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0:5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一篇:《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打破了“八股式”的写法,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大量的图表、资料、图片,既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涉及到了非洲的自然风貌,如草原、沙漠、河流、瀑布、森林和几乎全部的野生动物等;情节也紧紧围绕着对野生动物肆意狩猎的土着居民与外国游客之间的冲突、斗争,深刻地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

1.读图片和资料,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资源分布,通过课堂活动,理解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2.根据统计图和实例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说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基本途径。

/ 7

【教学重难点】

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以及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列举出几个关键词,如:黑人的故乡、天然野生动物园、世界原料仓库、饥饿大陆……,结合图片展示,你知道老师所说的是什么地方吗?以疑问导入的形式导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任务1

读图片和资料,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资源分布,通过课堂活动,理解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非洲独特景观,这节课,我们分两个小分队来探究一下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以及人口、粮食与环境状况。

首先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小分队,其主要目的是探究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经济落后的原因以及本区经济发展的解决途径。

/ 7

从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图上可以发现,该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铀、铜、铁的储量也非常大。在讲述本区矿产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拓展内容,如南非的金刚石、黄金,赞比亚的铜矿等。

撒哈拉以南非洲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还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首先,该地区是咖啡、椰枣、油棕的原产地,另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如热带草原上的大象、羚羊、鸵鸟、狮子、斑马、长颈鹿等等。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该地区也被称作富饶大陆。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展示几个本区特殊的现象,同学们能辨别出真假吗?

1.这里遍地黄金,但是却很贫困落后。

2.这里盛产咖啡,但这里的人们较少喝咖啡,当地人大多嚼咖啡。3.虽然贫困落后,但这里的人们大多使用进口商品

/ 7

这些在我们看来很奇怪的现象都是真的,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如此富饶的土地却如此贫穷。探究此部分内容,我们主要从历史原因、本区的经济结构两方面探究。首先,在历史长长期后殖民主义者的占领掠夺,导致本区经济发展缓慢。

另外,单一的商品经济特点,加上技术落后,出口原材料,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可以列举几个实例,入钢铁与汽车的价格、咖啡豆与咖啡的价格、象牙与象牙扇的价格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经济小分队提出了几条途径,首先是发展民族工业,如当地的木雕工艺,编制工艺品等。另外发展工业及多样化的农业。目前,该地区各国已经开始努力改变,比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登过发展的化工工业和机械工业,肯尼亚的花卉业和旅游业等。

通过经济小分队的探究,我们掌握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现状,下面我们以加纳为例,结合教材65页材料,分析该地区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

1.为什么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出口的是初级农矿产品,价格低进口的是

/ 7

工业制成品,价格高

2.结合加纳的例子,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努力改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和出口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各国实际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经济。

任务2

根据统计图和实例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说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基本途径。

接下来是人口粮食小分队的探究内容,教师首先展示几张饥饿非洲的几张图片,让学生了解非洲人民的形状。

首先是人口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教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形式学习,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表,我们可以总结出,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于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其次是粮食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是农牧业生产落后,第二农产品产量低,第三是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最终导致粮食的供应不足。当然,粮食的供应不足还与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有关。

/ 7

这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决定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经常遭受旱灾的威胁,致使该地区农民收成不好,粮食供不应求。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最后引起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教师以推理的形式展现,让问题展现更为直观,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人口粮食小分队为我们讲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假如你是该地区某个国家的总统,有人为你提出了改善人地关系的建议,你能分辨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吗?

A.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B.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C.引进人才和技术

D.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E.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F.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课堂小结】

/ 7

【课时检测】

提示: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选择A/B卷进行课堂训练,A卷较基础,B卷稍有难度。

/ 7

第二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第4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地图和图片,说出本区的位置特点和地形特点。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本区主要气候类型及其非洲气候的总体特征。(3)阅读相关图表和实例,说出本区大部分国家是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征,知道该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4)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贫困的原因、摆脱困境的出路,提出促进本区发展的建议。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读图、用图、析图,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2)通过比较,认识本区经济特点,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黑色人种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树立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观念。

(2)通过分析本区“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形成国家关系应平等互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熟记几个代表性国家的主要矿产资源。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点。2.教学难点:

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及其未来的可行性出路。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给出五幅图片,让同学们看了之后回答:图片中的人物来自的是哪个大洲,他们都是什么人种?-----------非洲,黑色人种

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是黑色人种?引出非洲因为人种的不同,将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区称为北非(主要为白色人种),南部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为黑色人种)。本区因为主要是黑色人种,所以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和“黑非洲”。

接下来给出世界地图,让学生利用2分钟的时间来分析一下本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从世界的眼光认识了本区后,要求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上,进一步的看看本区里边有些什么显眼的地理事物和地形,要求学生看了P38的图后,完成屏幕上的填空。

过渡:大家在P38页的图上看到了本区有很多的高原、盆地,那到底本区的地形特点如何呢?

让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本区的地形图,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看图分析,总结出该地区的地形特征,然后老师总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给出气候图,同样给出时间让学生看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征,之后老师总结(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广,非洲的气候成南北对称)

插入练习检测:检测一下学生对前一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1.非洲大陆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2.关于非洲的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南北对称分布 B.热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广 C.呈半球状分布 D.热带沙漠面积最广

接下来给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一下非洲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给出几幅图:非洲的舞蹈、绘画、雕刻。

过渡:非洲不紧文化对世界有深远影响,它的矿场资源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让同学们在课本上的40页找到几个代表性的国家:几内亚、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南非,分别向同学们介绍这届个国家的主要矿产资源,然后通过下图,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效果。

E

D

C B A

过渡:非洲有多彩的文化、有丰富的资源,正是如此,才使得非洲在西方国家的眼里成了一块大肥肉,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将大部分的非洲领土分瓜。通过预习,同学们告诉我二战以前整个非洲有多少个国家是独立的(3个),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区域有是有多少个国家是独立的呢?(2个)

接着提问:非洲有那么多的资源,为什么他们还那么贫穷呢?給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之后老师总结: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另外一个原因是跟它们的经济(单一商品经济:主要依靠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有关系。

(讨论)为了摆脱本区目前的局面,今后,他们该怎么办? ——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五、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

二、地形与气候

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广,非洲的气候成南北对称

三、矿场资源

四、单一商品经济

第三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_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二区域地理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我们主要选用初中地理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主干知识,删掉一些次要知识,真正做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学习了前面的东亚、南亚、中亚等后,教材又从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入手,具体分析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工业、农业、城市等。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环境和粮食问题等。同时也阐述了政治地图的变化。【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对区域地理知识框架的建构已经基本掌握,知道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优化问题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本区与其它区域的异同点,由学生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引发起学习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看图并分析图中相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

3、知道非洲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自然地理特征。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利用学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师生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记忆品质的训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分布及特征、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掌握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以及刚果河下游为何没有形成三角洲或平原。【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为中心而展开的,涉及地形、气候。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在理解能力上会有差距,特别是气候、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等。教学上以案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引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构建区域知识结构的框架,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观点解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循序渐进、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强调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黑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种?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的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位置与范围

1.(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

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东亚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你认为本区有哪些你认为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探究】:本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本区气候的分布有何影响

【承转】我们了解了“黑非洲”的位置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更进一步的了解它的全貌。

三、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高原、裂谷和盆地

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图,同时提出问题:

(1)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

(2)在图上,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有谁知道地球的“伤疤”在哪里?几亿年后,这个地区的哪一部分将同非洲大陆脱离,那个地带将成为海洋。

【学生活动】: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都形成三角洲或平原,刚果河下游为何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或平原?哪个小组来表述一下。教师归纳小结。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课件展示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用教师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展示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cC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引导,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

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课件展示“非洲主要矿产分布图”

【学生活动】:利用学案,在本区的空白图上填出矿产资源分布的国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小组讨论:本区的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学生思考,教师评价。

五、让学生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学习方法等)【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略

【链接生活】根据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风向变化说说家乡的气候特征。【课后活动】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们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生活。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好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2、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教学反思】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创设多种情景、运用了多种手段,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逐渐用地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同学们学习地理的信心、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不断增强。构建区域的知识体系,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串成线、织成网,真正的体现新课程的最大理念—建构主义。在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好下列课前准备:

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课件、学案、图片资料等。

学生: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人种、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图文资料。

②、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我在课前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隐藏的一些地理信息,再分析探讨出与本课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学习内容。如:

①、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高原、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景观、气候类型,资源。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从图中分析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目的明确,思维指向集中,求知欲望强。学生事先将与问题有关的大量资料进行了了解,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方面的资料等。学生通过分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对课前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学习的错误。

3、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共享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让学生分三个大组交流、探讨下列问题,然后请派代表上台讲述,让同学共享成果。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

(2)、自然环境之间有何关系(地形、位置与气候之间的关联性)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进行讨论,质疑和释疑。这中间教师要将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较好的配合,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讨论的问题最好是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或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也可以是讨论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合作学习过程大家互相讨论、交流,既促进了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又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不时的迸出创造的火花。例如你认为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都形成三角洲或平原,刚果河下游有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之间出现了争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地形和落差、植被等方面去分析。(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茂盛、泥沙少,再加上在刚果盆地已经沉积、河口处落差大等)。讨论中教师对讨论中的观点进行评判和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学生中大胆探索的精神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评判的目的,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地理的信心,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体验、启迪、展示

通过“链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课后活动”启迪学生从气候、地形、人口等方面分析本区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个性。为下节课学习人文地理特征奠定基础。

但是,本课教学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有一部分同学对非洲的概况不熟,胆子小,怕答错,因而在讨论中参与性不高。

第四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

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

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

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

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与创新。

【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

“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 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注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 2、利用地形图,说出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和主要地形区; 3、了解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4、了解本区政治地图的变化和主要国家,从而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课前分组,布置每组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组的活

动主题和提示如下: ◆课前探究活动一

活动主题:自编一个情景剧,体现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 位。

(活动提示:可模拟与发达国家进行外贸交易——学习小组内的一方代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代表某 类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通过比较进、出口产品的不同价格入手来分析。)

◆课前探究活动二

活动主题:结合教材内容(教材阅读部分的“奴隶贸易”及“政治地图的变化”),搜集相关材料,自

编一个采访片段,展现黑非洲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以旅行者梁子“

„梁‟眼看世界,独闯黑非洲”的十年黑非洲之行的视频导入新课。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了解黑非洲

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教师讲解:

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南部及其以南的非洲部分。那么如何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呢?

行者无疆●走近黑非洲

一、地理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填图: 1、标出右图上三条纬线的纬度,指出 该区所在的纬度位置特点。、在右图上填写大西洋、印度洋、几

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指出该区 的海陆位置特点。

学生活动: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完成填 图,并向全班讲解该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其

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承转:

明确了黑非洲的地理位置,下面

我们来了解它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跟随梁子的脚步了解黑非洲的地形状况。问题引导:梁子黑非洲之行都穿越了哪些主要的地形区?黑非洲地形有什么特点?

二、自然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 1、地形:

完成填图:在板图中填写赤道、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形区,并指出该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活动: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完成填图,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最初的思考题。承转:前面我们在学习亚洲气候的时候已经学过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直接提问学生复习回顾。2、气候:

教师提问:该区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你能说出它有什么典型特征吗?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热带草原气候代表植物波巴布树的生活习性,总结出其典型特征是 分为明显的干湿季。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展示黑非洲上野生动物奔跑的画面,引导学生得出黑非洲上的特有动物。

承转:黑非洲不仅动物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学生活动: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矿产国与其主要矿产搭配起来。南非 铝土 几内亚 黄金 赞比亚 金刚石

刚果民主共和国 石油 尼日利亚 铜

提问:上面我们对黑非洲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几个词来描述一

下。

学生交流展示:(略)

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黑非洲的自然环境,下面我们走进梁子的博客,看一下梁子笔下黑非洲的人文 环境。

第五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识记

l.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

2.高原为主的地形;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刚果河、撒哈拉沙漠

3.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纳、南非等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理解

1.气候特点与本地区农业及生活的关系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一、本区的概况

1.请在右图中大致圈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并描述本区的海陆位置

2.把英文代号填在图中恰当的位置

A(大西洋)、B(印度洋)、C(几内亚湾)D(马达加斯加岛)E(撒哈拉沙漠)F(好

望角)3.请在图中恰当位置画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结合课本(8.26图)找出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纳、南非所在的位置。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处于(温度带),跨 半球。

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气候分布规律是。

5.本区主要的动物有 等,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

6.本区地形以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

高原、沙漠和 盆地。

7.世界第一长河是 ,刚果河主要流经

气候区,该河水能。

8.赤道、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关于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B.南非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C.东非裂谷带若干年后会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

D.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地形区是刚果盆地

10.赤道、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二课时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读地图册43页矿产图,非洲的矿产资源情况怎样?有哪些主要的矿产?本区的矿产很丰富,工业是不是很发达呢? 2.做课本P70活动1,区分初级产品与工业制造品。什么叫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这种经济有何弊端?归纳本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3.撒哈拉以南非洲外来移民主要有()A.欧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

B.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美国人

C.印度人、中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

D.中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阿拉伯人

4.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不相符的是()A.很多国家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

B.低价出售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C.多种经营的民族经济比较发达

D.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 ,粮食和肉类供应 ,于是人们盲目 ,过度放牧,破坏 ,从而导致土地。本区要扭转这种局面,你有什么好提议? 2.读P72(8.34图),本区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3.下列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西欧 B.中东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日本

4.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符合的是()A.殖民统治已经过去,因此这不是导致本区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

B.扩大耕地面积是解决本区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

C.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样主要是黑种人

D.人口增长太快是阻碍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5.做P72活动3 总结:就人种而言,本区是 的故乡;就地形而言,本区属 大陆;就气候而言,本区是 大陆;就资源而言,本区是 的大陆;就粮食而言,本区是 的大陆;就人地关系而言,本区已呈 的趋势

一、课标分析: “案例学习法”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编写指导的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一个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本区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地区地理的方法,是学习方法呈现的载体之一。所以,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言,教师应力求达到课标中的“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等,而不需要面面俱到达到所有课标要求,要有选择、有针对性。

二、教材分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打破了“八股式”的写法,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

大量的图表、资料、图片,既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

影片《Lost in Africa》(《非洲历险记》)内容涉及到了非洲的自然风貌,如草原、沙漠、河流、瀑布、森林和几乎全部的野生动物等;情节也紧紧围绕着对野生动物肆意狩猎的土着居民与外国游客之间的冲突、斗争,深刻地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影片与教材的结合非常紧密,是教材内容的部分再现。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四、教学策略: 1 充分利用影视素材、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图表,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努力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方法、地理概念、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现象和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以“观看影片——讨论影片——探究原因——提出建议”这一思路进行。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影片,了解并学会描述本区的整体特征。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总结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3运用地形图,描述本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了解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对本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5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

6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六、教学重点: 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七、学习方法:观看影片、读图分析、活动、讨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播放影片,并提出具体观看要求。

观看影片《Lost in Africa》

(《非洲历险记》)利用电影生动有趣、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整体呈现非洲概况。

(第一课时)新课引入

问:1影片的主要内容? 2你印象最深、对你冲击最大的镜头有那些? 3用几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的非洲。

1简单回顾影片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推选代表发言,谈对自己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镜头,并说明原因。

3用语言概括自己印象中的非洲。

1考察学生从影片中获取信息的质和量。

2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讲述:非洲由于人种、风俗、气候、地形类型及资源物产种类的不同,可以分成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两部分。

新课

一、本区概况(由学生的描述引出)

1、提供图8.25(位置)、8.26(地形)

2、引导:注意几条特殊纬线

3、引导学生探究影片中自然景观存在的原因:位置→气候→景观

1读图8.25,用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本区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半球),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本区所处位置,探究影片中自然景观存在的原因(当地土着居民主要是什么人种;主要的景观是什么,为什么?——黑人的故乡、沙漠、雨林、草原、野生动物。

位置→气候→景观)3 读图8.26,了解本区地形地势特点,并口头描述。

绘制本区简图:要求标注出周围的水域名称、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马达加斯加岛。了解“黑人”文化。完成P69“活动”2。

1重组和利用原有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2学习方法迁移。

3绘制简图,一方面强化“位置范围”;一方面加强做图训练。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落实本节知识点

(第二课时)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由影片中的沙漠景观引出)1提供图6.12(非洲气候)6.15(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2引导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特征: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

3引导分析“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读图6.12(非洲气候),了解非洲气候,小组合作,总结分布特征。完成P71“活动”

1、2题,并结合影片说出草原气候的特点、常遇的自然灾害。

读图6.15,了解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并通过影片中部分情节,深刻理解非洲面临的人口问题及由此产生的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3思考:非洲应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出路在哪里? 1通过综合分析,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正确的人地观。

3进行有效地知识迁移

三、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由学生思考的结果及影片中土着居民打劫外国游客引出)提供图表: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8.31(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8.32(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1通过阅读图表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理解“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及其特点。完成P70“活动”2,小组讨论此种经济的弊端、解决的途径。

3完成P72“活动”3,并说明理由,并就如何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谈谈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通过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教会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加强小组的交流与合作。

小结:人口、粮食与环境是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同时也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落实本节知识点

结束

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Heal The World》(配中文字幕)用心聆听

情感教育:珍爱生命、珍爱环境、珍爱地球。

作业

填充图册P21、22 巩固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所处半球:东半球,南北半球

2地形:高原为主

3气候: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二、人文环境: 1黑人的故乡:“黑非洲”

2人口、粮食与环境:干旱、荒漠化

3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发展多种产业

下载《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普定县第二中学 教师:张光芬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2......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黑人为本区的主要人种,了解“黑非洲”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 2.了解本区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和后果。 3.通过具体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

    八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地理备课吧 http://dili.beikeba.com 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第六章 认识区域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改实验区汪春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本区的范围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单一商品经济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3.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反思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反思 反思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的目标,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表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等称谓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