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15: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这是由美术教育的直观性所决定的。眼看心思成为学习美术主要的途径。但在欣赏活动中,仅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使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就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些许想法。

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美术欣赏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陈旧,使学生上欣赏课味同嚼蜡,兴趣索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欣赏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这时教师的“启发诱导”至关重要。

在岭南版第六册《古老的交通工具》这一节课中,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从今到古。

(1)、“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汉代,你们那个时代的交通工具都是什么样的?”,(2)、“ 假如你来自年代久远的原始社会,那么平时出行你都会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3)、“假如你就是大唐的天子,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臣民他们又是怎样的生活情况吗?”….这种种的假设,使学生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古代人的角色中,自己忽然变成了一个古代人,他既新奇,又激动,所以,他很乐意以主人的身份带我们大家一起进入到古代社会,从而接触、认识、学习“古代的交通工具”。当然,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和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自学新知、发现疑难

以往欣赏课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在没有充分观察、感受一幅作品时,教师的讲解就已经开始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参悟作品,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开始,预习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每一幅作品。设计预习题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中高年级的课前预习一般不用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自己寻找问题。

在岭南版第六册的教材《巧变虚形与实形》中,我就让学生上课前作了个预习,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问题(1)、什么是实形?在哪里见到过实形作品?什么是虚形?举例说明。(并出示相关图片或作品)

(2)、对称形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举出几个对称形的艺术作品。

(3)、对称形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几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就把这节课的知识点给解决了。

三、讨论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要欣赏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受,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小学生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虽然是有限的、低层次的,但确实是他们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大的心理空间。不要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都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看、多说,让学生多探讨、多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把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和鲜活的思维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感受与别人的感受存在的异同,教师再适当地对作品的含义和与此对应的形式作一些规范的理性分析,从而让学生个体感受与群体感受达成“共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欣赏视角,首先要告诉学生,一幅作品不能孤立的去分析,比如可以把同一时期、同一画派的作品作比较欣赏等。其次是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高度的赞扬、热情的鼓励,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评价标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爱讲话”是一个普遍现象。“爱讲话”有时会是在讨论刚刚结束后,有时是在看到喜欢的图片或作品,有时是在画画的过程中。其实,作为教师,看到学生这么“爱讲话”应该高兴。因为这恰恰说明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有讲不完的想法,他很希望跟自己的同学去分享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应一味的去 “镇压”,觉得这样“吵”影响了课堂纪律,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

四、课后练习、巩固内化

现有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很少有明确的课后作业或者练习,知识得不到巩固,加之欣赏活动多而分散,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给每节欣赏课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如岭南版第五册《各式各样的民居》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和家人或邻居谈论交流他们家乡的民居,以及在民居的背后发生的一些故事。或者一个单元的欣赏课学完后,来一场知识竞答,针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些问答题,让学生抢答,同学们在互相抢答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内化。欣赏与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四大课型之一,是训练学生对视觉媒体的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教育功能自不待言。但是,长期以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以课本为主导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其实美术欣赏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及情感态度。

在岭南版第五册《各式各样的民居》中,通过让学生对传统民居的体验,逐渐内化为了一种乡土情感,在讲解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在一定人文背景的衬托下,古老的民居成了一件件的艺术品。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民居不仅蕴含了复杂的民族情感因素,更传达出智慧含量丰富的的民族文化神韵……

卡西尔曾说过:“

第二篇: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这是由美术教育的直观性所决定的。眼看心思成为学习美术主要的途径。但在欣赏活动中,仅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使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就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些许想法。

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美术欣赏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陈旧,使学生上欣赏课味同嚼蜡,兴趣索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欣赏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这时教师的“启发诱导”至关重要。

在岭南版第六册《古老的交通工具》这一节课中,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从今到古。

(1)、“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汉代,你们那个时代的交通工具都是什么样的?”,(2)、“ 假如你来自年代久远的原始社会,那么平时出行你都会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3)、“假如你就是大唐的天子,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臣民他们又是怎样的生活情况吗?”….这种种的假设,使学生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古代人的角色中,自己忽然变成了一个古代人,他既新奇,又激动,所以,他很乐意以主人的身份带我们大家一起进入到古代社会,从而接触、认识、学习“古代的交通工具”。当然,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和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自学新知、发现疑难

以往欣赏课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在没有充分观察、感受一幅作品时,教师的讲解就已经开始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参悟作品,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开始,预习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每一幅作品。设计预习题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中高年级的课前预习一般不用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自己寻找问题。

在岭南版第六册的教材《巧变虚形与实形》中,我就让学生上课前作了个预习,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问题(1)、什么是实形?在哪里见到过实形作品?什么是虚形?举例说明。(并出示相关图片或作品)

(2)、对称形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举出几个对称形的艺术作品。

(3)、对称形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几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就把这节课的知识点给解决了。

三、讨论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要欣赏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受,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小学生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虽然是有限的、低层次的,但确实是他们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大的心理空间。不要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都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看、多说,让学生多探讨、多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把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和鲜活的思维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感受与别人的感受存在的异同,教师再适当地对作品的含义和与此对应的形式作一些规范的理性分析,从而让学生个体感受与群体感受达成“共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欣赏视角,首先要告诉学生,一幅作品不能孤立的去分析,比如可以把同一时期、同一画派的作品作比较欣赏等。其次是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高度的赞扬、热情的鼓励,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评价标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爱讲话”是一个普遍现象。“爱讲话”有时会是在讨论刚刚结束后,有时是在看到喜欢的图片或作品,有时是在画画的过程中。其实,作为教师,看到学生这么“爱讲话”应该高兴。因为这恰恰说明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有讲不完的想法,他很希望跟自己的同学去分享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应一味的去 “镇压”,觉得这样“吵”影响了课堂纪律,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

四、课后练习、巩固内化

现有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很少有明确的课后作业或者练习,知识得不到巩固,加之欣赏活动多而分散,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给每节欣赏课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如岭南版第五册《各式各样的民居》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和家人或邻居谈论交流他们家乡的民居,以及在民居的背后发生的一些故事。或者一个单元的欣赏课学完后,来一场知识竞答,针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些问答题,让学生抢答,同学们在互相抢答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内化。欣赏与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四大课型之一,是训练学生对视觉媒体的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教育功能自不待言。但是,长期以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以课本为主导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其实美术欣赏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及情感态度。

在岭南版第五册《各式各样的民居》中,通过让学生对传统民居的体验,逐渐内化为了一种乡土情感,在讲解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在一定人文背景的衬托下,古老的民居成了一件件的艺术品。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民居不仅蕴含了复杂的民族情感因素,更传达出智慧含量丰富的的民族文化神韵……

卡西尔曾说过:“

为了欣赏艺术作品,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它,我们若不在某种程度上重复或重构一件艺术品得已产生的创造性过程,我们就不会理解或感受它。”可见,真正的艺术欣赏是不可能没有创造的。无疑艺术作品的的原创艺术家很富有创造性,但真正的艺术欣赏者,一个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家”,哪怕他还是个孩子,他也同样可以通过参与艺术欣赏活动激发和表现出丰富的创造性,艺术欣赏活动同时也为欣赏者创造性地发挥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再也不用为查不到资料而发愁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制作多媒体课件成为美术教师上欣赏课的首选手段。教师制作的课件事无巨细,几乎尽善尽美。所以,对于以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只要肯钻研、肯探究、肯实践,我相信会越来越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并且从中学到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美术的色彩感受能力

培养小学生美术的色彩感受能力

摘 要:很多家长认为让小学生在小时候学习美术,是为了将来成为一名画家,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少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美术呢?这是因为美术不仅仅是教小学生画画,更是教会他们如何欣赏美。美术和色彩是息息相关的,或者说美术的一部分就是靠色彩来表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美术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理论;色彩感受;生活元素

对小学生美术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从理论出发,而是要根据他们感官能力强、好奇心重的特点,并结合游戏、音乐、生活等元素去培养他们的美术色彩感受能力。

一、要引导小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色彩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老师都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它是什么颜色的?”久而久之就会在孩子们的心里形成各种颜色的概念。对于色彩的对比,也要融入生活,要告诉孩子们哪些颜色在一起搭配才会好看。比如,今天有学生背了一个新书包,那么作为老师就可以说:“大家来看,他的书包多好看啊,是黄色和蓝色搭配的呢!”这时候一定会引起大家对自己书包的关注,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们了解怎样的色彩搭配才是最棒的,能够增强孩子们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二、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色彩

比如,使用水彩笔的时候,在一张白色的纸上涂上一种颜色,然后再在这种颜色上涂上另一种颜色,那么大家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的色彩消失了,出现了一种不同的颜色。这种神奇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即使他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也能够对这些创造的色彩印象深刻。

当然,在引导孩子们的色彩感受时,也要尊重孩子们自己的色彩喜好。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创造的天使,他们心里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时候不能抹杀他们的天性,如果他们说的这些颜色不漂亮,那么你就可以说:“你的这个颜色是不错,但是如果把它涂成这个颜色会不会更好一点呢?”不管最终他有没有接受这个建议,都在他的心里形成了一种观

念,“大家觉得另一种颜色更好一些。”

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拿一幅作品到课堂,供孩子们进行欣赏,之后让他们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老师最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可以告诉他们“大部分同学都说这幅画让人感到温暖,那是因为作者采用的是暖色调”。这样一来,冷暖色调就能够解释清楚了。其他的色彩元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介绍。

|编辑 李建军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在这世纪之初,站在科教兴国的历史高度,审视我们过去的教育,有识之士疾呼,陈旧过时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现行的教材改变过去的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我们的学生能承担起来未来建设的重任,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就要坚持拓展想象,培养创新。

记得恩格斯说过:“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小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作为教师,对发展小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有些许浅见。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上好一堂美术课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本身要有质上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教师在观念的革新中要做到,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传授美术技法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很多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的特点在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学科本位看待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都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容易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长时间的固定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美术的专业性很强,非常难且很枯燥,使他们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种教育形式的要求。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理解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美术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 教师演示— 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课上40分钟在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所以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与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美术教学中,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必须采用演示法。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以示范性地作画,制作表演或将教具范画,实物模型演示或幻灯、录象片断等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法的理解。并设定条件,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目的地创造启发学生联想或思维迁移。

在辅导学生练习时,教师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勇于创新,要求不同于别人。通过外部压力引起创造思维,使其发散思维活跃,可以陆续想出多样方案,逐步形成创造性兴趣,创造的要求就会被动转化为主动,对有独创精神的作业要表扬。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造的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时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证的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例如:我建议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评议,比如: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作业纸可以设计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评价表。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评出几个☆,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同时也能让家长,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

五、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氛围密切相关:

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六、以形象思维、创新思维训练带动小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

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如同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小学生一个自由的、友善的学习环境,鼓励小学生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小学生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社会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我把训练小学生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当然,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表达内容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当能够提高,我认为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小学生的潜能才可

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小学生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小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先教小学生会想,再教小学生会画,这就是我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思路。小学生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其次是学生本身,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加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习具有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活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现在教师的美术教学多在活动中、游戏中去进行,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现实的刺激促使学生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学生经过启发,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当听到老师说现在开始时,他们就全神贯注地画起来,没有淘气的,也没有说话的,全班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在纸上唰唰声,都在积极的动脑子在画自己脑子里的图画,都在尝试着创新的手法。

最后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有创新型的美术教师。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能力的双重责任,其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次,教师本人的创新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的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创新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目前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第五篇: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如在《哈里昆狂欢节》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这是一些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徒刑艺术的魅力的本体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儿童把握的。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甚至在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儿童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如在欣赏《哈里昆狂欢节》时,幼儿不仅谈到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当谈到画面中用的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时,幼儿的感受是感觉很暖和,很高兴,自己也想像小动物们一样跳舞。

下载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目的。美术课的开......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小课题研究规划 主题: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

    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数学提问能力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大力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渠道和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和掌握数学......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培养一个人的终身审美观的重任,然而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上,现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许多教学只重视技能而忽视了教会学生欣赏的艺术,这......

    浅淡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精选5篇)

    浅淡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 吴梅花 摘要 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 。利用美术的创作,开发出超乎寻常的创......

    如何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 从小培养宝宝的欣赏能力和艺术情操,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从模糊的认知到清晰的表达,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活跃对其一生发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