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00: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劝学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劝学课堂实录》。

第一篇:劝学课堂实录

《劝学》教学实录

浙江省温岭中学

田继松

师:先说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

生:好!

师:古代有个富翁,他不识字,因此经常吃亏。为了不让儿子不自己的后尘,他请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识字。先生对孩子说:“小孽种,今天我们来学写数字,把笔拿起来。”先生说:“一字是一横,会写吗?”孩子回答:“会”。“二字是两横,会写吗?”孩子回答:“怎么不会写?”“三字是三横,你不会写吧?”孩子把一扔,跑去见富翁,兴奋地说:“现在我已经会识字写字,还要先生干什么?”于是富翁就辞退了先生。一天富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喝酒,就叫儿子早晨起床写张请贴。到了中午还没有看见儿子把请贴送过来,富翁就去儿子的书房看个究竟。儿子说:“有那么多种姓氏,为什么就偏偏姓万,我从早上到现在只写了五百画。”

生:(笑)

师:天下没有免费的笑,笑过之后思考一下这则笑话是笑话哪种人?

生:自以为聪明的人。

师:其实猪都会说他是笨瓜。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应该是嘲笑那些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人吧?

师:地球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不是有句俗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驴。怎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荀子老人家的教导。

生:(翻到《劝学》)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三字经》同声朗读音频,只听开头四句。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可能答“三字经”,也可能答读的具体内容,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听的四句内容上来。

2.接着投影播放文字画面。请学生翻译这四句意思,重点落在“习”上。

3.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投影展示孟子的生卒年和时代)(这句话可以是教师叙述,也可以提问学生),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投影展示荀子的生卒年和时代,)

说明:通过比较和投影展示,学生既能复习巩固第三单元有关孟子的常识,又能了解到荀子思想与孟子的区别,另外也明确了二人的生活时代。

师:看注释①:荀子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今存《荀子》,为荀子及门人所著。生:(作上记号)荀子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今存《荀子》,为荀子及门人所著。

师:荀子只是儒家“三个代表”之一,还有两位代表分别是谁?

生:猛子和孔子

师:司马迁的《史记》分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生:(记)《史记》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师:虽然孔子是野合而生的,但司马迁把孔子列为世家(诸侯的子弟),整篇文章有5600字左右。猛子、荀子都放在列传里面写,写猛子的文字在1200左右,写荀子的文字只有273个。字数的多少反映三个人在司马迁心中位置的高低,其实荀子多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有人认为荀子和庄子包办了中国文化,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庙堂什么意思?

生:(沉没)

师: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与江湖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朝廷和朝野

师:韩非子和李斯一同跟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李斯帮助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担任了秦朝的丞相。韩非子是法家的开山鼻祖,而法家的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核心思想之一,因此说荀子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庄子是不想当官的,在江湖中自由的行走,但他的思想和文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庄子创建了中国的江湖文化。

生:(津津有味)

师: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超级男生,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宝典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如认真研究,你很有可以一不小心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韩非子和李斯,那我就会高兴得停止心跳。

师: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先看标题:《劝学》什么意思?是不是荀子劝说李斯与韩非子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生:(笑)

师:有个成语叫“惩恶劝善”,“惩”就是惩罚,那么“劝”呢?

生:鼓励,勉励的意思。

师:惩罚坏人,勉励好人。劝学什么意思?

生:勉励学习。

师:记下。

生:(记)劝:勉励。

师:在荀子看来,“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们能不能让学习“休克”?

生:不能。

师:荀子是怎么说的?

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师:“已”什么意思?

生:停止。

师:学习不可以停止,就像地球不能停止自转和公转(zhuàn)。一旦停止,后果很严重。

生:(笑)

师: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坚持学习,就会成为真正的人;放弃学习,就会退化成禽兽。做人还是做禽兽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诸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做了半个学期的禽兽,后来觉得做禽兽很无聊,就又开始不停的学习,又变成了人。从此以后,我再没有给自己做禽兽的机会。

生:(笑)

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在文中占有何种地位?是总舵主,还是二当家呢?

生:总舵主,全文的中心论点。

师:深山里的尼姑——开门见山。荀子开门见山提出了总论点,真的是“快男”。

生:(笑)

师:学习不可以停止。荀子到底要我们学习什么了?请同学把课文朗诵一遍。

生:(朗诵)

师:荀子勉励我们学习什么?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坑蒙拐骗?偷鸡摸狗? 生:勉励我们学习做人。

师:没有勉励我们做禽兽。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荀子勉励我们学习做人?

生: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请君子坐下。这三句话是荀子送给我们的“做人三宝”,如果我们按荀子所说的去做就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人生就会吉祥幸福,这样“做人三宝”就成了“吉祥三宝”。

生:(笑)

师:×××,请你把人生三宝写在黑板上。

生:(写)

师:谢谢你,祝你吉祥。我们齐读“做人三宝”。

生:(齐读)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请你到前面来翻译这个句子。其他同学也要动手。

生:(翻译句子)

师:×××哪儿没有翻译好?

生1(略)

生2(略)

师:(订正)“日”这个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参省”的前面做“参省”的状语。

生:(记)名词做状语

师:“乎”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的对象,不翻译。

生:(记)“乎”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的对象,不翻译。

师:“则”,承接关系,就。

生:(记)“则”,承接关系,就。

师:“知”同“智”,智慧。

生:(记)“知”同“智”,智慧。

师: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反错误了。

生:(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反错误了。

师:“面壁思过”是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里面的男主角令狐冲,他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的大弟子。因为接受了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二人的《笑傲江湖》曲谱,被师父惩罚,去思过崖面壁思过。机缘巧合,竟得华山前辈风清扬传独孤九剑。如果同学经常上石夫人面壁思过,也会有惊喜。

生:(笑)

师: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里面有几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适可而止,那么的意志就有了定力,有了定力就能够安心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就能够静下心来,心能够静来,那么就可以好好地考虑问题和反思自己,从而能有收获。古人的一些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充分利用。一个人如果能常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特别是反思自己的过失,就能得到一些警醒,避免在以后的日子里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建议同学每天在入睡以前反思自己当天的生活、学习:今天我吃饱了吗?学好了吗?睡足了吗?听话了吗?

生:(笑)

师:×××,你上来翻译做人第二宝。

生:(翻译)

师:(强调、订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荀子写的错别字,怎么改?

生:“性”

师:“生”通“性”。有的同学心里想:古代的名人会写错别字?我也会啊,看来我可能成为名人。

生:整理通假字可以增强信心。为了增强你们的信心,我就忍痛牺牲一些课堂时间,给你们找荀子的错别字。

生:(归纳、整理通假字)

师:文中有哪些错别字?

生:①柔同揉(电脑找不到相应的字)②有同又 ③知同智 ④生同性

师: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记)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师:在荀子看君子和小人,他们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没有差别,本性都是恶的。人人都恶贯满盈、无恶不做、凶神恶煞、穷凶极恶。

生:(笑)

师:既然人性都是恶的,为什么会出现善气迎人、择善而从、慈眉善目、与人为善这四大善人呢?哪句话?

生:善假于物也。

师:奥原来是这样,这些四大善人善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像浙江人一样。

生:(笑)

师:对吗?

生:不对。“假”是“借助”的意思。

师:谢谢你纠正我的错误。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手于人、假公济私,这四个成语里面的“假”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应该一样。

师:一样,什么意思?

生:借助。

师:做人的第三宝有详细的注释,我只强调一个字,“圣心备焉”,“焉”字怎么解释?

生:(略)

师:(订正)“焉”兼词,兼有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此”。

生:“焉”兼词,兼有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此”。

师:“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这三“焉”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做人要择善而从,如果坏事做多了,生儿子没有屁眼。

生:(笑)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荀子介绍的学习做人的三大宝典。说到学习,我想到了一个典故:断织劝学。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古代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海,于是他就外出就学,但一年之后就回来了。妻子跪在地上问你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乐羊子说:“长时间在外面,想你想得实在不行了,没有其它原因。”妻子于是就拿了一把刀走到织布机的旁边说:“现在如果割断织布机上的线,那么布就织不成了,你外出求学,中途而废,这与割断织不机上的线有什么区别呢?”

师:男耕女织。妻子利用职业特长,割断线来勉励丈夫学习,那么荀子是不是就要杀死耕牛来勉励后人学习?

生:(笑)

师:荀子是男性,他不可能用“断织”来劝学,他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朗诵全文。

生:(朗诵)

师:荀子文章的威力确实很大,效果奇佳。老师只教了20分钟,同学就能熟练地朗诵了。早知如此,《劝学》应该最先教。

生:(笑)

师:你们为什么如此听荀子的话?他主要用什么手法勉励你们学习?

生:比喻

师:《全文》290字,用了21个比喻句。这哪是文章,简直是比喻句博览会。

生:(笑)

师:农村人说话很喜欢用比喻句。我出身在农村,老家的一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关系,我只介绍几句。

生:(很好奇)

师:“你说话好象捣大蒜”(用土话讲),捣大蒜的动作是很快的,你说话的语速太快了像捣大蒜一样。“你牙齿咬起来像烧死的疯狗。”被烧死的疯狗,牙齿是露在外面,而且咬得很紧,有的人骂人是咬牙切齿的。你咬牙切齿就像被烧死的疯狗,样子很难看。如果有人骂你,你

就有这句话回敬他。

生:(笑)

师:“他奥,干蛤蟆都要宁出水”(用土话)。他那个人太固执了,固执到非要从干蛤蟆里面拧出水来不可。

生:(笑)

师:我相信你们温龄方言里面也有很多比喻句,谁愿意向佃老师介绍几个?

生1:(略)

生2:(略)

生3:(略)

生4:(略)

生5:(略)

师:方言里面的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生:本体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师:同学总结得很好。比喻论证的特点就是能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阐述深奥的道理。

生:(记)能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阐述深奥的道理。

师:课文里面的比喻句与方言里面的比喻句一样,所用的本体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朝阳轮胎啊,自由泳啊,汗血宝马啊,美女蛇啊。

生:(笑)

师:荀子用朝阳轮胎、自由泳、汗血宝马,美女蛇等比喻句来阐述什么道理呢?我们先看第一段,谁来读这一段?

生:(朗诵)

师:这位同学的朗诵能力比我强多了,这叫„„

生:青出于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两个“于”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一个是比目鱼,另一个是美人鱼?

生:(笑)

师:你说说。

生:(略)

师: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另外一个是比的意思。回答问题要完整,不要像挤牙膏一样,挤一下出来一点。

生:(笑)

师:荀子用“青”和“水”这两个比喻句来论述学习的什么作用呢?如果在后面加一句就容易理解了。(加:人,源于猴而惠于猴)

生:(笑)

师:荀子用“青”和“水”这两个比喻句来论述学习的什么作用呢?

生1:学习可以使人进化。

生2:学习可以使人进步。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不错。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生:(记)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师:我们来看第三个比喻句,朝阳牌轮胎。齐读有关句子。

生:(齐读)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师:“中”是符合的意思,“揉”使动用法,使„„弯曲。

生:(记)中:符合。“揉”使动用法,使„„弯曲。

师:×××,你上来翻译一个句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生:(翻译)

师:哪儿没有处理好?

生:(略)

师:(订正)虽,即使。者,表原因。即使又晒干,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生:(记)虽,即使。者,表原因。即使又晒干,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师:“金就砺则利”,“就”,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记)就、靠近、接近的意思。

师:,朝阳轮胎、倚天剑屠龙刀和少林棍这三个比喻句是论述学习的什么作用?

生: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师:荀子在第一段里面用五个比喻句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①学习可以提高自己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生:(记)学习的重要意义:①学习可以提高自己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师:有些女同志为了减肥什么恶心事都做得出来,竟然在肚子了养蛔虫。蛔虫把人体里的营养吃掉,人不是就瘦下来了吗?人是瘦下来了,但健康也没了。没有必要这样做,你就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你的体形就好变得苗条,因为荀子说了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学生的学习认不认真,看看体形就知道了。

生:(笑)

师:今年黑龙江省文科高考状元是禹奇锋,总成绩是667分。他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把平时做错题目整理在一本很厚的本子上,及时抽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错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地思考类似的题目。这种学习方法他坚持了三年,状元就是这样炼成了。今年黑龙江的理科状元是马超,总成绩是718分。马超说自己每次做练习时,总会先总结一下上次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认真思考下一次遇到该类型题时应该从哪个角度答题,找到做题的思维方式。状元就是这样炼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这两位高考状元学习的法宝。荀子会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请同学朗诵第二段。

生:(朗诵)

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这两位高考状元学习的法宝。荀子会认可他们的做法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强调的是学习,荀子认为思考的效果远不如学习的效果。

师:思考是事倍功半,而学习是事半功倍。×××,你到前面来翻译这个句子。

生:(翻译)

师:“而”表什么关系?

生:修饰关系

师: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

生:(记)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

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死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孔圣人既重视学习又重视思考。荀子的观点与孔子的观点不一样,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生:当然是孔子。

师:那我就纳闷,既然荀子的学习观点不对,那为什么他还能培养出李斯、韩非子这样的超级男生?

生:(笑)

师:文章的标题是什么?

生:劝学

师: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劝思”,荀子又会怎样说?

生:(笑)吾尝终日而学矣,不如须臾之所思也。

师:这叫“卖瓜说瓜甜,卖醋说醋酸”。

生:(笑)

师:这一段里面有六个比喻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两个比喻句的本体是哪一句?

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师:这两个比喻句说明学习能事半功倍。

生:(记)说明学习能事半功倍。

师:后面有四个比喻句:登高、狂叫、驾车、乘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什么意思?

生:借助

师:者,„„的人;利,形容词作使动,使„„快;而,表转折。

生:(记)者,„„的人;利,形容词作使动,使„„快;而,表转折。

师: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去能够达到千里之外。

生:(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去能够达到千里之外。

师:《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他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他凭借什么?火箭?

生:(沉默)

师:戴宗会一种惊人的道术,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人都称做神行太保戴宗。甲马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再神的人要想跑得快,跑得远都必须有所凭借。

生:(听)

师:“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什么用法?

生:名词作动词,游泳。

师:“绝”,什么意思?

生:横渡

师:别说蛙泳、蝶泳,有的人连狗刨都不会,但是他能漂洋过海去美国留学,为什么?

生:坐船呗。

师:登高、狂叫、驾车、乘船这四个比喻句的本体是哪一句?

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这四个比喻句说明善于借助外物则效益倍增。

生:(记)这四个比喻句说明善于借助外物则效益倍增。

师:第二段是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生:(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师:有学者认为天才是基因错排的结果。由于基因的排列顺序被打乱了,于是有人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才能。爱因斯坦的基因排列是有问题的。

生:(笑)

师:你们的基因排列有问题吗?

生:(笑)

师:没有。毕竟天才,几百年才会出一个。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但为什么做人的差距往往很大呢?

生:学习

师:关键是学习。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第三段,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哪三个?

生:(阅读)

师:关键词是哪三个?

生:积、不舍,用心一

师:这三个词分别可以换成哪些成语?

生: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年累月;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师:这就是荀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生:(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师:“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的办法。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生:(记)无以:没有„„的办法。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师:学习在于积累,一口是吃不成大胖子。大胖子也是日积月累的狼吞虎咽的结果。

生:(笑)

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到前面来翻译这个句子。

生:(翻译)

师:(订正)“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上”和“下”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的意思。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去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

生:(记)

师:荀子在《劝学》里面写到了一种动物:石鼠。石鼠的外形像兔子。它有五种本事:能飞而不能上屋,能爬树却不能爬到树顶,能游泳却游不过河,能行走却没有人走得快,它会五种技能,能挖洞,但洞很浅,连自己的身子都藏不了。石鼠会五种技能,但没有一种精通。学习要专心致志,学什么就要精通什么。

生:(点头)

师:大量地运用比喻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要学会使用。下面我们来完成一道小练习。濮存昕拍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电视公益广告很好: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师: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比喻句完整。

生:(补写)

师:轻同学读一读自己补写的句子。

生1(略)

生2(略)

生3(略)

师:同学很有创意,句子写得很好。这则广告的原句子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

来。把这句广告词齐读一遍。

生:(齐读)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师:我暑假看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幅对联: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

生:(抄)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

师:三上:欧阳修说自己所写的文章多数是在马上、枕上、厕上完成的。说明他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治学,从而取得令人钦敬的成就。三余:三国时,人想拜魏国的董遇为师,董遇说:“你想跟我学习,必须先得自己把书读上一百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人一听就为难地叫苦道:“我是愿意读书的,可是哪有那么多时间啊?”董遇说:“你可用‘三余’的时间来读书啊。”那人问什么是“三余”,董遇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董遇的“三余”,就是泛指一切可以利用的余暇时间。五车:成语“学富五车”的接缩。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四史:即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由于这四部史书被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因而也称“前四史”。千户:官名。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希望同学都够像韩愈一样在马上、枕头上、厕所里都没有忘记读书。

生:(笑)

师:齐读对联。

生:(齐读)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

师:下课以后可以去上厕所,但不要带作业去做,不方便,有不雅观。

第二篇:劝学 课堂实录

劝学

课堂实录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 lì

参 cān省 xǐng 跂 qì

臾 yú

螯 áo

2.给本课 12 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词,从。虽然,受地于先王,终原守之。/ 青,取之于蓝。

(2)介词,比。苛政猛于虎也。/ 而青于蓝。

(3)介词,向。告之于帝。/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者

(1)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而

(1)连词:并列关系。君将哀而生之乎。/ 知明而行无过矣。

(2)连词: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吾尝终日而思矣。

(3)连词:转折关系。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连词:顺接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

“绝”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形容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练习”

二、三。

3.背诵课文。

第三篇:劝学课堂实录(定稿)

劝学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有一句古话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还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劝人勤学的的名句,和先秦文学家荀子的《劝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上节课已经把把全文的重点句型以及字词翻译等已经做了仔细讲解,全文翻译同学们也做得很好,对文章整体了一定的了解。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文章的内容,《劝学》全面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的应有的态度,使学生学习不能以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好,现在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加深印象。学生朗读,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段落1、2、3、4 师:好,同学们的朗读十分精彩,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文章的第一段讲的是什么?

生A: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好,你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这里的“学不可以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二是要坚持学习。我们这篇课文是议论文,对于议论文来说,第一段属于什么? 全体学生:中心论点。

师:对。我们的第一段,也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在1后面写上中心论点)而后面的2、3、4都是文章的论据。我们现在来看第二段。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5个比喻,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从靠墙第一个同学轮着来。生B:青出于蓝。生C:冰寒于水。生D:直木为轮。生E:木受绳则直。生F:金就砺则利。

师:同学们的判断很准确。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智慧明达,言行无过。综合来说,这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的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在2后面写下“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改变自己”)现在我们来看第三段,学生G来说一下,这段用的什么论证方法? 生G:还是比喻论证。师:用了几个比喻呢? 生G:5个

师:对的。这一段同上一段一样,也是五个比喻来论证。谁可以告诉老师,你找到的是那些比喻句?

生H: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辑。就是这五个。

师:很正确,这位同学预习做得很好。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句从见闻陆水几个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由此得出结论,君子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别,而是完全靠后天的学习。所以同学要牢记这一点,常有同学向老师抱怨,自己先天就不行,怎么样成绩都不会好,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也一样可以成功。那同学们现在告诉老师,这一段从哪一方面来论述的。全体学生: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

师:非常正确(在3后面写下学习的重要作用),我们继续学习下一段,也就是第四段。同学们先自由朗读,我稍后提问。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准备提问。师:这段用的什么论证方法? 全体学生:比喻论证。

师:有哪些比喻呢?这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I: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驽马、朽木不折、金石可镂、蚓、蟹

师:很好。那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其实是分为几个层次的,同学们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分为几个层次。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师:请学生J回答一下。生J:三个层次吧、、、、、、师:分别是哪些呢?

生J: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为第一个层次,骐骥、驽马、朽木不折、金石可镂为第二个层次,最后为第三个层次。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分层是正确的,在这里老师做一下补充,第一层次用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要积累;第二层次同样是四个比喻,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第三个层次用蚓、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综上所述:这段就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在4后写下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学生齐读,教师准备总结。

师:今天的课大家都很愉快,也都有收获对不对?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参照《劝学》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学业更上一层楼,让自己开心,让家人放心,也让老师舒心。这篇文章是需要背诵的,同学们要加紧背诵下来。下课。全体学生:老师再见。

第四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鲍国富

师:同学们,今天早自修时,发生了什么事?

众生:有几位同学昨晚上网吧,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叫去上“政治课”了。师:大家都有过老师和你谈心的经历吗? 众生:有啊。

师:其中和哪件事最有关系? 生:和学习有关。

师:大家听了以后,感觉效果大吗?

生(七嘴八舌,有生喊有的,有生喊没有,有生微笑,有生沉默。反应不一)

师:刚才同学们的反应,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劝说我们同学进行学习,老师得有一定的技巧。这次,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他是如何成功地劝说了手下一名“大老粗”进行学习,并最终让著名的鲁肃为之刮目相看的?

师:大家翻开课文第170页,轻声朗读,同时了解全文大意。„„

师:好的,刚才几名同学的翻译,大家疏通了全文的大意。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孙权能说服吕蒙进行学习呢?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约过了五分钟。

师:好的,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主动畅谈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小组感觉孙权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君,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和吕蒙说话。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1:书上有这么几句: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我们小组的同学注意到,课文的课后注释是这样解释“卿”字的:“卿,是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这说明,孙权称吕蒙为“卿”,一方面是君对臣的称呼,另一方面也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对方表示亲切之情。

师:好,这组同学很细心,能注意到人物称呼上的细微不同,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啊。吕蒙为什么听了能接受?

生1: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我自己也曾经违反过纪律,班主任老师对我很亲切地劝说,后来我就改掉了毛病。吕蒙听到皇帝对他这么亲切,一定会心存感激,一定会想:我一定要学好,不负皇上的信任。

师(笑):这位同学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推想吕蒙的心态,很好。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2:我们小组很佩服孙权,因为他能以身作则。有些同学为什么会经常再犯一些错误,就是因为老师没有以身作则。

生(笑,议论纷纷:这位学生也忒胆大了,说老师的不对?)师(笑):好的,接着说说你的理由。

生2:比如说男同学偷着吸烟这件事吧。班主任老师常口里一支烟,却教育我们不能吸烟,私下有些同学不服气。孙权就不同,他要自己的手下大臣学习,他自己就经常学习。文中说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想想皇帝自己都读书了,作为手下的不读书,说不过去。

师: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劝说学生读书,一定要以身作则啊。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3: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孙权很会讲话。师:很会讲话?怎么讲?指孙权口才好吗?

生3:对,孙权的口才很好,能说服别人。我们都知道,带兵打仗的,有很多是大老粗,像张飞。打仗的人有很多不想学习,书看不下,一看眼皮就打架。

众生(笑)

生3:但孙权却最终说服了吕蒙读书,说明他用了很有针对性的方法。师:采取什么方法针对哪一点呢?

生3:大家想想,吕蒙是将军,带兵打仗,对什么书会最感兴趣? 生4:战争的书。师:也就是兵书。

生3:对啊,文中孙权有这么一句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们想啊,孙权说读书不是“治经”,不是“研究儒家经典”,言下之意就是可以看些兵书什么的,兵书,吕蒙就一定会感兴趣。

师:大家知道什么兵书吗?

生4:《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战争,一定是兵书。师:吕蒙能看到《三国演义》吗?

生5(思考):不行,因为《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在三国以后才出来的,而吕蒙是三国时的人。

师:那可能看什么兵书? 生6:《孙子兵法》。师:你怎么知道?

生6:《历史》课本上有。(众生笑)生7:还有《孙膑兵法》。

师:很好,也是《历史》书上的吗?

生7:不是,但历史老师有说过,孙膑是孙子的孙子,所以我们记忆深刻。

师(笑):很好。其实我们学过看过的一些文言文,它所选自的书籍,也可以说是兵书,因为里面记录了一些战争的策略。像《左传》这一本书。大家能回忆一下,再举几本书吗?

生8:《战国策》? 师:对,还有? 生9:《国语》

生10:《史记》„„ 众生议论,热烈。生3:我还没说完。师、生惊讶,笑。师:好,请接着说。

生3:刚才说吕蒙可以先读兵书,但是(语气强调),伟大的吕蒙大人会只读兵书,这样就能让鲁肃信服?

生11(笑):那还有什么? 生3:因为大家刚才说的那几本古书,鲍老师以前就说过了,它们不仅是兵书,也是一些文学性很强的书。吕蒙这些兵书看得下去,看久了,他一定对文学也有些了解,有了适应,时间一久,也一定能读一些经书什么的书籍,从而加强了自身的内涵。

师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由此及彼的推断,有没有道理? 众生:有。

生3:这也和孙权的本意相同的,因为孙权说的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吕蒙看的书多,就是涉猎,就“见往事”,就长了见识,最后也就“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和他们小组的理解如何? 众生:很精彩。(自发地鼓掌)师:还有不同看法的吗?

生:(主动站起)有,我们小组认为,孙权很会鼓励吕蒙,让他有了信心。

第五篇:劝学[范文模版]

劝学——为什么要上学

国旗下演讲稿

漫漫历史长河,时间跨入21世纪人类智慧的积淀,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我们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呢?这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发展和传承,更有荀子所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有牛顿所说的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怀揣着梦想,背起书包,踏入校园,开始了逐梦。在你上学第一天起,妈妈都笑盈盈的去送你上学,接你放学,你就是爸爸妈妈的希望。希望你将来成为工程师、设计师、科学家、作家、优秀的运动员、优秀的管理者、人民的好干部等等。不论你做什么都要有相关知识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知识的积累都来源于青少年时期在学校的学习,文科,理工科,国学,语言一样都不能少。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修养了品德,培养了气质,培养了乐观的处世态度,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我们上学就像成长的树一样,一年的树只可以编篱笆、烧火,十年的树就可以做檩条,二十几年的树就可以做栋梁,做柱子,做家具了。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我们能做的事情也越多,也就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也就能取的越多的报酬。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一百多年前我们闭关锁国,没有跟的上西方文明的复兴,我们落后了,落后了就要挨打。基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开始了对我们疯狂的掠夺,他们用科技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腐朽的国门,在我们虚弱的祖国大地上开始了毫无人性的大肆掠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生灵涂炭,水深火热。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一个小小的英国占了我们香港99年,一个更小的葡萄牙占了我们澳门110余年,1937年一个小小日本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杀死了我们30万无辜百姓,还有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等兽性,一时间中华大地狂魔乱舞,长歌当哭!翻开我们的近代史课本看看吧。凡是有一点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那个不痛心疾首,那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位卑不敢忘忧国啊!埋下头去努力读书吧,青少年不努力,历史就会重演,谁不努力,谁就是在背叛。

新中国成立后,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复兴之路,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航天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走在了世界前列,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我们的习主席在12.13的国家公祭日上在缅怀罹难的无辜冤魂时语气深长的说: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在基层工作,就生活在同学们的身边,一些同学的所作所为,我不敢苟同,上课睡觉、自习课逃课、沉迷网络、甚至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终日恍惚,他们迷失了,更是忘却了,忘却了自己的梦想,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忘却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忘却了历史,更是忘却了祖国!浪费了大好青春,失去了绝佳的学习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个人的迷失于己、于家、于国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该好好反省一下了,荀子说故学数有终,则其义不可须臾舎也,为之,人也,不为,禽兽也!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学,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这样,没理想,不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和禽兽有又什么区别。我们自己,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还有前途吗?

在上学的过程中要遇到很多困难,家庭贫困,个人先天不足,更多的是学习基础差等等很多种原因,这难道是你不上学,不学习的理由吗?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如果没有毅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可能无法获得名誉及权力。当他申请进入西点军校时,被拒绝了--而且不止一次,是二次。但是他仍然试了第三次,终于顺利进入,从此大步跨进史册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遭留级,而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与挫折,直到62岁他才当上英国首相,以“老人”的姿态开始有一番作为。山东人张海迪胸部以下全部瘫痪,通过不懈努力从1983年开始创做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等等,我们还有什么比他们更大的困难啊!愿我们重拾信心,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美好前程杨帆起航吧!

我们四大发明,张衡的地动仪,美丽的瓷器,巧夺天工的丝织,伟大的丝绸之路,雄伟的长城,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使我们民族的骄傲!在民族危难时刻有詹天佑,李四光,钱学深,茅以升,华罗庚,竺可桢等他们奋起读书,成为民族的脊梁。当代更有莫言,马云,李嘉诚,季羡林,袁隆平等民族精英,更是为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你们会成为我们学校的的骄傲吗?能成为父母的骄傲吗?能成为祖国的骄傲吗?我相信你们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即使我们取得不了耀眼的光环,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永不放弃,这也是一种伟大!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

下载劝学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劝学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实录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谁更伟大?》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

    课堂实录

    《少年中国说》课堂实录原创参赛】“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通榆县第二小学徐春颖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齐读......

    课堂实录

    师:说得很好!对于作者想到的补救的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第一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弟弟已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年龄这么......

    《劝学》教案[范文大全]

    《劝学》教案 重庆师范大学 09级汉语言文学3班 罗依 20090510364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文言文字词的用法和翻译 能力目标: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

    劝学教案

    劝学 荀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

    劝学教案

    劝学(共二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 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一、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