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ok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合集)

时间:2019-05-13 00: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okok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okok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第一篇:okok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然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活跃小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得小学生更有效率、有兴趣地学习数学。鉴于多媒体的这些优点,笔者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提出相应的改革教学方法,以飨读者。[关键词] 新课标教学方法媒体改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如今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形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复杂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小学生的学习是由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控制的,因此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准确地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等,对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一、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个优秀称职的教师绝不能“填鸭式”地将教材上的内容全部“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由自在地体验学习的乐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对于小学生来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显重要,因为小学生自觉性比较差,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小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做到的。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图片、文字以及视频于一体的新型技术,它的表现力丰富,可以清楚地将所要展示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将各种各样的感知材料展示给大脑,使抽象化、复杂化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拥有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将这门学科学好。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能够比传统的方法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它能够使得小学生快速得学到知识,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动画演示,设置一个情景问题,就会使得小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能够使得小学生更有兴趣地去探讨问题的真相。例如,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动画,一个爷爷将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三分之一的地给老大,六分之二的地该老二,九分之三的地给老三,然而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就吵起来。这时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笑了,告诉他们几句话话,兄弟停止了争吵。请问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这样的情景思考题一下子调动起了小学生的情趣,使小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寻找答案。

三、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多元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都是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把所有学生都看做是统一的接收体,这无疑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没能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对所有学生都“一刀切”,这就使得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而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又感觉“没吃饱”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认真做好适合每一位小学生的指导工作,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学。

四、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情景再现,从而突破小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例如,在给小学生讲圆的面积的时候,虽然课本上给学生提过了多种方法,但是针对小学生理解能力来说,仍然有困难。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做成动画演示的形式,将圆尽可能多地分成若干部分,这样每一个小扇形的面积就近似于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将教室变为获取知识的“乐园”。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氛围都是比较沉闷的,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样的课堂气氛学习表面看上去好像学生都在认真听取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老师是否想过这样墨守成规的课堂真的适合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吗,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真的有利于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把握和吸收吗?这值得所有的小学数学工作者思考,小学生天真好动,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营造快乐、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获取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里不知不觉地吸收数学知识。如现在有很多与数字和数学有关的玩具或是道具,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将其带入数学课堂,从而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下,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点,这样会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背景,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利用多媒体,提出质疑,补充盲点。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恰好满足的这一要求。当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多角度地给小学生演示所讲授的知识,而在不同的演示过程中,小学生就会主动地比较每一个演示的不同,从而提出问题,并给予积极的思考,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加强合作与交流,使资源得到共享。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给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更有用的学习资料,利用友好的媒体界面使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使得小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从而使得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条件给小学生,让他们在切实的学习中养成交流合作的能力。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比拟的优势,它能够使小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感觉数学是一门单调的、枯燥的知识;能够使得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更准确地找到数学教学的新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更高程度的提高。参考文献:

[1]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2010(10)[2]齐杰伟,《浅谈多媒体对小学数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1):50 [3]崔春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1(1):98 [4]李艳,《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0(12):99 [5]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单位:赣县攸镇中心小学 作者:陈宏意 联系方式:***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

1.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大纲,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经过初步的探

索,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教材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如:第一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评价系列:

附图{图}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建立各年级的能力评价系列。(参见表一)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初步拟定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

2.评价时空过程化

评价时空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

附图{图}

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显然,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评价的指向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因此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参见表二)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第三篇:《秋天》教学设计与课件 OKOK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中宁县第五中学:吴进玉

教材说明:

《秋天》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一首描绘秋天、赞颂秋天的诗篇。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习此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诗歌语言流畅、优美,画面纯净明朗,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当然,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学习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教会学生写作表达,这样才能够做到用教材。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该设计体现诵读与口头表达和写作相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结合具体的语境,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秋天多姿多彩的画面,创设阅读情境;通过视频朗读并配以背景图片,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在“研读赏析,品味秋天”的环节中,第一节诗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赏析诗歌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用领悟到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二节诗;第三节诗让学生在诵读声中,结合诗的意境想象画面所缺少的内容,进而感受牧羊女所“梦寐”的内涵。整个过程渗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走向社会,开始独立思考和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体会,像《秋天》所描绘的画面他们并不陌生,对于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他们很有兴趣。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抓住七年级新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发挥他们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稚嫩想法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中、想象中、交流中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但是诗歌作品的鉴赏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还刚刚是个开始,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需要进一步引导。《秋天》作为现代诗歌,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本课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调动学生对秋天已有的认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走进诗中美的画面,从语言、内容、意境、情感等方面读出说出自己对《秋天》美的发现。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秋景图片或课件。

教法设计: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情趣;以读带悟,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与重点;运用对比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学法设计:

1、以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2、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语文之旅中,我们沐浴在《春》的美丽里;

陶醉在《济南的冬天》的温馨里;

我们曾和一道在《山中访友》,充分领略了夏天的浪漫和无常;今天我们再去拜访《秋天》,瞧瞧秋天的模样。

二、出示课题和学习要求

三、充满感情,吟诵秋天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听朗读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

四、自读思考,整体把握全诗,感知秋天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吗?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再读赏析,品味秋天

(一)研读赏析——农家里的秋天(此环节中,学生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自主学习,质疑、交流)

1、看似平常的景物,作者却把它写得很美!那些细节传递了秋的信息,请从诗中找出关键词语,品味画面的美妙之处?

2、通过换词训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诗歌语言的准确生动。

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

放下 镰刀,用背篓来装 瓜果。

秋天在农家里。

3、面对美的画意,努力读出诗情;鼓励大家对照板书,当堂背诵第一节诗。

(二)学生合作学习第二小节——渔船上的秋天(我思考我快乐)

1、学法领悟:抓关键词语;品其中蕴味;读其间深情。

2、你找到了哪几个关键词,从中品到了什么?在品味赏析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和心得能与大家分享?

3、再读品诗情

(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完成第三小节的学习(出示画面,请学生对比课文内容说说还应填上些什么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梦寐”的深刻含义)

六、拓展延伸,抒写秋天

1、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的过程中,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2、秋天是美丽的,它不仅是在诗人的眼里;在摄像机的镜头里;在画家的笔下,它还在同学们的纸上——请同学们欣赏下组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你眼中秋还美在何处?采用优美动情的文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等)写你自己的秋天。(观图——写作——交流)

七、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绘了一个丰收的秋天;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只要勤于耕耘、勤于收获,相信每一个季节都是“金秋”!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笔,绘写出人生的七彩画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八、作业布置

1、将《秋天》中你最喜欢的一节改为一篇优美的小散文。

2、搜集关于秋天的诗词佳句,并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 稻香、镰刀—(农家丰收图)喜爱

撒网、小浆—(霜晨归鱼图)

在牧羊女的眼里——赞美

牧童、笛声—(少女思恋图)

板书设计:

秋天何其芳

栖息在农家里——

稻香、镰刀—(农家丰收图)喜爱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撒网、小浆—(霜晨归鱼图)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赞美

牧童、笛声—(少女思恋图)

【教学反思】

1、《秋天》是一首现代诗,作为诗歌教学十分注重朗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朗读可以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配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还可以设计新颖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意境,理解感情。

2、《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3、引导学生鉴赏诗的美就是学生自主感知诗文美的内容和美的情感的过程。本节课自主阅读的基本方法:感受美——吟诵美——品味美——创造美。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揣摩、探究的热情,同时也加深了对诗歌内容、感情的理解。在此基础理论上,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体验,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将画面内容和

意境描绘出来,达到初步赏析的目的。

4、最后,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意通过写作自由表达、再现。这可以说是作品的,又可以是他们自己受之启发的新的创造。如用一段话写出自己对秋的感悟等等,从而将文本学习的外延扩至学生的生活领域。

总之,这篇教学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得到启发,由课内到课外,发挥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第四篇:浅谈课程改革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课程改革与小学数学教学

云阳县龙洞九年制学校曹帮明

(通讯地址:重庆市云阳县龙洞九年制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4511)[摘要]:课程改革后,新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教学方案要研究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数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差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创新兴趣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教学活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才使其生命之树常青。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以下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创新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1.观察生活,学习新知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以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引入。故事讲的是:猴妈妈分了一个桃给弟弟;分了五个桃给哥哥。弟弟忙着说:“不公平。”猴妈妈问:“为什么?”。猴弟弟说;“要再分给我两个才公平。”我抓住时机问:“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拿出你们的桃子平均分给你的同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好吗?看看谁分得公平,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这样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探究新知识,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老师问:“关于平均分,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近平均分东西,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平均分。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张扬个性,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知识。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我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充分提问,每次学生提完都问:“谁还有不一样的?”这样做,让每一位学生都想大胆地举手说。这样就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

4.联系生活,体验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

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有一道练习题问“三个人排列有几种排法?”我就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排,看哪个小组排的方法最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在游玩中自然地理解了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

二、关注数学课堂、研究学生课堂兴趣

1.该怎样体现数学课堂效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1)“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2)“关注学生的发展”,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在一次教学中,我故意问学生:“这道题老师不明白要怎样做,谁能教教我?”我刚问完好多学生都纷纷举起了小手想当我的小老师。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如何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应坚决摈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坚决反对重纪律、轻情感、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如果学生厌学,其他自然免谈。“情感与态度”的问题是考试考不出来的,“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是仅通过考试就可以评估和衡量的。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由于考试的压力,课程改革步履艰难,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学生的情感态度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些问题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科学史也表明,人的美感可以转化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地展示数学美,并运用数学去诱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会很愿意去学数学。

3.合理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教几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1)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将检测、实践活动、知识小结、自我评价、提问以及观察思考、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展现出的数学思维过程。

(4)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等。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为:成绩(等级)+评语(激励性语言)+成长记录袋。

总之,评价应是注重过程的、客观的、公正的。

4.教学准备

(1)备好课。首先应认真研究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其次要备教学过程、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景,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些都是备课时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不同,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各地区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班的学生。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深入钻研新课标,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认真研究课堂活动。这堂课有哪些数学活动可以安排?怎样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价和调控?哪些活动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哪些活动要借助其他教学手段进行?另外,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引导和评价?这些问题也应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和思考。

总之“教无定法”,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的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就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坚信只要不懈地努力,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上册)主编张行涛、周卫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校本课程开发》(上)《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学科部分

(二)主编 徐巧英新华出版社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影响了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当前,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最佳实验地。我县在开始实施新课程之前和实施过程中,我县教研室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两个学期安排了多次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专题讲座、课例专题研究和一次以新课程实施为主题的继续教育考核。为了进一步总结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数学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想,以利下阶段开展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呢?

一、实施新课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正常发挥。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学数学呢?我们认为,主要不仅仅是听数学、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更应该让他们“做数学”。“做数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是学生理解数学的根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师生关系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授居生,学生视听在后”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师生之间是比较稳定的“授受关系”。当然,通过“反馈”的方式,师生之间也有一些双向交流,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教师更好地讲授。通过学习与实践,如今许多教师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从而使每一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到目前为止我听了实施新课程课中,没有发现一个教师是板着脸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一位老教师在教学“整数加减整数”中,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探讨 “40+30”你是怎样想出得数?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算法,教学效果良好。这位教师很有感触地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没想到能发挥他们这么多的潜力。”

在课改的今天,许多教师不但在教学态度上表现出亲切自然,并且在教学语言上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过去教师让学生发言时,总是说“你讲给老师听”,现在更多的是说“请你讲给大家听听”。过去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时,教师总是说“你坐下!”现在更多的是说“别急,再想想!”或“谁来帮一帮?”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心情恢复平静,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是学物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新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观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3、课程观念的变化

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完全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成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的课堂教学,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村的奴隶,一步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如今我们意识到,教材只有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植树活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的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2棵树,右边有3棵树,一共有几棵树?”有的说:“穿校服的有4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2个,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新课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注意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与艺术科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如在教学了“图形的认识”以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把学过的图形拼组成一幅图画,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由什么图形组成,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许多教师开始改变了以往的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如“人民币认识”的教学,许多老师就注意先上学生说说你对人民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互相说说,在这样的互教互学中很自然地引出新课的学习,并从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亲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创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确实这样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比如:有的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找规律”时,引导学生找出课室中的规律的事物,学生们找出了课桌、讲台的位置等等,改变了过去的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又有的教师在教学“用数学”时,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收集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两个学生数小棒活动,让学生统计小棒的数目,可以提出“一共数了多少根?”“某某比某某多数多少根?”“某某比某某少数多少根?”等数学问题。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多,学生活动机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学生敢于提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体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评价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教师们由过去重视终结性评价已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由教师的单一评价已转向多样化互动评价,尊重个性差异有了新举措,注重了反馈、激励功能,更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评价具有了全面性,由重甄别转向激励、提高。比如有同学回答错了问题,但是他能积极主动地站起来答题,也是值得表扬的。有的教师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来。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原因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反思在到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1、《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实际操作的教师之间的差距有待缩短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旧路”,;有的只满足于课堂的热热闹闹,忽视了最基本的双基教学。这主要是民办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参与新课程培训或学习的机会比较少而造成。有的是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是由于缺少相关的课程改革资料而造成的。

2、合作学习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有待加强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动动手,再让一个学生起来汇报,其他补充,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这主要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未能理解,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未能认识和把握合作学习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因此造成一些评价失真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具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师对一些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敢马上加以纠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以表扬的“迷失”,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三、几点思考

1、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

今天,我们进行新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绝不是为了评出几节优秀课,也不是一种急功近式的权宜之计,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算途径和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也不是一具纯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很多,研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使二者彼此结合起来,并由理论层面逐步向实践层面过渡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站的高一此,看的远一些,思考的深一些。同时,对于模式创新的研究,我们一贯倡导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以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

2、要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

当然,我们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是获取更多信息,听取不同见解的途径。因此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以先把解法写下来,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做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有让学生倾听、交流的机会,汇报时一般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再让其他小组代表补充。这种交流才不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青年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青年教师是21世纪教育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青年教师的肩上,背负着中国教育的希望。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严,标准一定要高。青年教师在接受现代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不要忽视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越是基本的,就越是不容易被人们所重视的,但它往往恰恰是最重要的。钻研教材的基本功、设计教案的基本功、运用教学语言的基本功、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功以及了解儿童心理活动规律的基本功,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如果我们的青年教师们既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又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那我们就有了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能够最终达成。4 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总之,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深思管理的策略。在管理中,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

下载okok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okok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与失[推荐]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得与失 木格镇中心小学小学 冯燕芬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普及,现在多媒体教学各类资源能直接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师的学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观风海镇四十五户小学 文定林 二十一世纪,我们用有限的投入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如果不摆脱传统教学法的禁锢,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不能尽快地实现......

    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网络营销教学是当前众多高校在电商专业重点打造的品牌课程,着重培养应用型的高新技术人才,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支持,帮助学生提升解决......

    浅议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议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心学校邓相俊邮编:644007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生活中有数学,数......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革,经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感到新课程、新理念、有新的感受、对如......

    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主要电化教育手段,其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之多媒体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之多媒体应用 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二中:王金龙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免感到枯燥......

    融媒体改革发展工作总结

    融媒体改革发展工作总结 在中宣部、省市县委的关心指导下,武强县广播电视台2018年4月18日开启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学习探索之路,先后派员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