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十大原则7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1、贯彻面向全体原则,既不能以全班学力最低的学生为准,人为地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度,也不能以“学科尖子生”为准,更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做到既能关注全体、又能兼顾个体,才是对面向全体原则的最好诠释。
2、必须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在课堂上的“快速指导”能力。这里提供一个高效课堂公式: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学习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这就是最好的“德育”。
3、我们得共同重温自然美的第一原则,那就是“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可以说,判断一位教师教学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那就是“简”。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这位教师离变成“庸师”就不会太远了。贯彻简约课堂原则,应注意简约不等于简单,那种上课“随便讲几句”,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自由学习”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教师。
4、如果中小学课堂能够从“目中无人”的地方转变为“有情有智”的场所,那么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
5、贯彻直观教学原则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教学,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日常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真实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新知所必需的感性经验。另外,到实地参观也是实物直观的最好途径之一。
二是影像直观。
影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图片(包括教材插图与课堂板画)、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直观相对于实物直观更具有不受实际条件限制的特点,从而弥补实物直观的缺陷。
三是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
四是知识直观。
新知识如果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
过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延伸、拓展、联想、迁移得来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解决简单问题,那就相当于降低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而且会把简单的教学过程复杂化,从而违反了上述的“简约课堂原则”。
6、在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的是我国的孔子。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可理解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一提法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孔子还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可理解为,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实施问题教学原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不能”:不能用个别学生的思维替代全体学生,不能用教师的提问替代学生的提问,不能在多数学生尚未进行独立思考的状态下就给出答案,不能轻易用标准答案去扼杀不同意见,不能提出超过大多数学生能力的问题,不能提出过多过于复杂的问题。
7、实现“先学后教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一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应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教师切忌喊着“主体”“主人”的口号,仍然干着“主裁”与“霸占课堂”的事。
二是教学过程应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应努力让学生拥有“五种课堂权利”。即自由阅读课文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自由质疑相互释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指导与激励的权利、得到学习同伴互助的权利。
三是培养学生“先同学 后老师”的学习好习惯。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有疑问先找同学帮助再找老师指导,做完练习先让同学批改后让老师批阅”的好习惯。那种“有疑问停笔等着老师解答、做完练习等着老师批改”的错误学习习惯应坚决改掉;那种只相信自己批改的作业,不重视学生互批的落后教学观念是到了抛弃的时候了。
8、实现“当堂过关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一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
在一节课中,需要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可能不止一个,可以采取“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策略,逐一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二是口笔结合、当堂训练。
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及运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口头加笔头”的当堂训练,并进行检查落实。
三是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教师要努力保证有足够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保证训练的内容富有针对性,保证课课都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书面练习。
贯彻当堂过关原则,并非反对布臵适量的课外作业。不过,每个学科的课外作业都应当是极少量的,只有最关键的知识才可布臵成课外作业。
9、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欲望走进教室,带着兴趣与信心走出课堂。
林华民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微笑,而并非因为快乐而笑。”意思是说行动往往能够影响心态,所以选择积极行动十分重要。本书提出的“教师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走进教室”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上课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充满激励的课堂,让学生拥有积极心态、过上快乐的课堂生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与“乐园”。
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最大区别之一,是优秀教师善于把课堂变成“激励学生的地方”,而一般教师往往把课堂变成“责备学生的场所”。每位教师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
好奇与欲望走进教室,带着兴趣与信心走出课堂。
所谓激励课堂原则,就是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教师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努力创造课堂上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课堂上的成功体验;为学生创造渐进式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
实现“激励课堂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一是表现课堂、体验课堂。
本书主张“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教师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赞赏中、在同学的掌声中,获得成功的课堂体验,从而产生学习信心与兴趣。
二是调整课堂、调动课堂。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重视适时对学生进行坐姿与听课注意力的调整,让学生在最佳的形体状态与精神状态下,学习关键的知识;教学能手一般都会做到,时刻不忘调动课堂,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来激励课堂。
三是树立先进、巧妙评价。
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失时机地树立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机诞生的“先进典型”,以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能手更懂得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手段,对学生个体与集体
进行有依据的、让人信服的激励性评价。
10、教学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
在中小学课堂上,课堂替代现象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节课不发生课堂替代是不现实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不出现课堂替代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完全消除课堂替代,教师所做的努力就要尽量减少课堂替代,把课堂的阅读权、提问权、思考权、表达不同意见权等,无条件地还给学生。
一是教师替代学生。二是少数替代多数。三是口头替代笔头。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只要能听到“课堂回声” 学生配合教师回答问题的声音,就会心满意足地继续讲下去,并不在意回答的学生有多少;有些教师满足于全体学生齐声回答问题,只要听到“正确答案”就放心地教下去。这是口头替代笔头的经典表现。
知道了课堂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主因之一,教师就要自觉强化“永不替代”意识,减少课堂替代现象的发生。贯彻永不替代原则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坚持“两个凡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比如,学生能够自学的课文、能够独
立思考的问题、能够合作解决的困难,教师都没有必要越俎代庖。教师要做到“两个凡是”,首先要克服“对自己过分自信、对学生缺乏信心”的坏毛病,放心、放手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是加强师生互动。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已成为新课改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教师不仅要满足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更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关键是思维互动而不是形体互动,关键是全体互动而不是部分互动,关键是五官并用而不是单一感官使用。那种热闹的课、好看的课不一定是好课。那种一节课提问几十次的课堂,不是真正意义的师生互动的课堂。
三是建立学习小组。
经过多年的课题实验证明,在班级授课制下建立学习小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做法。每位学科教师都要努力建立以学生座位为主要依据的4人自然学习小组(各学科可做个别的座位调整),并选定学习小组长,培养“学科小先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学力差异”这个重要资源,为后进学生及时解决学习困难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是落实当堂训练。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这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课堂落实与否。落实当堂训练就是要精缩集体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进行当堂训练(口头与笔头),并培养学生“有疑问先问同学、练习完成了先让同学批改”的好习惯。关键知识不仅要落实于学生的口头,还要落实于学生的笔头。贯彻永不替代原则,并非要求教师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致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学中的关键知识、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还是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剖析与讲解,甚至还要教师进行示范。
第二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当幸福的教师
—读《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有感
单位:齐河县表白寺镇教育办公室 作者:张军
联系电话:***
成为一流的教学能手,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恐怕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愿望吧!满怀期待,我认真读完了特级教师林华民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这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与课堂实践方法,专门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座式、案例式的教育专著,它以生动的语言与真实的案例,阐述了作者对教学的独到见解,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提供了“108条生动的、易操作的课堂教学建议”。
本书共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等五个部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备“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
掩卷沉思:怎样才能真正成为一流的教学能手呢?再次灯下细读,经过一番顿悟之后,答案浮出了水面。
一、热爱学生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心的事业”。只有为师者拥有一颗爱心,把全部的爱与激情奉献给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感知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启迪他们的智慧,缺少了爱,教育教学就会显的苍白无力,林华民老师在《衡量教师的十把标尺》
中曾这样说到:“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商业行为”。一句话点明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在教学中所凸显的活力。而情感的核心仅是对教学,对孩子是否充满了爱。要知道“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学生在老师爱的沐洽浴下,学习会轻松而快乐;在爱的鼓励下,他们会热爱学习,对学习充满激情;在爱的熏陶下,他们会像老师一样爱他人,爱社会,从而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有了爱,教学才会绚丽多彩;有了爱,教学才会阳光明媚,永远是春天;有了爱,才会创造无数的教学奇迹。
二、学高为师
“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为我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五种地方观”让我明白了课堂的真正含义,“衡量教师的十把标尺”让我懂得如何做一名合格加特色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十种方法”和“课堂教学的八条建议”让我的教学游刃有余,“课堂教学的八先八后”丰富了我对“自学指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运用。这一些为我的教学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然后我又深深懂得:我的知识还很贫乏,学高方能为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开创更为广阔的教学天地。
我认为学习应是一种主观能动地反映,是思考后地吸收,是辨证地接纳;而不应被动的、盲目的学习。孟子的“心
信书则不发无书”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专家,还是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主张或随笔都鲜明地带有个人主义色彩,即表达的是一些丰富多彩的个案或某些共性的规律。所以我认为不能照搬照抄。而应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因地施教,因人而育。如此学习,才算是真正学习;如此学习,方能为师。
三、要有激情和魅力
激情是一个人工作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内在源泉,在激情的推动下,一个人的才华能真正发挥到报致;没有激情,工作和事业就很难有起色,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那么,老师需要怎样的激情?老师需要的激情是能感染身边每一个人的激情,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杰克.韦尔奇在登上通用电气部载宝座时说:“我很有激情,通过我的激情来感染我的团队,让我的团队也有激情,这才是我真正的激情所在。”这也正需要这样的激情。惟其如此,才能创造活跃,热烈的学习氛围;只有如此,老师的教学才智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只有如此,才能用智慧的火花引燃智慧的火花。老师拥有了火热的激情,教学方法才能得到灵活运用;老师拥有了火热的激情,才不会畏惧困难,创造教学的奇迹。
一个一流的教师不仅要有激情,还要有魅力。这魅力也就是林华民老师所提到的“立志成为有个性的教师”。一位
教师只有具有魅力。学生们才会喜欢他,才会乐意上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老师?其要求很多我认为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学要有耐心,上课有特色,平日善积累,工作勤思考,言谈举止讲文明且有幽默感,教研中乐合作,业余爱学习。只有做到这些,老师的身上魅力无穷散射。对我们个人的教学情况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教师有了激情和魅力,最终才能达到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从而成为一流的教学能手。
四、课堂精彩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减负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因此,一个一流的教师课堂必须精彩。
首先我们必须对课堂有一个科学而全面的认识。林华民课堂教学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课堂的认识。如果一位教师还没弄清楚“课堂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一重要的观念问题,就贸然走上讲台,那他不仅不可能成为好教师,还有可能成为误人子弟的教师;只有那些对课堂有准确定位的教师,才能成为好老师,他对课堂的定位是:
1、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2、课堂是师生交流情感以及信自已的地方。
3、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凝的地方。
4、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
5、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第二简约的课堂是最美的。我认为自己的课堂上所欠缺的就是林华民讲的我们得共同重温自然美的原则。那就是“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一节好课、一节主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可以说判断一位教师教学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那就是“简”。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这位教量离变成“庸师”就不会太远了。贯彻简约课堂原则,但简约不等于简单。
第三,打造魅力课堂,一个渴望成功的教师,一定会努力打造魅力课堂,一定会努力追求每一节课都比上一节课更好。因为,教师只有把自己最真诚,最文明,最专业,最渊博,最幽默的一面展示在课堂上,把课堂精心打造成师生“增长智慧,感悟人生,享受快乐,体验成功,产生自信”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魅力课堂,这样的教师才是是成功,最有智慧,最有魅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是一流的教学能手。
总之,一个只有热爱学生,不断学习,富有激情和魅力,课堂精彩的教师才能算是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幸福的老师。
第三篇:《做一流教学能手》读后感
炎炎酷暑,宅在家里读书是消夏的好方法。拿起书架上被冷落已久的林华民老师的《做一流教学能手》,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虽感觉有些地方老生常谈,有些地方又显啰嗦,但每每也会有心潮澎湃之时,收获还是颇丰,正所谓开卷有益。
读完此书,脑海里一个念头挥之不去——我要努力做一名“懒”老师。
一、教学上要懒
林老师在书中提出三分课堂教学论,他认为一节课中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的时间保证10分钟。教师如果需要讲授的总时间超过10分钟,则应做到“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五官并用”,他认为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我们的传统一向认为,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一课堂上一定不能懒,一节课要从头到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停地尽可能多地把知识倒给学生,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唯恐漏掉一点东西。年轻老师更容易误入这种歧途。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由此不难想象靠满堂灌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心理安慰罢了。事与愿违,很多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头晕脑胀,根本谈不上效率。在课堂上,要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
当然课堂上10分钟的讲授并不简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明确目标,熟练把握重难点,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为之花费的心力比起不动脑筋的满堂灌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说作业批改。认真细致批改作业一直以来是考量教师工作态度和责任感的重要方面,林华民老师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教师替代学生批改作业”是一种错误的学习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之时,先找同学帮助;在完成练习之后,先让同学批改。他还提出,为了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教师无比从小学中高年级考试培养“学科小先生”,用于课堂学习互助。
二、班级管理上要懒
本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上事必躬亲,凡事亲力亲为。靠着认真和勤奋,工作上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好景不长,因为体质差加上长期过度劳累,没多久,身体变垮了,不得不辞掉班主任工作。现在想来曾经取得的那点成绩其实是事倍功半的。人的精力有限,有经验的老师会着力于培养班干,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既解放了自己又成全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把全部的爱都献给孩子的父母,将度过最缺乏爱的后半生”。同样,做为老师也要“藏起一半爱给教师自己”,要学会“偷懒”,这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学的爱。
优秀教师通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会科学地“偷懒”。教师应当善于“偷懒”,从繁琐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事务中挣脱出来,挤出时间向优秀教师学、向专家学者学、向身边同行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懂偷懒,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学生,那到头来只会沦为被学生嫌弃的庸师。
三流教师忙于(教学)事务、二流教师满于积累;一流教师勤于思考。
努力做一名懒老师,并不是真的懒,是身懒心不懒,懒是智慧,更是能力,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读《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十)》有感
读《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十)》有感
张丹
当众点名批评学生,是有经验教师最忌讳的教学行为。
——林华民
今天读了林华民同志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当中的这一条,感触颇深。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多情况下都忽略了这一点,我喜欢当众点名批评,这样做是不对的。学生是有自尊心的,经常点名批评学生,学生有时会产生叛逆心理,从而会有一定的风险,一旦遇到不服气的学生,就很容易产生课堂顶牛的现象,很不好。
相反,若是老师赞扬某个学生,可能会给这个学生学习上带来很大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批改作业时,会在全做对的同学本子上印上一面小红旗,我发现凡是得过红旗的同学,他们都很想要得到下一面,所以作业会更加认真。此外,我还经常表扬作业有进步的同学,发现这些同学学习劲头也提高了。
当然,不点名批评,不等于是不批评、只表扬。我们可以事前或事后找个别同学谈心。我们的教育是需要惩罚的,但惩罚是教师带着爱心施给学生的善意的警示手段。
第五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书笔记
改变,从遵守教学常规开始
邵晓方
认真研读林华民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后,我对教学常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九年前,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课堂以我的备课为主,备到什么就讲什么。现在我的课堂多了自己九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师傅、同事处领悟来的感受,更多的是对教学的再认识,对学生的把握。然而,当每学期的录播课、预约听课、公开课等精心准备的课展示后,我会发现自己课堂很多的不足。往往精心准备的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反而没有常态课来得好,如何解决这个困惑?
前不久,听了卜璐老师上的《百分数的意义》那节课后,我找到了我的课堂的薄弱点。卜老师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一开始通过艺术节中参加课本剧的同学的参加率引入了百分数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极大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她出了十道题书写百分数,我纳闷这么多啊,会浪费时间吗,原来写完之后她让学生计算本题的准确率,很巧妙。接着她通过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题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做一题小结一题,做一组小结一组,做完所有,总结所有。令人讶异的是,每次让学生小结数与数之间的互化的规律时,学生表达得非常到位,会分析会总结,回答问题的覆盖率很高,基础差的同学表达也过关。最后,她又回归到百分数,通过数字游戏,“聪明”等于92%,“努力”和“勤奋”是100%,整节课通过百分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实现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的情感目标。
我要提高的是师生课堂的融洽关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及时小结总结,把握好“永不替代原则”。对照《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本学期我在努力改变我的教学常规,以下是我所作的改变。
1、带着微笑准时进入课堂。
作为课任老师兼班主任,对他们不仅仅是学科上的,更是掌握了各方面的情况,经常在进入教室前,带着某种情绪,恨铁不成刚。以往会先训斥再授课,一节备得好端端的课不可能上好,长此以往,影响了课堂效率。现在我会马上收敛起不愉快,以开朗的心态面对学生,实在有事要处理也放在课后,不提前进入教室不拖堂,限制自己在课内解决学科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2、实行“小先生制”,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互助。
之前所带的班级每学期都会建立“小师徒互助小组”,但鉴于学生课后交流时间有限,效果不大。于是本学期在开学初排座位时我就搭配好学生,同桌有好有差或两中等,前后四人小组保证有一人学习好并有领导力。于是,“小先生制”在课堂上就可以实施,数学习题有板演、有练习、有批改,当我有选择性得请同学上去板演后,其他做得快的同学可以上台当小老师批改,另外四人小组可以互相批改交流,有问题能及时解决,然后老师再参与评讲。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助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有错的学生一时理解不了,拖到课后,课后又不能及时解决,导致这个知识点的薄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在学生批改后,再着重公式概念、解题技巧方法等的指导,避免了凡事教师替代的后果。
以上都是我所作的尝试改变,但难题出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4)班在卜老师的引导下,最差的学生都敢于开口说话,我们班的学生最好的同学语言表述都是疙疙瘩瘩,这肯定是教师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是我的课堂语言表达不清,导致学生不知如何表达。二是我没有遵守“永不替代原则”。教师代替了学生,少数学生代替了多数学生,集体回答代替了个别回答,口头代替了笔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应该精炼我的教学语言,及时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易于表述,给学生规范的表述,请学生每节课都有表述的机会,说说解题的思路,不及时批评,要给予赞赏,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让他们每天都收获成功。希望通过以上的教学常规的改变,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