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笔墨丹青-中国画课程简介
笔墨丹青——中国画课堂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之分,同时又可分:花鸟、山水、人物、禽鸟、鱼虫等绘画门类。工笔画细腻工整,色彩华丽。写意画概括简练,奔放生动。如果你想拿起毛笔玩味水墨,又想感受中国画色彩的韵律。那我在中国画的课堂等你来。
第二篇:笔墨丹青 教案
教案
单位:通河一中(历史组)姓名:吴红月
日期:2017、5、第8课 笔墨丹青
通河一中 吴红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课堂设计
导入:
08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全民族为之振奋的事情,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同见证了在独立、发展、崛起后的巨大变化,在中华大地上一同分享了欢乐、友谊、竞技与健康。是哪一件事啊?
同学:2008年奥运会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短片,看看这段内容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何联系?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画卷》
讲授:
教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绘画的起源、发展、高潮、成熟四个阶段来欣赏一下这种东方艺术特有的韵味与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 :《集体舞蹈图》
《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 地面 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 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 线条 人 动 地 陶器 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
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体现这一时期特点
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的帛画 ①形式
同学: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结合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汉墓帛画》两幅战国时期的代表作品 ②同学:特点
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我们来总结一下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 质朴、浪漫 汉代“视死如归”的风格 这是绘画艺术的初步发展阶段,我们在来看一下它的形成阶段
3、从魏晋到隋唐的绘画
教师介绍一下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 a.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师: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同学“画祖”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他也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绘画对象的精神气质。
《女史箴图》(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歌颂古代妇女的贤德,为后世借鉴。由于女官们各自工作不同,那么从每一个人的眼神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精神气质。作品绢地设色,共分9段(原本11节),每一节均有小楷字体的箴文,图文互显。介绍《洛神赋》图 b.唐朝时期 ①背景
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这一时期的绘画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的特征。(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是经济上、政治上、外交上可以说都是一个十分多元开放的时代,书法 颜柳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以及唐诗都成为这一时期璀璨夺目的光辉,那么唐代绘画有哪些特征?)欣赏:阎立本《步辇图》 法度 雍容华贵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也叫《释迦降生图》
特点:找同学读小字(吴道子 绘画特点及美誉)手法创新 题材多样
吴道子继承了张旭的笔法,在美学趣味上他也和李白、张旭一样,属于浪漫型、开拓型、力量型的一派。苏轼对他评价很高,认为“诗至
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唐王维《雪溪图》 韩滉 《五牛图》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师:通过刚才我们看过的绘画,题材、技巧时代背景,说明唐代绘画的特点
同学:1、2、3(书上)
4、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文人画)
1、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开始朝着两个不同的风格发展 一个是主写意的文人画,另一个是写现实的宫廷画、民间画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它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讲究神似和意境,崇尚写意重于写实。①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a、宋朝 “重文轻武”文化普及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理学兴起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以及道德、品质
(能文不求举,善华不求售,文人达吾心,画以适我意)
b、商业繁荣
城市发展
草市 夜市 都市 c、北宋统一
欣赏 北宋 米芾 《春山瑞宋图》 马远 《山径春行图》 夏圭《山水十二景》 ②特点:注重意境
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 ③代表
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
南宋马、夏,故意避开一览无余、开门见山绘画的传统山水画格式,开创了“残山剩水”,固然与描绘对象由雄健壮阔的北方高山大川转变为秀丽的江南景色有关,但更主要是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马、夏在画面一角、一边的大胆构思,用笔疏朗,创造出了一种以无为有、虚实相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学意境,引发了绘画审美由繁至简,由实及虚的重大变迁。
3、明清时期 ①背景
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②特点: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③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
教材小字部分以明宗室画僧朱耷及其《松鹰图》为例,十分形象地讲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清初遗民画家群体。
朱耷的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著美于世,所画花鸟造型夸张、奇特险怪。在他画中出现多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足着地,或栖息于岩隙,或独立于危石,拱背缩颈,表情冰冷,眼珠向上,“白眼看清天”以示与清廷誓不两立,这些禽鸟已被赋予人格内涵。特点:
1、文人画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派别多样
5、民间风情画 1.题材和绘画代表
①风俗画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以长卷式的构图(L528.7cm,H24.8cm),描绘了北宋都成汴梁的生活场景。整副画分为三个部分:郊外的村野风光、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赶集的场面,以及城内的繁华街市。“恍然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的评语,可谓形象鲜明。②木刻版画
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广为百姓喜爱。
③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随着社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姓更亲自动手将自己爱好的题材、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等描绘出来,创造了年画、剪纸画、布贴画等各种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场景、更具有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传统年画品种之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教材的《五子夺莲》形象丰满生动,色彩浓艳明快,对比强烈,体现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6、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同学: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同学: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习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文字是民族的语言,绘画是民族的记忆。中国画的笔墨丹青积淀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感情,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情怀,请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学齐读)
六、板书
8、笔墨丹青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陶画 地画 岩画
2、战国及秦汉: 帛画
二、绘画的形成阶段
1、魏晋时期:顾恺之
2、隋唐时期:吴道子
三、宋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
宫廷画
民间画
四、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剪纸
五、中国绘画的特点
第三篇: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范文模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梁楷、李苦禅、郑板桥和齐白石等名家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笔法和墨法的独特表现力。学习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掌握中锋、侧锋、拖笔和逆锋的运笔要领,学会调和焦浓重淡清等不同墨色。初步学习体验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和浓墨干笔等用水用墨方法。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中国画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这个动画片中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用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形式表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二)、新授(1)中国画名家作品欣赏
宋代的梁楷所作的《泼墨仙人图》,这是一幅充分体现中国画笔墨情趣的作品。画家用简洁的笔触、淋漓尽致的墨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动态和神韵。
李苦禅的《双鸡图》,你能看出画家用笔的痕迹和用墨的方法吗?前后两只鸡画法一样吗?
李苦禅的双鸡图画面中除了红色鸡冠和一方红章之外,其他色彩都是以墨表现,但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出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画面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墨和淡墨。淡墨部分墨色透明,笔触清晰;重墨部分运用了浓破淡的技法得到丰富的层次变化。前面的鸡身采用没骨法,以色块造型为主;后面的鸡身以勾线造型为主。整幅画面用笔洗练,造型准确,墨色丰富,水气氤氲,浓淡相宜。
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册》能更好的诠释中国写意画中的“写”字,也体现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因为郑板桥画兰时的用笔借鉴了书法用笔。通过运笔的疾徐、转折、收放,表现了兰花舒展、挺拔、坚韧的风骨。
通过以上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称作“笔墨”。即“运笔”和“用墨”。(2)讲解中国画的笔法
介绍运笔的基本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教师演示并讲授运笔要领。
1、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笔。(运笔时笔尖在线条中间藏而不露,线显得均匀圆润。)
2、侧锋:笔杆与纸面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运用笔肚运笔。(运笔时笔尖在线条一侧,笔头侧身接触纸面,线显得扁平。)
3、逆锋:逆着运笔,由下至上或有右至左。(笔接触纸后,手推笔头由右向左逆向运笔,笔意粗滞朴拙)
4、拖笔:运笔时拖着笔头在纸上自由描绘,线条灵活且多变化。赏析: 你能说出齐白石的这幅作品中用了那些笔法吗? 荷花花瓣侧锋运笔,中锋画花茎。(3)介绍中国画墨法
1、墨的分类:中国画的用墨法,一般是浓研淡用,墨的深浅靠水调出,即焦 浓 重 淡 清。
焦墨:研好的墨,经放置一段时间,待水分蒸发一部分,剩下的墨焦黑浓重。
浓墨:研好的墨,不加水直接用,墨色浓黑。
重墨:墨中稍加水调,虽仍显得墨色较重,却比浓墨稍浅。淡墨:水多墨少,墨色透明浅淡。
清墨:以水调极少一点墨,能看见一点点墨痕。
虽然水的多少可以使墨色改变,但不是墨色越浅墨迹越浅,因为笔中的含水量是可以控制的,浓墨可以分出干笔、湿笔,淡墨也可以分出干笔、湿笔。
下面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淡墨湿笔、淡墨干笔、浓墨湿笔、浓墨干笔等的用水用墨方法。
2、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 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泼墨法:大笔挥洒,好像往纸上泼墨,所画的形象面积较大,形体表现自由度较大。画荷叶、山水等,用泼墨较多。
破墨法:第一层没干时,接着画第二层,让不同的墨色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墨色变化。共分四种: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积墨法:墨色层层积加,一层干后再加一层,最后达到理想效果。练一练:分析名家用笔用墨
这幅荷花的荷叶如何用墨?
泼墨法
这幅作品中的丝瓜如何用墨?
破墨法:墨破色 张大千的这幅荷中的荷叶如何用墨?
破墨法:色破墨 白雪石的这幅秋山白云中的山如何用墨?
积墨法 课堂练习,巡视辅导:
1、四种用笔方法、五种墨色调和、干湿笔练习。
2、以上练习之外,尝试临摹或创作小幅水墨作品,体验用笔用墨技法。
3、以上练习之外,尝试临摹名家作品的局部。作业评价(评一评)
作业评价采用“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分两个步骤: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课堂小结: 请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笔法和墨法;体验中国画的的笔墨情趣;对祖国传统绘画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画艺术传承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想。
第四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 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 2015 年 4 月 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 录
一、概述 ·······························································································································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 1
(一)笔法的体会 ··········································································································· 1
(二)墨法的体会 ··········································································································· 2
(三)气韵的体会 ··········································································································· 2
三、笔墨写生感受 ··············································································································· 2 注释 ······································································································································· 4 参考文献 ······························································································································· 5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
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这种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体现出了笔墨无尽的情趣。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
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
三、笔墨写生感受
通过学习大师的画让我深有感触,首先他们对中国画的热情是无可比的,我从大篇二: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1篇三:感受中国画的笔墨00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 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 2015 年 4 月 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我从事教学工作后教授这些小孩学习国画,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 录
一、概述 ································································································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 1
(一)笔法的体会 ················································································· 1
(二)墨法的体会 ················································································· 2
(三)气韵的体会 ················································································· 2
三、笔墨写生感受 ···················································································· 2 注释 ······································································································ 4 参考文献 ································································································ 5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记得我的国画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而如今我也站在讲台上教给学生学习国画,我也尽量用有趣生动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笔墨技法千变万化,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意境,这种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体现出了笔墨无尽的情趣。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
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
第五篇:笔墨丹青互联网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笔墨丹青》教案设计
一、课题:笔墨丹青
二、课时:1
三、教材
1、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章节:第二单元第8课
3、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教学内容结构分为五部分,首先是按照历史发展进程的时间顺序将本课主题内容分成四个部分:“绘画艺术的起源”,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时期绘画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讲述时间从魏晋时期到绘画全面兴盛的唐代;“文人意趣”,介绍北宋以来真正兴盛和占据了古代画坛主导地位的文人山水画;“民间风情”,介绍北宋以来的描绘民间风情生活的风俗画和年画、剪纸画等。课文最后总结介绍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
【情感主线】:独具风采、琳琅满目的书法、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艺术长廊的大宗,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在第7课“汉字与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门类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层次:识记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2、能力提升层次:理解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期风格及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再现中国绘画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生动性。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对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即国画的特点)进行探讨
六、教学思路: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文人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以及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文人画注重意境的特点和成因。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次要线索是中国绘画在几千年间慢慢形成了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典型代表是《清明上河图》)
七、课前预习:
1、完成预习学案。
2、上网查找中国古代绘画成就。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百度视
频
】
北
京
奥
运
会
开
幕
式http://v.sogou.com/play?vr=true&query=%B1%B1%BE%A9%B0%C2%D4%CB%BB%E1%BF%AA%C4%BB%CA%BD&piclink=http://tn02.v.sogou.com/84622689998a71a2-b9f42f71826112e0.jpg&playlink=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xNjIwMzcy.预习提问 欣赏完这令人沉醉的水墨山水画请思考:
1、视频中的画是国画的哪一种风格的?它有何特点?
2、在宋代时还出现了另外一种风格的国画,典型代表是
清明上河图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2MDczNzI=.html,这是一种怎样风格的国画?为何会出现于宋代?(而不是汉代或唐代)?
教师归纳:我们的国画基本有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它们风格迥异却共同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民族文化。【百度百
科
】
中
国
画
简
介http://news.artxun.com/zhongguohua-431-2152394.shtml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中国绘画源头可以追到新石器时代.讲授新课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至汉朝的绘画 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
http://w.hudong.com/6749314a1eeb4fed83e45136a3d620f5.html《人物龙凤图》http://tupian.hudong.com/s/%E5%85%88%E7%A7%A6%E7%BB%98%E7%94%BB/xgtupian/1/4《集体舞蹈图》
教师: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战国、汉代时期的绘画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学生讨论,4分钟后,5组郄冬: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老师总结: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非常的简单而且粗糙,同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样,绘画艺术在魏晋之前都属于自发时期。
过渡(教师):从魏晋时期开始,随着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中国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中国文人画开始形成。
二、中国文人画
1、中国文人画的形成——魏晋至明清时期 展示《
女
史
箴
图
》http:// 教师重点强调他的地位——“画圣”。然后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教师: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祥,武将则欲拨剑以防不测。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后段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灵惊慌拜迎,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得极富神韵。独特的“吴家样”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
学生分组讨论后
董品:这幅画中最有特色的是天王随风飘动的衣袖和飘逸的云彩,充分的反映了他绘画的特点——线条画得非常漂亮,被称为“吴带当风”。
教师:从这幅画中其实还可以看出整个唐朝绘画的一些特点,就是? 姜明家:注重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景象。
教师:不错,那这幅画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可以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唐朝的有关知识回答。(提示学生即背景)
王东:国家统一,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教师:很好。
过渡:师: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新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的出现,中国的文人画呈现出了区别与前朝的不同特点。
3、中国文人画的繁荣——两宋时期 展示
北宋名画《关山密雪图等》http://?fr=qrl&cid=783&index=2&fr2=query 好了,大家是如何看呢?
学生讨论后:刘彩云: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感觉给表达出来。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感觉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同学们有支持刘彩云的也有支持网上观点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教师:你们考虑的都不错,到底该如何画这幅作品呢?大家课后再讨论一下,也可 到网上百度一下,查查资料。
教师: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宋代文人画为何会更为注重意境呢?
宋亚林:宋代奉行“重文”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教师:非常正确,课文预习的不错。那同为宋代文人山水画,大家有没有发现:北宋和南宋时期画家们表现的意境很不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以《关山密雪图等》、《山径春行图》为例大家讨论一下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山
密
雪
图
等
》http://zhy-xianger.blog.163.com/blog/static/***2236751/ 《山径春行图》http:// 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人,一位同学扮演张择端,以访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范慧君、严峻来最终走到了讲台上
范慧君:张大师您好!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 严峻来:我在东京城内生活过一段时间,此处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瓦肆里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东京的繁华让我很自豪,于是,决心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范慧君:如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
严峻来:是的,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其他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范慧君:当时的文人大多钟情于阳春白雪般山水画的创作,而你为何却要创作这样一幅表现民间风情的作品呢?你就不怕被人笑话低俗吗?
严峻来:我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而大宋对商业并不是 太过抑制,荆国公王安石变法时甚至出现过政府经商的现象。此时城市发展,城市中的商业活动兴盛、民间文化繁荣,生为大宋子民,我很希望将这种景象永远的留住,所以创作了此画。另外,我也想以此画做一个呼吁:不要太过清高,瞧不起我们的百姓,他们的生活其实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描绘。
范慧君:非常赞赏张大师的个性。
教师:好,非常不错。问得好,打得也妙。看来,课后预习的时候下了功夫。教师:大宋的《清明上河图》开启了一个时代,请学生思考:明清时期,风俗画又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2、教师展示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图》等,http://sucai.redocn.com/down-82792.html 学生讨论后李琳琳:形式更丰富了,有小说中的插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并且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师:很正确。看完中国的风俗画,请大家考虑:从创作者的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学生讨论后王可祥:一类是文人创作的表现民间生活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一类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年画、寺庙壁画、木刻版画、剪纸等。不管那一类,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师:好。关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本内容,来归纳一下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答案:一是中国绘画存在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文人画主要属于写意,民间画主要属于写实;二是中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和素描那样:不求形似,注重个人的主观性情。课后练习题 补充题
()
1、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帛画为主要类型 B 色彩都比较鲜艳 C 都用毛笔绘画 D 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
()2.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绘画作品往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下列哪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有“残山剩水”之称
A. 北宋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4.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
A.《女史箴图》 B.《竹石图》 C.《清明上河图》 D.《山径春行图》
()5.木刻版画用于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插图开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6.宋代影响绘画特色的社会原因包括
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②朝廷“重文轻武”国策
③民族政权之间的尖锐对立 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以潍坊市提倡的“345”课堂模式开展,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模式有所变动。侧重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学校:昌邑一中 姓名:赵世伟 电话:*** 邮箱:zsw19791227@126.com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