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利用多媒体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多媒体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枧坝小学:王 斌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使用,对于突破教学难点和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学难点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媒介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利用多媒体 突破小学数学 教学难点 教材中那些难于被学生理解并掌握或者容易引起混淆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称之为难点。教学难点往往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顺利突破难点,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难点不能及时突破,就会阻碍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实践证明,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学难点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媒介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就如何利用多媒体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复习旧知识突破难点
数学知识既有科学性,又有知识的系统性,相关联的知识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应该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并针对其中主要的旧知识作重点复习,对认识模糊,不太深刻或者遗忘的旧知识要查缺补漏,及时纠正。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采取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出示课件 “割补”的方法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做可以既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又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难点过程中奠定一定的学习基础。
二、启发引导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难度大或学生心理障碍等原因,或多或少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产生。教师这时候就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出示课件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素材;同时,教师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绘,也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进行启发引导,正确地指引学生思维方向,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计算下图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正确的解题算式是:
„30×40÷2+﹙40+32﹚×70÷2‟÷10000 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却找不到求梯形的其中一个条件﹙上底或下底﹚,这时就引导提问:“图中的40米仅仅是三角形的高吗?”学生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确了40米既是三角形的高又是梯形的底,很快就能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中的发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抽象思维能力差,具体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困难更大。如在教学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在教学课件的指导下,把准备好的学习工具拿出来让学生动手拼拼看,学生则很快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于是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就突破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的算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好办法。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来突破难点,把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技术带人课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难为易,就可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进入了教育界,凭借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绝对优势,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
1、音乐导入激情
《卢沟桥烽火》一课记叙的是七七事变,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本文再现了那段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在课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当时的历史图片画面,并播放了《卢沟桥之歌》,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音乐中,心灵受到震撼,激起了学生的憎恨之情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再读课文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对课文也加深了理解和感悟。
2、情景导入激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是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教《长江之歌》一课时,先播放《话说长江》的短片而且配上音乐长江之歌,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不仅欣赏了音乐之美,更感受了长江的渊源流长、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学生在欣赏中也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这样,再读课文时,不但读得美,而且很快就背诵下来了。
二、多媒体讲授,突破难点
1、选点运用,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学生通过电脑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学生对作者在洞中看到的美丽的石钟乳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教师经过选辑录像,下载图片,再制成片子。教学时,在学习内洞一段时,先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说洞里还有些什么景物,然后出示石钟乳、石笋图片,让他们根据形状来起名字,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些多媒体演示既生动又直观,让学生欣赏双龙的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后,再让学生观看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演示,感受“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通过录象演示、图片展示、读文体会等方法来感悟孔隙的小、矮、险等特点,从而感受双龙洞奇妙的灵魂所在,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减少了老师的枯燥讲解,使得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2、朗读感染,引领学生悟文本
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由于学生没看见多那样气势磅礴的腰鼓,所以朗读不到位,在教学时,我从多媒体上调出了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上面不仅有腰鼓的火烈,震撼,而且有强劲有力的朗读,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跟着朗读起来,而且读得也是那样的雄伟有力,震撼人心。这时的多媒体就像一位老师,引领着学生走进了文本,感悟了文本。
三、多媒体总结,启发创造
课堂总结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总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欣赏、读写结合。
在学《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播放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再加上音乐伴奏,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感到如痴如醉,并发出由衷地称赞,教师趁势总结:“让我们把这美景深深的印在心里吧!”然后屏显作业“仿照2、3节的写法,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短文《我的校园真美》”。
2、媒体拓宽、启发创造。
学习《姥姥的剪纸》一课,讲读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剪纸艺术,我从电脑上下载了很多美丽的不同内容的剪纸,然后让学生欣赏,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一副剪纸加上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文章,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内容丰富的想象作文。
总之,多媒体引入到基础教育势在必行,它必将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新的内涵,只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感受语言美,享受语文美。
第三篇: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11-12-01 15:09:58|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3、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观点主要指: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第四篇: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减轻学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优化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多媒体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只有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都想做救人英雄,并且积极加入活动。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多媒体的化抽象为直观作用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如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当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三个三角形图形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叫三角形吗?学生齐声回答说不知道,于是我在计算机上演示:去掉屏幕上的两个三角形,将剩下的一个三角形边移动成三个独立的线段,再逐步移动成一个三角形。这一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学生们很快明白什么是三角形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四、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小华家距小伟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伟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小华、小伟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小华、小伟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小伟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
五、利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知识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地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也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使学生发挥更大的主动作用,乐于接受新知识,老师的角色也随之真正变为启发性的教育。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要恰当利用多媒体,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第五篇: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利用多媒体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电教媒体,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减轻学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多媒体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只有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都想做救人英雄,并且积极加入活动。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学生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的化抽象为直观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多媒体的优化使抽象为直观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计算机屏幕上出现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时,那种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在眼里,印在心里。当这时用我们已学知识解决不了,该怎么办?学生正纳闷,老师马上说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用新知识---分数来表示。然后多媒体演示二分之一以及二分之一的读法与各部分的名称。
四、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小华家距小伟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伟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小华、小伟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小华、小伟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小伟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
五、利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知识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也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使学生发挥更大的主动作用,乐于接受新知识,老师的角色也随之真正变为启发性的教育。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要恰当利用多媒体,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