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江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审美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审美能力逐渐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综合能力之一。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素质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美术欣赏课,正是为高中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最佳方式。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展开论述,从而为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中美术

欣赏教学

学生

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带来人美好的享受,让人领略到美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和艺术底蕴,通过特殊的思维、认识、创造和审美培养人的教育活动。[1]

美术欣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美术欣赏教学具有全面性。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虚实辨别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身心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是美术欣赏教学具有实效性。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过度盈余的信息时代,各种诱惑源源不断地通过图像流入生活中。在视觉泛滥面前,美术欣赏教学能带给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堂这片净土中得到洗礼。

美术欣赏教学,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欣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美术欣赏教学的对象,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首要因素。经历审美意识形成的初中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后,高中生的审美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审美感受具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审美评价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准。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增加,对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教与学的自我适应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日益完善的知识建构过程中中其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现。由于身心发育的成熟,高中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对美与丑的评价有了自己的标准,不会轻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对于具体的美术作品,他们不仅能欣赏到其中的内容美和意境美,而且能表达出其中流露的感情。对于抽象的美术作品,出于知识储备的欠缺与学习经历的不足,他们往往无所适从而不知所云。在新潮流的大浪中,高中生往往表现出追求美的趋势。衣着发型的标新立异,正是展示他们对美的独特见解的真实写照。[2]

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上,符合新课标的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在实践层面上,促进教学者对学生审美能力各方面差异的了解,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增强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实现真正美的创造。

从高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促进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如果没有直观具体的教学手段,那么很难让学生引发由视觉产生的想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媒体的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多一些鲜活的元素注入,少一些刻板的教材分解;多一些新异的生动展示,少一些传统的千篇讲述„„或多或少地影射出媒体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大潜力。当然,媒体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以及美术作品本身的需要。

目前,多数影视的美术效果甚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传统课堂中适当引入艺术类动画片,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日本著名动画作家宫崎骏大师的作品,是展示素材的最佳选择。结合故事情节讲解影片中的画面蕴含的艺术,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艺术修养。

罗恩菲德曾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在每一种情境中,艺术家必须体验其题材创造出艺术品,为了要重现或欣赏其意图,我们须将自己置于创造者的情境中”。[3]音乐有利于营造情境的感受气氛,有利于审美感受的强化。在欣赏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播放《黄河号子》,学生在视听觉并进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观察纤夫的各种不同表情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面中。此时,教师如果能深情地读出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描写纤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那么学生原本迷茫的审美感受逐渐明了,他们会由互异的纤夫表情意识到黑暗的剥削生活,激发自己对当时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以及对沙皇暴政的憎恨。媒体的引入,能让学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进入审美意境。

二、结合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创作者意识下,经过创作者的精心构思而诞生。脱离了创造背景的欣赏,无异于大海捞针,其效果有如南辕北辙。在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应把作品所处的背景环境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单纯把凡高的美术作品《向日葵》让学生欣赏,恐怕不会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向学生介绍印象派画家对光线和色彩的理解,介绍凡高的艰难生活和对阳光的渴望,学生能摆脱停留在欣赏向日葵形状的表层,逐渐地领悟到画面折射的热烈而又悲伤、骚动而又孤寂的心里情绪,理解到凡高追求生活的情感。

同样地,徐悲鸿的美术作品《八骏图》看似画马其实不然。如果把徐悲鸿所处的生活时代以及本人的思想介绍给学生,那么学生能在欣赏马的过程中领悟到徐悲鸿以马示己的手法,感受到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大无畏精神。

三、结合比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笔者认为“比较是分析差异的捷径”。比较,通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更能让学生在对比具体的不同作品中找出差异,提高审美能力。

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与古希腊的人体雕刻这两种同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美术作品给学生比较,他们会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存在根本差别,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体现冷酷的审美观念,相反地,古希腊的人体雕刻体现人性化的审美情趣。

把中国国画与西方油画各自的代表性作品给学生比较,他们会发现:中国国画注重笔法,虚实相生的意境以及事物的神韵,相反地,西方油画注重色彩、明暗有致的背景以及内容的真实。

四、结合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艺术欣赏课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美术作品的比较和对不同美术作品的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积极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从而来自不同个体的审美观进行碰撞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而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及时的评价是课堂反馈的有机部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鉴赏程度,从而为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供依据,减少学生盲目狭隘的评价,实现评价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而是让他们留心保持好发现美与欣赏美的一双眼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之路,任重道远。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因材施教,一切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出发。

摘要:

[1]向宏年.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梦雨.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 [3]朱剑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教育[J].艺术及幼儿教育研究,2008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中打捞出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设情境;以情促教;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关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教学方法“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等,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等。在书中看到一位老师的《色彩的世界》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在桌前放了一杯无色的水,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以魔术师刘谦的形象出现,搅动杯中的无色水,谁知水在老师的搅动下慢慢散开变出很多种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变化。像这样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四、鼓励、引导学生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低年级学生较侧重“联想”训练法。如: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当今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五、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 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 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六、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并使之相互渗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内在美被忽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 上。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七、结束语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探索更多地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新颖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第三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

漳墩民族中学祝城旺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途径单一,为了能让学生全面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地解读与欣赏,实现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主体地位。参考个人美术教学经验,阐述了通过教学互动,全面深入理解作品一些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健词:教学互动、多角度、欣赏、途径

从分配工作到现在,这七年来,我听了不少课,认真地作了一些笔记,促使自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反思,受益匪浅。在众多课型当中,欣赏课教学大家普遍觉得较为难上,一节课讲解到底学生听得累,教师讲课也累,有的教师则认为美术本身是一种视觉语言,让学生多看就是了,何劳多言。记得有一次听课,教师讲某一雕塑作品,该作品高多少米,宽多少,深多少,其材料为大理石,反应了什么可歌可泣英雄气概„„,真是不善言者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善言者绘声绘色,离题千里,学生如坠云海,真不知欣赏为何物,只知唐伯虎善画美人,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欣赏课重视的不足或停留在低水准欣赏教学水平上。

纵观现行我市湘版美术教材,许多教师都会注意到其一个显著特点:每个学习单元的内容设置大多是从经典美术作品欣赏开始引入的,其意图是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美的共鸣,进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相关知识、技艺的学习。这与其中穿插在教材中的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欣赏相得益彰。

美术教学活动除了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美术技巧和知识,更重要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品位,审美能力、拓宽眼界、陶冶情操。因此,美术欣赏活动是否正常开展,是否切实可行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是衡量美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方面,我们应引以足够重视,并加以深入的探索,走出一条欣赏课行之有效的道路来。

首先、在湘版教材《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方面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欣赏·评述”中提出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教学的观念,根据湘版教材《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的阐释:“是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或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一副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来看,初中学生掌握多角度欣赏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1、初中学生综合知识储备(基础人文和科学知识)与知识结构动态发展为多角度美术欣赏提供了可能。

2、通过5—6年美术课学习,学生已具备较为感性美术欣赏能力,如对美术作品材料的认识和简单形式分析。因而对初中学生来说,不断拓展思路使他们从作品中得到越来越丰富的信息,以便将来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3、从发展角度看,经过学习掌握多角度欣赏方法,对从中学阶段的欣赏过渡到鉴赏奠定了基础,因为“鉴赏能力是比欣赏能力更上位的东西,它意味着欣赏活动已从表面上观看美术作品,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以下以欣赏教学中的例子具体阐述各方法。

1、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结构、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如果我们让学生按教科书那几张图片进行欣赏和解读,给他们所带来的信息量是不充分,更谈不上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目前大部分城镇、农村学校是没有到博物馆或展览馆去亲身体会和欣赏美术作品。因此,欣赏的前提就是作品本身,我们应尽可能提高欣赏资料的质量,采用欣赏教学的幻灯投影片或印刷质量较好的画册,在欣赏时可作一些局部放大,使学生能较真切地感受作品色彩,笔触肌理等。从一百多年前西欧出现印象画派开始,美术作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创作更注重艺术本身语言的探索和创新,如梵高的《向日葵》其强劲的笔触所产生的力度、厚度,充满着一种燃烧着激情的画面给人以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一幅依靠作品本身语言来打动人的名作,它不再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精神世界直接通过艺术语言的表露。

2、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艺术作品欣赏,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学生会觉得跟他们在幼儿园的画作差不多,然而问题远没有学生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画派的形成与艺术成就在美术史的意义更能说明这一问题,马蒂斯的其强烈的原色对比,(如红与绿、蓝与橙、)同时找到和谐的驾驭技巧,平面化的画面组织产生一种既单纯又热烈,给人一种愉悦观看感觉。这是根植于后印象派的基础一种创新和对绘画语言的进一步大胆探索。使许多绘画因素在视艺创作中成为一种可能。针对一些诸如蒙特刊安、康丁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欣赏,画面更无从解读了,因此必须向学生介绍抽象美术形成的过程。以及解读抽象绘画方法,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切断了艺术与客观的联系,纯从主观出发,以纯粹的线、色、块作为造型语言,使绘画摆脱自然束缚,直接表现

自己的艺术境界和追求。这无疑开创是美术创作新视觉审美的领域。

3、从生平以及艺术成就角度去欣赏作品,力求使学生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以获得欣赏时所需的信息,有助解读作品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表现是道释题材绘画作品,学生很难理解。吴道子在历史上被尊称“画圣”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倒会更感兴趣。①吴道子极具创新精神,他早年师从草圣张旭学习书法后转学绘画,他把书法用笔应用绘画中去,线条流畅,抑扬顿挫,生韵生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吴带当风”风格,突破自东晋顾恺之以来的细线描法。②绘画取材广泛,人物、宗教、山水、花鸟走兽样样精通,无所不能,史载吴道子画嘉陵山水便是一个例证。③吴道子是天才型画家,且一生勤奋,据史书载仅在长安洛阳所作寺观壁画三百余处,数量惊人,影响巨大,我们从敦煌唐中叶壁画中,可以寻找到那种“吴带当风”绘画风格的画面,可想而知,其影响力波及范围之广。④吴道子生处太平盛世的历史环境比伟大画家顾恺之优越,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使他的知名度大大超越历史其它有成就画家。因此被世人称为“画圣”。基于以上的了解,再反过来欣赏《送子天王图》其中每一根线条轻重、粗细快慢变化都会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

4、何谓“欣赏”,即以愉悦心情进行观看的意思,有了多途径,多角度的欣赏方法,学生对作品理解了,才能使学生产生欣赏兴趣,同时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从“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初中三年不同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特点,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应分三步走即:①渗透教学,②逐步确立多角度欣赏方法、途径,③灵活地应用多角度欣赏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并使学生初步具备鉴赏能力。

1、渗透教学,从现行初一年段教科书来看已穿插相当部分的欣赏内容,这部分欣赏内容可读性强,便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并可衔接小学受教学内容,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不但能从画面所表达各种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进行直观解读,同时要求对作品所表现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所谓渗透教学,就是教师平时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观看作品的感受的基础上从某些角度去思考、探求画面背后的真实。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欣赏与表述,畅所欲言,然后让学生总结,教师可参与修正,并加引导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是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来解读,作品的强烈明暗对比、大胆有力来的笔触,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绝望、抗争的情绪。使形式与内容得到完美的统一。

2、逐步确立多角度欣赏方法与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不过也要看到,审美经验是要靠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只有在经常性的欣赏活动中,接触各种美术作品,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欣赏,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才能谈得上审美经验的形成和获得。有的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采取了自称是“瞎蒙”,是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在进行欣赏。虽然,他们有时也能得到一些较为正确的结果,但是错的时候可能还是居多。这时,应该启发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样错的。时间一长,他们也就摸出了一些欣赏的门道。如果他们再从教师那里学到一些欣赏的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经验提升为具有一定理性色彩的审美经验。

3、灵活地应用多角度欣赏的方法,并能独立对相关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初步具备鉴赏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生和合作学习方式在欣赏教学应用,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某一美术作品,更应在其基础上,了解美术发展过程或某一画派形成,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如从“《四王”与“四僧”谈一谈保守与创新问题》,《从元代文人的处境看元代山水画的兴盛》的一些课题组织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写成小论文。在课堂里设甲、乙双方对美术史某一观点进行辩论。学生为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所吸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以更加积极主动探究新的知识领域。

其实,美术欣赏教学许多教师都在做新的尝试,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如组织学生对现实美术现象及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述,富有创意。只要我们重视欣赏课的教学,努力探索教学新途径,不仅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方法。自己在教学中将有更宽的视野。

附参考资料:

1、湘版《美术课程标准》

2、湘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美术学科教育学》

4、《湘版初中美术教学参考书》

5、王伯敏《中国美术史》

6、洪再新《中国美术史讲课稿》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民族艺术文化,与世界人民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关键词:审美

培养

民族艺术文化

在今天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社会所认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根据国家部教育改革的要求,美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形成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定基础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美丑属性的反映,包括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鲁迅先生曾将中国艺术中的民族审美意识称之为“中国向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审美文化),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振兴民族文化,富民强国的动力。失去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的灵魂。”另外,审美意识对人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心理诸方面有着相互制约和影响,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审美心里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如何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呢?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

美的本质属于社会,在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只有当他们和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它们才有可能是美的。美既是教育的神圣目标,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美的感知、欣赏、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一定的审美观念的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传授的知识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是进行由表及里的是判断获得美享受的过程。美术学科之所以从过去的“图画”改称为“美术”,说明其涵义也广了,内容也更为丰富。美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负有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艺术美的鉴赏,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精神获得某种满足和享受的情感,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应用、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激情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以美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唤起人们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起到开阔眼界,丰富感知领域、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境界、提高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意义,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中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象征意义。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公牛象征残暴的德国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格尔尼卡无辜的成千上万的人们、画面上中间那个灯泡象征光明和希望等,进而达到观赏者个人审美经验与艺术家所创造的的带有普遍性审美经验的交融。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这一单一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教授知识的灌输,而是应通过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自己的体会。在作品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以线造型”,如:丁绍光、陈崇平、赵宋生等一些有名的重彩画画家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我认为,一般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多疑的心理特征,通过造型一定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挖掘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

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年积淀的审美文化之精神,以自己独特的东方民族审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审美文化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现在搞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大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生活,形成统一的生活习惯,教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历史形成了浑厚的民族共同性,因而造成审美意识的民族性,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即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探索一条使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为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工作作出的自己贡献。在“欣赏•评述”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平时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重视对民间美术的挖掘、研究、让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们身边的彝族阿细文化:阿细祭火、阿细跳月、阿细服饰、阿细音乐、阿细习俗和阿细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民族艺术是我们本民族先祖几千年积累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民族艺术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满怀激情地挖掘和研究民间艺术。另外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精神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彝族文化。通过介绍激情学生对彝族阿细民族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不少学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并在县级、州级、省级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使学生既感受到家乡的旖旎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绘画造型能力和提高绘画技巧,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即美术教育的本意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民族艺术优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与和谐人格的人。我们作为知识指引者、传播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模索与自我学习,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及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要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动生动有趣,以新颖的艺术构思,新奇多思的教学方法,真正使美育教学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师培训资料汇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贵州省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第五篇: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徐晶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在高中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来体现的,美术欣赏课又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高中美术审美能力

一.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自己就要对“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能力?”有个正确的理解。

通俗地讲:就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是人们对事物进行非功利的直觉观照,并在其过程中产生精神的愉悦。人的审美意识不是由先天形成的,而是经过后期的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审美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 人们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反映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是美术课教学的任务之一。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经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二)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现在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很多人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对提高人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独特作用。特别是在美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也有了新的认识。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中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正是这个阶段,是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生改变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这一关键时期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制定,这样教师才能顺利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1)高中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在空间发展方面,能熟练地掌握三维空间关系。在观察上,能更注重对象的细节。他们能更准确的辨别对象之间的差异,特别对色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进步。

(2)高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高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在注意发展方面,上课时的注意力能较多的关注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面,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长。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3)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

(4)高中学生想象的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高中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他们往往思维敏捷,但是又缺乏经验或是意志不够坚定,学习成绩起起伏伏。受到一点压力或是挫折,常常心灰意冷,不知道怎么排解困难。所以在这一时期,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的引导,让他们顺利过渡。

经过对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在高中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作相关改动,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美术欣赏课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一)美术欣赏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来体现的,美术欣赏课又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当今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经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向同学们讲述的不仅仅是美术知识,其中更包括历史,政治甚至扩展到我们的生活。这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①高中美术教材为了突出它的审美价值,在内容的精选、容量等方面做了较科学的编排。

(二)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欣赏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意识与一些基础的鉴赏知识。美术欣赏课教科书中会安排许多的文字和图片。图文并茂,穿插的文字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鉴赏方法或对作品意义的注释。一般在欣赏课中教师会对本课的作品做大量的介绍,从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绘画表现形式,绘画语言来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作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判断力,感知力。这些语言表达能力,感知力,判断力等都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美术欣赏是艺术修养的提高和精神上的陶冶

美术欣赏不但是对作品本身意义的了解,也是对作品形式,所运用的材料,绘画技法等方面的研究,是对美的一种研究和分析,通过长时间的美术欣赏训练,是提高艺术修养的一种途径。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审美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人们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反映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是美术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美术向导》,1994年1—6期·总第47—52期合订本,朝花美术出版社,第5页。

[2]尹少淳,美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下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微积分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5篇)

    【摘 要】培养数学审美能力是完善人们对美的全面认识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需要。充分地展示微积分的应用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我们应当把数学美......

    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引言 观察体验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 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 它始终贯彻于美术实践的全过程。美术教学中的观察体验, 不论是具象的, 还是......

    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他们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忽视......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共5篇)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叽拉小学李金蓉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才能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课程改......

    asas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大同县科教局装备办公室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提要】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五篇范文)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模版]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屈自玲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拥有着前人留下的数不尽的艺术珍品,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