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脑教学论文电脑教育论文:电脑游戏与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电脑教学论文电脑教育论文:
电脑游戏与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 经济学理论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计算机使用程度较低,目前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和模拟联系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借助电脑游戏是解决经济学教学适用软件匮乏的一条重要出路。本文提出将电脑游戏用于区域经济学模拟练习的一个案例。
关键词: 电脑游戏;经济学教学;模拟练习
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电脑已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满足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教师更易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电脑游戏可以作为教学工具的原因分析
利用电脑作为教学工具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利用电脑技术设计一套教学或学习的材料,用以协助教师从事教学,或由学生自行操作学习,使其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学习,并藉由计算机的多媒体与即时反馈等特性,在人机互动中,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按软件可以划分为练习式、指导式、模拟式、游戏式和交互式等五种形式。电脑游戏也可以认为是兼顾模拟式和游戏式的电脑辅助教学方法。
电脑游戏的特性分析
电脑游戏可分为动作类游戏、冒险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模拟类游戏、运动类游戏、策略类游戏、益智类游戏和战争游戏八种类型。尽管各种类型的游戏特性侧重不同,但普遍具有下述特性: ⑴目标导向:每项电脑游戏设计都有其要达成的目标,大多数电脑游戏只要游戏者完成特定目标就结束该阶段游戏。
⑵规则导向:每个游戏都会有特殊的规则,目的在于使游戏者了解游戏规则及游戏的限制。
⑶控制导向:游戏者可在某些规则下获得相当程度的控制权,这种主控权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因此特别引人入胜。
⑷竞争性:为达成游戏目标,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竞争对象可以是对手、计算机、时间或自己。
⑸挑战性: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必需克服各种阻碍以实现游戏目标,具有相当程度的挑战性,这些挑战性可以激发游戏者的内在动机。
⑹幻想性:电脑游戏需要让游戏者运用想象力,使游戏者融入游戏之中,以增加学习或游玩的动机。
⑺安全性:电脑游戏并非真实的世界,因此即使在游戏中被敌人消灭或投资失败等情况发生,也不会有真实的危险。
:电脑游戏会产生大量的影音效果,带来相当程度的娱乐性,因此游戏者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⑼好奇性:电脑游戏产生的影音效果或游戏中的隐藏讯息会引发游戏者的好奇心,让游玩者提高学习动机,并进行发现式学习。
⑽专注性:电脑游戏中不断改变的画面与声音会吸引游戏者的注意力,使游戏者全神贯注地进行游戏。
1.2 电脑游戏的教学功能
正因为具备上述特性,电脑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辅助教学活动中发挥巨大的功能。
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主动探索与试验的态度。
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再加上教学内容,可以将平时枯燥的上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⑶提供个别化的知识学习和体验:利用电脑游戏的方式教学,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与兴趣来学习,也可以根据游戏的难度设定来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需求。
⑷减轻学习压力:传统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作业与考试也会对学生造成压力,以电脑游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游戏中如果回答错误,可能使主角死亡,游戏,而现实社会中的错误决定,可能会造成沉重的压力。
⑸创造性思考与学习:教学游戏中的可视化、尝试、探索和游戏过程的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学习。
⑹补充教学:教学游戏可用于课后,让学生利用游戏继续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由上述可知,电脑游戏教学作为个别化体验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是推动实践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方法。电脑游戏对于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许多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的逻辑推理,往往比较干涩、乏味,离现实经济生活很远。相对于法学、管理学而言,经济学教学更具有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弊端,被戏称为“黑板经济学”,学生往往情绪低落、死记硬背、学无所用。
为克服这一窘态,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广泛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和模拟练习教学方法。但目前案例教学偏重知识点案例、忽视综合案例,虽然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但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在知识点案例教学、尤其是在综合案例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定性研究,不注重定量分析,这样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就会缺乏对实际案例分析过程及其分析结果的直观感和可操作性,无法全
由于学科性质和教学手段的限制,模拟练习主要安排在微观经济领域(如产业组织理论),在宏观领域进行实验模拟很少。模拟练习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利用简单的道具,进行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观察等形式,远未深入到现实经济生活的核心。
经济学教学应坚持案例教学和模拟练习教学的方向,由于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模拟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借助电脑的庞大运算和存储能力、开发电脑网络的互动优势。目前经济学教学中,电脑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而相关软件极为落后,导致电脑利用仍然停留在资料存储、在线讨论答疑等初级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未做本质改变。
将电脑游戏应用于经济学教育是时代所趋,国外将电脑游戏用于经济学教学已经非常流行,美国经济学会甚至推荐了一系列可用于教学的电脑游戏,如“TheDecision Shop”有助于学习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Eco-nomicsUSA”有助于学习微观经济学,“GazillionaireDe-luxe”有助于学习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Millionaire II”有助于学习投资学的基本理论,“Zapitalism”有助于学习宏观经济学和进出口贸易理论等。一些组织还专门设计了游戏软件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教学,如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设计了“粮食力量”(Food Force)电脑游戏来使青少年了解世界饥荒问题。
电脑游戏用于经济学教学,一个案例
笔者在向本科生讲授“区域经济学”时,在学期末利用两个学时的时间,组织学生使用电脑游戏进行模拟练习,游戏选用Lavamind公司开发的模拟游戏“Gaz-illionaire and Zapitalism”。
3.1 运用电脑游戏进行模拟练习的基本过程
笔者将2到3名学生分成一组,共七组,每组首先在空白的大陆各选择一个城市,这些城市有的位于平原、有的位于河畔、有的位于丘陵、有的位于山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城市间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但运输成本各有不同。每个城市要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六种产品生产或交通设施建设上,前者可以扩大出口,后者降低出口产品的运费。出口量多的城市收入增加,人口也增加;进口量多的城市收入减少,人口也减少。各组学生开始时只能修建公路,随着收入增加,可以陆续修建铁路和运河,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使用各种运输方式,运费各有不同。学生进行产品生产时,可以购买产品生产技术以扩大生产,为实现规模经济,往往购买某一产品生产技术,实行专门化生产,同其它城市专门化产品进行交换。
此游戏基本经济原理为供给-需求模型,城市需求取决于人口数量,供给取决于生产技术和人口数量。由于专业化生产,每件产品在各城市价格不同,产品会从低价格城市流向高价,直到价格差等于两地间运输费用时贸易停止,形成均衡价格。电脑会自动计算城市间产品贸易的收入分配,高收入城市人口增加速度快于低收入城市,人口变化导致城市间供求重新变动;各城市可以将收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或建设交通设施,这样也会扩大城市之间产品的价格差,新一轮产品贸易开始。
3.2 将电脑游戏融入到区域经济学模拟练习中 明确模拟练习的目标,是防止学生对电脑游戏滥用的关键。本次区域经济学模拟练习的目标是:①使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技术、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②使学生理解区域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③使学生理解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各城市具有强烈的“搭便车”倾向,都希望别人投资,而自己免费使用,造成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形成区域发展瓶颈;④阐明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机理。
在练习结束后,笔者用15分钟组织学生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是什么原因使历史上高度繁荣的地区现在衰落了、分析京杭大运河与扬州市千年兴衰的关系,为了促进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等问题。学生利用所学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模拟练习的心得体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果十分令人满意。,笔者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引进城市基层政府和高于城市的中央政府,两者具有征税的权力,可以投资交通设施,也可以干预城市间的贸易。由此,使学生可以了解政府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我国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两点体会
⑴学校鼓励进行实践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极力推动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但由于经济学学科的特殊性,适用教学软件几乎没有,使用电脑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又存在很多对电脑游戏的误解,必须转变观念。
⑵电脑游戏作为高端程序,应用比较复杂,学生电脑能力参差不齐,做进行模拟练习时, 1/3同学无法掌握复杂电脑程序的基本操作方法,今后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电脑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Stephen J.Schmidt.Activ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Using WebBased Simulations [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Spring, 2003: 151.[2] Hicks, B.& Hyde, D.Teaching about CAI.[ J].Journal ofteacher education.summer, 2007, 24: 120.[3]张元鹏.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5: 12-15.
第二篇:电脑DIY论文
电脑DIY
课
程
论
文
曾几何时,电脑这种“泊来品”,对我国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是一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不过在今天,电脑已经不再神秘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副增长以及电子工业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元件的批量生产使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兼容机的激烈竞争导致电脑市场价格的不断下降,电脑已经在普通家庭里大量普及了,同时也造 1
就了许多电脑爱好者,为了不受奸商的欺骗,大量的电脑用户开始孜孜不倦地学习电脑知识,摆弄各种软件、硬件,去了解市场行情,靠自己的知识和了解去购买自己需要的硬件,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
现在,能否熟练、合理地组装一台任意档次的电脑,对电脑的应用及操作是否熟练,对电脑的了解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所掌握的电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 应用最为广泛,普及程度最高的技术之一。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也发展迅速,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 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都陆续开了计算机相关课程。通过学习电脑diy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也接触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了解了电脑各部位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以及计算机的硬件和组装方法等。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所学所得:
CPU也称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决定着电脑系统整体性能的高低,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元件。CPU 的主要功能是运算器和控制器。CPU散热器是CPU不可缺少的辅助设备。由于CPU工作的时候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如不及时散热,还可能将CPU烧坏。CPU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然后发散到机箱内或机箱外,以保证CPU 的温度正常。主板即电脑的主板机,担负着操控和调度CPU、内存、显卡、硬盘等各个周边子系统并使它们协调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一个电脑的主板兼容性应该很好以满足上述协调工作的任务。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存放数据与指令的半导体存储器单元。通常分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通常所说的内存条就是指随机存储器(RAM)主要作用是存放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缓冲之用。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所以不用担心内存不够用。硬盘是计算机不可少的外部存储设备,我们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文档数据几乎都是存储在硬盘上或从硬盘上读取的。它包括存储盘片及驱动器。其特点是储存量大。电源是对电脑供电的主要配件,是将AC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压的设备。电源关系到整个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其输出功率不应小于250W。显卡也叫显示卡、图形加速卡等。主要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处理。显示卡通过系统总线连接CPU和显示器是CPU和显示器之间的控制设备。实际上是用来存储要处理的图形的数据信息。另外它是用户从电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通道。因此
显卡及显示器是电脑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遇到这些时候,我会感到非常的头痛。对电脑不熟悉的我来说,电脑出现问题就像是大难临头一样。好在现在的网络发达,你有不懂的随时可以上网搜,马上就能得到答案。下面是我在使用电脑的过程曾出现过的一些问题:
一、Windows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产生非法错误。如Windows protect error。解决方法:在百度在搜索之后了解到产生这个故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能是内存条上的内存芯片质量不好,或者是某些内存条上面的小贴片电容被弄掉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一条内存试试。二是内存工作在超负荷的情况,如本来工作在100MHz频率下的内存条,让它强行工作在124MHz甚至133MHz频率下,就会出问题,我们可以在CMOS里重新改到正常状态。
另外,如果内存条不兼容,虽然能够正常启动,但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是不同型号的内存条之间有着明显的兼容问题,拿掉其中的一种内存条,问题一般会解决。
二、在windowXP系统中有两次将直插式MP3接好后却找不到移动硬盘。
解决方法:一开始认为是驱动或插槽的问题,后来给MP3换了一个电量足够的电池问题就解决了。
三、插移动硬盘或磁盘可以看见工具栏上有符号,但进我的电脑却看不见盘。解决方法:右键我的电脑,进管理,在点击磁盘管理,就可以看见移动盘的显示,在更改它的路径,改一个较大的字母,之后进我的电脑便可看见盘符。
四、碰到光驱无法弹出情况,如何解决?
解决方法:上网搜出来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我的问题,点击我的电脑-光驱-属性-DLA-启动驱动器上的DLA-前面的勾去掉。
五、使用电池的时候屏幕突然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解决方法:在网上搜查过这个问题之后了解到就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其一,在电池供电的时候,由于笔记本电脑节能特性的作用,整个笔记本电路的电压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时通过屏幕高压包中的通电线圈的电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的,而这个时候高压线圈发出的变频声也是中学物理知识所涉及的。如果笔记本电脑的电磁屏蔽较差,这种声音就会被用户听到,因此我们说这种现象在一些技术功底较弱的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中较为常见,实际很多朋友反应电源适配器会发生声音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其二,这种声音也可能是高频噪音,这种声音和其一所述的声音最大的不同是高频噪音是一种会令人抓狂的声音,相信听过这种声音的朋友都会有所体会。一般这种声音属于主板设计缺陷。
六、播放电影时出现跟光盘划了后一样的情况(一块一块的),属于什么问题?
解决方法:出现这种现象下了一大跳,经过百度搜索之后才知道这不一定是屏的问题,有可能是所用的播放器不支持电影的格式,换一种播放器就好了。一般来说屏坏的话会出现屏暗(灯管问题),亮线,屏抖动,屏暗可以修,但亮线和屏抖动就只能换屏了。
我把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做了一个罗列,差不多就是以上的这些了。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肯定会碰上一些问题,要多试试在网上搜索,有可能能得到解决的方案。本学期选修了电脑DIY这么课,老师在课上讲解了一些关于电脑构造和简单的维修方法。但是本人对电脑一知半解,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也就只停留在听听上了,要自己实际操作还是不行的,电脑出现问题大半还是依靠网络来寻求答案了。
总之,电脑diy这门课具有广泛的一般的研究价值,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以及处理网络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网络的飞速发展, 能以不变应万变, 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结合得也非常紧密。在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能从实践方面提高我们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实际操作也使我明白,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成为人们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地学习汲取新信息才能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增强自我修养。当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积极响应社会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第三篇:电脑音乐教学创作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高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古典、民族音乐。如果要将电脑音乐创作作为一个环节切入,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同时占有适当的时间比例。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利用电脑的多媒体功能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将许多美好的教学设想转变成为现实,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都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由此看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并将其加以推广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抛砖引玉的拙作,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电脑音乐创作教学,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得到更新、更快的发展。
第四篇:选修课论文--电脑维修
选修课电脑维修论文
本来觉得电脑维修是件挺复杂的事,但是学完这一学期的选修课后,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从一开始的拆装电脑,认识搞懂主机中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到后来的检查电脑故障,虽然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但在组员的相互协助下,我们还是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心中永恒的胜利。虽说这学期学得都是些基础,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却不少。例如知道了清洁电脑部件,我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并不需要拿到电脑店里,让人痛宰一顿还不知道。其次,认识了电脑牌子和性能,自己可以组装需要的、适合自己的电脑,可以用得放心、安全,也可以随时更换部件,使电脑有良好的状态。这些都是我本来所不知道的,但在这一学期的学习后,我逐渐弄懂了电脑。
我早就想自己组装一台电脑了,这样就能省下一大笔钱,又能保证高配置,但苦于不知如何装,这个想法迟迟没有化为行动。自从我选修了电脑维修这门课,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充分掌握了电脑内部构造,电脑出故障,我也可以自己寻找原因,自己修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从前,电脑对我来说只是游戏和程序的载体,我只是从外部去了解它,而电脑维修这门课真正让我懂得了怎样从内部构造去了解电脑,这使电脑不再只是一个载体,它也需要被呵护和爱护。我真的十分感谢电脑维修这门课让我真正认识了电脑。
电脑维修、集成对电脑的认知和电脑装配、修理为一体,是在这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技能和基本素养。新的时代,电脑已成为家家户户都必须拥有的信息交互工具,电脑的使用以深入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没有人能一天不使用电脑,不与这个时代接轨。所以,电脑维修就成为了人人都需要的补充对电脑认识的工具。
高二(5)班成员:沈光庭,黄埔,莫志豪
第五篇:电脑论文
吉 首 大 学
JISHOU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怀化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作 者 周室晨 所属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年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唐西论 职称
教授
写作时间 2012 年 11 月 至 2012 年 11 月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农业信息化在怀化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一)农业信息化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怀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4
(二)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怀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4
(三)农业信息化是减少市场交易风险,提高怀化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促进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4
(四)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5
(五)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加快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的有效措施..........................................5
二、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形势......................................5
(一)2001年以来,我市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5
(二)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
三、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8
(一)历史、自然、人文条件差距都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原因............................................................8
(二)起步条件不均等,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8
(三)科技、信息不灵,流通不畅也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因素之一8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原因 8
四、发展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可行性..................................9
(一)地理条件方面有优势,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契机............9
(二)信息市场已有一定的基础....................................9
(三)配备了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技术人员.........................9
五、加快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对策......................9
(一)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观念.....10
(二)增强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10
(三)加强信息培训和信息人才队伍建设..........................10
(四)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11
(五)积极开展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农产品促销平台.....................................................11
(六)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切实提高农业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水平.12
(七)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12
(八)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信息发布窗口,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信息入户率.....................................................12
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的探讨
周室晨
(吉首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加快湖南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我区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利手段,更是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湖南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较好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深入剖析了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地理条件、基础建设、人才方面,分析了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可行性。具体提出了加快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关键字: 怀化地区
农业信息化
市场农业
农业经济
发展
Huaihua agricultural area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sues explored
Zhoushichen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Abstract: HunanHuaihua informationization better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addressed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traints-Huaihua agricultural areas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from geographic conditions, infrastructure, personnel, information analysis-Huaihua distri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easibility.Specific proposed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Huaihua agricultural areas of the main approaches and measures.Key words: Huaihua areas;agricultural information;agricultural market;agricultural economy;development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领域通过信息化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如金融,旅游,媒体等行业,已经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最新亮点。信息化不但增强了这类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样,农业作为一个传统领域,也获得大力发展的良机。我省长株潭地区农业经济在信息化这一有利手段的推动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地处湖南西南方的怀化地区,也必须要用信息化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要用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引导和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农业资源,让农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利。全面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向整个农业领域渗透和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对促进怀化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在怀化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信息化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怀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过去怀化地区的农户是根据政府的安排来生产经营农产品,全由政府包打唱。现在则不然,随着市场经济及市场农业的逐步发展,农业资源是根据市场机制来配置,市场需要什么,农户就生产什么。在此大经济背景下,怀化地区的农户只有依靠市场的营销信息,科技信息,以及国内外的农业政策等相关信息,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户收入,从而提高怀化地区农业经济的总量。
(二)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怀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的经营管理理念,是阻碍怀化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前,农户习惯在政府的安排下种植、养植,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的不灵通,而盲目地种植、销售,造成了农副品生产的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农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不少精明的农户都纷纷上网,利用网上信息指导自己生产经营,并利用网络来推销农副产品。广大农民在利用农业信息化获利的同时,逐渐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学会去搜索信息,利用信息,能够围绕市场动态去开展种植、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这一传统观念的改变对发展怀化地区农业经济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农业信息化是减少市场交易风险,提高怀化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促进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农业市场化要求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生产经营,并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农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消费的动态关系,能够使农业的供求关系实现动态平衡。而农业信息就成为了农业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能够引导农业的生产安排及销售农产品的方案决定。农业信息化能使市场的交易双方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经济的方法直接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交易程序,节约了费用;有了农业信息化这一重要手段,能够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大大提高怀化地区农业市场的流通效率。
(四)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是农业信息化将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得到改造,农业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的销售借助信息平台找到更广阔的销售路子,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二是农业信息化将会使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广大农民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和信息,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渠道。
(五)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加快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的有效措施
首先互联网帮助农民找到了“商机”,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上网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知识海洋中,农民可以了解任何领域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打破地理的局限性,使农民的眼界得以开阔,思想得以解放,农民的内在素质得以大大提高。通过发展网络,可以广泛、快捷地向农户传播农业技术、科普知识,还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这些人才,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
二、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形势
(一)2001年以来,我市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市县乡镇及部分企业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怀化地区组织新建了7个县(市)级农业信息平台,至目前,全市共投入120万元,完成了市本级和7个县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建成后,按农业部的统一标准进行验收。同时,怀化市农业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上网,引导一批如金珠米业、东坡集团、正大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了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一站通”注册登记73个,组织培训市、县系统管理员和农村信息员245名。其它如沅陵、麻阳、靖州、会同等县农业部门也正在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抓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如中方县桐木镇、牌楼镇等乡镇农技站直接建立经济信息服务站。条件还不成熟的乡镇农技站,则引导他们依托当地乡(镇)政府办公电脑设施与网吧合作,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由他们提供电脑设备,农技站负责信息收 集、整理和发布。市、县、乡镇以及部分农业企业,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在我市基本形成。
2、各级农业信息网站为“三农”提供了多层次信息网络服务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网上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怀化市以“怀化农业信息网”为龙头,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系统广域网,形成了市、县及乡镇、农业企业的多层次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几年来,“怀化农业信息网”共发布供求信息1.2万条,增加信息资料192万字,有效支持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县农业信息网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需要,在网站功能建设和网络维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方县、芷江县等市县的农业信息网,页面整洁美观、信息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特别是强调网站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互动,服务功能强,收到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
3、信息化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促进了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信息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为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农业部门及农村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决策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化、网络化服务,发挥了重要的参谋服务作用。二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台。据初步调查分析,怀化市每年近10亿元的劳务经济收入和互联网信息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市县农业信息网为此专门开辟了专栏,提供劳务需求动态、技能培训信息、供求职信息服务。三是为农业企业、农产品市场、农村种养贩销大户和其它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法规、农业发展动态、农业预警预报和产品、技术、价格等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主进入市场,成为他们生产经营决策中的重要帮手。四是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麻阳县东坡果园开发公司,通过建立“东坡”网站,2004年网上销售额超过200万元。2004年该县郊区农民种植的280多个新品种作物,78%是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引进的。全县实现网上销售2.8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70%。其它县(市、区)利用农业信息平台,发布各类信息,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效益,同时较好宣传和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促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
(二)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党政干部和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观念不强
由于历史、地理、人文教育等综合因素,一些地方的党政干部以及一些农民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意识普遍淡薄,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性,信息需求不强,没有将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上议程。有些人尽管也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对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所需要支撑体系缺乏了解。有些人虽然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
2、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各地在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基础建设中,在资金筹备上依赖上级计划投入的现象比较普遍,地方财政及部门自主投入严重不足,后续建设乏力。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减缓了各地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使广大农民不能尽快从信息化中获利,怀化地区的农业经济总量得不到较快的提升。、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目前,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能解决各类疑问等。而由于怀化地区农业效益低,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足,投入经费不足,很难吸引和稳定从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人才。、信息服务网络不完善
目前,怀化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县(市、区)农业部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6个县(区)没有建立信息网络平台。乡镇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延伸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在乡、村出现严重断层。、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停留在基础建设上,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利用还不成熟,工作手段十分落后,信息来源渠道窄,信息量少,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基础建设、轻信息深度开发应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没有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信息化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其特点是投资大,而收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在目前农业产业化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很难实现自我发展,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但是,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走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怀化地区农业发展速度慢,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加入农户的收入增长缓慢等原因,使信息技术在我区的推广度不高,许多农户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耕作模式。又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些对于本来生产规模就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民来说显然存在较大困难。另外,农户因为知识水平有限,从内心惧怕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信息技术在怀化地区的接收程度和吸收水平不高。
三、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历史、自然、人文条件差距都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原因
地处湖南西部的怀化,地理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思维方式的限制等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起步条件不均等,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资金和积累不足仍将是一段时期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怀化位于一个传统的山区地带,本级财政收入过低,工业底子薄,其收入主要是来至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府微薄财力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较与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程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三)科技、信息不灵,流通不畅也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因素之一
由于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准确性不足。农业科技相对落后,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方面的利用还不足,农业缺乏科学方法。在市场信息方面,农民没有信息观念,缺乏掌握信息手段,有的农民甚至是通过与小贩或者农贸市场的交易中获得信息,并以这些滞后的信息安排生产,待知道当季或者当年的市场变化时,已经来不及调整生产布局。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原因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需求,而目前我区农业生产大部分仍属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迫切,不强烈。此外,怀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自身实力并不强,带动能力不大,其产业化的经营机制仍有但不完整。所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妨碍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可行性
(一)地理条件方面有优势,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契机
就地理位置而言,怀化地处东、中部通向大西南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是拥有5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使怀化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信息中心,其辐射面可达湘、黔、鄂、桂、渝五省(区、市)边区的44个县(市)约9万平方公里,150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每天流通人口高达8万多人,所带来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的优势促进了怀化地区市场经济的畅通,也为我区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为我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信息市场已有一定的基础
呼北、福成两条一级光缆在怀化市区交汇,已构成通信大平台,属国家一级中转站,其优势在湖南省仅次于省会长沙,而湖南的电信通讯在超前发展至全国前列,先后投资金2000万元的怀化信息港已于1998年建成营运。怀化市的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启动,政府信息网已经开通。市县乡镇及部分企业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已向广大的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我区信息市场的建设已有一定的成效,这为实行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条件。
(三)配备了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技术人员
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在岗人员3人,操作计算机时间四年以上,其中一人具有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编程专业知识。各县(市、区)农业局都建有农业信息站或者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0%以上。近几年,农业部门加强农业信息工作人才培训,组织市、县系统管理员和农村信息员共245人。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工作队伍的建设,为我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五、加快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不间断的。实现农业信息化目的在于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管理现代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作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难度大,时间跨度大,为了确保建设有序高效进行,一定要有计划,按步骤,积极稳妥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互联网为依托,切实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首先要定一个力所 能及、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其次是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实施计划。同时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充实和完善。
(一)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观念
发展农业信息化,必须首先解决好观念问题。要在农业全行业中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宣传、示范与培训的力度,增强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农业信息化意识。农民普遍有眼见为实,摸着石头过河的朴素思想,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工作工程,让更多的农户耳闻目睹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掌握农业信息技术。这样农业信息技术才有可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和效益。
(二)增强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怀化地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信息技术设备,基础设施,专业与从业人员培养和培训等软硬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只有贯彻国家、地方、社会、用户等多渠道投资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用价值规律,市场法则激励农业信息化发展,才能实质性的增强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政府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培养和扶持农业信息科研、示范应用的龙头或组织。、设立农业信息化专项奖金
各级政府要加大怀化地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奖金为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要在对农业信息化的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帐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应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吸收社会力量,政府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资多方投资,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强信息培训和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信息人才的短缺是最大的,最长远的制约因素。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和加强整个农业信息科学队伍建设是目前推行农业信息化的最迫切的问题。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引进信息网络人才。、加大信息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立足信息队伍建设的建设实际,组织网站管理员及局域网操作人员开展系统管理、操作、维护等方面培训,丰富和更新人员的知识,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 办法一方面派遣一定基础的技术人员去长沙或去信息化发展成熟地区学习,一方面利用实惠条件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大胆启用具有基本的农业方面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的技术人员负责信息机构。
2、加强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特别强调学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基层农户的信息水平提高是农业信息化得以推广的前提。乡、镇、村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小学,中学建立农户网路技术培训学校。由此,形成“村+学校+网校”的模式,对广大基层干部及农民进行宣传,讲座,授课等形式进行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以基层信息网络延伸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
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农业信息网络的延伸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认真做好网络的安全管理,保证全市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重点要实现现有网络的改造升级,建立高速的网络平台
可以通过租用电信通道,建立与各县(市、区)农业局的专用网络平台,实现农业系统内部信息的实时交换与共享。此外还要引导和帮助农业企业的利用网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大中型农产品市场。建立高起点、高水准的农业企业信息平台来推动我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3、加强乡镇农业信息服务建设
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本着“政府扶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没有足够财力投入的情况下,以乡镇农技站为主,充分利用网吧和乡镇政府的电脑设施,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开展信息服务,采取边培训边推广的办法,成熟一批,推广一批。
(五)积极开展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农产品促销平台
信息服务的主要特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品、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等茶叶发展要素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一是要以产品、技术、市场、价格和劳务需求、招商引资信息为重点,切实做好农村市场资讯的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提供市场资讯服务;二是大力推广地方的名优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网上贸易,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
(六)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切实提高农业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对怀化市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产销形势的分析预测,重点建设粮油、经作、植保、外经、农业生产资料等分析预测系统;切实做好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点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供求、价格、技术、产品、政策、资源环境等信息采集系统,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能力和管理利用水平。
(七)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
怀化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农户规模小而分散,采用的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的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加强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农业的可控制稳定性和精确性,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科研人员要本着“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致富“的精神,围绕农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发先进实用农业信息技术,并根据我区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农民素质较低的实际,组织开发适宜本地使用的系统软件,使之实现本地化,平民化,让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在学习使用时能更快掌握要领,打破从内心深处害怕高科技产品的心理,利用好信息技术。
(八)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信息发布窗口,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信息入户率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部门针对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等不同受众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杂志、电台等各类信息传输手段,采用灵活多样、通俗实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农业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入户,努力扩大信息发布覆盖面,提高农村经济信息入户率。可以通过开办市级或县级农业电视频道这一有效成熟的途径,让农民获得各方面信息资源,拓宽自己生产经营的视野,从而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总之,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不间断的。它的建设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建设有序高效进行,依据省里重点建设原则,同时结合湖南怀化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的推进湖南怀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
致谢: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某某某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杨文杰.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信息[J].发展论坛,2005 [2] 刘小平.农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捷 [J].电子商务,2005 [3] 方泽基,吴卫国.徽州区农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学通报,2005 [4] 马晓阳.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村经济,2005 [5] 夏清明.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05 [6] 田玲.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对发展我西部农业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 [7] 赵锦域.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设[J].农业科学与技术管理,2005 [8] 史玉姣.在地方农业上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J].石科子科技,2004 [9] 柳治国.促进湖南信息化与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0] 刘艳.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的信息化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5 [11] 洪彬,黄浪涛.湖南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浅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2 [12] 任庆雄,黄跃东.福建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的探析[J].湖南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