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西南网大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55、简述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数学日记、4.成长记录袋、5.作业激励评价。
⑵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从评价的方式看,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
从评价的激励手段看,除设立等级制外,还多设立奖项:如进步奖、协作奖、探究奖、创造奖、数学小老师、数学小专家等。
从评价结果呈现的时间看,除了即时评价还可以利用延迟评价的方式,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终结性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等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⑶让学生参与评价工作。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因人而异等。
56、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7、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又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并自我建构数学知识过程的活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等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58、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一直努力的强度。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具有调节功能,它具有支配、维持运动方向的作用;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积极愉悦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地巩固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传统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取知识结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过程。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过程,已不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数学手段,它本身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三、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9、试述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
⑴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⑵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与统计量。⑶关注根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⑷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流。
⑸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自觉习惯。
⑹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性大小,自觉地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
第二学段的教学策略:
⑴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⑵注重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统计问题,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⑶进一步认识更多形式的统计图和统计量,并能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⑷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为扩展儿童处理信息的经验提供机会,使得学生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能分析和解释统计结果,体会它对决策的影响。⑸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之间的联系。⑹避免纯粹计算,淡化专业术语。
⑺强调新技术的作用,鼓励使用计算器、计算机。
60、联系实际论述您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特点的认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是: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单一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蔡祥、郑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 :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 :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2013年西南网大民间文学作业答案
第一批次
一、填空题
1.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梁祝传说和牛郎织女传说。
2.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和慎重整理3.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4.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志诗学”,由丹尼斯•特德洛克(Dennis Tedlock)和杰诺姆•鲁森伯格(Jerome Rothenberg)于1970年联手创办了《黄金时代:民族志诗学》(Alcheringa: Ethnopoetics)刊物,专门研究各种口头程式理论,成为口头传说诗歌前沿性学术研究中心。5.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____曲艺___”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6.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7.歌谣是_人民口头___创作的口头诗歌创作。
8.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__字迷_____三大类。
9.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理长诗三大类。
10.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 汤姆斯 于 1846 年提出的。
二、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经过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一种特种文学形式。
2、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3、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神话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它不仅反映了先民眼里万物有灵的世界观,而且反映了他们原始的思维方式。
4、史诗:是民间文学中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规模宏大、格调庄重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和形式,或记叙各民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古老神话传说及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或反映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歌颂各民族历史上著名的、往往被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三、简答题
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答:民间文学传承性的具体表现在:它一直保持着前代现实主义传统和民俗文化传统、沿用某些形象,保持着质朴、刚健、清新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常常有其固定的讲述格式,一般不会有巨大改变。这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间文学的传统性特征,在广大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也符合群众的审美要求,所以得以保存和发展,传承性虽然不是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却是最能标志着民间文学艺术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答: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多元化与大众化。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例子很多,从通俗艺术可不一而足。
3、英雄史诗的特征
答:
1、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远远晚于创世史诗。
2、英雄史诗表现了广阔的社会场景。
3、英雄史诗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等方面,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4、英雄史诗规模巨大,意指英雄史诗必须具有宏大的气魄,这种宏大并不是仅指语气上的夸张,它更主要的是针对英雄史诗所反映的时代以及它所描写的英雄人物。
5、英雄史诗所具备的必要情节是:英雄幼年受磨难,长大后神勇无敌,复仇征讨,解救亲人,国家最终繁荣。
6、史诗的名字便是英雄的名称。一部史诗往往以英雄的诞生唱起,直至全部业绩。
7、英雄史诗是具有世界性的体裁。
8、英雄史诗是历史的产物,是民族的财富,也是国家的瑰宝。
4、论述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1、传说的可信性
2、传说的历史性
3、传说的传奇性
4、传说的解释性
5、传说的地方性
四、论述题
1、民间戏剧的艺术性。
答:
一、善于用喜剧的手法反映生活,独具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民间戏剧中存在大量的喜剧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误会和巧合,多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剧情中的笑料和喜剧冲突引起观众对反面事物的否定,从而达到嘲讽丑恶事物,肯定美好事物的目的。在戏剧作品中,无论是抒情喜剧,诙谐喜剧,还是讽刺喜剧,都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二、具高度简练的艺术手法,善于截取生活中的横剖面来组织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是戏剧的生命,民间戏剧的冲突自然也是社会矛盾的真实反映,是对生活的本质概括,但它所反映的方式是特殊的。民间戏剧短小,因此需要用简练的手法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为依据,构成戏剧情节。
三、语言朴实亲切,多为通俗口语,善于使用乡音土语。民间戏剧是人民创作中,它的语言采用的是人中群众的口头语言,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各地语言不同,因此用地方乡音土语演唱最能表达当地人民的感情,也符合一方人民的审美情趣。
2、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答:
一、民间题材及作品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历代现实主义作家所以在艺术上取得最伟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题材或思想内容方面吸取了民间创作的丰富营养,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二、来自民间创作的典型形象。作家文学作品中不少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主人公是从民间创作中概括出来的,这种例子大量见于古今各种文学史中。
三、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生动活泼的文学体裁、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对作家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民间艺术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任何作家艺术语言都不是凭空捏造的,他必须接受人民千百年来所锤炼的语言的珠宝,才能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示它的艺术光彩。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是相辅相成的,民间文学哺养作家文学,同时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记录、编辑、整理、加工和再创作等方面,由于受作家世界观和文学才能的影响,有些作品的水平被提高了,也有些作品被歪曲了、篡改了。
3、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形象的反映,它也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一实用价值。原始文艺是为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即为了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在阶段社会里,劳动人民由于受**,民间文学用多种形式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敌人残暴,贪婪、狡猾的本性,具有深刻的批判****的实用效果。当然民间文学也有抒情之作,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的需求有关。由此可见民间文学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多种功能,此之作家文学其实用价值就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二科学价值。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汇总了人民各方面的知识,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的宝贵资料,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有百科全书的作用。三文学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长期创造、琢磨、加工的口头艺术精品,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些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作品,风格也不失为刚健清晰,有的大型史诗则达到了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民间文学作品中大量表达了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英雄形象和**英雄主义精神,这对培养人们的情操、陶冶人们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4、论述神话思维之特点。
答:
一、物我不分的互渗律:意指主体与客体可以互相渗透混同一体。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他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知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
二、集体表象:原始人几乎没有个人意识,他们的行为受着集体暗示力的支配。这种心理长期积淀下来,形成集体无意识中所蕴含的原始意象。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共有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表象世代相传,个体生于表象中,表象通过个体而存在但却超越了个体。集体表象的特点:不是单纯的智力认识,总是搀杂着情感、情绪、激情和运动(身体的肉欲感受)的因素混杂在一起。
三、直观的具象性:由自我体验为出发点的思维特征使得对象以经验的方式保存下来,富于直观的具象性。形象而非概念的表述是神话讲述的重要特征。而被主观人格化以后的形象便带有了极大的幻想特征。
四、神话构思的幻想性:原始人通过同感的方式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合理”地解释了世界。这种幻想的基础是朴素而现实的,而它折射出来的却是一个充满幻想而神奇的世界。
五、思维的神秘性:原始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本来就充满神秘。而其思维本身所决定的探求,控制的欲望,又使得巫术禁忌成为必要的手段。这使得神话的神秘性油然而生。
第二批次
判断题
12.神话具有的特性主要有拟真实性、传奇性、寻源性与地方性。(×)16.民间文学是以活态化存现,而作家文学则较多以静态化存现。(√)
15.傩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演出带有综合性和娱乐性、演员戴面具演出等。(√)
1.民间文学是最古老的文学,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2.通过洪水传说,可推想远古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
(√)10.宋代候白的《启颜录》虽是文人的书面创作,但其中还是保留了不少口头笑话。(×)11.民间传说是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
14.20世纪80年代初,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从内容出发,结合歌谣的某些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六大类: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3.神奇故事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民间故事。(√)4.强烈的喜剧性是笑话的特色。
(√)5.对答性的山歌一般称为“盘歌”。
(×)6.相声主要依靠运用“包袱儿”制造喜剧效果,“包袱儿”是相声的唯一艺术手法。(×)7.《述异记》的作者是干宝。(×)8.历史上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9.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而古希腊伊索寓言则大多是人物故事。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13.阿尔奈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少数国家的民间故事,把故事分为三大部分,即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
第三批次
13.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A鲁迅
15.筒狄吞卵、姜?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B认识作用 3.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D)A、绣荷包调
B、打猪草调
C、送同年调
D、采茶调
8.“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D)。A、政治谚语
B、劳动谚语
C、道德谚语
D、科学谚语
12.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14.《赵州桥》是一则()传说。C:风物
9.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C)A、《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雪涛谐史》 B、《愚公移山》、《刻舟求剑》、《雪涛谐史》、《精卫填海》 C、《狐假虎威》、《邯郸学步》、《攫金者》、《刻舟求剑》 D、《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雪涛谐史》
8.()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
C.口头性 7.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C)
A、傩舞
B、佛教法事
C、傀儡戏
D、目连戏
6.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周刊,搜集近世民歌。D:《歌谣》
5.“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A)发起的。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清华大学
D、武汉大学
4.阿凡提笑话,是(D)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3.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摩尔根 2.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是()。C 歇后语
1.”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兴
第四批次
15、在流行哭嫁习俗的地方,一般新娘哭诉的内容不含有(埋怨爹娘与媒人没给自己找到意中人、对即将丧失的社会地位的担忧)。等
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民间文学的采录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所谓”忠实记录”不正确的解释是(A:可改动被官方和文人篡改的部分,恢复民间文学原貌E:在记录过程中,可以加入记录者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
7、民间说唱中的表演是"说法中的现身”,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释有(A:叙述中穿插着表演B:艺人要时而进入故事摹拟角色,时而退出故事还以说书人的身份D:说唱中的表演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
9、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下列传说与节日连接正确的有(A:白蛇传与端午节B:梁祝传说与双蝶节D:牛郎织女传说与“双七节”)。
10、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B:《罗摩衍那》)和(摩珂婆罗多》
11、下列长诗,不属于史诗的有(D重逢调、E望郎)。
12、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属于地方传说的是(A:《蜡染的来历》B:《魔笛》C:《马头琴》)。
13、关于相声的艺术特征,下面(A:相声必须有很好的幽默搞笑效果,但也不能庸俗下作B:传统相声的地域风情主要指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体现为相声的北京话、北京风物、北京民情等C:相声是面向大众的艺术,一定要通俗易懂,其幽默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大众理解)说法是正确的。
1、民间文学的特征是(A集体性、B口头性、C变异性、D传承性)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B山海经、C楚辞、D淮南子)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A中国、C希腊、D印度)。
4、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B周作人、C刘半农、D沈尹默)。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A人物、C风物、D习俗传说)。
6、在以下说法中,符合英雄史诗特点的有(B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C: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有一个或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英雄人物贯彻始终D: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
14、中国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是指(A《中国民间故事集成》、B《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和C《中国民间谚语集成》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西南大学电大作业答案2016
《小学数学教学论》
试述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
⑴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⑵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与统计量。
⑶关注根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⑷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流。
⑸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自觉习惯。
⑹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性大小,自觉地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
第二学段的教学策略:
⑴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⑵注重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统计问题,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⑶进一步认识更多形式的统计图和统计量,并能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⑷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为扩展儿童处理信息的经验提供机会,使得学生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能分析和解释统计结果,体会它对决策的影响。⑸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之间的联系。
⑹避免纯粹计算,淡化专业术语。
⑺强调新技术的作用,鼓励使用计算器、计算机。
联系实际论述您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特点的认识。
论述要点: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单一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的改革重点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加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联系教学实际来谈谈对这些学习方式的认识、阐述当前的实施情况。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
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10、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11、全班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
1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13、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第一,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第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第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1)观性: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2)描述性:容易理解用日常语言描述的几何概念;
3)渐进性:小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理解,渐进形成的; 4)偏重于明显要素:感知最明显、最突出的部分,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要素就容易忽略;
5)偏重于单个要素:单个要素的特点呈现比较明显,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图形的本质联系,是比较隐含的,需要大量单个要素观察的积累,才能抽象得到;
6)偏重于标准图形:通过变式图形与标准图形的比较,突出标准图形的本质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心理原因:感知比较粗略;注意不稳定;短暂记忆较弱;思维定势干扰;情感比较脆弱
知识方面的原因: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基本口算不熟练
简要地解释上述原因的含义。
4、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钻研大纲和教材;②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③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④充分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课程知识的增加;学生重视一起做的工作;学生能够调配他们自己的资源;学生学会管理他人的资源;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中挑战性工作,学会建立协作关系,使问题能得到解决;学校任务与校外任务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已完成工作;小组成员互为榜样;学生培养了对自己及他人的广泛理解。
注意的事项:从容易产生的问题中进行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如容易产生的问题有如下: 学生的误解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学生的依赖,学生代替了教师,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即合作学习;学生中式结构而非过程,把目光集中在小组成果上;学生重视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接受不同的任务和地位,高分的学生做得多,低分的学生做的少。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而从其年龄阶段看来,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
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此,要注意“过渡”两字。首先,它表明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更多地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逐渐加大。其次,正因为是“过渡”,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再次,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数学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往往是兼而有之,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概念的形成: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概念的同化:当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部分,它们源于数学科学,遵循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如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形式化、符号化等特征,在学科数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正因为如此,作为学科的数学才保持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一,科学数学是对数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阐述;学科的数学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而作为学科的数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更多地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地认识有关的原理。第三,作为科学的数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而作为学科的数学,在不影响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三、论述题
1.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所谓情感,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他们在教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态度,就是学习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的端正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对于这个目标他们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结果。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与态度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而易见,它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自然特点,又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存在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2.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选择赞扬的语词时,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做出适当的确切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是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够把一个信息传送给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沟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会产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我相信你”的语词比用“怎么那么胆小”、“你太紧张了”的语词更带有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问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情做,并且都能基本完成;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既避免了学生作业抄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心和习惯,并且每个学生的作业我都很仔细的批改,并写一些激励性的批语,效果很好的。每次单元考查考试时,我就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我很喜欢看学生获得成功后的笑脸。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针对一些寻找规律、开放性的题目进行教学时,特别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从问题中发线规律并加以验证,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体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都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并随时观察记录。
总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才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3.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应该成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生探究之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用谈话的形式导入:“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然后笔者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商品,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
“激活思维”——萌探究之芽
“数学充满着矛盾”,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替不时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品质。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位置(左右)”时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左和右?”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情况(如走楼梯等)。
善于拓展,合理猜想。
数学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长6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还剩下多少千米没有修?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六种不同的解法,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思路解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应变力和灵活性。
“实验操作”——开探究之花
“智慧出于指尖上”。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具有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操作力度,充分发挥实践操作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究活动。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笔者给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套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若干个),然后我引导学生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联系生活”——结探究之果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全班围成一个圈画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努力让自主探究成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让它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4.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凸显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数学教育需要培养 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素养?一个 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它是一种 综合素养,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情 感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那方面的数学素养?如何来培养这些数学 素养?是我们数学教师要探究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观念层面,使学生具备自觉的定量化数学意识。
2.语言层面,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3.思维层面,使学生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4.能力层面,使学生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
5.心理层面,使学生具备良好数学情感态度。
总之,数学素养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数学素养的探讨应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方面来进行。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A)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B)A.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C)A.感知
B.综合
C.理解
D.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A)
A.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A)A.深度与广度
B.程度与水平C.积极性 D.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B)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D)A.布卢姆
B.邱学华
C.加涅
D.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D)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C)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A)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A)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C)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C)A.数的概念
B.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
C.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 D.运算方面的概念
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D)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 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 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 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
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B)A.数学障碍
B.数学联想
C.数学问题
D.数学学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① 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数学的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2)教学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特殊性各表现在:
认识活动的特殊性:a、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b、学生的认识条件经验特殊性;c、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实践活动的特殊性:a、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b、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c、实践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性。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小学生、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地教学中介。主要矛盾: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c、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几点:
(1)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3)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