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后感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后感
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在温馨的校园中,处处弥漫着怡人的书香。我校师生人人徜徉书海,个个沐浴书香,我们品味着别样的营养大餐。
我也利用暑假认真阅看了《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本书收录了作者林华民实际教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个人感悟,通过生动的语言,简明的提法,易操作的建议,为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幸福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读后收获颇丰。“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让我的课堂有法可依;“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令我如获珍宝;“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让我有案可循;“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林华民老师的这本书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简单明了,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让我们这些读者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发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常常让人在读几遍后陷入深思。
1、精炼的讲授。面对低年级的孩子,我常常一面感叹怎么样能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又一方面事事不放心,总想在40分钟的时间里尽量讲细讲透,现在想来也是讲的太多,没有抓住重难点进行“精讲”,这样就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使学生练的太少,而没有花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扶的太过,反而造成了局面性。
2、恰当的练习。在教学中我们时常遇到有的题目在课堂上讲解了N遍,学生也表示理解了,但是考试后会发现错误率还是那么高,有的题考前就讲解过的还是错误百出,面对这样的情况有时我们会发出“对牛弹琴”的无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林华民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只相信你们的笔头,不太相信你们的口头。我们常常犯“光讲不练”“光练不解”的毛病,而低段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口头作业对于不少学生来说等于没有作业,因此课堂练习就相对来说相当重要了,文中提出 “当堂训练15分钟底线”,既包括学生的口头练习,也包括学生的笔头练习;既可以在课堂上集中时间练习,也可以分段讲授知识点,而后穿插进行练习。要保证这15分钟的当堂训练时间,我想落实到位很重要,在课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度,正如书中说的:过快的进度、过高的难度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过于缓慢的进度、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会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面与思维参与度。真正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下很多的功夫去钻研,特别是对于本班学生各自不同发展情况的了解。
3、有效的指导。“教师学会课堂快速指导之时,就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日。----林华民。”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真是个有效的办法,在低段教学中通过几年的工作,我体会到面批的重要性,正如书中说的“快速指导的前提,是保证学生要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时间;没有课堂上的快速指导,就没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在面批的同时,快速逐个对学生进行当堂指导与评价,通过这种实质性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和难题,比如:有的孩子作业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就可以让他再去检查一下;有的孩子错误是由于不理解造成的,就可以再相应讲解一下等。对于错处及时的订正,可以让学生记忆更深刻;对于有进步学生的及时表扬,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使教师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全面的了解全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相应及时的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做到及时调整、及时反馈、及时反思。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中的100句教育感言录等等这些,也为我们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教师之所以比父母伟大,因为他们爱的是别人的孩子。——林华民”读了这句话既感到作为教师的伟大,又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欲望离开课堂。”的同时,也要相同的对待自己,只有有追求的教师,才是有前途的教师。
第二篇:《做一流教学能手》读后感
炎炎酷暑,宅在家里读书是消夏的好方法。拿起书架上被冷落已久的林华民老师的《做一流教学能手》,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虽感觉有些地方老生常谈,有些地方又显啰嗦,但每每也会有心潮澎湃之时,收获还是颇丰,正所谓开卷有益。
读完此书,脑海里一个念头挥之不去——我要努力做一名“懒”老师。
一、教学上要懒
林老师在书中提出三分课堂教学论,他认为一节课中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的时间保证10分钟。教师如果需要讲授的总时间超过10分钟,则应做到“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五官并用”,他认为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我们的传统一向认为,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一课堂上一定不能懒,一节课要从头到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停地尽可能多地把知识倒给学生,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唯恐漏掉一点东西。年轻老师更容易误入这种歧途。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由此不难想象靠满堂灌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心理安慰罢了。事与愿违,很多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头晕脑胀,根本谈不上效率。在课堂上,要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
当然课堂上10分钟的讲授并不简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明确目标,熟练把握重难点,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为之花费的心力比起不动脑筋的满堂灌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说说作业批改。认真细致批改作业一直以来是考量教师工作态度和责任感的重要方面,林华民老师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教师替代学生批改作业”是一种错误的学习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之时,先找同学帮助;在完成练习之后,先让同学批改。他还提出,为了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教师无比从小学中高年级考试培养“学科小先生”,用于课堂学习互助。
二、班级管理上要懒
本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上事必躬亲,凡事亲力亲为。靠着认真和勤奋,工作上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好景不长,因为体质差加上长期过度劳累,没多久,身体变垮了,不得不辞掉班主任工作。现在想来曾经取得的那点成绩其实是事倍功半的。人的精力有限,有经验的老师会着力于培养班干,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既解放了自己又成全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把全部的爱都献给孩子的父母,将度过最缺乏爱的后半生”。同样,做为老师也要“藏起一半爱给教师自己”,要学会“偷懒”,这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学的爱。
优秀教师通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会科学地“偷懒”。教师应当善于“偷懒”,从繁琐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事务中挣脱出来,挤出时间向优秀教师学、向专家学者学、向身边同行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懂偷懒,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学生,那到头来只会沦为被学生嫌弃的庸师。
三流教师忙于(教学)事务、二流教师满于积累;一流教师勤于思考。
努力做一名懒老师,并不是真的懒,是身懒心不懒,懒是智慧,更是能力,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后感
简约而不简单
---------读《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有感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林华民先生所著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为像我这样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幸福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也是受益匪浅的更是自己的课堂上所欠缺的就是他讲的我们得共同重温自然美的原则,那就是“简单的才是美丽的”。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简单的才是美丽的,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审美观。只有追求把课上得“简单”的教师,才是有前途的教师。
下面就具体谈谈自己读了这本书的感悟:
林老师认为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这位教师离变成“庸师”就不会太远了。
想想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课堂教学,总是讲得太多,因为自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多。岂不知,这样做是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听众。教学活动,若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都是白搭,一切都是高耗低效,一切都是一厢情愿!现在想起来,讲了那么多,又有什么
用!讲得那些,学生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当然,贯彻简约课堂原则,要注意简约不等于简单,那种上课“随便讲几句”,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自由学习”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教师。
那么平时的课应该怎么上呢?——“简约”,注意作者的基调不是“简单”,更不是“简化”。说明我们需要提炼我们的课堂(提炼知识、提炼教法、提炼学法、提炼技能、提炼技巧),只有经过锤炼的简约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如何才能使课堂高效的一条途径,经过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才不会磨损教师的心灵。
那究竟怎样上课简单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师要在教学总目标基础上,明确每一节课应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一堂课,能彻底解决学生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就是一堂好的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贪多求全,要看学生能学多少,目标不能太大,不要提空洞含糊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剪裁,大胆取舍。在有限的课堂上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如何“简约”?这需要教师钻进文本,更要跳出文本,抓住课程话题、课后习题等确定教学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课的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层层深
入,条理清晰,却让人感到复杂、深奥。数学课的教学应该简化一点,修剪去“旁枝”,让主干突出、茁壮成长。如何“简化”?一句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数学问题让学生交流。
四、教学媒体要简便。“简便”,即简单方便。要让媒体为教学服务,避免浪费作秀,以免把数学课变成“四不像”的课。多媒体的使用不当,有时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在阅读、交流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
五、教学语言要简洁。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总结、评价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精炼、生动、简洁。要努力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富于启发性、情感性、艺术性,让学生从中受到积极而有益的感染、启发和熏陶。
“简约课堂”给了处于亢奋状态的老师一剂镇静剂,给了处于迷茫状态的老师一剂清醒剂,给了处于钝化状态的老师一剂强心剂。这一针,打得好!
第四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后感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读后感
不爱学习的我,自从加入六小这个大家庭后,在陈校长的带动下,也能够静下心来读上一段文字,体会其中的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让我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书中黄金的价值。周五下午,又到了领导班子集体学习的时间了,这次陈校长向我们推荐学习《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读后,我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到林华民老师著作的这本书的名字——《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让我不禁想到,自己离一流的教学能手还有多远?
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读到文章中的每一小节都会让我反思。林老师总结的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面向全体原则、个性教学原则、简约课堂原则、知情并重原则、直观教学原则、问题教学原则、先学后教原则、当堂过关原则、激励课堂原则、永不替代原则。在这十条原则中的第二条里,林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高效课堂的公式: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地指导,这让我很有感触。我校目前正在使用“30+5+5”的高效课堂模式,我们也许可以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目前学校的这种课堂上,我们的老师真的需要具备“快速指导”的能力,就像林老师说的那样,讲授要“精练”、练习要“恰当”、指导要“有效”,现在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愈来越少,需要老师讲的 内容越来越少,这不就是“30+5+5”课堂模式中那“5”的有利说明吗?这不就是我们成天挂在嘴边的课堂“高效”
吗?这也是林老师所提倡的“简约课堂原则”。
林老师提出的第四个原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从前的我们总是费尽心机的设计导入语,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厌学,而这正是林老师所说的“知情并重原则”。
“先学后教原则”,我觉得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是为了让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所谓“后教”,其实就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对性的教学活动。这与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极为相符。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掌握“三讲三不讲”:第一个“讲”,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三不讲”: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我们还可以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林老师在“五种课堂权利”中阐述到:“自由阅读课文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自由质疑相互释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指导与激励的权利、得到学习同伴互助的权利。”林老师也正为我们老师指明了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方向,在如今我们的高效课堂上,也正需要老师去努力培养学生拥有这五种课堂权利。只要学生拥有了这五种权利,我们的课堂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
林老师的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让我受益匪浅,有时间我会好好读读林老师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本书,让自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十种老师”——有爱心的老师、有耐心的老师、有特色的老师、善积累的老师、勤思考的老师、讲文明的老师、有幽默的老师、能合作的老师、有道德的老师、有智慧的老师。哪怕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好。
第五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后感
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你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边柯
如何才能做一名让所有学生都倾向你这一边的好老师,也许能在《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寒假,天气虽冷,但我带着些许的期待,坐在灯下,手捧这本书,心却是暖暖的:书中生动的语言、契合实际的教学案例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就书中的“课堂教学的八条建议部分”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书中首先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坚持“四不”,即“不以讲代教”、“不以教代学”、“不以少数代多数”、“不以口头代笔头”。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想起自己参加学校教研活动时的情景。那时学校的教师对我的教学提出的首条建议就是“缩短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的时间”,回顾当时上课时的情景,我只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练习和师生互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也切实感受到了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够“以少数代多数”。我也还清楚地记得许多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经常重复地犯错,而这些错误我已经在班级里重复强调过多次,并且想出了许多记忆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记忆,仍然收效甚微。现在想来,一味地责怪学生没有用心听讲,却没有从自身去考虑是不是学生都接收到了我所讲授的信息,这是身为教师的我的失职。毕竟在课堂上不同学情的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是有所不同的,而我在上课时过于关注优秀的孩子,从而没给较差的孩子留下充足的接受时间和更多发言的机会。由此也让我对于《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要求老师做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这一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次,对“简约课堂原则”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肤浅的认识:“简单的才是美丽的”。原来简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堂。“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的高效课堂吗?我们的课堂上,不需要老师的侃侃而谈,不需要老师的指手画脚,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愉悦、轻松地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比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要好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简约的课堂,我觉得应该是目标明确的课堂,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群学,让提问、探讨、研究、检测,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课堂学习习惯。学习是什么?学习不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得到这样的启发,有些孩子得到那样的经验,同学们互为师生,课堂上有犀利的质疑、激烈的争辩、思维的碰撞、赞许的掌声,这才是最简单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新时期下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相信“简约”二字的真正内涵也在于此!
夜深了,我还深深地沉浸在思绪之中:自己的课堂有几多魅力,自己的课堂有几分成功,自己的课堂离魅力课堂、高效课堂还有多远?还需要在哪里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