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韶关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
韶关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
(讨论稿)
第一部分 迎评知识篇
1、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教育部组织的评估分为三种形式:即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通过优秀评估,树立一批优秀本科教学工作样板高校,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合格评估,促进一批新建或升格的高校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推动各方面增加对学校的投入,确保基本的教学质量;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评估,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评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评估,是国家行政部门对一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
2、教学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评估工作的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为什么要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质量总体是好的,但各校发展很不平衡,有少数学校教学质量较差,有的甚至到了必须亮出‚黄牌‛限期整顿的地步。尤其是一部分近十年来新办和升格的高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危机‛。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来检验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以造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以此来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工作,使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从何时开始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年。教育部过去把评估分为三类,即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6月决定将三种评估合而为一,使用同一评估方案,在全国统一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3年8月20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宣布,从今年开始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
5、教学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为主要依据。
6、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中是如何谈及本科教育质量的?
4号文件强调: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文件还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要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把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7、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对高等学校办学有何影响?
教育部规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的学校,评估结果作为该高校今后审批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新增本科专业设臵,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硕士、博士点的主要依据之一。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的学校,需在规定的暂缓期(1—2年)内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申请重新接受评估。评估结论为不合格的学校,由教育部区别情况,令其限期整顿、停止招生或停办。
8、《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主要内容有哪些? 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7项一级指标,(即: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19项二级指标,(即:学校目标定位、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讲教师、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管理队伍、质量控制、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44个主要观测点。
其中,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等11项为二级指标中的重要指标。
9、本科教学评估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什么? 评估工作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8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进行。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种。教育部专家组正式进校评估前两个月,还将对评估学校进行前期调研和测试工作。
10、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 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评估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 ‚以评促建‛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
‚以评促管‛就是要通过评估更新学校的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说明评估只是手段,通过评估工作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最终目的。
11、三个‚符合度‛的内容是什么? 评估的实质是检验学校的三个‚符合度‛:
(1)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际情况是否相符合;
(2)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是否相符合;(3)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学校的定位和目标是否相符。
1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步骤是什么? 整个评估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评高校按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标准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第二阶段,抽调部分课程的考试试卷和部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组织学生接受问卷调查;第三阶段,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评估专家组到被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第四阶段,被评学校根据评估时专家组指出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到实处,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切实得以提高。
13、学校自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校自评的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的基础上,发动学校各单位、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二是被评学校客观地以总结工作入手,对照《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完整地整理教学资料和教学工作密切联系的相关资料,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真实、准确;三是找出影响教学工作和教育质量的症结和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并积极整改;四是形成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自评报告;五是准备好自评结果和依据以及相应的支撑材料和背景材料;六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迎接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与评估。
14、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时采用的方式是什么? 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时采用的是‚听、看、议、查‛的方式。
听——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有关教学工作的汇报,深入课堂听教师讲课,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看——审阅有关资料,考察实验室、图书馆等各种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查——通过抽查重要课程试卷,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考核等情况评价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议——评议。
在考察结束前专家组还要给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反馈考察意见。
15、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是什么?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
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十B≥9,D:0),D≤1;有特色项目;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评估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其中重要指标11项,一般指标8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
16、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特点是什么?(1)以整体评估为主,把学校教学工作全局作为评估对象,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也侧重于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整体综合分析,便于学校从全局和整体上改进工作;
(2)评估方案力求符合教育规律,体现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方向,对学校教学工作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3)重视学校在评估中的主体作用,主要考察学校的三个‚符合度‛;(4)强调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内部建设、改革和管理上;
(5)重视发挥教学管理专家的骨干作用。
17、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什么?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18、本科教育在高等学校中处于什么地位? 本科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
19、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度;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
20、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21、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就是建设、改革和管理。一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建设指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 基地建设、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主要围绕拓宽专业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还要积极进行学校内部的教务管理改革。三是严格规范地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教学秩序、学籍和考试等方面的管理。
22、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 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大力提倡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
23、师资队伍在高等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必须具备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对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资源。
24、衡量教师工作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的主要标准也是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
在教师职务聘任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聘任副教授或教授职务。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教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并及时更换教师。
25、高等学校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等学校的师德和校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有条件的学校应通过网络等手段公布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学校教务部门要适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和备课情况;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26、如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基本建设是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经费有普遍紧张的一面,但也存在使用不合理和浪费的现象。因此,学校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办学活力、多渠道筹措教学经费;另一方面要通过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有限的经费优先保证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满足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确保基本教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超过25%,生均四项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2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8、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是什么?
注重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 评估指标内涵解释篇
1、学校定位
学校的定位是指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臵,主要包括:学校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学科结构(如理工农医管经文等),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为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还是服务全国等),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等。
2、学校规划
学校规划是指: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
3、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是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观念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要具有时代特征。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学校应在所建立的质量观的指引下,结合学校的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付之实施。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做到责任明确。
4、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要处理好的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
二是正常教学工作不受其他工作冲击;
三是对教学的经费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
四是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 五是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 六是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舆论的中心。
5、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资格的、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界定是否专任教师主要条件是:必须是学校在编人员;必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新引进人员可暂缓取得教师资格);近三年内从事教学工作(行政编制人员须有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专任教师的计算范围包括:教学一线人员,行政部门符合专任教师条件的人员,教辅、政工系列符合专任教师条件的人员。
6、师资整体结构分析
分析师资整体结构时,其中‚师资‛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人员以及其他职称系列中的专任教师。
师资整体结构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整体结构: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各院(系)分布状况,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应符合学校目标定位的要求。
二是学科发展状况:(1)重点学科负责人背景情况、学术梯队建设情况、科研与社会交流情况、教学方向与科研方向的关系等。(2)新学科(专业)发展情况、学科带头人、‚科班出身‛人员数量、实践背景(教学、科研、进修、社会实践)、人员构成状况等。(3)目前的方案中虽然没有对教师科研状态的指标,但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还是有要求的,教师必须既搞教学,也搞科研,处理好二者关系。
三是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状况:人员结构、教学负担、学术交流、科研状况、进修机会等。
四是专业课师资队伍状况:人员结构、教学负担、学术交流、科研状况、进修机会等。
五是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状况: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或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队伍状况。
7、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是指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 ①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务的教师;
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③相当于讲师以上其他职称系列中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
8、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主要是指专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等,通过检查教学过程是否规范、能否保证教学质量、是否用科研促进教学,以及对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调查等来考察教学水平。
9、教学行政用房
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室(含多媒体教室,体育馆的教室等)、实验室及附属用房、行政和院(系)的办公用房、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风雨操场等,在统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时以建筑面积为准。
1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占地面积、学生宿舍面积的计算
(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2)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3)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1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的比例的计算
(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2)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的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0%
12、生均图书的计算
生均图书(纸质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13、四项教学经费
四项教学经费(含全日制和成人教育)是指: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费。各项经费具体范围如下:
(1)本、专科业务费包括:实习、军训、低值易耗品、实验材料、资料印刷、毕业论文(或设计)、实验室开放、教学水电、学生设计竞赛、德育、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学生上网、学生奖励、学生活动以及本专科其他业务经费等;
(2)教学差旅费包括:一般教学差旅费、专项教学差旅费等,不含行政部门差旅费;
(3)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专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及由此产生的人工费和零部件购臵费;
(4)体育维持费包括:体育低值易耗品购臵、体育设施一般维护、运动会及代表队参赛等经费。
14、专业结构与布局
新专业设臵是否符合国家专业设臵的要求和专业目录要求;专业设臵依据和论证是否明确充分;是否有相应的学科基础为依托:新办专业口径、布局与学校目标定位是否符合以及是否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15、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1)制订培养方案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
(2)培养方案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是符合教育总体改革思路,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二是符合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校定位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学校的培养特色;
三是要整体优化,各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臵要合理,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时代要求。
16、教学内容改革
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注重在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重组、合并;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优质课程。
17、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改革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18、多媒体授课比例的计算
多媒体授课比例=必修课用多媒体授课课时数÷必修课总课时数×100%。
19、双语教学
(1)用双语授课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并要特别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专业双语授课课程的比例;
(2)双语授课课程比例的计算:双语授课课程的比例=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100%。
20、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1)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在教学计划中,单独设臵的实验教学环节和随课程安排的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总和。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和各类相关课程相匹配;
(2)实践教学内容革新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二是实践教学内容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活动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
(3)实践教学创新活动包括列入教学计划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而独立设臵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包括列入选修课或课外科技活动的教学环节。
2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2、教学管理队伍及其结构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各院(系)主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教学秘书及教务员等。
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第一、队伍人员在组合上能从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及心理、能力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搭配,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效能;第二、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在品德、知识、能力素养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才结构,在核心岗位的教学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经历。
23、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水平:应具备教学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教学管理的内容和自己的业务范围、自己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业务熟练程度等;二是工作和管理能力:工作中的组织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调控和自控能力等;三是理论和学术水平: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建设管理队伍时,注意对不同岗位在业务能力、工作能力、理论和学术水平上的要求有不同层次和侧重。
24、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
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
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及奖惩,学生守则,课堂(实验室)守则,课外活动等制度。
25、主要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环节一般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教师的选派、教学任务的下达、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年级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不同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类型、业务规格及知识能力要求是不相同的,考察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素质情况。第二、注意考察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基本文件(包括考试、考核要求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情况和水平。第三、是否组织任课教师研究教学方法,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26、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处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估与诊断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此外,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包括对教学保障的支持系统。
27、教师风范
教师风范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调整自己与学生、与他人乃至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
28、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群体要把培养人才视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一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二要在向学生‚授业‛的同时,要 ‚传道、解惑‛,引导学生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三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形成学生的人格。
29、学习风气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 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30、学习风气的体现
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2)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风优良的学校一定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3)教育载体。学生的优良学风是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和其他素质教育活动;(4)形象表现。透过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3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考察
一是考察学校对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提高的总体设计(培养计划)、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内外校园文化科技氛围等;二是通过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试卷质量、毕业论文(或设计)、在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中的成绩,以及专家组抽考课程、抽做实验等来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32、毕业论文(或设计)质量
考察毕业论文(或设计)质量的主要环节:一是考察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和综合训练等情况;二是考察指导教师的工作背景、指导的学生人数、指导教师同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三是考察毕业论文(或设计)是否规范等。13
第三部分 评估经验篇
经验一:
徐州师范大学以“迎评”促本科教学工作上台阶
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已经陆续开始,徐州师范大学将于今年12月接受专家组的正式评估。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该校进行了全员发动、全面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迎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良好的迎评基础主动迎评
徐州师范大学的教学迎评具有比较好的工作基础。早在1996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制
定发布了《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0个观测点。该校即于当年进行了第一轮的自查自评,并以次为主题,召开了徐州师范大学1996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源,规范建设,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全面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1998年,该校尝试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评估体系,学校层面沿用原国家教委颁发的评估方案,同时开发研制了院系和教研室两级评估方案和自评用表。此后学校每两年自查自评一次,院系和教研室每年自评一次。这种探索与实践,为后来全面展开的教学评估作了良好的铺垫。
2001年以来,该校强化了面向院系的每年一度的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按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组成专家组,每组均由校领导带队,每次评估历时一周,并在自评之后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切实制定整改措施,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进行总结与布臵。
2002年9月,该校向江苏省教育厅递交了申请,该校向江苏省递交了申请,决定于2004年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在随后的两年间进一步加快了迎评促建的工作节奏。2003年被确定为学校‚教学质量年‛,在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4年被确定为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年‛,投入100万元,以立项方式推动教改,以教改推动迎评深化发展。
有了1996年以来前后8年自评自查的基础,学校经历了评估方案的每一步变化,对各项评估要求并不感到陌生,许多工作环节的推进都是水到渠成。因此,在这两年的迎评工作中,全校上下显得从容不迫,没有出现慌、忙、乱现象。
二、以正确的迎评导向扎实迎评
搞好教学评估工作,把握方向非常重要。方向把握不好,路子走偏了,只盯着评估结果,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益,而且会造成广大师 生对教学评估工作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作用、促进作用、规范作用,避免形式主义、材料主义、虚假效应,是学校一直关注的问题。
1.在指导思想上,追求扎扎实实,杜绝短期效应。学校坚持不搞人海战术,不搞短期突击,不求轰动效应,因为轰轰烈烈是不能持久的,与追求评估工作的长效作用是相悖的。教学评估一种质量评估、水平评估,必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在材料准备上,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弄虚作假。在迎评材料准备上,有的高校提出‚补、改、造‛三字方针。该校提出,要正面地积极地理解这一提法。已有的工作积累,缺少相应的文字材料,可以恢复性的去‚补‛。教学档案中的一些疏误,包括试卷上的合分错误,必须‚改‛过来。但是,却不能也不必去‚造‛。‚造‛与‚补‛的区别在于,‚补‛是工作做了却无材料,而‚造‛是工作没做却去编造;‚补‛是尊重历史、恢复历史,‚造‛则是无中生有、弄虚作假。学校在历次评估工作会议上,都一直坚持这种导向,传达这种声音。
在迎评重点上,强化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该校坚持把促建、促改、促管贯彻于迎评的始终。学校一直强调,就教学评估工作而言,无论是多么复杂的评估体系,无论有多少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其中心、重心、核心,关注的都是教学质量,指向的都是教学质量。看一个学校、一个院系教学迎评工作做得如何,最重要的观测点就是看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有那些新思路、新举措,做了多少实际工作,以及这些思路、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教师教好书,学生学习好,管理者做好服务工作,迎评工作就具有了良好的基础,就成功了大半。
由于学校坚持实事求是迎评,艰苦朴素迎评,扎扎实实迎评,把钱花在教学投入上,广大师生对教学迎评工作心悦诚服,积极参与配合,没有出现厌倦情绪。
三、坚持以评促建、促改、促管,迎评成效显著
在为期两年的迎评准备中,徐州师范大学坚持以评促建、促改、促管,学校的迎评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管最后的评估结果如何,广大师生都深深感到已经从中收益了。
1.以评促建,在三个方面成效最为显著。一是硬件建设,从2002年到2004年,在教学条件装备方面,学校投入设备费8千万元,目前单台价值800元以上教学科研设备值已达到1.2亿元,生均设备值6000余元。二是规章制度建设,2002年以来,修订、制订教学规章制度类文件较为集中,其中如《教师教学工作规程》、《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学事故分类处理办法》,以及《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均在总结借鉴基础上有所创新。三是教学建设,在2003年‚教学质量年‛建设中,共修订(制订)了59个专业(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1000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10个本科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今年,又有6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
2.以评促改,促进了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改的是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如教学质量意识、教学中心地位、教学管理的规范意识、教学工作特色意识等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其次,促进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2003年学校提出,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全员 培训,通过加快培训节奏,目前已有746人(占70.6%)拿到了省级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学校还以课题立项方式推动教学改革,以教改实践深化教学迎评,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0万元用于教学改革课题资助。
3.以评促管,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通过规章制度的系统清理与建设,教学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均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且通过迎评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锻炼检阅了教学管理队伍,在校内涌现出一批‚评估专家‛。过去一般教务管理人员都是做具体事务工作的,很少去主动思考全局性的问题,通过迎评实践,这支队伍基本完成了从微观思考到宏观探索的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到学术管理的提升。(本文由徐州师范大学党办提供)
经验二:
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发扬自身办学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 沈振煜教授
1、南京大学的经验
南大值得借鉴的主要是在时间上。教育部98年7月发布通知,高校进行本科优秀教学评估。南京大学是99年5月接受评估,迎评时间只有8、9两个月。从大的方面看,南大的评建准备工作做得很有成效。比如,南大评建的整体思路是好的,将评建作为南大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工作,视为促进该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若干所高校之一的重要工作。建成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是南大21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否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其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将评建放到学校整体发展中去认识,特别是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所以它把评估放到这样一个高度去看,这个思路比较清晰,而且非常重视教育思想的改革。他们从93年起就提出了‚三个融为一体‛的教育思想,把业务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把教学思想贯穿到了教育内容,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推出成果,这样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他们从93年起抓全面素质教育,把这样一个教育思想融会贯通到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中。这是第一个,教育思想上,对‚评建‛的定位比较高。第二,将评建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就是通过评估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面向2l世纪,来继续深化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本科办学水平提高的实施。他们认为评建创优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到新阶段的一种自然的延伸,不是为评而评,而是在前有工作基础之上为全面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而评,所以确定了评优的整体思路,按照教育部二十字方针,抓好‚二个结合‛。第一个是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第二个是把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相结合。所以,他们统筹规划,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同步推进。
南大第二个值得借鉴的是努力作好自评、整改。自评第一步选了八个院系,拿出一致的评建方案。第二步,组织全校各个院系对这八个院系进行互评,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第三,组织全校各个院系进行互评,然后总结经验,制定整体措施建设项目。第四,校教学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指标体系,进行全校教育教学工作 自评。第五,校外专家进行诊断性评估,根据诊断的结果,再一次作好整改工作,完善特色成果,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评估。所以将这个自评、迎评,通过整改融成一体,自己作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评建中,做得比较正规,规定各个院系自评必须交自评报告,对自评报告的内容要求都有具体规定。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
第三,南京大学注意项目建设,根据学校形成特色以及学校各院系教育工作的差距,建立一批学校级的、院系级的评建项目。学校级的评建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教学条件方面的,也包括学校改革的重大举措。院系层面的主要是结合院系改革的重大项目,或者一些特色项目,或是一些重要的实验室建设、重点评建项目,每个项目立项都给经费。
第四,材料工作很充实,内容丰富而且有特色。南京大学迎评材料做得不错。各个院系都强调作好迎评材料的收集、整理、汇编。整理材料主要从教学思路、特色、经验、成果四个方面,来充分反映教学改革的建设、管理、发展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而且要形成特色。他们有长期的积累,而且非常重视,并配备了资历很深的干部来下工夫整理。他们将学校层面的材料定为查阅类53种,汇编类17种,撰写类的专题报告10种。全部责任到人,限时完成。这些材料对南大的本科教学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专家组进校,每人一个皮盒子,里面装了17本书,10种报告和一大堆材料,这些材料就对专家组有一个心理影响,从论学方略到成果到课程建设,方方面面的材料都在里面。专家组的印象是,南大的成果既多又丰富。
2、南开大学的经验
南开大学从96年6月开始准备,99年5月接受评估,历时三年,全校上下一条心,卧薪尝胆,扎扎实实进行本科优秀教学评估,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建设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本科教学面貌有很大的改观。他们的主要经验,第一点也是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教学评估的精神,建设具有南开特色的本科教学优秀单位。搞优秀的教学单位,也就是院系评估,为了搞这样一个建设和评估,他们设计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一共10个指标体系,52个二级指标,114个三级指标,非常细,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很具有操作性,发挥专家组自评作用,搞了两次自评,而且中间还搞优秀教学单位建设推动会、现场会,让各个院系领导参观化学系、经济系优秀教学单位建设的成绩,听取他们的咨询报告,观看系列片,学习教学建设方法、工作经验等等。所以院系拿着指标体系的标准参照其他系的一些建设经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单位的评建工作。而且专家组也不光是评估,还要进行督察。督察有六项基本原则,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包括仿真的试题。同时对26个教学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最后就是全面推动。总之,我觉得南开这个正面结合,以先进面带动所有面的办法是起了作用的。
3、上海交大的经验
第一个是思想认识特别到位,他们也是把评建作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的内在需要。借这个机会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才培养工作做一个全面总结,也是把它作为内在的要求来看。交大历来本科生源比较好,加上坚持发扬‚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这个办学传统使本 科教学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保障。它把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学校立足社会的生命之源,所以在贯彻因材施教,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方面,他们拓宽专业口径,修订培养计划,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采取联系社会开展联合办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做了很多工作,形成特色。侧重抓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改革都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交大的文章作的很漂亮。
第二,抓基础建设,比如从1996年开始,他们就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以迎接优秀评估为切入口,规划布臵学校教学改革管理的各项措施,启动了211工程校内项目的一个教育基础工程,教育技术工程,基础建设工程,现代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体系计划。
第三,加强整个评建整改,加强教风、校风、学风建设。他们觉得世界第一流大学的特征是‚高水平,综合性,研究性‛,优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流大学的标志和基础。他们形成了一种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性教育是强校之路的办学思想,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让人才培养成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继承发展‚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务实,求实,创新,奋进‛的校风,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传统和崇尚文艺,注意体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努力建设本科优秀的教学。它的整个本科教学的培养还是有品位的,抓了一系列工作。
最后一点是全校动员,统一行动,确保创优通过,并且获得甲级。他们党委书记代表学校党政对迎评工作提要求,第一是必须全党动员,全面发动,决不留空白点。对于一些重要单位和重要岗位,加强岗位监督。对于一些薄弱环节,要落实责任到人,定出限期改进的责任表。第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各个单位岗位的一把手必须打好迎评创优这场硬战。这是作为一个有规模的系统工程来布臵的。学校对于各个单位迎评创优工作的考核,对党政一把手立下军令状,军中无戏言。书记,校长也在实践中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验,接受专家组的考试。事关大局,事关学校的形象。所以,它在动员方面,落实责任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工夫。
另外,它的院系评估也相当细,光是院系报告就规定了8项必备内容和附件(即基本数据,基本状况,清单)47项。而且这些报告决不是为了整理而整理,都是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反映实际,总结经验,展示成果,体现办学特色。所以,上海交大评优的时候经过讨论,这样的学校是没有理由不上优等的。专家组对上海交大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专家组对上海交大的评价,关于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方面的,刚才讲了几个,办学的思想目标,包括学校确定的‚开拓创新‛、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校的定位充分体现了。第二是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建设,这项教育措施的肯定。第三是全面进行教育条件和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第四是肯定学校发扬深厚的文化底蕴,兴建若干文化设施,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活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优秀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环境充分肯定了。你看,第一个是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定位。第二是教育改革建设。第三是各种设施更新。第四是文化建设这一块,充分肯定了这四项成绩传统特色,也肯定了三点,第一点是肯定交大精神,是‚培养、塑造‛。第二点是肯定他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即刚才讲的‚起点高、基 础厚、教学严、重实践、求创新‛这个特色。第三点,强调办学理念和思路,抓住机遇,大胆尝试,突破部门的界限,实现优秀服务,突破中央和地方界限,实现两级共建,突破行业界限,促进学院合作,突破国界,发展国际联合办学,突破学校归属发展合作,突破学科束缚,促进杂学科联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媒介的联合办学。联合办学这点得到肯定。这对交大的特色总结很具体。专家还指出,交大要总结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并对如何进—步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等提出了很多问题。
4、苏州大学的特色
专家组肯定的特色有这几点:一是经过四校合并,改革稳定发展之后,提升了学校办学定位,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由师范大学到综合大学,由教学型到教学科研型的转型,10到15年办学目标定位,三个阶段目标定位,不断明确发展思路,这是第一点,对于学校定位、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的肯定。这一点他们校长写的报告相当精炼,对于学校及各阶段的定位、办学思想和目标讲得非常清楚,也很切合学校实际,切合社会发展、苏南经济的需要。
第二点,新型的学科专业结构,因为它是向综合大学转型,在学科专业方面,发展了很多非师范专业。技术内涵发展、内缘发展和外缘发展相结合,通过合并改造,增设一批新的专业和适应经济建设的专业,交叉专业。有一定的交叉,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也确定了稳定发展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的思路。
第三个特点是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都是有规模的,结构也比较合理,基本上可以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基本可以保证教改措施的落实。
第四点是构建了一个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体系,包括不断调整,充实教学改革的方案,建立四大课程模块,核心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优化教学环节,必读书制度,3+1教改模式等。总之,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肯定了教育质量体系。
第五个肯定是增大教学投入,保证教学经费的持续增长。教育厅的丁副厅长在介绍时说,给苏大投入了四亿,让他们自筹联合办学,昆山游泳馆、报告厅等都是政府或是校友来建的。各种方法加大投入,小到一个陶艺工作室,也是校友来建的。
第六点,努力引导良好的教学风气,发挥了百年老校的传统,开展了各种活动,树立了一切为学生的理念。特色有两大方面:特色之一,始终面向苏南经济主战场,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跨越,加强互动,大胆创新,为苏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全面提高。特色之二是比较具体的:一是积极推进群体化的普通教育改革;二是积极启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群和精品教材建设工程;第三点是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师范大学评估情况
2001年四所师大评估,教学质量上还有所欠缺。比如,抽调毕业论文到北京去评阅,三分之一降档。有的降两档,而且有的毕业论文不规范的地方相当多,又正好被专家组抽到了。接着听教师的课,评优的也只占三分之一,而且建了50多个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上课的并不多。再就是学生各项技能的测试,测试成绩也不是太理想。最后专家组讨论时,首先讨论对这个学校总体的看法和认识,就方方面面的工作而言,还是不错的,但达到优秀还有点欠缺,在教学质量上非常明显的问题不能忽视。结果都是评良,四所师范大学没有优。
经验三:
江苏大学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经验
一、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
‚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多年来,江苏大学坚持以办学理念为先导,师资队伍、学科科研、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等紧紧跟上,形成了上下同心服务本科教学、一切工作围绕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全力提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办学理念指导教学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江苏大学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各级领导一贯重视教学,齐抓共管,形成了师生员工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局面。2002年,江苏大学将合并组建后的开局之年确立为‚教学质量年‛,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并把学校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
3年来,江苏大学先后迈出了‚快速推进合并进程、全面实施‘十五’规划、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三大步,在办学规模、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扎扎实实地上了一个新台阶。
师资队伍提升教学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2002年7月,江苏大学召开了合并组建后的第一个条线工作会议——师资工作会议,提出了‚不惜代价、不遗余力、不留遗憾‛的工作方针。学校采用‚院士高访‛、‚柔性引进‛等模式,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博士、硕士培养工程‛等。3年来,江苏大学已投入669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引进教师424人;共选派766名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师资队伍在数量,思想素质和学术水平,学历、专业、年龄和学缘结构三个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江苏大学校长杨继昌告诉记者,目前,该校专任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为39.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1.8%;外校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70%。学科建设、科研促进教学
学科建设和科研在学校工作中发挥着龙头和支撑作用。高水平的学科和科研衍生了高起点的本科专业,也决定了高水平的本科教学。近年来,江苏大学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适时创办了一批新专业。其中,依托博士点、硕士点增设的‚学科型‛新专业占新增专业的77.4%,其余均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专业。目前,全校设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拥有硕士、博士点学科的本科专业占总数的87.7%。与此同时,江苏大学大力倡导重点学科带头人给本科生上课,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三不误‛。2002年,学校实施了‚百名教授上讲台‛计划。目前,学校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
管理创新保障教学
江苏大学高度重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严把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关‛。先后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百余项,同时实行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和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搜集制等‚五制并举‛的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让青年教师脚踏实地地走上讲台、立稳讲台、站好讲台,江苏大学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2003年,学校又实施了‚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计划‛,对358名青年教师开展了过教学关活动,每人经培训和考核达标后才能领到‚教学资格证书‛。此外,在教师职务晋升中,江苏大学严格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2003年有3名教师因此在职务晋升中‚落马‛。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近3年来,学生评教优秀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经费投入优先教学
‚一保教学、二保生活、三保建设‛。江苏大学始终围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配臵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投入在学校资金投向上的优先地位。基建方面首先满足教学用房和实验室建设需要,仪器设备添臵首先保证教学科研需要。近3年来,学校新竣工的建筑达43.4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江苏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对图书馆的文献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每年购臵的图书量均超过9万册。目前,馆藏文献总量达276万册(件),拥有国内外大型全文数据库33种。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区图书馆正在建设中,并将在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校园网建设进展迅速,至今已完成了三期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现了千兆主干网覆盖全部校区,光纤宽带接入每栋教学、行政楼和宿舍、公寓楼。3年来,学校对体育场馆的投入达到1亿余元,运动场馆总面积达11.6万平方米。
二、创新能制胜 真抓出实效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江苏大学认为,创新才能制胜,真抓才有实效。多年来,该校坚持从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着手,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举措。
培养模式 从‚两期制‛到学分制
为实现‚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作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江苏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实现了‚双重转变‛,即由传统专业教育向综合工程技术教育转变,由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规格、多目标的模式转变。这种‚双重转变‛落实在探索性的两步:一是从85级开始,对部分学生实行‚两期制、预分配、厂校结合、专业对口培养‛的教改试点,实施了‚2.5+1+1.5‛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教学分三段进行,中间一年提前与企业‚对接‛;二是实施‚专业大类招生、按需培养‛的改革,将当时设臵的23个专业拓展为28个专业方向,划分为11 个专业大类,采取‚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前两年按大类实行基础平台教学,后两年按方向实行模块教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行了‚同层分级教学制‛,即在基础课教学中,以外语和计算机为试点分类施教;实行‚优生优培制‛,即组建高分生强化班,给优秀本科生选配导师,为他们成长成才开辟‚快车道‛;推行‚两证+三证‛制,即要求工科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同时,还需取得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能证书。从去年开始,学校在03级新生中全面推行了完全学分制,初步实现了学生选课程、选教师、选进度、选专业(部分优秀学生)的‚四选‛试点。专业和课程建设 优化结构,打造‚精品‛
近年来,江苏大学在做好高起点创办新专业的同时,注重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学校又实施了‚课程建设122工程‛,大力推行课程的调整、合并和重整。江苏大学成立后,学校将原先的‚课程建设122工程‛调整为‚课程建设162工程‛,即学校重点建设大学英语、制造技术基础等16门校级核心课程,每个专业重点建设2门专业核心课程。今年,学校又设立45万元专项基金,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目前,江苏大学的专业建设已由最初的以‚大农机‛为主的单科性专业体系,逐步发展为如今的以工科为特色、理工医教结合、科技与人文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教学计划 该多则多,该少则少
江苏大学从培养‚现代工程师‛的人才定位出发,多次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优化。注重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造。2003年,学校再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努力体现‚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构建了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在历次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江苏大学较好地处理了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的问题,不笼统地谈宽口径,做到了该宽则宽、该专则专。对一些传统、特色、优势专业,对行业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学校还邀请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前来‚把脉‛,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
三、立足工程教育提高实践能力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江苏大学坚持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将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全部纳入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近3年,江苏大学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总量已达1.87亿元,实验室装备条件和实验手段得到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有效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组建成9个校级实验中心、11个学院级中心实验室,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新体制。为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教改项目优先立项,并规定其成果与教学、科研成果一视同仁。
江苏大学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臵了相当大学分比例的实习和实训环节,并在总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课程比重,原则规定超过 22 15学时的实验课程可以单独设课,实验教学的课时数已占学生总课时的30%左右。
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江苏大学采取校内与校外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的方法,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积极与企业挂钩,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促进校企间的互动发展。另一方面,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校级实验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学校的实验室开放工作进程迅速,开放对象已由开始时的研究生、部分教师转变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部分实验室已开始面向社会开放。开放内涵上,已由过去主要是时间上的开放,转变为实验项目,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放。
为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江苏大学专门筹建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工业中心。中心拥有房屋面积28500平方米,设备投入2200万元,形成了覆盖机械、电子、控制、检测、环境等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构筑了优良的平台。
1994年起,江苏大学与日本三重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联合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学校以全国和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竞赛为导向,以大学生科技社团和创业小组为依托,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2002年起,学校每年设立1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开展科研立项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首批资助的90个科研项目,涉及机械、能源、医药、管理等多个学科。
经验四:
各高校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认识总结
一、调研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视为‚一把手‛工程。认为此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前途和命运,是学校的‚饭碗‛工程。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和协调各职能部处的工作。例如学校评建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职能部处的负责人组成,评建办公室下设若干小组,例如项目组、材料组、写作组、教师工作组、教学工作组、学风组、环境组、实验设备组、宣传组,各小组的组长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例如宣传组组长由宣传部部长担任,宣传工作由宣传部全面负责,包括网站的建设、简报、各种宣传报道、展板等。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评价,涉及全校师生员工。评估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专家组进校期间通过听、看、测、查、访、议等多种方式进行考察,深入到学院,深入到课程,深入到实验室,深入到教师学生中。例如太原理工大学评估时,专家随机听课70多次,抽调试卷6个专业12门课程317份,调阅毕业设计(论文)176份,以及实验报告、学生作业、教学日历等有关教学资料,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查考试(英语、高数、物理、计算机);分别召开了学校党政领导、学术带头人、离退休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新办专业教师、教学督导组、低年级学生(二、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公共基础课教师、招生就业、财务设备人事等14个座谈会;在教师学生中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了几乎所有的 教学单位(学院);走访了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财务处、设备处、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等8个职能部门;查看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并巡视了学生晚自习,观看了篮球比赛、文艺表演和服饰设计展示等。专家组从各个侧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覆盖面很广。
总之,教学评估工作一定要深入人心,要求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处的师生员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项质量工程,是对学校整体实力、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人才质量以及学校对社会适应程度等方面质量的评估。例如专家组要以试卷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和教学质量监控为重点反复检查。太原理工大学在评估专家组进校前被抽调了18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120份(其中随机抽样60份),8门课程的试卷(包括成绩分析)363份,教育部请相关院校的专家进行审阅。专家组来校评估期间,又对毕业设计、试卷进行了随机抽查(抽调试卷6个专业12门课程317份,调阅毕业设计、论文176份),并对实验报告、学生作业、教学日历等有关教学资料都作了抽查。同时评估专家组还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测试(高数、英语、物理、计算机、实验等的随机考试),实践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是考查的重点。
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一项艰巨工程。自评报告的大量支撑材料要详细、齐备,以主要观测点为准进行原始材料、背景材料的收集、梳理,材料的收集整理应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真实性、原始性,大量支撑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此外,评估专家是按指标体系分组对学校进行检查的,因此材料不要怕重复,只要是有针对性的越细越好。山西大学的学校自评资料陈列盒多达200多盒,有1千多个取样点。二级学院的自评材料也很重要,专家到校后几乎到了所有二级学院检查。所以学校各学院的自查自评工作(包括职能部处自评)是迎接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基础工作。
五、各学校加强了硬件、软件的建设。在硬件建设上确保各种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及时到位,加强了教学基础条件的建设(特别是实验室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大到办学的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校的氛围、教风、学风、特色,具体到管理的体制、政策、教学文件、规章制度等的建设都要跟上。北京邮电大学原定于2004年上半年接受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但在自评中发现学校在硬件、软件上有相当不足的地方,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推迟到2007年接受评估。
经验五:
专家谈评估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钱仁根教授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2001年教育部的4号文件,把教学质量特别是本科教学质量作为评估和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周济部长在2003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班上讲: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作为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既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 行政部门转换职能强化监督规范管理的《方案》要求。今年,吴部长在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他做了三个报告,也是讲到三个评估质量问题。吴部长说:2003年教育部推出了质量工程,提出了五年为一个周期的教学评估制度,全面开展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就是希望高等学校,今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根本任务来抓。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进入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后,人民群众不仅更多的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且需要接受质量更高的高等教育,因此非常需要公平竞争以质量为向导,促进高等学校公平竞争的机制,需要在制度上,坚持上下功夫,建立一套质量机制质量监督制度,教育部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一些工作,主要是:第一、五年一周期的教学工作的水平评估。第二、就是采集和公布高等学校本科的教学状态数据。第三、要普及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的教学评估机构。第四、是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使外部的评估和内部的评估互相结合,制定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第五、地方政府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统筹评估工作,从教育部的几个文件和两位部长的讲话的目的就是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的评估的目的是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方案》的制定,整个过程就是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目的。
在《方案》制定时影响教学质量七个主要因素作为一级指标,把一些重要性的作为二级指标,作为重要性的项目来考虑。从《方案》里也考虑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要求,贯彻了教育部的四号文件,五号文件的精神。在新的《方案》里,贯彻了教育部的二号文件,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组非常重视学校中的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因为教学基本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也非常重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及监督系统的建立。通过评估学校自己建立起内部的教学保证及监控系统,建立学校内部的评估系统,使教育部的评估与学校内部的评估结合起来。教育部评估以后,学校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专家在考察学校的定位及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考核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影响学校质量的因素解决好。质量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规格、任务与教学职能是不可分的。参加水平评估的学校差异较大,水平评估有985工程的学校,有211工程的学校,有一般的高等学校,还有新建的一些高等学校。参加评估的学校差异大,各校都应在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下,根据自己的设计目标,衡量自己教学工作的状况、效果和质量结合起来。
一、“三个符合度”是评估工作的主导思想
“三个符合度”是:第一、学校确定的目标就是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社会的要求跟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的程度。第二,学校的实际工作状况与确定的目标符合程度。第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己确定的目标的符合程度。“三个符合度”是评估的主导思想,提出“三个符合度”就是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来进行评估,是不是在各校评估中有偏向一边的局面,是不会的。因为各校的目标是自己确定的,当前的状况是不是与目标符合,培养的质量是否与目标符合,所以不会出现。“三个符合度”越高,本科教学工作搞得就越好。优秀的学校“三个符合度”肯定是高的,学校要从主导上,从整体上,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规划将来。专家也是从“三个符合度”来评估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的一个过程。评估《方案》中对教育者,教育 对象,教育影响的要求包含了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和范围所涉及的人和事都是一个整体性的要求,指标之间不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被评的学校不要孤立的就事论事,应从整体上看。专家看一所学校是不是达到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也不仅仅看他的硬件和他目前的状况,更要从整体上去看这个学校,是不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办学思想、能力和机制,是否建立了自主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从全局上分析,从整体上去把握。
二、做好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学校的自评,专家组进校考察,考察以后的整改这是评估工作的三个阶段,自评阶段是从教育部正式通知学校一直到专家组进校。今年上半年592所评估学校已经列出时间表了。已经进入自评自建阶段,经费从评前的三个自然年度来算,其它的数据是评前的三个学年度来算,97年评估的学校今年的数据是评估的依据。专家进校考察,只是专家从进校到离校时间短,考察以后的整改是一年的时间,是专家组离校以后一年的时间,三个阶段都很重要,学校要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学校是评估工作的主体,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专家组进校考察,是建立在自评的基础上,自评工作做得好,评估工作就能取得成效,被评学校要认真学习《水平评估方案》,对照《水平评估方案》总结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经验和特色,完善评估材料,写出自评报告和依据,迎接专家组进校考察,学校通过自评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专家组进校考察,不但是要对学校给出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与学校一起总结教学工作中的成绩,诊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专家组给出结论,无论结论如何,都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写出整改报告,落实整改工作,使学校建设改革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高校在评建阶段投入了资金和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基础实施,这些硬件建设对改善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办学条件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抓好硬件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硬件的作用和使用的效率,专家组在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时,不仅要看学校的硬件条件如何,还要看用得怎样,有没有充分发挥这些硬件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要认为这些硬件看得见摸得着,专家组容易考察,而办学的主导思想、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等是软性的,办好一所学校,硬件固然重要,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难。实验室买设备,调试三个月就可完全改观。但是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三个月是搞不出来的,所以软比硬更难。只有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有效的进行教学的基本建设和改革者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树立良好的学风等等,学校才能办好,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评估方案》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非常重要。专家组进校考察对硬件有办法考察,对软件也是有办法考察的。学校在评建阶段,要正确处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软和硬一起抓。
四、要以“平常心”“自然状态”对待评估工作 教学评估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各校重视是必然的,但教学水平评估是自然状态下的评估,主要是看学校平时工作的基础。学校领导也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评估工作,不要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真实的提供数据和材料,不要刻意准备被评材料,不要犯低级错误,弄虚作假,从94到现在被教育部发现的不是一家两家,但发现后教育部的处理也是很严格的,教师写信给教育部,经查是事实,挂牌子摘牌子,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打击是很大的。要重视评估 工作的过程,不要过度重视评估后的结论,如过度重视心态不平衡,会做出一些不平衡的事来。应该认为结论是过程的必然结果,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平时重视了做好教学改革建设,评估 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反之结果不会好,总之把过程重视起来。
五、评建中的一些建议
专家组对一个学校的评估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评前的考察阶段。要抽调学校的有关的背景材料,比如学校的简单介绍,学校专业的演变,学校师资队伍的状况,学校总体状况,主要学科,一般学科,新专业师资的状况,基础课与主干课教师队伍的状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状况,这几年招生的状况,这几年学生就业的状况。
第二个阶段是抽调学校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关课程的试卷、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单指文本,应是所有的材料,开题开始到成绩;试卷不是单指试卷本身,应是评分标准,成绩试卷分析,以及课程的一些教学要求,请同行专家评审。
第三个阶段专家组前期的调查与测试。去年没做,由于非典影响,下半年评9月份就要抽测调查,上半年一般3、4月份,专家组提前进校也会做这些工作,从去年到今年都是专家组进校以后做这些工作的。抽查的量多大,学生面多大,门数多少都有规定。每年情况不一样。这些是专家组的前期工作。第一、写出这个学校的前期调研报告,给专家组做参考。第二、工作是专家组进校考察。听取学校主要领导的自评报告,报告短。会大约一个小时(包括省厅领导讲话专家组讲话)实际自评报告也就半小时左右,讲得比较精彩一点。领导自评报告不要成为自评报告的压缩本,应该是校长站在校长的角度,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的特色,应该讲得是很精彩的,专家组对学校的实践地方、实验设施进行考察,实验室、图书馆、教室等。第三、走访有关的部处职能部门,走访教学单位院、系。第四是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第五审阅学校提供的全部评估材料,包括自评报告,自评依据,以及提供的背景材料。最后专家组会根据需要还要调一些材料,比如,毕业设计、试卷、作业、实习报告实验报告等。前期工作做了以后还会适当的面小一点的做一些抽测,看看学生实际的一些能力。专家组还会根据前期调研的一些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专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办学的成绩办学的问题以及学校的特色进行讨论写出专家的考察意见。同时通过投票来决定学校本科教学的等级。考察意见报告是教育部发,在文字上也是讲究一些,专家组的评估结论是一个建议权,要经过专家委员会审议,最后审批是教育部并下达。
学校评建工作也是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评自建。
(一)学习《水平评估方案》和有关文章,领会《方案》指标的内涵。明确评估工作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认识《水平评估方案》是体现了本科教学的规律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办好本科教育的依据。《水平评估方案》领导干部要学,特别是党政干部第一把手,有些对《评估方案》不熟悉,校长或书记讲的与《方案》差距太大,没研究没看过,所以特别要好好学习一下《评估方案》。然后教师和干部也要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解决三个思想问题:
1、认为评估工作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或是领导的事跟我们没关系。《方案》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事,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或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可能是专家组考察的对象。毕业设计可能抽到学生,抽的试卷可能是任课教师的班级,可能从教师专访中得到信息。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好本科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当然和大家都是有关系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解决好。如果学不好,那么自评自建的工作就做不好。
2、认为评估工作就是整材料,材料整好了,评估工作就会有一个好结果。还有认为材料多了,说明我们的评估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有了这样的思想材料越整越多。在合格评估时有一个学校,有几十个盒材料就很多了,有的学校相互学习,看到你几十个盒我就一百个盒,另一个学校你一百个盒我二百个盒,有的四百个盒。你们很辛苦专家组也没时间看,专家组进校是五天工作时间,有一天半是讨论反馈,实际的工作时间是三天半,不可能把四百盒资料都看完。材料是很重要,的确是专家组了解学校、掌握信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不要把专家组的评估看作是仅看材料。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一些信息一些活生生的信息,主要还是要看工作。另外评估工作认真不认真主要看效果。看软硬件建设的成效,看改革的成效。一个学校材料出色,不是多就出色,应该说他的材少同时正确反应出学校的工作状态,这样的工作是出色的。
资料工作怎么做,归纳“四性”:①真实性。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和追问的。如查第一个数据有问题第二个数据有问题,第三个数据还有问题,专家就会怀疑是不是你所有的数据都有问题。②针对性。材料都是按指标体系的要求整理的,所以相关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放进去不要滥竽充数。③层次性。打分的依据,是综合性的材料,这是第一层次的材料。第二层次的材料是支撑第一层次材料的一些支撑材料。这两个层次的材料是装在盒子里的,供专家组审阅的。第三层次是背景材料,不一定拿到资料室,但专家需要时能调出来。④原始性。原有的一些文件报告放到盒子里就行,如果怕丢复印放到盒子里就可以了。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
3、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得到优秀才有成绩、得不到就认为白忙。这几年都是省市较好的重点得到了优秀。大家都攀优秀,以前得到良好就很满意了,现在是一定争优秀,良好很不满意,专家组也有这个倾向。学校争优秀精神是可佳的,优秀不是容易得的。各校情况不同应该实事求是。
(三)在自评中要明确学校的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审视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学校的定位和办学理念要进行概括总结,学校要确立教学 的中心地位,要使每个人都认识到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来做。在全校范围内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讨论统一认识推动工作,学校的定位学校办学理念也是通过大家的讨论才能求得共识。
(四)制定学校参加水平评估的工作计划要加强建设,深化改革,规范行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里有几项工作;⑴一定要抓好教学管理,抓 好队伍结构能力素质。⑵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在自评自建过程中发现有些文件、规章、制度不完善就要把它建立起来。不是把所没有的东西都建立起来,比如教师在教课中应该有教学日历,如有的学校过去没有要求,学校要求把它补起来;有的教师讲稿不规范也要补讲稿,我觉得没有必要。试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搬家或管理不善丢了,不用补,以后抓起来就行。比如试卷丢了现在怎么建立起来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丢了现在怎么建立起来的,跟专家组说清楚就行。在自评自建阶段过去没有的,把它建起来,不完善的把它改了完善起来。⑶很好地建立起教学质量的保证和监控体系。
(五)要做好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要明确改革的思路,改什么怎么改。考察一个学校的建设与改革很重要的是看思路是否清晰。一所学校要做好教学工作要制定好教学计划这是非常关键的,修订好课程的教学大钢,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很多学校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也很多,手段有了,教师在教学中方法变化不大。怎样利用这些教学手段还有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问题,如果不改变只是把黑板搬到了屏幕上,没有起到改革的效果。
(六)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抓好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工科院校来说,要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实验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
(七)抓紧抓好主要环节的教学质量,制定好质量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考试、毕业生实习、毕业设计这些重要的教学环节,质量标椎应该建立起来。还要做到教学档案的归档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工作。有的学校这项工作做的比较好工作量就会小一些,有的做的不好工作量会大一些。
(八)成立相应的机构,成立评估的领导小组评估的组织机构。成为领导小组的一员就要负担起你的工作。已经进入自评自建阶段了,《方案》也有了,那些是和你有关的人你自己抓起来不要等到最后就没有时间了,什么都是有时限的,经费是前三年,其它是前三个学年。都有时限的,过了就不作为评估的依据了。校长心里要有数经费是多少,达到标准没有,不够怎么办自己要想办法。成立机构以后自己考虑自己的一些事,所以要把机构建立起来。07年评的时间很长,如果把全校的教师干部都动员起来做这件事也不太可能,也不太现实,时间长了也不可能,但对少部分人就应该动起来,评估工作有关的人,根据《方案》摸家底,不够的怎么补,怎么投。教学资料的归档少部分人可以做起来,评前的一段时间大部分人就要动起来。所以机构工作是重要的,要把它完善起来。
(九)学校开始自评,根据需要学校部处职能部门对于学院和系教学部门要进行自评。自评可促进职能部门学院来抓,发表填表看它的数据对不对,去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也是自评的一种手段,通过自评可以发现学校的一些漏项或不足的地方在自评自建中改进完善。在自评的基础上完成自评报告、完成的依据、完成专家组汇报的一个提纲。自评还要完成一些材料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专家组进校考察。学校的任务反而比较轻了,因为之前材料要不断的改,专家进校材料不用改了材料整理到此结束。专家进校主要做好接待工作和联络工作,为专家组提供必要的工作及生活条件配合专家组的安排完成好各项工作,专家组有个日程安排学校与之配合好,配合专家组做好评估工作意见的反馈。
第三个阶段评估的整改阶段。专家组离校后一年的时间。
1、学校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全校师生员工通报专家组的评估意见。
2、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研究专 家评估组的意见,组织制定本科教学工作的整改计划,专家组离校一个月以内学校要将学校的整改计划报教育部。
3、组织全校教职员工,特别的中层干部学习学校的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学校的整改计划,要提出本单位的整改意见。
4、实施整改计划。一年以后学校要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写出整改报告送教育部。
经验六:
上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验摘要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5人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的带领下,于2003年10月20日至24日对上海大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市教委主任张伟江出席了专家意见反馈会,钱伟长校长对专家组的工作表示感谢。
专家组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认真阅读了上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背景材料,听取了校领导的汇报和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并考察了上大各校区的主要公共教学设施、18个实验室与中心、21个院系、部和12个职能部门及学生公寓、食堂,并巡视了学生早操、晚自习等情况。专家组随机听课54门,抽课评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383份,抽调评阅学生试卷29门共6419份,分别对59名学生进行了英语、理科技能、工科技能3种专业技能测试,采取随机的方式对14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抽选了2445名学生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校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分别召开了10个专题座谈会,还应邀参加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一、重视评估,准备充分
上海大学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高度重视,视其为“一把手”工程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评估办公室。
学校自1998年开始,有系统地分三个阶段开展了全校性评建工作。多次进行评估动员与宣传,开展研讨与座谈,形成了浓厚的评建创优的氛围。
学校精心设计了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工作指标体系,五年中进行了三轮自评自查,强化了各项制度建设,制定了多项措施。评查中同步进行了本科教学特色工程和亮点建设工作,出现了全校上下关心重视本科教育、视本科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的生动局面。通过评建工作,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以评促建,成效显著
学校根据上海市对学校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到2010年建成研究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应完整的发展规划。通过“211工程”和本科教学迎评工作,抓住四校合并和新校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及时和整合院系 学科、专业,推进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成绩显著,保障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本着“两个中心,一支队伍”的指导思想,认真推行教师建设行动计划,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在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以及培养青年教师等 方面卓有成效。近几年来,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校积极探索以“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开发了功能较强的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同时,学校重视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适时修改教学计划,重视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自强意识和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校强调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拥有和谐的人文环境的绿色文明的信息化校园,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多类型、多层次、高水平的系列学术讲座体系,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模式和群众体育运动,逐步建立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体系。
面对选课制带来“班级淡化”、学分制带来的“年级模糊”等一系列新情况,学校建立了社区管理体系。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社区,形成了思想教育、学习指导、行为训练、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安全防范“六位一体”的新型育人环境。
三、狠抓本科,办出特色
上海大学始终坚持钱伟长校长提出的关于“拆除四堵墙”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办学理念,学校立足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四校合并,积极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调整改造,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加强学校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同社会的紧密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开放办学”特色。
学校积极推进管理制度改革,长期坚持以“三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了基于学生社区管理的“三自”学生管理体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个性发展的空间。
四、找准问题,加强建设 根据专家的意见,上海大学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优化通识教学体系,提升教材建设水平,构建宽口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名牌特色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海大学将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校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
第二篇: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
浙江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
(二)“求是创新”校训内涵:
“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
总体发展目标:
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
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办学特色:
“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整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
1.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始建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求是书院后历经求是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等的易名、变迁,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蒋梦麟先生为国立浙江大学首任校长。1936年,竺可桢先生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倡导“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以真理为 1 依归”的求是精神,广延名师,实行民主办学,使学校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农、医和师范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举校西迁,辗转5000余里,跨越七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艰苦办学达七年之久,于1946年秋复员杭州。1949年8月,马寅初先生就任新中国浙江大学第一任校长。1952年,在全国性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被分为多所多科性和单科性学校。1998年9月,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重新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家和教育部、浙江省的支持下,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和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我校的基本概况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部省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大学现有24个学院,112个本科专业,3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后流动站,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另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教职工8500余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 2 职人员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1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9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普通本科在校生23700余人;另有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62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学分制、四学期制、导师制等,推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通识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宽、专、交”教学模式,努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自主性和成长空间。
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5.18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93余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和科学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全校拥有纸质文献58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6万册、各类电子数据库300余种。拥有6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附属医院和1家出版社。总长达83公里的校园网络光缆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联为一体。
3.“求是创新”校训的内涵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的“求是”校风。在此后110年间的各个不同时期,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不断诠释、丰富、发展、实践着“求是”的理念。抗战时期,竺可桢校长提出以“求是”两字作为校训。1988年5月,由 3 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并赋予“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内涵。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新浙江大学继续高举“求是创新”的旗帜,向着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
由国学大师马一浮作词、著名音乐家应尚能作曲的《浙江大学校歌》生动地表达了“求是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求是创新”校训的内涵可以用《浙江大学校歌》歌词概括如下:
“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浙大精神的根基。“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不断超越是浙大精神的内核。“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是贯穿浙江大学百余年办学史的重要品格。“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
面向世界、开放发展是浙大精神的活力源泉。“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爱国、报国是浙大精神的灵魂。
4.我校办学指导思想
进入21世纪,面对时代发展需要,浙江大学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求是创新”校风,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着力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承担重大任务,4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科和队伍建设层次、水平和效益,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重点建设,整体推进,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5.我校目标定位
学校中长期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从现在起到建校120周年前后,通过实施教育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开放战略、制度创新战略,推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辐射和高技术产业化以及高层次国际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作为创新源、思想库和人才泵的作用;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拥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各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大学前列,在主要可比性指标上进入世界前100名大学的行列,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目标,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以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和国家目标为导向,强化工程学科的群体优势;以农学、生命科学、工程学科的交叉创新,打造高水平的农学学科;以医学、生命科学、工程学科的会聚,建设高水平的医学学科;以突出特色和高水平为宗旨,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实施卓越教育计划,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服务面向定位:坚持“高水平、强辐射”的理念,成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加速提高技术集群创新与辐射服务能力,对接浙江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重大发展需求,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建立浙江大学工业、农业开发机构以及面向行业、区域特色的研究机构,加强向西部地区的教育科研辐射和社会服务力度,成为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创新源。
6.我校的办学特色
浙江大学是一所百年学府。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浙大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致力人才培养,矢志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进步,引领文化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整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
“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回顾浙江大学百余年办学史,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求是创新”精神体现在各个不同时期师生员工的办学实践和人格风范中,构成了包括核心价值观、治学理念、为学风范、做人准则和社会形象等在内的完整体系。“求是创新”精神因此成为贯穿浙江大学110年办学史的最鲜明特色。“求是创新”精神的内涵就是:“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浙江大学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实际,分别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效。其中,起源于原浙江大学、在新浙大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的办学 6 实践,以及推广到全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二十多年来浙大本科教学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
整合培养的本科教学体系。四校合并后,浙江大学成为拥有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教育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深入研究分析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总结推广竺可桢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措施和经验,进而确立了“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本科教育“整合培养”这一新特色。其目的是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其核心是整合学科、研究、课程、环境等方面资源,大力推进学分制,构建“宽、专、交”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7.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和思路
浙江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党政领导重视本科教学,确立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校党委书记张曦多次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校长杨卫认为:“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放在中心地位,如果教育教学工作搞不好,其他职能的有效履行就无从谈起。”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大会,推进本科教学的管理和改革工作。为突出本科教学的地位,学校专门制订了《浙江大学本科生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对我校肩负的历史使命 7 的认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2)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用制度保障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重点抓两方面工作,一是用制度保障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以高水平的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用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规范教学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部分重要文件,编印《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教师手册》、《浙江大学学生手册》,全体教师、学生人手一册。完善教学工作监督机制,建立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指导、监督各项教学工作。学校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不断把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品牌专业建设;以科学研究、学科优势为依托进行国家、省、校级各项教学、教改立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精品课程为标杆,整合优质资源,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直接受益。
(3)以学生为本,大力加强学生工作。2003年,学校成立浙江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规划、协调、咨询和审议,制定并监督落实全校学生工作总体规划等。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规划、协调、咨询和审议我校学生工作。学校按照教育、管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的目标,努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精干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学校明确专业教师都有担任班主任和研究生德育导师的义务,在考核、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将教师担任学生工作的情况和表现,纳入考核内容。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本科教学,成立了教风、学风和管理作风三个督导组,专门针对教风、8 学风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察,进行整改。
(4)加大投入,建设紫金港新校区,为本科教学奠定一流的硬件基础。2001年9月,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建设正式开工。新校区东区第一期工程占地3192亩,规划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内容包括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外语教学中心、学生公寓、餐饮中心、风雨操场等建筑群,首先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经过短短一年的建设,于2002年10月投入使用,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的15000余名本科学生迁入新校区学习和生活。2007年4月,紫金港校区正式成为学校主校区。目前,紫金港校区已初步建设成为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教学硬件设施国内一流的网络化、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校园,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力保证全校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学习、生活空间。更为合校后本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平台。
(5)在教学改革推进中夯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学校积极组织实施“十五”、“十一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抓住机遇,重点突破,以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2000年以来我校共承担了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0项,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39项,同时还设立了383项校级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考试改革、教学管理研究等项目。通过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增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8.迎评促建工作对教师员工的要求
教师员工要增强5种意识:
机遇意识,将评估看作对我校的“专家门诊”; 全员意识,师生参与,人人有责; 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大局意识,全校一盘棋,各部门协同工作; 时间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每一位教师、管理人员都将是教学评估的对象,因此要认真学习有关评估工作的文件,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严谨治学、从严执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注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要了解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情况;要准备随时参加评估专家组指定的座谈会和有关问卷调查等,认真回答问题,认真发言,全面展现我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
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
衣着整洁,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爱校荣校,不在公开场合发表对学校形象不利的言论。 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备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上课期间不吸烟,上课期间不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严格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不随意减少课程内容、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
9.迎评促建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教学评估工作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也应是教学评估工作的参与者,同时也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考核和调查,将同专家 10 一起同堂听课。因此,学生要了解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意义以及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评估工作。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形成良好学风和考风;要主动学习,勤奋进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要积极参加早操、体育课等健身活动;最重要的是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要讲究礼貌待人、文明用语,能够自觉参与到与评估有关的各项活动中,努力展示求是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随时准备参加评估专家指定的问卷调查和专家组指定召开的学生座谈会,配合学校圆满完成评估工作。
学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以良好学风迎接评估:准时上课,不迟到,不在课堂上睡觉和吃东西,按时就寝,不在寝室过度玩电脑。
以优雅的风貌迎接评估: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遵守交规,排队就餐,寝室干净。
以过硬的本领迎接评估:熟悉已学过的技能操作课程,了解浙大历史、现状,了解本学院和专业的情况。
以热情的态度迎接评估:主动向专家问好,真实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
让我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以昂扬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迎接11月18日至23日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第三篇:滁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滁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迎评促建”工作组织机构
(院委„2008‟67号)
一、教学评建工作领导组 组 长:邱 克
副组长:许志才(常务)、武从云、倪 阳、汪湘水
成 员:章 浩、吴开华、郑朝贵、许雪峰、陈爱娟、诸立新、奚 昕、姚树林、张 建、胡 凤、梁 辉、江文贵、马阳明、陈桂林、倪受春、郑平建、葛秀涛、史贤华、汪才明、程家才、方志新、许建康、楼方芳、左 勤、骆宝明、杨仕军、赵万钧
根据工作需要,教学评建工作领导组下设评建办公室,同时设立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特色建设组、办学条件建设组、教学基本建设组、师资队伍建设组、学风建设组、督察组和系(部)教学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一)评建办公室 主 任:郑朝贵
副主任:陆晓华(常务)、宋德如
成 员:吴开华、许雪峰、奚 昕、陈爱娟、姚树林、张 建、王诗根、诸立新、李 银、王小婷
(二)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特色建设组 组 长:余在岁 副组长:吴开华
成 员:郑朝贵、倪晓林、陈爱娟、许雪峰、诸立新、李正红
(三)办学条件建设组
昕、江文贵、成 员:其他系领导、教研室(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教务员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滁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迎评促建”
工作组织机构工作职责
1、教学评建工作领导组
(1)领导全校教学评建工作,研究决定评建工作中的重要事项;(2)审定学校评建工作方案、阶段任务和自评报告、院长报告、特色报告等相关材料;
(3)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布置工作,总结交流,指导、监督和检查评建工作;
(4)研究提出需要院长办公会或党委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2、评建办公室
(1)贯彻落实学校评建领导组的工作部署,协调各专门工作建设组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方案及工作计划,分解评建任务,落实目标责任,细化工作安排,编印教学评建工作简报;
(3)部署、检查各系(部)、各单位的评建工作,组织开展校内专项评估、自评及预评工作;
(4)及时汇总评建情况,研究和解决评建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设计;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出;实验室开放;
(4)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岗位职责,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与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
(5)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要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与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
(6)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考试课程及考试资料的归档与质量分析;开展大学生技能训练及学科竞赛;
(7)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落实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的执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及相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奖及质量分析;
(8)体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测试(具体测试工作由体育系负责);
(9)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的实施;“质量工程”成果对教学支撑效果分析;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施及成效;
(10)认真做好教学评建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6、师资队伍建设组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成效;
(2)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地缘),生师比,学科专业分布状况分析,外聘教师的聘用;
(3)主讲教师和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落实;(4)教师科研、教研、获奖等;
(5)认真做好教学评建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7、学风建设组(1)学风建设规划;
第四篇:关于印发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关于印发《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系、院直各部门:
《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工作计划》经院党委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党委宣传部反馈。附件1: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工作计划附件2: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组成名单
中共合肥学院委员会
2007年5月21日
主题词:教育评估△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计划通知
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工作计划
根据《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方案》和《合肥学院2005——2010年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让学院每位师生员工深入了解并全力投入教学评建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评建工作,确保学院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特制定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工作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1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院成为合肥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二、主要任务
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⑵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扎实的干部和机关作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⑷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构建和谐校校园。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合肥学院报》的编、印、发工作,院报每期都策划、刊发与本科教学评建相关的宣传报道。在院报继续开辟“评建在线”、“名师风采”、“教改动态”、“评估知识问答”、“系部风采”专栏及专版,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就评建工作进行访谈,围绕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跟踪报道;举办与评建相关的各种主题有奖征文活动;积极开展广大师生关于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风、学风、校风讨论与座谈;组织学院新闻中心记者对教书育人和师德方面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学院评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必要时以增期扩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广大师生积极为评建工作贡献力量。系统整理、汇集2004年以来院报教学专栏。(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余勇;时间:全程)
2、在校园网首页开辟《本科教学评建网》网页专栏和创办《评建工作简报》,及时全面报道我院教学评建动态,总结推广教学评建先进单位和先
进人物的事迹,努力推动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责任单位:评建办;责任人:陆治河;协助人:张立驰;时间:全程)
3、通过开辟“评建之声”等专门栏目,在学院广播台每周滚动播出评建动态新闻、相关报道、知识问答、人物专访等,立体宣传学院评建工作的有关情况。(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张立驰;时间:全程)
4、制作合肥学院专题片《前进中的合肥学院》(18分钟)、重新编印合肥学院宣传画册;陆续策划组织撰写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文章并在省市媒体及学报上发表,以展现我院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成就。(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邵一江;时间:08年3月)
5、编写、印发《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宣传手册》教师、学生分册,围绕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指标体系以及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方面进行宣传介绍,做到全体师生人手一册,人人知晓。设计制作评建宣传标牌。(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邵一江;时间:07年9月)
6、与教务处、工会、团委、学生处联合在师生中组织开展“评建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大评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评建氛围。(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张立弛;时间:07年下半年至08年上半年)
7、收集、整理、保存校外近三年各类媒体对我院的有关报道,包括教师教书育人典型事迹、媒体对我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有关报道、历届毕业生对学院教学情况反馈资料以及学院社会声誉等有关报道,在校园网《校外媒体看我院》进行集中展示。(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王迅;时间:全程)
8、继续组织编写《激浪行天》系列丛书,2007年5月底前出版第二、三分册,2008年上半年出版第四分册(留学生分册),用我院毕业生的创业事迹激励广大在校生,扩大学院社会影响,提升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宣传部、外事处;责任人:余勇、陈景林)
9、深入挖掘我学院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典型做法,在有关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1)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反映我院办学定位的报道《植根皖中 服务中部——合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建设记事》;(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邵一江、王迅;时间:时间:08年3月)
(2)在《安徽日报》发表反映我院办学定位的报道《以国际化办学视野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责任单位:外事处;责任人:陈景林;协助人:汪文忠;时间:07年6月)
(3)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省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合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情况。(责任单位:宣传部;责任人:王迅、张立弛;时间:全程)
10、举办展现我院发展历史和改革思想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先锋——合肥学院校史展览》。(责任单位:宣传部、院办及有关单位;责任人:邵一江、刘樟树等;时间:08年5月)
11、适时更新合肥学院简介、准确绘制校区平面图、搜集整理办学传统资料,包括校史、校训、人物志等方面内容,编制年鉴。(责任单位:宣传部、院办;责任人:邵一江、刘樟树等;时间:08年3月)
12、整理关于“政治思想理论课”课程设置、教学文件、实践教学及与评估相关的各项材料。(责任单位:基础部、宣传部、教务处;责任人:胡艳萍、邵一江、董强;时间:07年上半年)
13、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情况调查,搜集整理我院有关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情况及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有关材料的有关文件、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的材料和图片。(责任单位:教务处、各系;责任人:董强;时间:07年8月)
14、收集整理2004年以来我院学生参予教师科研课题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制度及相关情况,尤其是学生参加学院及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资料,如数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责任单位:团委、科研处、各系;责任人:宣文、史明瑛等;时间:07年8月)
15、总结汇集各类学生评奖评优、特困补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情况,如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党团支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统计表和相关材料,大学生贷款评定情况及帮困材料以及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办法等方面的情况材料,最终形成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总结材料。(责任单位:学生处、团委;责任人:崔国庆、宣文;时间:07年8月)
16、2004年以来我院学生参加“三下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情况总结。(责任单位:团委、教务处、各系;责任人:宣文、董强等;时间:07年8月)
17、收集整理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各种资料(含文化节、作品、展览、讲座、演出、影像等资料),学生社团组织情况(含章程、刊物),学生自办校园刊物一览表等。(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宣传部、各系;责任人:宣文、崔国庆、董强等;时间:07年8月)
18、2004年以来学院各级党组织对师生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情况,机关作风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并列出学生参加党校学习名单、入党师生名单明细表等。(责任单位:组织部、各系;责任人:刘建中、各系党总支书记;时间:07年8月)
19、学院对学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材料,各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情况,2004年以来学生先进典型事迹材料。(责任单位:学生处、团委、各系;责任人:崔国庆、宣文等;时间:07年8月)
20、学院积极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师德建设,加强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材料,如开展普法教育、推行政务公开、严格依法施教、定时召开“两代会”等。(责任单位:工会、学生处、团委、宣传部、院办;责任人:鲍安义、崔国庆、宣文、邵一江、刘樟树等;时间:07年8月)
21、加强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重点地方要有特色景点;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规范各校区(含学生生活区)及校内建筑物、道路的称呼和标识;总结学生文明卫生寝室创建情况。(责任单位:后资处、宣传部、后勤集团、学生处、各系;责任人:何世昆、余勇、董功臣、崔国庆等;时间:07年6月)
22、制定学院体育教学工作发展规划,在各运动体育场馆标明使用与管理规定;汇总2004年以来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达标情况统计表,各体育俱乐部学生上课情况统计表,各体育运动队参赛及获奖情况统计表,近三年田径运动会及体育节程序册及成绩记录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图片资料等。(责任单位:基础部;责任人:许大庆;时间:07年8月)
23、根据对历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追踪调查,撰写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搜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院的评价材料,搜集我院毕业生对
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情况和典型事例。(责任单位:学生处、各系;责任人:崔国庆、董承军等;时间:07年8月)
24、收集社会各界对学院的评价;收集国外媒体和院校对我院学生的评价。(责任单位:宣传部、外事处;责任人:邵一江、陈景林;时间:07年上半年)
25、2004年以来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工会等部门的工作计划及总结。(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
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
2007年5月
附件一:
合肥学院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组成名单
组长:陈啸
副组长:邵一江
成员:刘樟树、刘建中、董强、崔国庆、史明瑛、吴克、何世昆、董功臣、鲍安义、王是、胡艳萍、吴诗芬及各系负责人 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余勇;
成员:董承军、詹磊、王旻、王迅、张立驰、汪文忠
第五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宣传手册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宣传手册学后感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水平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增加教育的投入,促进高等学校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省内专家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在我校告一段落。专家组离开我院的一刹那,感慨良深。一件悬在大家心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同时也留下许多的思考。
通过此次评估,让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评估的重要性,评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迎评,学校在“建”“管”“改”等各方面提升了一个台阶。学校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查漏补缺,完善管理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在教学投入方面,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变好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校的学术气氛浓厚起来了。
我院是学校较大的学院之一,在此次评估工作的准备过程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在迎评促建阶段多次召开“评估动员大会”,对评估工作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做到了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指导学院评估工作。通过迎评促建工作,学院对办学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教育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院是全校教工、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之一,各方面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同时也是办学时间较长的学院之一,故教学评估面临的任务是非常巨大的。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内心感到强大的压力。但在“一定要把评估工作做好,要确保优秀”的强大信念支撑下,大家充分重视,积极投入,我院许多教职工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节假日都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许多研究生、本科生也加入到迎评促建工作中来,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评估任务。此外,在评估的大环境下,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学校对学院的期望和关怀,对学院的发展建设寄予着高度厚望,各领导多次到我院具体细致的指导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全院上下对迎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此次专家组到我院指导工作,加深了我们对教学评估过程及注意点的交流,专家组成员来自被评估优秀的校领导,他们在评估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也更深刻地看到学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特别是专家组的到来,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院以后的整改指出了方向。
对于此次的评估工作全校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有着很强的关注程度,学院各级领导也充分重视。但在此次的评估工作结束之后,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首先,有忧患意识、有危机感、有责任心、有主人翁精神,教学评估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其次,如果学校能够组织一支对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有着专业、深刻认识的队伍,花一定的时间内深入各学院进行调研,这样就能够对学院——这个重要的基层单位有透彻的了解,同时各方面与学校相衔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校整体同步协调发展。
对于评估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评估检查而去尽心准备,更是为学校的发展大计着想。教育部专家的评估的时间短,但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坚持不懈地一直奋斗下去才是硬道理。作为邵阳学院的一份子,我们为今天的发展而骄傲,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的明天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