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

时间:2019-05-13 00: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

第一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让我感动她30年对教育的爱。让我敬佩30年付出的艰辛。让我震撼她30年执着探索、勤于反思的教育生活。在此把书中吴老师的名言奉献给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一起分享:教师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用权威去约束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仅有知识,更有思想;不仅有文化,更有品味;不仅有个性,更要有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愉悦的心情经历每一天的新体验、新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

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吴老师是小数届的专家,是我们都崇拜的偶像,曾经听过她几节课如《求平均数》《旋转与平移》《分数的初步认识》等,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都让我们深深感叹:做吴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听吴老师的课更是一种享受。从每次听课中、从专家的讲座以及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到吴老师已经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了心里,创造出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细细品味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感到吴老师善于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寥寥数语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课堂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让孩子们主动的建构他们自己的知

识和对事物的理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实现“再创造”;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是最初吴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假期我拿到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在书中吴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成长之路:从一个70年代毕业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发现工作的不足后拜师学习,艰辛探索教学改革之路,终于在苦练与积累中逐渐成长起来。吴老师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

1、一位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与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教育工作,更不能轻松的生活,学习是工作和生存的需要;

2、在众多学术成果面前,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过滤。学习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结合自身实际创出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师成功之路。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一定要多写东西。做教师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的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努力;要勤于把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的倾吐在笔记本上,而我似乎在这一点上做的逊色了很多,我要想成长这一点必须做到。

2、在看到课例《带小括号的计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备课中我考虑最多的是从认知系统去思考学生怎样接受这个新知识,而没认真从情感这个系统思考学生乐意不乐意接受这个规定。”看看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考虑,还要从情感角度去思考,难怪吴老师的总是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会的选择好判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流连忘返呢!这一点我们做到了吗?

3、吴老师的名言:教师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用权威去约束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仅有知识,更有思想;不仅有文化,更有品味;不仅有

个性,更要有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愉悦的心情经历每一天的新体验、新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

„„

其实每看到一处我都会结合自己细细的去品味,要想真正成为一位好教师就要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你若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一定会深深地被学生会学、爱学的热烈学习场面所吸引,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跟着吴老师一步步走进那充满生机的数学王国。课堂上,同学们时而紧锁双眉、沉思不语,时而各抒己见、热烈争论,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很多学生听吴老师讲课都不愿意下课,很多老师听了吴老师的课都说是“艺术的享受”。

为什么吴老师得到这么多孩子和家长的喜欢?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专家与老师们的认可?当你走近她的时候就会找到答案:“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吴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吴老师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一切为了学生”是吴老师教学工作的真正动力。

80年代初期,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大潮”,“题海战术”到处可见,作业堆积如山,学生负担很重,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面对这种现状,吴正宪经过认真思考,决心努力探索一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

吴正宪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博采众长,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刻苦钻研教材。1983年,她在特级教师刘梦湘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教学实验。她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方法、百折不挠的工作毅力,大胆改革实践。她从教材到教法,从学法到考法,进行了整体性教改实验。她不增加课时、不上早晚自习,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了全区小学毕业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应届毕业生的成绩。她辅导的学生,连续多年累计30多名学生在区、市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曾有3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该项教改实验,从改革教材入手,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编排教材,组合成“六条龙”的知识体系。她总结了十几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吴正宪的教学思想迅速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她崭新的教育观念,独特的教学策略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专家们对吴正宪先进的教育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显著的教学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教 育 简 历

吴正宪,女,1954年8月生,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的课堂教学及论文多次获全国、市、区优秀奖,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北京教科院职业道德标兵”等称号。

教 育 理 念

小学数学学习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把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教 育 名 言

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最重要的是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孩子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力量。

教育思考与实践

吴正宪长期致力于数学教学改革,坚持教书育人。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育家成长丛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经验的增长,从一节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在不同教师的带领下,在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中,会形成鲜明的结果对比”。在聆听大师们的课时,假使大师的课你曾经讲过,这样的感觉会尤为强烈,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怎样向课堂要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诸多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包括:有效的教学(即教师教学过程)和良好的教学效益(即学生掌握情况)。

有效的教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对于我们而言通常是指课堂四十分钟,教师通过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能够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能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良好的教学效益:是指学生一节课的收获,包括: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同教学效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现代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仅要看教学效果,更应注重教学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 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但他们的教学效率却大相径庭。

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于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和各分段教学目标的把握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理念的理解诠释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指数学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二者不可分离。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学习的活动性本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再创造”过程,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

3、主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将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4、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体现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活动。

(二)对各学段教学目标的简单理解

数学学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其中蕴含着这样的思想: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经历生活和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1、掌握纵向联系,阶段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体现出分明的阶段性,要依

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数学学科自身特点,严格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求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仅学会数学,更重要是在生活中正确地应用数学。比如我在教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时,正对一年级孩子好动好说的特点,要求孩子们带来玩具人民币,在课堂上模拟超市来购物。给孩子们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要想自己去买东西首先想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接下来在购物过程中还要学会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对学生寓教于乐,让死板不易接受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插上灵动的翅膀。

2、掌握横向相联系,善学与乐学相结合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参与的效率与学习时所用的方法是否得当相联系。

如:上例教学中,整节课孩子们学的轻松、玩的快乐、思考有深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大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对教材恰当地分析和使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一)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第二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怀着崇敬之情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因为爱,她走上科研路。

1954年出生的她,在那个特殊岁月没能实现儿时的大学梦想。年仅16岁的她踏上了讲台。打小不甘平庸的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可是,当她面对表情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越来越呆滞的学生时,她开始拷问自己:难道要永远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出于良知与责任,她走上了教改之路„„。读完她的成长之路,我非常惭愧。比照过去的自己,除了勤恳地工作,对学生是“恨铁不成钢,爱你没商量。”我有关注过学生的喜忧吗?以考试成绩衡量工作的优劣得失,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直到新课程的出现。面对孩子的痛苦,吴老师的自责与痛心,都缘于她对孩子的深爱。寻找快乐课堂、“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她的初衷,今天写进了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数学课堂实践的教学理念.二、爱,让她上下求索而无怨无悔、她拜师学习以求课堂教学的高境界。每天早上天未亮,她先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再去听第一位师傅马芯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然后回到自己所在学校上两节数学课。其中的路途比较远,可谓东西两边跑,可她心甘情愿。边听课边思考,学习与反思相结合,让她认识到教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更多地融入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灵魂和对学生浓浓的爱。与第二位师傅一起策划设计小学数学教改蓝图。经历了教材重组,教学实践,成果汇报总结等阶段。其中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整理了《小题库》、《难题辨析》、《思维训练》、《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笔记。为了充实自己,她阅读了学科以外的很多书籍,如《中国通史》、《唐诗三百首》、《教育心理学》„„。随着她的教改深入,她的工作愈发地忙碌,可是她总能做到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艺术,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三、爱心羽化智慧。

在听了张梅玲老师的《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系列讲座后,吴老师对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爱从此充满智慧:

她对寂寞的课堂形成的原因有了顿悟——忽视了师生情感交流。

她把“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她利用、并创造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雪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她平息批评指责的冲动。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冰雪世界尽情地玩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您。”;她坚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在体验成功后露出了自信的笑脸。她新接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打造开学的第一课,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1+2+3+„„+99+100=?”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粘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数学。生动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比赛,人人参与的游戏,象一个个美丽的陷井,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学的思考中。为了她所爱的事业,她可谓使浑尽浑身解数,这些高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汗水绘出精彩。

思想理论的成熟用苦练与积累浇灌。勤于笔耕的她继续记录着《教学有感》、《值得回味的课》„„她的教改文章,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渐渐地出现在全国多家教学刊物上。著书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我与小学数学》等。荣获“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等多个含金量很高的称号。面对先天不足的吴老师所取得的成绩,我想起这几年常用于鼓励教师的一句话:写十年教案,不如写三年教学随笔的收获大。确实啊,这是提升理论水平,积累经验的最好办法。

课堂教学的风采凸显出她无限的人格魅力。

《小括号的认识》:学生用——12×(3+4)的办法解决了——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这样的数学问题后,很多学生都接受了小括号。不料,学生小维向吴老师发起挑战“我认为小括号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算式:12×3+12×4,吴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时试图说服他接受小括号,小维说,“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面对偶发事件,吴老师沉思片刻,她看到讲台上摆放了许多学生为灾区捐献的图书,计上心来,说,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他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书送给了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试列综合算式解答。故意让小维上前板演,小维边写边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老师不温不火地将了一军:“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小维急了,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步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旁边的同学说,你现在是不是和我们大家一样喜欢上小括号了,小维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小括号挺好的。”这个细节的精彩处理,使“白开水变成了茅台。”而茅台的芳洌,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尊重,得益于她平时教学的积累,凸显她高超的教学机智之魅力。

为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同圆半径相等这个特性”。吴老师对学生说,请同学们坐上不同车轮的汽车,好好体验一下。屏幕上出现了不同形状车轮的汽车在行驶,车轴心运动的轨迹清晰地显示在同学们的眼前:(有方轮、椭圆、圆,路线有一高一低的折线,一高一低的弧线,还有直线)随着不同形状的车轮的滚动,孩子们各自寻找着自己的感觉,身体随着摆动,如身临其境一般。最后,学生们感受到只有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才会平稳,因为同圆的半径都相等。此时,她是快乐与哲理的使者。

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吴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大意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的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终,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可怜,悲痛之中度过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才和死神见面?还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既出现在策略学习的课堂上,又出现在估算的课堂中。她博学的魅力,让古今中外名人趣事为她所用,同时数学也为此蒙上神秘面纱,教育充满诗情。

“判断一又三分之一是不是最简分数。”、“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吗?”等象这样每每意见分歧的时候,吴老师大多采用反方与正方两大阵营展开辨论的办法,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把理辨明,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她仿佛是课堂中一只无形的手,把学生推到主角的位置。在阅读课堂实录文本时,我冥思苦想,也无法知道她这种活力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后来,看了《相遇问题》的教学视频,那是前年她去边远山区送教时的一节示范课。面对山里的孩子,她在课堂中完全充当合作者的角色,以学生的姿态参与提问,她这样做是向学生传递着学习数学的方法——“弄清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比怎样做”更重要。我终于明白,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首先要有耐心,要等待,要宽容。说到底还是教育思想在起作用——课堂上,你想让你的学生学什么,你就会组织怎样的数学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把“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作为她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于是有了精彩辨论、仔细倾听和彼此接纳。此时,她是课堂这个舞台搭台布景的高手。

合上书本,我痴痴地想,我要是能成为她的学生,那才叫一种享受„„嗯,目前的现实是,我如何才能让我的学生喜欢我、让我的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好好努力吧,我对自己说。

第三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我的成长之路

一、傻孩子,长大了

二、父亲给了我什么

三、生活的磨难是成长的加速器

四、“残渣余孽”也到过中南海

五、“站起来”的感悟

六、只争朝夕,用心实践,努力创新

七、永远的角色我的教育观

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

二、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教育的认识

四、数学主题阅读的设计

――学生自学斐波那契数列案例

五、常规教学中应用设计――基本不等式的教学

六、引发学生创造的教学设计点滴社会反响

一、搏击中,你的天空最美

二、给你数学的美丽天空

――记北京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 《中国教育报》记者

三、数学可亲育人无痕

三、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对青年教师成长的认识――记北大附中教师张思明《中国教育报》

四、从数学建模到课题学习

――激发学生走向创造的想法和做法

五、尊重是前提,“四性”是要素,学科是特色――我做教育的感悟

六、用心做教育

――我想对自己和大家说的话走进课堂

一、课堂中的数学应用与建模――磁带问题的案例与说明

二、结合立体几何数学应用

――“电视塔问题”课堂实录摘要

三、课堂内的数学实验

――粮食堆的测量问题课堂实录摘要

四、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应用――张思明老师教学风格浅析五、一位中学教育家的教育生活

――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思明 《中小学管理》杂志记者

六、责任和动力

――在“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七、一点见识

――在“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首都师范大学

八、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

――对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理性剖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四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读起来那样亲切,又感觉那样实用。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使我感受颇深的是吴老师对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后她开始有计划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白天听讲座,晚上记心得。还学习了各种教育理论,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不论工作多忙,吴老师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其次,是吴老师积极拜访名师,探索教育的真谛。她虚心向马芯兰学习,为了学到马老师的“真经”,她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堂。每天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最终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改革之路。而且,她也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甚至还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我觉得这也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一点。

拜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真是要有“人格做背景”,要有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

心灵震撼之余,我又上网研读了关于吴正宪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还把它整理到自己的博客中。并暗自告诫自己,从现在做起,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依托自己的专业,学习相关技能。

第五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从一个70年代毕业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发现工作的不足后拜师学习,艰辛探索教学改革之路,终于在苦练与积累中逐渐成长起来。吴老师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

1、一位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与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教育工作;

2、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习百家之长,结合自身实际创出特色,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师成功之路。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一定要多写东西。做教师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的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努力;要勤于把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和反思等毫无保留的倾吐在笔记本上,而我似乎在这一点上做的逊色了很多,我要想成长这一点必须做到。

2、要具有真诚的教学感情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在这方面我的差距还很多,我的激励性话语针对性不强,有的时候只是简单的很好,你真棒!

2、独到的课堂设计

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时,同学们提出了单位“1”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它与自然数1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用实例证明了单位“1”丰富的内涵。它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条线段,它还可以表示一群物体,如 五只小狗,10筐苹果核一个学校。单位“1”可以很小,小到

细胞,也可以很大,大到一个地球。显然它的内涵超出了自然数1的意义。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这样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又兴趣盎然。

和吴正宪老师一样,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我曾天真的以为,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勤勤恳恳的工作,就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课堂上我不竭余力的向学生传授书本上所有的知识,好像教师教的越多,学生获得的就越多,我不知疲倦的讲着,学生机械的学着,在满堂灌的课堂上乐此不彼。后来的课堂上学生越来越麻木,目光有点呆滞,反映有点滞后。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笨,学习不用功。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和责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我去改变。向吴正宪老师一样艰辛的探索。

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创造了唯美的课堂,让吴老师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的体验。我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下载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已读了两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最近我认真品读,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吴老师在小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漫漫教学路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挑战......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一] 《平均数》一课上,在吴老师让学生估算平均数这一教学环节中,一位女同学估算出2000张,只见吴老师来到那位女同学身边摸着她的头亲切地......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一) 五一放假归来的时候,学生的期中学力检测成绩也出来了,接学校通知,5月3日晚上要开家长会,内容主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那......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有感

    优雅的“课堂”,幸福的回味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有感 最近拜读了吴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教学》,心中久久不能平息,我被吴老师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优雅的“课......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范文模版)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把......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有感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有感》 在上学期去集宁学习期间一位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吴老师一节数学课,当时虽然听的是数学课但给我的触动很深,回来在放假时我又重温读了这本关于吴老师......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有感(范文)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有感 123学校吴正宪,是我国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是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多年来,她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四)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