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
《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
摘要:结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的课程改革,对该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内容、步骤和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2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作为其中一门核心课程正式投入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的开发团队紧紧围绕本专业目标岗位进行调研,全方位分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新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改革急需相关配套的资源库建设,课程团队于2013年成功立项江苏省《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下面简述目前的相关研究工作。
一、《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课程改革实践
《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领域专业课。设计思想为:以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基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等开发设计。尽力做到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似,实践场景与工作场景一致,实践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一线。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工主要产品的性能、工业生产方法、工艺条件选择、工艺流程组织等,了解化工生产中实用操作技术、能量有效利用技术和“三废”治理技术。为学生将来从事有机化工生产一线操作,实施常规工艺管理等业务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强调工程技术观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重新架构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解决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控制、工艺流程的选择、生产设备的特点为主,并结合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的内容。本学习领域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开发了“产品背景+项目教学+综合考评”三步教学模式,设计了5个平行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1甲醇生产与操控,学习情境2乙烯的制取过程方案及其设备的选择与操控,学习情境3丙烯腈的生产与操控,学习情境4丁二烯的生产与操控,学习情境5苯乙烯的生产与操控。本课程内容以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选取一个典型化工产品,以项目支撑课程,取其反应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按产品背景介绍―工艺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分析―反应器操作特点―常见事故处理方法的实际工作过程顺序组织教学,每个教学单元对应着以上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训练,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
在教学方法上,模拟车间现场,让每个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本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学生自我形成的能力为最高目标,突出能力目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突出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融入项目分组讨论、工作岗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学习法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他在亲自经历中获得实践技能,自主地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建构[1,2]。
在教学手段方面,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工学结合”方式讲授一部分理论,在校内由专业老师讲授,而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则到生产现场由兼职老师讲解。现场上课规模在20人左右。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或是在仿真实训室的“虚拟车间”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生产操作,这样做既达到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目的,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和成本,安全性还高,最主要的是不影响工厂生产。在学生课余时间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校园网,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各情境教学视频录像资料、作业习题及答案、试卷等教学资源在网络课堂中公布,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学习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设立答疑讨论板块,师生可以在课程论坛上自由发言,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还可以畅谈做项目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等。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从原来的理论考核为主,改为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加工艺流程图的作图、操作方案的设计、个人提问、人为扰动、事故处理等项目,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并对团队组织、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考核。另外,针对化工操作中物料往往易燃、易爆、易腐蚀的职业特点,我们特别强调职业操作规范的遵守情况的考核,例如操作安全措施是否规范,工作场所的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是否到位。项目完成后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便是教师总结评价。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对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作出解答。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
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素材类资源建设方面,并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素材库。在以各种方式收集大量资源、素材的同时,需要将资源进行审核、整理。我们还提出资源库的建设、课程的建设同步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同步跟进的建设思路,以便规范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
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念
通过理实结合、校企结合、课堂课外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教与学结合,利用已建立的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其中的电子课件、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和课外拓展等,理解重点,消化难点,进行自主式学习,并通过每个单元的相关习题练习和在线测试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教师可通过交流讨论和学生在线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教学准备阶段应准备好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动画库、录像库、文献资料库。教学资源的获取主要有四方面的来源:互联网、图书资料及生产企业等方面的资料收集;本专业教师独立制作;本专业人员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或与相关院校共享交换;购置。
教学实施环节内容有:(1)教师布置工作任务。资源库应提供学习任务单、多媒体课件、软件、互联网。(2)学生完成资料收集、制定工艺路线。资源库应提供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厂技术资料、互联网。(3)开展任务阶段: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的方案,教师监督纠正。资源库应提供工厂技术资料、现场录像、实训装置或软件等。(4)考核阶段: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根据评价标准检查工作完成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准确性。提供标准、评价表、试题库等[3,4]。
4.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骤
(1)获取资源的途径
资源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图书资料及企业技术资料等;本专业教师独立制作;本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或与相关院校共享交换;购置的资源。
(2)资源库建设的过程
课程标准确定――学习情境、学习单元设计――教师收集、整理相关资源――课程组、企业专家评估――教师优化资源并对格式处理――系部领导审核――教师分类入库――及时更新资源库。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全面性
适用和配套性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相配合,要按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资源库如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网站、专业信息、课程试题库、工厂图片、视频动画库、合作企业动态、专业文献、教学案例等。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独特性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立足于院校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课件及素材,要形成具有的独特个性的教学资源库。
3.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不断完善,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与本行业技术的发展,要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提供完整的网络课程库、多媒体课件库、素材库、行业动态窗口、教学答疑辅导系统等,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行业在岗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服务,使用先进的网路支撑技术,使教学资源的制作、管理与交流都能在互联网上远程进行。
参考文献:
[1] 陆敏,文艺,刘承先.《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职业时空,2010,(7):83-84.[2] 张翼飞,许宝才,苏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11-12.[3] 周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83-184.[4] 王城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5):29-31.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现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
整合、信息化教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强化学校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做好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网络化的资源建设如下图所示: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如图所示:
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学的作用;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搜集有用的教育资源,整理和加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改变以教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率的崭新学习与教学模式。
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而学生通过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的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并熟练的表达信息,从而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对于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一种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接受反馈,不断修正他们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能够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变为可视的、形象的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做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呈现,逐步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与转变,即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 信息化教学中教与学的基本特点;
1. 教与学中角色的转变;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而传递信息的媒体从原来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师则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为学生准备知识,辅导学习,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 学习环境的改变;
多媒体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
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网络环境对于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信息化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采取“拿来主义”,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用不同的信息资源传达教学信息,使之有机地配合达到教学要求,但要注意媒体的选取和使用方式要恰当合理,务必遵循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使用合适的内容的原则。
2. 信息化教学要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为突破口;
让信息技术全面走进课堂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让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尽快从“低效率、高负荷”的沉重压力下挣脱出来,从容面对现代化教育的挑战,使广大教师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为之师,使每一名同学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创新教育开辟了崭新的空间,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学信息化只是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它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教师,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所以,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巨大威力,就必须狠抓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实现教育思想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资料】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桑新民《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蒋鸣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刘晓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三篇:浅谈我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浅谈我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周波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资源库 建设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职业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基本建成的前提下,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建设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要注意突出重点,投入资金,循序渐进,有效激励,从而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建设亦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高度重视,并以此推动了办学理念的变革。
教学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刻不容缓的目标,摆上议事日程。
我校现阶段的教学资源现状分析:
我校资源库建设存在着比较盲目,缺乏统一规划。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硬件投资上,对软件建设还不够重视,通“路”、通“车”但缺乏“货物”。资源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自制资源缺乏管理,校内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往往是学科专业教师根据自己课程实际需要而开发制作的,带有随意性,缺乏规范性、完整性。
资源内容、形式单一。我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时缺乏拿来主义与共享精神,不注意交流沟通。缺乏好的教学素材,资源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图片库以及习题库,缺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我校迫切需要的高质量的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
资源缺乏专业特色。适用性不强当前,我校教学资源库的开发还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能提供一套针对我校的教学资源库。
资源无法互联共享。我校已有的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未能得到交流共享和有效利用。另外,我校教学资源库的结构、资源内容的组织形式、资源文件的类型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没有规范可遵循,这不仅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不同学科资源库之间信息内容的交换和共享。
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激励、评价机制,不能从总体上对资源库的开发、运作、管理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于资源库的开发、管理和应用,资源库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我校的资源库只是对教学资源的简单的整理、堆砌,分学科、专业建立文件夹,存放课件、素材等在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库既不能对现存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完善的应用功能。
基于以上原因现就我校的资源库建设提出以下建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1.1 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1.2 题库/试卷库
1.3 课件
1.4 精品课程:包含培养方案、参考文献、教案、学习指南、习题库、课件、实验、教学录像等。
1.5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1.6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等等。
个人以为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可以而且必须建设的教学资源。有了资源库,教师备课时就有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素材,同课程老师不需人人都去分别查找与教学有关的相同资料,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资深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教案、备课笔记等优质资源共享出来,一方面可将这些老师的智慧结晶永久保留下来,成为学校不可多得的独有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方面也为新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最佳途径和平台,且不必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丰富的资源,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供良好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
2.1 购买优质资源库 采取购买部分适用于专业教学的优质资源供师生选用。
2.2 自建教学资源库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筛选、收集相关专业学科的免费资源(形式多样);二是激励老师将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资源共享出来三是通过发布平台将购买的教学软件、DVD、随书光盘等进行转换和网络发布。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注意的的问题
3.1 突出重点,保质保量
对于学校而言,需建资源库内容很多,我们不能盲目求全求多,要因需制宜,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优势,认真研究、论证,择重择要有序的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做实做好,做优做精,避免泛泛而建,建而无效。对于某一个类型资源库能收集到的信息素材更是海量,在对这些信息素材收集后,要进行甄别、筛选、整理、组合,精选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科学与准确的信息,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整合,摒除“拿来主义”,避免只重量而忽视质,最终导致“资源库是个杂物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
3.2 发挥优势,分工协作
资源库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按照学科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组织,这确定立了教研室、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广大教师既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者,又是教学资源库的利用者,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这是建设资源库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中心应当做好资源库平台建设、资源库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成立资源库建设专家组,负责资源库建设的项目论证、评价。成立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负责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各环节参与成员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确保每个环节不掉链子,共同搞好资源库建设。
3.3 加大投入,推动建设
必要的投入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资源库建设将更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环境的完善。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存储系统、数据库备份、容灾系统,搭建安全、快速的网络平台,建设先进的管理系统,确保资源库数据安全,支持资源库的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二是建立课件制作环境,建设同时可供5人以上同时进行课件开发的开发中心,配置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工具,摄、录设备,音、视频处理工具等,为资源库建设提供较好的环境和平台;三是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堂辅助教学提供环境和保障。
3.4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周期长且规模庞大的工程,费时费力费神,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另一方面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各有差异以及参与的热情高低不同。而作为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力量的专业型信息技术人员缺乏。都将影响资源库建设质量和进程。因此有必要对资源库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依据学科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分时、分段进行,并逐渐完善。
3.5 有效激励,促进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教师方便用、学生乐于学,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进展和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调动广大老师参与建设积极性。学校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库建设项目申报和建设实施的项目组,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对于建设成果经专家评审合格,应将成果纳入参与者业绩评估或工作考核中,并给予物质奖励;对积极参加知识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足够的奖励(智慧结晶,具有知识产权)。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学科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校教师的知识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作为各种教学资源的汇集,绝不是教学素材、资料的简单堆积。它直接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方便用,学生易于自主学习为目的。因此资源库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4.1 科学化: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资源库的根本。要建立严格的资源审查评价机制,确保资源的高质量;
4.2 标准化:遵循标准是保障资源库广泛共享的基础。建设科学的资源规范体系,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库著录的标准化、检索的规范化、检索途径便捷化。
4.3 结构化:合理的结构可以确保资源库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4.4 动态化: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是资源库具有生命力的保障。随着教
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就学校当前条件而言,建设资源库尚存在某些瓶颈,但不能因此而迟疑。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切实将其列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项目组,充分论证,认真规划,扎实实施,制度激励,切切实实将资源库建设好,以此推动办学理念的变革,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科研创新、合作交流等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校园。
第四篇: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沈健厅长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全面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统筹共建共享,特制定以下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教学资源的内容
本实施方案中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各课程课程标准
3.各课程教案及课件
4.教学录像
5.操作录像
6.习题作业
7.试题
8.其他教学资源
二、建设目标
学校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全面落实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采取多项保障措施,积极促进各专业、各教研室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年后(到2015年)各专业建成高水平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效促进各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建设步骤及要求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学系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组织落实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工作。
2、将各教研室完成教学资源建设的情况纳入教研室考核评估内容,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的一项重点考核目标。
3、按照建设步骤及要求,定期对各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开展评比活动,根据每门课程教学资源的完成质量,分别评选出“合格课程资源”和“优秀课程资源”,给予合格课程资源建设组1000元的奖励,给予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组1500元的奖励。
4、将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情况纳入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质量
考评项目;年终考核时,将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视作完成当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条件之一。
五、其他
国示范重点专业请按照国示范建设进度推进资源库建设工作。
无锡*************学校
2013年2月
第五篇: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探讨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探讨
摘要: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信息化教学改革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世界大学城空间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和同行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就《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究,主要阐述了建设的背景、建设的目标、建设的思路、建设的内容及建设反思,以为同行开展相关领域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世界大学城空间 教学资源库 高职公共英语 课程建设
一、建设的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进,基于世界大学城的课程空间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云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之不可或缺的环节。我院自2011年引进世界大学城空间后,已经立项建设了许多专业及思政课程的网络空间资源,课程内容是系统与精细、集成与分散的统一体,为专业及思政课程的改革带来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院立项建设的课程资源在湖南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我院信息化教改的逐步推进,再加之我院实行全院英语选课,《高职公共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网络空间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成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之一。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本课程强调语言知识、交际能力、文化意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旨在为学生搭建从校园通向职场的桥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英语的意识薄弱,但他们非常熟悉信息化工具,喜欢玩手机和电脑。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应改变其教学内容,建设较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库,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二、建设的目标
根据学院的要求,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的表现形式之一。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加强空间外在形象的建设,使之具有可观赏性。颜色搭配协调,栏目建设合理,按要求充实各个栏目内容的建设。把关于本课程的教案、计划、课件、视频、习题及学生的作品等内容上传至空间,为学生和同行提供系统而丰富的网络探究式课程资源,并且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创建学习群组展开空间互动交流。
三、建设的思路
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基于“能力本位和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教,学,用”的过程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来设计课程资源库。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趣味性、职业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
根据以上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笔者整合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两本教材《知行英语》及《新职业英语》的内容,对课程内容单元主题进行解构和重构。共设两大部分,以校园生活和职场交际为主线。第一部分为校园生活,设5大主题:学苑初涉、多彩校园、规划与管理、饮食健康、安全与网络;第二部分为职场交际,设5大主题:职场准备、职场初涉、商务旅行、产品销售、理财创业。根据不同的主题,分别设置了口语、写作、阅读、翻译及综合项目等任务供学生自主完成,要求学生分组在学完相关的视频及资料后按要求递交作业,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关成绩的评定,并将该成绩纳入期末考试的范围。
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借助灵活有效的教学载体,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搭建灵活有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载体和平台。除需整理教学PPT,学习资源如翻译库、词汇库、句型库、语法库等之外,还需要开发同课程主题相关的微视频,整合学生具有代表性的PPT、视频、语音等作品,发布至大学城空间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运用多维交互的Web-Quest教学模式及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程资源库的有效利用。
四、建设的内容
《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首先得拟写课程资源建设任务书,再根据建设任务书的要求,逐步完成以下内容的建设工作。
(一)完成授课计划http://www.xiexiebang.com/blog2012.aspx?bid=28652569、课程说课http://www.xiexiebang.com/blog2012.aspx?bid=48711155的建设工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导航提示。
(二)根据每个教学主题,在教学资源栏目下完成词汇库、句型库、对话库、写作库、翻译库、习题资源库、课件库等学习资源的建设: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Show/Blog/List.aspx?sid=9458746&uid=183952。
(三)根据每个话题利用会声绘影软件或Camtasia Studio录制1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上传至世界大学空间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Show/Video/Custom_List.aspx?sid=7287569&uid=183952。同时,也可以上传色拉英语和剑桥英语的视频至空间。
(四)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设计表格教案发布至大学城空间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Show/Blog/List.aspx?sid=9460193&uid=183952,表格教案中需含有课程导学、微课视频、习题资源、课件等,点击表格教案,学习者就能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的内容。
(五)为了实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须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在网络空间,需上传学生有代表性的PPT: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Show/Blog/List.aspx?sid=7906230&uid=
183952、学生的口语视频:http://www.xiexiebang.com/SpaceShow/Video/Custom_List.aspx?sid=9332307&uid=183952。在完成某一教学内容后,需要学生对空间中的PPT及口语视频进行学习点评。
(六)在世界大学城的空间里,有必要建立《自主英语》教研苑:http://group.worlduc.com/UserCenter/Notice.aspx,发起每一主题下的讨论话题,让师生进行相互交流。
(七)在大学城空间设置课程导航,如图1所示,为查找资源及开展教学提供方便。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职业技能,应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开发建设后续的网络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资料、语法专项、A级专项、四级专项、写作比赛、试题库、英美文化及自主学习等,如图2所示。
五、总结与反思
应信息化教学改革之要求,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的《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库具有以下创新之处:第一,教学内容整合了传统单一的教材,开发了微课视频教学内容,运用学生PPT、口语视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二,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平台创建课程资源,其信息的容纳量及作用远远大于QQ群和微信,并且实现了在线测试、自主提交作业等功能,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的可能,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第三,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利用手机终端或电脑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及自主性的学习,能较好地提高学习效率;第四,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变革传统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及动态的评价机制,强化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建设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资源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素材、实践经验及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课程资源的建设离不开学生PPT、视频资源的整理、上传,离不开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院教学硬件资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荣宁,唐路一.基于职教新干线的英语空间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40-41.[2]郑丹青.基于大学城空间数据库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3,(12):76-78.[3]刘洪宇.解构工作,重构学习,构建互联网空间资源课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