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重点

时间:2019-05-13 00: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重点》。

第一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重点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解释词语。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二、重点句子的理解:

1、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 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2、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 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 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试用)》提出的古诗文背诵不谋而合。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 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三、读音方面

1、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

2、读好儿话音,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 京方言,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四、教材简析:

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是大家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 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五、朗读方面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六、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七、认真读书,思考,准备参加讨论的题: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的话题。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八、相关链接

1、季羡林简介 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1930年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 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前不久病逝。

2、名著简介: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之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 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 体轮廓。

九、拓展阅读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 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手指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遂停止不练。

每次回忆起学习英文的情景时,我眼前总有一团零乱的花影,是绛紫色的芍药花。原来在校长办公室前的院子里有几个花畦,春天一到,芍药盛开,都是绛紫色的花朵。白天走过那里,紫花绿叶,极为分明。到了晚上,英文课结束后,再走过那个院子,紫花与绿叶化成一个颜色,朦朦胧胧的一堆一团,因为有印象,所以还知道它们的颜色。但夜晚眼前只能看到花影,鼻子似乎有点花香而已。这一幅情景伴随了我一生,只要是一想起学习英文,这一幅美妙无比的情景就浮现到眼前来,带给我无限的幸 福与快乐。

第二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说教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第二课课文,本课为略读课文,是一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两人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其编写目的为:

一、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二、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说学情

本课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内容简单易懂。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把握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抓住主要信息学习的能力,因此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师引导即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生字,掌握课文中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和组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从对话中获得启发,掌握读书和学习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交流和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阅读和学习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访谈的内容,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交流,将文中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交流感受。

五、课时安排:本课为略读课文,我计划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探究法

3、讨论法

4、以读促悟法

八、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3、以读促悟法

4、勾画圈点法

九、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时分为六个环节来讲,分别是情景谈话,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物点,模拟采访——深入访谈,发表见解——总结回顾,升华情感——扩展延伸,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景谈话,走进课文 课文开始,随机向学生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模拟微访谈,通过简单的交流,引出今天有一位小姑娘和老学者之间的谈话,结合课件,介绍季羡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看看他们交谈了些什么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创新课堂,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访谈,在新课之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件资料,简介季羡林,让学生了解基本人物,带着初步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任务; ①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独立识记本课12个词语,借助字典或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了解文章大意;

2、检查、汇报成果

3、观察文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形式有什么不同?介绍课件,并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概述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需引导学生自学> 第三环节:紧抓特点,模拟采访

①抓住人物特点(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苗苗:稚气、礼貌)各小组模拟采访;

②课件出示任务,边读边思考,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读,感悟文中道理,通过分角色朗读,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 第四环节:深入访谈,发表见解

①小组为单位汇报上一环节访谈内容,汇报季老和苗苗交流的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②就其中一个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③随文理解文中口语化的词语、即:闲书、贯通、起码。<设计意图:新课程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探究,因此在汇报重要内容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回顾,加深理解

①品味、交流题目的寓意。

②回顾文中学习、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见解,获得知识> 第六环节: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观察,注意文中访谈的形式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设计一个生活访谈记录。

如:采访妈妈照顾家庭的心得

向优秀同学采访学习心得

②抄写本课优秀、经典词句,累积下来,培养感情,<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要会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抄写积累优美词句,多做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十、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不“闲”

微访谈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积累古诗词

<设计意图:设计该板书目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复习重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复习重点

一、同音字比较

侠(侠义)峡(峡谷)狭(狭长)辖(管辖)霞(霞光)多音字组词

单:dān(单位)chán(单于)shàn(单县)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绿:lǜ(绿色)lù(绿林)曾:zēng(曾孙)céng(末曾)盛:chéng(盛不下)shèng(盛况)正:zhèng(正路)zhēng(正月)

二、词语解释与应用

【绿林好汉】

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本课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的各位英雄。

例句:收了无数的绿林好汉,查拿海寇。(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一百单八将】

单,一个。本课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例句:梁山有一百零八位英雄,俗称一百单八将。【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例句:学语文光把语文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算。【偏科】

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

例句: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偏科特别严重。【贯通】

① 全部透彻地理解领悟。② 首尾连接畅通。本课指②。

例句:他反复阅读、思考,最后终于豁然贯通。【鼓励】 激发,勉励。

例句:我们要鼓励说真话的人。

三、品味语句

1、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我的理解:“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与苗苗交流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列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表明了自己是支持儿童读课外书的。

2、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我的理解:“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学习偏科而说的,对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只有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我的理解:这句话是季老直接指出有些人的认识是片面的,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早学比晚学好”。

4、我觉得,一个小孩子起码要背诵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的理解:“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的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第四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因为,它不仅仅让我了解了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季羡林爷爷,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方法。

这是一篇访谈录,主要讲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到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爷爷家作采访。季羡林爷爷是主张看闲书的,他小时候就喜欢看闲书。之后又谈了读书的方法和经验,他还要求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对我来说,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得不由衷佩服季羡林爷爷的知识渊博,他精通外国语言,是我国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我觉得季羡林爷爷有许多话说得个性对:文章只有写真事才能写好,只有多看点课外书才能将文章写通顺。在文章中,能够看出季羡林爷爷文章写得个性好,还明白季羡林爷爷记性个性好,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这都与季羡林爷爷爱看书是分不开的。我真期望自己就是那文中的苗苗,从此刻开始,要向季羡林爷爷学习,多看课外书,增长知识面,能像季羡林爷爷说的一样,能背两百首诗,五十多篇古文。

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要到达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长大后也要成为这样的青年。所以,我也必须要多看书,多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让我这棵小苗茁壮成长,成为一棵像季羡林爷爷一样的参天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2

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更加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新世纪少年的职责与义务。

在这篇为采访的文章中,在简单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老的平易近人与他的亲切和幽默,还有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深深关爱。

苗苗与季老共讨论了四个问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闲书问题”。

在季老看来“闲书”不仅仅能让我们的语文学的更好,而且能够提高写作阅读水平。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闲书“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能够让我们增加知识,明白做人的道里。所以说”闲书“并不闲。大诗人陆游就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季老的一番话合情合理,是我倍受感动,所以,要学好语文,就先读书吧!

对于季老提出的会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的要求,我觉的并但是分。因为日积月累,总会积累起来的。

季老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向目标进发,向成功进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4

今天上午,我们全班学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章,那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是访谈,苗苗先和季羡林讨论了书,他们俩都喜欢看闲书。又讨论了写作文应该怎么写,要真实。还讨论了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学习的要求。从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这里面我最喜欢季羡林老爷爷,因为他给我们讲了许多要求,他也很历害,对苗苗也有温柔的态度,他样样都好,我也要学习他多看书,了解书里的知识,我同时也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这样我的成绩才会更好。我也一定要多读课外书,把作文写好,但必须要写真人真事,从课外书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在作文上,这样作文就会更加优美生动。

哎,我喜欢语文和数学,英语也很喜欢,但就是学不好。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季羡林爷爷的学习方法。现在我每次上完英语课马上到组长那去读英语书过关,然后回去再读几遍,把单词牢牢记在心里就好了。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些我都要学好,在三年级时有一次我看见一本书上讲了一些文理,当时不是很懂觉得很无聊便一直没有看。上课时,彭老师提了一些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历史人物,比如像《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季羡林爷爷能把里面的人物名字记得滚瓜烂熟。而我每次都答错,所以,我要去书店去买一些关于这些的书,好好读一读。

季羡林爷爷还说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我准备每天背两首古诗,三篇古文。这样,我就样样精通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季羡林爷爷的方法一定管用,这篇文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也要多读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是我的璀璨明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5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羡林爷爷说他最喜欢看书,因为文学家鲁讯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季爷爷说:“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还要培养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这三贯通的人才。”有的同学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这样就是偏科,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不利。

季爷爷产:“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有困难”。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季爷爷说的很对,我人应该从扎扎实实地学邹外语,将来可以去国外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季爷爷还说过,古诗文的积累也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200首诗和50篇古文,我们的老师也要求我们天天背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读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做一个三贯通的优秀人才。真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第五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作者:张枋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下载《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二、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 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篇一:小学生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学生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文章的每一段话,都包含着深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范文模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概括说出 季老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谈话主要内容。 3.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