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甫与成都(周啸天)(写写帮整理)
杜甫与成都(上)____周啸天
(2009-06-16 12:05:04)
杜甫与成都(上)
(诗圣杜甫)中国是诗国。
诗圣是杜甫(712~770)。
人们谈到杜甫的时候,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到成都旅游,有两个不可忽略的去处,一个是武侯祠,一个便是草堂。
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朱德赠草堂的楹联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一、杜甫为何到成都
公元759年在杜甫一生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是杜甫的本命年(48岁),也是杜甫一生中最为颠沛流离的一年。“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就在这一年。写“三吏”“三别”也在这一年。如果要为杜甫拍一部传记片,只须拍《杜甫在公元759年》就行了。正如为列宁拍传记片,只须拍《列宁在1918》、《列宁在十月》就行了一样。
公元759年是安史之乱第五个年头,杜甫经历了太多的劳累、痛苦、恐惧、意外和失落。他曾经与关辅的难民一起逃难;曾经被安史叛军虏获押解至长安;曾经虎口脱险,投奔肃宗皇帝的行在,为官左拾遗(从八品上);曾经因触怒唐肃宗,贬官华州;曾经目睹战时征兵,充当战地记者,写下了前无古人的“三吏”“三别”;曾经遭遇关辅的饥荒,终至弃官不作。这个期间,杜甫的生活一直是颠沛流离的,动荡不安的。
弃官对于杜甫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弃官之后,杜甫想找一个适宜居住之地,修建一个草堂。十年前他还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幻想,现在竟然要想做寓公——命运和他开的这个玩笑实在是太大了。
华州地处两京之间的交通要冲,又有战乱,又有饥荒。弃官之后,杜甫自然不能再呆在华州了。他必须迁徙,必须投亲靠友。“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秦州杂诗》什么是“因人”呢?“因人”就是依靠别人、依靠社会关系。
杜甫最先想到的是秦州(甘肃天水)——这里离长安近,又有侄儿杜佐和故人赞公和尚,是杜甫最初想“因”之“人”。“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秦州杂诗》)——杜甫当时就打算把草堂建在秦州。“茅屋”就是草堂,“送老白云边”就是归隐。然而,他在秦州的靠山力量太薄弱了。杜甫这时是一大家人,包括妻子、儿女和仆人,最保守的统计是七口人。夫人杨氏,加上二男二女——男孩是宗文、宗武,女儿不知名字——就是《北征》中提到的“床前两小女”,此外应有一个仆人,加上杜甫,一共是七个。杜甫一家在秦州的生计艰难。虽然打算把草堂建在秦州,却没有这个缘份。
正在为难时,杜甫又接到来自同谷(甘肃成县,秦州南)县宰(县令)的一封信,这就像一根救命草,杜甫一家赓即就去了同谷。“食蕨不愿余,茅茨眼中见。”(《积草岭》)——杜甫有了一个新的打算,把草堂建在同谷。吃差一点也没关系,只想有一个安居的草房。“蕨”是蕨菜,“茅茨”就是茅屋、草堂。虽然打算把草堂建在同谷,也没有这个缘份。杜甫在同谷的境遇甚至比在秦州还惨。《乾元中寓居同谷作歌七首》,形象地、淋漓尽致地倾诉了杜甫一家人在同谷的悲苦境遇: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这已是759年的岁暮。这一年的早些时候,具体说是五月、杜甫去秦州的时候,高适获任彭州刺史。六月、裴冕获任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这两个人,一个是杜甫青年时代同游梁宋的旧友,一个是杜甫任左拾遗时的熟人。杜甫在同谷时,一定早已知道了消息。这才做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跋涉蜀道,远赴成都。事实证明,这是杜甫一生最明智的选择。
杜甫与成都(下)
(2009-06-16 12:38:54)
(草堂碑亭)
三、杜甫与高适
杜甫到成都后还有一个必须干谒的对象,就是高适。
高适(700~)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长杜甫十二岁。天宝三年(744)他正失意的时候,曾与李白、杜甫相遇于洛阳,同游梁宋,算得上是贫贱之交。高、李年纪相若,诗名都很大,对于杜甫来说是老大哥。
杜甫在成都期间,高适先后担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和成都尹等要职。杜甫一到成都,就会主动与高适联系,这一点是不成问题的。正因为如此,高适才赠了他一首诗: 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
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
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高适《赠杜二拾遗》)
从诗中看,高适对杜甫在成都的情况,已了如指掌。也许送去了一些禄米,也许没有——因为裴冕已给以照顾。诗末将杜甫比作汉代的扬雄,是抬举的意思,末句的意思是——应该满足了。杜甫就写了《酬高使君相赠》答他。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
关于杜、高这两首赠答诗的顺序,一般认为是高先杜后。从两诗皆结以“草玄”云云看,杜诗应是对高诗的回应。也有朋友认为,杜诗在先、高诗在后,因而认为高适对杜甫的委婉求助,是装做没有看懂。
我不作这样看,但也承认,高适对杜甫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只送一首诗,“秀才人情一张纸”。作为一位高官,这显然是不够的。不过还好,杜甫似乎不太介意,他在拜托一位崔侍御转呈高适的绝句中说: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从这种不见外的口气上看,杜甫和高适的关系还是可以的。高适“救急难”没有呢?我认为是救了的。因为在高适改任蜀州刺史后,杜甫还到蜀州拜访他,呈诗赞美道: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如果高适很简慢,杜甫还能写出这样热情洋溢的诗,是说不过去的。761年人日,高适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寄到草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锺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人日寄杜二拾遗》)
这首诗有很强的沧桑感和漂泊感,写出了地位悬殊的两个人的同情,没有客气假象,是一首打动过对方的好诗。杜甫在漂泊湖湘时重新翻出这首诗,追酬道: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不过,杜甫与高适的交情总体而言是比较矜持的,而不是亲密的。这从一件事上可以看出来。那就是762年,高适任成都尹,照理说两人的关系应该有进一步发展了。偏偏在这个时候,杜甫因送严武去了绵州,接着举家迁往梓州,依托梓州刺史兼东西川留后章彝去了。
对杜甫来说,高适可亲的程度还不如这个章彝。虽然这个章彝是个飞扬跋扈的武人,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但杜甫在他那里不感到拘束。杜甫为他写了不少的诗,就集中所见,在题上或注中标明者就有十一首之多。为什么对高适,杜甫显得拘谨呢?郭沫若说,只须想到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之间的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了。经过安禄山叛变之后,高适和李白、杜甫已经站在敌对者的方面。高适是肃宗一边的人,李白和杜甫是靠近玄宗的。(《李白与杜甫》)对李白可以这样说,对杜甫不可以这样说。杜甫在玄宗朝并未获得实际的官职,怎能因为他靠近房琯,就把他说成玄宗的人呢。
其实,世上交情的深浅,取决于双方的默契。杜甫对高适,当然是一往情深的。高适呢,他虽然将杜甫视为诗友,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杜甫的价值。他认识杜甫时,在诗坛已是人五人六,《河岳英灵集》上就选了他十三首诗,与王维(十五首)、王昌龄(十六首)相差无几,而这本盛唐名家诗选中,尚未收杜甫的诗。十五年过去了,高适本应该对杜甫刮目相看,但他并没有刮目相看。而杜甫对高适的态度,却比过去更加敬畏。
杜甫在成都有一首《宾至》,诗云: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这首诗写得客客气气,与《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的真情流露形成鲜明对照的。有人认为这首《宾至》是写高适造访草堂的,因为高杜二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客客气气的。
四、杜甫与严武
杜甫在成都所遭遇的几任长官中交情最深的是严武。
严武(726~765)是华阴(今属陕西)人,杜甫在行在为左拾遗时,严武与之同列,又比他小十四岁,是杜甫的倾慕者。在政治上,严武与杜甫同是与房琯接近的人,也因房琯的失败而遭受挫折。不同的是,严武被贬为巴州刺史,处分较轻,且不久就恢复了他的宦海航程、一帆风顺。在草堂落成那一年(762)十二月,严武由绵州刺史升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这不能不使杜甫感到意外的惊喜。严武一到成都,就带着小队人马,拜访草堂:“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严中丞枉驾见过》)有时还亲携酒馔,竹里行厨,花边立马,一点也不矜持。严武对杜甫不仅在生活上照顾,而且在政治上予以关心,赠诗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宝应元年(762)年玄、肃父子相继去世,严武奉命监修山陵,七月入朝。杜甫亲送至绵州,由此也可见二人的亲密。徐知道兵变,逾月而定。高适任成都尹,杜甫转赴梓州依靠章彝,就在这个时候。
广德元年(763)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二年(764)携家往阆州,正拟由水路南下出峡,三月闻严武再任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十分欣喜,于是举家重返成都草堂。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这次严武回到成都,给杜甫弄到了一个头衔——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从六品)、赐绯鱼袋,于是杜甫才有了一个“工部”的头衔。这在看来无关紧要,然而对当事人来说,有和没有是大不一样的。
至于幕府那份工作,对杜甫来说并不愉快,他和同僚相处得不好,很快辞去了幕府的工作。但杜甫还是非常看重“工部员外郎”这个头衔的,在诗中不断地提到“省郎”、“台郎”、“朱绂”、“纱帽”、“绯鱼”等字面。
然而,人生无常。就在杜甫作了工部员外郎的第二年(765),严武英年早逝。杜甫悲痛之余,归心似箭,五月即携家离开成都。
杜甫滞留三峡时,作《八哀》诗,将严武与王思礼、李光弼、张九龄等同列,比以诸葛亮、文翁,表现出由衷的敬爱。同样性质的诗还有《诸将》之五。用冯至的话说:“这对于在史书里并没有得到多少好评的严武,是一种无上的光荣。”(《杜甫传》125页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诸将》)
五、杜甫歌咏成都
“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实际居住时间为三年零九个月,加上其间在梓州、阆中等地云游的一年零八个月,跨七个年头。实际上是五年多。
杜甫在成都,受到了几任成都长官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甚至产生“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当然,这也不能太认真,因为有些诗句是相互抬杠的,如《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就有“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之句。
《旧唐书·杜甫传》说:“甫于成都浣花溪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将杜甫在成都的生活,说得十分悠游。可能够不全面,但你不能说他毫无根据。不曾有那一个城市像成都那样,带给杜甫那么多惬意的感受。
杜甫刚到成都,写过一首《成都府》的五古,那首诗对成都还有一点排斥,充满去国怀乡的忧思。只有“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是写观感的,完全找不到感觉。但草堂一落成,杜甫就找到了感觉,于是佳作联翩而出,就是“锦城丝管日纷纷”(《赠花卿》)那首诗,就比“喧然名都会”两句好得多。它的妙处在于,不作讽刺诗读,实在是对成都的一种赞美,很有兴会。与草堂有关的诗都写得很好,为公元八世纪的成都和锦江的一幅幅珍贵的写真: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水槛(见)遣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这些诗与杜甫以往的名篇如《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月夜》《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等等,完全不同。在沉重以外,有了轻逸。
“自古文人多入蜀”,杜诗今存一千四百多首,有一千首以上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即到成都以后才写的,有不少诗可以称为王冠上的明珠。如果杜甫没有到过成都,当然也就不可能到梓、阆和夔州,那他最后十年的写作又将如何,不可想象。当然,杜甫回首往事,有很强的挫败感。这表现在以《蜀相》为题材的一系列诗作中。然而,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关注并不局限于个人的不幸,而是把这种不幸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在一起。即使轻逸,依旧沉郁顿挫(此辞首见杜甫《雕赋》的表文,“沉郁”指内容的深厚,“顿挫”指行文的跌宕)。
杜诗的魅力特别表现在善于将对时局的忧伤和对宇宙人生的感喟熔铸在精练的七律中,造成一种苍凉而阔大的意境,具有崇高的美——这种诗美造极于夔州诗,而在成都诗中已见端倪: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宿府》)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是杜甫献给成都的最好的诗句,比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好得多。
成都,圆了杜甫的草堂梦。
草堂虽好,挡不住八月的秋风。
公元761年秋天的那个夜晚,杜甫做了一个广厦之梦。他说,只要能实现这个梦,自己甘愿献出草堂和生命——我们应该相信诗人的真诚。
2009年6月7日
第二篇:中国梦宣讲 戴啸天专题
中国梦宣讲 戴啸天
(配合ppt)
大家好,我感觉非常荣幸能代表上海师范大学进行关于“中国梦、电信情”的主题宣讲。请先允许我做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2012级的学生。
(介绍2008的中国梦)这一年,也是中国梦非常明显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梦想,注定都要遭受很多的挫折才能显现出来一样。无论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们期待了很久的梦想。
但是,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这一切都变得没有我们期待中的那么美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样的。8万个生命的离开,让整个2008年中国人度日如年。
我相信在每一个网页、电视以及报纸的前面,也有很多的来自中国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为这些生命流下眼泪。但是,就像40多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却让“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让人觉得极其有价值一样,地震也让更多的中国人明白了,梦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国梦)首先是成长成才定目标。我们都知道,成才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为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成才首先当确立目标。还记得上学时期读过的关于许多名人传记里的成长经历。那是鼓励和引导青年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走上工作岗位青年朋友们当先设定一个总体的规划,然后再确定阶段性的目标,把总体规划分成一个个相对小一点,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就像铁路线分成的区段一样,每到达一个车站就是一个目标的实现,当到达所有的车站时也将实现我们全部的阶段性目标,最终通过这些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编织成一个大的目标网络,从而完成我们的总体规划。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会成长。
其次是积极学习求进取。成才离不开学习。这是积极进取、成就事业之根本。青年人要学习广泛性知识和职业道德建设,即从理论上丰满个人在工作中的基本素养。此外,还要善于将学校里的理论知识尽快应用、转化到工作实践中来。要虚心向周围的老职工、劳模、先进学习,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少走弯路。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还要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在工作岗位上,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去充实、丰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
最后是爱岗敬业做贡献。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对待自己职业的态度。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倾尽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如蓝领专家郭晋龙成功的秘诀首要因素是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热爱,他无怨无悔执著钻研,从最初的连一张简单的电路图都看不懂的维修工成长为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行家里手,精湛的技术折服了洋专家。还有新一代的“雷锋”式好同志孙奇,她用真诚爱心很好诠释了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华丽的人生乐章。
(乔布斯讲话的感想)这段话就是一个游戏。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木有玩过。那是一个贴图版上,有很多的点,当然这些点,他是个乱序的排序。不是第一个点1,第二个点二,是一个乱序的顺序,当你按照图上的指南,将这些点去按照1234的顺序拍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画出的是一匹马,可能是一幢房子。这就是连点成线的游戏。在看这段话之能前,不要担心自己有多少英语单词不认识,但是其实做任何事情,我们发现能做到最好的最深,最终可以走到最远的 一定是最开始最无畏的人。
那么连点成线对于我们最大的指导意义是什么,你要相信自己,因为在一开始连得时候是乱序,你看不到任何的形状,在连完之后突然发觉,连点成线的每1步都是有意义的,而且这种意义是在后半程越接近的时候,才越明显。
(图片的勉励)显然就多数人的选择来看,大家都走了一个不是寻常的路。我不知道什么叫一个享受的青春,但我只知道,任性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有人把他砸在玩乐,但有人有权利把他用于追逐自己的梦想。青春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增添青春能力,并把这种力量转化成为前赴后继、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的行为,并由此实现、展现自己的价值,青青定会别样精彩!
(结束语)40多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仅仅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第三篇:毕啸天清华段子手(推荐)
毕啸天清华段子手
毕啸天对任何关于他段子手生活的刨根问底都保持着警惕。
“不想暴露真实生活。”
毕啸天坐在记者对面,低头思考着,解释道,“只想在社交平台上展示希望展现给大家的形象”。
毕啸天是清华大学化工系2014级直博生,2012级本科带班辅导员。
社交平台上,毕啸天自号“毕导THU”,他的微博简介是――一个想当段子手的清华化工辅导员。
不过现在,“想”字已经可以去掉了,如今校领导看到毕啸天,都叫一声“段子手”。
毕导笑言,自己俨然从民间段子手,进阶为官方认证的“清华段子手”了。
化工男的生活并非除了实验再无他物,博士也可不是故作高深的书呆子,辅导员也不和随时扮又红又专划等号。
但至于他的真实生活怎么样,大家不用太在意。
实验室时尚风
为杂志拍完封面照后,毕导于深夜发出了热腾腾的段子――《一次杂志封面拍摄》。毕导的杂志首秀走的是“实验室时尚风”,就在4月,毕导刚写过一篇雄文,花式吐槽了娱乐圈明星用化学装高冷科技范。
比如“目若秋水用鼻子充分汲取迷之浅红色液体气味精华的不老男神林志颖”,毕导表示,那样闻液体是不对的!一个未知液体挥发的气味如果有毒,闻者轻的被熏得泣不成声,重的被毒得一脸懵。再比如“在一排颜色很好看的试剂前面手执胶头滴管眉头紧锁埋头调香的安静美男子李易峰”,毕导指出,胶头伸入滴瓶也是要不得的,新手操作手容易哆嗦,手一抖胶头滴管就会碰到瓶壁,碰到瓶壁就会沾上液体,所以胶头滴管伸入瓶口内,轻者造成污染重者也是造成污染。
这篇段子文洋洋洒洒数千字,穿插多幅图片。
在末尾他小幽怨:“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说得好像写完这篇就会有人叫我拍化学时尚大片„„”不料二十天后,毕导幽幽写道:“我终究竟成了我段子中盘点的那一类人。”
坐在一块白板前,毕导被摄影师要求做出炫酷的样子。
摄影师:“你在白板上写些专业东西吧,复杂的分子,越复杂越好。”
毕导此时内心戏为:可能在时尚圈的眼中,苯环就是一种神圣美丽到极致的物质吧。如果天堂也有时尚芭莎,凯库勒大人(提出苯环结构的德国化学家)想必会是总编„„
按摄影师的要求炫酷,毕导又微笑着摇锥形瓶里的高锰酸钾啊;微笑地用移液枪吸三口瓶里的氯化铁啊;微笑地在师姐的实验记录本上乱涂乱画啊„„
认真到较真地“胡说八道”
粉丝在给毕导的留言中写道:我也是个化学系学生,虽然每天也泡在实验室面对瓶瓶罐罐,但在你的文字里却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化学世界。总觉得你是在“玩”化学。
毕导说,这句话完美阐释了他希望在网上展现的形象。
最开始,他是想借“毕导THU”,撕掉贴在化工男、博士和辅导员身上的标签――化工男的生活并非除了实验再无他物,博士也可不是故作高深的书呆子,辅导员也不和随时扮又红又专划等号。但至于他的真实生活怎么样,大家不用太在意。
毕导的段子手属性刚被激发时,那是2015年暑假,“毕导THU”还是乏人问津自娱自乐的微博账号,关注他的粉丝不到100个。毕导参加了暑期去以色列的项目,在以色列呆了四周,毕导写了五篇长段子,这些段子在清华园里流传甚广。于是,毕导决定开启段子手模式,琢磨写段子这事。毕啸天说,相声演员会研究怎么抖漂亮的包袱,而作为段子手,也要研究怎么把故事讲得更有趣、更可乐。微博上活跃的段子手,他们都算是毕啸天的启蒙老师。从模仿开始,毕啸天拆解长段子的结构,设计段子的起承开合,甚至“斤斤计较”每一句要写多长,真是一字一句地抠。
他终于写出了火段子,这些段子有独属毕导的经典开头――众所周知,在清华长得比较帅的辅导员当中,我算是一个特别乐于助人的人。
他的生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食堂吃饭,有粉丝弱弱搭话:你是那个助人为乐的那个吧,粉了你哟。学生组织也向毕导发来写段子的邀约,要毕导帮忙做宣传、写广告„„毕啸天记得,为了给清华大学学习发展中心写篇宣传段子,他憋了三个星期。第一个星期他啥都没想出来,一次吃火锅时,他的灵感突然蹦了出来;第二周确定了想法,写了脚本;第三周才完成。
“这么一篇从构思到成文,其实挺痛苦。”毕啸天在写段子这事上,尝到了文学创作的五味杂陈。没有灵感,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但他随时会在后台思考,生活里发生的任何趣事,他都能先储藏在脑子里,等着再发生点别的什么将它们激活。
忙碌的毕导能并行处理多项任务,做着A,也能默默思考B。如同电脑在后台自动下载一样,时机成熟,文件下好,“叮”的一声,搞定。
毕啸天的“大火”,源于2015年年底他在清华跨年晚会上的一段主持,他有一段十二分钟的个人脱口秀。
这是清华的传统。每年跨年晚会的压轴内容之一,是揭晓当年的“清华人物”。而这一时间段的主持人,按惯例应该是往年人物的得主,毕啸天被选中2014年清华人物。
而在此前,毕啸天没有半点主持经验。时间紧迫,毕啸天只有五天时间,要写出能让人发笑的主持词,要熟练背诵,要有台风,要不犯怵,还要掌控时间。
晚会当天,他租了套亮闪闪的银灰色西服,作为初次登台的战服。晚会是清华一年一度的盛会,主持界素人毕啸天,一开口自我介绍,就陡然意识到了他在校园中的超高人气――大家立刻被逗笑,捧场地鼓起掌来。
在之前一遍遍的演练和彩排中,毕啸天能够将这段脱口秀控制在12分钟,前后误差仅仅数秒。他在段子里精心设计了大包袱和小包袱,大包袱能让全场叫好,小包袱可以激起短促笑声。但观众那天出奇地配合,任何包袱都能把他们逗得前仰后合。毕导平素练习的节奏一下子被打乱,台下的工作人员焦急地向他竖起牌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字――“快”。
这一环节之后,就是校长致辞;然后晚会主持人串词,倒计时,迎接新年到来。所以,毕啸天拖不得时间。
“我有点慌。不过在我的稿子里,有些地方打了括号,是‘可要可不要’的内容。我迅速在心里重新估计时间,删掉煽情的句子和不太好笑的包袱。
下台后,毕啸天看了看钟――他用了恰好12分钟。
但毕啸天不认同关于他“临场应变能力强”的夸奖,“这真不是临场应变。我做过预案,特意划出了超时舍弃的句子。这可能是工科生的特点。”但毕啸天知道,在陌生的主持舞台上再增添变量,他可能就hold不住。跨年晚会后,有辩论队的同学邀请他做辩论表演赛的主持,任务是控制流程并调侃正反双方――“这需要应变能力,要互动,我果断拒绝。”
他做了多年的学生工作,社团经验丰富,早在以段子手名头走红之前,毕啸天就常被邀请给学生组织做培训、做分享。只要上台,毕啸天展示的每一页PPT,都经过了他的精挑细选。就算是对师弟师妹动动嘴皮子,他也会先练习三遍以上。甚至,他连台下学生会提哪些问题、如何回答都会提前准备和预演。
“我可以把你逗得很开心,同时,只要我出手做事,就不会让你失望。”
毕导体内大概有一个处女座之魂。作为理工科博士,毕导认为星座完全是扯,但他确实活成了追求完美的处女座:一项任务,要么不接,一旦揽下了,就会尽最大努力,做到能做到的最好。毕导在社交媒体上“插科打诨”“胡说八道”,但是一本正经,认真到较真。
当段子手是专业的,学化工也是
某个深夜,毕啸天突然发来了一条微信:“我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比喻了。”
这源于几天前的采访。当时,毕啸天说,化工学科给了他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体讲讲?”
毕啸天一听,背靠着椅子琢磨:“我得想想怎么说显得不low。”他说化工学科有两样东西比较重要,一为热力学,二为动力学。热力学描述某种物质达到某种状态可不可行,而动力学则描述这种物质将怎样达到这种状态。毕啸天尝试着打比方,但这个比方没能让这位完美主义者满意。他停下来,开始翻手机上的聊天记录,念叨着明明以前在群聊时大家讨论过比这更贴切的例子。翻了一会儿,没找到,放弃了,说回去想想,想到再告诉。
差不多一个星期之后,毕啸天又被“叮”了一声――突然想到了一个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例子。比如爱情。
毕啸天说,如果一男一女三观相合门当户对相互对眼,那么他们在一起就很合适。从热力学角度来讲,他们有在一起的趋势,“在一起”是他们的“稳态”;但从动力学角度来讲,要达到“在一起”,需要跨越某个壁垒(比如表白)才会发生。“万事万物都要考虑热力学和动力学。用热力学分析这个状态有没有可能达到,用动力学分析要如何达到这个状态。”这就是化工专业对毕啸天思维方式的塑造,在化工系摸爬滚打了6年,他热爱自己的专业。
在网上搜“毕啸天”,能看到的新闻是2014年的“PX词条保卫战”。也因为这场“保卫战”,毕啸天和其他几位小伙伴一道,获评清华人物(你们不会真以为他是凭着写段子当上人物的吧)。
2014年4月,有网民将百度百科上“PX”一词的毒性,由“低毒”改为“剧毒”。清华化工系学生发现后进行更正。之后,该词条又多次被改为剧毒,化工系学生用了近10个昼夜自发捍卫“PX低毒”这一科学常识。当年的毕业典礼上,校长特别为他们坚持真理的行为点赞。
而当时大四的毕啸天,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也因此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毕啸天半开玩笑又一脸深沉地说:“央视要问的问题,我提前都准备好了。那天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我的采访部分播了一分多钟。”完美主义又一次发作,帮助毕啸天成功出镜。段子手毕导的荧屏首秀,是在新闻联播,这规格,其他段子手大概只能望而兴叹。
“PX本身没有那么可怕,人们对PX的误解,来源于他们对化工行业的偏见,来源于他们对化工行业监管的不信任。”毕啸天这次说的不是段子,他说:“化工行业不可或缺,作为清华化工人,科普、打击伪科学和不科学,我义不容辞。”
毕导大概不会成为一枚专职段子手,至少目前他很确定,如今,博士毕啸天的研究方向是“膜法水处理”,他的科研目标,是研究出更高性能的膜,进行更高效率的海水淡化。
第四篇:成都草堂,杜甫的诗乐园
成都草堂,杜甫的诗乐园
□朱明伦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中心,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排序第四。特别是北部中国遭到安史叛军的破坏,两京陷入萧条凄凉,而成都乃“天府之国”,太平安定,很多避难的人也都来到这里。杜甫奔波了一年,经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行程三千里,终于到了一个富庶、温暖、和平、幽美的环境,可以歇歇脚,也可以省省心了。多年愁云不开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诗情大发,为草堂,为江村,为成都写了很多诗。
杜甫一生漂泊,家居地十余处,多数身陷穷困无一语及之,少数写了也语焉不详,究其原因当然是时间短、兴致差。唯有成都草堂,杜甫前、后两次住了近四年的时间,是最长的一次,也是心情好、诗兴浓的一次。
一
安家之初,杜甫投入极大的热情,争取朋友的多方赞助,还写了一些诗向人家要桃栽、缘李、黄梅等果树,还要速生的桤木和长青的松树栽子,还有亭亭的绵竹,他要把茅草房周围建成一个小小的花园、果园、植物园。浣花村是个大花园,春天来了,到处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杜甫徜徉其中,陶醉了,写下活泼轻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的咏花诗多写在成都,绝非偶然。
浣花村是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杜甫的草堂“舍南舍北皆春水”,幽静的环境使杜甫享受到多年没享受的天伦之乐:“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其优游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际”(《杜诗详注》引葛立方语),不能说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是富裕的,因为有贵宾来草堂做客也是“百年粗粝腐儒餐”。至于家里人,“恒饥稚子色凄凉”,在“厚禄故人书断绝”的时候是难免的。但杜甫一家在成都的生活较之以前任何时候都是安定的、平静的。
他的目光注意到这个幽静的环境,他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你看此时的杜甫,对花鸟与虫鱼都极有兴趣。“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江上燕子故来频”,“沙上凫雏傍母眠”,“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芹泥随燕嘴,蕊粉上蜂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如闻百鸟争鸣,似听万物合唱。“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渔梁”,“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白花詹外朵,青柳槛前梢”,“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如看杨柳依依,似赏百花争艳,美不胜收。
诗人对成都的雨,特别是夜雨也常感兴趣,《春夜喜雨》就是在草堂写的咏雨名篇。此外,“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当然还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情有义,活灵活现。
二
杜甫在成都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对艺术美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开始用诗的形式(具体说是用绝句的形式)发表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对前代诗人的评价,创作了产生巨大影响的《戏为六绝句》,赞扬初唐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主张“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表明了自己“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追求。杜甫对绘画艺术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都写于成都,是杜甫最有名的题画诗。有人说杜甫是题画诗的首创者并不确切,但从以上诗作来看说杜甫是题画诗的第一大家,人们是公认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骏马图要画肉更要画骨,尤重传神,使画马如“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什么画都需要“意匠惨淡经营中”„„都是极富启发的精彩高论。难怪杜诗中诗情与画意相融。
杜甫在成都西郊还深深体会到了人情美。成都草堂的邻居在诗中表现得最多。虽然江村很小,邻居很少,“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但走进杜甫诗中的就有“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的北邻,一位退职的县令,还有南邻朱山人,还有“卖文为活”的“南邻爱酒伴”斛斯融。除了这些落魄的读书人,杜甫的邻居还有黄四娘;她“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还有没说出姓名的邻叟,那位在社日“邀我尝春酒”的田父等普普通通的人。杜甫既与读书人有共同语言,也“未觉村野丑”,“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人既相亲,物亦相近,杜甫真融进了当地居民之中。“久客惜人情”,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
三
当然,杜甫并不仅仅与近邻和睦相处,与普通人交往,他还有远亲老友在成都和成都附近,或来草堂探望,或邀杜甫出游,或赠诗唱和往还,在物质上、精神上对“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杜甫都有一些实际的帮助。
首先应提到的是老朋友高适,当时先后任彭州、蜀州刺史,距杜甫所在的成都皆百里左右。杜甫刚到成都就接高适赠诗,并酬和一首“逐联分答,句句相应”。后来杜甫有饥寒时写诗给高适,“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可见两人“交情老更亲”,也可知高适对杜甫曾有过资助。还有一位严武,也算老朋友,其父严挺之即与杜甫友善,所以杜甫与严武应是忘年交。严武当时先后两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以父一辈、子一辈与杜甫的交情,对杜甫帮助更大。严武身为成都地区军政最高长官,能文能武,既有权势为杜甫解困,又有兴趣与杜甫唱和。或“无戎小队出郊垌”,“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严武自携酒馔到草堂欢饮;或请杜甫到公馆赴宴,“兴与烟霞会,清樽幸不空”;或请杜甫观画图,或送杜甫青城山道士乳酒„„来往密切。严武第一次镇蜀仅半年多时间,宝应元年(762)七月代宗即位后诏其返京为玄宗、肃宗修造山陵。杜甫送他赴京离成都,徐知道乘机叛乱,于是杜甫在川北流浪21个月。其间曾拜访陈子昂故居,描画了川北的山山水水,也曾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欢喜若狂,热泪满裳,还计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是广德二年(764)初严武又受命再镇蜀,杜甫欢欣鼓舞,“殊方又喜故人来”,三月即返回成都了,继续在草堂居住。
严武这次坚持请杜甫到他幕府工作,盛情难却,已辞官为民五年的杜甫在这年六月接受了剑南节度使署中参谋一职。严武同时还为他表请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衔,这就是人们也称杜甫为杜工部,他的集子为《杜工部集》的由来,而实际上杜甫只是检校官即名义上的官。惜杜甫年老体衰,对幕府工作兴趣不大,可能与年轻的同事们意见也未必尽合,所以仅干了半年,永泰元年(765)正月初三即辞归草堂,从此也永远地摆脱了官场,争取到了一份难得的自由。严武诚心对杜甫,但杜甫已无心仕宦,自任疏懒,所以友情归友情,人生道路还是各走各的。四月,严武突然病死,杜甫失去在成都的靠山,于是乘船顺江而下了。
来源:沈阳日报
第五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初二-说明文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初二-说明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那么什么样的说明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初二-说明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核心文物区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显得既庄严肃穆又古朴典雅。工部祠东侧“少陵草堂”碑亭,已成为杜甫草堂标志性景点和成都著名景观。
工部祠后恢复重建的“茅屋故居”,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获2003年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杜诗书法木刻廊”,颇具观赏价值,其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有“四绝”之称;“大雅堂”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唐代遗址”陈列馆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
“诗圣园”是一个集文化交流、艺术鉴赏、文艺表演、培训讲座以及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雅文化体验场所,是杜甫草堂历史文化内涵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