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名句
中国古代、近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天下之本在家。汉.荀悦《申鉴.政体》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清.梁启超《论幼学》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宋.林逋《省心录》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清.林纾《闽中新乐府》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大戴礼记.保傅》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隐公三年》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明.方孝孺《行善戒》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荀子.大略》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明.王守仁《训蒙大意》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明.王守仁《训蒙大意》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清.张履祥《训子语》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史曲.愿体集》 ●爱之必以其道。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清.张履祥《愿学记》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清.张履祥《备忘一》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子.外储说》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贤母使子贤也。汉.韩婴《韩诗外传》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元.〈冤家债主.梆子》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宋.宋祁《杂说》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汉.桓宽《盐铁论.周秦》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恨铁不成钢。清.曹雪芹《红楼梦》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清.王夫之《周易内传》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宋.王应麟《三字经》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苏氏家语》
●我教子,惟一经。勤有益,劝无功。宋.王应麟《三字经》●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论语.为政》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礼记.学记》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礼记.学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灸之处无常。晋.葛洪《抱朴子.喻蔽》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人者。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宋.欧阳修《吉州学记》
●戒之以祸,不若喻之以理;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宋.吕祖谦《东莱博义》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朱熹《四书集注》
●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
●圣人教人,或因人病处说,或因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
●大禹治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性,治水必因其势。汉.徐干《中论.贵言》
●教者顺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清.王夫之《四书训义》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宋.张载《语录》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明.王守仁《别王纯甫序》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札记.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札记.学记》
●教思之无穷,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清.王夫之《四书训义》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明.王守仁《传习录》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明.洪自诚《菜根谭.修省》善于进行启发教育,就应当依据对方明白事理的逐渐使之通晓,切勿勉强去开导其不能通时之处。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默觚.治篇》 ●夫子循循善诱人。《论语.子罕》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明.洪自诚《菜根谭》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无可依据。明.洪自诚《菜根谭》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无可依据。明.薛瑄《读书录》
●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汉.徐干《中论.贵言》
●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深浅,要是不可限以一律。
宋.吕祖谦《与朱侍讲书》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隋.王通《中论.周公》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明.王守仁《传习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叶落知秋,举一明三。宋.普济《五灯会元》
●君子之教喻也,道貌岸然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
●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每进讲,必引经执义,广譬曲谕。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孟子.尽心上》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明.薛瑄《读书录.教人》
●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明.王守仁《传习录》
●教在我而自得在彼。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论语》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人岂不欲有所能已,要可责之?须求其有渐。宋.张载《学大原下》 ●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宋.朱熹《朱子语类》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常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宋.陈亮《赋武川陈童子序》 ●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的基本。宋.朱熹《小学辑说》
●由纲及目,由浅入深。清.佚名《杜诗言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学而》 ●学不厌而教不倦。《孟子.公孙丑上》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诗经.大雅.抑》 ●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
●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所得也。宋.王安石《书洪范传后》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宋.欧阳修《吉州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工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礼记.学记》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礼记.学者》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礼记.学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孟子.万章上》
●欲明人者先自明。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吕氏春秋.诬徒》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了。
●要教化人,除非从心上教起;要从心上教起,除了读书明理之外,更无他法。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明.王守仁《传习录》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总论诸儒讲学》修德.育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论语.阳货》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论语.阳货》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论语.阳货》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汉.王充《论衡.别论》 ●百行以德为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仁义其教之本乎.隋.王通《中说.礼乐》 ●德行之于人大矣枣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宋.朱熹《学校贡举私议
●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清.张履祥《备忘二》
●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德行之实事,皆在六艺,艺失则德行俱失.清.李塨《大学辨业》 ●以德育为先。清.康有为《大同书》
●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清.康有为《大同书》 ●学必以德性为本。元.吴澄《草庐学案》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记.乐记》之。
●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元.郑玉《送唐仲实赴乡试序》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而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进。清.张履祥《备忘三》
●学生以勤学为务,尤以立品为先。清.张之洞《札知县蒋楷等充武备学堂稽察委员》
●人必受教育,然后乃有知识,知识即势力也。势力之效用,较金钱为大。清.容闳《西学东渐记》
●人之愚不肖,亦由智教不备之所致也。清.康有为《大同书》 ●善于教育者,必能注意学生之道德,以养成其优美之品格。否则,仅仅以学问知识授于学生,自谓能其事,充乎其极,不过使学生成一能行之百科全书,或一具有灵性之鹦鹉耳,曷足贵哉。清.容闳《西学东渐记》
●重精神,贵德育。清.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
●有文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威仪以养其四体,歌舞以养其血气,义理以养其心。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国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清.梁启超《新民说》 ●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清.严复《原强》
●学贵以养身健乐为主。清.康有为《大同书》 ●外国教育,必有体操,所以强其体魄,壮其胆色,养成不畏强敌,不慑雷霆之志,然后内可以清国难,外之以拒强敌。清.梁启超《论政变与中国不亡之关系》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_——王国维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韩愈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韩愈 ●教人者,成为之长,去人之短歌德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魏源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对同时代的人的批评不叫批评,叫交谈 ——勒梅特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学者,贵能博闻也——崔敦礼
●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也——黄宗羲 ●普及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英国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孙中山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俾之有?——恽代英
●教义应该使人们爱上训诫,而不是爱上教师——培根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旅行对青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是部分经验。——培根 ●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蔡元培
●应该强调,不严肃认真的教育,有许多隐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聪明的——雨果
●古之教人,无一物不使之诚心——程颢、程颐
●家庭做一番调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证实了家庭确实影响到我们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一般人的是非观念混淆不清。而建立生活的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里根 ●修树趁早,教子趁小。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行知 决不要把他们教育成闷闷不乐,过早就想变为成年的人——加里宁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 ——甘地夫人
1、国将兴,必尊师重傅;国将衰,比贱师轻傅.——荀 子
2、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俄)乌申斯基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
4、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爱因斯坦
5、在自由意志的运用与对必要管束的服从之间进行调节是教育的最难课题.——康 德
6、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7、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 罗兰
8、用音乐陶冶人的灵魂,用体育锻炼人的体魄.——柏拉图
9、体育是产生优秀公民最适当,最有效,最有趣的方法.——马约翰
10、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
11、读书需用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朱熹
1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13、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15、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
16、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陶行知
17、教师要这样来教育学生: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苏霍姆林斯基
18、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
19、教师的话是感化受教育者心灵的工具,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对待人的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20、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教育,自我尊重,自我监督,自我完善,那么用任何方法,任何手段,即令是残酷手段,也无法根除抄袭,夹带和偷看.——苏霍姆林斯基
21、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22、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23、在学校中求学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如何制造新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杜 威
2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25、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吸引他为集体出力,为集体流汗,为集体贡献出一些个人的东西,吸引他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越多,感情自然就会深起来.——魏书生
26、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到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的话,那就要比十多个各随己意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马卡连柯
27、传统教育有此弊端:它让一种僵化、习惯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世代流传;我们只能通过人们一本正经地架在我们鼻梁上的眼镜去观察世界,而我们本应作出巨大的努力,通过我们智慧本身的目光,用肉眼去看待事物。于是,我们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谈论上帝,战争引不起我们的讨厌,人们极热心地习惯于恺撒;由此也造成了社会由一个盲目的将军所支撑的局面。对于一切不同于精密科学的东西,老师应该能够只用一种非常抽象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智性,以便使学生能够把强大然而自由的才能应用于道德秩序的考试。但我们承认这样教育是不可能的。
28、在中学里,他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怀特海)
29、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今欲自强,非讲兵不可;讲兵非理财不可,理财非学校以开民智不可(清·康有为)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清·康有为)
●民智者,富强之源也(清·严复)
●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清·梁启超)
●日本之骤强,由学校之极盛(清·康有为)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存乎学校(时务学堂招考示)
●学者,国之本也(孙中山)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宋·傅亮)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唐·权德舆)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宋·范仲淹)
●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也(宋·李觏)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朱之瑜)
●教育为立国之本(清·郑观应)
●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唐·孔颖达)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唐·白居易)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礼记)
●风俗弊坏,由于无教(清·康有为)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孙中山)
●与其为成人造班房,不如为孩子建学堂(伊·库克)
●教义应该使人们爱上训诫,而不是爱上教师(培根)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
●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则一无所知,他既不能讲话、行走、吃饭,也不能作本能的激励的任何事情,只能睡觉(大普林尼)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巴尔扎克)
●教育之于人有如雕刻之于大理石(艾迪生)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邓小平)
●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让天生的笨蛋变成思想家,决不可能的(叔本华)
●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塞·约翰逊)
●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使这些才能窒息(夏多布里昂)
●普及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霍勒斯·曼)
●最贤明的古人把含蓄的事物看作是最恰当的教育内容,因为它能使各种能力得到运用(布莱克)
●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与前两种完全背道而驰(孟德斯鸠)
●投入海中鱼子,并不都长成鱼(阿·巴巴耶娃)
●潇洒的风度和幽雅的谈吐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从摇篮时期起 就开始教育增养出来的(巴尔扎克)
●凡人之性成于习(明·王廷相)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汉·董仲舒)
●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能也(詹·考索思)
●诚实与善良均来自良好的教育(普卢塔克)
●教育能增加人固有的价值。有素的训练能坚定人的信心(贺拉斯)
●受过教育的人好引导但难以驱使,好管理但难以差遣(布鲁厄姆)
●学必以德为本(元·吴澄)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记)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汉·五充)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清··张履祥)
●以德育为先(清·康有为)
●重精神,贵德育(清·梁启超)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 育与智育之手段(清·王国维)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蔡元培)
●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四育(蔡元培)
●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力的重压(铁托)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
●技术教育是手工劳动的升华,它能把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威·格拉德斯通)
●如果不教给孩子一门手艺,或教他去从事一件职业,那就是把 孩子养大去做贼(爱献生)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马克思)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论语.述而〉〉
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
4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 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
黄炎培
6.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
7.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教育家
8.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前苏联农业化学家
9.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
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培根,英国哲学家
1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春秋政治家
11.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清朝思想家、史学家
12.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
洛克,英国哲学家
13.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亚美路,瑞士教育家
14.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15.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印度尼西亚诗人
16.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17.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18.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19.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22.一个坏的教师廉价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第二篇: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名句
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适:正是。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奸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慈:仁爱。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然:是这样。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宠爱得太过分,操心得太多,枣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虽说是操心它,其实是恨它。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对子女的宠爱和骄纵正是害了他们。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打是疼,骂是爱。
《醒世姻缘注》指有时候的打骂,实际上是疼爱。
●恨铁不成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借代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感到焦急不满。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父刚:父亲刚严。母柔:母亲宽柔。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家中没有怒责和鞭打,那么孩子的过错就出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加教导,性情就会变化。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苏氏家语》孔子家的儿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儿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我教子,惟一经。勤有益,劝无功。
宋.王应麟《三字经》我教育儿子的,就靠一本经书。勤奋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儿戏是没有益处的。
●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
《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
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论语.为政》看看他的动作、行为、观察他处理经手的事情,细审他的习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显露出来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
《礼记.学记》善于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人,象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响;重重地敲就大声响。比喻回答问题要难易适度。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礼记.学记》悖:背理。佛:通“弗”,不。“佛”,又作“拂”,相逆的意思。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尽心上》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如及时雨沾溉万物,有成全道德品质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习的。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灸之处无常。
晋.葛洪《抱朴子.喻蔽》用针灸治病因不同的病而针不同的穴位,喻孔子教人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指出《论语》中之所以所问相同而回答不同,是因人施教。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人者。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各因其材:意为都能因材施教。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教学的方法,要依据各人的个性。
●戒之以祸,不若喻之以理;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
宋.吕祖谦《东莱博义》用祸福来告戒别人警惕,不如用道理来说服教育,使之从思想上明白道理。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思想迟滞的人诱导他使他通达,愚蒙不懂的人开导他使他明了。
●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圣人的道理,精深与浅显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但在施行教育的时候,就必须因学生的才而施教了。
●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说明要因材施教。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的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历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所以说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
●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人的资质、工夫、学问各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圣人教人,或因人病处说,或因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圣人教人善于针对对方的毛病,不足或偏颇之处而施教,未曾只执着于一种讲法。
●大禹治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性,治水必因其势。
汉.徐干《中论.贵言》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因治水有功,被舜选取为继承人而成为联盟领袖。善导:善于疏通引导。启发引导人必须依据人的心性情怀,治理水利必须依据水的趋向情势。
●教者顺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性:人的自然质性。量:容纳的限度。谓教人应顺着人的资质特性,采取切近的办法去加以深造,达到各人所容纳的限度即可。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宋.张载《语录》教人最难,必须尽力发挥其长处,才不会耽误别人。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明.王守仁《别王纯甫序》因人而施教,这才是教学,各人能尽其所长而成材,同样都达到善之目的。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札记.学记》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使他克服缺点和过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札记.学记》教育,就是发扬长处,补救不足。
●教思之无穷,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长:长处。偏:偏颇,偏向。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大取》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用使其增长的办法对待人的长处,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自尊之处。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明.王守仁《传习录》与人谈论学问,也必须依随对方的才识限度。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
明.洪自诚《菜根谭.修省》善于进行启发教育,就应当依据对方明白事理的逐渐使之通晓,切勿勉强去开导其不能通时之处。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教人育才,就是成就对方的长处,去掉对方 的短处。
●夫子循循善诱人。
《论语.子罕》孔夫子善于循序渐进地教育诱导人。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明.洪自诚《菜根谭》批语别人的缺点错误,不要过于苛刻,要考虑他能否接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无可依据。
明.洪自诚《菜根谭》毋过高:不能要求过高。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无可依据。
明.薛瑄《读书录》教人的时候讲的道理过于高深,反而使人无可遵循。
●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
汉.徐干《中论.贵言》要使得言词足以表达其智慧所达到的地步,处事足以适合其性情所习惯的方面,而不要超过其承受的界限而强人所难。
●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深浅,要是不可限以一律。
宋.吕祖谦《与朱侍讲书》气质:指的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制约的个性色彩。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天下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有真正的人才。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隋.王通《中论.周公》通晓事物的变化而不墨守陈规旧制,那么就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法律;执着一成不变的道理,那么就人会有良善的教育。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明.王守仁《传习录》不可执一偏:不可局限于一个方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悱(fěi):口欲言而不能的样子。隅(yu):角落。教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杨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不能反三,便不再教他。
●闻一以知十。
《论语.公冶长》指学问厚积的人能融会贯通,善于由此及彼。
●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宋.普济《五灯会元》树叶落知秋天到来,从一个事例可推知许多方面。
●君子之教喻也,道貌岸然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弗:不。强:勉励。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
●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拉开了弓却不放箭,做出跃跃欲试的姿态。喻教育别人应善于启发,使人能自求自得。
●每进讲,必引经执义,广譬曲谕。
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每逢讲学,必然引经据曲,紧抓住其中之义,多方开导,委婉使人理解。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
《孟子.尽心上》求:探求。得:得益,领悟。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
明.薛瑄《读书录.教人》启:启发。端:开始。
●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二 化:指点化生。强调作学问要靠别人指点开导,但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此才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教在我而自得在彼。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论语》所以,教学在于老师而自求自得则在于学生本身了。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安逸但功效显著,并且受到称赞;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勤苦但功效减半,并且遭埋怨。
●人岂不欲有所能已,要可责之?须求其有渐。
宋.张载《学大原下》人们均有学好某此本领的要求,这怎么能责备他们呢?因而就必须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导他们。
●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有德者教人循序而行,先传授小和近的方面,而往后就教授深远和宏大的方面。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常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
宋.陈亮《赋武川陈童子序》少年儿童以记忆背诵为能事,青壮年以学问见识为根基,阅世深的老人则以进德修业为重要。
●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的基本。宋.朱熹《小学辑说》小学:蒙童学的文字学。大学:四书五经一类的学问。刚所幼时如不熟习文字学,则无法凝聚其散漫的心志和涵养其德性,而打下进一步学习儒家“四书”等经典的基础。
●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清.佚名《杜诗言志》卷四纲目:主体部分和分述部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学而》自己学习不觉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学不厌而教不倦。
《孟子.公孙丑上》学习不要厌烦而教人不要倦怠。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诗经.大雅.抑》谆谆:教诲不倦貌。藐藐:疏远貌。我不疲倦的教侮你,你却对我的话不以为然。
●教不倦,仁也。
《孟子.公孙丑上》教诲另人不知疲倦,就你得上有仁爱之心了。
●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所得也。
宋.王安石《书洪范传后》做教师的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善于教导人的人,用不知疲倦的意志,达到永久之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学习才知道知识不足;教学,然后知道有困惑;知有不足的地方,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惑,才能互相促进的。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荀子.大略》壹:专一。亟(ji):急。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工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礼记.学记》大学的教学原则,总是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这叫做预(豫)防;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这叫做适时;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叫做合乎顺序(孙与顺同);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这叫做观摩。贯彻这四个原则,教学就兴旺了。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教育也有很多方式,我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呢。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学者》学的人有四点不足,教的人一定要知道。人对于学问,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少,有的失于过易,的的失于浅尝辄止。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礼记.学记》经讲解而对方 还不知晓,那就应舍掉所讲的东西。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昭昭:明白。昏昏:模糊。贤德的人,自己彻底明白了,才去把别人教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不明白,却想去使别人明白,(怎么能够做到呢?)
●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孟子.万章上》要使先通晓事理的人去启发尚未通晓事理的人,要使先觉悟的人去唤醒尚未觉悟的人。
●欲明人者先自明。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要教人明白事理,那么自己首先要明白画理。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大匠:高明的木工。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阐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
●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吕氏春秋.诬徒》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舍:舍弃。是:这点,这个。
●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嘉言:动听的话。讲学没有明确的宗旨,即使说得再好,也不过没有头绪的乱丝罢了。
●要教化人,除非从心上教起;要从心上教起,除了读书明理之外,更无他法。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谓教育人要从思想上着手,要教人读书明理。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明.王守仁《传习录》讲授知识不在徒然追求过多,可贵的是精和熟。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清.颜元《总论诸儒讲学》讲授的功夫有限,实际运用却是无限的。
修德.育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专向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活动于六艺之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对道义不依从,自己有了缺点不能迅速改正,这些是我感到忧虑的.●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好:爱好.刚:刚愎自用.蔽:毛病.狂:狂妄.好刚愎自用而不好学习,其毛病是狂妄.●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阳货》直:爽直.绞:急切.好爽直而不好学习,其毛病是有急躁.●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论语.阳货》信:信实.贼:贼害.只讲信实而不学习,其毛病是有害于事.●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论语.阳货》知:同“智”.荡:放荡.只爱智巧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轻浮放荡.●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仁:仁爱.愚:愚蠢.只讲仁爱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愚蠢.●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见:同“现”,显现.光:通“广”.●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汉.王充《论衡.别论》品德不高尚的人不会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大的人不会有广博的见识.●百行以德为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人所有的品行;道德最为重要.●仁义其教之本乎.隋.王通《中说.礼乐》教育的根本在于仁义.●德行之于人大矣枣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宋.朱熹《学校贡举私议》德行对于人来说可谓重要了,所以古时的老师,没有不是把它摆在首位的.●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治:管理.●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成德:成全德行.●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清.张履祥《备忘二》德器:道德器量.●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完全之人物:指全面发展的人.●德行之实事,皆在六艺,艺失则德行俱失.清.李塨《大学辨业》卷二 六艺:指古时学习的六门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以德育为先。
清.康有为《大同书》应当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首要的事情。
●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
清.康有为《大同书》养体:养育身体。开智:启迪开拓智力。
●学必以德性为本。
元.吴澄《草庐学案》从学必须以修炼道德情性作为根本。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礼记.乐记》上:首位。下:次之。
●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
元.郑玉《送唐仲实赴乡试序》文艺:文章技艺。以道德品行作为根本,而文章技艺是次要的。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而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进。
清.张履祥《备忘三》业:学问,技能,事业。著:显示出来。修:研修完善。
●学生以勤学为务,尤以立品为先。
清.张之洞《札知县蒋楷等充武备学堂稽察委员》立品:确立品质。先:首要。
●人必受教育,然后乃有知识,知识即势力也。势力之效用,较金钱为大。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指出知识即力量,人受教育有才能是强者。
●人之愚不肖,亦由智教不备之所致也。
清.康有为《大同书》人的愚昧不贤能,是由于智育教育不完备所招致的。
●善于教育者,必能注意学生之道德,以养成其优美之品格。否则,仅仅以学问知识授于学生,自谓能其事,充乎其极,不过使学生成一能行之百科全书,或一具有灵性之鹦鹉耳,曷足贵哉。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强调道德教育对于塑造人才的重大作用,指出忽视它,只能造就书呆子和学舌之辈。
●重精神,贵德育。
清.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亦指神志,风采。贵:崇尚。
●有文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威仪以养其四体,歌舞以养其血气,义理以养其心。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这里程颐提出有利身心发展的五项措施。
●国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
清.梁启超《新民说》这是梁启超新民说的核心。
●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清.严复《原强》当今的人论及一个国家富强的有效之法,认为强壮体魄是其根基。
●学贵以养身健乐为主。
清.康有为《大同书》养身健乐:涵养身心使之健康快乐。
●外国教育,必有体操,所以强其体魄,壮其胆色,养成不畏强敌,不慑雷霆之志,然后内可以清国难,外之以拒强敌。
清.梁启超《论政变与中国不亡之关系》清:清除。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第三篇: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25、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3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32、,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3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3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3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3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3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4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42、——《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4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4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45、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46、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47、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4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49、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
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5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5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5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54、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55、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鹑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
56、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外国哲人名言汇编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
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
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
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
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
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
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
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
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福柯
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
——利奥塔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罗素
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被我们颂扬为美。
——托马斯.阿奎那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罗尔斯
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
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伽达默尔
本文之外,别无它物。——德里达
存在就是统摄。
——雅斯贝尔斯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蒙田
谁占有法律语言谁就占有相关的资源和利益。
——布迪厄
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象D?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哈耶克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柏拉图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
——孔德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
——马基雅维利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
——卢克莱修
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赫拉克利特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毕达哥拉斯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伊壁鸠鲁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
——阿那克西曼德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休谟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 更是奴隶。
——卢梭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
——霍尔巴赫
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
——克尔凯郭尔
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泰戈尔
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康德
水是最好的。
——泰勒斯(古希腊)
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苏格拉底
“怀疑一切”;“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
理性能使人自由。
——斯宾诺莎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柏拉图
幸福就是 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亦壁鸠鲁;
拯救灵魂必须放弃肉欲。
——基督精神;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托马斯.阿奎那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亚当斯密;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卢梭;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叔本华
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克尔凯戈尔
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
——泰勒斯
政治无道德。
——马基雅伟利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黑格尔
我正在说谎。
——罗素
他人就是地狱.人对人是狼。
——萨特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叔本华
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维特根斯坦
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弗兰茨.卡夫卡
我手中的灯笼 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泰戈尔
中外哲人哲语汇编
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赫尔岑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 布莱克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赫尔岑 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现实里。—— 乔治·桑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麽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贝弗里奇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高尔基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柏拉图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列宁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爱因斯坦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 克罗齐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的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莱辛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雨果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拉美特利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爱尔维修
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 博克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列宁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 门捷列夫
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 约里奥·居里
我们探求真理,在一切事件中,获得真理是最高的快慰。—— 桑塔耶纳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达·芬奇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马克思
真理尽管苦涩,然而鲜明。—— 普托里尼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泰戈尔
一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证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 贝弗里奇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毛泽东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列宁
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斯大林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 休谟
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 歌德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卢梭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 列宁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泰戈尔
过去的错误的学说不宜忘掉不谈,因为各种真理都要在和错误斗争之中,才能维持他们的生命。—— 克罗齐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 张志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王若飞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刘少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莱辛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歌德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伏契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方志敏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活着还有什麽意思? —— 王若飞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第四篇:百句教育哲理名言(推荐)
百句教育哲理名言
王光颖 编辑 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徐特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刘延东)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5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6 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吕型伟)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博览群书,拓宽思路;精写教案,细讲知识;送生奥赛,获奖连年;辛勤耕耘,桃李芬芳!(王光明)9 全力育人求一流;悉心教书争上游!(王光颖)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闫若楠)11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姚方兰)在集体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位同学,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对自己都有信心。(赵宝兴)13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陈学银)14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陈万义)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李志华)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王宗贵)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赵桂梅)全力育人校校方成净土,悉心授课生生能变高材。(王光颖)20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卢梭)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钻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李辉春)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23 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田执宏)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吕型伟)教育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你教出了多少个优等生,更重要的是,你转变了多少后进生。(祝梅英)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张海霞)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李艳菊)教师要爱岗敬业,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王光颖)30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
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好。(孙敬修)
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唐开忠)33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吴燕芳)
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梁,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戴宪昌)37 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斯宾塞)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39 在教育的花园中,鲜花盛开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农家的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农民心的浇灌。(王双颖)
教育不足造英雄与天才,而英雄与天才自不可无陶冶之教育。(王国维)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43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王妍妍)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笛福)45 如果你不从心的深处,热爱你的学生,你便教不好你的学生,我深信这是十分正确的。(程今吾)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李朝山)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张哲)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杨昌洪)49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50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
笨拙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学生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宁开然)53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龚媛君)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个蓄水池。(王光明)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宋治东)57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李建宁)58 勤勤恳恳工作,开开心心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毕博)
作为美术教师,我不仅要教会学生用画笔把大自然的美展示给世界,还要教会学生用行为把心灵上的美呈现给社会。(王光颖)60 态度正确的教师,虽然衷心喜爱学生,但他决不把自己的爱和真诚向学生表露出来。可是,学生不论在校内和校外的活动中,总是感觉着有这种爱和真诚。(凯洛夫)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62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姜蕾)
教师不仅仅要研究教法和学法,还要研究学生的思想现状,多和他们交流,这样工作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卢戈)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
师德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中沐浴阳光。(林森)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孙福云)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68 学生的性灵与才情需要氛围去酝酿和抒写,需要平台来展示和分享,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激励和鼓舞!(孟祥来)
作为语文教师,我不仅要教学生用优雅的语言谱写篇章,还要教学生用美丽的心灵塑造形象。(王光颖)
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心为学生铺设人生的道路,用爱心的钥匙打开所有心结的大门。(王旭飞)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克鲁普斯卡娅)73 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的传递。(杨昌洪)7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姜太公)75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加里宁)
现代教师的天职在勇于探索教育。(孙云晓)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鲁巴克)
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陆佩珍)
关爱学生,启迪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王光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刁志学)81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毕海霞)
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陈鹤琴)
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董艳侠)85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爱尔维修)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王爽)87 真正的教师,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惯及于学生。(奥尔科特)88 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桑海勇)
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用风趣生动的语言启迪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神奇和奥秘。(毕博)
教育就像航海一样:是船的帆和风给船以动力,教师的作用只是掌舵,指导船的航行。(耶胡迪·梅纽因)
好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将来超过自己。(余丹霞)92 一份工作,一份坚持;一份努力,一份厚重。给学生一个榜样,更要给学生一个对手。(陈雪峰)
课后反思,是教师飞速成才的助推剂,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健康成长不必可缺的关键因素。(吕宗涛)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伤害一个学生容易,但再让他们振作起来就难了。(赵亮)
尊重学生,不要急于对学生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夏莉莉)96 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侯丽莉)
露珠不愿跟珍珠比美,只顾默默地滋润绿叶和鲜花。(司玉玲)98 甘愿熬尽毕生血,换来满园桃李香。(李蔷)
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卢红兰)100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于洪海)
第五篇:教育教学名言百句(原创)
教育教学名言百句(原创)
——献给第三届读书节
宁可读书无用,不可用时无书。是否读书将决定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作为教师,要把读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现把一年多来从数十本书中读之精华献给第三届读书节以飨读者。
1.课改的失败不一定在教师,但课改的成功一定在教师。2.布置作业不能是萝卜炒萝卜,而应是色香味俱佳的一份菜肴。3.走别人都走但他们走不下去的路,走别人都想走但不敢走的路。4.当今的教育缺少的不是学历,也不是设施,而是好教师,有魄力的教师。5.教师的幸福就是学生的幸福,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
6.像爱家一样爱学校,像爱孩子一样爱学生,像爱亲人一样爱同事,像爱生命一样爱工作。7.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享受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追求。
8.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9.教育的竞争就是阅读的竞争,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10.教师跟着课堂走,课堂跟着学生走,学生跟着问题走。11.制度是硬杠杆,执行是硬功夫,到位是硬道理。
12.成功者找办法,失败者找借口;敬业者有办法,不敬业者有借口。13.敬业是一种态度,精业是一种本领。14.人的一切不幸都来自不爱学习。15.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23.学习进步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16.会学才能学会。
17.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品质。18.教育变成了教学,教学变成了上课,上课变成了做题。
19.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20.课堂既是生理生命和感性生命存在的地方,也是人的精神生命、道德生命和人格生命养成的场所。既是社会适应和个人满足的过程也是超越社会和个人的过程。21.学生总会把对老师的喜爱转化为对学科的喜爱。22.师规只管孩子眼前,师爱却影响孩子一生。23.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24.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25.一节课,教一辈子,备一辈子。26.课堂就是教师自身生命实践的舞台。
27.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28.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29.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30.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31.现代人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从知识拥有量上来说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牛顿,但你不能就此说中学生的智慧比孔子、牛顿还要强,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
32.没有稳定的职位,只有稳定的技能。
33.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永远也进入不了游刃有余的境界。
34.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法。
35.中国不缺想当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
36.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极易沦为一个简单的劳动力。
37.有知识而无正直的人是危险的,有正直而无知识的人是无用的。38.平凡的教师教学生学习,优秀的教师教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39.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会花钱修饰他们的外貌,又有多少人肯花同样的钱去修饰他们的头脑。
40.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种现代人必须的品格。41.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前进一大步。
42.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校长。
43.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44.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
45.能否精选作业、减轻学生负担是检验一个老师是否优秀、是否真爱学生的试金石。46.敬业就是敬自己。
47.没有梦想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那只是活着而已。
48.对学生,错误是走向完善的路标;对教师,错误是反馈教学的镜子。49.做人要豁达,斤斤计较的人,一生只得两斤。50.知道不去做,等于不知道,做了没结果,等于没有做。51.小成靠个人,大成靠集体。
52.没有目标的不幸在于,你会在赛场上奔跑一辈子却一分也得不到。53.世界上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人。54.敬业也是竞争力。
55.接受别人的忠告,等于增长了自己的才干。56.一个苹果越分越少,一个快乐越分越多。57.共赢才是真赢。
58.一个人就是一个品牌,其性格、习惯、工作态度、处事原则等综合起来就是这个人的品牌形象。
59.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60.教室是哺育国家公民的“子宫”。
61.学科知识生活化,深奥知识浅显化,枯燥知识幽默化。
62.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纠错本是学生知识的“背囊”。63.专业是立业之本,敬业是立身之本,忠诚是立德之本。64.学位是不会贬值的,贬值的是拥有这个学位的人。
65.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但永远不会原谅老师的无知,特别是他所教专业上的无知。66.教学常规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67.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老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68.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
69.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70.愈是不可爱的孩子,愈是需要爱的孩子。
71.在教学观念上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有时只有有勇气否定自己才可能超越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72.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73.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74.个性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75.学生是特殊的顾客,顾客的满意度决定了你的基本价值,教育也是一种服务。
76.有三种人不犯错。一是神,神是万能的焉能犯错;二是不作为者,所谓“不做者不错,多作者多错”;三是看客,在一边指指点点看热闹的人,他们会有错!
77.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从克服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的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78.人性化的教师是温暖的,如同阳光;人性化的教师是灵动的,如同甘露;人性化的教师是最有魄力的,这魄力来自于教师的个性,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79.我们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要把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股脑的抛给家长。80.学校是因为有了学生才成为学校,而不是因为有了教师才成为学校。81.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
82.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宽容是一种人生的品位,宽容是一种豁达,宽容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83.网络并非一无是处,它既是杀人的工具,但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助手。84.站在平凡的背后去寻找职业的幸福。
85.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和目的,而不是具体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86.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87.只有让自己感动的课才是好课。88.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89.对于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对于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
90.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像“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难。91.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辅助考。
92.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93.苦学是一种态度,会学是一种本领。94.补一个知识上的漏洞胜过讲十节课。
95.当你不可以替代孩子感冒的时候,你可以替代他学习吗? 96.天下一切好课都有共性,它的共性就是自学、展示、反馈。97.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98.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99.无知才会固执,反思才能突破。
100.没谁应该帮你,有人帮是你的幸运,没人帮是命运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