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期孩子的几大需求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几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响学习。
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好,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
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
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
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家长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们往往认为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断交,要有心理准备。总之,您要成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
小爱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小爱的父母问小爱,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首先,我们家长不要促成孩子将错就错地从误会、误解开始“爱情”。家长捕风捉影的批评、不信任的盘查、偷偷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忧心忡忡地唠叨提醒,让孩子烦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异性朋友接触的孩子,会很小心,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纸条、一次不期而遇的单独接触被家长发现,使得对方受到伤害,会加紧通风报信和联络,结果,两个人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终于弄假成真。家长在这里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其次,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担,而家长只会施压,不会减压,孩子就会对家长逆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宽容,无休止的批评唠叨,使得孩子去寻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谈恋爱的缘由。
再有,亲情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亲情,孩子很容易到异性身上寻找亲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闹离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里缺乏安全感。家长常年奔波在外,无力管孩子,孩子看着别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独,也会容易去找安慰。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之初,会在家长面前提到某个异性。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询问一下情况,再想办法引导孩子,等想好了,有了办法再说不迟。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孩子知道此类事是可以和家长讲的,家长不会批评,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了解和帮助的机会。
二、孩子明白,从家长那里讨来的主意,总比向同学或者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长不把孩子吓跑,孩子还会来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使上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好事情。
四、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
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应该说孩子需要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是从物质上更多的满足到精神上的引领,他们都需要。这样,孩子们才能逐步摆脱幼稚,建立现实的、客观的思想意识,真正走出充满幻想、无拘束、无责任、无忧虑、超现实的青少年时代,步入青年和成年。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认为关心照顾孩子就是帮助,而不知道过度的关心、照顾,使得孩子动手能力差,在同学间显得很笨拙。很多家长认为批评就是帮助,结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长。家长很愿意帮助孩子。孩子却不是什么人的帮助都接受,这里包括家长。孩子获得帮助有前提条件,必须是他信任的人。在学习上,孩子们需要懂得自己学科知识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帮助。
在人生观上,他们需要有才华、信服的人的帮助。在需要鼓励支持的时候,他们也要是自己喜欢、需要的人。获得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据我们了解,孩子的年龄越大,拒绝家长帮助的越多。经验告诉他们,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在长大,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家长要选择时机。当您不能够给孩子帮助的时候,请您请教老师,或者求助于专家,这样孩子容易接受。
第二篇: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
青春期问题
(一):叛逆
青春期叛逆少年如何教育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已成为困扰着千千万万父母的难题,叛逆少年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如何对青少年叛逆心理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引导也是老师和家长的重中之重。那么,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叛逆心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
1、将心比心,相互理解。
父母将心比心,要学会理解孩子,青期春叛逆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正常现象和必经阶段,心理上产生共鸣了,才能逐渐的相互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亲子关系融洽了,孩子也就不会再出现叛逆心理了。
2、交流沟通,征求意见。
家庭里面要作某项决定时,要征寻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有融入到家庭氛围中的感受,才会感受到家庭环境中的温暖、和谐、自由。多进行交流和沟通更是能加深亲子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也才能减少孩子逆叛心理产生的可能,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叛逆阶段。
3、保持冷静,从容应对。
当发现孩子极度叛逆,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因为,急躁以至粗暴应对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更加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和逆反情绪。只有冷静,理智,才能理性的、客观的、有效的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
总之,要想从根本上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逆反情绪,父母必须首先与孩子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叛逆心理成因,冷静对待,科学应对。
青春期问题
(二):早恋
青春期少女早恋教育方法
对青春期少女早恋现象进行教育,应该考虑她们的身心特点。结合青春期少女身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春期少女进行早恋教育。
一、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早恋教育
青春期少女的早恋与其生理发育有关,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早恋教育。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早恋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使学生对男女的生理特点及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规律有所了解,不再对异性感觉神秘,从而达到降低学生的“性冲动意识”,降低学生早恋的可能。
二、心理教育疏导法
针对学生早恋的性知识教育还可以采取心理教育方法。心理教育可以采取集体咨询和个别咨询两种形式相配合,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早恋教育、性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讲座时应该将男女生分开进行。集体咨询可以解决广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在集体咨询中,有一名学生用纸条提问:“当遇到别人向我求爱时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的告诉他,这是正常现象,遇到求爱说明他已经长大了,成熟了,获得了别人的认可,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同时,也要告诉他,中学生阶段,学习才是首要任务,并且,还要用事实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最后,告诉她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拒绝对方又能够保持双方之间的友谊。而个别咨询则可以消除学生羞愧感,能更具针对性的彻底解决学生早恋的问题,根除早恋的危害。
青春期亲子沟通要注意
心理专家表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很明显,如果父母无视这种变化,不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
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身体和心理变化明显。这一时期的亲子沟通冲突,根源主要在于父母。不少家长并未随着孩子的长大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心理专家认为,只要语言、行动得当,亲子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青春期亲子沟通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青春期孩子性教育
简洁直接,不要神神秘秘;心理专家表示,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回答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比如回答两三岁孩子关于生殖器是什么的问题,父母的态度应该像教育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么自然。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过是想知道正确名称而已,在教育孩子性知识时,越是躲躲闪闪,越加重孩子的性神秘感和好奇心。
轻松自如,不要正经八百;家长也不应该在性教育孩子的时候,像老师上课一样,老是想着一次把全部知识都抖给孩子。家长谈论性问题的表情语气越严肃、越正经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越不自然,看电视、报纸、杂志时遇到有关情景其实都是合适的时机。和孩子交流性问题的时候,平等、幽默的口吻甚至于调侃的方式都是合适的,和孩子做朋友,谈谈自己经历的青春年代的“故事”,孩子会很感兴趣,一下子就和你拉近了距离。你可以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讲给孩子听,碰到合适的话题不妨父母一起交谈,让孩子感受到“性”不是件羞耻的事情。
更新观念,不要固步自封;家长进行性教育孩子前不妨平时多看看相关书籍,因为孩子的任何性问题的提出都是很偶然的,并非在特定时间出现,心理专家指出,家长平时的积累可以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给年级高一点的孩子讲性问题,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权威性,要让他们感受到你所讲述的内容并非像课本那样生硬。一个简单的做法是家长不妨浏览一下孩子的课本,防止抵触,又不至于完全雷同让孩子觉得过于教化。
不必忌讳敏感字眼;心理专家建议,或许对孩子的身体所发出的第一个字眼,就已经是进行了一种教育。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是上天所赐予的珍宝,阴茎与阴道同身体中的其他器官并没有任何区别;无论是何种体型、肤色,基本上都是美好的。这种健全的意识,将可以为日后青春期及青年期的性认知奠定正确的基础。
青春期厌学症的产生及对策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产生厌学的原因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失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拒绝学习,不是孩子的责任,至少不全是孩子的责任,它需要从父母自身开始修正,一点一滴,然后感染孩子。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治疗,父母和孩子共同改变,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
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以下的方法:年龄小的孩子可以把学习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而年龄大的孩子需要同伴的相互鼓励和促进。在孩子们出现厌学,父母又手足无措时,找同学和朋友来共同帮助,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呵护好奇心父母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他一起去惊异、提问、讨论,共同做出结论。肯定评价孩子学习乐器或上兴趣班时,一定要不断地肯定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再引导他找出其中的不足。
不断地鼓励才会使孩子对所需掌握的内容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才会越学越好。创造环境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孩子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取得良好效果。走出户外带孩子进入大自然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最好还能指导参加一些实践,如让他自己收集种子、搞发芽的实验等,并鼓励他阅读有关书籍,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一是作为学生来说,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自信心,要以坚毅的性格、乐观的处世态度为学处世,坚信付出必有收获。
二是从学校方面来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发现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发他们获取成功的愿望。至于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上课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撑。
三是家长也要改变育子观念,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要正确估价孩子实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养成,不给孩子规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同时注意查问题、不迁就,有情况要马上找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症状加重。
博嘉成心理咨询中心"催眠疗法"为您排解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全面解决您孩子的成长问题,使您的孩子走出过去的阴影,摆脱所有的“困惑”成为一名自信、快乐、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为将来步入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春期问题
(六):家庭教育
全面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迫在眉睫,为了与学生能有更加畅通的交流,我们建立了多种沟通平台:
1、在校园网上开辟青春期心理健康专栏;
2、设置青春期信箱;
3、在校园宣传栏内开设青春期专栏;
4、在校园电视台创立青春期栏目;
5、举办青春期图片展等,这样学生在了解青春期知识的同时对于一些疑惑也可以通过多条途径透露给我,同时鼓励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大胆了解青春期知识,勇于谈出自己的想法,勇于发表对其他同学遇到问题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自学和他学的过程中领悟成长,快乐成长。通过我的“青春期教育”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等几次市级公开课,太仓市计生委和教育局在我校召开的“青春期教育”现场会,以及《太仓日报》对此所作的专题报道等,又为我校顺利全面地开展青春期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进入初中以后,青少年的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同时孩子心理上也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从小学高年级的异性疏远阶段,开始走向接近异性和倾慕异性阶段,这时很多孩子开始有了成长的烦恼。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青春期教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强责任感,整合多方面资源,大力推进青春期教育课程。
另外我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但是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但是我相信:成长的过程是幸福的,也是烦恼的。我在实践着,在思考着,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带给孩子们的是更多的幸福……
湖南春雷特训学校
第三篇:青春期学生特点及心理需求
青春期学生特点及心理需求
王晓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培训资深专家)
助手:孙阳立
(本人于2007年12月9日市首期优秀班主任素质教育研修班培训笔记)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走向成人的一个过渡阶段。
青春期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身心发展整体的速度加快。观察能力迅速提高、全面。很注意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能服从于主体的心理需要。思维方面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叫真。思考问题从原来简单的因为所以转变为一些莫名其妙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孩子的思维更加细腻更加敏锐。身体上的发育,心理因为性的发育而有了从来没有的渴望,有很多的好奇、迷惘、害怕,还有骚动。对异性的好奇油然而生。是内分泌的原因。对话的情感,也是他们内心的需求。家长应跟孩子多沟通。
情感意志比较薄弱与他们要求独立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告诉他们,不再是小孩。青春期这段时间带来的青春期问题
六个问题:叛逆、自卑、人际交往危机、青春期的困惑、障碍、思维受认知不足的阻碍
一.叛逆和逆反
1.认为自己不再是孩子的这种成人感。从被动的服从变主动的争取,从依赖变独立,开始用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自尊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原来的压抑可以爆发了。超越身边的权威,才感觉自己有自信,不再压抑。小学父母的包办到初中的叛逆,追求独立。有了自省能力。
自尊心的发展,过度的批评,让他们接受不了,这也是他们逆反的一个标志。青春期之前的状态是: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青春期胆子大了,敢于表达出来。
青春期之前的教育直接影响着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比如青春期前之前家长比较放、比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青春期老师的约束管理,让孩子有压抑,有逆反心理。
2.对于青春期逆反的孩子应怎样对待?
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他们,用公平公正讲义气的话对待他们。一时的刺激的话,一时的狠话有时是可以说的,但要注意时机。
适度的宽容、必要的等待、甚至看他们犯了错误之后再管。
不往他们的枪口上撞。
丑话温和地说在前面,给孩子判断选择的机会,犯了错误后当机立断毫不留情的批评。
二.自卑(自我形象危机)
1.感受:
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卑感更深重,进而产生危机。(比如他长高,我矮)
自我形象,是青春期孩子关注的问题。(美丑问题,穿着打扮问题)(比如别人说你鼻子咋这么大,孩子可能就会回家关起门来用夹子夹住自己的鼻子)
孩子自己不善于排解,又不能及时得到帮助。
得不到表扬,学习努力了也不能提高。
2.青春期心理变化
强烈渴望有超人之处
难以忍受缺陷
希望得到好的评价掩饰自卑
渴望别人尊重、接纳(从孩子变成成人的一个必然的过程)
青春期的自卑往往是青春期之前造成的,如小时候家长的打骂,语言上的伤害(你真蠢,你真没有大脑,你将来没有希望了。等造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
3.怎么办?
发现他们真实的想法,解开心结
暗中借助集体的力量,疏导
借助同龄人的力量,形成良好风气(好的集体氛围)
找到其他的优势,来弥补自卑
三.人际关系危机(友谊)
1.感受
心灵归属感:2岁开始建立,青春期转移,成人后建立在异性身上,成家,生子,进入新的循环。
2.青春期心理变化
安全感的需要
寻找共同语言,寻求帮助的需求
诉说苦闷,相互安慰的需求
交往广泛增长社会阅历
3.怎么办
朋友分类:普通朋友、要好朋友、知心朋友
选择自己需要的朋友
朋友的责任
遇事后,总结经验教育(不撞南墙不回头)(执迷不悟的朋友关系,把朋友看得过重)
4.青春期前埋下人际关系危机
胆小,要依靠
没有独立的观念,喜欢跟着大家跑
贪玩,需要伙伴
家长不能做朋友,寻求不到家长的帮助
性格中离不开朋友(小时候家长培养的)
孤独寂寞,没有朋友
四.早恋(情感困惑)
1.感受
莫名的向往,自己解释不清楚(荷尔蒙)
渴望有人关爱自己
有安全感、有依靠
刺激、新鲜
玩玩
2.心理变化
逆反型:越说不越要试
跟风型:你有我也有
情感补充型:感情缺失需要填充
心理安慰型:压力中的相互安慰
出风头型:满足自己虚荣
寻找刺激型:填补空虚的游戏
体验型:好奇心在作祟
情感早熟型:童话式早恋
3.怎么办
解决孩子的心理负担问题
消除逆反
心态平和时,把意见说出来,供孩子参考
(用信任让孩子觉得你没有把他看紧,可以用信件给孩子传递自己的信息。)
集体的教育手段: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异性朋友中间消耗掉对异性的好奇
参加体育运动,消耗激情
(异性距离越远,对方的瑕疵都看不到,越觉得对方很好)
4.青春期前就埋下的认知隐患
家庭环境不安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家长不能给孩子爱与支持
和家长关系不好,没有温暖
被宠爱过渡而任性
家长是榜样
五.学习障碍
1、感受
跟不上集体进度(能力不足)
没有学习兴趣(志向)
不能够约束自己(怕苦)
总是想去玩儿不想学习(任性)
2.心理变化
为学习困难而痛苦
沮丧(跟别人的比较中)、无助(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多帮助少)
学习的经历记忆惨痛
理解了自己的能力(学习的不足)
3.怎么办
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特点,引导学习
专业人员帮助分析
学习与兴趣搭桥
找到职业理想
六.思维受认知不足障碍
1.感受
遇事迷惑(由于认知不足)(自己的某些不经意的行为却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印象)烦躁的感受
行为怪异,其实不然
思维方式障碍在青春期突现
2.怎么办
扩大认知教育
教育时机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更多的要靠家庭教育
读书
探讨问题
3.青春期前就埋下的认知隐患
只问学习,不问心情
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没有干过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对孩子说明事情(隐瞒)
替孩子担责任(孩子犯错,家长摆平)
安排好一切(犯错,转学)
七.讨论、互动
1、如果学生早恋走火入魔(象喝了二锅头一样,醉了)不能跟他理性的谈,他已经昏了头了,跟他谈,不是他糊涂,而是我们糊涂。就需要简单处理。你恋不恋,跟谁恋我不管,我关注学校的管理,上课不许拥抱,不许接吻,例行公事,执行公务。管他是为了其他同学。暂时不能管他,等他清醒点再谈。
教育没有灵丹妙药,没有固定的诊断模式。
2、把问题学生分成三级:轻度问题学生班主任解决
中度问题学生学校和班主任共同解决
重度问题学生学校解决不了
把重度问题学生交给社会,是不是违法呢?
学生犯罪了,是公安局的事情,学校管不了。该送工读学校就得送。
如果班主任把80%的精力花在这个重度问题学生身上,那干脆当这个学生的班主任得了,怎么叫当一个班级的班主任?
爱学生,不是一种科学依据,爱学生就得管好他们?
3、初二班主任,班中一男生与一女生确立了关系(信,两人的合照),家长和老师明智的做法是:装作不知道。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再问他原因,比如成绩下降,问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别刺激他们。越刺激,越出问题。(孩子的叛逆情绪)
4、学生干部是干什么的?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能要求他们处处做楷模。
跟孩子交朋友,关系越好,教育的机会就越好,越容易成功。
家长要管好钱,孩子会用钱去买好,给对方买礼物东西之类的。
如果家长跟孩子关系好,家长就可以跟孩子说:什么样的儿媳妇你不能往家带。等把家长的意愿灌输给孩子。
男孩子不知道跟女孩子好,要承担什么,家长要灌输孩子要承担什么责任,若做不到,你就别谈恋爱。
青春期的性知识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女孩子的避孕知识要了解,家长给孩子书看,老师装不知道
5、中国的孩子都吃定父母,总是会把责任推给父母,“都是你害的”。
孩子的痛苦在哪里?这种痛苦其实就是一种需求,应了解。
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示应该多样化,比如:短信、小礼物等。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可以把孩子带到自己工作的环境中,让孩子体验并感受父母每天工作的劳累和艰辛。
第四篇: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范文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尽管他们完全不能够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并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6、他们在各方面仍然还很不完善、不成熟。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需求
1、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2、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3、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小爱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
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小爱的父母问小爱,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4、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那麽如何能更好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与孩子搞好关系。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出生于内蒙一个普通家庭,兄妹六人五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董进宇在总结自家兄妹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又大量调查了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在全国引起
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就一定出问题。”河南2003很大的反响,他认为:“年轰动全国的两大案件:平舆县的黄勇杀死17个男孩,漯河的杨新海因失恋四年杀死67人,这两个人都是亲子关系紧张,没有家庭温暖,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的。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都和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要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做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通常孩子认为他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事例:有一个孩子,回来对他的妈妈说不去上学了,老师如何如何的坏,----)
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当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第五、与孩子角色互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顺利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第六、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让孩子在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我刚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很投入的,一是由于自己喜欢,再就是觉的学这东西很实用,因此就整天趴在电脑上学呀,看呀,晚上睡的很晚,白天还要上班,做家务,人累的.....)除了与孩子搞好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 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
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
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疾风暴雨期.。
第五篇: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
安茹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各位相聚在这里来讨论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的话题。天下有多少家长,就有多少颗望子成龙的心。可实际的教育操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麽轻松。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个耳朵,偏听偏信,叛逆性很强,话都是横着出来的,你想跟孩子说话,他连听都不听。有的孩子上网成瘾,自己宁肯不吃不喝也要上网,甚至为上网去偷家长的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根源是什么?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是由于我们的家长不懂得家庭教育,更不懂得与青春期孩子的交流,错误的教育方式源于对孩子心理特点的无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因此作为家长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就要懂得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下面就和大家来谈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孩子的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时期进入青春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进入人生第二高峰期,加上知识能力的增长、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心理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儿童的生活模式逐渐被打破,而成人的生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这一时期,少年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的色彩,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二、性心理发展和心理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三、心理的闭锁性与强烈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的矛盾。
我们先看: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生理的发育,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开始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他们对自己日益增长的体力和智力产生了较高的估计,因而在心理上的独立要求与自尊随之增强,表现为:开始有了独立的见解;要求象成人一样独立生活;争强好胜,不甘示弱。但现实地看,他们还嫩得很,从经济上和应变力上都只能是依赖。
2、性心理发展和心理上准备不足的矛盾。即性意识的萌动与调节自控能力落后的矛盾,青春期是摔不起跟头的,哪怕一丁点的偏差,一丁点的伤害,都会留下深远的痛,都会左右以后的人生。这是多事之秋。
3、心理的闭锁性与强烈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的矛盾。即闭锁性与合群性的矛盾,但闭锁并不等于一定不合群,相反,可能更合群。初中生人际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同学间的相互关系逐渐多样化,胜过师生和与父母的关系;少年的友谊具有绝对的忠诚、坦白;有较多的自发伙伴群,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人际关系中两性距离在形式上依然很严格,内心深处开始模糊地对异性有好感。
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是他们成长的必经过程。同时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诸多矛盾,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所能解决,若不能得到帮助和引导,只能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或本能盲目的寻求一些途径来消除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矛盾,必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他们需要家长的帮助、理解,和肯定。当我们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不要和青春期孩子较尽,要关注他们,引导他们走过心灵的疾风暴雨期。
那麽如何能更好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与孩子搞好关系。
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出生于内蒙一个普通家庭,兄妹六人五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董进宇在总结自家兄妹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又大量调查了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就一定出问题。”十年前轰动全国的金华徐力杀母案,就是由于亲子关系紧张,没有家庭温暖,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的。
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都和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做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通常孩子认为他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当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
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拥抱)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与孩子角色互换,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很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就会宽容孩子心平气和的帮助孩子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 让孩子在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除了与孩子搞好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我想对各位在座的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疾风暴雨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