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课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来凤中学英语组
周琴
【论文摘要】
本文认为,要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按照整体——分段——再整体的顺序教学;
二、尽量用英语讲解课文;
三、精讲课文知识,并排疑解惑;
四、在前面的基础上,辅以口头和书面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英语课文
听
说
读
写
实际运用
【正
文】
英语课文教学是中学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课文和学生而展开。一堂课只有40分钟,我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能力,怎么办?我认为:
一、实行课文整体教学
课文整体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分块教学提出的,是指在讲授课文时首先应把学生引到的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思想上。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弊病是把外语课当作象历史、地理那样的知识课来教,逐字逐句地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作消极的接收器。这样做,其实是将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即结构)与内容(即意义)人为地割裂开来。一些学生上了几节课还不知道该课文说的是怎么回事。新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开始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课文的正确方法应按照“整体——分段——再整体”的顺序进行。
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我自开始课文整体教学的尝试以来,采用了下列教学方法:
1、简化课文听说法:就是教师把课文简化后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在 “The Gift s”一课时,可把课文简化成下列一段小故事讲给学生听。
This story written by O.Henry, happened on Christmas Eve.The story is told about a poor young couple, Della, the wife, and Jim, the husband, Della and Jim wanted to send a present to each other at Christmas, but neither of them had enough money.Della had nothing to do but sell her beautiful hair to buy Jim a gold chain.And Jim had to sell his gold watch to buy Della a set of expensive combs.That evening when they met together at home.they were both surprised to see that their gifts had no use.How do you think they were feeling then? Today we’re going to study this lesson.这样,学生一开始就了解了全文大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材料,了解细节,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听”的训练。
2、问答法:英语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殊疑问句,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把万能钥匙,可以用来打开英语知识宝殿的大门。教师若适度地运用疑问句进行课文教学,可将学生“听、说、读”训练有机结合一体,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如在教 “Abraham Lincoln”一课时,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可对学生提出以下8个问题:
(1)Where and when was Abraham Lincoln born?
(2)Was his life happy in his childhood?
(3)Why did Lincoln receive little education when he was very young?
(4)How did the civil war break out?
(5)Why was Lincoln murdered?
(6)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feel sad at Lincoln’s death?
(7)What did Lincoln once say?
(8)What do you think of Lincoln?
通过这8个问题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问题,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言语实践机会。由于学生在回答某些问题时,必须重新构思,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使用“问答法”的条件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3、阅读理解法:这种方法与“问答法”相似,不同的是,“问答法”是以提问的形式,突出“听说”。“阅读理解法”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以突出理解课文和处理课文信息为目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学高年级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视听法: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有关的图片,实物或运用简笔画,采用“视、听、说”入手的方法,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如在教“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一课时,我将事先画好的一幅有关“象”的简笔画挂在黑板上,然后按照故事叙述的顺序,抓住side, tusks, trunk, legs, ears六个关键词,借助手势和表情,用英语向学生讲述六位盲人摸象的经过。我发现学生听得那样的认真,那么饶有兴趣。实际上,中学英语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眼、耳、脑同时并用,对输入到头脑中的各种语言信息和表述方式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这为学生日后的语言运用做好了知识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视听法”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避开生词新句。对于一些非接触不可的关键词,教师在讲述之前或讲述中须做适当正确处理。
二、用英语讲解课文
要使学生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在分段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用句型转换、同义、转换、扩句、单复句互换、句子释义等方法,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结构形式讲解课文句子,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现以部分句子为例。
(1)Can hard work change a person so much?
→Is it possible that hard work can change a person to such a degree?
(2)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I would prefer not to tell you.(3)Just this time we’ll use what we have to get a new dress for you.→This time only, we’ll use the little money
which we have to buy you a new dress.(4)She married well.→She married a rich man.→She got married to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5)Until you saw the diamond necklace.→It was hard for you to choose until you saw the diamond necklace.(6)That’s why you see this old woman before you now, Jeanne.→That’s the reason you see this old woman in front of you now, Jeanne.(7)...that wasn’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you borrowed from me.→(8)...the diamond necklace you borrowed from me wasn’t a real one.这样用英语去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范围。持之以恒,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当然,在讲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时,不排除母语的使用。
三、精讲课文,并综合归纳,辩义解惑
要通过课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讲,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凡是学生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还不会做的,就启发他们自己去做。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分析课文时,一字一句地给学生讲解,生怕有疏漏之处。杜勃罗留夫说得好,“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因为学生的基本技能是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练出来的,不是由教师讲出来的。只有精讲,才能省出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和思考问题。学生只有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学习和运用语言之必需。
要使学生达到快速自如,准确地道地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将 已学知识与当前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逐步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通过归纳,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相同点及不同之处,以澄清学生知识疑点。归纳类比主要从词汇、句型结构、语法三个方面入手。如:
(1)动词:improve,/increase/raise
(2)副词:greatly,/very/much /quite/rather
(3)代词:other/the other/another/others/the others
(4)形容词:rapid/ quick /fast
(5)介词:below/ under
(6)短语:go on to do sth /go on doing sth /keep on doing sth
/go on with sth
(7)句型: such...that /so...that/the same...that
(8)语法: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同作定语和表语的区别。
若教师经常性地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将类似知识归纳比较,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养成规范运用语言的习惯。
四、复习巩固再提高
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知识,给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机会,促使其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因此,每教完一个新课后,可常通过下列形式组织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1、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复述的方法可根据课文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如:
(1)纲要性复述。是教师给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关键词(组)或短句,要求学生根据纲要口述文章大意。如在教完 “Lady Silkworm”一课后,可给学生列出如下语言支撑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1)went out cut to grass
2)saw a lady in white
3)found herself in a different world
4)learned to raise silkworms
5)thought of her brother and hurried back home
6)could no longer find the way back to...7)started to raise silkworms
(2)表演性复述。是指由学生分别担任故事人物角色,借助动作表情生动复述课文。这种方法适合于故 事情节较复杂、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如“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The Emperor’s New Clothe s”等。
(3)转述性复述。是指在完全理解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变换原文人称,将材料内容重新加工整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如“At The Tailer’s”,“The Last Lesson”,“A Portrait of A Teacher”等课文。这些课文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且对话内容较多。可要求学生使用第三人称口吻,且不用直接引语去复述课文。这样,学生必须重新构思和组织语言材料,无疑,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与课文材料有关的图片,实物,或利用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2、加强学生书面练习。要使学生具有灵活处理语言信息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仅仅靠记住或掌握课文中的现有知识是达不到目的的。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笔头训练,以逐步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既要考虑有利于巩固本课知识,又要考虑使练习具有综合性、新颖性、灵活性特点,突出“活用”二字。如:
The day he__at last.A looked forward to coming.B b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came.C is looking forward to come
D was looking forward to coming
这道题的答案应为B项。但绝大部分学生会选上A项或D项,因为他们只记住了“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这一固定结构,而缺乏具体分析和运用能力。由此看来,学生的课外练习是如此必要。
3、根据课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是中学生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四会”能力之一。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学生当前的写作状况实在令人担扰。一些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将“晚会”写成“night meeting”,“八月十五星期六七点半”写成“August 15,Saturday,thirth past seven”。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平时练习少,没有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从平时课堂教学抓起。在英语教学阶段学生每学完一课后,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如:
1)拟纲写。即根据课文主要意思,教师将其拟成几条纲要。要求学生围绕纲要写作。
2)扩写。是给出文章的主题句或每个段落的中心句,要求学生文字连贯地完成短文。
3)缩写。要求学生用一定字数概述全文内容。
4)改写。要求学生改变原文人称,作为旁观者来转述课文。
5)仿写。是用与原文相关题材训练学生写作方法。如学了“The Continent And The Oceans”一课后,挂出一幅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中国地理概貌的文章。
由于自已在课文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宗旨,所以,我的教学深受师生欢迎,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
总之,我认为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突出“实际运用”四个字。离开了这个根本,也就丧失了语言教学的实质。而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吗? 【主要参考文献】
1、《The Gifts》 2、《Abraham Lincoln》 3、《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4、《Lady Silkworm》5、《The Continent And The Oceans》
第二篇:加强英语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英语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它是语言运用训练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阶段 阅读能力 培养
小学英语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
一、注重学生词汇积累,创建阅读基础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没有词汇,听、说、读、写任何方面都谈不上。掌握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更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单一的读读写写的学习方法激发不了学生认读识记单词的欲望,只有增加词汇学习和识记的趣味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愿意并乐意去积累词汇。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将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完成词汇的积累。例如在教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级特征将学校自主编写的儿歌呈现给学生:
head 脑袋圆又圆,头发hair长上边,face脸蛋象圆盘,鼻子nose象小山。学生立刻就被吸引住,很快就记住了这首儿歌,当然也积累好了这几个单词。另外在单词认读方面,除了老师带读,学生领读,认读卡片、图片等常见方式外,我还经常的开展一些词汇积累方面的活动,如听写比赛,认读单词比赛,看谁认识的单词多;单词接龙;课外阅读,收集单词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词汇量较以前大幅提高,学生也逐渐体会到了阅读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又如在教Clothes一课时,正值夏天,除了学习教材上出现的单词外,我又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夏装的名称,学生们十分感兴趣,从服装的标签上,从电子词典,从字典,从课外读物上,搜集到了不少,成交显著。如:休闲鞋sneakers,凉鞋sandals,短裤shorts,迷你裙mini-skirt,T恤T-shirt等词,学生对他们自己搜集到的内容,十分珍惜,学习起来自然很有兴趣,容易接受。
二、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英语学习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比较乏味枯燥的,教师应积极探索,精心设计,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儿歌式”英语课文教学
课文很长,句子又难上口,如果只是采用枯燥的读单词,读句子,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会感觉很厌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课文中难上口的句子在诗歌中呈现出来,学生会更有兴趣接受。在诗歌教学中,先把英文用五颜六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出来,有些单词还可用彩色的单词图片代替,再配以有意义的动作或按节奏击掌唱歌或读小诗,读小诗时还要巧妙的运用升级调来进行朗读,学生就会被深深的吸引。等到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和小诗后,难上口的句子自然而然的就已经上口了,这时再进行课文教学就轻松得多了。如我们在PEP Book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 ?》这一课,可以把小诗:
Dog, dog ,what can you do ? I can run after you.Panda , Panda , what can you do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Mouse , mouse, what can you do ? I can hide in the shoe.Mike, Mike ,what can you do ? I can draw animals in the zoo.改编成:
Dog↓, dog ↓, what can you do ? ↑ I can run after you.↑
Panda↓ , panda ↓,what can you do ?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
Mouse ↓, mouse ↓, what can you do ? ↑ I can hide in the shoe.↑ Mike↓ ,Mike↓ ,what can you do ? ↑
I can draw animals in the zoo.↑
这样就把课文中的几个难读的句子“What can you do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I can hide in the shoe.I can draw animals in the zoo.”变得琅琅上口了。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升降调的变化,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再把课本上的歌曲《I Can Help 》教学生唱,可以使学生的课文学习变得更轻松。
2、“提问式”英语课文教学
“提问式”英语课文教学是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活学生的现有知识或组织学生预测,然后通过提问给学生布置要回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听课文或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去听或阅读课文,学生有了一定的压力,会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对待课文,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课文。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6B《Unit5 The seasons 》这一课,课文是围绕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用Su Yang 和 Ben 的 对话来展开的,同时用New York 和 Nanjing的天气来比较,再通过提问,如:1,Su Yang :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in summer ?Ben: It is usually very hot, as hot as in Nanjing.2,Su Yang :Which season in New York do you like best ?Ben: I like winter best.3,Su Yang : Why ? Ben: Because I can make snowmen with my friends.It is great fun.用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课文教学,先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课文的重难点,解决重难点。等问题解决了,同时也结束了课文的新授,同学们不知不觉掌握了课文。
3、“情境式”英语课文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3 如何为课文创设情境,我们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电教媒体,改变教学环境等方法创设情境,如我们在6A《Unit2 Birthday》这一课,我们把教室布置成像开生日派队一样的场所,准备好一些小的生日礼物,把学生带入一个生日派队中去,然后进行课文教学,将课文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学生会很自然的理解其中的意思,他们会感觉到并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在为我们班上的一位学生开生日会,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其实在参与的过程中已经学习了课文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很好的运用了课文中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体现。当前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已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学校开设的英语学科,其作用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增加,更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社会,适应国际交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及开展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受情感支配,因此,要在课上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为使学生时刻愉快地接受并表现所学的口语,我将课前两分钟作为激发表现欲的“前奏曲”。传统的儿歌及英文歌趣味性强,很容易调整情绪,如,《One little finger》这首歌,学生们边唱边做动作,很快就融入英语的大氛围中,还有《Bingo》这首歌,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课堂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如果形式一成不变,学生也容易厌烦,可以结合天气及当天的活动内容灵活变换,如体育课后学习英语,学生大多累了,不让他们强打精神,而用一贯的“order”进行协调,――“Let’s have a short rest.”让学生趴在桌上稍事休息,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为正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小学生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要注重创设视觉氛围。要突出直观教学,恰当的利用幻灯片、实物、挂图、简比画等,既可以为英语单词和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利于理解记忆,又可以消除学生对英语的陌生感。如,在课“China”一课中涉及到很多新单词,而这些单词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旅游名胜,因此我播放了故宫、天安门等名胜古迹的幻灯片,让一些没有去过的孩子大饱眼福。
二、注重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能力为主,写的能力为辅,因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能使学生乐于开口说,则是学好英语至关重要的一步。小学生虽然性情活泼,喜欢表现自己,然而在学习外语方面也有一些同学认为英语难学,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不敢和同学用英语对话,不愿多说,怕说错而被别人耻笑。这些都将成为影响英语口语训练,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的障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冲破学生的“开口关”,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推进英语口语教学。
教师要把回家用学了的英语跟父母对话作为英语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同时要求家长做好引导、参与工作。有些学生怕“开口”。这就要求家长的配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night,Goodbye。等,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开口说的习惯。对于一些不懂英语的家长,要求他们能认真倾听孩子朗读,并表示点头满意。做做翘大拇指的手势,千万别说“我听不懂,别说了”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习的积极性。
还应从第一堂英语课开始要求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老师问好时要使用英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Hello,Miss Zhang!”但这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使用英语的习惯。
另外,为了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我每天播放一个简单的英语小故事,有的就几句话,然后请一位同学复述,复述时不必用原话,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时间长了,同学们就可以把听到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了,效果很好。
三、通过读写译,培养学生的语言处理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要多做、多读、活学、活用。因此,我在每个星期让学生读一篇短文,并写一下读后感,读后感不要求写的多么好,可以是几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读的过程中训练了译的能力,在译的同时将读的东西内化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且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多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课外扩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用英语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课内几十分钟的学习与“表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是开始,其练习量远远满足不了操练的内在需求。教师要把回家用学了的英语跟父母对话做为英语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同时要求家长做好引导、参与工作。小学生年龄较小,有些学生怕“开口”。这就要求家长的配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对于一些不懂英语的家长,要求他们能认真倾听孩子朗读,并表示点头满意。做做翘大拇指的手势,千万别说“我听不懂,别说了”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用英语与人交际的欲望,培养他们交际的信心和胆量,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寻找生活中的英语情境。在“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厅,公园、商场等外国游人进出多的场所作一次力所能及的尝试,大胆交外国朋友,一旦成功都能使学生喜不自禁,其“表现欲”所经受的挑战及“可为”的自我认定,都能促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将英语说得更好。
总而言之,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信心十足的说英语。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强调直观,贴近生活,调动各种感官交互运用,进行各种训练,才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及问题的兴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或高考考纲的要求范围,便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模式的不断改变,高考物理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
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第五篇: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第一小学 陈燕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指的是对语言的内容、语言所蕴涵的感情、语言的表现方式方法等的感悟。感悟是一种触类旁通的悟性,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种智慧。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学生就能把学过的优美语句内化到自已的语言仓库,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记事、状物、抒情也能达到随手拈来,呼之欲出,出口成章,文采飞扬,感情洋溢之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确立地位,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教材为媒体,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实行对话和交流是阅读教学,特别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激励,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品味和感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效果显著。运用比赛的形式,如小组比、男女生比、个人比等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朗读是对课文的理解和深化,是对作者的书面文字进行再创造,把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艺术地再现,其中渗透了学生的个性和见解,我们不能定个统一的标准,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长处,允许学生有其独到的感受的体验,只要读得准确,读出真情实感,就应该给予肯定,让更多的学生在朗读中解读文本,张扬个性,享受成功的喜悦。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缺点,让输的同学心服口服,从而有了克服缺点,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教完每一单元的课文后,我在班中组织一次“读书会”兴趣活动,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以个人诵读、二人或多人组合分角色读,还可以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读等等,在活动中评选出优秀节目,颁发冠、亚、季军“流动奖杯”。这些生动有趣的“读书会”活动对朗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班的读书风气浓厚,学生的读书情绪高涨,早读课,语文课往往是书声赛琴声,令人“赏心悦耳”,学生的朗读水平稳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有了质的升华。
二、抓住重点,指导学法
古往今来,凡成功者办事均要分清轻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读书也一样,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进行指导,要把指导的力量用到点子上,让教师的指导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重点指导了第八、第十二、第十三自然段的朗读。第八自然段作者通过密得没有“一点儿缝隙”、绿得“明亮”、“照耀”“眼睛”等重点词,并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把大榕树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特征充分地展现出来,此时,作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赞美之情就水到渠成,呼之欲出。而第十二、第十三两个自然段通过“鸟声”、“鸟影”、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等的描绘,以及“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反衬,栩栩 如生地展示了“鸟的天堂”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这两个部分的朗读指导,着重使学生掌握静态和动态描写是如何刻画事物的特点以及表情达意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通过描绘桂林的奇山秀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重点指导了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懂得作者首先通过比较的方法总体说漓江水的美与众不同,然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漓江水“静” “清”“绿”三个特点,朗读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词:“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无瑕的翡翠”,还.....................要注意文中“静啊(nga)”,“清啊(nga)”,“绿呀(ya)”等语气词的读法,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学生运用这个方法轻松地学习了第三自然段是如何描写桂林的山奇异的特点的。通过朗读课文,学生把桂林山奇水秀,山水交融,空中迷雾,山间红花,江上小舟的美丽画卷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出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深情赞美和无限向往之情。
这样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掌握了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方法,学生可以触类旁通,灵活地运用到其它课文的朗读中去。
三、优化形式,提高效率
1、认真备读,示范启发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朗读教学也一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浅显易懂的,可以以读代讲。朗读的要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往往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给学生作示范朗读之前要认真备深备透教材,不同的内容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语气进行朗读,怎样处理重音和轻声,怎样记事状物,怎样表情达意都要娴熟于心,轻车熟路,随手拈来,游刃有余。教师正确、流利的深情范读,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语气的轻重,再适时地加上一些表情和动作,绘声绘色,入境融情地表达出 来,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来,使学生对课文或有整体的感知,或对自己朗读的错误有所反省,或对自已在语言方面的困惑有所感悟,或对文字语言产生强烈的共鸣,或会激发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朗读愿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精彩示范中学生就可以领悟了。有的学生说,听老师的精彩范读,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如果教师的范读达到了如此之境界,那么还有什么比这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的呢?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在这愉悦的听读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
2、多种形式,合理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点拨、引导要准确、精练、简洁,要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特别是朗读。多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提升语言感悟能力的金钥匙。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蕴涵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读,整体感知课文;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课后读,复习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语言,提升语感。
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要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时采取个人读、自由读或指名读;为分清文章内容、层次时采取引读或接读;为活跃课堂气氛时采取小组读、齐读;为体现协作精神时采取开火车读、轮读等;为区分不同人物语言时采取扮演角色表演读;还有比赛读、评读等也是学生容易接受和积极参与的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朗读的形式和方法,保持学生的朗读热情,切实抓好朗读训练。
3、角色表演,营造氛围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喜欢参与和善于模仿,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人物对话多的课文,更适合于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朗读。表演读是朗读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朗读方式,是一种创造性朗读。学生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忘却自我,入境融情,将角色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抒发角色的感情,让听读的同学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争吵》《蒲公英的梦》等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进行表演。他们刚开始时,有的表演得词不达意,顾此失彼;有的念了台词又忘了表情和动作;有的做好了表情又忘了人物的对话。但是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读成诵后,学生就有了理解语言的悟性,掌握了朗读的技能和技巧,就能潇洒自如地进行朗读表演了。
4、配景配乐,创设情景
在教学《走进丽江》一文时,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丽江是我国风貌独特,自然景观神奇的旅游胜地,国内外很多游人都慕名前来一睹她的风采,看哪个同学能当个导游,向游客介绍丽江神奇美丽的景色?在我的“煽动”下,很多同学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争相尝试。此刻,我就势提出要求:要想做个出色的导游,首先要对课文能够熟读成诵,有条理地、绘声绘色地、充满激情地向游客介绍,才能使游客如临其境,留恋忘返。在同学们经过反复朗读之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城中的“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川滇藏茶马古道”,古城八卦形放射状的布局,城中小桥、流水、杨柳的江南景物特点,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玉龙雪山上玉龙飞腾、雄伟壮丽的景色,并配上时而悠扬时而激悦的古典乐曲。随着课件的播放,几个学生先后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洋溢的热情介绍了丽江古城奇特的风貌 和神奇的自然景观,听的同学如痴如醉,沉浸在奇特的丽江美景之中。入境融情地朗读的精妙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一类的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这种由学生来当导游的方法进行诵读乃至表演,学生会在角色的扮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为了成功扮演导游而要深入理解课文,反复朗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再创造的过程。
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词汇,积累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提高运用语言和表情达意的技巧,把握各种句式和各种表现手法,学会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电子邮箱:cyp7311368@126.com 电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