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说 课 稿
新 湖 一 中
夏 泽 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绘画第三课的《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上高中的学生对于中国画多少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对中国画的欣赏和分析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对于难度较大的一些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画理、画论,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本课侧重于中国绘画的实践知识的了解和操作,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国画的墨与彩的韵味及笔墨情趣。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学情分析:由于中国画的门类多,实际动手操作又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兴趣可能不会很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体验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及审美特征,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法,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貌。
能力目标:结合实际练习,使学生创造性地初步了解与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练习,掌握中国绘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临摹或写生,体验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教学难点:中国绘画中水墨和意境的把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方法:加强中国画的练习,从实践中感受中国绘画的精髓。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必备的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整体设计为:初步认识了解国画及诗配画——乐中体验并赏析——综合分析——终极体验
(一)初级体验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乐中体验并赏析
1、在自主实践中探究:指导学生正确执笔方法,用毛笔画线条、观察线条、体会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2、在直观演示后尝试:围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四种基本笔法,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直观演示、引导归纳特点后,学生模仿演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笔法有直观感知和条理化归纳,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3、赏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国画韵味美感】
(三)综合分析
1、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用笔。
【设计意图:学习中国画笔法美,体会中国画的审美方法。】
2、对比探究欣赏中国画不同的用笔表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探究,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3、小组合作分析名家用笔,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利用配乐欣赏,创设审美氛围,分小组合作欣赏讨论,提高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组每个成员的发展。】
(四)终极体验
1、选一幅中国画作品用简短的文字分析一下笔墨情趣。如何理解墨与彩韵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于考验学生对国画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是适时点拨,初步感知: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认识毛笔的结构、【设计意图:掌握中国画最基本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3、学生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和鼓励学生兴趣】。
4、画一画: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设置临摹或创作的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评一评 :采取“组内互评 ——小组推荐——全班展示——集体点评”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集体评”活动,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6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六、教后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因为设计了动画导入、名画欣赏、直观演示等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参与度高;再加上自主感悟、训练时间充分,学生能掌握中国画用笔的基本方法,体验了中国画的乐趣,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教材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主要是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用笔方法,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
2、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特点和方法。
、临摹或创作一幅水墨作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笔法的运用。难点:体会用笔的情趣。
4、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处在十二、三岁的年纪,思想活跃,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相对较弱,而且动手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程中,我从最基本国画知识和用笔方法入手,进行国画教学体验。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来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
三、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水墨画的特点,采用演示法、欣赏分析法、展示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运用了视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总结、欣赏分析、讨论练习、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观察视频中画面是用什么方法画的?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画成的?
然后,适时点拨,初步感知: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认识毛笔的结构、正确执笔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掌握中国画最基本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述新课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用毛笔画线条、观察线条、体会画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2、在直观演示后尝试:围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四种基本笔法,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直观演示、引导归纳特点后,学生模仿演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笔法有直观感知和条理化归纳,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三)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用笔。
【设计意图:学习中国画笔法美,体会中国画的审美方法。】
2、对比探究欣赏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用笔表现。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探究,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3、小组合作分析名家用笔,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利用配乐欣赏,创设审美氛围,分小组合作欣赏讨论,提高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组每个成员的发展。】
(四)体验感悟
1、画一画: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设置临摹或创作的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评一评 :采取“组内互评 ——小组推荐——全班展示——集体点评”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集体评”活动,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3、说一说:我的收获
使用“我认识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感受了什么”造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与表现方法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笔墨表现丰富而有意韵,画中境界内涵深厚而悠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 传颂和欣赏。
六、延伸与拓展
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某一画家或某一时期的艺术特点。设计思路:通过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一、中国画的用笔
中锋:运笔时笔尖在线条中间,线显得均匀圆润
侧锋:运笔时笔尖在线条一侧,笔身侧身接触纸面显得扁平逆锋:手推笔头由右向左逆向运笔,笔意粗滞朴拙
拖笔:运笔时笔拖着笔头在纸上自由描绘,线条灵活且多变化
第三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画笔墨情趣”,这是人美版教材第15册第4课教学的内容,下面,我将围绕书本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等,几方面来分七个环节汇报我的教学设计。一.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相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过了绘画转型期,他们的体验和感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一个问题的提出有多种想法和创意,并且 动手能力强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
“显性目标”就是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法,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目标”就是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三.说教法: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师生互动交流法,实践训练法等经进综合教学。四.说教学过程
1.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的作品,特别是“王冕”的《墨梅图》,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情趣。
2.欣赏之后,用问题启发学生,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画家在画面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互动,讨论五分钟,最后,由我来进行总结告诉学生画家在画面中是如何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寄托愿望的。
3.学生实践,我把课前准备好的示范画通过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并告诉学生哪些地方应该用合适的笔法和墨法。予以说明后,在通过展示台亲自示范操作一次,带学生完全掌握后,让学生对着临摹,一边临摹一边体会和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4.教师巡回指导,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及时提醒他们用笔一定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结合,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并及时指导学生遇到的情况,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让我明确了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五.说作业: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学生平常在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选择,逐步由易到难,本节课选择最常见的蔬菜“白菜”(主体物),“红辣椒”,“香菇”组合成一幅蔬菜图,便于学生操作和表现。六.说教学评价:
对学生们的作业,我会给予鼓励和表扬,同学们,你们的作品都不错,我希望大家课后去思考一下中国花鸟画的意境,下堂课我们接着练习。七.说总结:
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意在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花鸟画独特的韵味,充分发挥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使学生体会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秦陵中学 朱临萍
2012年11月
第四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黄梅县八角亭中学万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材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主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用笔方法,让学生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民族艺术。(依据内容难易和学生实际,本课计划2课时,这里所说的为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的特点和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的笔法
难点:体会用笔的情趣。
4、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
二、教学理念
1、营造“一种氛围”——轻松、愉快地学习。
2、坚持“一个宗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三、学情分析
因为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小学阶段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中国画,没有基础。因此,本课我从最基本国画知识和用笔方法入手,进行国画教学体验。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欣赏归纳、对比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整体设计为:初级体验——乐中体验——深入体验——终极体验
(一)初级体验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的动画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是适时点拨,初步感知: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认识毛笔的结构、正确执笔方法。
【设计意图:掌握中国画最基本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乐中体验
1、在自主实践中探究:引导学生用毛笔画线条、观察线条、体会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2、在直观演示后尝试:围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四种基本笔法,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直观演示、引导归纳特点后,学生模仿演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笔法有直观感知和条理化归纳,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三)深入体验
1、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用笔。
【设计意图:学习中国画笔法美,体会中国画的审美方法。】
2、对比探究欣赏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用笔表现。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探究,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3、小组合作分析名家用笔,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利用配乐欣赏,创设审美氛围,分小组合作欣赏讨论,提高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组每个成员的发展。】
(四)终极体验
1、画一画: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设置临摹或创作的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评一评 :采取“组内互评 ——小组推荐——全班展示——集体点评”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集体评”活动,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3、说一说:我的收获
使用“我认识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感受了什么”造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六、教后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因为设计了动画导入、名画欣赏、直观演示等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参与度高;再加上自主感悟、训练时间充分,学生能掌握中国画用笔的基本方法,体验了中国画的乐趣,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范文模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梁楷、李苦禅、郑板桥和齐白石等名家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笔法和墨法的独特表现力。学习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掌握中锋、侧锋、拖笔和逆锋的运笔要领,学会调和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初步学习体验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和浓墨干笔等用水用墨方法。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中国画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这个动画片中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用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形式表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二)、新授(1)中国画名家作品欣赏
宋代的梁楷所作的《泼墨仙人图》,这是一幅充分体现中国画笔墨情趣的作品。画家用简洁的笔触、淋漓尽致的墨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动态和神韵。
李苦禅的《双鸡图》,你能看出画家用笔的痕迹和用墨的方法吗?前后两只鸡画法一样吗?
李苦禅的双鸡图画面中除了红色鸡冠和一方红章之外,其他色彩都是以墨表现,但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出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画面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墨和淡墨。淡墨部分墨色透明,笔触清晰;重墨部分运用了浓破淡的技法得到丰富的层次变化。前面的鸡身采用没骨法,以色块造型为主;后面的鸡身以勾线造型为主。整幅画面用笔洗练,造型准确,墨色丰富,水气氤氲,浓淡相宜。
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册》能更好的诠释中国写意画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因为郑板桥画兰时的用笔借鉴了书法用笔。通过运笔的疾徐、转折、收放,表现了兰花舒展、挺拔、坚韧的风骨。
通过以上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2)讲解中国画的笔法
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教师演示并讲授运笔要领。
1、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笔。(运笔时笔尖在线条中间藏而不露,线显得均匀圆润。)
2、侧锋:笔杆与纸面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运用笔肚运笔。(运笔时笔尖在线条一侧,笔头侧身接触纸面,线显得扁平。)
3、逆锋:逆着运笔,由下至上或有右至左。(笔接触纸后,手推笔头由右向左逆向运笔,笔意粗滞朴拙)
4、拖笔:运笔时拖着笔头在纸上自由描绘,线条灵活且多变化。赏析: 你能说出齐白石的这幅作品中用了那些笔法吗? 荷花花瓣侧锋运笔,中锋画花茎。(3)介绍中国画墨法
1、墨的分类:中国画的用墨法,一般是浓研淡用,墨的深浅靠水调出,即焦 浓 重 淡 清。
焦墨:研好的墨,经放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蒸发一部分,剩下的墨焦黑浓重。
浓墨:研好的墨,不加水直接用,墨色浓黑。
重墨:墨中稍加水调,虽仍显得墨色较重,却比浓墨稍浅。淡墨:水多墨少,墨色透明浅淡。
清墨:以水调极少一点墨,能看见一点点墨痕。
虽然水的多少可以使墨色改变,但不是墨色越浅墨迹越浅,因为笔中的含水量是可以控制的,浓墨可以分出干笔、湿笔,淡墨也可以分出干笔、湿笔。
下面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淡墨湿笔、淡墨干笔、浓墨湿笔、浓墨干笔等的用水用墨方法。
2、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 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泼墨法:大笔挥洒,好像往纸上泼墨,所画的形象面积较大,形体表现自由度较大。画荷叶、山水等,用泼墨较多。
破墨法:第一层没干时,接着画第二层,让不同的墨色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墨色变化。共分四种: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积墨法:墨色层层积加,一层干后再加一层,最后达到理想效果。练一练: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这幅荷花的荷叶如何用墨?
泼墨法
这幅作品中的丝瓜如何用墨?
破墨法:墨破色 张大千的这幅荷中的荷叶如何用墨?
破墨法:色破墨 白雪石的这幅秋山白云中的山如何用墨?
积墨法 课堂练习,巡视辅导:
1、四种用笔方法、五种墨色调和、干湿笔练习。
2、以上练习之外,尝试临摹或创作小幅水墨作品,体验用笔用墨技法。
3、以上练习之外,尝试临摹名家作品的局部。作业评价(评一评)
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课堂小结: 请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笔法和墨法;体验中国画的的笔墨情趣;对祖国传统绘画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画艺术传承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