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19-05-13 00: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第一篇: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旅游体验理论为指导,分析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深度分析海南的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研发旅游纪念品、创新乡村旅游新模式、海南乡村旅游精品化建设等对策。

一、ASEB栅格分析法

ASEB(Activity,Setting,Experience,Benefit)栅格分析法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把消费体验归入分析范围的一种市场分析法。它的优点是站在消费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重视消费者感官体验,是一种基于SWOT分析法的改良法。ASEB栅格分析法与SWOT中的四个要素相互结合起来,形成16个单元矩阵(见表1),再依次对这16个矩阵进行分析研究,以评估消费者的满意度,继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对相关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或改进。

二、海南旅游产品概况

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也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热带海滨度假休闲胜地。这里四季无冬、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且水清石现,被誉为人间天堂、南海明珠。同时,海南民风民俗独具地方特色,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优势。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解决海南“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海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开始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通过“四化”(净化、美化、硬化、亮化)建设,改善了海南农村的面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结合“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的建设,联合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项工作,效果明显。截至2017年6月,全省共有17 536个文明生态村,覆盖率达到84%。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其定位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

虽然海南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迅速,目前,乡村旅游基本上在海南遍地开花,其中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南农垦万嘉果农庄于2012年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海南省定安县于2015年列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海南解决“三农”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种政策,同时也契合了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三、ASEB?鸥穹治?

通过对海南典型乡村的实地考察走访,采用随机抽样法获得海南乡村旅游资源相关信息,再使用ASEB法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见表2)。

从上表可知,海南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只要开发得当,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政府政策的倾斜、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2017年,全省旅游经济整体呈现“旺丁更旺财”的大好局面,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接待游客6 745.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1.99亿元,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旅游收入增长明显高于接待游客数量增长比率。入境游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的目标,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同比增长49.5%,旅游外汇收入6.81亿美元,同比增长94.6%。再加上海南健康旅游项目的不断落地,海南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得到不断丰富。

四、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一)研发生产特色精美的乡村旅游纪念品

海南乡村旅游纪念品是海南乡村旅游资源的精华浓缩,是海南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是海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已开发出来的乡村旅游纪念品多是热带水果、椰子系列产品、当地美食和土特产品,品种看似较多,但是开发形式比较粗糙,和其他地区的产品存在雷同的问题。因此设计时应充分正视海南乡村本土特色,结合旅游消费时尚,设计出符合旅游者个性化及多层次需求的纪念品。

(二)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挖掘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海南乡村自然条件极为优越,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为避免出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创新是唯一的手段,这就要求每个地方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型乡村旅游项目。如探索亲子体验休闲农业文化,让游客充分体验海南特色农家生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定制自己的农田,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常识教育,这种模式既可以改善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又可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创新乡村旅游新模式,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环保意识,推广可持续发展观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当地美食产品,让游客享受全新的饕餮盛宴,从而达到身心满足,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合理配置资源,创新乡村养老旅游模式。

(三)海南乡村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建设

海南省的乡村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热带海滨条件、政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干预以及海南保留的较原始的生态环境,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地方的特殊民情风俗,给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文化内涵。除了常见的“农家乐”“渔家乐”外,海南也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旅游,目前,海南的乡村旅游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已经建成了琼海市北仍村、三亚市中寥村等名气较大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北仍村已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之一,中寥村甚至成为新农村建设宣传的典型模式。为了加强海南乡村旅游的精品化建设,还要加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培养乡村旅游所需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水准。

除了对以上这些之外,还应落实相关的奖励措施,开展低碳旅游模式,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必要助力。

五、结语

海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以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主导,以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改善农村环境、改革农村生态治理机制且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与此同时,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实现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第二篇: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xxxx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系(院)专业班级

号 学生姓名 校内指导教师 职

企业指导教师(1)职

企业指导教师(2)

2015 年 月 17 日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乡村旅游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之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我国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将以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从综述、问题、现状、开发优势、开发策略及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归纳出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优势。最后,结合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在开发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问题 现状 开发优势 开发策略 建议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angning District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a new industry developed in 70 of the last century.China's rural tourism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driv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speci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China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the advantage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and conditions, due to a late star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This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several problems, from the review,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analysi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y in Jiangning District advantage.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District of Jiangning cit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Rural tourism is a new industry developed in 70 of the last century.China's rural tourism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driv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speci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China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the advantage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and conditions, due to a late star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This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several problems, from the review,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analysi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y in Jiangning District advantage.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District of Jiangning cit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Keywords:

problem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dvice

目录

引言.....................................................5

一、乡村旅游的综述.......................................6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6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6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现状...............7

(一)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7 1.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基本现状...........7 2.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现状...........7 3.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现状...........7 4.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现状...............8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8 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8 2.发展定位模糊,主题形象不够鲜明...................8 3.参与体验和知识性项目较少,游客逗留时间短.........8 4.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带动作用较小...............9

三、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势.........................9

(一)历史悠久........................................9

(二)政策保障........................................9

(三)旅游资源丰富....................................9

(四)区位优势显著....................................9

四、南京市江宁区开发策略.................................9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9

(二)因地制宜,汲取他长,积极探索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10

(三)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10

(四)结对帮扶,加大投入,引领农民创业致富...........11

五、进一步提升江宁区乡村旅游业的几点建议................11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之间的衔接..............11

(二)细分市场,开发不同层次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文化品位.............................................11

(三)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强化乡村旅游地的整体营销.......................................11

(四)优化外部交通设计,加大内部人员培养力度,实现内外软硬实力的同步发展.....................................12

(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12

(六)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12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生产景观、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1]。在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乡村旅游的产值在旅游总收入中占相当比重,在欧洲每年旅游的总收入中,乡村旅游收入约占5%-10%,在法国,乡村地区的旅游消费达140欧元,相当于法国国内开支的19.2%,乡村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各国的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多样的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3]。我国乡村旅游起步相比较晚,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也随之得到蓬勃发展。从2006年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年的“中国和谐城乡游”,国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创建的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31省市区,覆盖了农、林、牧、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各个方面,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和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现有乡村旅游项目都将得到提升和完善,并逐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乡村旅游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乡村旅游将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

[4]国内旅游需求的“半壁江山”。

南京市江宁区毗邻主城,旅游资源丰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江宁区委区政府就将旅游业纳入江宁区整体发展战略,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农业、生物农业和智能农业,着力打造美丽于形、魅力于心、形神兼备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率先在南京市建成“美丽中国”标志区、样板区。2012年打造了美丽乡村的代表作品世凹桃园、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石塘人家、汤山七坊等“五朵金花”,2013年又涌现出“杨柳村”“大塘金”“汤家家”“黄龙岘”等新金花村,并完成谷里—横溪—江宁和汤山东西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规划,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到2015年,谷里—横溪—江宁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已基本建成,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以上,2017年汤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全区将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据统计,2012年江宁全区实现旅游收入150.1亿元,接待游客1364.96万人次,先后接受市、区人大的专题视察,接待广州、昆明等其他兄弟省市政府考察团20多个,深受好评,整体品牌已经一炮打响,成为南京市民近郊一日游的首选景区。

一、乡村旅游的综述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5]。

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6]。

杜江(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7]。

王兵(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8]。

肖佑兴(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9]。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甘巧林和陈忠暖(2000)从乡村非农化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10]。黄洁(2003)认为,“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机,具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情结”。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人与土地有着生命之源式的感情,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参加乡村旅游暂时逃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11]。李力、谷明(1998)则把农业旅游看作是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市场效应三大效应的结果[12]。刁宗广(2006)把乡村旅游的兴起归结为三个方面: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中国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人们追求旅游新体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13]。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现状

(一)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江宁区是南京市的重要地区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文化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旅游的资源丰富,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1、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迅猛,举办了各种乡村旅游活动,提高了每年江宁区接待的旅游人次,因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饭店在此期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南京旅游局制定并发放了《南京乡村酒店度假标准》,江宁区的度假村、家庭旅馆、农庄等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江宁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停车场、交通等基础也逐步完善。

2、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现状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人口状态以南京本市人口居多,南京市外到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游客占比例较小。南京市区人口约 300 万,乡村旅游景点一般分布在南京近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例:2012 年“五一” 假期,南京市郊区县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幅超过了 50%,有的区县旅游收入甚至翻了一倍多。例如江宁区接待游客 36.9 万人次,同比增长 40.7%,旅游收入 8991 万元,同比增长 159.9%;高淳区接待游客 9.5 万人次,同比增长 62.9%,旅游收入 1520 万元,同比增长 55.1%。

3、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现状

南京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大会,南京将打造汤山、横溪、汤泉等江宁地区十大特色旅游村;还将编制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江宁区休闲农业及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如:打造十大特色旅游村、打造十条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十八个农业特色主题园区、重点发展十个农家乐示范村,将发展农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4、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现状

南京市江宁区地形都是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中植被比较茂盛,自然风光优美,同时江宁区散布着自六朝一来的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乡村的民俗文化、乡村的遗迹以及传统的传统劳作。目前整个江宁区已经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已趋于多样化,丰富化。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正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农业园向由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和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农业区和农业带发展,形成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层次的一种规模经营格局,且规模逐步扩大与效益同步增长,总之乡村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和高层次的旅游方式。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目前,南京江宁区的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类型单

一、定位模糊、、吸引游客的项目较少、产品开发深度低等问题。具体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产主要采用农业观光园和采摘果园的形式,与其它地区的产品类型雷同,缺乏江宁区本地的特色,不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发展定位模糊,主题形象不够鲜明

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城市,而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江宁区的资源特色、确立主题的定位,与周边城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之处,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一些乡村旅游点的文化内涵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导致主题形象不够鲜明,也影响了下一步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14]。

3.参与体验和知识性项目较少,游客逗留时间短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的类型比较单一,都是以垂钓、花草林果种植和家禽、鱼养殖等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季节性强,而展现农耕文化、让人们了解和学习江宁区农业知识等内容没有形成旅游项目,参与各类农事体验和学习各种农林科普知识的项目较少,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往往以江宁一日游为主,经济效益不高。4.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带动作用较小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低,深度开发的项目比较少,而目前江宁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仅仅停留参观农业活动、销售农产品、采摘和食用方面,缺乏有特色的、优质的新农产品的打造以及深度开发产品和延伸产业链,降低了江宁区产业带动的作用。

三、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势

(一)历史悠久

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除了本地市场和国内市场,南京乡村旅游市场还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

(二)政策保障

政府政策倾斜,近来,江苏省分步实施乡村旅游规划覆盖、产品塑造、基本设施建设、拓展市场、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等“六大工程”,使得南京市乡村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旅游资源丰富

南京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交通设施较为完善,拥有广阔的平原,便于开发建设;沿江、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四)区位优势显著

南京对外的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一种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四、南京市江宁区开发策略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统一协调江宁区农家乐示范村建设。自2011年8月江宁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五朵金花”建设以来,专门成立江宁区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江宁区农家乐示范村的建设;相关街道也成立了对应的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农家乐示范村软硬件建设。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给予每村500万元的扶持资金,明确每八家区级机关部门结对帮扶一个农家乐示范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农家乐建设的规划、管理、营销的指导与服务,编制完成《江宁区乡村旅游区(点)规划建设指导》初稿,从规划开始为各旅游特色村量体裁衣,依据《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评定标准》对“五朵金花”进行旅游品牌定位和创建指导。

(二)因地制宜,汲取他长,积极探索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

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南京市江宁区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农家乐的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独具江宁区特色的“1+3”组织管理体制,即:农家乐示范村党组织+农家乐旅游服务中心(村农家乐旅游开发公司)—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农家乐餐饮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经营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农家乐示范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这些党组织在村庄环境整治清理、农家乐户升级改造、生态环境绿化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二是通过成立农家乐旅游服务中心,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三是积极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社入股,使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获农家乐产业工人,提升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降低其经营成本,增强市场风险抵抗能力。四是通过农家乐行业协会,规范农家乐餐饮、旅馆等多种经营活动,保证农家乐基地的蔬菜、肉禽、瓜果等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的质量安全。

(三)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

江宁区的“金花”系列重视挖掘江宁区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注重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来发展乡村旅游。譬如,世凹桃园以岳飞抗金典故和牛首山佛教文化资源为主题,打造“牛首烟岗”的禅宗文化韵味;石塘人家以“七仙女与董永”浪漫爱情故事为题材,打造经山居静心享乐游为特色的山水乡村;汤山七坊挖掘传统民间工艺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关的历史传说,打造以农耕文化观赏游为特色的农俗体验示范村;朱门农家以月老文化和红楼梦文化为主题,注重发挥直山和平湖山水相融的生态景观,打造以红楼梦文化为特色的美丽山村;东山香樟园凭借源远流长的秦淮文化和独具一帜的百亩香樟大树园,打造以绿色家园欢乐游为特色的城郊农家乐示范村。湖熟杨柳村则以生态田园风光为基底,以南京民俗文化为内涵,整合杨柳湖、丘陵田园等特色生态元素,打造全景式传统乡村生活体验地和南京秦淮河上游原生态古村落的代表,大塘金村借助村里丰富的水、花、茶、药等自然资源,打造成融花草体验、休闲度假、膳食调理、康体运动及薰衣草综合产业为一体的南京山水芳草养生“第一村”,黄龙岘村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融品茶休憩、茶道、茶艺、茶俗、茶浴体验、茶叶展销-研发-生产、茶宴调理、特色茶制品购买为一体的乡村特色茶庄,打造金陵茶文化第一村等等。

(四)结对帮扶,加大投入,引领农民创业致富

2012年3月江宁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结对帮扶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的意见》,将对“五朵金花”及当地农家乐经营户帮扶作为基层党建创新工程的重点来落实,全区40个部门分5个组帮扶5个示范村,近百名区管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当地农家乐经营户。截止2012年7月,各部门拟定帮扶项目69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200余万元。

五、进一步提升江宁区乡村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之间的衔接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需从更广阔的视野,认真调研分析江宁区的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江宁区域内的空间布局,形成主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细分市场,开发不同层次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文化品位

目前,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主要面向南京市的市民。在开发乡村旅产品时,应当根据不同群体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进行细分市场,有针性地开发不同层次、多样性的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动机来分,可分为观光游览型、娱乐休闲型、参与体验型和交叉复合型客源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意识及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正逐步从传统的、低水平的观光游览和休闲娱乐等向高级发展,这要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产品也不断深化,满足不同人们的不同的深层次的需求。

(三)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强化乡村旅游地的整体营销

江宁区乡村旅游地区应充分了解并挖掘当地内涵,依据原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宣传当地的区域特色,促进旅游的发展。为此,江宁区可以充分利用特色节庆活动的作用,依托江宁区本地的名菜、名茶、名果等餐饮,结合乡村旅游活动的特色及吸引力,举办特色节庆活动,使特色餐饮成为南京的重要旅游吸引物。同时,江宁区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力度,开发专属江宁区的乡村旅游的精品路线,以便利用相近地区的组合路线,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地的整体发展。此外,对于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应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如在旅游地建立旅游商品专卖店以及在大型商场、超市中设立旅游商品专柜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优化外部交通设计,加大内部人员培养力度,实现内外软硬实力的同步发展

受资源、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像南京江宁区这样的大型区域不能走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的郊区化发展模式,而必然走以公共交通为骨架的交通导向模式。以旅游专线为主导,提高景点直达率;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和区通郊公交快线资源,实现江宁区和其他区之间的快速通达,并配置区级旅游专线,串联相邻景点;以自驾车出行为补充,完善交通标志指引和交通信息引导;以地面公交为辅助,合理调整现有区域公交线路,在充分考虑绕行距离的条件下,使其覆盖更多的景点。分层次多角度解决交通障碍,从而构筑绿色旅游交通。在人才培养方面,乡村旅游地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促使旅游从业人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并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或是到国外考察学习、取经研讨,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的资金,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两者在资金投入时,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上可以共享。江宁区的各村镇建设项目要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江宁区的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为村镇出谋划策,帮助争取资金支持,村镇一级也要发挥主动性,多方筹措资金。

(六)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通过让农民得实惠的行为,从内心来激发农民共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串点联线,推进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常态化发展,如积极落实旅游惠民工程,创新推出乡村赶集游活动,把乡村旅游与农村集市进行有机结合,乡村赶集游扩大了旅游惠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各农家乐经营户、土特产购买点、种养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贩,均能从中得益,农民得到实惠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结论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快速的增长势头必拉高农产品价格和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效益。江宁区作为南京这个都市圈核心区域,应与周边城镇联合打造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不断完善、发展和壮大。通过合理的规划,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高标准的服务等措施促进江宁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南京市江宁区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研究对策[J].经济地理,2004(4)[2]王凯等,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王起静,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链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0)[4]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5(12)[5]Bramwell,LaneB.RuralTourismandSustainableRuralDevelopment,UK:ChannelViewPublications,1994.[6]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7] 杜 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旅游学刊,1999(1).[8] 王 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9]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10] 甘巧林,陈忠暖.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1).[11] 黄 洁.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J].思想战线,2003(5).[12] 李 力,谷 明.旅游农业开发的模式与方向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1998(11).[13] 刁宗广.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发展和建设刍议[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14]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9)

第三篇:基于ASEB分析的体验式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ASEB分析的体验式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体验低碳体育旅游是体验时代、低碳生活的产物,是游客出游获得所期望的低耗能、低排碳体验运动。体验成为体育旅游业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需求、新形式,因而对旅游产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采用ASEB栅格分析开发低碳体育旅游产品的条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满足现代体育旅游需求和开发体验体育旅游产品提供决策依据。

论文关键词:体验;低碳;体育旅游产品;ASEB

2007 年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问节及“巴厘路线图”达成后,全球建设低碳经济成为共识:中国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十五,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制约,还要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最早提出“低碳旅游”,要求在旅游中减少碳的排放量,提出建设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亲临感受,体验独特文化的氛围吸引各阶层的观众,体育旅游产品不再以体育观赏游为主,而是以体育参与中获得某种独特的体验,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知觉、听觉、视觉)对事物进行感知,并在体育旅游中留下记忆,通常包括行为体验、身心体验、娱乐消遣、生活存在,满足体育旅游者追求的“三感”,即新鲜感(novel)、满足感(Satis?faction)、亲切感(Affability),以及“三求”,求补偿(equaliza tion)、求刺激(Stimulate)、求解脱(disengagement),主要以体验情感,感受文化、康体养身、休闲度假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体育旅游者的参与性和个性化。传统的体育旅游,大多数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停留在体育原始资源的简单加工上,没有充分考虑低碳,也没有充分考虑满足旅游者的情感、精神、兴趣和个性化的新需求?因此,发展体验低碳体育旅游业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改变体育旅游业发展方式,保护环境,更是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走之路。

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早期处于一种零散的、无组织的状态,导致了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进入了瓶颈阶段。最初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随着社会发展上市,随后开发产品市场竞争不强而淘汰,造成体育旅游产品“断层” 11.最初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合理设汁,重复开发严重,市场出现很多相同或类似的产品,造成地域性产品特色不足,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环保,造成高碳现象,形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社会环境承担了很大部分的成本代价,以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必然引起体育旅游业下滑的趋势,因而出现拐点。但目前我国处在稳定、和谐大环境中,有利于体育旅游业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太平盛世而寻欢求乐”,表达人生活在和平、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1985年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成立,开辟了体育旅游业的先河,中国体育旅游业开始进入导人期(西方经济学家在产业理论生命周期划分4个市场阶段,即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2008年奥运会后无限扩展了我国体育旅游市场;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中指出要将我国旅游业培养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实施;2011年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积极发展旅游业。

我国实行的周末双休日制度,表明我国加大了进人休闲社会的步伐,体育旅游业将进人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上因素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步人成长期,从而出现拐点,为开发体验低碳体育旅游产品提供了客观条件。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的和谐。人与人和谐方面,体育旅游者主要通过精神参与和身体参与两种途径获得真正体验,对体育有着吸引内涵,在低碳体育旅游体验中可以消除人与体育场馆、赛事、表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强亲切感。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强调重“天然”轻“人工”的理念,避免了产品闲置与浪费、综合开发低、随意排放污水、环境保护不利等现象。通过体验旅游,能愉悦身心、丰富阅历、开拓眼界,关键能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培养低碳的意识,珍惜体育文化。人与社会和谐方面,体育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性的行业,涉及行业相当广,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有食、住、行、购、娱乐、运输、广告等多方面行业需求,从而带领多个行业的就业。一般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山区、乡村和偏远地区。通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缩小经济的差距,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体验低碳体育旅游巳成为满足人的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体验低碳体育旅游,可以体验低碳运动乐趣,激发旅游动机,增强环保的意识,满足人的好奇心。游客在体育旅游中,能体验自然生命的生机勃发,愉悦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增长更多的新事物接触,感悟生命的充盈,渴望恢复人类的本真生命形态和原始生命强力,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激发生命的活力和超越一切的勇气,去过粗放的生活,回归自然,找回人类来源,还能体验到旅游带给人的无限快感。其结果既满足刺激,又体验了浪漫。

体育旅游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直接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曼谷和雅加达因旅游业发展而损失10亿和20亿美元的收人,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经济损失高达950亿美元⑷;其中一些世界遗产因缺乏科学设计造成环境污染而被世界教科文组织亮起了红灯,主要体现为体育旅游经营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体育旅游市场缺乏调查,项目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造成体育旅游的高碳现象。如一个标准的滑雪场、高尔夫球场分别占地面积100公顷、150公顷,在修建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森林、植被,关键每年需要用2吨的化学制品进行维护,对植被、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较大污染。旅游者消费行为也会造成污染,过多的游客和露营者会引起生态的破坏。如喜马拉雅山登山者常年来在峰顶留下600多吨垃圾。体育旅游开发摩托艇和汽艇对水体存在较大污染。

游客生活直接排水对地下水的污染,表现为硝酸盐污染、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污染m.有些体育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忽视资源环境,出现隐性损失较大,如企业以开发景区名义以优惠的条件进入景区的资格,但不进行旅游开发,而是挪用或倒手转卖,出现“圈地”现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包括各种汽车拉力赛造成大功力、高消能、高排污量的高碳现象,以及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使用音响设备、跳伞运动中飞机的噪音等声音污染,夜间举行体育运动光的污染。

从资源禀赋与价值估算看,我国目前具备有发展体验低碳体育旅游产品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应受其他因素影响。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综合分析体验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在活动(Activity)、体验(Ex-perience)、环境(Setting)、利益(Benefit)方面的优势(Strength)、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劣势(Weak-ness)。体育与旅游都是在运动中追求精神与体能的健康。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体育项目的合理开发能增强游客的好奇心,会亲自参与进去体验,既愉悦了身心,又留下了美好回忆,能促进体育旅游发展。体验参与性与互动式体育旅游运营模式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产物,保证了旅游者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体验。因此,体育旅游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参与性与互动式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否则体育产业不够活跃。在体育旅游中,各旅游区可根据自身资源开发设计项目,项目设计应突出体验和低碳,实质是倡导游客去体验最自然朴实的生活方式,如爬山、模拟野战、漂流、森林浴、帆船、露营、猜谜语活动、自我表现式的舞蹈等传统性的游艺体育项目活动。体育旅游企业不仅要做好游客体验的“探测器”,更要做好游客体验的“诱发器”.体验参与性与互动式体育旅游运营模式既增强了游客的吸引性,又低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舒适、轻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教育意义。

目前,中国最大的4家体育旅游企业分别是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广东省国际体育旅游公司、中旅体育旅行社和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年经营收入13亿,但全行业年经营收入500亿,即CR4忘30%.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贝思市场经营划分的6个等级,此阶段应该是市场集中低‘呈分散趋势,具有涉及的企业多、合作少的特征„、因此,体验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要加大核心“产品链”的联合互助机制的建立,以市场需求、资源特点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线路、项目,优势互补,形成某一类型的核心产品和辅助产品为体系的产品链,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产品进行体育文化深挖。

低碳体育旅游是一种对自然和文化体育资源有着保护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绿色体育和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内容,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体育旅游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模式,而忽视低碳、吸引游客长期的旅游出行模式,倡导游客节能减排的体育旅游理念。因此,在开发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合理开发体育产品,减少排碳,减轻对环境污染,实现低碳体育旅游资源建设,通过保护体育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充分考虑体育旅游产品的结构层次、功能、消费方式,以及可能造成垃圾处理等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以保护环保、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为前提,合理规划设计体育产品‘把体育旅游业发展稳定在生态、绿色低碳持续性的范围内,保证不因体育旅游的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鼓励游客把低碳视为一种义务和行为规范,扭转奢侈浪费行为,多采用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步行取代乘坐旅游车、私家车、索道等交通工具。政府部门多修建一些绿色通道,游客在低碳环保的绿色绿道中旅行,可以体验到景色优美。

自然资源体育产品项目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项目来规划体育设计组合相关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旅游形式。我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创造开发新的体验低碳体育产品,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体资源、山地资源、地质地貌资源、沙滩资源、沙漠资源和森林资源,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来开展体验低碳体育旅游的产品项目,可以体现人类低碳健身运动、低碳生活,也可以倡导健康、文明、和谐、健全人类的旅游。水体资源比较适合开展划船、漂流、垂钓、游泳、跳水、龙舟赛。冬天水结冰后,可以开发冰上踢石球、雪地运动会、冰上划船、冰川探险等体验低碳体育项目。山地资源比较适合开展登山、蹦极、山地探险、山地自行车、攀岩、定向越野、划草等体验低碳体育项目。地质地貌资源比较适合开展理疗、保健、观摩考察、探险等体验低碳体育项目。沙滩资源比较适合开展沙滩游戏、日光浴、沙滩下棋、跑步、沙滩排球等体验低碳体育项目。森林资源比较适合进行各种健身项目,包括常见的散步、武术、放鸟、定向越野、探险、骑马、踏青、远足、森林浴等体验低碳体育项目。我国连绵浩瀚的戈壁沙丘,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旅游产品,(来源:东南论文网 www.xiexiebang.com)如沙漠滑翔、沙漠高尔夫、沙地羽毛球、沙漠滑板、滑沙、沙漠跳伞、骑马骆驼等体验低碳体育项目。

文化资源的体育产品项目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愉悦精神、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只有文化介人旅游,旅游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赋予旅游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体育旅游文化在社会中发挥着价值引导、舆论支持、行为规范和文化积累等作用。主要形式是游客在进行低碳体育旅游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制度、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151.中国有5 000多年的璀璨文化,各种民族民俗的体育表演(点)产品299个,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文化形式,聚集娱乐、健身、艺术审美等多种功能。因此,可以开发利用良好的体育文化资源,科学设计各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产品项目,也可以科学设计根据民族特征开展体育民族节会,以及体育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篇: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8-23 阅读:

栏目:旅游管理论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 贵州乡村旅游市场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8-23 阅读:

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现形式就是设计细分目标市场的旅游主题。

四、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就贵州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而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7%。贵州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岩溶形态特征堪称世界之最。无数的奇山秀水、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温泉湖泊形成了遍布全省各地的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贵州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贵州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全省3800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8%,其中苗、侗、布依、水、瑶、彝、土家、仡佬等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7种之多,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因此,这里的乡村不仅拥有淳美的田园风光,而且大都保持着古朴神秘的原生态。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与屯堡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长征文化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遍布全省的“文化千岛”现象。

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可初步分为三大产品类型。

(一)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这类产品就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如田园风情、环村步行等产品。目前,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者逐渐热衷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乡村风情旅游。贵州省有一批条件好的民族村寨,自然环境宁静、优美,如黔南州的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寨等,通过精心设计旅游活动,可吸引需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周末度假的城市居民和国际旅游者开展观光旅游。在此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应把各个单体村寨连成线或面,形成旅游村寨群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单个村寨由于空间小,旅游者大量涌入后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破坏,也可以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间,形成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

(二)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这类产品的开发要从当地民俗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真实的农家生活的旅游产品,走农家乐精品路线。农家乐的旅游形式在贵州出现得最早,可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就是农家乐。开展的活动内容有赏花节、采摘节等,一般为一日游或是周末游,产品的消费群体同定、重游率高。出现得最早但做得不是最好。目前贵州的农家乐产品类型单

一、服务质量低、设施条件简陋、招待场所有城郊小旅馆的倾向、本土文化不突出、缺乏精品,大多数农家乐产品都是依托村寨农家进行棋牌聊天等活动,给人在乡村进行城市生活的印象。为此,农家乐产品的设计应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在稳定消费群体的基础上开发多种类的参与性产品,如种菜、制作农家食品、栽花、割稻插秧、锄草施肥、挤牛奶、捕鱼虾、放牧、收割农作物、鲜果采食、鲜乳试饮、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品尝等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性,营造乡土氛围,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知识性、娱乐性,留住旅游者,树立精品理念。

(三)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这类产品所吸引的是以体验城乡文化差异为主要旅游动机的城市文化旅游者。贵州省众多的乡村都具有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风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走向观光度假、体验式度假发展的趋势下,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绿色喀斯特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乡风民俗、农耕文化将吸引一大批国内外文化旅游者。乡风民俗旅游产品的内容可涉及民俗文化中的所有层面,一是物化民俗的体验,如歌舞观赏;二是制度民俗的体验,如节庆活动、婚俗过程、地方娱乐和竞技参与;三是精神民俗体验,如旅游过程中和当地人民接触后的感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江县高增乡的侗族村寨占里,自古以来,这里用寨规和神秘的草药,恪守着古老的生育观,一对夫妇只生育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数百年以来,人口增长几乎为零。他们从不与外界通婚,但生育的孩子都很健康。他们的生活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里民风纯朴,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如果善加利用,开发成专题文化探秘旅游产品,一定可以吸引众多的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者。

参考文献

(1)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学刊,2005,1

(2)余骥.乡村旅游市场特征论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3)李伟.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6

(4)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_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

(5)王宏星,崔凤军.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2005,1

(6)唐代剑,池静.村旅游项目与游览组织[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论文摘要: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贵州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将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分为三大类型,即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的动机都是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为目的。与此相适应,旅游市场也面临着空前的转变: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如:自助游、互助游、徒步游、自驾游、刺激游、拓展游等;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化,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落、古穴居等;出游时间的个性化,如:周末、假日、日常闲暇时间。在此全新的旅游时代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平台和政策环境;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将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国家旅游局围绕这一主旋律,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及时提出:旅游业向农村挺进。乡村旅游产品也由此备受世人关注,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的热点。从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贵州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由此,贵州省明确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这是实现我省旅游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选择。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产品的开发必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方向和未来。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与国际接轨也体现贵州本土的特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济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民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吸引旅游者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似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是开展乡村环境旅游还是乡村文化旅游,取决于该乡村的资源特征。如:平坝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该社区是贵州省民族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乡村旅游开发地区。在这一社区,主要开展的是乡村文化旅游。因为在这里保存了距今600年明朝江南的汉族文化,也就是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活化石的“屯堡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有“老汉人”之称的屯堡人、信神拜佛的三教寺、屯堡特有的四种婚姻形式、原始拙朴的地戏、轻松诙谐的屯堡花灯等等。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挖掘独特的地方特色、形成真实的乡村氛围,也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二、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乡村旅游始于19世纪的欧洲,1855年法国参议员欧贝尔邀请几位贵族来到巴黎郊外的农村度假。他们自己烧烤野味,划船游玩,学习制作农家食品,伐木种树,欣赏游鸟,学习养羊,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比较明显的贵族化特点,普及性不强。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该类旅游形式在意大利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的同时体味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我国乡村旅游则更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先后推出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逐渐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乡 村旅游活动的开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价值,加强了城乡人民的友谊,满足了都市人走进自然、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都市生活的压力。

从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乡村旅游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本质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观赏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指的是乡村物质文化景观。它是乡村人民集体或个体智慧的外在显现部分,它具有可视性、可触性的特点。它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服饰、乡村手工艺品、乡村田园风光。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如朗德苗寨的吊脚楼、安顺滑石哨布依族村寨的石板房、平坝屯堡村寨老汉人的碉楼、丛江占里侗族村寨的风雨桥等。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乡村宗祠建筑那气派恢宏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无一不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了乡村居民生活的一个侧面。乡村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村聚落景观丰富的内涵。这种景观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往往成为区别于其它乡村的显着标志。乡村服饰是乡村人审美意识的外在显现,它具有一定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特点。如土家族的土家织锦、壮族的蜡染布、苗家的刺绣和银饰、屯堡老汉人的包头、发饰及围裙等。乡村手工艺品是乡村人所创,反映乡村人心灵手巧的一面。如:苗族的簸箕画、蜡染挂件,其自然淳朴,极富地方特色。还有蜚声海内外的贵州“三宝”:大方漆器、玉屏萧、安顺“三刀”。乡村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包括大规模或连片的农田带、多种类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乡村田园风光是一幅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风景画,是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和有机的整体,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游客置身其中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和娱乐的目的。

(二)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农家生活。当今社会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缺乏对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到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知识和基本农事的了解、学习,以玩的形式参与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农事中去,已经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出游动机和必不可少的内容。农事活动不仅为体验生活乐趣创造了客观条件,而且它还具有教育的特点。旅游者通过参加农耕、采摘等活动,了解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生活技艺,既丰富了阅历又增长了见识,达到悦神益志的境界。从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来看,参与性活动内容正在逐步深入,已经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卖点。“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已是目前乡村旅游中比较盛行的活动,旅游者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时,深入到农户家庭去,同吃同住体验真正的农家生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农场(民宿)度假旅游,如英国的许多游客都偏好自助式民宿,并且对度假农场的品牌忠诚度很高,基本上有2-3次类似经验,通常停留时间为1周左右。

(三)体验乡风民俗。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上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对游客吸引力很大,是城乡之间可供交流的重要资源。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工具、婚丧礼俗、节庆活动、娱乐竞技甚至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间文学已经成为旅游者体验乡风民俗的载体。到乡村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者已从最初的休闲度假到自然体验,逐渐发展到了文化体验。自然体验和文化体验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主要内容也是乡村和城市的差异之所在,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乡村旅游产品就要满足城市旅游者对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探索、体验和享受。

三、贵州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乡村旅游市场启动晚,乡村旅游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零散、没有把点连成线甚至到面。现在开展乡村旅游比较知名的就是,郎德上寨、天龙屯堡、下五屯及千户苗寨,不具有普遍性。由于不具有普遍性,就形成了少数专业旅游村寨,开展乡村旅游没必要搞成全村寨都从事旅游活动,而应该根据各村寨的特色在村寨中添加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村寨的人们应该按照自己日常的生活顺序来生活、生产,不应该完全放弃自己而去迎合旅游及旅游者的发展和口味。其次,贵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单一,导致产品类型单

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现阶段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很明显的目的就是反贫困,这就很容易导致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偏向经济效益,凡是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产品项目就大力开发,对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产品开发程度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我认为主要和现阶段消费需求层次的初级阶段有关,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度假、专题层次的需求少。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需求多极化发展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将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体验、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观光旅游的需求仍然会很高,但是旅游者对度假旅游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原始性、优美性上;对文化环境的古朴性、乡村性、地方性上;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新奇性上。同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休闲度假、保健疗养、享受天人合一的和谐将逐步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和主要目的。

可见,面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中最迫切、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旅游产品的创新。创新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构建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游客的期望,是为了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使旅游业保持持续性的发展。旅游产品创新的本质是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真实展现和文化环境的深度挖掘,表

第五篇:海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计划

海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计划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潜力

海南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还比较落后。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等,海南的高校教育正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1、海南的高校主要有:海南大学(在校生35000人以上)

海南师范大学(在校生12000以上)

海南医学院(10000余人)

海口经济学院(16000余人)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000余人)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约7000余人)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近10000人)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5000余人)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7000余人)

总计:约15万余人

几大潜在旅游市场:

A、海南大学。自2007年原海南大学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

以来,新海南大学继续扩大招生。海大成为211工程大学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愿意来到海南

B、桂林洋大学城。桂林洋大学城项目已大致完工,各项基础设施

还在完善中。目前已有琼台师范、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口经

济学院的一部分、海南师范大学的一部分等搬入大学城,之后会有

更多大学搬入,大学城预计可容下10万人左右。

C、海口经济学院:与海口其他高校相比,海口经济学院可以说是

贵族大学。在校学生普遍经济条件较好,学校设施也较完备。并且

仍处于继续发展的态势。未来有可能改为海口大学升为本科院校。

2、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强烈,时间充沛,且可支配资金日益增多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7-24之间的年轻人,且一直是在校园内生活。大学之前没有时间和机会,进入大学后想要走出校门增长见识、感

受大自然以及和朋友等结伴出游的愿望强烈。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工作之后出就不那么自由,空闲时间也没有大学多,且大学时期有

众多朋友陪伴,所以都想在大学期间尽量多旅游。

另外大学生的假期多,课业不重,可自由支配时间充沛。出门旅游

成为大学时光的重要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今大学生兼职创业意识强,所以如

今很多大学生的可支配资金都较充裕。

3、大学生从众心理强烈。且信息传播速度快。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

4、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特征雷同。这对旅行社来说可以降低成本。

二、大学生旅游的组织形式

1、班级组织。大学中几乎每个班级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没有组织过出游的班级很少。

2、协会组织:大学中有各式各样的社团、协会、老乡会等。这些组织会经常举办活动。其中就包括出游。尤其是旅游协会等。

3、朋友结伴出游。这是相当常见的。

4、情侣出游

5、学生会、学院工作人员的内部活动

6、家长或家里的亲朋好友来到海南,陪他们游海南

三、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状况

目前海南的旅行社中,通达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书香海韵旅行社有针对学生市场的产品。中国青年旅行社在连休假期组织学生团较多。但是口碑并没有很好。位于海南大学校园内的书香海韵旅行社针对学生的旅游产品较多,且价钱较便宜。其中一日游也比较多。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还有待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进程缓慢的原因主要有:

1、大学生去旅游主要是休闲度假以及感受大自然或者是喜欢大家结伴出游的感觉,重视的是旅游的经历和感受。再加上大学生在经济条件上的限制,所以购买力低。旅行社认为赚不到钱,于是就造成长久以来旅行业对学生市场的忽略。

2、大学生不喜欢被圈定路线跟着团走。喜欢自由行。只有在参加集体活动,班级或

协会等组织都安排好的情况下才会跟着走,若是自己自发结伴旅游则不会选择旅行社。

3、一些旅行社的不正规操作。很多旅行社在接下学生团后不负责任,不为学生提供

好的服务,甚至冷眼相对。还有的旅行社在接下团后发现赚不到钱又不团转给其他的小旅行社,然后不闻不问。对旅游团不负责任。

四、开发策略

1、面向大学生开发特色产品,重视产品质量。大学生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所以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然后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例如:毕业旅行。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对大学生活有留恋之情,留恋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所以最后毕业的时候也会愿意和同学们一块尽情的玩一次。所以可以策划有特色的毕业旅行产品,让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修学旅行:在日本,从中学生到大学生都有修学旅行。以学习交流为目的的旅行。在玩的同时也达到获得知识的效果。

联谊旅行。大学男女生之间喜欢联谊,例如两个男女生宿舍之间。如果能把联谊的地点搬到旅游途中,搬到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那不是更好?

失恋游。大学中有很多恋爱的。也有很多失恋的。所有失恋的人都可以报团参加,大家一同出游,交流感受。

等等。

2、不能急功近利,以诚信为本,注重服务。

面向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只能薄利多销。因为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要价钱不能太高。不愿参团的人可发展成散客:只通过旅行社订门票或者住宿、车等。

大学生对服务态度好的都没有免疫力。所以诚信和服务很重要。并且同学之间、学

长学姐和学弟学妹之间口口相传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视的。

3、加大宣传。

A、校园内广告宣传。通过赞助学校活动、在校内派发宣传册、张贴旅游资讯等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

B、与校内的学生会、社团组织取得联系。例如:与学生会或社团的外联部达成合作协议。或者与学生会领导人取得联系。

C、网络渠道。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有电脑,也都爱上网。所以网络渠道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各大院校的论坛(海大起点论坛、海经时光论坛)上做广告。另外现在大学生中网购很盛行,所以大在网络上向大学生销售旅游产品也是非常可行的D、通过在校学生销售。在校内发展销售业务人员,根据业绩提成。

下载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

    海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亚龙湾再添一流度假酒店又一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五星级度假酒店——华宇度假酒店将在三亚亚龙湾兴建。华宇度假酒店紧靠亚龙湾中心广场,东临金......

    乡村旅游安全研究

    乡村旅游安全研究 (一)乡村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分析 由于乡村旅游具有活动区域和活动对象的乡村性以及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等特点,乡村旅游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与一般......

    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本站推荐)

    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家庭宾馆管理的楷模 ——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先进经验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重渡沟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的南部山区,交通闭塞,全村共有8个村民......

    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开发浅谈

    【摘 要】近年来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兴起,成为各地旅游的新亮点,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目前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开发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了解、借鉴国外的......

    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

    于 村 旅 游 开 发 的 思 考 ——以淮安区平桥镇为例 关 乡 目 录 一、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三)相关文献综述 1、主要观......

    乡村旅游的开发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亲睐和推崇的同时,也引起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本文就近来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

    《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问卷

    《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农民朋友: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政府开展农村旅游帮扶工作提供咨询,促进农村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关于农村旅游开发等问题的......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企业经济》 作者:唐 勇 黄俐波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