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笔墨的情趣》(教案)
《笔墨的情趣》教案
王奇彪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像,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重画外之趣,讲究画的格调、气息,中国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意韵和情趣。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体验笔墨的情趣,了解中国画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一年级学生,还没有掌握笔墨的基本技能,基础欠缺。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2、对花鸟画的诗情画意、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3、进行简单的花鸟画表现尝试。
教学重点:花鸟画特殊表现物象的方法。教学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课时:一课时
教具:课件、笔墨纸砚
学习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这节课我们就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宣读。
二、经典欣赏:
1、播放大师和教师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作者的托物言志。
2、讨论:
(1)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一模一样吗?(2)透过画面,你能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游戏实验:
1、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用笔和用墨,它就像一个人的血肉筋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先把毛笔沾水,然后沾墨,第一小组在纸上点,第二、三小组在纸上画线,第四小组用侧锋在纸上皴擦,其它小组在纸上大胆肆意涂抹,每个小组都一直画到笔干墨枯为止。
小组讨论:展示实验成果。
展示提示:(1)、画面中出现的点、线或面是怎样产生的.(2)、画面中墨色出现了那些变化及产生的原因。板书: 笔法:勾、勒、皴、点。墨法:浓 淡 干 湿
画家正是运用笔的勾勒皴点,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的,使画面充满了情趣。
2、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种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老师出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的。
1、“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竹子)
2、“只留清气满乾坤”“凌寒独自开”。(梅花)
3、“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4、“不有君子心,飘拂同芳草”。(兰花)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植物,诗人们根据这些植物的自然特征给它们赋予了相应的品格,梅花凌寒而开,兰花香而不艳,竹子四季常青,菊花傲霜吐香。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些植物在大师的笔下表达出的意境……
四、教师示范:
以墨竹为例,总结作画步骤。构图-落墨-题款-钤印
五、实践练习
题画诗、诗配画 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品一件(能用简单的笔墨语言,画一幅具有一定寓意的画)。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给自己的作品配上相应的诗句或题目。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六、展示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优点和缺点
七、总结
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现在,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我希望同学们能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内心的喜悦和高尚的情怀。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抒发我们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守住这片精神家园,并将它发扬光大。
八、课后反思:
第二篇:第七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第七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用笔墨来说话》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传达心灵的絮语”。
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材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知识篇幅较少,而用大量的作品来让学生欣赏、分析,以让学生懂得笔墨是用来营造画境、表达情感的。其中沈周的《东庄图》和凡•高的《麦田上的群鸦》是让学生对比欣赏、分析东西方绘画的异同;两幅人物画《钟馗》和《山居快乐》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用笔特点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山水册页》、《夏日山居图》等作品是让学生理解通过笔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能力目标: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表现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 教学时间:2课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水墨画有较浓厚的兴趣,已掌握一定的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初步的水墨画表现能力。但学生水墨画技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够均衡,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能力还有欠缺,因此本课教学中应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水墨画特点,采用演示法、欣赏分析法、展示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运用了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总结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自评互评的评价法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新授
1、看一看
先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1)
运笔
a、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几种运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 c、学生讨论发言。d、教师总结。(2)用墨
a、介绍墨分“六彩”——干、湿、浓、淡、墨、白。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六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c、学生讨论发言 d、教师总结 设计思路:
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②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分别观察思考“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及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③教师总结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使知识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内容
2、试一试
让学生分别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设计思路:
通过实践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体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赏一赏(1)作品赏析
“赏一赏”分为“作品赏析”和“作品欣赏”两部分。
《双清图》让学生欣赏分析作品中各部分的用笔和用墨特点。《钟馗》、《山居快乐》让学生比较两幅作品中塑造人物的线条各有什么特点以及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山水册页》让学生欣赏讨论画面给学生的感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东庄图》、《麦田上的群鸦》让学生对比欣赏、思考、讨论东西方绘画的异同。设计思路:
①作品赏析由浅入深、各有侧重。《双清图》让学生分析作品的用笔方法和墨色变化;《钟馗》和《山居快乐》让学生理解运用笔墨来塑造人物性格和表达主题;《山水册页》让学生理解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东庄图》和《麦田上的群鸦》让学生体会东西方绘画的艺术特点,体验水墨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②采用对比欣赏法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作品艺术特点,学习对水墨画审美方法。③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审美思维、创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到的审美感受才是真切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及时予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创造性。
(2)作品欣赏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水墨画作品给学生欣赏。设计思路:①提供大量的审美素材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②欣赏时配以中国传统的音乐,创设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氛围。
(三)学生作业(练一练)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
设计思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作业(临摹或创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四)作业评价(评一评)
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
①运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了参与和互动。
②通过自我介绍和自评,让同学了解自己的创作思路、表现形式、思想主题以及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创作思路条理化;鼓励学生“评头论足”发现别人的作品的优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评价、鉴赏能力,从而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五)延伸与拓展
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某一画家或某一时期的艺术特点。设计思路:通过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课程名称】:美术 【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时间】:45分钟 【授课年级】:七年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2)、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教学方法】: 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话题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②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练习)
①墨色:浓、淡、干、湿
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
三、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
1、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
2、破墨法:是以不同的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叠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3、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4、宿墨法: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始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画时留有笔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四、作业要求:
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随堂练习)
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练习重点)
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重在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体会。
第四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昌邑市实验中学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 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第五篇:【新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和特点,理解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2、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水墨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表现能力。
难点: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水墨画工具。学生:毛笔、宣纸、国画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作品欣赏”展示几幅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1、看一看先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1)运笔。
a、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几种运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
c、学生讨论发言。d、教师总结。(2)用墨。
a、介绍墨分“六彩”——干、湿、浓、淡、墨、白。
b、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六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c、学生讨论发言。d、教师总结设计思路:
①教师运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仔细。
②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分别观察思考“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及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③教师总结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使知识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2、试一试让学生分别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实践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体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赏一赏。(1)作品赏析。
欣赏书本上的画,体会画家的感受。设计思路:
①作品赏析由浅入深、各有侧重。
②采用对比欣赏法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作品艺术特点,学习对水墨画审美方法。
③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审美思维、创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到的审美感受才是真切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及时予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创造性。
(2)作品欣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水墨画作品给学生欣赏。设计思路:
①提供大量的审美素材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②欣赏时配以中国传统的音乐,创设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氛围。
三、学生作业(练一练)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
设计思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作业(临摹或创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四、作业评价(评一评)
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