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内容提要:新时代的教学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充分的学习活力来适应一切。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知识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让多媒体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我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音色清晰、画面形象、影音统一等诸多优点于一体,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图文并茂,声像兼具,形象生动,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知识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让多媒体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我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音色清晰、画面形象、影音统一等诸多优点于一体,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图文并茂,声像兼具,形象生动,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呢?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和动态图像相结合,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生活中的情境难以在课堂上展现,这时,多媒体充分运用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使输出的信息生动形象。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生主要能够理解一些形象思维,对一些抽象思维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更何谈应用和掌握。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述圆柱、圆锥和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圆柱、圆锥、球的认识推算出面积公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效应,同时利用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公式的推理模拟,不但能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知识重难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我们可以把静止的插图变成动感的图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就可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把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变成形象的图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思维表象,使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较好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帮助学生正确地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
四、多媒体教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合作过程、探究过程、反思过程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许多多媒体程序在设计时忽略了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这是一个失误。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探究。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在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相等”这一知识点时,用多媒体演示很快就能完成,但学生的思维是跟不上的,此时,如果显示中用闪烁一组相对的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对”的含义,然后移动一个面进行重合比较,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有多少对这样的对面,对面都相等吗?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理解起来就扎实、到位。这样利用多媒体“移动”的优势,辅之以“停顿”的过程,就能较好的迎合学生的思维节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减轻练习负担,提高学生素质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可以是游戏、绘图、选择、拼图、填充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有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练习容量和内容更为广泛有趣,就知识的巩固更为扎实,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做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利用多媒体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
杨秋月
【摘要】低年级的孩子爱新奇,易厌倦,喜欢接触具体的形象、有趣的食物,喜欢多元化的训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低年级教师的重视,并被很多低年级教师运用到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孩子爱新奇,易厌倦,喜欢接触具体的形象、有趣的食物,喜欢多元化的训练。长期以来,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低年级教师。为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低年级教师在工作中探索的重点。经过本学期我们对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发现要攻克这个难点就要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借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最终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识字教学
兴趣
有效性
形象 【正文】
低年级的孩子爱新奇,易厌倦,喜欢接触具体的形象、有趣的食物,喜欢多元化的训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低年级教师的重视,并且被大量的应用于各科教育教学中。同样也被很多低年级教师运用到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孩子爱新奇,易厌倦,喜欢接触具体的形象、有趣的食物,喜欢多元化的训练。长期以来,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低年级教师。同时,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经过本学期我们对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发现要攻克这个难点就要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借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最终培养自主识字能力。以下举例一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在归类识字中的运用
1、看视频激发识字兴趣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怎样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寓教于乐”,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生字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中的《猫和老鼠》,我先播放音乐视频《小小老鼠爱吃米》,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老鼠爱偷吃的特性,和猫如何机智地抓老鼠,学生从生动形象的视频中瞬间对课文有了强烈的学习意识。
2、看动画正确识记字形
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是远远大于逻辑思维的,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住了三维“动画”。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状 态,采用多媒体识字,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在教学中将识字与动画片融合,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备受欢迎。如在教学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的《对对歌》时,我精心收集新旧衣服、长袜子和短袜子、粗铅笔和细铅笔等事物的动画,学习生字时,我先播放与生字相关的动画,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记忆色彩鲜艳的图片时同时识记这些近反义词,一举两得。在《识字一》的《汉字真有趣》学习“鸟”字的时候,我利用象形字的发展历程,出示“鸟”字的古文形态,以及演变的历程,让学生对象形字有大概的印象,增强对汉字学习的兴趣。然后,我将本识字教学中的象形字进行归类,即“休、苗、灾、采、闯”,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同时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实物的样子有关。最后,运用动画进行识字巩固,将图片和生字分开,让学生正确地连成今天学习的生字,以达到巩固生字的效果。
3、看动画,教笔画,正确识字书写
《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教师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外,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写好字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在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时,教师可以制作汉字书写笔顺的动画,让字的每一部分有顺序地出现在田字格中,每出现一个部件,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示范,利用多媒体与教师板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每写一个字,都要一笔一画地起笔、止笔,一笔一画地占格、站位,注意每一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从而掌握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如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皮”字的笔顺和第二笔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皮”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横钩”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还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偏旁,或变换颜色,加强刺激。西师版语文第一册中教写“里”和“果”的笔画,“里”字是先竖后横,而“果”字是先横后竖,两个字的笔顺学生就十分容易混淆,利用多媒体优势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课文中识字的运用
1、初读环节,看视频正读音
课改的精神指出,学生应该随文识字,识字教学不应该和课文脱离教学。纵观很多公开课、示范课,授课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环节,往往只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识记生字。而实践证明,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而且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读错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就读错字音,就会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为纠正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扎扎实实的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在阅读教学中,我通常安排这样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自读课文,遇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对于较难的课文,第一步一般可安排教师范读或音频范读,而把自读作为第二步);(2)把生字连词用卡片、投影、视频等手段单独突现出来,检查订正。这一环节又可分两步: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检查读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如自读、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齐读等等。(3)指名读课文或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字音,及时发现问题,纠错改错。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读音如轻声音节、多音字及其它易读错的音节,及时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的就是:面向全体,踏踏实实走好识记生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2、教给方法,动画帮助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多媒体。如“山”字,既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山的形态,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的形态,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看视频中各种鱼的样子,我们还展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帮助 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动画播放一只手采摘树上成熟的果实的画面,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爪子头”和“木”两部分构成,“爪子头”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这样学生对采字的记忆会比教师口头叙述深刻的多。
3、借助音频指导朗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下列要求:“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以及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的确,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通俗易懂。生字读音掌握了,学生读文的障碍扫清了,只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把生字、生词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将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词义、指导诵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教学要求也就达成了。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将彻底改变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尴尬,为识字教学创造丰富的课程资源,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突出识字教学的重点,突破识字教学的难点。同时,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过程使新的课堂结构轻松、愉悦,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里快乐地识字的目标。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增长学生的识字量,为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提供了很大帮助。随着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将更多、更有效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 践中。
4、巧用多媒体,寓教于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根据一年级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化、注意力不易集中地提点,以及汉字教学的规律,都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游戏、活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好汉字。
《识字四》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为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平台。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汉字,并激发他们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在课的一开始,用表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识记本课中6种小动物的名字,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从讲台上领走属于自己的动物卡片,认真地读上面的拼音和汉字。接着在幻灯片上呈现6中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一个图片中动物的名字,当学生说对时,教师点击鼠标,图片下方出现该动物名字的汉字的第一个部件,再请学生说出接下来的部件是什么,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记住每一个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笔顺。当学生们记住这些汉字时,伴着“小星星“的音乐,我用课件出现书上插图的动画:一只蜻蜓从画面外飞进,几只蝴蝶落在花朵上,蚯蚓在土里造了一个大大的宫殿,小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粮,蝌蚪在池塘中的水草间游来游去,蜘蛛在房前织了一张大大的网。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在学生说完”都看到了什么“后,我激励他们纷纷打开书,情不自禁地读起来。接着,全班孩子把这首儿歌,伴着音乐,随着动画,边唱边跳起来。短短的40分钟,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王美英,张春红,《探究识字“小秘密”活动简介》,《小学语文教师》。
(3)唐姝姝《浅谈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篇: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目标,并力求将人的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科指导三者达到有机的辩证统一与整合,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来调整教学导向,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媒体因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求职欲望,共同而持久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基础。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时间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例如: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我先让学生举实例“什么是角”,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食物,并抽象道行各种形状的角;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什么是角”。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实现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又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学生对小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都买过东西,对商品的价格很熟悉,运用多媒体呈现“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小数这个新概念。由此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意识。
问题情境是连接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纽带,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探究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惊喜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课始,首先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请了一位神奇的老师。”我打开多媒体,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银幕上出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头牛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低头吃草,画外音响起:这头牛能吃多大范围的草?学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围就是以木桩为圆心,以拴牛的绳子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是,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牛吃草的范围:绿色的草地上闪现出一个一牛绳为半径,以木桩为圆心的黄色的圆。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求这个圆的面积的方法,学生议论纷纷,但都说不出正确的方法。见时机已到,我及时运用多媒体进行引导:银幕上出现一个圆,被分为绿、黄两种颜色的两个半圆。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为4份,然后交叉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图形,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像长方形,又不像,因为它的边是弧线。这时,银幕上又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成8份,重复上述过程,学生比较后发现,这个拼得的图形比上一个拼得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学生想象:按这个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得出了可以把圆拼成一个长方形的结论。我用多媒体演示上述过程,验证了学生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半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经过思考,有些学生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部分学生不同意,争论不休。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请教多媒体老师。银幕上闪现出同一种颜色表示的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同一种颜色表示的圆的周长的一半和长方形的长,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了圆的半径就是拼得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根据上述关系,教师让学生自己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了S=。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觉方式生动地演示了圆的面积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促进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了理解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动画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教育心理学规律,在教学中如能运用多媒体动画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了最小公倍数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情境:喜羊羊与美羊羊在青青草原上散步。它们并排走路,初看时,它们恰好都用左脚同时迈步,后来发现喜羊羊跨两步,美羊羊跨三步才能跟上。问:它们这样走下去,从它们都用左脚开始起步到两人同时左脚着地为止,美羊羊应该走多少步呢?带着这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兴趣盎然的参与其中。教师先用动画展示,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的表现异常活跃,仿佛一个辩论会。有的同学说:“喜羊羊迈两步,美羊羊就要迈三步,2和3 的最小公倍数是6,美羊羊只要迈六步就可以和喜羊羊同时左脚着地。”而有的同学说:“美羊羊迈六步,喜羊羊自己应该迈四步,它们都用左脚起步,走了偶数步,应该是右脚同时着地。这样刚才说的显然不对了。”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一看似简单的事儿,却萌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分组实际做一做,再结合动画慢放,画出图表分组讨论交流,最后看动画验证结果。整个课堂活而不乱,每一个孩子都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四、创设应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指出: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多媒体具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创设有效的应用情境,为数学教学更好的服务。
六年级有一节综合实践课——《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由于每学年我校都举行运动会,所以孩子们都知道有的比赛起跑线不一样,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这个问题,因此,让学生推导确定起跑线位置的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这节课的重点,而理解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则是教学的难点。其实六年级的学生对起跑线并不陌生,很少有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200米、400米等起跑线位置为什么不同,相差多少。所以课的开始,我采用多媒体呈现了400米椭圆形跑道的一部分,用小动物的趣味运动会中准备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你觉得他们的比赛规则合理吗?”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与思考。经过观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起跑线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跑道的有关信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让学生观察得出: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学生在小组内借助计算器试算后,汇报方法。从中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如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因此跑道之间的差就在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的差。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出外圆的直径也就是里圆的直径加上两个跑道的宽度,以及跑道线的宽在这里忽略不计等问题。由此得出最简单的方法:相邻跑道差= ×2×道宽。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创设情境的途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只要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符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探究掌握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1.1 收集备课资料的便捷性
在教学的备课阶段,教师除了自主精心准备教案、学案和相应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课件资料。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
1.2 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
教师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是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备课另一大优势。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自主学习”板块,任意点击使用其他数学教师的备课资料,教师之间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又可以充分体现使用资料的自由选择性和重组性。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都可以通过平台参考其他数学教师针对这节课的相关备课资料(教案、图片、课件等),即使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相同,也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所需要的部分,比如只选择使用替换的图片。这种交互性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电子邮件、博客、学习网站、论坛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形式,建立交流群体,得到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甚至是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这样不仅能为教师提供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能够在其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同行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实践中可以考虑建立更高级别的区域学习共同体,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各学科的教研员牵头,开展网上研讨,指导资源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利用,以及区域资源库的建设、维护等基础工作,以求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资源库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及教研员信息技术整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的效益。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1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21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一般让学生利用学具材料袋里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运用转化法,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就是体验数学极限。受材料的限制,动手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运用课件进行总结,将圆柱分别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电脑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最后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渗透了数学当中的极限思想。然后,让学生对比原来的圆柱进行观察,不难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就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就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体积公式。在教学中,电脑画面的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就使难点变得容易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1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容量大、表现力强和交互灵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得到更便捷的帮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
3.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的多维化、立体式的课文情境。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大大发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镇东小学)
第五篇:如何科学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品形式:科研论文 学 段:初 中 学 科:语 文
如何科学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王卜东
【摘 要 】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趋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提高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运用 课堂教学效率 课件制作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要有大智慧,做改革创新的践行者[1]。因此,打造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梦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不懈追求。在一切都讲究高效的当今时代,探究‚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潮,‚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之一。
为了探索‚高质量,轻负担‛的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我校——湖北省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开始推行课改,学校明确提出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成功‛的办学目标,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子课题《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 2010年,我校又引进随州市电教中心推介的电化教学设备,并开通校园局域网,全面培训所有教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随州市率先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科学技术改革同时进行转眼已近五年。五年来,老师们从怀疑,观望,尝试,摸索,探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到享受改革的成功;五年来,老师们教科研成果丰硕骄人,获国家级、省、市、区级奖励六百多人次;五年来,学校中考成绩连年攀升,始终在曾都区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五年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活动硕果累累——‚阳光大课间‛‚经典朗诵‛‚大家唱、大家跳‛‚周激励会‛等已经形成鲜明特色。新理念、新技术的更新不仅没有产生家长、学生、老师们曾经顾虑重重的教育质量滑坡,反而带来了教学成绩与教研成果的双丰收:五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也真真切切的享受到运用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教育成功与快乐。
2012年10月27日至29日,我和学校的几个同志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展示活动暨‘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仪式‛,返校之后,结合蔡林森校长在河南永威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成功经验,针对我校教改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在何店中心学校网校上发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讨论话题,并列出了七个分话题供所有教师共同讨论,即:
1.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想基础;
2.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3.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力保证;
4.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育科学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
5.优秀的课堂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
6.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7.深刻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要环节。
为了抛砖引玉,让老师们能够广泛、深入的进行讨论,下面我以 ‚如何科学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题谈谈自己在工作实际中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提高思想认识。
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开创了新的天地,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增姿添彩,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搭建更好的平台,为修建通向高效课堂的‚高速公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动力强劲的助推器。当然,任何一种新科技的运用必须经过一个实践与探索的过程。部分老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师对接受新鲜东西或不感兴趣,或作壁上观,或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墨守成规,念念不忘过去一支粉笔,一块墨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学习多媒体技术之后,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把课堂变成了放映室: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几年的工作实际告诉我们,学校要想科学的,全面的推广电化教学,让多媒体技术更好的服务教学,下列工作必须抓实:
首先,学校决策层应该加强领导,真正重视。
学校应该广泛宣传,全面动员,让老师们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教学骨干力量用教学实际让老师们明白电化教学的优势。
其次,让老师们克服畏难心态,提高专业技术。
通过业务学习、专业培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教师的制作课件、使用课件的水平。没有过硬的电脑技术,要想真正推广多媒体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
再次,要制定详细的考核、评比、竞赛活动方案及强力推进新技术运用的规章制度。
以竞赛促学习,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奖励先进,促进提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真正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当然要考虑对个别老教师的人文关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多媒体具有包含信息量大,呈现速度快,呈现方式灵活多样,界面形象直观等诸多优点,这些都毋庸置疑,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说只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一定会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我校改革初期,部分老师就出现了课堂热热闹闹,考试结果不尽人意的情况。近来,已有专家提出对片面追求多媒体使用而影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担忧。客观地说,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课堂的辅助设施,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处理好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让两者有机会融合,是老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事与愿违。
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呢?
主要是要把多媒体运用与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起来。
1.忍痛割爱,不需要多媒体的课堂上不要勉强运用多媒体。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因为其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外表形式一下子迷住了不少老师,盲目追求外在的表观形式几乎成为一些优质课、公开课的时尚,而评价者似乎大多也往往忽略了传统课堂教师的高超课堂艺术及思想内涵。甚至有些人认为不运用多媒体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东西再好,再好用,都应该有一个度,过度则适得其反。余映潮先生、魏书生先生在没有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讲课时的光盘我至今保存完好,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真正的是震撼人心: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让人百看不厌。实际教学中,那些需要学生安安静静动脑筋,做学问的课堂,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一些‚理‛的分析,一些解题的方法技巧,我认为抛弃花里胡哨的东西,让学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专心研究,认真琢磨,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2.恰到好处,在课堂上适时运用多媒体。
‚好钢用在刀刃上‛,运用多媒体相比传统教学的确有巨大优势,但我赞同在课堂上舒适穿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依照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合适的多媒体文件。或激发兴趣,或列出问题,或分析总结,或掀起高潮、或巩固练习……做到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沉溺于五彩缤纷的画面之中;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分析探究文化知识而不痴迷于多媒体美妙的‚声色‛之中;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思考、练习而不是跟着多媒体的感觉走到哪里是哪里:老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很重要。
3.精益求精,慎重采用满堂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教学模式。偶尔一节课根据需要播放几十张幻灯片未尝不可,不过满堂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教学模式很值得商榷。试想老师每节课都连续放映几十张幻灯片,知识容量是有了,学生的眼界是开了,可这种节奏有多少人受得了?这样传授的大量知识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并消化?
现在互联网上现成的课件多如牛毛,如果不加甄别,不经加工直接把网上的课件传到教室的电子白板上,老师成为放映员,学生成了看客。虽然每节课都能让学生看的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可往往最后的结果是收效甚微。这种运用多媒体‚偷工减料‛的作法,不仅没有让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制约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所以,学校全面推行电化教学,内行的教学管理者对电子备课的检查非常关键。必须强调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千万不要丢掉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演、算等能力的培养方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牵强附会‛,追求外表华丽,把运用多媒体作为装饰品生拉硬拽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主要辅助功能。1.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2]。教师在导入新课或学生用脑疲劳之时合理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材料、视频材料、幽默趣题等,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体观‚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2.利用多媒体文件呈现重要文本。
传统课堂教师需要板书的主要文本如:知识图表、小组分工、探究问题、知识小结等都应该精心制作好文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文件直接呈观,这比传统的粉笔抄写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且一目了然。老师经常编写一些技巧口诀,用多媒体呈现,坚持运用,效果明显。
3.利用多媒体文件演示实验步骤。
在理、化、生等实验课中,多媒体展示的直观性、生动性、规范性具有明显优势,让教师示范、学生实验操作、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合理配合应用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事半功倍。
4.巧用多媒体文件删‚繁‛就‚简‛。
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篇幅较长的课文,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学生朗读一遍就需要一二十分钟,很费时,如果快速浏览,学生往往不能很好了解文本内容,印象不深刻。采用视频文件与学生朗读精彩片段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的视频材料既避免了课堂上读的形式之单调,又可以让学生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省下时间,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利用多媒体文件强化训练。
课堂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很多传统练习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2],课堂教学效率确实比较低。多媒体文件呈现的练习作业具有容量大、形式多样、反馈方便快捷等优点,这些都是黑板与粉笔无法相比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文件这方面的优势,运用多媒体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巩固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四、制作课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件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核心内容,制作课件则是关键环节,老师们必须注意的是:
1.课件必须是‚制作‛而不是‚下载‛。
制作课件需要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更需要高超的技术,但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部分老师往往投机取巧,不开动脑筋,不结合学生实际,剽窃、抄袭、下载他人作品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行为既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提高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
2.课件要与教学目标吻合。
课件制作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设计,以教学重、难点为突破口,把教学设计中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用合理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课件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切忌课件与教学案脱离,更不能让课件成为课堂的累赘。
3.课件要轻形式,重内容。‚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课件和人一样,内容是根本。课件制作可以借助一些声音、色彩、图案、动画、短片等艺术形式,但不能停留于表面文章。初学者往往追求外表形式之华美,然而真正达到一定境界则会抛弃那些故弄玄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必要的东西。那些过于色彩艳丽的图片,惊险刺激的视频,花样百出的声音,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眼花缭乱的动画,虽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场面的热闹,却很容易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并对无关紧要的事物形成深刻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掌握。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才是课堂的本真。
教师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3]。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教育技术的革故鼎新成为必然。教师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满足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改进,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的运用,其理论研究一定会日臻完善,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精彩,更加有魅力,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樊雁.把教育当做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湖北教育.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2102.3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3]张仁贤.教师如何自我完善和发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 Q Q: 4447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