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00: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第一篇:《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6.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雷甜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懂得“乐于助人”的含义,例举生活中帮助的人和事,并能够达到想要去做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情感升华,在生活中懂得乐于助人。教学准备: 课件,词卡,音乐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小朋友们好~老师今天第一次看到小朋友们呀,就觉得小朋友们特别可爱,一双双可爱的小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心里可高兴可喜欢了!在接下来的课堂里也要一直看着老师好不好?

一、歌曲导入

1.老师看到小朋友们一个个这么可爱,想送给大家一首歌,是什么歌呢?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小星星》歌曲)

小朋友们这首歌好听吗?老师也觉得可好听了,歌儿里面说满天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好像许多——(小眼睛)。是呢,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就像小朋友们的小眼睛一样可爱。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一双双可爱有趣的眼睛。(板书课题:眼睛<白色粉笔>)

2.小朋友们,谁能说说眼睛有什么用吗?

二、认读词语

1.大家说的都很对,我们的眼睛可重要了呢,所以大家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接下来我就要小朋友们用上你的眼睛,认真的看老师上中卡片上的字。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很快的记住这些词语。第一遍跟着老师来读。老师要2大组比赛,看看哪个大组读的最认真。(露珠、星星、湖泊、灯塔、小草、天空、大地、航船、盲人、过马路,眼睛)<强调后鼻音> 2.智慧树上结了许多智慧眼睛,只要你能读出智慧眼睛上的词语,那么这个智慧眼睛就奖励给你。

三、初读课文

过度:你们看,不一会儿呀,智慧树上的智慧眼睛都被小朋友们摘完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请小朋友们翻开书77页,请小朋友们听听课文朗读,课文读到哪,你的小手指就指到哪。准备好了吗?(播放课文朗读)

1.听课文朗读。

2.听课文朗读。学生跟读。(录音读一句老师暂停学生跟读一句。)过度:小朋友们读的真好听,老师忍不住也想来试试啦,请小朋友们用你可爱的小眼睛看着书本上的课文,然后用你的小耳朵听着老师读,再用你的小嘴巴跟着老师读,准备好了吗?

3.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读。过度:小朋友们读的真好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的最认真?接下来老师会和小朋友们一起读,来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认真。

4.师生齐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过度:小朋友们听也听了两遍,读也读了好几遍了。你能说说,课文中的第一双眼睛是谁?

1.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指名回答:露珠)板书:露珠(绿色粉笔)露珠是谁的眼睛呀?哦,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板书:小草<绿色粉笔>)真的有那么美吗?看看,这就是露珠,好看吗?晶莹的露珠在绿绿的小草上面就像小草的眼睛一样美丽,说到美丽,老师就想到了咱们班的小女生们,所以请我们漂亮的女生一起用美美的声音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星星是天空的眼睛。

过度:第一双露珠眼睛真美丽!第二双眼睛是谁呢?(指名回答:星星,老师板书:星星<黄色粉笔>)星星是谁的眼睛呀?(天空<黄色粉笔>)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又调皮又可爱!那么请咱们班又调皮又可爱的小男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3.湖泊是大地的眼睛。<蓝色粉笔> 你们看这就是湖泊,怎么样?很美对不对,蓝蓝的湖水倒映着蓝蓝的天空还有高山,真是美丽极了!哪位小朋友愿意美美的来读一读?

4.灯塔是航船的眼睛。<黄色粉笔> 灯塔就像妈妈一样每天为海上的航船照亮回家的路。小朋友们见过灯塔吗?灯塔是不是又高又大?那我们就一起站起来,读出灯塔高大雄壮的感觉。(全体起立读)5.男女生比赛读第一小节。

过度:咱们找出来的这四双眼睛多有趣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读出有趣、轻快的语气。

6.小朋友们,世界上除了这些可爱的眼睛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眼睛,你能够仿照这些句子也来说一说、找一找吧。(课件出示句式:————是————的眼睛。)

课中休息:小朋友们真不错,找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眼睛。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让小朋友们休息一下,我们在一起来听一听好听的歌儿。(播放《小星星》歌曲)7.我是盲人的眼睛。

(1)过度:小朋友们唱了好听的歌儿,开心吗?那么接下来就要更加专心的听课了好吗?之前咱们已经把课文的四双眼睛都找出来了,还有一双眼睛是谁呢?请大家把那两句大声的读出来。我牵着——。这里说的是谁牵着盲人过马路啊?(我<白色>)于是我就是谁的眼睛呢?(盲人<白色>)大家之前说了许多眼睛的用处,可是世界上却又一种人他们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他们就是盲人。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看见美丽的露珠和星星,什么都看不见。怕被车子撞而不敢过马路,这时小朋友帮助了他,牵着盲人过马路,你们说盲人心里高兴吗?他会对小朋友说什么呢? „„„„„ 8.小组表演

现在请和你的同桌一起,一个人闭上眼睛当盲人,一个人当小朋友扶着盲人走路。你们自己想自己要说什么呀。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讨论,然后想想自己要说什么。三个大组老师请三组小朋友来表演。看哪组表演的最好老师就给他们一朵小红花。

五、试背课文。

刚刚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现在眼睛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有没有同学能够看着老师的板书把课文背下来的呢?

(指名学生背课文,交给学生背诵方法。)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能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心里非常高兴。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棒!在心里表扬一下自己吧!好,下课!

注:

1、在教案里没有体现出运用多媒体课件,比如:露珠、星星、灯塔、湖泊、盲人过马路等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效果直观明了。

2、体现出放手让小朋友们分小组读,同桌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全面性。

3、表演感悟这个环节很重要,让学生在表演这个环节,感悟、体会、表达。

4、整个课堂可以创设一种更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也是简单说说,讲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包涵!

第二篇:《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宜阳县董王庄中心校 原火成【上节回顾】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并思考: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什么都捐献了角膜?

2.了解角膜和国内外角膜捐赠的情况

二.自学词语,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给予”“捐赠”“领悟”“签署”“分享”“不辍”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练习摘录笔记。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器官捐献行为的看法,以及琳达思想转变的过程,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请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第一组:给予 捐赠领悟 签署 分享 不辍第二组: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才华横溢

3.读完这些词语,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学生回答:课文记述了作者一家三口人先后为盲人捐献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板书:母亲 父亲 女儿

二、细读品味,感知语言(父亲的话是课文的主题)

1.过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琳达的情感有没有变化?(琳达的情感为什么发生变化?)(启发)

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画出相关语句,圈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然后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确立好重点发言人。

2.学生自学批注、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评价:这个同学很细心,并且读得很有感情。

①小组指定的重点发言人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结合上节课了解的有关角膜捐献的资料,谈感悟。(点拨)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启发)

④“有意义”体现在哪里呢?(提问)

评价:同学们思考得很认真,口语表达简洁流畅。

出示课件: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曾经失明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①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②摘录笔记并有感情地朗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点拨)

评价:同学们读出了父亲对生命的热爱,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三、问题导读(琳达的感情变化是课文的线索)

1.琳达得知父亲要捐献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她听了父亲的话,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女儿温迪时,温迪有怎样的表现?(提问)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孩子热泪盈眶,跑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评价:这位同学找得很快,说明对课文内容很熟悉。

板书:反对 理解 自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加深师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大家的价值观收到熏陶感化。】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你对“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样的理解?“永生”的是什么?(提问)

阅读课件显示的三句话思考。(启发)

在这一刻,我才真正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两个含义:捐献的器官“永生”;捐献的精神“永生”。

评价:非常好!

(提醒学生批注在旁边。)

板书:捐献角膜 奉献爱心

总结:同学们,诗人舒婷说过,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有车有房、幸福安康是我们的梦想。如果只考虑自己,就会成为躲在繁华的角落里哭泣的可怜人。如果付出自己,关爱别人,我们就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到生命的金矿。

五、个性作业,课外延伸

1.读一读同步读本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写一份角膜捐献倡议书。

板书:

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

反对 理解 自愿

捐献角膜 奉献爱心

第三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行知实验小学 长贤

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语文会事半功倍。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用批注阅读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2、培养学生想象贫困山区孩子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情景,用关爱、敬佩的感情朗读课文。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教学重点: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来了解这双大眼睛。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读中感悟,学习批注心得体会

(一)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请用在金钥匙中学到方法,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本文你想探讨的问题。

2、师梳理处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预设:“大眼睛”指的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她“渴望读书”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为什么“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今天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本文的“金钥匙”,齐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追问:课文的哪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第一段)

2、(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3、5分钟学生自读,做批注笔记。

4、集体汇报:自己从背景介绍中获得的信息;说说读这部分内容的心得和体会。(相机板书:坚强)

5、对于这么幼小,却这么坚强的小女孩,你心中是什么感情?(爱护、敬佩、钦佩、赞美)请怀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出示句子,指名读。

6、出示大山中小路蜿蜒图、大水库图,师强调“30里路”“蜿蜒”“大水库”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可是,„„”

7、于是记者被感到了,随着孩子走进教室拍下这张照片,出示《我要读书》照片。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课文2-5自然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女孩的这双大眼睛。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指名读,师强调:先自己品读,找到关键词,在和同学讨论原因。

2、合作学习4分钟。

3、指名集体汇报。

4、出示相应的段落,指名说本段围绕着那个词写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理解。(出示段落补白:还生怕什么?)连用几个“生怕”是为了强调她很“专注”(板书:专注)

5、从第三自然段中感受到了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这样的学习机会是怎么样的学习机会?为什么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都没有?请同学们读读相关的段落,你觉得文段中什么地方触动了你?(出示段落,补白:虽然„„虽然„„.)体会其学习机会难得,板书:渴望。

6、再读眼睛,引发联想。

(出示3、4自然段文字,齐读)这双会说话的眼睛好像在对我们讲述这什么?

让我们透过这眼神,看到了小女孩的命运,看到成千上万孩子的命运。(出示课外图片:一群山村孩子)导:他们有着和小女孩一样专注的、渴望的眼神,没有桌椅,却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认认真真地写着每一个字,赤裸的双脚下从不停止对知识的追求。

7、出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触?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请用简洁的词语批注在书上,指名汇报。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再次出示照片:看着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人们把美好的情感转化为了爱心行动。(指名感情朗读句子)

2、(出示人们捐献爱心的图片)出示相应句段,应导朗读。引导学生齐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看到这,我们不禁要说:“希望工程真不愧是被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3、出示第7自然段,齐读,板书:注视、召唤、激励。

4、吧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换成“我们”,齐读,调动学生加入爱心行动的热情。

5、深入理解“大眼睛|”的几项含义。

三、拓展资料介绍,布置作业

1、(再次出示本文“金钥匙”的内容,强调第二条方法。我们从课外资料中还了解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指名展示课外收集到的有用的资料。

2、师出示部分课外资料:文中的小女孩名叫苏明娟,长大后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志愿者,她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3、“希望工程”现在进行得如何?布置作业:

①对“大眼睛”女孩儿苏明娟想要更详细地了解她成长历程的学生,可上网查找资料。

②补充摘录笔记,积累描写眼睛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本上。附: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背景 这双大眼睛 成为标志 小女孩 专注 注视 坚强 渴望 召唤

讲述 激励

唤起

第四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方法不同,引发人们的思考。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只动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续编结尾。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引导思考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体悟 教学准备:

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那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3、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4、(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读课文第2节。

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

(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几小节写了小猪?

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和第6小节,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读了这几小节,你还感受到什么?(学生自学)

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馋嘴)而且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

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

7、你还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性急:理解“迫不及待”。有了这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他(引说)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书)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还有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8、现在,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师范读。

9、指名说。(生:以前我不喜欢小猪觉得他很懒很爱吃,可刚才听老师读,感觉不一样了,有点可爱。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猪,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10、师:如果你能把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一定能读得非常好。生朗读。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三、精读第6节。

1、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把快乐和开心带给我们大家,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憨厚可爱了?让我们继续来读第6小节。

2、“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3、你们看,土地爷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想象一下他听了小猪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你把麦子都吃了,过完年,你吃什么呢?小猪啊,小猪你好可爱啊,不过你不能这样只想着吃。)

5、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麦子吃完以后怎么办呢”?

过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课文来自学。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又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边读边想,并把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四、生自学,精读第3、7节。

1、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小组交流。

2、师: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想清楚再做。师:好锐利的眼睛,你很会读书,小牛面对事情先思考再决定,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3)节俭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牛很节俭?你从小牛的回答中还体会到什么?(4)小牛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

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错!但你再节俭,麦子还是迟早会吃完的呀!)

4、总结过渡:勤俭节约的确是美德,可节俭并不能阻止麦子的减少。

五、学习第4、8、9小节。

1、小猴一贯受小朋友的欢迎,你觉得《三袋麦子》里的小猴怎么样?

2、指名答。

(1)小猴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有经验,善于发现。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吗?(就是最好的麦子)是啊,同样的麦子却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劳动经验的小猴发现它是上等的麦种。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小猴收获了很多麦子,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满满一囤麦子。所以土地爷爷说他聪明能干。

3、同桌表演读土地爷爷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相机提问:

(1)小猴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神秘)为什么你不马上告诉土地爷爷你有这么大的收获?(2)小猴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因为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他是靠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收获)

4、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让人更聪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猪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6、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7、你们注意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抚摸小猴的头,很兴奋,很激动。说明他最喜欢小猴)(看看土地爷爷望着这满满的麦囤,望着聪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开心啊!)

8、把你的这些理解带进去,再读土地爷爷的话。(生朗读)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

想一想,那在三个小动物中,谁吃到的麦子多?(从长远看,还是小猴吃得——最多。)谁来说说看,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特别是小猴的做法更独特,更富有创意,目光也更加长远,更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指名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小牛会问——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

3、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把小猴的回答写具体。(交流)

4、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那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小组讨论)

5、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读拓展阅读第54页,边读边思考: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并把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

(3)思考:你会怎样合理地安排你的压岁钱?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慢慢吃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1.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我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儿童作家,于是我让儿童把自己当作这个童话世界中的一员,让其喜学、乐学。

2.读——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复述中创新,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复述课文的机会,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训练是创新的核心,本课教材就是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创作,编写故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写作能力。

下载《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分析 1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2 教学目标: a.在听听、玩玩、做做中复习及综合运用“There be”句型,复习第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 b.......

    《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案[推荐]

    一、听写积累,再显情感1、听写:捐赠盲童屡次热泪盈眶遵从搂住2、校对。3、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话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设计意图:听写是一个常规性练习,现在把听......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9课,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第八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八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ÿ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体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