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国,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时间:2019-05-13 00: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永国,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永国,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第一篇:陈永国,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陈永国 王辉 张超军

(江苏省淮北中学

223900)

摘要 结合生物学相关知识,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既让学生学习了生物学科知识,又在相关知识背景下更好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法制理念,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联系生物科学与技术,适时穿插对学生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达到在学科教学中拓展其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法律法规教育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素材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转基因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试管婴儿方面的法律法规等。

通过大量有关群落演替的实例的学习,教育学生:人类的许多活动可以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也可以是负面的,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捕杀动物等。

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于2003年1月20日起,由国务院颁布并施行的《退耕还林条例》,以国家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等[1]。同时全国人大于1984年9月20日通过《森林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相应的实施条例等法规也都规定了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从而使得群落演替按照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

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当前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生态系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学生不仅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性,而且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认识到我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视。比如全国人大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条款都规定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与外来物种入侵有关的法律法规,对阻止外来物种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规定主要散布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的法律法规中。如1991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2003年1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通知》等。通过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学生自觉做到在日常行为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果有学生出国旅游或学习归来时携带国外的动物或植物时应主动向海关部门申报,经有关部门检疫检测后,决定是否引入国内。2 利用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青少年学生对有关影视明星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在学习毒品对人体毒害时,联系到我国前一段时间对涉嫌吸毒影视明星的严肃处理的案例,不仅要从道德和健康的角度教育学生远离毒品,更需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教育。比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癖瘾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同时要教育学生知道哪些涉嫌毒品的行为是犯法的,比如我国《刑法》第352~355条对涉嫌毒品犯罪的罪行规定有:(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2)非法持有毒品罪;(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5)走私制毒物品罪;(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10)强迫他人吸毒罪;(11)容留他人吸毒罪;(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各种新奇事物充满好奇,而拒绝诱惑的自制力却是有限的,通过法律法规的渗透教育,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真正做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3 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在学习神经系统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时,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三个结构中,[2]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联系教材中各级中枢示意图及对有关下丘脑﹑大脑﹑脑干及小脑功能的介绍,学生通过识记能很快解答出本题。此时进一步拓展:酒精对人脑组织的亲合力大,会抑制大脑皮层、下丘脑、大脑、脑干、小脑及脊髓。一般来说,当人体中酒精浓度达到0.05%~0.2%时,人脑的自控能力开始减弱,记忆力减退,辨别力﹑理解力明显下降。联系到醉酒驾驶导致的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件,说明醉酒驾驶会给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扼制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于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酒驾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133条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按相关条例处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12月22日正式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国家标准(GB19522-2004)规定:血液中酒精含量<20mg/100ml为合格;血液中:20mg/100ml≤酒精含量≤80mg/100ml为酒后驾驶;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为醉酒驾驶。

有的学生们对于这些说教可能印象不是很深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而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的实例讲给其他同学听,或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交警部门或法院听取相关部门对有关醉驾处罚的案例,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醉酒驾驶的危害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树立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的法制观念,并通过教育学生进而能影响和教育他们身边的人。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在系统的学习了基因工程原理、操作工具、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后。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基因工程累累硕果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间的调控机制等了解的都相当有限,再加上转移的基因是调控机制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这都引发了人们对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激烈争论。

在引导学生分成正反两面就转基因安全进行讨论后,教育学生如果今后要从事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时,不但要遵守科学道德,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比

如我国在1993年制定了有关转基因安全法规即《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有关基因工程相关技术加以规范;同时为了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2002年我国农业部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

[3]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这些法规的制定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先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小组到大型超市﹑集贸市场﹑水果市场等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及来源进行调查,有的小组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最后相互交流,总结我国当前转基因技术就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在相关习题讲解时,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有关遗传系图谱分析和患病概率计算的题目是高中试题中常见的试题类型,通过遗传病原理的学习及分析遗传系图谱并总结患病概率的规律,学生能很容易发现近亲结婚所生患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要比非近亲结婚的高很多。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查阅有关遗传病的实例。还可组织学生讲述自己身边有关近亲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症状及严重后果等,使其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性。为了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渗透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我国《婚姻法》第七条就明确规定: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直系血亲禁止结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疾病的禁止结婚。学生通过学习在将来的择偶时会自觉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通过收看有关视频,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在胚胎工程原理﹑操作过程及应用的学习时,不但要和学生一起感受胚胎工程给人类带来幸福和便捷,而且要注意对胚胎工程中有关试管婴儿技术的相关法规的渗透学习。比如为防止有人滥用胚胎工程技术设计试管婴儿,用于其他非法目的等。我国卫生部于2003年7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就包括在衍生技术中”。并规定禁止实施代孕技术;禁止实施胚胎赠送;禁止实施以治疗不育为目的的人卵胞浆移植及核植技术;禁止人类与异种配子的杂交;禁止人类体内移植异种配子、合子和胚胎;禁止异种体内移植人类配子、合子和胚胎;禁止在患者不知情和不自愿的情况下,将配子、合子和胚胎转送他人或进行科学研究;禁止克隆人。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收看有关专家就试管婴儿方面的法律法规讲座后并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实施试管婴儿技术时,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除了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外,还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比如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案件;邀请法律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等。使法律法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达到在学生内心深处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10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10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10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2

第二篇: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一种竞争。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例如,我们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或斗争)的一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三者会同归于尽,毁灭了此草原生态系统。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况且狼与狼、羊与羊之间,还有群居、互助、互利、互爱的一面。这种生物之间既竞争(或斗争)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学生对于竞争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竞争的知识、理论,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中学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

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了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又注意到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画龙点睛地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适应思想

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例如我们在初中教学植物知识的同时,强调了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鱼体的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膘控制沉浮等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蜥蜴、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等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微生物不但能适应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某些厌氧性细菌还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

2.在教学新情境中,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的适应思想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这即是适应性的普遍性。但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适应性的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我们又常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适应观念去考察人类社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复杂多变的,有其规律性。作为21世纪建设者和生活者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特别应具备强烈的适应意识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强化了学生的适应意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渗透整体意识的启蒙教育

整体观念实质是一种系统观念。人们在考察某一事物时,要从整体(大系统)出发,注意在整体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局部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系统到子系统。然后通过局部的逐级综合达到总体综合,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综合,从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层次上,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彼此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观念可理解为整体观念。启蒙和培养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1.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

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例如:一个细胞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细胞有细胞整体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又有各组成部分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生物体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种群、一个群落、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

我们在教学《绿色开花植物》时,启发学生把一株植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分析综合。先从结构上考察,可把它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部分:细胞、组织、器官。这些部分之间彼此分工协作又联系着。细胞间靠胞间连丝联系着、器官间靠维管束联系着形成一个植物体整体。再从生理功能上考察:植物体中的六种器官尽管各自功能不同,但彼此密不可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吸收空气中的CO[,2],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再由茎输送到根、花、果实和种子中去,维系着一株植物的整体生命活动。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彼此对立但又彼此依存,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的整体性,启蒙了学生的整体思想,受到了整体观念或系统观念的启蒙教育。

2.以典型的生物科学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

教学中,我们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系统开放的观念。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及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注重启发学生理解系统的开放性。让学生讨论思考,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系统内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由能量的流通、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交换,彼此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但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的耗散结构系统,它不但从外界不断获取能量,但也不断地消耗着部分能量,物质也被不断分解、化合、转化和利用、循环着,信息被不断交换着,充分表现了该系统的开放性。任何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异化、物质的摄取、利用与排出、能量随物体载体的运动而逐级流动,这些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人类生活在地球的生态大系统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衣、食、住、行,各种生产、生活消费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须从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去索取,而生产、生活的废物又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去。因此,人类的任何行为都要放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去考察。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不能去破坏自然,而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使学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深化了整体观念,强化了整体开放意识。

四、渗透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

我们考察一下人类的世界,便知它是一个创造的世界,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是何等重要。我们紧紧抓住每一个创新情境,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不断去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把能性》时,我们启发设问学生:人们能不能用植物的细胞、组织、茎尖、叶片及花粉花药等,在一定条件下去培养它们生长发育为一株株新的植株?有的学生说,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高新生物技术,我国的生物学家们已用花药等培养了许多优质高产的烟草、小麦新品种,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时,课上我们启发学生:①基因一般在DNA分子上是以直线方式排列的。那么,基因能不能跳跃位置呢?某些基因能不能从一个DNA分子中截取出来,转移组装到另一DNA分子中去呢?新的基因能不能表达出新的生物性状?这些当今基因工程的创新思想,在学生的心田里燃起了创新的火苗。我们还常常让学生带着创新性的思考题,课外去阅读大量科普书刊,去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去思考、去争论。②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等今年破译了恐龙蛋化石的部分遗传基因,那么,恐龙将来能不能复活再现?③世界上每一种生物实质上是一座宏大的基因库,那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濒灭生物物种有什么重大意义?④生物的基因库实质上也可认为是生物的信息库,那么,可不可以说,世界上现存的生物体实质上是生物信息的一种特殊动态表现形式呢?让学生从信息论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现象及其本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层次,开拓了学生的知识、思想视野,燃起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性》时,我们启发设问学生:人们能不能用植物的细胞、组织、茎尖、叶片及花粉花药等,在一定条件下去培养它们生长发育为一株株新的植株?有的学生说,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高新生物技术,我国的生物学家们已用花药等培养了许多优质高产的烟草、小麦新品种,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时,课上我们启发学生:①基因一般在DNA分子上是以直线方式排列的。那么,基因能不能跳跃位置呢?某些基因能不能从一个DNA分子中截取出来,转移组装到另一DNA分子中去呢?新的基因能不能表达出新的生物性状?这些当今基因工程的创新思想,在学生的心田里燃起了创新的火苗。我们还常常让学生带着创新性的思考题,课外去阅读大量科普书刊,去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去思考、去争论。②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等今年破译了恐龙蛋化石的部分遗传基因,那么,恐龙将来能不能复活再现?③世界上每一种生物实质上是一座宏大的基因库,那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濒灭生物物种有什么重大意义?④生物的基因库实质上也可认为是生物的信息库,那么,可不可以说,世界上现存的生物体实质上是生物信息的一种特殊动态表现形式呢?让学生从信息论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现象及其本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层次,开拓了学生的知识、思想视野,燃起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五里中学:刘焕全

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以至于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国际间的剧烈竞争、和平、战争和发展;国内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无疑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素养诸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尤其对人才的思想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现代意识方面,如竞争意识、适应意识、系统整体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科技意识、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一种竞争。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例如,我们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或斗争)的一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三者会同归于尽,毁灭了此草原生态系统。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况且狼与狼、羊与羊之间,还有群居、互助、互利、互爱的一面。这种生物之间既竞争(或斗争)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学生对于竞争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竞争的知识、理论,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中学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

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了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又注意到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画龙点睛地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适应思想

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例如我们在初中教学植物知识的同时,强调了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鱼体的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膘控制沉浮等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蜥蜴、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等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微生物不但能适应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某些厌氧性细菌还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

2.在教学新情境中,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的适应思想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这即是适应性的普遍性。但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适应性的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我们又常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适应观念去考察人类社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复杂多变的,有其规律性。作为21世纪建设者和生活者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特别应具备强烈的适应意识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强化了学生的适应意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渗透整体意识的启蒙教育

整体观念实质是一种系统观念。人们在考察某一事物时,要从整体(大系统)出发,注意在整体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局部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系统到子系统。然后通过局部的逐级综合达到总体综合,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综合,从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层次上,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彼此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观念可理解为整体观念。启蒙和培养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1.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

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例如:一个细胞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细胞有细胞整体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又有各组成部分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生物体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种群、一个群落、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

我们在教学《绿色开花植物》时,启发学生把一株植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分析综合。先从结构上考察,可把它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部分:细胞、组织、器官。这些部分之间彼此分工协作又联系着。细胞间靠胞间连丝联系着、器官间靠维管束联系着形成一个植物体整体。再从生理功能上考察:植物体中的六种器官尽管各自功能不同,但彼此密不可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吸收空气中的CO[,2],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再由茎输送到根、花、果实和种子中去,维系着一株植物的整体生命活动。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彼此对立但又彼此依存,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的整体性,启蒙了学生的整体思想,受到了整体观念或系统观念的启蒙教育。

2.以典型的生物科学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

教学中,我们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系统开放的观念。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及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注重启发学生理解系统的开放性。让学生讨论思考,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系统内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由能量的流通、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交换,彼此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但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的耗散结构系统,它不但从外界不断获取能量,但也不断地消耗着部分能量,物质也被不断分解、化合、转化和利用、循环着,信息被不断交换着,充分表现了该系统的开放性。任何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异化、物质的摄取、利用与排出、能量随物体载体的运动而逐级流动,这些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人类生活在地球的生态大系统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衣、食、住、行,各种生产、生活消费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须从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去索取,而生产、生活的废物又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去。因此,人类的任何行为都要放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去考察。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不能去破坏自然,而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使学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深化了整体观念,强化了整体开放意识。

四、渗透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

我们考察一下人类的世界,便知它是一个创造的世界,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是何等重要。我们紧紧抓住每一个创新情境,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不断去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把。

例如,我们在教学《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时,我们启发设问学生:人们能不能用植物的细胞、组织、茎尖、叶片及花粉花药等,在一定条件下去培养它们生长发育为一株株新的植株?有的学生说,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高新生物技术,我国的生物学家们已用花药等培养了许多优质高产的烟草、小麦新品种,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时,课上我们启发学生:①基因一般在DNA分子上是以直线方式排列的。那么,基因能不能跳跃位置呢?某些基因能不能从一个DNA分子中截取出来,转移组装到另一DNA分子中去呢?新的基因能不能表达出新的生物性状?这些当今基因工程的创新思想,在学生的心田里燃起了创新的火苗。我们还常常让学生带着创新性的思考题,课外去阅读大量科普书刊,去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去思考、去争论。②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等今年破译了恐龙蛋化石的部分遗传基因,那么,恐龙将来能不能复活再现?③世界上每一种生物实质上是一座宏大的基因库,那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濒灭生物物种有什么重大意义?④生物的基因库实质上也可认为是生物的信息库,那么,可不可以说,世界上现存的生物体实质上是生物信息的一种特殊动态表现形式呢?让学生从信息论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现象及其本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层次,开拓了学生的知识、思想视野,燃起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篇: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摆在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现代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渗透如下现代意识教育。

1、自学意识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位同学,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将依靠自学,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多指导学生预习所学知识,使学生养成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同时经常在课前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再者,加强对课后复习、实验、阶段复习、课外阅读等自学活动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2、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诱发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多问“为什么”?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鱼类”时,学生会提出:“鱼有没有鼻和耳?它们有什么功能?”教师只要坚持启发学生,勤思善问,定会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3、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的任务之一,加强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生物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挖掘和补充有关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在“消化和吸收”、“呼吸”、“神经系统”、“传染病”、“生物的变异”和“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在“植物的主要类群”、“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草源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重点突出由于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为地大量砍伐、捕杀,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一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实例,讲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影响人类生活的实例。在“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从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4、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基础条件,创新意识的产生是创新的起点,也是维系整个创新过程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求同存异”、实验以及课外兴趣活动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能否利用光合作用发展新能源?”、“什么是生物电?其产生机理是什么?对生物有何影响?”、“克隆技术能否被广泛应用?它是否有利于生物进化?”、“PPA为何物?”等等。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5、健康意识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的强健,没有疾病,而是躯体、生理和心理都能适应社会。在讲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缺疾,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事业上是否有所作为,除了良好的智力因素以外,还应有良好的心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介绍到皮肤、骨、关节、骨骼肌、心脏、肺时,向学生讲述体育锻炼对这些器官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在介绍骨、脊柱时,说明青少年时期骨的有机物多,弹性大,容易变形、弯曲,长期弓腰会造成驼背,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臣的正确姿势;在介绍消化系统时,说明不偏食、细嚼慢咽的好处;在介绍呼吸系统时,向学生说明用鼻呼吸的好处和吸烟的害处。教育学生不吸烟、不酗酒、不暴吃暴饮,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开展青春期的生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两性关系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知识之间呈现出综合化趋势,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也往往是多人共同合作的结果。只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成为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才能达到人和人的和谐合作,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如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对知褒作了系统的讲述后,引导启发学生说:“人的本制裁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伤合作。这如同一种生第只有进入食物链、汇入食物网,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个别人脱离集体,迷恋个人奋斗,那将孤立无援,走进死胡同。只有人人团结起来,通力合作,才能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7、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渗透《森林法》、《渔业法》、《野生动动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法律知褒教育,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防止乱捕滥杀,自觉、勇敢地与伤害有益动植物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成为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8、劳动意识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对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使生物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要求学生在自家的庭院,开展花栽种、蔬菜栽培、植物嫁接、小动物饲养等活动。家在农村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自家的菜地或果园中亲自去进行劳动实践和锻炼。在劳动中,不但学会和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使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劳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世界上一切物质文明都是劳动创造的,认识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及爱家乡、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

9、应用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时代的发展迫使学生在扎实地理解了生物基本概念,切实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生物学实验和实验原理后,则应注重把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这是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学习深化过程,也是知识活化的重要表现。如学了“生物与环境“一章后,带领学生考察一个小山村的生态系统,利用所学生态系统知识,探讨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讨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破坏,探讨农村人口与土地、人口与粮食、人口与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辩证关系,意识到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实行良性循环,实行人口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就考察情况,对农村生态系统、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以及今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胆设想,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知识来自实践、又要运用实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在学生的心里牢牢扎根,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和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还有待于广大生物教师进一步的探讨。

第五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

听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似乎与信息技术课无关,其实不然,信息技术课也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首先,结合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其次,向学生介绍我国也有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六年级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可以采用如“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等鼓舞人心的文字作为动画素材制作逐帧动画,既学习了动画制作,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岂不是一举两得!

同样的,环保意识教育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比如在六年级flash教学中,“小鱼漫游”这个动画中的“小鱼”是在蔚蓝的纯净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漫游,如果,我们将蔚蓝纯净的水变成乌黑混浊的水,小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漫游吗?如果换成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生存吗?发人深省的提问,给每一个学生都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这难道不是一次很好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吗?

下载陈永国,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永国,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精选5篇)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章节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

    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篇)

    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贵州省松桃县民族中学 滕乔先 邮政编码 554100 电话:0856-2830160)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生物学......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摘 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应坚持这条原则。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本文从“......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 要:美术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传统的美术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针对于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性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滥伐森林、过渡放牧、滥占耕地、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随......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 双鸭山市第三十五中学 孙秋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识到,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以考得高分进入好学校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应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