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青浦区大盈学校 杨玉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有关背景
该班属一所乡镇小学,自入学一年级就实行了小班化。大多数学生透着农村孩子所特有的朴实坦率、活泼真诚,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本次教学课文《落叶》是H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文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深秋季节枯叶飘落、候鸟南飞的情景,并通过小动物们富有生趣的活动,反映了秋天给它们带来的喜悦与欢乐。Z教师是一位青年教师,教龄15年,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四次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率与效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课堂观察与分析
(一)搜集信息,合作汇报 ……
T: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好几组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
S1:我们小组搜集到了许多有关秋天的信息,有黄叶几片,有枯草一把,还有一幅美丽的菊花图。T:谁有补充?
S2:我有补充。我搜集到的叶子是半青半黄的,这是我在上学路上捡到的。S3这幅菊花图是一位大哥哥帮我画的,画的就是我们的校园花坛里的菊花。…… ……
(大家争相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同伴分享,由于采用异质编组,再加上小组已相互交流,所以大伙儿全员参与,兴趣盎然。)
鲜活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拓展学习时空,从学生生活出发、联系实际,丰富经历。……‛综观以上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正值深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季时令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老师已提前一周布臵任务:多渠道搜集有关秋天的信息。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再安排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汇报。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自寻信息的印象,并了解其他学生找到的不同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更能深入地了解生活,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视野,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预习课文,合作检查 在预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常规的‚预习四步曲‛,即读准字音、巧记字形、想想词义和读读课文。随后,由小组长组织检查,进一步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也有四个程序:
1、读卡片,过音关。要求每个组准备好本课12个生字的卡片,由组长负责组员一一抽读过关。其中‚催(cuī)‛、‚藏(cáng)‛和‚躲(duǒ)易读错,要特别优待学困生。
2、报难字,献计策。每个组长准备好难写本,先记录组员报出的自己认为难写易错的字(一般一至两个),大家一致认为‚藏‛字最难。再请组员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如‚藏‛字的左下和里面部分,有小朋友就说:‚‘片’字反倒写,大臣害羞里面藏‛。这样,大家献计献策,相得益彰。
3、议词义,共解疑。每位组员说出自己预习时碰到的不理解的词,请同伴援助解疑。讨论下来,有好几组都不理解‚催‛和‚电报‛的意思,组长便把它们写在纸上,反馈给老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读课文,两结合。要求每组采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体目标为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荐和推选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参加大组交流的朗读者。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的基础上,否则会流于形式或质量不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环节,教师先保证让学生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独立自学的时间。没有经过独立自学,效果不会好,经过自己的自学思考才会提高发言的质量,还会吸收小组成员的意见,或提出异议,展开争辩,真正达到思维的碰撞。然后在异质分组中渗入了合作讨论检查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检查之时,教师还可不失时机地进行个别化辅导。这样大组交流时,课堂上便出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可喜现象,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操作、交流的频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感悟语言,合作表演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对学生语言训练的好材料。教学时,老师不分析,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老师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利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展示成果。
(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三五成群,有演有读,煞是热闹。)汇报开始了,每一组都争先恐后。
组长1:‚我们一组分角色朗读。……‛ 组长2:‚我们一组分小节朗读。……‛ ……
有好几个小组编演了课本剧。你瞧:娇小文静的钟佳怡同学表演的‚小鱼‛,缩成一团,悄悄地藏在‚伞‛里;活泼调皮的谢超超同学表演的‚小鱼‛弓着背,小手当鱼尾,左右摆动,躲到‚伞‛下,还不时地四处张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学中用这种新理念,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转换角色,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感悟、体验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最大空间地给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趣和活力。
(四)拓展训练,合作评价 《落叶》课文第二至第五节,结构相似。教学结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几节,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师生总结出:这几小节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请学生学着课文中的写法,说一、二句话。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分层练习单。
A层:树叶落在,爬过来,把它当作。(哪里)(谁)(怎么做)(什么)
B层:树叶落在,爬过来,把它当作。C层:。
具体训练时采用动态分组,即由原先的异质分组改为同质分组。随后先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再以同质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由于题目的难易有差异,切合各组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因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比较高,学习气氛非常浓郁。最后评比结果:中等及较差学生与较好学生都能较完整迅速地完成本次练习。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一员深入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领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验集体组合的力量。
三、反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率与效度,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教师,必须注意的是①要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实行动态分组。因为同一学生在学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学习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采取一成不变的分组方式,不仅不利于调节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还会大大损害学生刚刚萌发的学习潜力及学习情感。②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发展中建立新的合作。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展‛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第二篇:低年级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
低年级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
长海县獐子中心小学 赵红梅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将来他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组织有序,养成合作习惯
合作学习,学生是主体,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所限,使得在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在无关痛痒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使得合作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在组织上下功夫:
1、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在一年级下学期,我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性格、性别等差异重新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个小组经过集体商议为本小组起了一个比较有个性化的名字。
2、明确分工。先选出一位具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在本学期选派每个组的2号同学担任组长,1号学生协助。
3、制定合作规则。如发言规则,低年级提倡轮流发言。最开始小组长往往让学习好的学生发言,随后老师会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发言顺序:如刚开始小组讨论识字方法时,因为要有组织语言,所以要求按优等生到中层生再到下层生的发言顺序,随着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语言组织的增强,就要求从下层生到中层生再到优等生的发言顺序。时间一长,小组长就会掌握组织本组学生发言的技巧。规则的制定不是让学生走进一个固定的合作模式,而是培养学生合作习惯与合作技能。
4、教师指导要到位。小组合作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疑难点,及时地去引导他们,甚至加入到小组中去帮助他们。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组内其他学生评价时,其他小组的小组长分配任务适当,让1号学生领着其他学生读,小组长评价,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困生,收效较好。而有一个小组让好学生读课文,然后学困生评价,但又不会评价,所以耽误了时间,老师发现后,及时进行了指导。这样就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合作欲望有关,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合作欲望的支持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如阅读理解: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先领大家一起学习第三段,然后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再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具体方法是:
1、小组讨论学习。
学法提示:
第一步:自己读课文
第二步: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小组交流)(1)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它看见谁在干什么?(2)明白了什么?
第三步: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语气)。第四步:组内同学互相评一评。
2、检查小组学习成果。(1)指小组回报:
小组长:指名分别回答问题。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针对朗读,组内评价.(2)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学习进行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1、学生自评
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把学生的自评往往放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一节课的结束前。刚开始,老师先深入到小组中去引导:你生字都会读了吗?接读课文时你接上了吗?你听别人怎么说了吗?课文读的不熟练,你应该怎样做?等等。再让学生汇报、自评。
2、学生互评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可以做出这样的规定:“先自己想想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然后,在组里说说你的想法。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对于同学的回答,不对的要指出,不完整的要补充,不同意的要反驳。”这样要求后,学生大都能大胆地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价。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充分表达各自的思维过程,达到了知识交流、意见整合的目的,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和延伸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争、敢驳的习惯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生生互评包括组内学生的评价:要求小组长多关注学困生的进步,多给予鼓励。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评价:我们组杨百惠生字都会读了,我们都为她高兴;我们组的李锦铭读课文声音大了,如果再好好预习,读得正确、流利就好了;我们小组的刘旭厚今天能认真听别人发言了,还帮别人找到了错误等等,再看这些学生的脸上都绽放灿烂的笑容,听课更认真了。生生互评还包括组与组学生的评价,这个评价更关注的是小组的合作。比如在《酸的和甜的》一课,小组分角色朗读后,其他组的学生在进行评价时会这样说:你们小组配合得非常好,每一个人都能读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徐志豪还能表演,石笑哥声音响亮,但是就是读时老想笑;范佳琪和张旖旎进步最大。学生在对别人的评价中既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众多的情感体验,被肯定和赞美,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受到了鼓舞和激励。
3、教师评价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互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评价同学的发言,要先讲他人的优点,然后再提出不足,这样使被评的同学有成功的体验、有努力目标,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其次,教师评价要全面、重过程。教师在评价每组的合作时,要考虑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去,每个小组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守纪律等等。我把小组合作取得的成绩进行量化:每节课进行一次评比,形式是加分;每天一次评比,得分高的得到一颗五角星;每星期一次评比,用五颗五角星换取一朵大红花,贴在墙上;期末进行一次总评,评选出最佳团队奖。这样长时间坚持下去,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小组评价,学生便会在组内认真学习讨论,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敢于大胆评价,竞争意识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平等的关系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波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作为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一种方法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诞生起就被国内外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广泛地研究和运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强调异质分组,这是因为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好、中、困学生以1?U2?U1的比例搭配。4人小组采取相邻前后桌对坐,6人小组采取马蹄形排座。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4人小组,这样容易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的变换。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小组成员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可分为领导者、记录者、操作者和汇报者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以下是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1.意见分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在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教学《诺贝尔》一课,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使得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等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砸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后来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这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学生终于认识到两种观点都正确。科学技术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怎样运用。
2.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欣赏了满园春色后,教师问: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所揭示的哲理。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这时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锁不住的,“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尤其是在一人操作有困难时,开展小组合作,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通居庸关隧道”“开凿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小组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说说这样画的依据。这样,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共同操作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4.文本补白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留白,让读者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补白,往往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描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时写道“:……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读到这里时,孩子们一定会产生共鸣,因为水底世界也是他们向往的。这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奇妙的水底世界还有些什么?在即兴想象补白中,激活了文本,同时学生走进了主人公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与文本的对话也更积极、更精彩!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韦 雄)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刘堂林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活动 ,有效地解决组内不同意见 ,形成共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复习课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试卷的讲评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以小组活动为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目标。本文初步总结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化学教学实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敢于发言 ,敢于争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有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小组“代言人 ”不能固定,要轮流,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心中都充满自信。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一些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就可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各有差异。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小组规模一般以4至6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
2、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对他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只须组长和有兴趣的同学达到即可。
3、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碰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组内协商,查阅课本的方法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
4、交流和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探究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汇总后,阅读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果和教材对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效果反馈与合理评价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不同同学回答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的优劣,对所做工作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定式,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重视了已有知识的运用,重视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和类推、正反面争论、论证思维的运用,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颇具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通过广泛查阅参考书和报纸期刊、电脑咨询或请教老师专家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吸收的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这种教学更适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化学学习兴趣
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来要老师讲的、做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同伴间互相辅导帮助,成绩较差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焦虑程度降低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合作”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了组内竞争,同学们认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大家都进步了,小组的成绩才能提高,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集体争来荣誉;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它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传统观念有触动作用。现就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一段时间来的几个常见问题摘记并辅以矫正
措施,以期共榷。
1、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在初期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而发言的学生总是以“我认为„„”,“我觉得„„”来回答问题,出现了名为“集体”而实为“单干”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三方面下功夫:(1)深入研究分组的学问和艺术,为小组活动打好基础;(2)小组讨论时,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和参与;(3)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
2、避免课堂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为一两个问题纠缠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学生检测一塌糊涂,老师则担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备课,设计好施教方案,特别对教学目标,讨论话题,学生状况一定要胸有成竹,并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提高和转换,不能让讨论失控。
3、避免两极分化严重,优生越优,差生越差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学习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对状态差的学生来说相当于走了一个形式,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出现这种情况,要从严格督促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来加以解决,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经过集体性质的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全体学生,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的主体思想。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合作学习更深入地应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专心听教师讲课;学生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就其局限性来说,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
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和要素,设计好操作程序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积极的互相依赖;2.集体责任;3.学生间面对面的相互作用;4.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技巧;5.恰当分组。
(三)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如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国外的一些学者在研究合作学习时,也都存在着一些类似的问题。如荷兰的几位学者(见本文参考资料注)在他们撰写的《荷兰小学班级的合作学习》一文中,指出他们的合作学习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足够培训,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笔者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这,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笔者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笔者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从笔者多年来在学校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笔者最近在新课标教材改革实验区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前所述,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 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 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 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六)减少班级人数、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室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年级招生时,已经减少了班级人数,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60多人。因此,学校在招生时,宁可多招一个班,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学校要打破常规,不按班级分配教室,按上课需要分配教室,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室。总之,学校要从硬件设施上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除了笔者论及的问题外,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怎样获得有效的数据,通过比较研究来验证学生在学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