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心得笔记
1.六步教学法与课堂教学是环节——魏书生(视频时长79:34)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出现了教学史上的奇迹来源于魏老师的教学态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魏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了答疑、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的教学如果融入魏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觉得魏老师的“六步教学法”不仅适用于语文课,也适用于其它课程或者对其它课程有所启发。其实魏书生老师的这种教学法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现在的这种教学法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授人以渔的老师。2.《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冯恩洪
(视频时长104:08)
听了冯校长的讲座,受益颇深,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肓。我非常敬佩冯校长,他的办学理念超前,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即照顾全面又尊重个性,尤其是成功的开发校本课程,是真对学生的个性开发的。
3、《散步》例谈好课的设计——余映潮
(视频时长175:36)
听了余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训练,要抓能力训练,这才是好课。余老师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真有所获,才是好课。用老师的教学素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4.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胡新懿
(视频时长150:45)
胡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做好一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5、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视频时长108:01)
看到陶老师兴致勃勃的讲解,我感触很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每天带着喜悦的心情和宽容的爱去面对学生,站在讲台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
6、做最优秀的教师——魏书生(视频时长178:14)
魏老师的演讲很实在,值得我思考的是:务实求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向魏老师学习,从小事做起,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做好自己的民族教育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
7、高校教学的原则与策略(上、下)——王敏勤(视频时长共141:52)
王老师的演讲,使我豁然开朗,高效课堂的达成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学生在课堂上要主动的交流,主动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创高效课堂必须努力的方向,靠个人的力量难以达成,所以教师要互助,要学习,潜下心来搞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先问后教,先考后教,先练后教,先自学后教”,学生的自学习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8、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求发展——于永正(视频时长128:40)
于老师倡导“简约、简明”的教学思想,注意突出“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我将把学到的新鲜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准确把握当今教学方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简约、扎实、朴实!
9、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吉春亚(视频时长103:35)
吉老师的课,教会我们语文课该教什么,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是培养本学科解题能力的,它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以教材为例,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10.《张扬语言的个性》语文课堂的调控——王君(视频时长159:26)
老师好的调控能力是完美课堂的“根”,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堂的“魂”。王老师的课太完美了。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正确的教学秩序上,而不是让课堂像一盘散沙,漫无目的的放任开去。
11.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王廷波(视频时长80:16)
王老师的讲座有用实效,对我们的阅读教学上有实践指导意义。适合我们学习。12.做一个会上课的老师——武凤霞(视频时长150:11)
听了武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做一个会上课的老师,老师轻松学生受益,两全其美。上课要有目标,上课是一个过程。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备好一节课。读人、读书、思考就尤为重要了。
13.设计有训练力度的课堂阅读活动——余映潮
(视频时长167:34)
余老师对阅读课的剖析精炼,听后感觉受益很大。为指导学生学生阅读有很大帮助。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一样,所以在设计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这对我以后教学帮助很大。
14.有效教学的策略(上、下)——肖川(视频时长共138:42)小计(37
小时)
肖老师的讲解很细致,比如每堂课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而且是适合学生当前状态和知识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能学,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提高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堂就是一堂有效地教学。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渠道信息获取模式(上、下)——王曰芬(视频时长共167:40)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的理念,努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现状,努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感谢王老师给我带来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渠道信息获取模式”讲座。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上、下)——王云峰(视频时长共142:86)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多识字多阅读,倡导综合性学习,是因为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高口语能力,提高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7、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武琼(视频时长166:29)
武老师的课,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思考,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时间。
第二篇:笔记心得
如何写读书笔记
网络
引用
这是近来许多同学都在问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即使是在我自己写了一些笔记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如何写读书笔记。所以,当许多同学都在问我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也许我们为同学选择了一个不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直到一个去中山大学读行政管理的同学也专门发短信过来问起同样的问题,这向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大学文科教学中最常见的学习方式,我在学校读书时也要完成导师要求的读书笔记;其二,本科阶段学习文科的同学也许同样面临这一困惑。我才重新坚信我们的做法是通用的,可能同学们开始不习惯,但这确实是文科学习最好的方法,我们别无选择。
我把自己以前写的笔记找出来,想要总结一下自己写笔记时的方法,但是我是心虚的,就象前文说到的那样,我从来没认真想过该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但是当我看这些笔记的时候是很激动的,其中有许多的想法打动了自己――当时真是文思泉涌、灵感如潮啊。幸亏自己把它们记下来了。这样说,并无意于标榜自己天生就写得好,不用思考方法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写读书笔记本来就没有定式。所以我当时从来没想过章法的问题,却在现在看来逻辑且很有价值(在自己看来是这样的,^_^),那是因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章法在于每个人自我对著作的理解合乎常理,而这种“合乎常理”其实本来已经“天成”,只要你把它们写出来就是了。(没看懂?多读几遍。)
换句话说,书中所要反映的理念、观点、价值取向是确定的,它们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跟随着作者自己一起思考这个问题时,你想到了什么(也就是所谓的灵感了)?书中哪些地方十分经典,让你读来痛快淋漓?这些是我们首先要写下来的。其实,就象写信一样,不管是一封抵得万金的家信,还是缠绵悱恻的情书,情感生于格式,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前几天听广播说有人做了一个测试,发现成都市80%以上的小学生不会准确地写信件地址,有人写*街*号爸爸收,可是邮递员如何知道谁是写信人的爸爸呢?于是有人担忧,说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如何。我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现在写信的人实在太少了,我读小学时要专门学习如何写电报,考试经常考,现在邮政已经取消这项服务了。在韦伯的官僚制之外,格式没有意义。写笔记的目的是记述所思所想,当然,如果有些章法可以改进你笔记的效率,那么就是有意义的,至少,有些习惯或经验是值得总结的。
第一,等到第二遍看书时做笔记
一本书的思想在整体上应该是一体的,比如该书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当时理论的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背景,作者代表的理论流派,作者的价值立场,作者的理论创新,与本书相矛盾(一致)的观点有哪些。从整体上认识一本书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出现“一叶障目”或者“盲人摸象”。如果拿到一本书就认真地深入读下去,往往会被带入某个具体的问题深入进去,用了很多时间看完这本书之后,对几个具体问题有了一些了解,但却不知道这本书整体的思想。而没有一个完整思想背景认识作为基础,如何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具体问题呢?写下的笔记也只是就是论事,支离破碎。
建议大家对新书先快速看一遍,把握大概框架,然后再细致读下去,认真作笔记。当然,第二遍一定是很用时间的,知识就是这样积累下来的。
第二,笔记应该有自己的习惯
笔记当然是留待以后用来查阅的,不是交给老师检查的。好的读书笔记是学习过程中从“学”到“问”的转变,从吸收型学习到研究型学习的过渡,也是一个人从学生到学者的成长。我们要求同学们手工写笔记,目的有二:其一,杜绝网络抄袭;其二,手写过程更符合十多年来的学习习惯,避免在打字的时候影响读者思考的注意力。于是,手工笔记不能象电子文档一样更便于修改或格式的调整,所以参议大家从一开始先思考一个写作习惯。
这里的习惯主要在格式安排上,格式本身没有意义,但符合个人习惯的、统一的格式,可以提高笔记的利用效率。在内容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全书的主旨,背景,核心观点;
2、每一章的主要观点,与全书整体思想的关联,具体的理论创新;
3、一段话中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地方,自己的灵感;
4、重点的、经典的、简洁的、格言式的语句,以特殊格式或位置单独记下,包括页码和上下文背景,以便日后引用。
第三,写笔记要眼疾手快
原因是在看书时(特别是进入无物无我境界之时),思路异常活跃,大脑运转飞速,而且整修思维被调动起来投入逻辑分析,记忆功能暂时休眠(这只是经验,不是生理学的理论),时不时有一个新的想法跳出来,然后自己可能沿着这一想法继续相下去一段,此时应当赶快将这些想法记下来。完整的想法可以列出一个论文框架,要尽可能是详细,否则,当时你知道自己是在说什么,过些天可能自己就看不懂了。如果想法并不完整,也可以先记下来,用标记标出,留待日后查证。
第四,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也许在看书时看得很累人却总是没有激起自己的灵感,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没什么奇怪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础不够扎实,而所选书籍起点太高,造成读者大部分时间在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最多看到一个个句子,而看不到全段,因为过一一段又要停下来理解基本概念,更看不到全章可全篇,当然没有自己思考。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之为“没看懂”;其二,作者表达习惯与读者思维习惯不同,没有沟通,这在翻译本中常见,特别是译者水平较差时尤为突出;其三,自己看书方法有问题,闭门造车,生吞活剥,不求甚解,都有可能造成看了与没看一样。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交流笔记或心得,与志同道合者讨论,讨论的功能太强大了,远远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帮你的思路大大拓展,有些观点,在你说出它们的前一秒钟你都没想到,它们可能是脱口而出的,甚至还有可能是你一边说一边想到的、完善的。
第五,有感而发,不可牵强
写笔记的目的是记述所思所想,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所以,我们首先是确定学习――思考的基本路径,有所思想,然后才是记笔记,我们这样做是希望通过笔记克服大脑思考与记忆之间的冲突,特别是持续记忆的不足。笔记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写笔记而搜肠刮肚实不可取。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全部时间用于思考,可是没有得到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平衡学与思之间的关系,读书去吧。
第六,笔记写完了怎么办
笔记是自己看书过程中的思想精华以及原著最有价值的部分引文,如果将原著认真读过几遍,不断推敲基础上才写下笔记,那么就可以不要原著了,只留下我的笔记就可以了。所以笔记的意义在于集中反映该书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那么笔记自然应该是时时温习的。
以上是个人在读书过程中有一点体会,虽然抱着无知者无畏的“摔礶心理”,但是学无止境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实在不敢妄称经验之谈,所以另附关于钱钟书先生与读书笔记的两则短文,在这里与热爱读书的朋友一起分享。
二
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劄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读书笔记范文:
爱的底色
——读李烈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
窦桂梅
封面浅灰和浅粉各占一半。粉色中,朦胧显出李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情景。封底全是粉色,书名是《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莫非,“爱的底色”就是这淡淡、柔柔、暖暖的粉色?
“我常常注意:话不能太多„„”
初见在十几年前。
吉林市教研室邀请姚尚志和李烈讲学。作为年轻教师代表,我有幸陪专家吃饭——就坐在李烈老师身边。我们的过于热烈,与她的冷静相遇——就好像强大的热流一下子被制冷了,顿时感觉言谈拘谨,心情紧张。我们不知怎么做才是合适。那一刻的“不自然”至今记忆犹新。
今年5月底,包头市教委邀请李烈和我前往讲学。十多年过去,感觉她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依然自然、平静。和她在一起晚餐,夜寝,午宴„„一切那么和谐,那么舒服。常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上读到她的文字。“我常常注意:话不能太多„„”就是这句给我留下印象的话,如今在我眼中,“冷淡”、“无语”,变成了一种“淡然”。她不像大多小学教师过于外向和活泼。不温不火,不急不躁。
课如人。记得在吉林市,她讲数学“通分”,犹如刀削斧砍一样的干净利落——没有几句话,动作幅度几乎没有,就连表情也是平和,没有半点夸张,没有半点渲染和造作,只有看不见的数学的思维和运算在行走„„我呆了。数学原来可以这么简约!如果老师的话太多,惟恐学生听不明白,说了一遍又一遍,不但抢占了学生的时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懈怠,甚至产生厌烦之感。和学生的交流还有好多方式,一个眼神就是一种提醒,一个动作就是一种命令,一个笑容就是一种肯定„„原来如此!
这次在包头的课,如此润物无声地将数学思想没有痕迹地渗透于课堂。然而看似平静的课堂里面却是如波涛汹涌的思维大海。“实而不死,活而不乱,易中求深,情理交融”——《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中,专家评价真是恰当不过。一遍听课,一边链接着书中的教学故事——“对学生的40岁负责”,“来自课堂的愉悦”,“言行都是教育”,“亲师才能信道”,“老师被夸是好事”,“巧用学生的话”,“让学生们总结”,“ 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摔倒’的地方恰恰是教学的重点”„„一个个信手拈来,既真实又有可读性的案例,就是这位“话不多”的老师用实际行动做出来的。
“上课总要努力做到实实在在,又不呆板;力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角度思考,同时每个教学环节又十分有序;注意从认知的结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四个方面引导从易到难的探索„„”
我把这句话打印下来,不仅仅是给数学老师看,也要和语文教师探讨,怎样更好地把“话”腾出来,多给学生留“地儿”。
“ 女人就是女人,永远不要太男性化。”
这是李老师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作嘉宾时被邀而写的一句话,着实令记者吃了一惊。的确,这决不是镜头前的作秀。她给自己生活中的定位就是如此——做一个女人,一个好女人,并期望所爱的男人能够多给一点呵护,给爱的小舟构筑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爱美,爱生活是女人的天性。她告诉我,自己很喜欢森林的深沉,草地的宁静。书中的插图还真有几幅李老师置身大自然的照片。的确,“自然”最美。尤其是,封底中掩映在粉色中的李烈也成了粉色。粉色的她恬静、文雅、安逸,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有品头儿的女人。这次亲密接触,更感觉是一个真实的、可爱的女人。从衣着到发型到化妆品„„就连睡衣也是那么有女人味儿。爱打扮的她庄重而不媚俗,时尚而不浮夸。
我见过好多成功的女士,那是用自己作为女人应该享有的时间和条件换来的——疲惫不堪,甚至蓬头垢面。家庭顾不了,丈夫和孩子感受不到妻子的体贴和母亲的爱抚。我也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也许这点和我相同吧。所以,我特别喜欢她的这种生命状态。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女人真正的生活。因此,女人就是女人,可以具有男人的气魄和胸怀,但绝对不是男人化。
爱美,也爱丈夫和爱孩子——“在生活中,我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而且要做一个能用‘爱的眼光’选择伴侣的人,并且要在相互激励中享受爱情的温暖和快乐。”
丈夫大她八岁。在许多场合只要条件允许,她绝对不掩饰对丈夫的感情和深深的依恋。《在情感上做出爱的选择》中毫不掩饰自己对丈夫的爱。我相信,一个值得女人爱的一定是优秀的男人。曾经两人在一个单位工作,这就自然而然理解支持李老师的事业。正如李老师所说,他看似不求上进,外表冷漠却有善良美好的心。曾救过落水的孩子,操场的跑道硬是他用小推车一点一点垫起来的。走在学校楼道突然停下脚步,走进厕所拧紧水龙头的也是他。那辆“风雨无阻的‘永久’自行车”,在学校和家宅的距离中丈量了三年。李老师白天听老师的课,做课堂笔记,给孩子讲课,批改作业,还要家访、备课。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晚上忙到很晚,托着疲惫的身躯离开校园时,都能看到校园那棵最粗的大树下停靠的一辆自行车。这就是丈夫三年坚持不断接她回家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
当李老师以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夺得全国数学教学大赛的桂冠的时候,当她回到北京,一眼便发现站台上的他,那位手里捧着大捧玫瑰花的他,一只大手把她拥入怀中的他„„面对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人和事,有痛苦,有烦恼,有承受不了的时候,可以静静听她的苦恼,让她伏在肩上流泪的,还是他„„真情永远不变的他!因《海的沉默》而相识。对于他们,而《海的沉默》已经不仅仅是书。“爱,就要同时爱她(他)的缺点。这样,双方才能在充满宽松气氛的温馨家庭中轻松、愉悦、幸福地生活。”不是吗,我们这些当小学老师的,如果稍微敬业一些的话,丈夫自然就会承担更多的家庭重担。婚姻家庭的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方面。读了李老师的话,我明白了,要让自己的丈夫有所成,也要让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丈夫的爱更有所成——要爱自己的丈夫,也要爱他的缺点。
当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儿子来到身边的时候。作为母亲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想,就没有强调的必要了。正如她所说的:“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人,未必是一个对社会富有爱心的人;但一个连自己孩子都不爱的人,就一定是缺少爱心的人。”
从父母之恩到夫妻之爱,到亲子之情,爱是一个人生命情愫的自然流淌。如果把生命比成一棵树,那么,来自家庭的浓浓的爱便是滋养李老师生命之树的水。由此,李老师事业的阳光因有了雨露的滋润变得更加柔和温暖。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教师常态,这才是生命的平衡。试想一个脱离了家庭、脱离了性别的人,追求的事业之树一定是干枯的、坚硬的,缺乏那种如粉色柔软与细腻,一定是脆弱的、空洞的,甚至是可怕的。
“有话公开说、有话好好讲、没事不乱说。”
我是一名教学干部。要当好战斗员和教练员。但评判员、指挥员的“管”与“理”必然 要面对。说心里话,在我眼里,宁可天天和教材、课堂打交道也不愿意和人群打交道。有的时候,脑子里光想着把事情做好,没有考虑过多个体的心理复杂性。这就会造成你许多的“麻烦”,有时候心里还觉得委屈。每天,我也算废寝忘食地工作、学习。虽工作头绪杂乱但也很投入。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有时候不能很平和地、又相对超脱地对待那些困惑,同时又超脱不了自己的脾气和心态导致的“计较”或“较真儿”。有时候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经常被“乌云”笼罩。
读罢此书——心头豁然开朗。“疙瘩”解开了许多。“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能让人读出一种心态。看来,很多问题来自自己的思维方式。首先自己要心中装满爱。教师不是神。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优点有缺点。尽管有些教师是很“气人”。当然,理解而后的方法必须像李烈校长一样,要想取得“当面锣对面鼓”的积极沟通效果,必须以“真诚”为基础,以正气为旗帜。这份“真诚”就意味着要卸掉防身的“盔甲”,要以柔软真实的血肉之躯去面对,包括可能的伤害。正气呢,就意味敢于说“是”,定“非”;敢于“认可”,更敢于“否定”;敢于“接纳”,更敢于“拒绝”。一句话,还是一个“度”。
喜欢她的“不卑不亢”——“有话公开说”、“有话好好讲”、“没事不乱说”。你看,“说”与“不说”还是一个度;“说什么”与“为什么说”更是一种适度。你想啊,“好好先生”与“好好干部”必然缺乏责任。这就绝对没有真诚,绝对谈不上“正气”,有的只是虚与委蛇地“迁就”。而管理者的“真诚”和“正气”需要勇气,需要开放的勇气,需要面对的勇气,需要坚持的勇气。书中那个喊着“我要辞职,我不干了”的故事,以及老教师、同龄人的“挖苦”甚至“冷观”的态度,让我更深体会了两个成语的别样含义——“玉树临风”与“临危不惧”。
敬佩她的“适合学说”——“强调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 没有‘弱势’的概念,只有‘流动’的概念;总结老年、重用中年、培养青年。”那位颇有才气,成绩突出的漂亮教师,在李校长的期待、引导和教育中,个体价值实现,已经很好地把“特性”转变成了建立在“适合”学校整体氛围的“个性”上。正是这种职业或位置的基础上的“适合”,让这位教师不再身上长满扎人的“刺儿”。
欣赏她的“快乐生命学说”——容言,容人,容事。成功属于那些比他人更快乐、更有效的学习,思考,付诸行动的人,而不是“幸福地愚昧着”的人抑或“满腹牢骚”的人。想必,音乐组已经退休的那位男老师的生活一定很快乐。是李校长的“撮合”,让他和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那位音乐老师人为地“拧”在一个学年。从“和好”到“合作”,不是管理上的简单“躲避”和“回避”。他们终于做到了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称赞她的“管理”理念——不应该是单纯的管理者的角色,而应该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不是只关心正确做事,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并且具有促使这一目标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共识的能力:
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难,帮人之过;
坚持倡导正气,并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主流;
面对成绩,一定要做到“分享”,而非“独享”;
多一些人文含量高,非规范,无边界的活动;
不优不特不是二小人,不爱不乐不是二小人!
„„
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想想和她生活中真实接触给我的感性认识,想想在书中间接走进她的 理性升华。文与人,人与文,分不清谁是人,谁是文。文就是人,人就是文。宠辱不惊,闲庭信步。
合上书,一股“粉色”的爱的暖流充盈满身,成了一条温暖的河,流向我心的深处。这粉色的河啊并不湍急也不缓慢,流淌得是那么适中、适度,成为了我情感的温度。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笔记
很有幸,上学期中我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黄爱华,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鹏城青年功勋奖章”、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他原先在江苏淮阴一所重点小学任教,卢专文老师(全国特级教师)是给他课堂教学影响最深的人。1986年认识了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创始人)。1992年,只身来到深圳,在深圳园岭小学任教。1985年从教以来,黄爱华老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并应邀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在全国十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200多万字。曾先后出版了《黄爱华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等专著。
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不放弃学习。他从走出校门,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教以后,他更是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书目,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多年来,所做的笔记就有80多万字。书,是他最好的朋友。学无止境,生活中的万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而他则是那一个最痴迷的读者。因为,他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
如果说,学习是成长的原动力的话,那么,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黄爱华老师说: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他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
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他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美妙的课堂还来自于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便能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在“圆的认识”一课,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乐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结尾,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2、3……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全场的学生都要说出谁是几的倍数。当最后剩下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时,他便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时,我们都可以离开教室?”学生们大声回答:“1”……在一次全国的公开课上,当课上到这里,全场800多名教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总之,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受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启发,他上《24时记时法》时,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然后说,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的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的点,这个点用你学过的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呢?新颖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的说是0时,有的说是24时,还有的说是夜里的12时,还有的说是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读出含有百分数的句子:(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2%。(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2%~3%。然后引发出新的问题:(1)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联系起来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很多问题,其中有两位学生想到: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占世界的 15%,甚至更少,我们的生活水平会更高。(2)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人体除大脑以外的重量占人体的百分之几?这个2%~3%重不重要呢?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
“听黄爱华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听过黄爱华讲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
由于本人懒惰,阅读得比较粗浅,最后借用一位老师的话“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我想,这本书今后我不光要读,更要在教学中实践。
第三篇:观看《生命线》学习笔记
观看专题片《生命线》和《四风之害》学习心得
基建维修处 王世臣
《生命线》传递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作风,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所形成、发展和升华的历程。《四风之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案例,概括了“四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挖掘了“四风”问题的思想根源,阐述了“四风之害”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通过观看两部专题片,本人进一步认清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性和现实危害性,深化了反对“四风”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群众路线的开展的积极作用。
通过观看《生命线》和《四风之害》专题片,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通过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深刻认识党内“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带着问题学习,联系实际思考,把自身的工作做好,为学院的维修等工程献计献策,节约减排为祖国、为学院多做贡献,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二、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查摆问题,努力形成高质量的学习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要坚持边学习、边交流、边剖析问题,要坚持边学习、边整改、边解决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要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深入查摆问题,对于查摆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以落实整改的实际行动、广大师生群众日益提升的满意度来体现群众路
线在我的本职工作中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高度重视学习、调研,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学院的指导精神来精心组织,深入调研、查摆问题;要坚持理论学习与个人思想相结合,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四篇:观看心得(精选)
观看《马向阳下乡记》心得体会
丫新村驻村工作组——刘贤平
观看《马向阳下乡记》的感想,马向阳一个年轻的下乡干部,一心扑在村上工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为村的发展着想,为老百姓致富呕心沥血,风雨无阻,不怕吃苦。到处“求神拜佛”不怕挨批,遇到困难绝不回头,百折不饶,勇往直前,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每个驻村干部学习。可是艺术必定是艺术它是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个驻村干部手中没有权和钱,又得不到上面各级领导的支持,又能经得住折腾了多长时间呢?我驻村将近快一年了深有体会,我相信每个驻村干部都有感受,想帮助村里和老百姓干点事,干点实事,让老百姓都富起来,可是他手里一是没有权利,二是没有资金,干起事来困难重重,老百姓要的是实惠,要你干出事来看到实惠才相信你。
说实话,现在农村要发展,必须要因地自立地调整产业结构,土地要流转,要发展村级企业。要有长远的规划,还要有一批能吃苦赖劳大公无私的村干部,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下了不少大力气,可是村里没有资金,基本算是“空壳”村,干部也很穷连正常生活都保证不了,谁愿一心一意来为村里干事呢?
我刚到丫新村两个月时,几乎跑偏了丫新村的边边角角,走访了大部分老百姓,根据丫新村的人文地理特点和自
然优势做了一个长远规划:第一步(第一年),1、作小部分的产业调整、在每个自然村寨发展一户致富带头人。
2、改变丫新村支两委的办公条件。
3、完善部分基础设施。第二步(第二年),作大部分的产业调整成立丫新村合作社。合作社由8个合作小组组成,由村主导,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农民拿土地入股(各合作小组的种养殖各不相同),发展丫新村种养殖业一体化。同时绿化山头,村里集垒资金(原始积累)甩掉空壳村的帽子。第三步,三到五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旅游业。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第一步基本实现了,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同时花了不少心血,个人花了不少资金,跑了不少单位,求了不少人,讲了不知多少好话,才看到点成绩。可是第二步、第三步谁人来完成呢?又怎么实现呢?我到经常给村干部说,我们要为我们的宏伟蓝图而努力,要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付出艰辛。村干部们又能坚持得了吗?
我看中央、省,市、县都提出同步小康,手段资金都有明确的安排,但是驻村工作组责权没有明确,特别是资金,大部分工作组需要资金是要去跑、要去要,要花费好多时间,耽误好多想要做的事,这样有好多的事不好做,做不好。如果驻村工作组责权明确,资金直接下到村,由村和驻村工作组统一计划、使用、管理。那就简便快捷,工作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了,不过这样就必须要打造一批能干事干好事的真真
实实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队伍,这支队伍要有工作能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同时要大公无私,能吃苦,能奉献,不计个人的得失,能克己奉公。
村不创办集体事业,不统一资金,扶贫资金下发到个人,就只能解决眼前的贫困问题,村里将来任然一无所有,效果是不会很好的,要从根本上改接贫困问题,村必须要创办集体事业,村民入股,扶贫资金要集中投入,集中使用,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样全村村民才能同步小康。
第五篇:职来职往观看笔记
语言表达能力:1、2、3、4、吐字清晰、标准普通话 语速、语气适当 说话有中心、有逻辑 Corporation principle Quantityqualityrelationm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