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谢丹

时间:2019-05-13 00: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谢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谢丹》。

第一篇: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谢丹

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灵芝镇央茶湖小学

谢丹

这次去塔山小学听低段二年级的略读课文《画鸡蛋》,是一次难得宝贵的听课历程。之前都是听精读课文的课,很少听略读课文的教学,给我的教学生涯增添了很多珍贵的记忆。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显著的特点。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在识记字词、理解语句、把握写法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下降。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过程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借助“阅读提示”,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

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那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学

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以任务驱动,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独立学习或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的任务之后,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首先围绕自学提示中的问题汇报读书所得,然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这样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让不同学生都有所得。

我觉得在略读课堂中,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要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

例如《画鸡蛋》这篇略读课文,对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完全可以,我在谈话引入之后,就给学生钟时间去初读,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

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比如说《画鸡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再让学生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意。

初读之后,通过及时地反馈“在本文的字词方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起来交流。如在听《画鸡蛋》这篇略读课文的时候,课文中达芬奇画了很多鸡蛋,可是老师却不厌其烦地让达芬奇继续画鸡蛋,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达芬奇认为画鸡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老师认为画鸡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呢?

然后针对这些重要的问题,安排学生采用自己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读自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交流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最后再让学生以独立或小组互助的方式把自己学到的问题与全班进行交

流,完成本课规定的任务。最后再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和自己独到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契机,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的阅读中来,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在《画鸡蛋》这篇课文的最后,树人小学的许士央老师让孩子们大胆地想象达芬奇会怎么画这个问题,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并且让孩子们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专心的事情?联系了生活实际,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十分有效的生活教育,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可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学习,自己去体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精神要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把课堂教学的时空还给学生,定能使略读课文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的状态下解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种种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近期的国培研修中,我校语文教师,在网上学习的同时,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为主题,在年轻坊主李海婷老师和教研组长张翠燕老师的组织下,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现将自己线下研修后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一主题的体会、收获进行梳理,以期与同仁们共享。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参与、主动思维的个性。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有数据统计,许多成名人士,在学校时大多并非是一流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后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这就是依靠了他们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从小就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老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培育,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乐于树立远大理想。这些都需要依靠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完成。

三、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相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四、培养习惯,从抓差生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重要一点应从抓差生入手,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老师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老师要从刚进入中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老师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刚开始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不讲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于哪些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更不用提了。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阶段,老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学习的冲动。老师对学生其余的知识学习要求也要相应降低台阶,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台阶,这样学生都可以攀得上。这样看起来很慢,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自动地转动来了,比起原来有的停,有的转,还是有进步了。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训练后,学生的脑筋也开始动起来了,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这种习惯,当差生有了进步,其他学生就更在预料之中。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师要持之以恒,学生要循序渐进。只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发展,是指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论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的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自己的知识、情操、意志和行为,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发展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

世界科技的进步需要人们要长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知识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文盲,由此可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多么的必要。

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标的改革,提出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这次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个课题也进行了探索。我也承担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也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点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它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自主学习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心理基础,当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的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就比较强,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地、资源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讲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讲立体几何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体系,在讲集合论时向学生介绍集合论的奠基人——康托尔,在讲导数时向学生介绍牛顿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牛顿——莱布尼兹创建的微积分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等;(2)向学生介绍数学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产生的重大作用讲到了天王星的发现过程和伟大导师恩格斯对解析几何的评价;在学习统计时介绍了数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介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如:在学习解三角形后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手中的铅笔、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身边的建筑物的高度;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后介绍了烟筒拐弯儿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亲身去做;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利用优选法是怎样指导工人进行技术改造的。(4)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让学生选择与教材有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对所讲问题的认识。激励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可谓学习方法之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知识,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开始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如:基础知识方面、解题方法、解题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总结,自己命题进行检测,还可以将学生的总结和命题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2)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如:对公式、结论的记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编成易记的口诀;对易混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对相近的结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加强记忆。(3)向学生介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将某个定理的条件更换,结论是否成立?减少定理的某个条件,结论是否成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某个结论成立的条件等。(4)指导学生如何解题,如何进行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进行思维的,数学中的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讲到这点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向学员开设了高等数学的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对学员们现在所学的军事理论还是将来的军事指挥来说都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要让学员们学习这么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学员们的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身受益,那么学生应该养成那些好习惯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是上课之前要认真预习,二是上课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课后要积极反思,认真完成作业。为此我校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每天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坚持下去,要对学生做的小结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坚持一个阶段后,多数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授课方式与以前相比也有了改进,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概念时,可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讲习题课时,对疑难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再统一认识。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四.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实践,只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切实培养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点:只要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决不包办。此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科的知识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自我发展自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变形时,向学生提出三项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强度之和为什么是零的问题;在学习导数这一章时向学生讲述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及实际意义,并说明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另外还可以把数学竞赛的有关知识穿插到平常的教学之中。以便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己。

总之,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真正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和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身。

第四篇: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把握略读课文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随着略读的广泛应用,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略读教学为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

一、联结单元主题来教学;

二、结合导读提示自读自悟;

三、抓住学习重点‚精‛处理;

四、借助平台拓展阅读。力求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略读教学 教学现状

单元主题

自读自悟 略中有精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所以,略读课文不能教得像精读课文那样细致,也不能一读而过,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又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两者两者互为联系,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两者同样重要。

翻开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六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略读课文比例随年级的递增逐步增加。从教材编写要求来看,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共同承担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略读课文编排在每单元中,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略读教学为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践行新课标的精神,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呢?在对《和田的维吾尔》一课进行研究后,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联结单元主题来教学

人教版教材编排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续,在教学时,不能把它与精读课文割裂开来教学,而应当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联结单元主题一脉相承来教学。

1.回顾本单元的主题

设计话题的形式,与同学们共同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直击精彩、烙下记忆,回归单元主题。在教学《和田的维吾尔》时,我与同学们就单元主题聊了起来: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前几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发现了藏族藏戏的神奇魅力,见识了各地民居的独具特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和田,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样就极自然地把这篇略读课文归入到一个统一的主题,即民风民俗之中,把一个学习训练组作为一个整体,注意了略读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的联系,把握了略读课文在整组中的位置和作用,学生在阅读、交流课文时就能很快抓住重点,不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浪费时间。

2.梳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略读课文从性质任务的角度分类属练习课课型。它除了承担培养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阅读教学的共性目的任务外,还承担以下目的任务:将该组精读课中获得的阅读知识、方法要求和初步得到训练的重点阅读能力,迁移、应用和进一步训练养成;进一步了解领悟重点的写作要求和方法;并且在达成这些教学目标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所以,在精读时学方法、在略读时练水平。就学习方法而言,精读是例题、略读是练习。因此,教学《和田的维吾尔》时,在谈及‚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和田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了《北京的春节》这一课,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的,通过回忆帮助学生整理好那些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零碎的学习方法,然后借助学过的方法在这篇课文里练习运用,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达成了这篇略读课文的目标。

二、结合导读提示自读自悟

与精读课文比较,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主张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略读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人教版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语,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有时是隐性的,宽泛的,需要教师去挖掘,去整合。有的提示语适用在初读课文之前,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有这样一段提示语………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再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提示语交代了几个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有了主线,从初读了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怎么样的入手,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整体感知文本,再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把握教学的动脉,提炼出简约的课文教学结构:初读——感悟——交流体会,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导向。有的适用在细读课文前,如《学会看病》,在教学中以矛盾句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品味‚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前,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要求找出描写母亲心情的句子,从而体会母爱。因此,教师要把握提示语运用的时机,用活提示语,提高略读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同时找找重点句子、画画关键词语、写写感受旁注,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真正落实自读自悟。这时候的汇报交流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而我们老师则只需要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再读读疑点,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给读懂。

三、抓住学习重点‚精‛处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如果只任学生自己去着手,而不给他们一点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只是‘粗略’的阅读,甚而至于是‘忽略’的阅读,而在实际上,他们也就‘粗略’甚而至于‘忽略’的阅读,就此了事。这是非常要不得的.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身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多大的实益。‛所以,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如人教版第十册《儿童诗两首》中的《童年水墨画》,这首诗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儿童的生活剪影,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让学生有所感悟,有着潜移默化的效用,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读全诗,把握总基调,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组慢慢品读,在学生充分朗读后点拨:读着这些诗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汇报交流时,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精练的语言与自己的想象比较,再去读读,一遍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去读,潜心会文,在充分的诵读中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帮助学生把文本真正读懂。

又如《慈母情深》一课,紧扣导语,以单元主题感受父母之爱为基点,结合单元学习重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位在通过母亲外貌和语言感受母亲的深情。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母亲的哪个画面让你心头一颤,将着力点放在母亲外貌、动作描写的句子,周围环境描写的句子,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重打细敲,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研读‚震耳欲聋‛、‚我的母亲‛、‚立刻‛这些词语,品味作者表达母亲深情写法上的精彩处,凸现略读教学中的‚略中有精‛。

四、借助平台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拓展阅读,增大教学的宽度。

1.搜集资料,亲近文本

有不少略读课文都是介绍性的文章,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亲近文本。在设计《和田的维吾尔》这课的教学时,我想到我们的学生,对于新疆、和田、维吾尔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也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给学生找到了中国地图,了解新疆和田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还为学生准备了一首MTV《我们新疆好地方》,既有维吾尔族人民活动的图片,又有独具特色的歌声,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和田的维吾尔,对文本也有了亲近感、熟悉感。

2.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发挥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来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展视野。学完《和田的维吾尔》之后,我推荐同学们阅读《阿凡提的故事》,了解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感受维吾尔人的聪明智慧。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语文老师不仅应重视它,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而且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使它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总目标得以深化,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2)叶圣陶 《略读指导举隅》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激情与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是学生的心情、激情、机智与个性魅力展示的大舞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果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性的花朵,张扬的个性,这样的课堂不能说是成功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今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地废弃那些无用的提问和讲解,将有限的时间放到给学生解疑和语言文字训练上,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我认为,“质疑问难”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能力则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中有提问的意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怎样才算“学会学习”呢?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要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要有泛读和理解的技能;要有探索推理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要有获取、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有创新的意念;要有开展研究的能力;要做到终生学习。上述“八要”,核心是自主地创造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财富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把创造力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有问题鼓励他们问,要给以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拓展视野;解放獐墙报时间,以便他们有时间思考人生。在五个“解放”中,问是特别重要的,没有问就没有创新。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探索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操作策略和保障条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新生学生的人格,新生学生的自尊心,新生学生的思维劳动。刚开始,由于孩子受到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幼稚或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幼苗。因为孩子们主动探索、积极求学的可贵精神,正是教师们的期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解答不了,教师应该坦然接受、实事求是。这说明,学生的提问突破了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局限,而培养学生向老师,向课本,向所有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也正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要以孩子的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例如,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开动脑筋,构设矛盾,提出了问题,他们就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遇有这种情况,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或办法,或是教师组织学生讲座解决,或是在学生不能解决时由老师来解答,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才能得以保持下去。

教师悦纳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地感受到一种信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欢迎学生随时提问。如果教师受到教学讲究系统性、完整性等理论的影响,向学生提出: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打断老师。如果说有问题要问,应先记下来,等到临下课,老师留出时间来,让大家提问的时间再问。结果往往是,当老师把课讲完,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或是提问的学生特别少,或是根本就没有人提问。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反应之间,会产生干扰造成抑制而导致遗忘。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要形成新的反应,这种新反应对旧反应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正是这种倒摄抑制的作用,使用权得学生那些已经产生而未记忆怕问题,经学习新的内容之后,已经遗忘。因此,提倡学生在课堂提问,就应该没有时间的限制。这才是真正保护学生。(1)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

发现,是教学的目的。小学生的发现不是寻求人类未知的事物,而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循着教学过程的进展中,逐步发现问题,发现知识,发现情感,发现方法,发现学习语文的读写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机制,确切地说,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发现。“引导”与“发现”的结合,从本质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A起始阶段——教师示范“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作好示范,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提问时,教师可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为什么写‘几痕’细线呢?‘痕’一般指痕迹。”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与兴趣。

B引申阶段——学生主动“发现” : 学生一旦领悟了“发现”的真谛,他们就会主动地求学。这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安排能让学生“发现”的基础,使之产生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当学生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知与不知的焦点上加以点拨、创设情景,这样才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质疑,从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大体上可分为直觉型质疑、思辨型质疑和探究型质疑三种。

直觉型质疑,是一种初级的质疑,它是感觉对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直接构成矛盾联结时,学生不假思索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初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不会讲的词、不理解的句子等,马上就会提出来,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于学生质疑能力不强的时候或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

思辨型质疑,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质疑,它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形式,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所发现并提出的 问题。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在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思,琢磨推敲,字斟句酌,就会产生疑窦,就会提出问题。

探究型质疑,是一种试图发现隐含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或隐蔽在事物背后有关知识的质疑。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之后。当学生对某些事物有所认识,对某些知识有所理解,但又感到不足时,他们就会借助于已经获得的对有关事物的认识和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去构设新的矛盾,以求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或探求尚未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作为教师,把质疑的种种思路教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其方法如下:A查异 查异,就是检查,发现作品中不同寻常、不合常规的内容和写法,并从这些情况出发,进而提出问题。B揭拗 所谓揭拗,就是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矛盾即相互排斥的对立的事物。如果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确实存在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

C对比对比,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过程。世界万物都有是对立统一的,有了比较才能鉴别,有了鉴别才能更好地认识。

讨论,就是由教师按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设计讨论题或者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分组讨论,也可全班讨论。讨论的过程开放多元,提倡多向通话。鉴于课堂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住处传递,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具有显著的效益。

讨论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作有过程其实也是解疑的过程、释疑的过程。在运用讨论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a适时调节器控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机敏地作出反应去相机诱导。B运用培养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具体要求,渗透到讨论中去。C适时归纳的能力。讨论之后的适时小结,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理清纷乱的头绪,有条理地梳理讨论内容,清晰地归结讨论成果,还可以修正在讨论中出现的那些带普遍性的错误。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在不断涌现,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只有通过争论方能泾渭分明。同理,课堂争议的教学价值,也是毋庸忽视的。首先,课堂争议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争议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第三,争议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这是因为“争议”的基础理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斗,它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充分依据。没有求异创新的思考能力。便很难奏效。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判断往往是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希望自己能够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发挥评价的下面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带给他人自尊和自信。对于学生提问的评价,教师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评价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层实施。让各部分学生都有向上突破的更空间,从想提问—能提问—善提问„„分层评价,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二是评价采取不同的方式,百花齐放。最常见也最能产生即时积极效应的,恐怕是教师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当然,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还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因为小组、同伴的评价往往更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更利于超越认知水平的内容,鼓励求异。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提问方法的范围内,以常规问题为参照;而超出学生年龄水平以外的问题,突破标准参照,允许不完善,鼓励创新。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记录“创新问题”,并定期将“问题”汇总于班中自创的《新十万个为什么》,定期展示,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我认为,在小学学习阶段,特别是语文学习,评价更应偏向“形成性”这一特点,重视发挥导学导教功能,尤其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启迪。课堂教学中确立怎样的“中心”往往是某一种教育思想的反映,而“中心”的转移又意味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备课时,教师虽然对课堂提问做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也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但是,教师设计的课堂讨论是从课本出发的,设计的语言文字训练也是从课本出发的,教学中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疑难、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根据教师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设计的问题不一定切中学生的所“疑”所“惑”。“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的观点反映了从“成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理念转变。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则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新颖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站在同一方向的探索者,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去苛求学生,相反,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体谅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处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之中。当然,在以“问题”统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发挥组织者、激励者、指导者的作用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消除师生之间那隐约存在的距离感和戒备心。他们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受,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平等,学生间团结、协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由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

学生,即便是被称为一张白纸的小学生,不仅有发展的潜力,而且有发展的需要。当然,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与发展也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把班级中每个学生装基础与发展作为一个点,按序排列,必然形成两条斜线,而不是两条水平线。由于基础与发展的差异,学生的需要也是有差异的。自然,他们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意识”也存在着差异。在课堂中,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但一时又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时,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的创造性念头受到

下载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谢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谢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桥九义校 饶佳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题报告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 李红珠 王晶 肖吉彦 王俊厶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肃宁县东泽城小学 杨素菊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为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 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5篇)

    教学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东升小学 谢锡怀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

    怎样在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中实施

    怎样在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 绥德县第二小学 张晓丹 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部 财政部“国培计划”恩施州农村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研修论文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田腾娜 (湖北 恩施 湖北民族学院) 摘要: 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