每一周集中时间在教室里大黑板上练习一两个小时;毛笔字不作硬性规定;每周每个学生必须讲一次课,大一时,可讲一篇文章或故事,大二时上一堂简单的课,大三时按照教学理论上一堂完整的课;每天早上各小组找一地方集中练习普通话半小时,互相点评,平时在教室和办公室必须讲普通话,鼓励在其他场所也讲普通话。各项训练都要严格考勤,期末班主任和教法课老师考查。

师范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普遍能写一手规范、工整的钢笔字、粉笔字;能说一口较为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并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使学生毕业时站上讲台气质像教师、能力够教师,即敢讲、能讲、会讲。

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所教的未来的历史教师都能在毕业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且大多数可以为落后地区的历史教学带去新气象,为新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作者:陈世英 第2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物教学的探讨

在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正确地、具体地、实事求是地给予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和批判”,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据大纲要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文系统,准确地讲述和评价课本中涉及的各类人物,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学生进行理想及人生观教育。

一、明确学科要求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过程错综复杂,但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每个时代、每个王朝、每个国家都要推出自己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现行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课本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使很多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正确讲授和判别各个历史人物及他们从事的活动,是我们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正确地、具体地、实事求是地给予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和批判”,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依据大纲要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文系统,准确地讲述和评价课本中涉及的各类人物,激起学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二、充分利用课本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既不能用数理学科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也不能采用理化实验那样的手段,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图文因素,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经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接近于历史的基本面貌。

1.通过赏析引文,活化人物品格

为了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物的思想精髓,必须准确把握课本中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言论、著述以及历史学家、名人作家对该人物的褒贬之词的真实含义。这些都是我们讲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昀好佐料。在教学中,教师本人或引导学生对这些引文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诵和赏析,从而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精神,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张自忠时引“为国家民族死亡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讲谭嗣同殉难时引“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长期坚持,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

2.描述图画,趣化人物形象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一些重要历史人物还附有图画。这些图画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示了重要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图文并茂,学生喜读易学,为教师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这类图画,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进行描述,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鲜明的印象。

3.通过总结概括,强化人物活动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活动过程,或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或以地域转换为线索,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要客观地展现历史人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就必须对其历史活动进行阶段性揭示和评论。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呈点、线、面,散见在各个章节,有详有略,有主有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本内容,了解人物活动,除描述图画,赏析引文外,还应根据教科书对于人物活动的叙述分阶段、分方面进行综合归纳,围绕人物图像叙述人物活动,在叙述人物活动中再现人物图像,图文结合,相得益彰,或教师综合,或学生复述,在综述人物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化,完成历史人物教学的德育任务。

三、正确指导评价

1.功过评价法

凡须评价的历史人物,有些具有两面性,即功过兼有,所以评价历史人物须从功与过两方面考虑。有的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并存于同一时期的不同方面,有的则分别存在于不同时期,呈现前后变化。教学中要将其活动分解为几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2.进行定性评价

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多方面的,社会的曲折发展变化,决定他们活动的复杂性,但这些活动有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主要方面,给予总的评价定性,然后围绕这一定性对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具体化、形象化。如近代史上的龚自珍,课本在开头就用“是道光时候的思想家和诗人”一句定性评价,概括了他的一生。然后在课文中进行比较细致、全面地阐述。

3.阶段评价法

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随之变化,或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好坏相间。评价跨越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时,应引导学生应用阶段论,根据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活动,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结合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去评价其功过是非。

4.进行分析评价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倾向,并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揭示其阶级内容和阶级实质,既不能笼统地进行综合或加减抵消,也不能互相取代,以瑜掩瑕或以瑕掩瑜。例如,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罗斯福,当时虽然通过采取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等措施使美国经济得到缓慢的恢复,但他毕竟是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只是“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由此,对其新政既不能评价过高,也不能全盘否定。

四、结束语

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应该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活动课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历史学科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李文博 第3篇: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各科目教师乐于采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微课课堂,翻转教学等应运而生。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其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相互融合,既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又契合素质教育及生本教育的要求,其普及应用的价值较大。

一、信息化教学方式基本概述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遵循素质教育及新课改教学基本理念,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开展学科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信息化教学理念及模式下,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众多环节都要使之具备信息化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辅助下,提高学习兴趣,实现信息化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良性循环。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及教学优势

中学历史教学在内容上及系统上带有极强的理论性,而众多的历史事件又往往会给现代社会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隔膜感和割裂感,导致中学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收效甚微。在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方法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特征及优势,大幅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具体地说,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征及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化教学方法拓宽了历史教学信息及资源的来源渠道,可以辅助学生构建起历史信息的总体框架。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传统的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教学局面得以改观,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教学信息及资源,一方面为学生历史知识点的加深理解提供了信息支撑,另一方面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又为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其次,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开展过程中较为便捷,其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及演示的特征,可以极大增强历史教学及历史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原有的板书教学方法下,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及理解上,往往一遍而过,新旧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借助信息化教学方法,由于其可以随时调用及演示,可以重点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及连贯性。

第三,信息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教师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是通过给出一定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独立思索及解析,从而真正使学生能够跃居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此外,涉及到历史教学重难点时,适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也从侧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其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2]。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在使用中的相关要点

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其作用及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具体开展实施中,要对相关的应用要点加以明确,以此为基础,再制定出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策略[3]。首先,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使用需要资金及设备的支撑,作为学校而言,应做好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的购置及安装,并提高教师操作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水平,以此保障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其功效。其次,作为教师而言,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既要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使其自主探究相关的知识点,又不能矫枉过正,舍弃自身的引导及指导作用。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应遵循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具体课堂小目标,科学选择及编排信息化教学课件及资源。第三,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对学生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学生群体来讲,一方面其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能够及时与教师及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提高自身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便于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教学资源中筛选出重点及核心,使信息化教学方法真正为己所用。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问题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取得实效,首要前提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主动性,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如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了解不深,或其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其中涉及的相关年代、人物、事件产生识记困难,则会极大制约新课的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应注重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课前课件制作中搜集整理相关素材及资源,并采用导入问题的方式将这些素材及资源加以串联,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呈现效果下,激发其学习新课的兴趣。

例如,在中学历史“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动机,通过情景还原、问题导入等途径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天安门前愤慨的人们”这一主旨的图片及油面,让学生产生思索:为何人们会如此群情激奋?然后教师再通过播放团歌及国际歌等歌曲,让学生进入到五四运动及中共创立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其对新课学习的热情。

(二)在问题情境中,锻炼及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展开历史新课的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调动,教师应注重将问题导入及历史情境加以贯穿,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段内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分析问题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4]。作为教师而言,其应结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及水平,将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浓缩到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在运用自身的历史知识及经验进行解题,教师从旁做好引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重要的知识点加以深刻理解,又能够在自主探究及分组合作中体会出历史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中学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先期制作的课件,在屏幕中标示出德、意、法、俄、英、奥匈帝国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及名称,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进行简短的概括。学生在对演示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整理后,通过其前期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及归纳,可以初步形成结论。教师在聆听学生的陈述后,及时在屏幕中进行勾线标示,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总矛盾引发英德、法德、俄奥之间的矛盾,进而促成协约国及同盟国两大集团的缔结,最终带来世界大战的整体框架。

(三)以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深度挖掘中学历史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功效

中学历史信息化教学方法在释疑历史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等方面作用尤其显著。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应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这一突出优势加以正确理解及应用,既保障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及思考的空间,又提供给学生分组合作及师生深入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表达其所思所想的基础上,借助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生合作等方式,校正其认知的偏颇点及理解偏差,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多向思维等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中学历史“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明朝中晚期在艺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视频,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案例,然后教师抓取一个历史点,由此衍生出相关问题。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给明朝崇祯皇帝带来了西洋钟表,崇祯帝在得到后仅将其作为一个西洋物件来加以欣赏。那么,崇祯帝的这一做法对明朝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探讨,一组可得出崇祯帝不排斥西洋物品,契合崇祯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背景;另一组则可进一步得出,崇祯帝仅欣赏而不深究其原理技术,正是明朝资本主义仅停留于萌芽阶段,而无法深层发展的原因之一,由此会使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及思考能力得以有效拓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教学领域迎来了深化发展的新契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型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成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学历史教学来讲,其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在调动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及多向思维能力提升等诸多环节发挥其重要作用,是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之一。

作者:吴西中 第4篇: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材中的相关历史知识点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也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全面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特定的知识讲授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旧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谨慎地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阐述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所谓的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事先根据某一争议性话题设定一个中心问题,然后学生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以此来强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特征。讨论式教学法具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了,转而成为了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是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作为基础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角色,所谓的引导,在此处可以理解成为启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达到一种相互启迪和相互教育的良好境界;最后,具有开放性,无论是从课堂讨论的内容,讨论的过程还是讨论的空间来看,讨论式教学法都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如果讨论的话题没有趣味性,是很难调动学生的讨论欲望的,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无论针对哪一种教学方式,趣味性都是最关键的原则。特别是对历史这一学科而言,尽管历史是严肃庄重的,但是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必然存在一些趣味性和神秘色彩浓厚的历史话题。

(二)民主性原则。整个课堂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民主进行考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拒绝他人的发言,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才能够避免某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独占鳌头”的局面产生,要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三)秩序性原则。学校教育是带有目的性的教育,不可能像集市一样放任学生自由,要想教学目标得以体现,还是需要教师的适当组织与引导。也就是说,教师要对从讨论开始到讨论结束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要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而不是聚在一起闲聊。当学生出现情绪过激的状况时,教师也要及时处理,控制学生的情绪,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前提

讨论式教学法正式开展之前要做好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制定相关的讨论准则。尤其是进行第一次讨论之前,必须要制定出相关的讨论准则,因为如果没有准则的话,就很有可能使讨论的局面变得混乱,甚至是引起争吵,当然,这个准则是可以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制定的。

第二,设立讨论的小组。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是讨论式教学法的最主要形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两种形式通常都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第三,设计讨论题。对讨论式教学而言,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所设计的讨论题是否有效。一般情况下,一堂课只需要设计出一个中心讨论题即可,如果题目太多,讨论的深入程度就会被大大降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既是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又是问题设计的落脚点,问题不能过深,但也不能过浅。

(二)教师在讨论中的引导

首先,当讨论过程中出现沉默时。这是一种经常会发生的正常现象,这个时候,作为历史教师,不能够急于地想要去打破沉默,因为这种沉默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思考造成的,打破沉默的机会最好留给学生,如果教师经常扮演打破沉默的角色,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意识,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教师才应该去打破沉默。

其次,当讨论的内容脱离了中心时。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地提醒学生,让学生回到讨论的正题上来,尽可能地不要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讨论,要集中精力将讨论放在与论题高度相关的事实上,因为如果不对讨论内容范围加以限定,讨论是不可能深入进行的。

最后,当讨论过程中出现偏离核心论题的无谓争吵时。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应当及时地制止这种情况的继续发生,及时指出错误的观点。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受课本中结论性论断与主要发言人言论的影响,很有可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方面上,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介入,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角度转换。

(三)讨论学习案例的设计

此处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

所设计的讨论题:有的人说辛亥革命是胜利的,但是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

讨论方式及讨论过程:虽然讨论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这几种形式,但是针对“辛亥革命”这一课知识点的特征,笔者认为选择小组讨论这一形式是最为合理的。

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先给每个组7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必须要参与进来;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总结性发言。历史教师在学生们进行讨论时,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状况,认真思考小组成员的发言,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待所有小组代表都发言完毕之后,教师还要作最后的总结。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学习当中,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一直都处于一种精神与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的状态,还能够听到不同的同学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是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的,因为历史知识的特殊性,如果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而讨论式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历史学科的教学。

作者:杨建雄

第5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初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学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往往不受学生重视。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下面笔者就从学生的主体作用入手,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

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学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心理趋向,它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分为课堂与课外两部分。

一、创设兴趣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抗战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难点知识,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学习与提高的关系。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把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大学科”的教学理念。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协作性,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发表意见,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此,教师可利用游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演示课件、提问、猜谜语、展示实物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巧妙选择导入方式。

例如,在讲述“明朝的特务机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影《锦衣卫》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开展历史活动课。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人人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远远胜过枯燥的理论讲解。

另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引导学生搜集乡土资料,这既能促进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又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之情。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因此,兴趣教学理应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对此,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历史教学新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淑娟

第二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徐闻二中莫春红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金桥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推荐)

金桥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张慧堂2011年6月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九年级历史教师如何摆脱原有教学模式,在新授和复习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而不是教条的应用新课标,需要在备课、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的教育学生过程中抓住新课标的精髓,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新的评价机制的作用,认真、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程标准 学生实际 学习能力 赏识教育 反馈信息

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在完成世界历史的新授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全面复习,担负着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恰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九年级教学任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不同理念指导下,过程看似一样,但课堂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结果就更是南辕北辙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驾轻就熟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体现的就是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课堂上的主角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教师,而是苦练渔技的学生。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是每一位教师现在必须牢记的原则。学生的学法也要好好设计,要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会上精心安排;课堂上操作也要按照计划进行,同时灵活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所准备,坦然面对,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激励、表扬那些虽有缺陷但立意新颖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必须明确,新课程重视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的变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但是新课标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老师应该充当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老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但是过分注重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全面知识也是偏颇的。比如,现在的历史课本体例突出了专题性,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没有清晰的线索,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理解相关的主题知识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要参加中考的学生,了解或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课本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是不能取消的。当然,必须明确,应该讲解不是要走回满堂灌的老路上,更要避免

1满堂问的教条主义做法。

第三,教学必须考虑九年级的特殊性。目前生员竞争激烈,升学率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如何在贯彻新课标的前提下,抓好优秀生的培养,是每一个九年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新课标与优秀生培养并不矛盾,但是在新课标呀呀学步阶段,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在与传统教育理念存在千丝万缕关系模式下学习到九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急待提高。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必要占用课时,并且短期内迅速提高可能性不大。如何在教学中活学活用新课标,同时兼顾毕业班的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统筹兼顾,要做到两手都要硬。

二、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大力实行赏识教育

目前,新课标刚刚开始全面推行,与之相适应,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向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搞好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理解、运用好新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历史学科中,我开始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或者是比较新颖的观点,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出小故事、小论文,给各地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水涨船高,提高成绩就是水到渠成了,由此还可能给国家培养一个未来的历史研究人才。但是必须明确,赏识教育对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这样就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怪圈。赏识性批评突出学生这样的感觉:你是好学生,但是你犯了错,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三、作好反馈总结,逐步完善,不断提高

新课程的教学,千头万绪,目前刚刚推行,而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历来教无定法,所以作为担任九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虚心学习,扬长避短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课后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某个突发事件,学生的回答激发了自己新的灵感等等,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产生冲击。教师应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反思。结合反馈信息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备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将来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借鉴作用。通过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循环,就能形成一套能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过硬本领,进而拾级而上,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2011年6月

第四篇:中学历史论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定稿)

浅谈中学历史教育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任务及价值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

一、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学历史教学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学生。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近代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饶舌也”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发扬。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这些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操,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学生从组织史料入手,设想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事件发生的时代,分析当事人的利益、价值和观点以及他们所作的选择,试着分析、找出对那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找出那些问题产生影响的历史条件和对当代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

要想弄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中学历史教学是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还是历史运用的范围。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穷究历史发展变化,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的过程。“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史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作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漫长的‘历史学时空’里,从而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可见,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的、目的明确的。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运用历史。这种历史的运用包含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对学生及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中学生是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不是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就去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发展自己。人在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都是综合性的,单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难以解决。近年来教育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正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历史与许多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这种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如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都有历史渊源,学习历史不忘关注现实,能很自然地与政治时事联系起来。我们说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那是因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和进步。史学所研究的虽然是过去的人类生活,但时间是永恒连续、前后相继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统一于时间的向度上,因而史学思维模式在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被完整地加以运用。史学思维模式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所以离开了历史教育,就等于离开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难以谈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可持续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睦,需要各个民族相互了解并相互尊重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历史学具有远比儒家学说丰富得多的内涵,它能教会人们以更理智的态度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社会成员历史意识的培养。可以设想,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天不被看重的历史学科,其价值将会日益得以显示,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它、研究它。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师生互动共创和谐

---试谈和谐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创建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张扬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 和谐教育创新意识多维互动积极参与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就是要改变以往机械、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代之以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

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使学生的思维常迫抑于与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其中有由于师生之间知识水平的差别、思维层次的差别而形成的对话方式的不平等。因此,我们过去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学生形成了顺从、循规蹈矩的个性。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多维互动”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实施和谐教育,引导学生自由、探究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追求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为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教育课堂而努力。

一、师师集体备课,预设和谐;

教研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学习交流,共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深挖教材,最恰当地组织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和好奇心的内容,内容分量要适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如教学语言的节奏、师生的双边交流等都要精心设计,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历史课堂。

二、师生平等互动,共享和谐

课堂教学的空间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师生和谐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只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师生之间关系应融洽、民主和平等。实施和谐教育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平等意识,尤其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突破传统的、权威的思想框架,建立自己的想法;才能敢去“想”而不过分担心和顾忌自己的幼稚和无知。教师有了平等的意识,才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发现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学生结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对于学生的种种奇思妙想、幼稚的发现、令人尴尬的做法等,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教学的参与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起平等的教学观念。

2、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共同体验历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使师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得更深刻。

心理学家认为: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子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民主、自由、合作、向上的宽松教学氛围,营造一种教也愉快、学也愉快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一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比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出示“世界地图”说:“同学们想进行环球航行吗?”话音刚落,一位“调皮鬼”即说:“老师,谁来当导游?”引起全班一阵大笑。我也笑着说:“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都可以做你们的导游。”学生们鼓掌大笑。

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出现了。接着我说:“现在流行‘自由行’,你们每个人都可成为一名15世纪的导游,去开辟新航路要作好哪些准备呢?”全班同学立即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我让每个小组推一名代表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这样,大家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就成功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问题,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三、生生合作交流,共创和谐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能做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

学生间“和谐”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之间良好的课堂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方式:一是竞争方式,比如历史知识竞赛等。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合作方式,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帮助去解决历史问题,气氛活跃而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学生也更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形成更熟练的学科技能。如讲“西安事变”时,学生阅读到“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时,感到大快人心。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蒋介石双手沾满革命烈士的鲜血,为什么不杀他反而放了他?”围绕“蒋介石该杀还是要放?”“怎样解决西安事变?”这一中心,我让学生以4个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不重在看结果,而重在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鼓励他们主动地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激发他们想问“问题”的欲望,锻炼他们敢问“问题”的勇气,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发问,积极抢答,具有创新意识而又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引导,精心呵护“新思维”的萌芽。这样,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了同学间的“和谐”。

四、树立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

创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我们历史老师的职责,也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材内容蕴含着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捕捉环境教育结合点,向学生渗透、拓展、深化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大禹治水的时候,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禹治水能够成功?学生回答是他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使水患变成了水利。最后得出结论:要想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要因势利导。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互动,如讲到《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的时候,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结合现在,每年春季的北方沙尘天气最令国人头痛,而沙尘的强度和流程影响的范围破坏性逐年加大,生态平衡逐渐失衡,草原荒漠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使学生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在现实中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优化历史教学,创建和谐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大有可为,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应大胆探索,努力改革,让和谐教育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书目及文献材料]:

1、骆志煌:《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福建教育》1997年1期

2、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5期

3、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3期

4、王宏志:《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光明日报》2001年11月27日

下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良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 第1、2期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 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陕西师大的中史参和天津的《历史教学》排头两名,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和苏大的《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全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不觉春风换柳条 新年我们新设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1) ●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析中学历史多媒体网络教学

    浅析中学历史多媒体网络教学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个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可或缺地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这几方面自然是缺一不可的, 尤其是师德方面更是每一位......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精选合集)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立感恩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内容摘要】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是制约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关键因 素。因此,改革教材,势在必行。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材编......

    中学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中学历史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材及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